盘点东汉14位皇帝的命运|看东汉王朝是如何由兴盛转向衰败的?
东汉是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他历经12年平定割据统一中原后,以「 ”柔道治国”,在位32年将一个残破的社会治理成了「 ”光武中兴”的社会。 再经过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的励精图治,国力已不逊于西汉强盛时期。 但自汉章帝后,皇帝就陷于早逝的魔咒中,幼主上位,外戚掌权,宦官夺权的恶性循环,最终强盛帝国东汉一步步走向衰败。 东汉14帝图表如下: 1 光武帝刘秀 刘秀 (公元25-57年在位32年)享年62岁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史上少有的完美皇帝 从一个没落皇族起兵三年后称帝,历经12年平定割据,统一中原 在位32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 ”光武中兴「 ”时代” 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两千一百多万。 2 汉明帝刘庄 刘庄 (57年-75年9月5日在位18年)享年48岁 刘庄是东汉第二位皇帝,光武帝刘秀第四子,生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29岁登基,一切尊奉光武帝制度 刘庄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严防外戚,打击宗室、限制豪强;尊礼儒学、佛教传入;对匈奴开战,派班超经营西域。 刘庄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师治理黄河,明帝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和王吴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使黄河再无溃漏之患,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当时,民安其业,刘庄统治后期,人口激增到三千四百多万。 3 汉章帝刘炟 刘炟 (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13年)享年33岁 刘炟是东汉第三位皇帝,汉明帝刘庄第五子,生母贾贵人 汉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 ”与民休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 章帝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 因为明章两代大体继承了光武帝时的治国方针,使得文治武功都有很大成就,史称「 ”明章之治”。 汉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出名,创立「 ”章草”。 汉章帝期间开始放纵外戚,两大外戚,分别是马太后的马家(马太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和窦皇后的窦家。 光武帝、明帝都极力限制外戚做官,而汉章帝却大封外戚,从此外戚这股腐朽势力登上了东汉政治舞台,一直到东汉末年的何进。 只可惜,汉章帝三十三岁早逝,汉和帝十岁继位,窦太后掌权,窦家势力更加猖狂。从汉章帝开始,大多数皇帝要不早逝要不无后。 4 汉和帝刘肇 刘肇 (88年—105年在位17年)享年27岁 刘肇是东汉第四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第四子 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 粱贵人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 刘肇十岁即位,由于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氏为了维护专权,将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安插入为朝官或地方官。 专权放纵,胡作非为,待刘肇亲政后,联合宦官扫灭窦氏外戚。 至此后,刘肇夺回皇权亲政,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赈济灾民、理冤狱、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并多次下诏纳贤。 汉和帝永兴元年(公元105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 东汉的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 ”永元之隆”。 正当刘肇大展拳脚之时,东汉王朝的皇帝仿佛被施了魔咒,如他父亲一样,再次英年早逝,享年27岁。 年仅百天的婴儿刘隆被抱上皇位即位。东汉王朝的国运开始走下坡路。 5 汉殇帝刘隆 刘隆 (105-106年在位不到一年)一岁夭折 刘隆是东汉第五位皇帝 汉和帝第二子。 汉殇帝刘隆是一个特殊的皇帝,他是第一个被放在民间抚育的稚子,直到汉和帝去世要新立储君,这时才将刘隆从民间接回皇宫。 刘隆行登基大礼时,是被邓太后抱在怀里接位的,世上少有这样登基的。 因为幼儿常常生病发烧,体质先天不足,很快不到一岁刘隆便夭折了。 而邓绥(邓禹孙女)作为太后身份名正言顺接管了朝政,成为汉朝的实际最高掌权人。 此后,幼主继位,外戚当政变得明目张胆。 6 汉安帝刘祜 刘祜 (106-125年在位19年)享年32岁 东汉第六位皇帝,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为左小娥。 由于汉殇帝刘隆早夭,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决定从宗族中挑选一个曾经被窦太后废掉的皇太子刘庆之子刘祜,仅有13岁继位为皇帝,是为汉安帝。 对于邓太后而言,首选年纪小,好控制。而此时,虽然刘祜是皇帝,但实权掌握在邓太后和邓骘手中。 然而,刘祜即位真不是时候,内忧外患,国内灾害连年,人心浮动。 在他登基那年,就有18个郡国发生地震,41个郡国发生水灾,28个郡国受风暴和冰雹的袭击。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更让人不省心的是,西域造反:汉章帝期间班超出使西域让诸国归心,但是后任西域都护任尚贪得无厌又残暴,各国纷纷远走高飞。 同时汉明帝期间平定的羌族也起义,平羌战争打了十一年,虽然最终胜利了,但是东汉元气大伤,帝国已到暮年。 宦官当政:早期因为邓太后的存在,所以外戚和宦官有缓冲,邓太后依靠的是宦官郑众和尚方令蔡伦。此蔡伦就是发明造纸术的那个改变世界的牛人。然而,自从刘祜当了皇帝之后,蔡伦终日惶惶不安。 说来话长,在和帝时期,蔡伦投奔的主是窦太后,在窦太后的指使下,蔡伦策划陷害了刘庆的生母宋贵人,皇太子刘庆被废,并被贬为清河王,就是现任汉安帝刘祜的父亲。 窦太后去世后,蔡伦又投靠了新主邓太后,期间发明了伟大的造纸术,等邓太后掌权16年后去世,刘祜才联合宦官铲除了邓氏外戚。 很快,我们的伟大发明家蔡伦的好日子也走到尽头。 刘祜给他下了一道圣旨,要他自觉到廷尉处交待当年诬陷两贵人的罪行,出来混,还是要还的,蔡伦仰天长叹,自知不能免除一死,饮药而死。 