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21 17:00: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这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皇二代”!祖父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父亲是文韬武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母亲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舅舅是战功卓著的太尉长孙无忌。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都低估了。他8岁就被立为皇太子,从小得各大儒教诲。再看他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以后将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李承乾,"承继皇业,总领乾坤",继承李氏天下也。
如果没有意外,李世民百年之后,李承乾将无可争议地继承大唐江山,延续李家的统治。可老天爷打了个瞌睡,回头一看,我们的皇太子已经走上了“自己作死”的路上,还拉都拉不回,最后不但把皇位弄丢了,自己也“郁郁寡欢”,英年早逝,实在是可悲可叹。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当时还是秦王妃的长孙氏,在太极宫承乾殿生下李世民的长子。因在承乾殿所生,又是长子,故得唐高祖李渊赐名李承乾,有"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1岁获封恒山王,5岁徙封中山王,8岁就被刚夺位不久的李世民册封为“太子”,开始了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貌、仁孝纯深”,深得李世民的喜爱。12岁时,太宗皇帝就开始有意地锻炼他的政治能力,诏令:“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尚书右仆射杜如晦病重,唐太宗也令李承乾亲自前去慰问。
13岁时,李承乾得了重病,从不信道佛的太宗,这次特意找了道士为他祈福,等他病好后,还召度了三千僧人,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减免了牢中罪犯的刑责,以此来为李承乾祈福。
14岁,唐太宗驾幸岐州,李承乾身为太子留京监国,可见李世民对他的信任与疼爱。
到得15岁时,承乾再次患重病,虽然治好恢复了,但是却也留下了病根。17岁迎娶苏亶长女苏氏为太子妃。同年,唐高祖李渊病逝,居丧期间,唐太宗下诏令太子监国权知军国大事,而李承乾“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干得相当出色,以至于后来唐太宗外出巡视,太子监国几乎成了常例。众大臣和太宗对太子的能干,都相当满意。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叛逆的一面慢慢开始显露出来。加上他的老师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合,便会毫不留情的“劝谏”、训斥他,甚至上疏禀告承乾最害怕的太宗,使得他经常处于惶恐不安的境地,叛逆心理也逐渐加强。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渐渐病重,后于6月崩于立政殿。这使得李承乾非常彷徨,也一下子没了管束,加上两次重病留下的病根慢慢开始显现,“足疾”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显,这使得他走路像个“瘸子”,昔日英明神武的帅气形象一去不复返。对于从小以太宗为奋斗目标的他,突然成了个瘸子,未来“明君形象”不复存在,再加上太宗皇帝对他的冷淡态度,原本就内心脆弱的他,一下子就崩溃了,“自卑”占据了他整个身心,开始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做出了很多荒唐的事。
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的妃子(长孙皇后)生育了嫡长子。因为在太极宫承乾殿出生,取名叫李承乾,也是唐高祖李渊为他这个嫡孙亲自赐名的。
武德三年,还是婴儿的李承乾就被封为恒山王。五岁就迁封中山王,后来唐太宗登基,改元贞观后两个月,将时年八岁的承乾立为太子。唐太宗为了培养太子也是不遗余力,先后为他选择如: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作为老师。可想而知唐太宗夫妇对自己长子寄予了极大的厚望。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剧照)
作为太子李承乾,那么讨李世民器重与喜爱,怎么会被废去太子之位,他到底做了哪些荒唐之事?
