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3-14 23:01: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说起基督教的诞生和兴起,也许不是人尽皆知,但绝对也是或多或少有着一些了解了。从最初的犹太教中的小教派,一跃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从此以后便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宗教。即便是到了现在,它的影子随着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处的十字架,依旧有着令人心悸的能量。今天我们便来说一说,这个精神帝国的兴起和毁灭。
1、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天主教的兴起
罗马帝国作为西方世界最有存在感的王朝,首当其冲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足够大——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包括并实际统治着现代地理意义上的西欧、南欧、小亚细亚半岛以及整个北非,零零碎碎地还包括黑海周围一圈的土地,地方大了自然不好管,于是乎罗马的天才政治工程师戴克里先设计出一个四帝共治的神奇的政治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将整个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每边各配备两名统治者,一个正皇帝,叫奥古斯都,一个副皇帝,叫凯撒。
没过多久,另一位有大帝称号的狄奥多西一世结束了君士坦丁那群不成器的后代在帝国境内的混乱统治,成为帝国的主宰者,这位备受争议的皇帝在历史上留名,与其说是他的文治武功,不如说是因为他最终造成了罗马帝国的永久分裂,以及一个教派开始急速膨胀并最终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
2、落幕
教皇国建立之后,在精神统治的基础上加上了财富的力量,教会在欧洲所向披靡,甚至逼得皇帝都得光着脚站在雪地里三天三夜以求得教皇的原谅,所谓的的神圣罗马帝国最后只不过是教会的奶牛,任由他们剥削压榨。整个欧洲在教皇的统治下瑟瑟发抖,宗教迫害,尤其是宗教裁判所的存在,更是令这一时期的欧洲增添了浓腥的血色。
当然,知道结局的我们是丝毫不慌的。教皇和教会无休止的压迫,最终导致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君士坦丁的赠礼理所当然遭到质疑,成为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派攻击天主教会的重要依据,罗马教廷被迫承认其为伪书,严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力和影响力。这之后,教皇国江河日下。
1861年,教皇国大部分领土被并入撒丁王国。
1870年,罗马城也顺利回归了意大利,教皇只有退居梵蒂冈。
1929年,墨索里尼与教廷枢机主教加斯佩里签订《拉特兰条约》,罗马教廷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这个存在近一千两百多年的宗教帝国,最终以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自己的落幕。
在中世纪意大利的中部,有一片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直接管辖的领土,它就是长达1000年的“教皇国”(756—1870年)。 教皇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始于公元6、7世纪,罗马主教掌握了罗马城及周围地区的统治权,格列高里一世(590—604年在位)是第一位拥有强大势力的教皇。此后8世纪中叶法兰克王矮子丕平的“献土”,使教皇辖地进一步扩大。经过几世纪的变迁,这片土地不断延伸,其行政机构日臻完善,到了12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时期教皇国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中世纪教皇国是基于教皇对世俗财产的要求,教皇神权与法兰克俗权相结盟的产物,是西欧封建政教合一统治制度的象征。
教皇国的形成,使得教皇在神权之外,又成为一名世俗君主,保障了神权的独立,这是教皇发展成为西欧基督教会首领地位的重要因素。教皇国的出现意味着罗马与拜占廷关系的破裂,对日后西方新的拉丁体系的基督教文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教皇国成为世俗和教会贵族争权夺利的“肥肉”,教皇神权急剧世俗化。在近代,教皇国成为意大利统一的严重障碍,最后淹没在统一运动的浪潮中。 “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并非偶然,这是西欧,特别是意大利、法兰克的政治形势变化与西欧封建化关系的发展所决定的。 中世纪初期的西欧,逐渐出现两股大的政治力量,一是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神权化的政治势力),二是法兰克的世俗政权。 罗马天主教会在罗马帝国时期,已拥有大量的世俗领地和财产,主要是在意大利南部和中部。