全人类都在崇拜的「 ”纸圣”最终走时是这样的结局。 好景不长,汉安帝刘祜也英年早逝,享年仅32岁。此后外戚与宦官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东汉的朝廷一片乌烟瘴气。 7 汉前少帝 刘懿 刘懿 (125年5月18-12月10在位206天)享年10岁 刘懿是东汉第七位皇帝,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 汉安帝去世后,阎太后为了把持朝政,在阎显支持下,拥立年幼的刘懿为帝,同年就因病去世。 宦官集团灭了阎氏外戚,迎立刘保为帝。 东汉的政治既复杂又简单粗暴。 8 汉顺帝刘保 刘保 (125-144在位19年),享年29岁 汉顺帝刘保是东汉第八位皇帝,是刘祜的儿子,母亲为宫人李氏(被汉安帝皇后阎姬毒杀) 由于汉安帝的独子不是阎太后所生,怕不好掌握,所以被阎太后废了改立幼儿刘懿。 现在宦官集团把阎太后赶走了,时年十一岁的刘保被拥立为皇帝。 汉顺帝是被宦官推上帝位的,倒是懂得感恩,但本身能力不行,便把大权交给了宦官,宦官又与梁皇后的外戚梁氏勾结,从此朝政全在梁氏手中,梁氏差点成为另一个王莽。 这个无能的皇帝又是早逝,时年二十九岁!东汉这是被诅咒了吗? 9 汉冲帝刘炳 (144-145在位1年)2岁夭折 东汉第九位皇帝,汉顺帝的儿子,一岁继位。 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太后的哥哥梁冀称霸朝堂,搞得民不聊生。一年后,两岁的汉冲帝夭折,东汉啊东汉! 10 汉质帝刘缵 刘缵 (145-146在位1年)九岁被毒死 刘缵是东汉第十位皇帝,汉章帝玄孙。 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而朝政基本控制人是其兄粱冀。粱冀选的皇帝,必须年幼,所以8岁的刘缵被选为皇帝。 粱冀主持朝政期间,专横跋扈,无所不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 *** ,汉质帝虽然才8岁,也看他不顺眼。 在一次朝会中,他当着群臣面前称粱冀为「 ”跋扈将军”,表示自己的愤怒,于是惹得粱冀大怒。 之后,粱冀怀恨在心,于元年(146年)闰六月,粱冀安插在质帝身边的亲信暗中把毒药搀在质帝食用的煮饼之中,毒死了汉质帝,时年九岁。 果然,此粱冀够跋扈的,好歹是自己拥立上去的,皇帝也敢毒杀。 11 汉桓帝刘志 刘志 (146-167年在位21年)享年35岁 汉桓帝刘志是东汉第是十一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玄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 粱冀又挑选了一位14岁刘志继位。 汉桓帝在宦官的帮助下诛杀了粱冀,然后封有功的宦官为列侯,于是东汉历史上极其黑暗的宦官当政时代来临。 由于宦官当政,卖官鬻爵等种种弊政,导致朝政更加奢侈腐败,国家财政基本枯竭。桓帝采取加重农民赋税的办法来解决财政困难,搞得百姓民怨沸腾。东汉开始滑向深渊。 12 汉灵帝刘宏 刘宏 (168-189在位21年)享年32岁 汉灵帝刘宏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章帝玄孙。 由于汉桓帝刘志去世,11岁的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 刘宏在位的大部分时期,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以卖官鬻爵用于自己享乐。 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民间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 东汉朝廷 *** 为了镇压民变,将权力下放给地方,形成了各地事实上的军阀割据的局面。 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正式进入灭亡倒计时。 13 汉后少帝刘辩 刘辩剧照 (189年在位5个月)享年14岁 刘辩是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长子。 汉后少帝刘辩13岁继位,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舅舅大将军何进手中。 少帝刘辩在位期间,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他继位不久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 ”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 董卓不喜欢刘辩,便废刘辩立刘协为帝,不久刘辩被逼自尽。从此,进入风云激荡的三国时期。 14 汉献帝刘协 刘协剧照 (189-220在位31年),享年53岁 汉献帝刘协对我们来说很熟悉,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灵帝刘宏次子,母为灵怀皇后王荣。 汉献帝幼时被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被称「 ”董侯”。 中平六年(189年)在董卓拥立下,即位为帝。 汉献帝刘协先被董卓控制,后又被曹操挟持,最后在曹丕的胁迫下禅让帝位给曹丕,东汉王朝正式灭亡。 东汉灭亡了 但是我们没有忘记 东汉留给后世 无论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财富都数不胜数 光武帝刘秀和他的云台二十八将 班固著的《汉书》 其妹班昭补齐《汉书》 班超经营西域 水利专家王景、王吴治理黄河 蔡伦发明造纸术,四大发明之一 「 ”科圣”张衡天文学巨著《灵宪》「 ”浑天仪”「 ”地动仪” 汉字学的开山鼻祖许慎的《说文解字》 冶铁技术的改进及铁制农具的普及 蜀锦驰名全国 漆器、陶瓷手工艺品 名医华佗发明麻醉技术、「 ”五禽戏” 「 ”医方之祖”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还有郑玄 马融经学大师 所以,这些才是东汉真正的脊梁!
王莽建立新朝后,当了15年的皇帝,这15年里,他都在干什么?
答案是:如下文
王莽也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如下文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建立新王朝。从此,他又被称为“乱官贼”。但他建立的新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王莽只当了15年的皇帝。王莽这15年做了什么?
提到王莽,大多是负面评论。即使在一些史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王莽的负面形象。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王莽是一个卑鄙无耻的谋取权力、篡位的人。因此,久而久之,人们可能会认为王莽就是这样的史书所描绘的那样。但王莽真的只是历史上的篡位者吗?他做皇帝的15年里做了什么?现在让我告诉你。
王莽建立新王朝后,在位15年。在这15年里他做了什么?
