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满清八旗由什么姓氏掌握 旗主又是如何更迭的

时间: 2023-03-26 02:00: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满清八旗由什么姓氏掌握 旗主又是如何更迭的

八旗旗主在清朝是如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更迭的?

八旗制度是由努尔哈赤创制发展,并且逐步形成了八旗势力分布的最初格局。

努尔哈赤以“一旗”起兵,最终发展成为“八旗”。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努尔哈赤开始起兵征战,此时是以黑旗为帜,即“黑旗军”,此为“一旗”阶段。

到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随着势力的壮大,努尔哈赤另设红旗军亲领,将黑旗军交由胞弟舒尔哈齐指挥,此为“两旗”阶段。

明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前后,努尔哈赤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的传统制度,进行大规模改造与重建,并以纯色为辨,划分为黄、白、红、蓝四旗,此为“四旗”阶段。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势力进一步壮大,于是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调整,划分为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个旗,至此,满洲八旗制度建立。

最终,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以八旗制度为根本,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努尔哈赤也成为了后金大汗。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的势力分布,造就了整个清朝八旗归属与铁帽子王世系传承的雏形。

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势力的分布是这样的:

正黄旗(45牛录)、镶黄旗(20牛录)由努尔哈赤亲自掌管;

正红旗(25牛录)、镶红旗(26牛录)由代善及其长子岳托掌管;

镶蓝旗(33牛录)由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掌管阿敏;

正蓝旗(21牛录),由莽古尔泰掌管;

正白旗(25牛录)由皇太极掌管;

镶白旗(15牛录)由褚英长子杜度掌管(褚英是努尔哈赤长子,初被选定为继位人,后被努尔哈赤处死)。

除去努尔哈赤本人以及他的两个孙子岳托和杜度,剩下的四位旗主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


而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授于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也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同时努尔哈赤还明确的指示阿济格统领镶黄旗,多铎统领正黄旗,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后赐一旗给多尔衮。就在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下,有很大的意向就是要安排多尔衮继任镶白旗旗主,只是后来皇太极登基为后金大汗后,趁机将镶白旗夺到了自己麾下,成为了自己的势力。


皇太极时期,八旗的归属经历了第一次大的调整变革。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登基为后金大汗,改元天聪,并于1636年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期间,八旗的归属经历了四次大的调整与变革:

其一,黄白互换。

满洲人以黄色为尊,因而皇太极继位之后,将属于自己的两个白旗与属于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的两个黄旗进行的颜色的调换,还换为由皇太极统领正黄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统领镶黄旗,多尔衮三兄弟统领两白旗。

其二,免去阿济格镶白旗旗主职务,改由多尔衮统领。

其三,除掉莽古尔泰,夺取莽古尔泰手中的正蓝旗。

同时,皇太极将自己手中的正黄旗与原属于莽古尔泰的正蓝旗进行混编,组成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由自亲自统领,同时改豪格统领的镶黄旗为正蓝旗。

其四,除掉阿敏,由舒尔哈齐的六子、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继承镶蓝旗旗主之位。


而在皇太极称帝之后,改掉了原有的旗主贝勒的称谓,按照汉族政权称王的传统开始称其为亲王和郡王,所以,在皇太极去世前,八旗的势力分布为:

正黄旗、镶黄旗,由皇太极亲领;

正红旗、镶红旗,由礼亲王代善及其孙子颖郡王阿达礼掌管;

正蓝旗,由肃亲王豪格统领;

镶蓝旗,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统领;

正白旗,由豫郡王多铎统领;

镶白旗,由睿亲王多尔衮和英郡王阿济格掌管。

与此同时,皇太极在位期间,在努尔哈赤时期的基础上发展并创立了蒙古八旗以及汉军八旗制度,至此,满洲、蒙古、汉军各为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顺治时期,经过多尔衮摄政专权以及清算多尔衮势力后,最终形成了八旗势力的分布格局。

多尔衮专权期间,除掉了肃亲王豪格,随即对豪格的正蓝旗进了重组。

顺治五年(1648年),豪格被多尔衮陷害身亡,原属于豪格的正蓝旗为多尔衮所得,多尔衮将其与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由自己亲自统领,同时,改原属于多铎的镶白旗为正蓝旗。至此,八旗颜色最终确定,再无改变。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重新进行了八旗的势力划分,最终形成了八旗的势力分布格局。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随即在济尔哈朗等人的主持下,开始了对于多尔衮的清算,收回了原属于多尔衮的两白旗,并将正白旗归为皇帝亲属,同时将镶白旗重新还给豪格世系。

至此,八旗势力的归属彻底明确,同时,也确定了皇帝亲领的正黄、镶黄、正白的上三旗地位;而由其他宗室王公统领的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也被称为下五旗。