因为该教会自称是耶稣最大门徒彼得所创立,该教会教产统称为“圣彼得产业”。罗马教会借助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地处帝国都城,借助于彼得———耶稣最大门徒的继位人的资格,在西欧基督教会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它在西欧广泛传教,建立直属罗马教会(称“母教会”)的“子教会”。这样,罗马教会的势力渗透到西欧各地。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哥特王国(493—555年)在意大利建立,定都拉温那,尊东罗马帝国皇帝为皇帝。东哥特人信奉基督教的阿利乌斯派别,但对所谓正统的罗马天主教采取宽容政策,听任教皇自由发展势力。
意大利人民处于日耳曼异族的统治和包围之中,把教皇看成是旧罗马帝国唯一存在的残余,视为罗马帝国存在的象征。教皇的确发挥了保存、维护罗马传统文化的作用。554年以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收复了意大利。他既通过设在拉温那的拜占廷总督控制教皇,又责成教皇和罗马元老院共同管理罗马。603年罗马元老院消失,教皇成为唯一的罗马最高统治者。
拿破仑战争标志着近代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意大利、德意志等族的民族意识被唤醒,意大利人要求民族统一的呼声日高。但是,在维也纳会议之后,意大利恢复了昔日四分五裂的局面,而且北部的伦巴底、威尼斯等地区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
1848年,欧洲爆发自由主义革命,其首先发起地点为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而波及的国家几乎涵盖全欧洲,仅俄国、西班牙及北欧少数国家未受影响。1848年11月15日,教皇国司法大臣佩雷里诺·罗西(Pellegrino Rossi)被暗杀,次日罗马市民走上街头游行,要求教皇国实行社会改革、指定民主政府、以及对奥地利宣战。11月24日晚,教皇庇护九世化装为普通教士逃离罗马,前往两西西里王国避难。教廷主教卡洛·穆扎雷利(Carlo Emanuele Muzzarelli)组成了留守政府,随后颁布了一些自由化的新法令,教皇因此拒绝承认该政府,并在流亡地组建了新政府。
为了将教皇迎回罗马,罗马市长组成了一个代表团,前往教皇避难地加埃塔城堡,但教皇拒绝返回罗马。罗马城中首次出现了没有政府的情况,因此市民在1849年1月21日举行了首届自由选举,以组成制宪会议,年满21岁的男性都可以投票。2月8日,制宪会议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以三人执政委员会为元首,教皇仅保留宗教领袖的地位。罗马共和国的宪法宣布宗教自由,给予犹太人平等地位,废除死刑,还取消重税、新增工作职位。意大利爱国者及军人朱塞佩·加里波底组织了一支名为“意大利军团”的志愿军,成为罗马共和国的武装部队。教皇向天主教国家求救,法国总统路易·波拿巴遂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
法奥军队此后继续追击加里波第军团,迫使加里波第率众前往圣马力诺避难,并将其军队解散。庇护九世在1850年4月重返罗马。法国军队驻扎在罗马城中,以保护教皇。
此役后,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既包括撒丁王国和萨伏伊王室为核心的君主主义者,也包括众多的共和主义者——将教皇国视为意大利统一的绊脚石。法皇拿破仑三世则将教皇国作为其插手干涉意大利事务的筹码,一方面支持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一方面则继续扶植和保护教皇国政权。
1859年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后,撒丁王国从奥地利手中收复了伦巴底地区,加里波第则在两西西里王国发动革命,推翻了波旁家族的君主。加里波第试图在南意大利建立共和国,但是撒丁王国请求法国出兵,将意大利南部纳入自己的版图。在得到法国的允许后,撒丁军队于1860年挥师南下,先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征服了教皇国东部三分之二的领土,随后进入两西西里王国。当年年底,这些被征服的领土都被撒丁王国正式吞并,统一的意大利王国正式诞生。此时教皇国仅剩下了以罗马城和拉齐奥地区为中心的三分之一领土。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宣布罗马为新首都。但是由于法国驻军的存在,意大利无法收复罗马城。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驻扎在罗马的法国军队撤回国内。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不必再顾忌法国的威胁,将教皇国纳入意大利版图的时机已经到来。他先派特使向教皇庇护九世送去密信,并提出了一个保全教廷脸面的解决方案:意大利军队以“保护教皇”的名义和平进驻罗马城。但是这个提议被教皇拒绝,因此意大利于1870年9月10日对教皇国宣战。意大利军队在9月11日越过边界,缓慢地向罗马城推进。进军速度非常缓慢,以等待外交协调解决的可能。
虽然教皇国仅拥有一支为数甚微的军队,但庇护九世还是下令进行抵抗,以造成这样的法理事实,即教皇国是被意大利以武力入侵、而非和平接管所征服的。1870年9月20日,经过3个小时的炮轰,意军在罗马城的奥利留城墙上轰塌了一个缺口,随后进入了罗马城,在阿庇亚大道上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教皇国灭亡。
此后,经过公民投票,罗马城和拉齐奥地区并入意大利,意大利王国的首都旋即从佛罗伦萨迁到了罗马。49名意大利士兵和19名教皇国士兵在这场战役中丧生。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