王莽原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大官。当时,王莽一家在朝廷中备受尊崇。王家的地位很高。那是王莽的青春。可以说“出淤泥而不染,干净而干净,但不妖”。与家里那些高官相比,他很谦虚好学,对家人照顾得很细心。王莽在家族中脱颖而出,成了世人歌颂和模仿的对象。他堪称那个时代的典范。后来,24岁的王莽开始做官。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他很快就被皇帝认可了。在王莽家族其他成员的帮助下,王莽一步步崛起,成名。
后来,随着王莽的官职越来越高,他对权力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在朝廷也培养了自己的党员。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王莽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家人。在此之前,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很好的,生活朴素节俭,甚至把省下来的钱捐给了老百姓。但后来,他的残忍让全世界感到恐惧,他们认为他是个伪君子。王莽篡权后,这样的印象深入人心。尽管如此,在王莽统治时期,他做了一些值得我们肯定的事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王莽的体制改革。正是因为王莽在那个封建时代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所以被称为“第一个通过的人”。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王莽建立新王朝,首先要缓解社会矛盾。为此,他发起了一系列改革。
实际上,“王莽的体制改革”主要是“托古体制改革”。王莽为了表明朝代发生了变化,在政治上改变了许多政府机构和官职的名称,并在此基础上增设了许多其他官职。由于孔子对周礼的推崇,王莽仿效周礼制度,推行新的政策。据古籍记载,他改支路,按照传说中的周制授予五等诸侯。然而,许多人没有得到分封,只是徒劳。他的一系列改革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腐败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另外,王莽冻结了奴隶制度,禁止贩卖奴隶,这是非常积极的。王莽还改革了土地制度,废除了土地私有制,把国家的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不准私自买卖土地。为了维持这一制度,他还下令,如果有人反对雷区制度,煽动他人违法,就把他们送到边境地区。王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在西汉末年看到了这个问题。当时允许土地买卖,造成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他的举动可以说是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但与此同时,土地制度也损害了一些地主和官僚的根本利益,政府和公众也有反对的声音。最后,王莽不堪压力,取消了“王天”和“私有制”。
货币制度改革也是王莽改革的主要内容。王莽建立新王朝后,以“改革中国古代制度”为名,多次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它削弱了汉代老贵族的势力,也剥削了汉代人民的利益
货币制度改革也是王莽改革的主要内容。王莽建立新王朝后,以“改革中国古代制度”为名,多次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是为了削弱汉代老贵族的势力,也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剥削人民的利益。首先,道币和布钱得到了恢复,但它们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货币体系的改革使货币种类更加复杂,种类繁多。这让普通人在交易过程中非常麻烦。而且,随着货币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货币越来越小,物价却在飞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总体而言,王莽的货币改革注定要失败。
可以说,王莽执政15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最终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在改革的过程中,人民和中产阶级的利益受到损害,改革注定要失败。最终,王莽死于叛乱,新王朝被摧毁。王莽掌权15年。可以说,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改革上,但这些矛盾在汉末已经存在,解决起来并不容易。
中国封建王朝皇帝变更的九种类型你了解多少?
(一)东汉殇帝刘隆
殇帝刘隆为东汉第五任皇帝,公元105年即位,在位仅八个月病逝,年龄不满一周岁。刘隆是中国历史上,驾崩时年龄最小的皇帝。14岁的刘祐即位,是为东汉安帝。
“后 备 皇 帝”
早在刘隆继皇位时,邓太后就将清河孝王刘庆的长子刘祐留在京城,打算万一殇帝夭折,就立刘祐为帝。邓太后仍然没有选殇帝的哥哥刘胜。因为第一次没选他继承皇位,邓太后怕这次再选他,他将来不一定感恩,反而会报复她,所以,另选了刘祐。
在邓太后确定刘祐之前,刘祐的父亲、就是被汉章帝刘坦废去太子的刘庆,就已安排人在京城活动。他看准了邓太后的实力,每次派人到京师都会去见她。开始,邓太后对刘庆还心存芥蒂,经过接触感到他还不错,于是就向他提出带儿子到京城来玩玩。刘庆觉得自己不能再当皇帝了,儿子若能实现自己的“君王之志”,也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满口答应,很快就把儿子送到自己在京的官邸。