李承乾从小很聪明,还有名师教导,在十几岁就能代父断理国事。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而李世民忙于政事,无人来管教太子。加上脚疾行走不便,心里非常自卑,李承乾便有“叛逆心理”,于是李承乾开始痴迷玩乐,用宦官、养男宠、信道士。
(李承乾剧照)
一、比较著名的李承乾的同性恋事件,他作为太子储君,却宠幸一个男宠,并且称呼他为“称心”,虽说“龙阳之好”在古代的皇室、贵族里面也不少见,但总归是一件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尤其是在李承乾已经有太子妃的情况下。李世民知道后非常愤怒,便杀死了“称心”。
二、李承乾没有体会到父亲的用意,也没有收敛。在“称心”被杀后,李承乾悲痛不已,在东宫辟出一个房间,供着“称心”的塑像,早晚焚香祭奠。
三、太子李承乾沉寂在他的男宠死后的阴霾中,接连几个月都是以身体抱恙为借口,不去参加早朝,在他身边的大臣都前来劝解,他不但不听而且还把这些劝解的人给杀了。
(李承乾与称心剧照)
四、当初李世民与突厥达成屈辱的渭水之盟,三年后李靖率军灭了东突厥,报了当年渭水之仇。而李承乾特别迷恋突厥人的生活,在东宫要求下人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进行突厥歌舞表演,还亲自扮演突厥可汗,在东宫演绎着突厥的生活场景,还扬言自己继承皇位后,会带领着军队投身到突厥可汗帐下。
五、李承乾因为妒忌心作祟,觉得他父皇宠爱三第李泰,会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会。于是他就想除掉他弟。而在刺杀李泰失败后的情况下,李承乾起兵逼宫,效仿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结果却不同。结果被镇压了,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两年后死在流放之地。
(图:玄武门之变)
总结:李承乾这么多荒唐行为,跟他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在他年幼的时候,被迫离开父母,住进东宫。父亲对他格外严厉,还经常外出征战,娘亲又离得远,他特别需要父母的陪伴,关注和认可。偏偏父母特别宠爱自己的弟弟。
对十几岁李承乾来说,生在帝王家,还是贵为太子,多少双眼睛注视的他,而足疾带给他深深的自卑感,身上背负的压力是何等的巨大。面对这些人生难题跟压力,李承乾选择了“荒唐”。
01.不务正业且不懂节制
有很多史料都记载了李承乾是一个特别会享受的人,他乐于玩乐,每天无所事事,荒淫无度。你说一般人当上了太子就算没什么建树,难道不该有一些危机感?可这李承乾就是很安逸,还宠幸太常乐人。太常乐人是谁?是一个只有十岁的儿童,这就是恋童癖啊!这种事情放在皇室之中,传出去岂不是笑话?
李世民也十分生气,直接处死了那孩童,可李承乾还是不能悔改。李承乾不仅不悔改,还无声的反抗,很久不上朝。不仅如此,他还在东宫扮演突厥人,还在宫中架锅烹饪牛马,而且这牛马还是偷来的。这种事情放在一个皇子身上,我觉得君主都会想把他大卸八块的,更何况是太子。
02.弑师杀弟
对于李承乾这样的纨绔子弟,作为他的老师肯定免不了费心。作为皇子的老师,自然也不能害怕或是心软,于志宁也经常劝诫并训斥他,但无论如何都是为了他好,可李承乾呢?就像极了现在的小流氓,竟然怀恨在心,还偷偷派人去杀于志宁。两个杀手前往于志宁的住处,却发现于志宁睡硬硬的破床,铺着稻草,被子也十分破旧。尽管如此于志宁还是彻夜苦读,两个杀手实在不忍下手才离去。要说李承乾如此冥顽不灵,他真的不在乎太子的位置吗?但他却又因为李世民宠爱自己的弟弟而痛下杀手刺杀李泰,最终行迹败露而和其他人一起造反。
这样的儿子恐怕给平常百姓家都会觉得很头疼,更何况是君主呢?恐怕早就已经颜面尽失了。但李世民也因为自己太爱自己的儿子,尽管最终给了他惩罚,自己也伤心了很久。
从小以太宗为奋斗目标的他,突然成了个瘸子,未来“明君形象”不复存在,再加上太宗皇帝对他的冷淡态度,原本就内心脆弱的他,一下子就崩溃了,“自卑”占据了他整个身心,开始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做出了很多荒唐的事。下面就是他的荒唐行为,公元636年(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渐渐病重,后于6月崩于立政殿。这使得李承乾非常彷徨,也一下子没了管束,加上两次重病留下的病根慢慢开始显现,“足疾”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显,这使得他走路像个“瘸子”,昔日英明神武的帅气形象一去不复返。
1、COS狂人
李承乾自小在深宫大院中成长,整天就是读书学习,从未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但他内心是向往自由的。于是,他要“做”突厥人。他命人在东宫中立起了帐篷,自己穿起突厥战甲,梳起了突厥发型,腰佩弯刀,扮做突厥武士,然后让护卫骑马围着他奔跑,冲锋,乐此不疲。玩到高兴时,甚至割破面皮,伏地疼哭,扬言“我试做可汗死。又命人打造了数口大锅,东宫护卫去盗取百姓的牛马,亲自宰杀,以发泄心中怨恨,事后放入锅中烹煮,召集宫女、太监们一起大快朵颐。
你扮谁不好?非要扮突厥人?要知道,唐太宗在刚刚继位时,突厥的颉利可汗就兵攻进了中原,兵临长安城下,逼得太宗不得不亲自的出面议和。据说当时是唐太宗李世民,单枪匹马去见突厥的可汗,期间谈判内容无从得知,只知道唐太宗与颉利可汗应该是达成了某种协议,而且是唐太宗吃了大亏的,卑躬屈膝地去求突厥退兵。对一个战无不胜的帝王来说,这是屈辱,突厥也成了李世民心里的一道梗,恨不能马上灭之。这时候,李承乾扮演突厥人?这是揭太宗的伤疤啊!
