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莫卧尔王朝黄金时代的徳干政策是什么呢

时间: 2023-04-17 23:01:3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莫卧尔王朝黄金时代的徳干政策是什么呢

怎么成立莫卧儿

莫卧儿王朝(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8年)是突厥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今中亚南下攻入印度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是一个伊斯兰教封建王朝。巴卑尔逝世后,其子胡马雍在1540年为苏尔王朝的舍尔沙战败,被逐出印度,但是他随即重整兵力,于1555年卷土重来,恢复了帝国。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缓慢,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废除已经有名无实的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的,而基础则是印度教的。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分裂后,一个突厥人的军事贵族帖木儿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囊括中亚与中东的部分区域。十五世纪末,帖木儿帝国分裂后,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被乌兹别克人逐出中亚后率军南下占领阿富汗,1526年攻入印度北部灭德里苏丹国后所建。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巴卑尔的统治只是莫卧儿帝国的肇始,他还未来得及巩固莫卧儿人在北印的地位便已去世。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都没有建立;这些关键事物实际上是由莫卧儿人的敌人舍尔沙缔造的。舍尔沙是南比哈尔地区的阿富汗人首领,他在1540年打败并赶走了巴卑尔的继承人胡马雍,短暂地恢复了阿富汗人在印度的统治。舍尔沙的统治时期很短,但是却十分重要。他压服了孟加拉的叛乱,并把它分成19个小行政单位;征服瓜廖尔;打败了最强的拉其普特人领袖马尔德夫。在短短5年之内,几乎整个印度北部都被他征服了。在舍尔沙于1545年阵亡之前,他已经在北印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制度,举行土地清丈以确定税制,并进行了货币改革。舍尔沙的统治事实上为莫卧儿帝国的最终建成铺平了道路。在舍尔沙死后,胡马雍得到波斯国王塔赫马斯普一世的支持返回印度,不久夺回德里;但他在与主要敌人阿迪尔沙阿交锋之前突然死去,完成莫卧儿人伟业的任务归于其子阿克巴。阿克巴最强大的敌人是阿迪尔沙的印度教将军喜穆。喜穆利用胡马雍之死夺取阿格拉和德里,并自称为“超日王”,可能在印度复兴起一个印度教的王朝。阿克巴在1556年关键的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中打败了喜穆,于是在印度再也没有可以与莫卧儿人抗衡的力量了。阿克巴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建立人和最伟大的皇帝。他在漫长的统治期间征服了印度北部全境,并把帝国的版图第一次扩展到印度南方。由于对拉其普特人采取怀柔政策,大多数好战的拉其普特部族都归顺了帝国的统治。对异教的宽容是阿克巴的显著特点,他不仅免除了非穆斯林的人头税,还企图倡导一种融合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改革。以苏巴(省)为单位的全国行政制度形成了,印度教徒也被允许担任政府官员。阿克巴时代的印度是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阿克巴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先后由贾汉吉尔和沙阿·贾汉统治。这是两个才能较为逊色的统治者,沙阿·贾汉终于被自己的儿子奥朗则布推翻失去了皇位。奥朗则布是莫卧儿王朝最重要但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他放弃了莫卧儿帝国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时代的宗教宽容政策,加强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伊斯兰化。奥朗则布恢复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短视的政策导致帝国境内的非穆斯林与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并很快演变成武装斗争。坚持自己信仰的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奥朗则布虽然多次打败他们,却无法彻底消灭其反抗力量。最危险的国内敌人是新兴的马拉塔人国家,它后来发展出可与莫卧儿帝国匹敌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奥朗则布力图消灭他的政治对手,莫卧儿帝国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他长期驻留在德干指挥对该地区各穆斯林小国的征服,这些国家是16世纪初德干的伊斯兰教强国巴赫曼尼王朝分裂后形成的。其结果是奥朗则布取得了胜利,将德干地区并入帝国版图,成为印度南方的最高统治者。除了南亚次大陆的南端和马拉塔王国以外,奥朗则布统一了整个次大陆。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新生的欧洲列强。

莫卧儿帝国是如何征服德干高原诸国的?