事情还真让邓太后预料到了,殇帝很快病逝了。于是,邓太后与哥哥邓骘商量后,决定拥立刘祐为帝。邓骘拿着符节、驾着青盖车连夜把刘祐秘密接入宫中。邓太后先封他为长安侯,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书,将刘祐作为和帝的后嗣。
第二天早朝时,满朝文武都以为是八岁的刘胜继承皇位,结果被仪仗队引导上殿的却是刘祐。邓太后登上大殿,宣布刘祐继皇帝位。众大臣见生米已成熟饭,也只能认了。邓太后再次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
(二)东汉安帝刘祐
安帝刘祐为东汉第六任皇帝,公元106年即位,在位18年病逝,终年32岁。两岁的刘懿即位,是为东汉少帝。
安帝只有刘保一个儿子,刘保六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后来刘保遭到两个女人的诬告,被安帝废去太子。安帝病逝后,阎皇后选了一个小皇帝。 俩女人打压小太子 刘保出生后,生母李贵人就遭到了未曾生育的阎皇后的嫉恨。阎皇后因自己未生子,怕以后被李氏取代。因此,刘保出生不久,阎皇后趁安帝出宫之机,安排人在李贵人饭里下毒,把李贵人毒死了,对外则宣称李贵人是暴病而亡。
安帝等了阎皇后六年,阎皇后也没有怀孕。于是,在皇太后邓绥的支持下,安帝就立了刘保为太子。阎皇后很怕将来太子知道生母被害的事来报复她,便暗下决心搞掉太子。
刘保被立为太子后,由乳母王男抚养。因刘保居住房间问题,安帝的乳母王圣与刘保的乳母王男和厨监发生矛盾,深受安帝宠爱的王圣就在安帝面前诬告他们,安帝信以为真,竟把把王男和厨监下了大狱并处死。
王圣也怕太子继位后报复自己。于是,两个怕太子将来报复的女人,不谋而合地走到了一起。阎皇后和王圣串通一气,联起手来共同对付太子。邓太后病故后,阎氏和王氏就在安帝面前不断地诋毁太子。安帝终于相信了她们的话,将已11岁的刘保废去太子,贬为洛阳王。
安帝废太子的第二年春天,在南巡路上患病身亡。同行的阎皇后担心留守京城的官员,知道安帝驾崩后会拥立刘保为帝,便严格封锁安帝病逝的消息,对外宣称“皇帝病重”,不能亲见众卿。
一路上只有阎皇后亲侍车傍,每日上食、端汤、更药,四天后回到京城。第二天,阎皇后还专派人到郊庙为安帝祈祷,到了晚上才宣布求神无效,皇帝驾崩。
阎皇后和哥哥阎显经过密谋,决定选章帝刘炟两岁的孙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刘懿按辈分是安帝的堂兄弟,阎皇后觉得刘懿年幼,父母久居藩国,在朝中没有根基,为达到长期掌权的目的,也就不管刘懿的辈分,将刘懿改为安帝的儿子。
刘懿即位后,阎氏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阎显为车骑将军,掌控着军权,阎氏的其他兄弟也都当了官。
(三)东汉少帝刘懿
少帝刘懿为东汉第七任皇帝,公元125年即位,在位七个月病逝,终年三岁。11岁的刘保即位,是为东汉顺帝。
废太子圆了皇帝梦
阎皇后诬告刘保,致使刘保被废去太子的做法,当时,就引起了部分大臣和宦官的强烈不满。当少帝刘懿病重时,宦官中常侍孙程就秘密联络了18名对阎氏兄妹不满的宦官,聚在一起,割断衣衫,对天发誓要剪除阎氏,拥立刘保为帝,以安汉室社稷。
刘懿去世后,阎氏兄妹为继续掌控朝中大权,决定再立一个小皇帝。便召济北王(王府在山东省长清县)和河间王(王府在河北省河间市)两封国的王子来京都,从中选立幼帝。因两封国路远,不能马上来到京城。孙程等人一看,真是天赐良机,马上开始行动。
他们先组织人去把刘保抢出来。当时,阎氏兄妹怕有人拥立刘保,就加强了对刘保住地的防护。孙程等19人在一个夜晚出其不意,潜入到刘保住处,杀死三个守护人,做通了一个小头头的工作,没遇到任何反抗,就将刘保劫持出来。并将刘保直接护送到德阳殿,扶上皇帝宝座。然后,孙程宣布立刘保为皇帝,并通知大臣们前来朝拜。
众大臣虽然感觉是出于宦官孙程的强迫,但也觉得让刘保曾是皇太子,继皇位符合传统规矩,就接受了眼前的事实,尚书令刘光上了一道奏章,肯定了刘保的继位是:“承续祖宗无穷之烈,上当天心,下厌(满足)民望。”代表群臣承认刘保继位的合法性,群臣即向刘保行叩拜之礼。 孙程手中控制了一个为群臣承认的合法皇帝,等于有了一张王牌,也有了一定的号召力,与阎显的斗争出于有利的上风。于是,他传顺帝的诏令,号召宫内官员缉拿阎显及其同党。阎氏几个兄弟见宫廷有变,想伺机反抗,但很快被抓获并斩首。 阎氏兄弟及其党羽被诛后,议郎陈禅认为阎太后与顺帝之间没有母子之恩,应该将她安排在离宫,再也不见她,群臣都同意他的意见。但大臣李郃(he)却不同意,他认为顺帝应该尊奉阎氏为太后,才能收复人心。刘保采纳了他的意见,率众臣前去拜见了阎太后。阎太后见刘保这样对待自己,心里很是不安,怕刘保一旦知道生母死在自己手里,不会饶恕自己。为此,整日郁郁寡欢,在恐慌惊惧中熬了19天死去。
顺帝刘保为感谢拥立他为帝的19名宦官,把他们全都封了侯,史称“宦官19侯”。从此,朝中权力归于宦官孙程手中。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开始称皇帝,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于公元1912年退位,中国封建专制国家历经2132年。在这期间,中国共出现了几十个封建王朝,出现大大小小的皇帝397位。
皇帝变更是封建专制国家最高权力得以延续的纽带,是封建王朝最重大的事件。
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变更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在封建王朝统治家族内部。它是按血缘关系在一家一族的狭小范围内进行,只有具有皇族直系或最近血统的人,才有可能被推上接替皇帝的位置。
二是皇位向外姓人转移。这样的皇帝变更是改朝换代的更替,意味着一个王朝的灭亡,另一个新王朝的建立。(历史上仅有一例,由外姓人接替皇位而未改变朝代,即五代后周柴荣接替郭威。)
在封建王朝统治家族内部的皇帝变更中,虽然有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和“嫡长子制”等传统的继承规定,但在实际进行中,真正按这些规定做的只是一部分。其它还有手足相残的、暴乱政变的、阴谋夺位的和自愿禅位等等形式。