2、好声色,宠男童
自从脚瘸了以后,自暴自弃的李承乾,已经不在乎其它,不断地挑战太宗皇帝的底线。“颇留意典坟,然闲宴之后,嬉戏过度”,这是史书记载的,表明他沉迷女色,喜声乐。而他叔叔李元昌见他喜爱女色,便精选了一名10岁乐童,以太常乐人的名义,送给了李承乾。这名乐童:“美姿容,善歌舞”,李承乾非常喜欢,给他取名“称心”,对他宠爱异常,记载中:李承乾“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嬖爱娈童”这种事,在社会上层中,并不少见,也不是很令人吃惊的事。但是,李承乾作为大唐的继承人,“喜好男风,嬖爱娈童”,这就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简直是给唐王室抹黑。于是,恼羞成怒的唐太宗,下令处死了“称心”,并且连坐处死了7人,可见李世民的愤怒程度。
称心被处死,李承乾不知悔改,变本加厉,为发泄心中不满,竟以此为由,拒不上朝数月之久。并且为了悼念称心,在东宫中专门起了一间房子,把称心的雕像安放在里面,前面摆列了人偶、车马,让宫人朝暮奠祭。李承乾经常在这个房子外徘徊,数次黯然落泪。最后还暗中在东宫给他做了个衣冠冢,给他赠官树碑,以申哀悼。由此可见,李承乾有多荒唐,父子俩的隔阂更加深了。
3、杀师刺弟
称心被太宗处死后,李承乾怀疑是他的老师于志宁跟李世民告的密,他因此怀恨在心,派了两名手下去刺杀于志宁。这两名刺客去到于志宁住处,看见他家朴素简陋,睡的还是普通的木板床,吃的全是素菜,而他则在窗边借助月光读书,油灯都没点,这些感动了刺客,觉得于志宁不该杀,便回去谎称暴露了,刺杀不成。这样才使得于志宁免于一劫。
公元642年(贞观十六年)二月,由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这引起了李承乾的疑心,担心太宗有“另立太子”的打算。于是,思量再三,他决定派人去杀了魏王李泰。可惜,由于计划不周,行动失败了,还惹得太宗龙颜大怒,狠狠训斥了太子一脉的大臣,虽未明说,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确,他已经知道谁要杀李泰。
4,、造反
当刺杀魏王李泰的行动失败,太子一脉被训斥,李承乾变得更加惶恐不安,原本在严厉的太宗教育下就缺少安全感,现在更是整日担惊受怕,害怕太子之位被夺。加上李泰本来就博学多才,也曾表露出对太子之位的垂涎,太宗对李泰的重视也日益加重,再这样下去,他李承乾太子的位置就保不住了。叔叔李元昌也看到了他的惶恐,于是开始劝说他造反,效仿太宗的“玄武门政变”,夺取皇位。
已经处于绝望边沿的李承乾,猜忌心非常重,缺乏安全感,太宗对他又已经失望,别无他想之下,他决定孤注一掷,联合了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统兵大将侯君集,一起密谋造反。奈何,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太子卫士的纥干承基告发,罪首悉数落网。
在李承乾造反失败后,按理说,这是杀头的大罪,太宗李世民却顶住了群臣的压力,只是把李承乾幽禁。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为了保全李承乾,及他的家小,放弃了聪慧的魏王李泰,而选择了性格温和的李治。这就是怕李泰继位后,会对李承乾“斩草除根”。最后,李承乾被贬为庶人,流放到黔州。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