下五旗的传承又是按照,正红旗归属礼亲王代善世系、镶红旗归属于克勤郡王岳托世系、镶白旗归属于肃亲王豪格世系、正蓝旗归属于豫亲王多铎世系、镶蓝旗归属于郑亲王济尔哈朗世系来进行传承,世系罔替,并且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最终厘清了爵位名号和传承世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铁帽子王”制度。


起初的八旗旗主拥有很大的权力,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权力有所削弱,但是依然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雍正王朝》中,八爷党逼宫所拿出了所谓“八王议政”的祖制,要求雍正交权,当然,历史上也确实没有什么“八王议政”,但是却有着另外一个名词来形容旗主王爷们的权力,就是满洲贵族议会制度,或者成为八旗议会制度。

起初,满洲贵族议会的权力非常大,举个例子,皇太极登基为后金大汗后,最开始是四大贝勒“南面并座”,同受朝贺、共同议政,只是在相继除掉莽古尔泰和阿敏,代善退出后,皇太极才“南面独坐”,独掌大权的。而皇太极的能够登基为后金大汗、顺治能够继位为皇帝,也是满洲贵族议会这些旗主王爷贝勒们推举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康雍两代帝王的改革,满洲贵族议会旗主们的权力也被极大的削弱了,特别是在雍正建立军机处制度之后,旗主们的权力激进被架空,彻底无法干涉国家的正常运转。

尽管权力不在,但是拥有铁帽子王身份的旗主王爷们依然拥有极高的地位,除了皇帝,那怕当朝受宠的重臣,见了他们依然也要行礼叩拜,毕竟,他们的身份是从八旗制度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已经确定的。

满清八旗,旗主又是如何更迭的?

满清八旗,他的旗主更迭,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上一辈的去世了之后,由这一辈的子孙来继承,当然子孙当中最有能力的那个人才可以真正的继承。另外一个则是由皇室指派,选择其中最有能力的一只担任他的旗主。

一、主要依据的还是继承制那一套规则。

首先,在清朝来说,最重要的基础当然是满清八旗的那些个将士,因为这是清朝打天下的基础。他们靠着这一群人获得了成功,而对于这群人中最重要的一个位置,旗主的选择依旧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皇帝在不同的时期,更多的时候会选择汉民族的那种长子继承制,但是清朝的皇帝却很少遵循这样的制度,因此满清八旗也很少遵循这样的制度,他们更多的是依据自己的子孙当中最有才干的那个人。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住满清八旗的血脉纯正,而且保证满清八旗的实力一直是雄厚的,因此最主要的选择方式一就是在老旗主死后有老旗主的儿子担任。

二、满清八旗由皇室选择,也是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作为清朝当中最厉害的一群人,满清八旗的位置关系到清王朝的基础,因此皇室对于这一点也是非常是的,它们当中会有一部分人选下来继续担任满清八旗的旗主。在他们看来只有真正的自己人才可以拥有满清八旗这样最高的位置,因此当有一些皇子在年幼时已经不具备争夺皇储权力的时候,皇帝会让他去争夺满清八旗的旗主位置。因为这样可以保证皇室能够一直享有到满清八旗所带来的种种福利,也让黄氏能够世世代代的拥有权利的最顶峰。

综上所述,旗主的位置选择或者是更迭并不仅仅是由继承制,而且继承的主要依旧是旗主当中最有能力的一个儿子选择。另外,皇帝也会参与到这样的抉择当中,是因为让皇室能够永远的享受到满清八旗带来的好处与福利。

满清八旗由什么姓氏掌握?旗主又是如何更迭的呢?

有趣的是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就算我当街要饭,和珅看到我也得下轿磕头啊。”这句经典台词便是抽着大烟的金爷说的。

和珅是什么人,乾隆的宠臣啊,可谓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就算是皇亲国戚也得礼让三分,凭什么给他下跪?但和珅还真得给金爷跪。

金爷到底有何魔力竟让大名鼎鼎的和珅金膝跪地呢?而这个能力却只源于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正红旗旗主。

旗主到底有什么特权,使其竟如此嚣张呢?