在外姓人接替皇位方面,主要形式不是明抢,就是暗夺,因为任何一个王朝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开始称皇帝,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于公元1912年退位,中国封建专制国家历经2132年。在这期间,中国共出现了几十个封建王朝,出现大大小小的皇帝397位。
皇帝变更是封建专制国家最高权力得以延续的纽带,是封建王朝最重大的事件。
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变更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在封建王朝统治家族内部。它是按血缘关系在一家一族的狭小范围内进行,只有具有皇族直系或最近血统的人,才有可能被推上接替皇帝的位置。
二是皇位向外姓人转移。这样的皇帝变更是改朝换代的更替,意味着一个王朝的灭亡,另一个新王朝的建立。(历史上仅有一例,由外姓人接替皇位而未改变朝代,即五代后周柴荣接替郭威。)
在封建王朝统治家族内部的皇帝变更中,虽然有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和“嫡长子制”等传统的继承规定,但在实际进行中,真正按这些规定做的只是一部分。其它还有手足相残的、暴乱政变的、阴谋夺位的和自愿禅位等等形式。
在外姓人接替皇位方面,主要形式不是明抢,就是暗夺,因为任何一个王朝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一)西汉昭帝刘弗陵
昭帝刘弗陵为西汉第八皇帝,公元前87年即位,在位13年病逝,终年21岁。刘贺(出生不详)即位,是为昌邑王。
昭帝没有儿子,这与掌控朝中大权的霍光有很大关系。昭帝12岁拟立皇后时,霍光竟把自己六岁的外孙女上官氏推荐给昭帝作皇后,目的是想让她给昭帝生个儿子,这样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就有了霍氏家族的血统。
为让外孙女怀孕,霍光命亲信把皇帝包围起来,防止他去别的嫔妃住处;霍光还不许宫内女人穿裙子,以免引起年轻皇帝性欲冲动。然而直到昭帝去世,已15岁的皇后也没怀过孕。
昭帝临终前也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由谁来继承皇位呢?如果选立长者,昭帝的哥哥广陵王最合适,许多大臣赞成选他。但霍光不同意,理由是当年武帝刘彻很讨厌广陵王,临终前也没选他为太子,所以,现在不应当再选他为皇位继承人。
其实,霍光不选广陵王还另有原因:一是广陵王当王爷已40多年,政治经验丰富,政治势力也不小,再加上身体勇猛,霍光很难控制他;二是若广陵王即位,依照礼法,广陵王应以昭帝的后代身份继位。广陵王肯定不会认15岁的上官皇后为妈,说不定会尊崇自己的生母。这一来,上官氏就当不上皇太后,霍光的地位也会受到贬损,所以霍光不同意立广陵王。
后来,有人提出选昌邑王刘贺。霍光虽然不了解他,但觉得他是武帝的孙子,与昭帝的血统最近,年纪又小,比广陵王好控制得多,就同意了。在征得上官皇后同意后,霍光就以上官皇后的名义起草了诏书,派遣几名大臣前往昌邑迎刘贺到京城,刘贺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
(二)西汉哀帝刘欣 哀帝刘欣为西汉第13任皇帝,公元前七年即位,在位七年病逝,终年26岁。九岁的刘衎(kan)即位,是为西汉平帝。 哀帝没有儿子。生前也没确定皇位继承人。哀帝去世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和侄子、新任大司马王莽密谋后,确定九岁的刘衎为帝。自此,王氏家族又重新掌握了朝中大权。
王氏家族翻身记
哀帝即位后,外戚争斗一度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哀帝当上皇帝后,尊奶奶傅氏为“恭皇太后”,尊生母丁氏为“恭皇后”。紧接着又大封傅氏、丁氏家族的人。哀帝还迎娶了傅太后堂弟的女儿作皇后。如此一来,傅、丁氏为首的新外戚集团诞生了。这和以太皇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的矛盾不可避免的尖锐起来。
一次哀帝大宴群臣,为让奶奶高兴。哀帝命人在王政君的坐席旁给傅太后加了个坐席。身为大司马的王莽看到后,想有意打压傅、丁,就当众斥责按排宴会的内侍说:“定陶太后是藩妾,怎么与至尊(指王政君)并排共座!”,说完不顾哀帝面子,命人将傅太后的座位撤下另行设坐。
这一来,傅太后愤而离席,哀帝也很生气。王莽并不惧怕,自感有王政君的撑腰。但王政君从维护刘家帝王的根本宗旨出发,让王莽称病辞职。王莽便主动提出辞呈,哀帝批准了。让他回了自己的封国。
王莽下野后,傅太后指使哀帝连下诏书,很快把王氏在朝中的外戚力量基本清理干净。傅姓、丁姓大臣提拔安排了不少。这样,曾在成帝刘骜时代荣光一时的王氏外戚,至此,销声匿迹。
但是,当哀帝去世时,傅太后、丁氏已相继病故。宫内发号施令的人自然成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哀帝驾崩当天,年已71岁的王政君迅速收了皇帝的玉玺,而后传召大司马董贤,问他哀帝的丧事如何处理?
董贤本是靠姿色得到哀帝宠爱的大臣,平日只知道逗着哀帝玩乐,从没做过这样的事。见太皇太后发问,不知道说什么好,赶紧伏地磕头道歉。王昭君见状,便说:“王莽曾负责过成帝的葬礼,对程序非常熟悉,我让他回来帮你办。”董贤当即表示同意。
王莽回来后,王政君让他统领禁军,主持朝廷政事,又指示他搜集董贤罪过。王政君还下诏收回董贤的大司马印绶。董贤一看,知道自己的末日到来,便和妻子一起自杀了。
董贤死了,大司马的位置空出来了。王政君让众臣推荐一个人,大臣们很明白,都一致推荐王莽。王政君便下诏任命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军权行政权全归到王莽手中。
董贤自杀后,在王政君的默许下,王莽又找借口逼迫太后赵飞燕和哀帝皇后傅氏自杀。这样,王氏外戚家族又一下子振兴起来。
经王政君和王莽商量,为了便于掌控权力,决定不再立年令较大的君主。于是挑来挑去,选定了哀帝的堂兄、中山王刘兴的儿子刘箕子(改名为刘衎)为帝,由王政君临朝听政。王莽位居首辅,一切政令出自王莽。王莽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三)东汉和帝刘肇
