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怎么样才能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时间: 2023-03-19 15:00:1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怎么样才能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大学文科生应该掌握哪些自然科学素养

一、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不和谐的因素

1.大学生科学素养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学生“择校”的激烈竞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更激烈的高考竞争,在高考的竞争中又分化出一本和二本的竞争。使得中小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们为了能够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几乎牺牲了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全力以赴为考试做准备,学校单方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了大学之后,专业知识又成为学生们的主攻方向。教育体制上的“一脉相承”最终带来两大弊端:①中小学不重视科学素养教育的风气在大学中延续;②学生长期保持着应对考试的“惯性”,即便到了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的大学却仍然沿袭过去在中学时形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为考试而学,对于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大学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专业化。

大学实行文理分科,造成了文、理科学生之间分界明显,不少文科生、艺术类学生因为高考不考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而在高中二年级放弃了对这些科目的学习,因而缺乏基础性、常识性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而由于同样的原因,理科大学生缺乏人文学科知识。大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课和国家教育部规定必修的部分公共课,理科学生的课程中人文内容很少;而文科生的课程中自然科技知识不多,缺少文理的交叉和融合。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使得当前的大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二、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的取向偏差,使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评价大学生素质的主要量化指标是大学学习期间的专业成绩,科学素养是一种相对比较抽象的软条件,其高低对他们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导致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在这方面加强学习的意识,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大学生缺乏提高科学素养所需的主体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大学生所承载的带动国民科学素养水平提高的责任感。

三、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上投入时间少

由于学生、学校对就业的不可预知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目前一些地方院校将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定成:本科+考研=就业,把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境界物化为看得见的分数、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四六级英语过级、各门功课过线、专升本、本考研,大学也变成了“应试型教育”。

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之下,学生从入学开始为就业做“策划”,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为考取研究生。导致这部分学生把所学的课程分为“考研课”和“非考研课”而区别对待,把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境界物化为看得见的“成绩”——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考研用得上的课或“专升本”用得上的课。在这种“氛围”的压力下,直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部分学生不愿意在能展现自己“成绩”以外的科学素养上多投入时间,这些大学生自然就成了大学中“应试教育”的积极响应者。

四、学校的科学素养教育氛围不够浓郁

调查发现,教学方面存在着重科学知识传授、轻科学方法训练的倾向,课堂讲授侧重于讲解科学原理、概念,较少采用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少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成绩的评估侧重于科学知识的再认识和重现等原因,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关注做考卷、解习题、背教科书,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本质缺少有效的理解和真正的掌握。

在学生参加的科技活动方面,虽然学校每年都有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科技活动,但是由于没有把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过程体验放在首位,制定的预期成果标准过高,把国家级、省级的比赛名次看得过重,真正参加的学生却不多,组织科技活动预期效果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在社团活动方面组织有唱歌比赛、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等文体活动,然而与科技知识有关的比赛活动却不多。学校的学生社团数量不少,但与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类社团却很少。没有营造出浓郁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与氛围。

几点思考

一、改革课程设置,选好用好教材

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的文理知识并不均衡,所以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基础课,加强实践课。具体措施是:①就理科专业而言,应该考虑提高理科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拓宽教学内容。如: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程、人文精神培养课程等,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②对于文科专业,可以开设一些科学类选修课程,如现代科技概论,科学史、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以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③开设一些跨学科文理渗透的综合课程供学生学习,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课程。④邀请校内外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系列人文讲座、科普讲座等。通过文理渗透,让文科学生尽可能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让理科的学生尽可能接受人文学科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本专业的深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加强对选修课教学的管理。选修课是本科学习阶段及其重要的学习历程,是大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渗透、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知识拓展和知识升华的重要学习环节,更是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选修课在大学的课程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但多数学生未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地位,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在提高学生对选修课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选修课的考核力度,保证大学生这一重要的学习历程得到落实。二是教师要选好用好教材。目前高校教材版本很多,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关系处理好的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用好教材,要选择教材,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新的开发。因为现在教材内容过多阐述“是什么”,而没有从“为什么”的角度给学生以详细解读,需教师去填补这些“空白”,搞好自己的教学设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变传授知识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导学上下功夫,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创新科学教育教学手段,积极实践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发现法引入课堂,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如专题讨论、小组学习、问题学习、模拟实验、辩论会、实地调查、个案分析、课题研究等,引导学生将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与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各种科学知识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将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组织学生开展问题讨论、写小论文、设计实验、拟定研究(设计、制作)题目和研究方案,使学生即得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又得到科学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引导他们认识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进行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三、改革完善高校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