在阿克巴皇帝时期,莫卧儿帝国只征服了德干高原诸国的一部分,即只征服了坎德什和贝拉尔的一部分。贾汉吉尔继位后,他继承先王对德干高原的扩张政策,对艾哈迈德纳加尔王国进行战争。

这时德干王国力量还比较强大,有聪明的大臣马利克·阿姆巴尔辅佐。莫卧儿帝国军队作战不利。只是在1616年胡拉姆王子率领莫卧儿帝国军队才攻占了艾哈迈德纳加尔及其他一些堡垒。

可是1626年,艾哈迈德纳加尔的尼扎姆·沙希王国的马列克·阿姆巴尔逝世,内部发生争夺权力之变。1630年阿列克·阿姆巴尔的儿子法特汗开始同莫卧儿帝国进行谈判。1631年莫卧儿帝国采用收买手段,支付105万卢比从法特汗手中买到了拉塔巴德要塞。1633年艾哈迈德纳加尔王国胡塞固沙被囚禁瓜利奥尔堡垒。

1635年,高康达和比贾普尔两个王国的统治者秘密帮助尼扎姆·沙希家族的一个幼子成为已灭亡的艾哈迈德纳加尔的名义苏丹。沙·贾汉要求他们承认莫卧儿帝国的宗主权,定期纳贡,停止援助。沙·贾汗亲率大军向德于高原进军,1636年2月21日抵达拉塔巴德。高康达苏丹阿卜杜拉沙立即承认沙·贾汉的宗主权。比贾普尔的阿迪勒沙拒绝服从命令。

于是莫卧儿帝国军队分3路向这个王国进军。比贾普尔王国被迫求和。1636年5月缔结和约,承认莫卧儿帝国的宗主权。比贾普尔保留了本王国领土,还得到艾哈迈德纳加尔王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都划归莫卧儿帝国。1636年7月11日,沙·贾汉离开德干高原。由三皇子奥朗泽布任德干副王。

这样,经过40年的战争,莫卧儿帝国终于征服了德干高原诸国。当时德干高原包括坎德什、贝拉尔、特仑甘纳、道拉塔巴德4省,每年纳贡5000万卢比。

奥朗则布是暴君吗?奥朗则布是怎么将莫卧儿王朝搞瓦解了?

如今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剑拔弩张虽说是19世纪末才开始出现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是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莫卧儿王朝的重要君主奥朗则布就是这层对立情绪的制造者,然而,在故事刚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初衷却是希望将整个印度都整合起来。

公元1526年,帖木儿帝国皇室后裔巴布尔在旁尼帕特决战中击败洛蒂大军,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此后,经过反复征战,莫卧儿人在阿克巴大帝时时期进入盛世。帝国疆域已经北达喀布尔,南达印度哥达瓦里河,西达今巴基斯坦的卑路支,东达孟加拉。但这还不是莫卧儿帝国的扩张终点。

阿克巴大帝死后,他的儿子萨利姆即位,继续靠东征西讨获得了多个新附庸国。公元1627年,在萨利姆逝死后,其子库拉姆即位。他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向德干挺进。

虽然库拉姆雄才大略,但晚年非常凄惨。分封为总督的4个儿子,还未等到父亲逝世就开始争夺王位。作为第三子的奥朗则布,也毫不留强的发动内战,将屠刀挥向自己的兄弟。最终,他击败了所有竞争者,并立刻软禁了父亲,宣布登基。至此,南亚次大陆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奥朗则布和父亲有着同样的志向,那就是统一整个印度半岛。他命令大军向东攻击阿豪姆王国,攻并在1663年逼迫其割地纳贡。虽然4年后当地再度爆发叛乱,但总算获得了较为稳定的边界。此后,他立刻着手南下征伐,在1665年进攻比贾普尔王国。这激起了高康达和马拉特的抵触,于是这三个政权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北边来的入侵者。

在接下来的10年里,莫卧儿人一直没有取得预期的伟大结果。直到1685年,奥朗则布开始御驾亲征,才在1686年9月征服比贾普尔。一年后又降服高康达,到1689年攻破再次起义的马拉特首都赖伽尔。至此,除了半岛南方一小片区域外,整个次大陆都落入奥朗则布手里。领地的扩张也为帝国带去了大量人口,但他们的宗教信仰却成为了奥朗则布头疼的问题。

