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一所讀經幼兒園,孩子送去每天主要是讀一些比較深奧的長篇古文,這樣對孩子好嗎 有教育作用嗎

时间: 2022-05-31 23:00: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有一所讀經幼兒園,孩子送去每天主要是讀一些比較深奧的長篇古文,這樣對孩子好嗎 有教育作用嗎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rn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出来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得靠自己的勤奋。rn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还没有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再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rn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应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的有趣有益。rn1、再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并把它们写下来。rn( )—( ) ( )—( ) rn2、用“‖”线把短文分成两段,并写出分段依据和第一段的段意。rn分段依据_______________;段意:_______________。rn3、填空rn(1)鲁迅小时候学习聪明,很能背书,是靠 _______和________ 。rn(2)鲁迅小时候很很喜欢读书,还喜欢 _______ 和 _______ ,而且弄得_____,说明他玩也玩得_______。rn4、仿照下面摘录鲁迅小时候如何玩描画的有关词语的样式,在文中找出描写他玩种花有滋有味的有关词语并写下来。rn他喜欢描画:买纸—描写人物、房屋—订成小册子。rn他喜欢种花:( )—( )—( )rn5、鲁迅的学习和玩耍的态度给我们哪些启示?r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湘书屋:鲁迅文集:社戏⑴社戏⑴
·鲁迅·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
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
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
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
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
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⑵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
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
冬冬皇皇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
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
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
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
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
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
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
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
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
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
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
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
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
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
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
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
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
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
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
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
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
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
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
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
了,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
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⑺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
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
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
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
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
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
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
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
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
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了。

一九二二年十月。□注释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上海《小说月报》第十三
卷第十二号。⑵谭叫天(1847—1917):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当时的京剧演
员,擅长老生戏。⑶目连: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盂兰盆经》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违犯佛
教戒律,堕入地狱,他曾入地狱救母。《目连救母》一剧,旧时在民间很流行。⑷龚云甫
(1862—1932):当时的京剧眼员,擅长老旦戏。⑸“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语见
《诗经·小雅·斯干》。据汉代郑玄注:“秩秩,流行也;干,涧也;幽幽,深远也。”⑹
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
“年规戏”。⑺罗汉豆:即蚕豆。

三湘书屋:鲁迅文集: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
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
“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
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
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
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
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
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
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
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
“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
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
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
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
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
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
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
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
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
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
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
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
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
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
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
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
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
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
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
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
“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
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
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埔道:“阿
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
也即觉到了,说道:“象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
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
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炙疮疤。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处?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
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
就炸了!”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
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
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
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
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
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
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
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
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
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
《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
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
道放在那里了。

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
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
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
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
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
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
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
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
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
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
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
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小荷才露尖尖角,fneqvh0700
1.(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聪明伶俐)—(呆头呆脑)

2.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出来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得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还没有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再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应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的有趣有益。‖

后面我过几天再做
1、再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聪明伶俐)—(呆头呆脑)

2. 用“‖”线把短文分成两段,并写出分段依据和第一段的段意。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出来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得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还没有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再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应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的有趣有益。‖
1.(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聪明伶俐)—(呆头呆脑)
2第一节为一段,鲁迅小时候很勤奋
3勤奋 聪明伶俐
4种花 描画 津津有味 专心
5买书 插上竹签 写花名
你们的作业太难了 我不会。。。。。。

有多少家长会让孩子每天坚持背古诗、早读、阅读、练字的?

之前在网络上看见过一个帖子,大致内容是一个宝妈说,“求求你别再让孩子背古诗了!不会背古诗又不耽误赚钱,你不就是想让他在别人前面前背几首古诗显摆一下吗?”然后另一位妈妈回怼道:“我不是为了让他考高分,更不是为了在人前炫耀,而是以后在他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时,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我去!真好看”,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确,我们在看《中国诗词大会》时,都为主持人董卿和才女武亦姝的卓越气质和满腹才情所折服,这大概就是苏东坡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如此从容的气质呢?

诗词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还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积淀。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基,只有坚持传承中华文化,人生才会有深度,国家才会有未来。当然除了让孩子从容有气质之外,从小背古诗这4个好处,是不能忽略的!