要充分发挥高校考试制度对高校教育实践活动的导向作用,通过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切实将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改革高校传统的考试内容,有意识地将能体现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技能考查的内容渗透到学科知识的考查中去。二是要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不仅要在书面考核题型的设置上体现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而且要在传统的书面考查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一步丰富考核形式,采取任务设计、模拟问题情境、对话等多样化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开展对大学生素养的考查与评价。通过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将对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一种合理的引导、激励作用。

通过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改革,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他们才能将学校教育活动当中各种有利于自身科学素养提高的外部可能性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变成为自身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为大学生这一掌握高级专门知识的特殊社会文化群体,在全社会科学文化精神传播与普及中发挥引领作用奠定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

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创立的教育环境。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浓厚的科学氛围,在校园文化中,强化科学导向,创造新的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广泛宣传科学。创立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情绪,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创造性地建设多元立体的科技教育校园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宣传资源,如宣传橱窗、校广播、校电视台、校园网介绍科技发展史、科技新发现、世界科技新动向和新成果、科学新知识、科学名人名家。二是挖掘、整合科技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利用校舍有限空间建设学生科技作品展览室及本地科技成果展览室等,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学生的科技操作室,使学生耳濡目染,达到自然地渗透科技教育的目的。三是创新科技活动内容,如举办诺贝尔奖宣传展览,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诺贝尔奖;举办科技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讲坛、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竞赛、科技文化展览、科技讲座、放映科教电影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文化氛围的熏陶,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不断提高。四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科普宣传活动,鼓励大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深入到社区或乡村,开展义务实践活动;宣传科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宣传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破除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让大学生志愿者以科普宣传员、科普报告团成员、科技馆讲解员等身份出现,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

地理生物如何学好

地理、生物这两科学习难度并不大。

生物属于理科中的文科,对于生物的学习方法,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霸都说学好生物,一定要对教材足够熟悉,对于教材中的大字、小字和图片,都需要熟记于心,但是不能机械地背诵,最好先理解,理解了之后该背的部分背得滚瓜烂熟,烂熟于心,提到哪个知识点,基本能知道在哪一页的哪个位置,如果能做到这些,生物一般都会学得不错。

地理属于文科中的理科,自然地理需要思维,识图能力非常关键。人文和区域地理要多背诵,然后刷题。

跟上老师的思路,了解学科特点,再加上态度认真,多背多练,这两门学科学起来并不难。


第一个问题:学好生物的方法

一.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

二.不要盲目记忆,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

运用方案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正确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直接观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征。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

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其他

 1.时间比较宽松的时候,如假期可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始重点学习。(相联系的部分也能培养兴趣)

2.平时利用百科全书查找不懂的事项。也谈生物学习方法众所周知,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而且生命科学将成为将来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科学制高点。学好生命科学,对于同学们在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中学阶段,我们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学呢?