和帝刘肇为东汉第四任皇帝,公元88年即位,在位16年病逝,终年27岁。出生仅百日的刘隆即位,是为东汉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
和帝前后有两位皇后,都未生出儿女。后宫嫔妃曾生出十几个儿子,但都夭折了。和帝曾怀疑有人暗害自己的儿子。但经过多次组织明察暗访,也没有弄出什么结果。无奈之下,当宫中又有两个男孩出生后,和帝就让贵人邓绥(sui)安排人把他们送到民间由专人抚养。
和帝去世后,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该立谁继皇位。此时,皇后邓绥(和帝废前皇后十个月后,册立邓绥为皇后。两年后,和帝驾崩。)也没有生子。便让人从宫外带回两个皇子:八岁的刘胜和出生刚百日的刘隆。
群臣要求立和帝长子刘胜,邓皇后认为刘胜身患顽疾,不适合继承皇位,坚持立刘隆。群臣只好同意。第二天刘隆被立为太子,当天晚上被抱着继承了皇位。25岁的邓绥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控朝中权力。
邓太后年轻新寡,考虑到自己不方便经常接见大臣,就将其兄邓骘(zhi)升为车骑将军,可随时召入后宫议事,沟通内外。
(一)东汉冲帝刘炳
冲帝刘炳为东汉第九任皇帝,公元144年即位,在位仅五个月病逝,终年三岁。八岁的刘瓒即位,是为东汉质帝。
冲帝去世后,梁太后召集有关大臣讨论让谁来继承皇位。经过筛选,有两个人入选:一个是渤海孝王刘鸿八岁的儿子刘瓒;一个是清河王、17岁的刘蒜。两人都是章帝刘炟的玄孙。在确定选谁时,因意见不一致,争论很激烈。
以太尉李固为首的大臣主张立刘蒜,认为他有才干,品德高尚,在同辈中最年长,拥立后能马上亲政。李固还直截了当地对掌控朝中大权的大将军梁冀说:“将军应以社稷为重,千万不能学邓、阎当年贪恋皇权而立幼弱。”
而梁氏兄妹坚决反对立刘蒜,因为梁太后不想交出权力,梁冀怕不能继续掌权。其实,他们早已看好八岁的刘瓒,因为他年纪小,好控制。在让大臣讨论前,他们已派人偷偷将刘瓒接到了洛阳。让大臣们讨论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自然他们也就不会听李固的建议。当天,梁氏兄妹把刘瓒接到南宫,第二天宣布刘瓒继承皇位,梁太后依旧临朝称制,朝中大权基本控制在梁冀手中。
二)东汉桓帝刘志
桓帝刘志为东汉第11任皇帝,公元146年即位,在位21年病逝,终年36岁。12岁的刘宏即位,是为东汉灵帝。
桓帝刘志共有三任皇后、十多位贵人,还有几千名宫女,但都未给他生下一个儿子。生前他也未确定皇位继承人。他驾崩后,窦皇后急召她的父亲窦武进宫商量立嗣之事。窦武认为立嗣是关系到国家安危荣辱的大事,应召大臣一块商议定夺。
当时朝廷以宦官为主,一些正直的大臣被排挤和迫害。于是窦武向皇后推荐被贬回乡的陈蕃,窦皇后对陈蕃也有好感,便召回陈蕃任命其为太傅。陈蕃召集大臣商议立嗣时,许多人认为立嗣是国家大事,搞不好费力不讨好,就借故不来上朝。
陈蕃见此情况,理解大家的心情和处境,便写信给众大臣说:“古代的贤人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作为大臣来讲,应当象先帝活着一样尽忠朝廷。现在新帝未立,国家危在旦夕。身为朝廷大臣,享受国家的俸禄,却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心安理得地呆在家里,能算是效忠朝廷吗?、、、、、、”。陈蕃本身为官清廉,德高望重,他的信说动了大臣,他们又上朝了。
经过多方商议,最后决定拥立桓帝的堂侄、12岁的刘宏为帝。窦氏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她任命窦武为大将军,执掌国家军权;又重新任命陈蕃为太傅,行尚书事,掌控国家最高行政权。陈蕃和窦武一同辅佐朝政。
(三)唐朝武宗李炎
武宗李炎为唐朝第16任皇帝,公元840年即位,在位六年,因服丹药中毒身亡,终年32岁。36岁李忱即位,是为唐朝宣宗。
武宗有五个儿子,但因年龄尚幼没立太子。武宗临终前也没确定皇位继承人。武宗去世后,宦官马士挚(zhi)等人将武宗的叔叔、也就是穆宗李恒的弟弟李怡拥立为帝,并改名李忱。这是唐朝唯一一位以皇太叔身份登基的皇帝。
装傻20年 登上皇帝位
李忱是唐朝三个皇帝,即敬宗李湛、文宗李昂和武宗李炎的叔叔。李忱能活下来实在是不容易,因为弄不好,随时都会因有篡位的嫌疑而被杀害。因此,李忱为了避祸、保命,装了20多年的傻。
李忱的生母郑氏原是一个节度使的妻子,因节度使叛乱被杀,郑氏被收入后宫当御女。后来,宪宗李纯偶然见到她长得秀气端正,就忍不住宠幸了她,郑氏因此而怀孕生下李忱。郑氏虽然生下个皇子,但因地位卑微,儿子李忱自然享受不到其他亲王那样的荣耀。所以李忱自小就缩头缩脑,讷讷不语。长大后情况愈发严重,成了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对象。唯独穆宗李恒对这个弟弟一直关爱有加,封他为光王。
但穆宗的几个儿子很不喜欢这个叔叔,特别是后来继位为帝的文宗和武宗,更是讨厌他。文宗公然称他为“光叔”。一次文宗在与众亲王举行家宴时,笑言:“谁能让光叔开口,朕有大赏赐。”于是,几个亲王就拿李忱逗乐取笑,但任凭他们怎么捉弄,李忱始终像个木头似的不露声色。
武宗或许是怕这位叔叔会篡夺自己的皇位,对李忱更是离谱,有事没事就踹“光叔”一脚。有一回,武宗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李忱关在宫厕里,害的李忱差点连命都没了,但李忱依然是装傻充愣,忍辱偷生。后来李忱为了逃避武宗的刁难与迫害,竟跑到千里之外的寺庙当了和尚。
李忱的装傻,不仅避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宫廷之争,保住了性命,而且因为“傻’,又成了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武宗去世后,把持朝政的宦官马士挚等认为,找李忱这样一个傻乎乎的人当皇帝,便于他们控制朝政。所以武宗一死,马士挚就立即矫传诏命,由武宗的叔叔李忱当皇帝。
朝臣和皇室宗亲得知后,都大吃一惊,让这样的人当皇帝,前景暗淡,但也无法改变。更让所以的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忱登上皇位后,一扫旧态,处理的政务合情合理。马士挚等人见到这种情况,后悔万分,但为时已晚,只好老老实实地当自己的宦官去
清朝共多少位皇帝?叫什么名字?以后的命运如何?