该不该让孩子从小背古诗?给家长的4个理由,看完再决定吧

一、从小背古诗,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语文改革中,也在不断增加古诗词所占的比重。整个小学教材共选编129篇优秀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古诗文。而高中语文必背篇目更是从14篇暴增到72篇。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杀器,高考如果有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这是正常的”。由此可见,背诵古诗已经成为了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从小背古诗,增强记忆力

背诵古诗也有助于孩子记忆力的发展。英国班戈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当孩子们朗读古诗时,大脑中会出现一种特定的脑电波,这种脑电波可以促进孩子与阅读、相关的脑区,促进孩子大脑在信息加工方面和记忆力方面的发展。因此,从小背诵古诗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学生在记忆、理解等方面表现得更为优越。

三、背好古诗也有助于启发孩子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的培养也称为美感教育。审美能力不仅是创新的基础和动力,还是健康人格培养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变化,审美能力也慢慢地成为了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启发孩子审美意识,升华孩子审美体验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在美的环境中生活,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背诵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的方式。无论是诗词的对仗韵律还是优美语言,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文字之美。时常诵读诗词,可以为孩子营造优秀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其接受古典诗词的文化熏陶,久而久之,自然就可以启发他们的审美意识。

四、背好古诗对锻炼孩子语言能力十分有利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吐字不清晰的现象都感到十分头疼,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的语言中枢未发育成熟,对于字音及语意的掌握并不能够达到纯熟的水平。背诵古诗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诗歌的妙处就在于它韵律美和节奏感。尤其是格律诗,因为成双成对、字数相等,又因为其平仄互间、尾声押韵等特点,所以读起来声调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极富韵律美和节奏感,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发音锻炼(包括音高、音调、音响)。

而且孩子自然就会因为诗词的节奏感,而被吸引。当家长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地诵读诗歌的时候,孩子会不自觉地跟着模仿、诵读。

教孩子背诗,家长要避免这两点

一、选择孩子能力范围内的古诗,不要压迫孩子

家长们要明确一点,背诵古诗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追求词句的数量。在选择古诗时,也要尽量选择简短、节奏感强的古诗。这样的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易于背诵,孩子在背诵后也会获得成就感,慢慢地就会爱上背古诗。

家长也不要安排过多的古诗背诵量和过于压迫的态度,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健康发育,还会让孩子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从而产生厌学。家长可以选择将古诗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将古诗作为睡前故事,以轻松的语言向孩子讲述。

二、不苛求孩子对古诗理解深刻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对于古诗的背诵应当是基于对古诗的完全理解,但其实并不需要如此苛求。很多诗句就是家长们也未必理解得透,何况是孩子们。在背诵古诗前,家长可以将诗句的表面意思讲给孩子,让孩子对于古诗的意思大致有一个印象,可以有稍作联想的空间即可。

不能够完全理解古诗,不等于诵读古诗完全没有价值。我记得《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有一天会懂”。很多东西记下来,就会在心里生根。只要在孩子心中留有印象,在他之后遇见、经历诗中的情与景时,自然会有更深的理解。

毋庸置疑,望子成龙、望子成凤是家长们的夙愿和期待。为此,“不要输在起跑线”就成为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初衷,于是各种培训班、教育理念等便应势而生。但其实最简单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的一生至少学会坚持做一件事。长期坚持做一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但但凡长时间坚持一件事情的,最终都会脱颖而出。因为长期持之以恒,锻炼了人的意志,磨练了人的毅力,造就了人的韧性,以致在面对人生坎坷困难时能迎刃而解,顺利度过。

好的习惯都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而家长们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下子就能够拥有各种各样良好的习惯,于是就一股脑子地让孩子每天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但这样急功近利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抗拒,甚至是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想要孩子能够坚持每天做好背古诗、早读、阅读、练字等等的内容,那么就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个比较好做到的目标,比如背一首古诗、阅读半小时等等,让孩子适应以后,再慢慢的调整时长和加入新的习惯。

与日常的游玩相比,背古诗、早读、阅读、练字这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非常的枯燥乏味,天性好动坐不住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对这些事情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如何激发孩子对于在这些事情上的兴趣,就成为了坚持下去的关键。所以家长们需要选择孩子更为喜欢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对于背古诗、早读、阅读、练字等等事情的兴趣感,比如给孩子设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又或者是选择孩子喜欢的阅读内容,做好有趣的亲子共读等等,来让孩子更好地培养这些习惯的形成。

我身边的真实案例:

一中学英语老师,每天坚持教6岁儿子:英语早读半小时,语文早读半小时。

当然早读时间有一个循序渐进增加的过程,最先是读10分钟,然后坚持了一周之后,加到20分钟,再坚持一周之后加到30分钟。

2021年暑假,每天坚持6点起床,让儿子坚持读半小时的英语,语文朗读半小时。

2021年10月我和他交流的时候,他差不多坚持了4个多月。

在朗读之前,每天让他听英语磁带,现实慢慢的,然后一边听一边跟读。

由于他教的是初中英语,他教他儿子朗读的也是七年级上册的英语,主要是教的单词和课文。

经过4个月左右的训练,他的儿子能够把七年级上册的所有单词和课文流利的背出来。

和他聊天之后,我都由衷的佩服他,单是一点坚持每天6点起床,这一点对多少家长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更何况是一个6岁的孩子。

儿子一边读,他一边听和监督,然后一边给孩子做早饭。

他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带孩子一起早读英语和语文。

对语文他是这样做的,在孩子4岁多接近5岁的时候,他开始教孩子认字,每天认三个汉字,每天写一个汉字,每周背3~4首唐诗。

到6岁多,上一年级之前:认识了1000多个字,写了800个字左右,背诵了将近300首唐诗。

他的孩子于2021年9月上的一年级,在班上担任班长,只有他一个人能够认识全班的名字,每次担任发本子的任务。

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第1名。由于他采取让孩子复述课程的学习方法,即使学过的内容,孩子也不会不认真听课。

因为回家之后会让他复述当天所讲课程,此时孩子就是担任小老师的角色,把课程讲给家长听,可以让孩子把知识复习了一遍。

根据培养老大的经验:他的大女儿,在2021年高考取得617分的成绩,高出四川理科一本线106分。

他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的教育,家长必须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培养:比如名著阅读,比如早读,比如带孩子一起晨跑,比如让孩子复述课程内容。

家长督促孩子每天坚持背古诗、早读、阅读、练字等,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做法。不管这样的效果如何,整体来说还是能够让孩子从小就形成时间观念,让孩子慢慢的学会分配自己的时间来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想要孩子能够坚持每天做好背古诗、早读、阅读、练字等等的内容,那么就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刚开始的时候,背一首古诗、阅读半小时等等,让孩子适应以后,再慢慢的调整时长和加入新的习惯。

一、背古诗,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代代传诵,千古不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的背诵,积累的古诗便得到反复的巩固,加深了记忆。每天听古诗,背古诗,抄古诗,随处见古诗,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可以提升语文能力……孩童时代在是学生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要抓住这段时期,广泛积累古诗文,领略古诗文的艺术魅力,这对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是大有益处的。背诵名句名篇。背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打基础的过程。好的词句背诵的多了,肚子里就有了东西,这样就可以使学习者有一个好的语文基础。多背诵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其次,可以增加语感,积累优美的语句,特别是当作文的时候,这些好的语句拿来用就是了,久而自己也能模仿某些写文章的方法。

二、坚持早读,提升语言能力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独领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有效的朗读可以激发兴趣,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渴望和热情。对语文学习来说,大声的朗读是必须的。朗读便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思维,激发求知的欲望,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对语言美的感悟与理解。日积月累的早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学鉴赏能力。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它所获得的信息会比听与看更广泛、更主动、更活泼,也更深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熟读、博读、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吸取作品营养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自然能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目的,使读的内容转化为写的语言素材。

三、坚持阅读,活跃语文思维

语文的学习可以算是一种语言、文化的学习。要学习一种语言,阅读是很有效的方法。读得多了,也就知道得多了,阅读水平也就跟着上去了,理解力们就会提高。在低年级,可以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文学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家长最好也要养成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习惯。

四、坚持练字,培养学习信心

孩子写字歪歪扭扭,特别难看,家长朋友很着急,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小孩子从小写的字很丑,对于他的成绩、学习兴趣、自信心都会有影响。我们都在说字如其人,能写出一手好字,将会对让我们终身受用,因此为了写好字,孩子就需要从小练起。对于练字这项基础功,家长们可千万不能忽视。熟记田字格、牢记各部分名称,是初学书写者重要的前提。认识了“田字格”后,欣赏田字格中的汉字,让孩子感受到每个字都有它的位置,而不能胡乱摆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这样才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的写字姿势:眼离作业本一尺远,手指离笔尖一寸远,胸部离桌沿一拳远,两肩要保持一样平。就握笔方法而言:由于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样,因此,执笔无定法,但考虑到写字又快又好的需要,应做到手指放松,以手腕用力为主,同时笔杆与桌面的角度大约成60度左右,手指距笔尖大约1-2厘米,能保持书写的灵活性。

孩子们在进行书写以前,要准备好需要的文具,要洗干净手,让孩子觉得书写练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随意对待。在孩子练字的时候家长不要打扰,以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不管写什么文体,写什么内容,写多少字,只要每天坚持写就会有提高。

语文学习一定要多积累,多阅读,多练习!