 一、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同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 X 和加减乘除运算,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二、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在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三、深刻理解重点知识 读书做到“六个W ”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六个W ”,这六个W分别是: Who(谁或什么结构)、What(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How(怎样发生的)、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Where(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Why(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大家在思考中经常将这六个W连起来思考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第二个问题:学好地理的方法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相信我吧 本人中考地理生物是两个A

其实地理很简单的!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如何学好生物生物学习方法 基本方针 1.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记忆,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 运用方案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 (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正确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直接观察了解各生物的特征。 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 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 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必须解决。 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其他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 2)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3)以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其他 1.时间比较宽松的时候,如假期可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始重点学习。(相联系的部分也能培养兴趣) 2.平时利用百科全书查找不懂的事项。 也谈生物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而且生命科学将成为将来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科学制高点。学好生命科学,对于同学们在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中学阶段,我们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学呢? 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一、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同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 X 和加减乘除运算,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二、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在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三、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六个W ”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六个W ”,这六个W分别是: Who(谁或什么结构)、What(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How(怎样发生的)、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Where(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Why(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大家在思考中经常将这六个W连起来思考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其实上这些课不一定要认真听课,只要关注重点内容就差不多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理解,还有考试之前稍微看一下老师经常讲的知识要点,熟悉一下大致OK了
做了太多无用功,不了解高考的四九法则:即考点里的40%常考、必考题型,分数占到了高考卷的90%。苦学不提分?原因多数精力浪费在60%的不考或不常考题型上、只知闷头学,不研究考试,样样学,样样松,抓不到重点。

如何才能学好地理?

怎么学科学文化知识啊

科学文化这也宽泛了,但是实质就是知识,就是文明发展的书本知识.
首先,目的不同,所带来的学习方式也不同,当然学习动力就不同:
1、功利目的,这样的学习显然吸收不是目的,利用才是目的,往往表现为为学习而学习,死记硬背、短时记忆,应试记忆是最突出的表现.结果是,用不了多久,这些知识就已飞出你的大脑.
2、兴趣爱好,这样的学习很好,很自然、很有吸收的基础.只要你想,那么你会从中得到很多快乐.
3、工作需求,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有动力去改善,那样虽然不系统,但是却很实用,效果也往往不错,这样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现实意义、达到学而致用.
其次,学习的环境不同,也会有很大区别:
就如一个学习好的班级,一般大家的学习劲头也不错.
有如各种学习小组、兴趣小组,也是环境造就更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产生更大的动力.
最后,就是自己的毅力,坚持学习的毅力,这点也是最重要的.
不论学习什么知识,个人的毅力最重要,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现实的、繁杂的、忙碌的社会现实下,没有一个坚持学习的心,那么即使环境再好、再有兴趣,再有动力,我估计天才也会回归为平庸.

一个文科生如何自学一门自然科学

撇开本科的经济学不谈,毕竟经济学还不是一门能称之为科学的学科,学经济的同学大概不太同意,“我们也用数学工具啊!也做回归分析啊……”,但还是请你们走出自己学科狭隘的学术框架,看看其他学科的研究者怎么说,特别是行为心理学。

除此之外,硕士阶段受到的是哲学教育,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研究。该专业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所有人类差异都归结于文化差异。例如:音乐没有国界?错了,文化研究告诉你,对音乐的欣赏有严重的文化差异,甚至阶级差异。如此等等。

历史攻读博士,也并没有带给我太大的改变,试图沿着福柯所开辟的“知识就是权力”的道路上,去剖析历史。

这种执迷不悟,直到我遇见了演化生物学后,才最终忍痛舍弃。以下是我学习演化生物学的过程,可以对等大学的四年学制进行阅读。

读的第一本演化生物学的著作,是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严格来说是戴蒙德的另一本书《性趣探密》,这时候还叫不出来戴蒙德所研究的这门学科的名字。正如高考填写志愿的时候,对于所选专业根本是懵懂无知。

在了解演化生物学前,那段时间感兴趣的是行为经济学,阅读的是艾瑞里、卡尼曼还有理查德·泰勒的书,还有就是塔勒布这个无法归类的人物,并且在积极心理学的门口也徘徊了很久。

接下来是道金斯让我对演化生物学一下子兴趣浓厚起来,从《自私的基因》到《盲眼钟表匠》和《解析彩虹》,道金斯让我彻底放弃了文化研究的后现代主义态度,并彻底喜欢上了这个学科。

有了道金斯这个兼具文采与智慧的老师带领,加上自己结合演化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领悟,学习起来就更加有动力。这就相当于大学刚报道完,师兄师姐们给你讲述这个专业的趣闻轶事。

刚入门就非常容易将学到的皮毛,应用推理到已知的知识中去,例如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发现的习得性无助,为何会产生?在演化过程中如何没有被淘汰?