满族人建立起的大清帝国算是中国史上的一个奇迹,但中原向来是汉族人统治,行汉族礼仪文化,由汉族制度统治。

对于满族人来说要想让这样一个数字庞大的人群,井然有序的遵守满清制度而被满清帝国所用,就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制度,这便有了满清八旗。

八旗最初是用于满洲(女真)人狩猎组织时创立的,后来演变为满清的八旗制度,由努尔哈赤于1615年正式创建。

最初其实只有一旗,即努尔哈赤用来统帅满清军队的黑旗,但由于黑旗在夜晚不好辨别便改为了蓝旗。

1601年他又增了3旗,红、白、黄这三种颜色,这便有了四旗,形成了八旗的雏形。

随着不断的征战,部落也随之扩大,努尔哈赤便于1615年再增四旗,将黄、白、蓝3旗镶以红边,将红旗镶以白边,加上之前的蓝、红、黄、白四旗,合称八旗。

八旗在清初有显赫地位,各级首领都由贵族担任。清朝的建立不得不说除了旗主的正确领导之外,还要有八旗子弟的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努力。

彪悍的八旗子弟为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八旗子弟不仅仅只有满族人,还有汉人和蒙古人。为什么满族攻打的是汉族统治的王朝,汉族子弟还要充当满族的八旗子弟呢?

其实成为八旗子弟待遇是很高的,他们不仅可以赚钱养家糊口,而且就算自己犯罪被剥夺了八旗子弟的身份权利,你的后代也不会受影响,任然可以成为八旗子弟。

这种不连罪的制度在古代是很少见的,就显得非常诱人,所以汉族子弟也就纷纷加入。但对于八旗子弟是有要求的,旗主和八旗子弟之间必须保持着上下级或者说主奴之间的关系。

不论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旗奴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八旗制度在,就必须按照八旗制度给旗主行礼。

而金爷是红旗旗主,而和珅出生于正红旗。这就不管无论金爷到底是不是皇亲国戚或者败落到当乞丐,和珅也不得不拜啊。

八旗旗主竟然这么牛,都有哪几家最终掌握?又是哪家最强呢?

八旗旗主和排位在实行过程中错综复杂,因为面对众多且繁杂的人群,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但八旗制度等级森严,具有强烈的封建等级制度。

为了能使八旗制度顺应时代变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过改革创新,不断调整部署,最后是在多尔衮死后,顺治时期才最终定型。

其中的正黄旗、镶黄、正白旗旗没有旗主,都是黄帝亲自统帅。不过有时候黄帝会把大权交给比较信任的皇子,但是只是指挥权利,名义上“旗主”还是皇帝。此举一般代表着此皇子有了接管皇位的机会,而且很大。

另外的下五旗,正红是礼亲王世袭,即代善后裔;而镶红是克勤郡王,即代善长子岳托后裔;镶白为肃亲王,即皇太极长子豪格后裔;正蓝是豫亲王,即多铎后裔,这些家族是旗主最后的定型。

多尔衮时期,满清八旗变化比较复杂。旗主的更改比较多,之所以变动如此之多,一般都是因为上任旗主突然死亡,或者因为政治斗争而死。其他人会通过各种手段,去抢得旗主位置,一般都是各大贝勒。

尤其是多尔衮曾经在架空顺治之后,曾经想过要做皇帝,还威胁顺治叫“爸爸”。他对八旗影响非常大,为了自身利益,进行过频繁的调整。这个时期的变动,基本上都是多尔衮主张。后来顺治成年后,基本上算是定型。

但无论外面怎么骚动,其他旗主如何变化,代善家族始终稳坐两旗旗主,风雨不动,可谓是八旗里最牛的了。那么上文提到的金爷就是代善家族的后裔吧。

虽然说八旗制度很厉害,但后来却消失了,它们为何消失、消失去了哪里呢?

清朝可谓是兴于八旗也败于八旗,因为分为旗主与旗奴,旗奴始终是受身份限制,就算飞黄腾达,就算自己旗主是街头流氓也得对他行大礼,这就引起了许多八旗子弟不满。

随着战争的结束,也就没有立功的机会。而旗主都是一些皇亲国戚,贵族子弟,几乎都是满族人。

那么汉族人民和蒙古人民也就不需要再挣着抢着去当八旗子弟,血液得不到更新,自然矛盾也就越来越多。八旗制度也就慢慢衰落。但真正消失是在道光年间,还是一个军机大臣直接造成的。

清朝有个叫松筠的大臣非常受道光帝的器重。但松筠一日却放下了手中的政务请了假,穿着孝服坐在门外,帮忙敲鼓招待客人。

一个军机大臣地位显赫、职务重要,理应忙于处理朝中事务与皇帝商讨国家大事,却在这里干这种事,由此可见八旗制度弊端已经非常严重了。

道光帝深感耻辱,于是便下旨废除了八旗制度,八旗也就从此消失了。

每一个制度都有其优缺点,如果改革调整得当使之顺应时代便可以发展下去,但八旗制度始终还是未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被废除了。

文章标题: 满清八旗由什么姓氏掌握 旗主又是如何更迭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6743.html
文章标签:又是  更迭  满清  姓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