有多少家长会让孩子每天坚持背古诗、早读、阅读、练字的?

我来分享我们家的情况,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准确地说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每天坚持让儿子背古诗、早读、阅读和练字的,现在很欣慰地告诉朋友:这个已经收获了,孩子受益了。

因为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知道孩子智力的开发要抓住关键期,要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习惯,所以孩子从1岁开始,我自己做了一些汉字卡片,每周会给孩子看这些汉字,汉字卡片的背后是英语单词,对于简单的形象的我还会画图。

如“书”这个汉字,我会写一个大大的汉字,然后画上一本书,背面就写上英语单词“BOOK”,我都是用油画棒完成的,也很简单。我心不大要求不高,每周一个汉字,这样我准备卡片的时候也不是很累(毕竟要写要画)。




因为一周只让孩子反复看这一个汉字,然后我给他讲故事的时候会把当周学的这个字,会在故事里反复强调,相当于“关键词”反复重复。

儿子1-3岁前我都是用的这个方法,我记得那几年我做了146张卡片,图文并茂的,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小鸡、母鸡、小狗、小猫、书包、各种水果等等,有图有汉字有英语单词。

这个期间我的目的就是陪伴孩子的同时,给他一些语言上的引导和刺激,也有适度的反复训练,但不做任何实质性的要求,比如非得要孩子一年掌握认读多少数量的汉字,这个不做要求,只是启蒙激发孩子的兴趣。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只想在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多多接触多多刺激他的大脑,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就行。




事实证明,儿子在上幼儿园开始,在语言发展上明显有一定的优势,他们老师经常反馈:你家儿子听故事能力很强,每次我们讲的故事只讲一遍,让他给小朋友们再讲一遍,他马上能讲,这个复述故事的能力太让人惊讶和佩服了。

所以幼儿园餐前活动,老师会经常让儿子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这也大大地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也收获了自信。

儿子在上幼儿园大班开始,我就陪着他又开始了一项“工作”:背古诗。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让儿子来学来背,也不说要他学和背。我用了“欲情故纵”这个方法来点燃孩子学习古诗的愿望。

儿子中班升大班的那一年暑假,也就是他5岁多那一年的时候,我带他到青岛去旅游,儿子喜欢大海,每天喜欢在海边玩。

当年我们住的酒店打开窗户就能看见大海,我每天早上都会很有感情地背出一首古诗,在青岛住了一周,我背了5首不同的古诗,都是唐诗里最简单的那些:《春晓》、《咏柳》、《咏鹅》、《春庄》、《相思》,当然也是我背得下来的。




在青岛第3天的早上,我早上起床后就站在窗户边,望着一望无际浩瀚的大海,我又开始背古诗了,儿子忍不住了:“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儿子似乎要跟我比赛似的,跟我抢着背了,不过他背的是幼儿园老师日常教的儿歌。

和着孩子的这股劲,我那一天一口气背了五六首,儿子最后没有PK过我,然后拉着我的手“央求”我说:“妈妈,你怎么会背那么多?你教给我好吗”?

我一阵窃喜,这就是我想要的,从那天起我就开始教儿子背古诗,而且都是每天早上7点30分准时进行。在儿子上幼儿园时,每天早上7点起床,7:30分背10分钟的古诗后出发到幼儿园。每一周只学一首新古诗,每一天只坚持背诵古诗10钟。

古诗学习与背诵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儿子上高中后他住校了,我没要求也没条件陪伴了,不过后来我听他同寝室的同学说儿子好有毅力,照常每天要背古诗。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所以儿子的语文成绩从上小学开始,一直都很好,作文每次都会作为写的好的作文在班上讲读。这应该是长期坚持背古诗的最大的收获吧!

