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11 12:01: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张仲景(150—219),东汉后期医学家,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巨著的问世,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张仲景的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天赋聪颖,勤奋好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兵祸绵延,疫病流行,黎民百姓饱受战乱疫病之灾,很多人死于非命。张仲景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以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
张仲景学医时“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在他之前,中医看病,都非常重视“辨证施治”,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一套临床方法。“辨证施治”也叫“辨证论治”,它是说,首先要运用各种诊断方法,辨别各种不同的症候,对病人的生理特点以及时令节气、地区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致病的原因,然后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法。
张仲景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使“辨证施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他对民间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经过钻研学习,他的医术大大提高且技艺超群。
当时频繁的战乱导致瘟疫流行。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张仲景的家乡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
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200余人,有2/3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7/10。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建安年间,张仲景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伤寒杂病论》的贡献,首先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他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
由于确立了分析病情、认识证候及临床治疗的法度,因此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
在方剂上,《伤寒杂病论》的贡献也十分突出,书中创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剂。据统计,《伤寒论》载方113个,《金匮要略》载方262个,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个。这些方剂均有严密而精妙的配伍,其变化之妙,疗效之佳,令人叹服。
该书对于后世方剂学的发展,诸如药物配伍及加减变化的原则等都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另外在剂型上此书也勇于创新,其种类之多,已大大超过了汉代以前的各种方书。记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灌肠剂、阴道栓剂、肛门栓剂等。
此外,对各种剂型的制法记载甚详,对汤剂的煎法、服法也交代颇细。所以后世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称该书所列方剂为“经方”。
《伤寒杂病论》对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吹耳等治疗方法也有许多阐述。另对许多急救方法也有收集,如对自缢、食物中毒等的救治就颇有特色。其中对自缢的解救,很近似现代的人工呼吸法。这些都是祖国医学中的宝贵资料。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后该书流传海外,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张仲景之死的真正原因是积劳成疾。张仲景医德高尚,怜悯百姓,整日深入民间拯救苍生。长期的身心疲劳后,积劳成疾,60多岁张仲景的就撒手人寰,留下千古名著《伤寒杂病论》。因此张仲景也应了那句“医者不能自医”的感叹。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和老百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张仲景医学理论对现代医学研究有重大贡献。而且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很大。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称他为“医圣”。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