由于来自北方的中亚地区,莫卧儿宫廷一直信仰伊斯兰教。但在南下印度河流域时,他们不得不同时管理起穆斯林与传统印度教徒。这个问题也在奥朗则布的大扩张中被继续放大。

虽然印度各地不乏犹太人、拜火教徒和几种基督教派系,但他们的总数都远远不及印度教徒。在阿克巴大帝的时代,莫卧儿人采取开明政策,并没有表现出对某一种信仰的偏袒。但奥朗则布却是一个相对狂热的信徒,也是需要消化大量新地盘的雄主。他认为印度教徒既是刀俎下的鱼肉,也是堕落的根源,更是不可信赖的外人。他也因此决定立刻展开对印度教徒的压迫政策。

为了筹集南下的军费开支,奥朗则布先将农民的税从产量的1/3上升到1/2。1665年,他又将印度教商人的关税提高两倍,却取消了穆斯林商人的关税。四年后,他下令各省拆除印度教神庙,并将其中一部分改建为清真寺。

1671年,莫卧儿宫廷又将各级税务机构内的印度教徒驱逐。在1679年,帝国开始重新对印度教徒征收废除已久的人头税,并残酷镇压了反抗群众。最后在1695年,奥朗则布要求进一步禁止印度教徒骑马、乘坐轿子和大象,并且不许他们进行宗教活动。

显然,这些既是剥削又带有报复性的措施,是任何人都受不了的。1669年,德里附近首先爆发了农民起义。两年后,班得勒人也掀起了反旗。1672年,印度教徒萨特拿米人的起义军甚至直逼德里城下。

到1672年,西北边境的帕坦人又发动叛乱。1675年,原本对莫卧儿人有好感的旁遮普锡克人也开始起义。1678年,西北的拉奇普特宣布自己重新独立......

四处烽烟的局势让奥朗则布头疼不已,他亲自率领军逐个镇压起义者,但并非每次都能获得成功。长期疲于奔命的状态,迅速消耗了本就不多的国力。更为严重的是,南下的征服行动也常常被后方的起义所拖累,各地总督因为难以扑灭的起义而拥兵自重。这些问题加在一块,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削弱和瓦解莫卧儿帝国的主要原因。

对此,奥朗则布也十分懊悔,但一直到自己感染重病才开始深刻反思。他在给自己的儿子的真诚忏悔中写到:我一生的努力全归于无效,我所做的一切使我战栗,追悔莫及。但已经89岁的奥朗则布,显然不再有回头机会。1707年3月,这位帝国历史上知名的暴君病死于阿玛德纳加尔前线。

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立刻分崩离析。各地的总督此时不再听从帝国的号令,善于打游击的马拉特人也趁此机会占据了中印度的大片土地。锡克人也在1710年占据了锡尔欣德全境。

衰弱的帝国又引来波斯和阿富汗的入侵。1738年波斯国王纳迪尔沙率军5万军队攻入德里,并在城内大肆劫掠。在波斯军队撤走后,阿富汗的杜兰尼帝国又10次南下印度。到1757年时,阿富汗人已经占据位于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克什米尔和信德。

在南方,印度的马拉特人也没有闲着。他们在1754-1756年之间北上,夺取了莫卧儿人的恒河流域领地。接着又在1757-1758年夺取了首都德里,并开始进军富裕的旁遮普。

至此,莫卧儿帝国在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可以左右印度次大陆的力量。印度的命运基本上就掌握在北方的阿富汗人与南方的马拉塔人手里。

由于局势混乱,已经在次大陆立足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也被迫加入战局。起初,英国人以孟加拉和孟买为基地,尝试与值得信赖的本地强权合作。但在没有人可以笑到最后的时代,这种尝试总是给英国人自己带来巨大伤害。加上老对手法国人的挑拨,印度在整个18世纪都不乏向英国人进攻的土邦势力。