儿子上一年级时,他们的美术老师是个爱好书法的老教师,一个带着眼睛,头发带点自来卷,日常打扮都有一些艺术气息,虽然步入中年,但这个美术老师还是气质很好,给人感觉很潇洒。

儿子学书法就要感谢这位美术老师,他让儿子带回一封简单的书信,内容就是让孩子每个周六上午10点到他家学习书法2小时。

既然老师邀请了,我绝对要支持,所以从那一年开始,儿子每周六上午学习书法2小时,每次日常练习一次,一次一个小时,这个我就是陪伴,做一个真诚的陪伴者和欣赏者。




书法学习也是学到初中毕业后,就没到老师那里去上课了,但是儿子每周会抽时间在家“龙飞凤舞”一番,包括上高中后每个周末从学校回来也要捣鼓一下书法,我和他爸永远是巴巴掌响起。这个对于高中学习生活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与解压。

阅读要从孩子上了一年级,孩子能顺利独立读完一篇文章开始,我就陪他看童话故事书,每天坚持30分钟,最后是1个小时,有时候周末,儿子看故事书入迷了,喊吃饭都听不到。

阅读纸质书籍,是因为我和孩子爸每天也喜欢看书,所以每天晚上,一家三人都会捧着自己的书,很安静地阅读,那是一种享受。

这个阅读习惯,到现在我们一家人的画面也是定格在看书,看电视的画面真的很少,我们家买的书也是特别的多。




现在我感觉到很欣慰:儿子高考成绩很优秀,特别是高考作文竟然是满分。儿子有时候甩给我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要感谢你陪我阅读,给我讲故事,很小的时候给我背古诗”。

我说:“儿子,你觉得妈妈这个方法,你感觉累吗?”

“不累呀!妈妈,你都是自己在我面前背、讲故事,我被吸引了就向你请求的!最后变成我自己要学的。所以我经常给我的同学说:我妈妈是个很智慧的妈妈!妈妈感谢您!”儿子很感恩又很幸福地回答!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作为当父母的我们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我想让孩子养成阅读、想让孩子愿意背古诗,我都是自己先做到,让孩子看到、听到,然后被吸引后,再认真教授和陪伴,从简到多的持之以恒的坚持,孩子轻轻松松就养成了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实际上有时候真的很简单,简单到每天只需要10分的学习,但难的就是一天又一天的坚持,从不中断。


虽然没有对语文朗读做硬性要求,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还是建议同学们在没有开学的这段时间,坚持早起进行早读练习。不光可以读课文,我也会经常推荐一些散文小故事给同学们进行阅读和朗读准备。也有家长把学生的朗读练习坚持发给老师,也有家长没有盯着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阶段的重要学习方法,有的学生会说,在家朗读没有在教室里上早自习有氛围。殊不知,正是需要朗读,才能唤醒你的学习自律。



开学后,语文学习能力即分高下。能够坚持朗读10天的同学,基本跟得上语文教学。坚持20天,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课文的预习上游刃有余。坚持30天以上,老师负责地告诉你们,语文成绩能提高20分。在家学习的时光,爸爸天就了一身厨艺,妈妈成为了教导主任主抓学习,只有学生还是那个学生,有没有做好朗读练习,开学后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

 语文学习习惯在朗读中建立

语文学习四大练习法宝:阅读、听写、背诵、朗读,排名没有先后,足以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很多同学觉得朗读很麻烦,还非要大声读出来,我小声读、默读不可以吗?当然也可以,但是对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朗读就必须做到坚持。在家习惯了假期的慢节奏,睡懒觉,懒学等坏毛病很快养成。被家长三催四请,好不容易起床了,已经是中午了。你在赖床,别的同学已经写完了作业。



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一开始很难,习惯了惰性想要纠正回来确实不易。家长要多鼓励,比如能够早起就已经是进步了,再来逐步去建立朗读。通过朗读唤醒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朗读的时候,要带着脑子,纯粹的照着书念也不能达到朗读的目的。用心去体会文字、对话、作者的情感,把句子读通顺,读出感情来,这才是正确的朗读打开模式。朗读在语文学习中,能培养语感和理解,所以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个语文学习方法。




求一些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古诗文句

1、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出自北朝·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教子》

翻译: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2、天下之本在家。——出自汉·荀悦的《申鉴·政体》

翻译: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出自唐·韩愈的《师说》

翻译: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4、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出自清·梁启超的《论幼学》