请按顺序说明,如果有每位皇帝在位的年历,和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好.清朝历代皇帝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姆炊裕�兄睾汗佟N�耸剐滦说耐持位�党ぶ尉冒玻��悦髦�送鑫�杓���杌鹿倥蟮澄�觯�厥诱�晾糁危�⒁庥朊裥菹ⅲ�≈�薪凇5��倌昶�ⅲ�浙棺杂茫�痹胍着��彼�璋�亩��ナ篮螅�����崾溃�沼诖掖易咄甓淘莸娜松��蹋�⒛暝缡拧K�乔宄��飞衔ㄒ还��橐漓�诺幕实邸?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鳌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5、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6、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一生的悲剧所在。
7、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8、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10、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1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3、慈禧(垂帘听政)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独断朝纲,在此期间,地球上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改良,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满权利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气沉沉,发展迟缓,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终于酿成了她死后3年的清王朝的国破家亡。不仅如此,慈禧所造成的危害,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清朝简介
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统治全国共268年。
包括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
清朝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换。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在这个特定时代的12为皇帝,自然是有开国之君,有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堕落之帝。
清朝皇帝的死因
——据清宫档案透露
自清军入关,多尔衮摄政,定都北京到清朝灭亡。大多数皇帝早夭,使人们引起各种猜测,众说不一,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1、福临帝(顺治)
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从此清王朝统治中国近270年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顺治帝本来就身体羸弱,经常心悸失眠,他常叹自己“骨瘦如柴,寿命难过卅。”顺治十四年,皇贵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对其是沉重打击,顺治十七年宠妃董鄂氏又逝,使顺治万念俱灰,声称要出家为僧,终日郁郁寡欢,精神不振,每况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养心殿,时年24岁。
2、玄烨帝(康熙)
玄烨政绩非常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受到严重刺激,开始患病,从他数次发病情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当时他“伤心不已”,“渐觉虚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释然于怀”。到五十一年再废太子时,就已“心思用尽,容颜清减”。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围,时值天寒地冻,他已近七十高龄,体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病中派皇四子胤 代行祭天大礼有五子允祺前往孝东陵典祭,实际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遗嘱,致使心力憔瘁,气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时病情突然恶化,遂将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胤 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结束了生命,终年69岁。
3、胤禛帝(雍正)
胤禛继位时年四十五岁,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体状况虽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骁悍强健。即位以后,面临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动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务中去,日久天长,健康必受影响。
雍正四年即承认精力不足,疲劳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调治。雍正八年三月,间日时发寒热,饮食大减,夜不能寐,历时两年有余。五月间一度好转,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过险关。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送了胤禛的命,一个53岁的人,患了这样一场大病(似疟疾),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圆明园。
对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从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中分析。
乾隆在胤 死后的三天内,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与葬礼直接相关。其中一件是传谕给宫中的道士的。言:“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实际上,胤禛生前曾谕几路总督、巡抚为其寻找道士,甚至不顾夏日炎炎,在宫内、宫外辟静之处用万斤灰炭炼丹。年老体弱的胤禛豢养道人,为治病强身这个目的显而易见,道士推拿炼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盲目迷信却走向反面,从胤禛对道士的重视态度与乾隆果断的驱道行动联系起来分析,就可以感到胤禛之死与长期服用丹药引起重金属中毒有关。
4、弘历帝(乾隆)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论在才华或政治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胤禛死时他年方25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统治知识和几年参与军事机务的经验,所以极为顺利掌握了政权。
弘历天资聪慧,青年时代受到精心培养。从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历登极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业稳定,政绩卓著,其前提条件是其寿命长,政策当。他个人对绘画、文玩、音乐、体育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养心殿断气,才被人抬着离开了宝位,享年89岁。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锻炼,反对进补,常自称为“长寿老人”,看来他一生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
5、顒琰帝(嘉庆)
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十五岁大婚后仍日居书室,寒暑罔闻。 琰经过从建储到即位加训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熟。为后来从政奠定了牢固基础。度过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子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内心忧郁,负担加重。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庄,准备去木兰围猎,在去山庄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庄后即“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傍晚,疾大渐。戌刻,崩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
6、旻宁帝(道光)
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时生于大内撷芳殿,为顒琰的第二子,六岁就傅,十五岁与钮祜禄氏成婚,嘉庆十三年正月钮病死,十二月又与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顺利,崇尚节俭,但清已处未落时期。晚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圆明园慎德堂,召见部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密议传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 为皇太子,并将另一个宠儿封为亲王。
关于旻宁死于何疾,因无原始资料故难以推断。
7、奕詝帝(咸丰)
咸丰执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北京条约的签定都给咸丰以沉重的打击,他所患的肺病愈来愈重,热河行宫不断传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带血益发严重,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虚劳的咸丰终于死在避暑山庄内的“烟波致爽”殿寝宫,终年31岁。
8、载淳帝(同治)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尽管清代宫庭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说明由于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监视之下,仅有几个太监夜间常出没于宫禁森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及召见军机大臣或醉语胡言的程度似难出现。
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
这是详实可靠的。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9、载湉帝(光绪)
载湉亲政典礼于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举行,光绪十五年正月举行了大婚典礼。这时慈禧才“交权”并移居到颐和园,但是斗争仍在激烈的进行,最后终于导致了戊戌宫廷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载湉被囚瀛台。政治上的打击和精神上的苦闷,使本来就患有多种疾病的载 身体越发不支,成为一个被慈禧抛弃的傀儡,加上久病缠身,使他再也无力奋起抗争。