作为回应,英国东印度公司被迫不断加强自身武备,并逐步接管了一些邦的实际控制权。奥朗则布的后裔们,反而在这个阶段成为了受益人。直到19世纪中期,他们被迫交出了已经拥有300多年的印度皇帝头衔。

奥朗则布本人,当然不可能预料到19世纪的结局。但他那看似加强控制与统一的政策,在实际上却不断瓦解着自己帝国的权力根基。他的军事恐怖主义威严,也就成为了莫卧儿帝国由盛转衰的开始。

印度历史的基本介绍

  印度 历史 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印度历史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印度历史的简史年表
  1、原始公社(公元前1500年)史前期(前2500年前)

  哈拉帕(印度河谷) 文化 时期(前2500—1500年)

  (相当于我国五帝、夏、商)

  2、奴隶社会(公元前1500—公元4世纪)

  吠陀时期(前1500—前700年)(商后、西周)

  恒河流域列国(前700—前400年)(东周)

  孔雀王朝(前322—前185年)(东周末、西汉初)鼎盛时代:阿育王统治(前273—前232)

  贵霜王朝(前150—公元300)(东汉、 三国 )鼎盛时代:迦腻色伽统治(公元120—162年)

  3、封建社会(公元4世纪—18世纪)

  笈多王朝(320—600年)(晋、南北朝、隋)鼎盛时代:旖陀罗笈多二世(380—414)

  戒日王朝(606—647年)(唐初)

  阿拉伯人入侵(700—1200)(唐宋)

  德里苏丹王朝(1206—1526)(元、明)鼎盛时期:苏丹王朝(1296—1316)

  莫卧儿王朝(1526—1757)(明末、清)鼎盛时期:阿克巴统治(1556—1605)

  奥郎则布统治(1658—1707)

  4、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57—1947年)英国统治
  印度历史的古代时期
  吠陀文化

  (公元前3000年到前600年)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是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中国古代曾将这个词译为“明”或“圣明”。吠陀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传下来的。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几乎完全无从考查;梨俱吠陀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动是祭祀、迁徙和对土著居民(可能是达罗毗荼人)进行征服。雅利安人在这时的主要祭祀对象是代表 自然 力量的因陀罗、阿耆尼诸神。《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代,雅利安人的文化相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从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恒河流域地区。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灵的早期吠陀信仰,这种宗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抬高祭司阶层(婆罗门)的地位。往世书和印度大史诗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团,而且人民中已经有被称为“罗阇”的领导者出现(王)。敌对的部落集团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早期印度国家。在前600年时,印度有不少于20个这样的国家,吠陀时代到这时通常认为已经结束。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通常称这次思想爆发为“沙门思潮”,新涌现的许多思想潮流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反对婆罗门在印度社会中的特权地位。

  印度十六雄国时期

  (前600年前后)

  印度十六雄国(Mahajanapadas)是十六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印度可信的 政治 史开始于频毗娑罗(瓶沙王)统治摩揭陀的时期。往世书和各教派的典籍证明了这位君主的存在,以及他积极的政治活动导致摩揭陀的实力大大增强。频毗娑罗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执行扩张政策,大概在北印度确立了某种盟主地位;他并且支持佛教的发展,使佛教在王舍城举行第一次结集。大约从前4世纪开始,难陀王朝统治了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建立人摩诃坡德摩·难陀是一个比阿阇世还要强大得多的统治者,甚至德干高原的某些地区也服从他的王权。

  波斯人与希腊人的入侵(前600年到前200年)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地区。这是有记载的印度雅利安人社会与其它发达文明的第一次政治接触。大流士一世将他的印度属地建为一个省,并且可能是波斯帝国人口最多、最富裕的一个省。在大流士之后侵入印度的是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征服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波斯帝国的衰弱导致他可以长驱直入亚洲,其兵锋所及最远之处就是印度。亚历山大对印度西北部地区的侵略在印度文献中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然而它可能对孔雀王朝的兴起起了助推作用。