翻译: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5、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出自宋·林逋的《省心录》

翻译: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6、爱子教之以义方。——出自《左传·隐公三年》

翻译: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出自《战国策·赵策》

翻译: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8、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出自《荀子·大略》

翻译: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起:开始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犹:仍然。意指疼爱儿女但不能忽视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道:道义,正道。适:正是。不从道义上爱护一个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贤明的人和有识之士教育子孙,总是勉励他们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语;劝导他们正直,而不是从事奸诈;示范他们俭约,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赠送他们以训诫,而不是赠送以财产。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无知。童蒙,指儿童无知的时期。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讽:劝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不能已:不会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齐: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异日:日后。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至:最。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外储说》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家教还成什么样子。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威严:既有使人敬畏的气魄而又严格要求。慈:仁爱。畏慎:敬畏而谨慎。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为人应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应崇尚礼义廉耻的风气。
●贤母使子贤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孩子学好。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须财富多;如果他们没有才德,财富多了反而会招来怨恨。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如果对子女偏颇宠爱,看来虽是优待他们,实际上是更危害他们。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元·〈冤家债主·梆子》延:延长。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贤:德行好,也指多才。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宋·宋祁《杂说》 否:不是这样。然:是这样。意即在教育子女上,父母的意见不一致,那么子女就无适从,教育效果就很差。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原因是从小就不忍严加管教。
●爱之太殷恩,忧之太勤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宠爱得太过分,操心得太多,枣虽说是爱护它,其实是伤害它;虽说是操心它,其实是恨它。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注》对子女的宠爱和骄纵正是害了他们。
●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
汉·傅干《皇后箴》祸患不产生于自己所憎恨的人,而常常产生于自己所宠爱的人。
●打是疼,骂是爱。
《醒世姻缘注》指有时候的打骂,实际上是疼爱。
●恨铁不成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借代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感到焦急不满。
●父刚母柔,教养道合。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父刚:父亲刚严。母柔:母亲宽柔。
●努笞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家中没有怒责和鞭打,那么孩子的过错就出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宋·王应麟《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加教导,性情就会变化。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苏氏家语》孔子家的儿子不挨骂,曾子家的儿子不耍脾气,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结果。
●我教子,惟一经。勤有益,劝无功。
宋·王应麟《三字经》我教育儿子的,就靠一本经书。勤奋才有所成就,只知游玩儿戏是没有益处的。
●遗子黄金宝,如何教一经。
《神童诗》留给子孙金银财宝,不如教他们熟读经书。
善教·利导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人焉庚哉!
《论语·为政》看看他的动作、行为、观察他处理经手的事情,细审他的习性和存心,那么他什么都显露出来了。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讲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能讲过于高深的学问。说明教学要因材施教。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
《礼记·学记》善于回答别人的问题的人,象敲钟一样:轻轻地敲就小声响;重重地敲就大声响。比喻回答问题要难易适度。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礼记·学记》悖:背理。佛:通“弗”,不。“佛”,又作“拂”,相逆的意思。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孟子·尽心上》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如及时雨沾溉万物,有成全道德品质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私自学习的。
●弟子问仁,仲尼答之,人人异辞;盖因事托规,随时所急,譬犹治病之方千百,而针灸之处无常。
晋·葛洪《抱朴子·喻蔽》用针灸治病因不同的病而针不同的穴位,喻孔子教人亦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论语》问同而答异者至多,或因人材性,或观人之所问意思而言及所到地位。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指出《论语》中之所以所问相同而回答不同,是因人施教。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人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人者。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各因其材:意为都能因材施教。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教学的方法,要依据各人的个性。
●戒之以祸,不若喻之以理;喻之以理,不若悟之以心。