后来阅读了海特的《象与骑象人》才算有了些许回答,虽然不满意,但找到了些答案,就证明自己的思考方向是对的。

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实验引入了经济学,那为何不能把演化引入心理学,从而为行为经济学奠定一个演化生物学的基础。卡尼曼等人所研究的人类认知谬误或偏见,真的只是人类愚蠢吗?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试图从连接道金斯与卡尼曼的认知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那里找,但并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然后我又发现了吉仁泽,温特等人,虽然解惑不少,但却没有回答一直以来的困惑,那就是道德何以在进化中产生?我已经笃定,不能再回到哲学去寻找答案,于是继续沿着演化生物学的方向阅读。

赖特的《道德动物》、戴维·威尔逊的《利他之心》还有海特的《正义之心》都给予了彻底的解答,令人满意。

让我有信心坚持为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乃至经济学和哲学等寻找演化生物学的基础,爱德华·威尔逊的《知识大融通》和斯蒂芬·平克的《白板》两本书给予了我信心。至此,我算是完成了大一、大二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这些阅读之余,课外阅读我就拿刘易斯·托马斯的系列小品文来看,从《水母与蜗牛》到《最年轻的科学》读起来都是饶有趣味。

到了大三阶段,在了解了演化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后,我就去寻找演化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学科,平克的《心智探奇》融合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与演化生物学,所以平克自己是演化心理学家。在此之后,我又阅读了巴斯的《进化心理学》一书,算是对这门交叉学科有了大致的了解。

当然,学习演化生物学需要具备一定的遗传学基础,普洛明的《行为遗传学》是一本简单且容易学习的教材。

演化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叫做演化医学或达尔文医学,我也只读过两本,一本是《人体的故事》,另一本是《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两本书都从演化的角度来讨论医学,能让我们获悉医生可能忽视了的角度。最近阅读的一本马丁·布莱泽的《消失的微生物》,虽然作者主旨并非讨论演化,但实际上也算是演化微生物学。

戴蒙德虽是演化生物学家,出的几本书都是关于历史,而且都发人深思。像是《枪炮》《第三种黑猩猩》都启发了无数历史研究者,演化生物学与历史交叉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大历史》将演化纳入到了生命历史的部分,哈考特的《我们人类的进化》将考古、遗传等内容给予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将演化生物学应用到研究人类群体的社会学和人类学中,已经在上述的很多书中提及,只是我之前读社会学和人类学著作的时候,研究者开口闭口都提涂尔干,却不提达尔文。此领域相关的著作有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但尚没有看到中文的全译本,实在有些可惜。

结束了大三的巨大课程压力之后,进入大四就可以对特别有兴趣的几个方面进行钻研了,像是特里弗斯的《愚昧者的愚昧》专门讨论自欺与欺人,《红色皇后》专门讨论性与两性的演化,平克讨论语言与思想的《思想本质》等等。

结束了四年的学习,基本上可以写一篇具有稍许深度的论文了,比如可以讨论中国传统社会里的儒家,为何如此强调伦理,用特里弗斯等人的理论可以分析一下伦理制度的演化基础。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对照大学四年学制所类比的学习阶段,进行的阅读和图书推荐。可能演化生物学本科阶段的课程比这更多,但却不会比这些阅读更有深度。

我只是用不到一年的时间,省去了大多数无用的文化课和公共课之后,才能顺利的提前“毕业”。

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需要熟读的就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等专著,还有像是必须熟知的费希尔、汉密尔顿、特里弗斯的那些有影响力的论文,以及这个学科最近的进展。

而要写一篇演化生物学的研究生论文,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而我才刚刚本科毕业而已。
文章标题: 怎么样才能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625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