  孔雀王朝

  (前322年到前185年)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亚洲最强有力的希腊统治者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这位伟大的君主完成了对南方羯陵伽的征服,这样除了极南端的一些国家以外整个印度都在形式上统一于帝国政权之下了。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广泛进行传教活动。但是,孔雀王朝的强盛在阿育王去世之后即告终止。摩揭陀的力量退缩回它本来居有的地区,印度恢复列国时代的那种分裂状态。

  外族入侵时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年)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他们在整个西印度建立了许多公国。大月氏人成为最 成功 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这个国家被列举为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国(罗马帝国、安息、贵霜帝国和汉朝)之一。贵霜时代的宝贵产物是大乘佛教和犍陀罗艺术。

  笈多王朝

  (公元320年~540年)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旃陀罗笈多二世取得了一次对塞人的辉煌胜利,常常被认为是印度 传说 中的伟大英雄超日王。中国僧人法显在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时访问了印度,他描写这位国王的贤明统治使印度人民安居乐业。笈多王朝的文化非常繁荣。婆罗门教再度兴起,不过此时它已经开始向现代印度教转变;佛教和耆那教继续拥有广泛信徒。笈多君主的宗教政策总体上来说是容许所有教派传播。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后笈多王朝

  (公元700年前后)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白匈奴)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7世纪的印度是分裂和混乱的,除了卡瑙季(曲女城)的统治者戒日王在北印度建立过短暂的霸权之外,没有一个王公拥有广大的权力。不过,在南印度则兴起了几个强盛的政权,如遮娄其人(其统治者打败了戒日王的进攻)、罗湿陀罗拘陀王朝和帕拉瓦人。

  拉其普特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北印度政权都是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南方的遮娄其人也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拉其普特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中特别重要的有瞿折罗-布罗蒂诃罗人、兆汉人和遮娄其人。各拉其普特王国之间混战不已,同时又激烈抵抗伊斯兰教力量对印度的侵略,以致拉其普特人常被认为是印度教的保卫者。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入侵印度的序幕。

  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

  伊斯兰

  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茂德入侵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乌德-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 决定 性地击败了兆汉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乌德-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

  德里苏丹国是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权。先后有5个王朝在德里进行过统治: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和罗第王朝。不过,德里苏丹国并非统一了整个印度的帝国。除了在阿拉-乌德-丁·卡尔吉等极强大的苏丹统治时期,德里苏丹国充其量只是北印度的一个最大的王国。北印度的拉其普特人继续保有强大的力量,而南印度则几乎从未进入苏丹政权的版图。阿拉-乌德-丁·卡尔吉时期对德干地区的3次大举入侵使德干北部服从苏丹统治直到14世纪;菲罗兹·图格鲁克苏丹臣服了印度教王公统治的奥里萨。困扰苏丹的问题主要是叛乱和外部入侵。在整个德里苏丹国存在时期,叛乱和王室内讧层出不穷。各地的分立势头从未被有效遏止,几个著名的苏丹都曾镇压过大规模的叛乱。外部入侵的威胁开始主要是来自蒙古人,后来则是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帖木儿的可怕入侵终于使摇摇欲坠的苏丹政权彻底崩溃。德里苏丹国在帖木儿撤离之后不久解体,独立王国林立各地,虽然还有名义上的苏丹,但他们的权力几乎只限于德里和旁遮普。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许多苏丹执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除了征收人头税之外并不对非穆斯林居民进行迫害。伊斯兰式的宏伟建筑在印度耸立起来,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建筑风格有时被称为德里风格。在文学上,产生了阿密尔·胡斯鲁这样的伟大诗人。突厥人也带来了一种有害制度:在宫廷和贵胄之家中流行的奴隶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乌尔都语在苏丹时代产生,以及罗第王朝末期出现了锡克教。

  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意为“蒙古人的帝国”,因为巴卑尔的血统由母系可以上溯到成吉思汗。巴卑尔的统治只是莫卧儿帝国的肇始,他还未来得及巩固莫卧儿人在北印的地位便已去世。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都没有建立;这些关键事物实际上是由莫卧儿人的敌人舍尔沙缔造的。舍尔沙是南比哈尔地区的阿富汗人首领,他在1540年打败并赶走了巴卑尔的继承人胡马雍,短暂地恢复了阿富汗人在印度的统治。舍尔沙的统治时期很短,但是却十分重要。他压服了孟加拉的叛乱,并把它分成19个小行政单位;征服瓜廖尔;打败了最强的拉其普特人领袖马尔德夫。在短短5年之内,几乎整个印度北部都被他征服了。