宋·吕祖谦《东莱博义》用祸福来告戒别人警惕,不如用道理来说服教育,使之从思想上明白道理。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
宋·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思想迟滞的人诱导他使他通达,愚蒙不懂的人开导他使他明了。
●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圣人的道理,精深与浅显在本质 上是一致的,但在施行教育的时候,就必须因学生的才而施教了。
●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者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说明要因材施教。
●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圣人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不同资质和才能的针对性地进行,资质和才能小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历质和才能大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所以说不会有不堪造就而要遗弃的人。
●人之资质有高下,工夫有生熟,学问有深浅,不可概以此语之。
明·吕经野《答学生问阳明良知教人》人的资质、工夫、学问各有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圣人教人,或因人病处说,或因人不足处说,或因人学术有偏处说,未尝执于一言。
明·吕经野《答学生问阳明良知教人》圣人教人善于针对对方的毛病,不足或偏颇之处而施教,未曾只执着于一种讲法。
●大禹治水,君子善导,导人必因性,治水必因其势。
汉·徐干《中论·贵言》大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因治水有功,被舜选取为继承人而成为联盟领袖。善导:善于疏通引导。启发引导人必须依据人的心性情怀,治理水利必须依据水的趋向情势。
●教者顺其性之所以近以深造之,各如其量可矣。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性:人的自然质性。量:容纳的限度。谓教人应顺着人的资质特性,采取切近的办法去加以深造,达到各人所容纳的限度即可。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
宋·张载《语录》教人最难,必须尽力发挥其长处,才不会耽误别人。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
明·王守仁《别王纯甫序》因人而施教,这才是教学,各人能尽其所长而成材,同样都达到善之目的。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札记·学记》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使他克服缺点和过失。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札记·学记》教育,就是发扬长处,补救不足。
●教思之无穷,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长:长处。偏:偏颇,偏向。
●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墨子·大取》用深一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深的人,用浅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浅的人,用使其增长的办法对待人的长处,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自尊之处。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明·王守仁《传习录》与人谈论学问,也必须依随对方的才识限度。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之通,毋强开其所蔽。
明·洪自诚《菜根谭·修省》善于进行启发教育,就应当依据对方明白事理的逐渐使之通晓,切勿勉强去开导其不能通时之处。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清·魏源《默觚·治篇》教人育才,就是成就对方的长处,去掉对方 的短处。
●夫子循循善诱人。
《论语·子罕》孔夫子善于循序渐进地教育诱导人。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明·洪自诚《菜根谭》批语别人的缺点错误,不要过于苛刻,要考虑他能否接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无可依据。
明·洪自诚《菜根谭》毋过高:不能要求过高。
●教人言理太高,使人无可依据。
明·薛瑄《读书录》教人的时候讲的道理过于高深,反而使人无可遵循。
●使辞足以达其智慧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
汉·徐干《中论·贵言》要使得言词足以表达其智慧所达到的地步,处事足以适合其性情所习惯的方面,而不要超过其承受的界限而强人所难。
●学者气质各有利钝,工夫各有深浅,要是不可限以一律。
宋·吕祖谦《与朱侍讲书》气质:指的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制约的个性色彩。
●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才。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天下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会有真正的人才。
●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隋·王通《中论·周公》通晓事物的变化而不墨守陈规旧制,那么就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的法律;执着一成不变的道理,那么就人会有良善的教育。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明·王守仁《传习录》不可执一偏:不可局限于一个方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悱(fěi):口欲言而不能的样子。隅(yú):角落。教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杨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不能反三,便不再教他。
●闻一以知十。
《论语·公冶长》指学问厚积的人能融会贯通,善于由此及彼。
●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宋·普济《五灯会元》树叶落知秋天到来,从一个事例可推知许多方面。
●君子之教喻也,道貌岸然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礼记·学记》弗:不。强:勉励。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诱导他们而不是牵着他们学习,启迪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弄通一切问题。
●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拉开了弓却不放箭,做出跃跃欲试的姿态。喻教育别人应善于启发,使人能自求自得。
●每进讲,必引经执义,广譬曲谕。
明·张敬修〈文忠公行实》每逢讲学,必然引经据曲,紧抓住其中之义,多方开导,委婉使人理解。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也。
《孟子·尽心上》求:探求。得:得益,领悟。
●圣人教人,皆略启其端,使学者深思而自得之。
明·薛瑄《读书录·教人》启:启发。端:开始。
●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二 化:指点化生。强调作学问要靠别人指点开导,但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如此才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教在我而自得在彼。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论语》所以,教学在于老师而自求自得则在于学生本身了。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善于学习的人,教师安逸但功效显著,并且受到称赞;不善于学习的人,教师勤苦但功效减半,并且遭埋怨。