载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门内迤西太平湖醇亲王府的槐荫斋,四岁入宫,在慈禧太后苛刻管制下成人,与慈禧斗争了十几年,最后落了个傀儡皇帝,这一切都是造成从小多病而且越来越重的真正原因。他从小体弱,感冒发烧,胃病时作,大婚前经常遗精而使“肾经亏损太甚”,接着脑鸣、肩背腰腿酸沉,逐年加重。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上的打击使病情突然加重。到了三十四年(1908)入春以后更为严重,宫中御医已束手无策,不得已召江苏名医陈秉钧和曹元恒入京诊视,到了四月份仍无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通过军机处向各地发出电文:“入春以来皇上圣躬时有欠安。在京名医,诊治无效。希尊处精选名医,资送迅速来京,恭候传诊”。这次保送来京的名医有:吕用宾、周景涛、杜仲骏、施焕、张鹏年等人。其中江苏名医(浙江候补知县)杜仲骏对吏部尚书陆润痒说:“……我辈此来,满拟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来,徒劳无益,希望全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由此证明光绪病情之严重使诸臣失掉了信心。进入十月,光绪皇帝的病情又加重了。慈禧73岁生日,皇上勉强来到殿上哭着对大臣说:太后“万寿在即,不能行礼,奈何?”大臣们也陪着落泪。慈禧见他非常可怜,马上命太监扶轿送回瀛台。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动,胃中隆起”“上疾剧增”,再次向全国发布上谕,急调名医来京,可是在这道上谕没有完全发出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死于肺病。
10、溥仪(宣统)
作为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的经历可算是坎坷而丰富了。关于他的一生,大量的书籍、影视剧已使人们对他并不陌生了。1967年溥仪因患癌症病逝于北京。
参考资料:http://blog.cersp.com/14424/66712.aspx
回答者:xuduoqingcai - 试用期 一级 3-17 12:58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6 个人评价
好
50% (3) 不好
50% (3)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如果慈禧都算 那多尔衮算不算阿 人家死了可是有谥号的啊 努尔哈赤建国 把他也算上把
评论者: 孤叶遗泪 - 童生 一级
年号 庙号 谥号 名讳 天命 太祖 高皇帝 努尔哈赤 天聪崇德 太宗 文皇帝 皇太极 顺治 世祖 章皇帝 福临 康熙 圣祖 仁皇帝 玄烨 雍正 世宗 宪皇帝 胤祯 干隆 高宗 纯皇帝 弘历 嘉庆 仁宗 睿皇帝 颙琰 道光 宣宗 成皇帝 旻宁 咸丰 文宗 显皇帝 奕宁 同治 穆宗 毅皇帝 载淳 光绪 德宗 景皇帝 载湉 宣统 溥仪 共12帝
评论者: axiaosun - 秀才 二级
13个
评论者: cifu888 - 助理 二级
更多>>
其他回答共 7 条
12个
回答者:七爪鱼 - 助理 二级 3-17 12:57
请看最近的流行书《正说清朝十二帝》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命(11)
丙辰
1616
太宗(~皇太极)
天聪(10)
丁卯
1627
崇德(8)
丙子(四)
1636
世祖(~福临)
顺治(18)
甲申
1644
圣祖(~玄烨[yè])
康熙(61)
壬寅
1662
世宗(~胤[yìn]禛[zhēn])
雍正(13)
癸卯
1723
高宗(~弘历)
乾隆(60)
丙辰
1736
仁宗(~颙[yóng]琰)
嘉庆(25)
丙辰
1796
宣宗(~旻[mín]宁)
道光(30)
辛巳
1821
文宗(~奕[yì]詝[zhǔ])
咸丰(11)
辛亥
1851
穆宗(~载淳)
同治(13)
壬戌
1862
德宗(~载湉[tián])
光绪(34)
乙亥
1875
~溥仪
宣统(3)
己酉
1909
清宣宗道光皇帝(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爱新觉罗氏,讳旻宁,原名绵宁,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的身份继位的皇帝。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他比较朴素,但是却不能明察秋毫,为人优柔寡断,又是一个平庸之人,所以导致清朝国势更加衰弱。在位期间曾支持林则徐禁烟,之后鸦片战争爆发,由于道光帝不能知人善任、缺乏准备,以及武器装备相对比较落后等原因,清朝战败于英国。道光帝罢免林则徐,并与英人求和,签订近代首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及开放五口通商。自始开启中国五千年未遇之大变。在位30年,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努而哈赤,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光绪,咸丰,溥仪 。我只记得这些了
回答者:未来的栋梁 - 秀才 二级 3-17 13:04
年号 庙号 谥号 名讳
天命 太祖 高皇帝 努尔哈赤
天聪崇德 太宗 文皇帝 皇太极
顺治 世祖 章皇帝 福临
康熙 圣祖 仁皇帝 玄烨
雍正 世宗 宪皇帝 胤祯
干隆 高宗 纯皇帝 弘历
嘉庆 仁宗 睿皇帝 颙琰
道光 宣宗 成皇帝 旻宁
咸丰 文宗 显皇帝 奕宁
同治 穆宗 毅皇帝 载淳
光绪 德宗 景皇帝 载湉
宣统 溥仪
清
(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
清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它前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满姓爱新觉罗。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都城为赫图阿拉(又名兴京、赫图阿喇、黑秃阿喇、黑图阿拉,满语“横岗”之意。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公社老城)。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东临太平洋,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西藏、云南。自鸦片战争后,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自1911年民国建立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在中国宣告结束。
清入关前传两帝,入关后传十帝,其中病死的十帝,被暗杀的一帝,受伤致死的一帝。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由满族贵族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雍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清朝版图最大时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达拉克,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清朝尽管取得了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的发展并未逾越中国传统封建专制主义体制的轨道。经济上,仍然以农立国;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屡兴文字狱;对外关系上长期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因此,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则相形见绌,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先进潮流,并且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
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太祖(努尔哈赤)
公元1616年登基
公元1626年去位
出生:公元1559年--去世: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自中称王”。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 萨尔浒之战,移宫案,红丸案,宁远之战,
太宗(皇太极)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3年去位
出生:公元1592年--去世:公元1643年(在位16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四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袁崇焕之死,徐霞客游记,松锦大捷,
世祖(福临)
公元1643年登基
公元1661年去位
出生:公元1638年--去世:公元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李自成败亡,
圣祖(玄烨)
公元1661年登基
公元1722年去位
出生:公元1654年--去世:公元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三藩”,尼布楚条约,三征噶尔丹,聊斋志异,
世宗(胤祯)
公元1722年登基
公元1735年去位
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高宗(弘历)
公元1735年登基
公元1795年去位
出生:公元1711年--去世:公元1799年(在位60年)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四库全书,
仁宗(顒琰)
公元1796年登基
公元1820年去位
出生:公元1760年--去世:公元1820年(在位24年)
嘉庆帝顒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白莲教起义,
宣宗(旻宁)
公元1821年登基
公元1850年去位
出生:公元1782年--去世:公元1850年(在位29年)
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文宗(奕詝)
公元1850年登基
公元1861年去位
出生:公元1831年--去世:公元1861年(在位11年)
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太平天国运动,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辛酉政变,
穆宗(载淳)
公元1861年登基
公元1875年去位
出生:公元1856年--去世:公元1875年(在位14年)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辛酉政变,垂帘听政,
德宗(载湉)
公元1874年登基
公元1908年去位
出生:公元1871年--去世:公元1908年(在位34年)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 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宣统帝(溥仪)
公元1908年登基
公元1911年去位
出生:公元1906年--去世:公元1967年(在位3年)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 辛亥革命,
1、福临帝(顺治)
2、玄烨帝(康熙)
3、胤禛帝(雍正)
。
4、弘历帝(乾隆)
5、顒琰帝(嘉庆)
6、旻宁帝(道光)
7、奕詝帝(咸丰)
9、载湉帝(光绪)
10、溥仪(宣统)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十二位皇帝 但是 年号有十三个
所以又有叫十三朝的
文章标题: 那些旧王朝的皇帝,在新王朝的命运都是怎么样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