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3-19 01:02:5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陶侃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拓宽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交有识之士,做官勤于政务,注重实效,一步步从基层做起,受到了朝廷赏识重用。另外,他为人朴实,一心为民,也使得他赢得了不少民心。因此,经过多年历练,最终陶侃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
东晋是一个重视门阀士族的时代,非常看中门第。出身庶族的陶侃比较贫寒,少时家徒四壁,在母亲教诲下,敏而好学,学习到了不少知识,树立了求取功名的志向。
当时举荐人才,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制度。要想进入朝廷,必须要经过地方绅士向地方官员举孝廉,方可走向仕途。
稍微年长后,陶侃由于博学多才,远近闻名。经人将其推荐给了当时的庐江太守张夔,让他做了一个叫督邮的小官。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张夔发觉陶侃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在他的引荐下陶侃成为了孝廉,迈入官场的第一步。
嗣后,又到来到了都城洛阳,结识了名流张华,在与张华交谈中,陶侃口吐莲花,谈吐不俗,让张华肃然起敬,将其又推荐成为郎中。不久,因他的学识被人们熟知,朝廷提拔其做了一个地方小县令。从此,他的仕途步入了正轨。
恰逢东晋出现了动荡,陶侃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先后平定了张昌、华轶、杜弢的叛乱,受到了当朝大司马王敦的大为赞许,对其委以重任,做了荆州刺史。至此,陶侃成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陶侃为官期间,避谈清流,注重实务,兢兢业业处理工作,凡事无论巨细都能做到井井有条,受到了百姓和士兵的爱戴。伴随着他官职的升迁,他的威望越来越高。
后来,陶侃做到了大将军,朝廷赋予了他上朝可以携带佩剑的无上殊荣。
陶侃的一生,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社会制度,改变了东汉以来的门阀士族制度。
鄙人所知陶侃是东晋的一代名将,一代著名的大臣,他的一生辉煌大概是这样的:
1,荆州长官,平叛关键
众所周知,东晋王朝初年,陶家有两个极为有名人物,那就是陶侃和他的曾孙陶渊明。而陶侃,不光是陶渊明的曾祖父。他还是东晋在上游荆州的军政长官,是一代上马能将兵,下马能管民的厉害角色。所以对于世人来说,他在军政领域的全能,比较无奈选择田园寓公生活的陶渊明,又是另外一番封建精英的样子。
要知道陶侃年少为小吏,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一步一个脚印,逐级进步,终于在52岁那年成为在荆州的刺史,而到此陶侃就成待在长江中游重镇关键人物,因为荆州不光是建业的战略屏障,同时也是近在咫尺的战略威胁,故此很多东晋权臣,都想在荆州立足,遥控朝野。
故此这就说围绕建业的几次农民起义,以及权臣苏峻的叛乱,都有陶侃的出手的影子。所以这就是说陶侃,逐渐成为封疆大吏的过程,都是围绕平叛和阴谋!他的政治生涯,也是因为平叛和镇守而高光的。要知道在那个纷乱时代,待在荆州的人,能不是个狠角色吗。更别说他可是在唐德宗时期,进入武庙的人!
2,下马管民,实干低调。
再说他在文治方面,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史称他治下的荆州“路不拾遗” 。所以换言之他的官声还比较好,比较那些赳赳武夫的镇守者,那真是好的不是一星半点,更不用说人家,还有一个陶渊明的这样这样的后人,所以他的实干和低调,家学传承,也让他官二代的后人受益。而就个人而言,他还是长寿的,因为人家在任上活到76岁才善终,而这个岁数,在那纷乱的时代,也不多见。
西晋末、东晋初,是一个典型的乱世,外有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侵扰,内有统治集团不问势力间的你争我斗,还有不堪忍受残暴统治的流民(农民)起义,战火几乎从没有停止过。在这纷攘局面中,陶侃脱颖而出,以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伐张昌、平陈敏、讨杜弢、征苏峻,安定广州、镇守长江中游,不仅对东晋初年政治局面的稳固起了重要作用,也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地,由寒门子弟跃而成为别人不能忽视的一股势力。这些成就,与他严于律己、不断进取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严格要求自己。晋代社会,特别讲究门第观念、血统出身。如果出生于世家大族,不用自己怎么努力就可以得到显赫的官职,而如果生在平民家庭,则是不管你如何奋斗也几乎不可能进入上流社会,甚至连当个小官的机会都没有。陶侃的触动很大,他深刻反思,决心从小事做起,对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不管有多么贵重或是多么微小,都绝不染指;在为人处事中,善于从小事方面克制自己;做实事,绝不浪费时间,绝不消磨自己的意志,虚度光阴。在以后的为官生涯中,陶侃一直格守着这些优秀的品质,不仅为他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更为他在后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孝道在古代一直是受到人们推祟的,众人听他如此说,也就不勉强他了。慢慢地,大家都知道了他的这一习惯,也就不再劝他喝酒了。《晋书》记载说:每次喝酒,他都有定量,常常是正喝到高兴的时候量却已经到了,别人劝他不妨变通一下,可他从来都是坚决放下酒杯,绝不多喝。
二、提倡节俭,反对浪费。陶侃的一生,虽然官职变换不定,但不管在什么位置上,他都是大力提倡节俭,杜绝浪费。在荆州(东晋时的荆州,指今湖北江陵及周围地区)刺史任上时,为应对战事需要,他主持建造一批战船。在常去现场视察督导的过程中,发现剩竹头和碎木屑扔得到处都是,他觉得很可惜,就下令把这些东西都收起来,不准扔掉。当时人们很不理解,觉得官府有的是银两,还在乎这几把碎木渣?可是既然主将有令,大家也只好遵守。到了鼕天,雪后消融,路面泥泞不堪,储存的木屑正好用来铺地,方便大家的进出,众人这才明白陶侃的用意。这些事情虽然都不大,但作为一个主官,其言行却有很好的辐射效应,是其他下属和普通百姓效法的榜样。他的这种带头作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珍惜光阴,勤于政事。陶侃在珍惜时间方面,有一句名言:“大禹是圣人,还在珍惜每一寸光阴。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更应该爱惜每一分光阴,决不能贪图安逸,荒废时日。如果活着不能有益于社会,死了不能传名于后世,也真的是白活了。”所以,他珍惜每一分光阴,把时间都用在了做事上面。
当时的社会中,人们以清谈高论、不务实际为追求目标,与人交往,话说的越玄妙、对方越听不懂才显得越有本事。如果做官勤于政事,反而是下层小吏的行为了。当时还有一个风气,就是人们都以豪饮烂醉为风流潇洒,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在民间,人们都常常是喝酒做乐,赌博嬉戏。可是,陶侃不理这一套,他坚持在自己的治理范围内,杜绝这种恶习。
首先是勤于政事。他在衙门里办公时,总是正襟危坐,一丝不苟,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尽力处理妥当。而且,各种信函往来从不用秘书,都是自己直接做答。有人来访干脆利落,谈完正事就送客,从不虚情假意的耗费时间。他还经常到处调查走访,发现问题马上整改,发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严厉斥责。其次是禁绝将士醉酒的恶习。陶侃在任内,发现属下有因喝酒误事的,总是严加处罚,还曾经把一些下属的酒器、赌具都扔到江中。
虽然陶侃的行为,不能扭转当时的社会风气。但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行节俭,勤于政事,收到了实效。他的这种杰出的才能、勤奋的精神,严于律己的品格,不仅在当时为他赢得了功名,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衷心的爱戴,治理州政很有成绩,更使他在后世获得了人们的广泛称羡与赞美。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