  在舍尔沙于1545年阵亡之前,他已经在北印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制度,举行土地清丈以确定税制,并进行了货币改革。舍尔沙的统治事实上为莫卧儿帝国的最终建成铺平了道路。在舍尔沙死后,胡马雍得到波斯国王太美斯普一世的支持返回印度,不久夺回德里;但他在与主要敌人阿迪尔沙阿交锋之前突然死去,完成莫卧儿人伟业的任务归于其子阿克巴。阿克巴最强大的敌人是阿迪尔沙阿的印度教喜穆。喜穆利用胡马雍之死夺取阿格拉和德里,并自称为“超日王”,可能在印度复兴起一个印度教的王朝。阿克巴在1556年关键的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中打败了喜穆,于是在印度再也没有可以与莫卧儿人抗衡的力量了。

  阿克巴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建立人和最伟大的皇帝。他在漫长的统治期间征服了印度北部全境,并把帝国的版图第一次扩展到印度南方。由于对拉其普特人采取怀柔政策,大多数好战的拉其普特部族都归顺了帝国的统治。对异教的宽容是阿克巴的显著特点,他不仅免除了非穆斯林的人头税,还企图倡导一种融合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改革。以苏巴(省)为单位的全国行政制度形成了,印度教徒也被允许担任政府官员。阿克巴时代的印度是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阿克巴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先后由贾汉吉尔和沙阿·贾汉统治。这是两个才能较为逊色的统治者,沙阿·贾汉终于被自己的儿子奥朗则布推翻失去了皇位。

  奥朗则布是莫卧儿王朝最重要但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他放弃了莫卧儿帝国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时代的宗教宽容政策,加强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伊斯兰化。奥朗则布恢复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短视的政策导致帝国境内的非穆斯林与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并很快演变成武装斗争。坚持自己信仰的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奥朗则布虽然多次打败他们,却无法彻底消灭其反抗力量。最危险的国内敌人是新兴的马拉塔人国家,它后来发展出可与莫卧儿帝国匹敌的 军事 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奥朗则布力图消灭他的政治对手,莫卧儿帝国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他长期驻留在德干指挥对该地区各穆斯林小国的征服,这些国家是16世纪初德干的伊斯兰教强国巴赫曼尼王朝分裂后形成的。其结果是奥朗则布取得了胜利,将德干地区并入帝国版图,成为印度南方的最高统治者。除了次大陆极南端和马拉塔王国以外,奥朗则布统一了整个印度。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
  印度历史的史前文化
  在19世纪以前,由于史料的匮乏,人们对于印度的史前史几乎一无所知。20世纪的一些重大考古发现改变了这种情况。过去对于印度的历史即为雅利安人之历史的误解,随着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现已被完全否定;雅利安人的到来,已不再被认为是印度文明的开端。考古研究表明,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即已成为人类的定居之所。到雅利安人入侵时,已有许多民族定居于印度,这些居民的成分复杂;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关于这些古代居民,只有吠陀文献和早期的泰米尔文献保留了一些模糊的记载,其它情况完全依赖于考古学。

  时代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考古学家的估计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讷尔默达人化石是南亚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次大陆最早的人工制品的年代早于讷尔默达人,该石器遗址发现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希瓦利克山,其时代大约为200万年前。希瓦利克遗址中包含大量兽骨化石,但没有人类化石伴随出土。在晚于希瓦利克遗址的地质年代发现的人类活动痕迹明显增多。按照印度考古学界的 意见 ,印度的旧石器文化从喜马拉雅冰期序列的第二冰期开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文化

  有两个旧石器时代遗址经过广泛研究被作为印度早期旧石器文化的典型,即北方的梭安文化和南方的马德拉斯文化。梭安文化分布于印度河河谷及其支流梭安河,中心位于拉瓦尔品第(现属巴基斯坦)一带,但实际在杰卢姆河流域以至南印的安得拉邦也有发现。该文化最早的旧石器发现于第二冰河期的台地上,称为前梭安石器。在第二间冰期台地上发现的较前梭安石器为进步的石器称为早期梭安石器。在第三冰河期第二层台地上发现了晚期梭安石器,其中首次出现了用勒瓦娄哇技术处理的工具。梭安文化的遗迹亦发现于第三间冰期和第四冰河期的台地。梭安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单面的砾石工具,以砍砸器为代表性器物,以后逐渐出现刮削器和石片工具等。马德拉斯文化广泛分布于印度中部和南部某些特定区域,以马德拉斯附近发现的手斧为典型。马德拉斯文化的遗址,按照雨期和间雨期分为若干层次;前期的石器主要用石核加工,后期开始利用石片,原料也从石英石转为玄武岩。马德拉斯文化似乎比梭安文化更为先进,该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是双面手斧和砍劈器。

  中石器时代

  按照印度学者的意见,次大陆没有经历过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后接着就是新石器时代。但根据石器工具发展的特征,一般仍从新石器时代中分出中石器时代阶段,其年代大约始自公元前30000年,并经过2.5万年的时间跨度。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在西孟加拉和印度南部等地,发现许多中石器时代的小型石器和燧石;古吉拉特邦的朗格拉杰发现一制造工具的场所,此地并发现粗制陶器、人类骨骸和兽骨。拉贾斯坦邦的巴戈尔也是一处重要遗址。

  印度中石器文化的特征是使用所谓细石器。细石器较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品小,加工也更加细致,有刮削器、切肉刀、手斧、钻头等多种类型。中石器时代的居民仍然以渔猎和采集为生,虽然也发现了一些可能表明此时已有人从事驯养 动物 和小规模农业活动的证据。无论如何农业和畜牧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生活方式。印度最古老的岩洞 壁画 发现于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在中石器时代人生活的山洞里,岩画更加频繁地出现,它们表现了狩猎等人类活动的生动场景。一些遗址可能保存了最早的宗教活动的痕迹。

  据估计印度的中石器时代最晚结束于距今5000年前。现代人类(智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次大陆,其时间大约是在1.2万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的末期。

  新石器时代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俾路支斯坦和信德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出现较早;印度河以东地区的已发现遗址则属于较晚的年代。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延续时间不尽相同:在俾路支,新石器文化很快进化为金石并用阶段;而在克什米尔和中印度森林地区,新石器文化出现较晚,结束也较晚。在迈索尔和阿萨姆邦也发现了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俾路支的遗址推断,该地区的文化与邻近的伊朗文化和阿富汗文化有密切关系。

  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这时虽然还没有完全放弃粗石器的使用,不过新石器时代的人使用的石器大多数已是经过打磨加工的适于更多不同用途的工具。在极个别的地区发现了铜器。这一时期的居民留下了一些墓葬,在克什米尔和南部印度的婆罗门吉里、皮克利哈尔等地都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墓穴。他们耕种土地, 饲养 动物并掌握了取火方法。在克什米尔的布尔扎霍姆岩洞内发现的遗址表明此时已制造陶器。他们能造船和织布。但是,此时是否已经从游牧和狩猎的生活方式转为定居务农,还没有确定。迈索尔地区高原上的新石器时代人显然是游牧的。新石器时代的印度居民与旧石器时代的居住者是否属于同一种族,这是很难说的。

  金石并用时代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是部分学者提出的介于新石器时代和哈拉帕文明之间的一个时代。其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至第3千纪中叶。这一时代的人们所用工具仍以石器和骨器为主,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黄金可能是印度原始居民最早利用的金属,不过他们只把黄金用来做饰品。最早作为实用工具的金属也许是红铜,在金石并用时代的遗迹中常有发现。红铜器的形式有斧子、凿子、铜环和铜条等。这一时期的文化大抵建立在畜牧和 种植 业基础上,人们饲养牛羊,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
文章标题: 莫卧尔王朝黄金时代的徳干政策是什么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8621.html
文章标签:王朝  黄金时代  什么呢  政策  莫卧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