●人岂不欲有所能已,要可责之?须求其有渐。
宋·张载《学大原下》人们均有学好某此本领的要求,这怎么能责备他们呢?因而就必须要求循序渐进地教导他们。
●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远者大者。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有德者教人循序而行,先传授小和近的方面,而往后就教授深远和宏大的方面。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常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
宋·陈亮《赋武川陈童子序》少年儿童以记忆背诵为能事,青壮年以学问见识为根基,阅世深的老人则以进德修业为重要。
●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的基本。
宋·朱熹《小学辑说》小学:蒙童学的文字学。大学:四书五经一类的学问。刚所幼时如不熟习文字学,则无法凝聚其散漫的心志和涵养其德性,而打下进一步学习儒家“四书”等经典的基础。
●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清·佚名《杜诗言志》卷四纲目:主体部分和分述部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学而》自己学习不觉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学不厌而教不倦。
《孟子·公孙丑上》学习不要厌烦而教人不要倦怠。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诗经·大雅·抑》谆谆:教诲不倦貌。藐藐:疏远貌。我不疲倦的教侮你,你却对我的话不以为然。
●教不倦,仁也。
《孟子·公孙丑上》教诲另人不知疲倦,就你得上有仁爱之心了。
●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所得也。
宋·王安石《书洪范传后》做教师的要有耐心,不怕麻烦,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善于教导人的人,用不知疲倦的意志,达到永久之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学习才知道知识不足;教学,然后知道有困惑;知有不足的地方,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惑,才能互相促进的。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
《荀子·大略》壹:专一。亟(jí):急。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很快就会有成就。
●大学之法,禁之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工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大学的教学原则,总是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这叫做预(豫)防;在适当的时候学习,这叫做适时;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叫做合乎顺序(孙与顺同);互相观察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这叫做观摩。贯彻这四个原则,教学就兴旺了。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教育也有很多方式,我不屑于去教诲他,这也是一种教诲呢。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礼记·学者》学的人有四点不足,教的人一定要知道。人对于学问,有的失于贪多,有的失于过少,有的失于过易,的的失于浅尝辄止。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礼记·学记》经讲解而对方 还不知晓,那就应舍掉所讲的东西。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昭昭:明白。昏昏:模糊。贤德的人,自己彻底明白了,才去把别人教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不明白,却想去使别人明白,(怎么能够做到呢?)
●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孟子·万章上》要使先通晓事理的人去启发尚未通晓事理的人,要使先觉悟的人去唤醒尚未觉悟的人。
●欲明人者先自明。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要教人明白事理,那么自己首先要明白画理。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大匠:高明的木工。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阐明教与学都必须遵循法则。
●视徒如已,反已以教,则得教之情也。
《吕氏春秋·诬徒》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一样,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这就掌握到教育的实情了。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舍:舍弃。是:这点,这个。
●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嘉言:动听的话。讲学没有明确的宗旨,即使说得再好,也不过没有头绪的乱丝罢了。
●要教化人,除非从心上教起;要从心上教起,除了读书明理之外,更无他法。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谓教育人要从思想上着手,要教人读书明理。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明·王守仁《传习录》讲授知识不在徒然追求过多,可贵的是精和熟。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清·颜元《总论诸儒讲学》讲授的功夫有限,实际运用却是无限的。
修德·育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专向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活动于六艺之中.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对道义不依从,自己有了缺点不能迅速改正,这些是我感到忧虑的.
●好刚而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好:爱好.刚:刚愎自用.蔽:毛病.狂:狂妄.好刚愎自用而不好学习,其毛病是狂妄.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论语·阳货》直:爽直.绞:急切.好爽直而不好学习,其毛病是有急躁.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论语·阳货》信:信实.贼:贼害.只讲信实而不学习,其毛病是有害于事.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论语·阳货》知:同"智".荡:放荡.只爱智巧而不爱学习,其毛病是轻浮放荡.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论语·阳货》仁:仁爱.愚:愚蠢.只讲仁爱而不爱学习,其毛病是愚蠢.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荀子·劝学》见:同"现",显现.光:通"广".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汉·王充《论衡·别论》品德不高尚的人不会有远大的志向;才能不大的人不会有广博的见识.
●百行以德为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人所有的品行;道德最为重要.
●仁义其教之本乎.
隋·王通《中说·礼乐》教育的根本在于仁义.
●德行之于人大矣枣故古之教者,莫不以是为先.
宋·朱熹《学校贡举私议》德行对于人来说可谓重要了,所以古时的老师,没有不是把它摆在首位的.
●教人治人,宜皆以正直为先.
宋·王安石《洪范传》治:管理.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是.
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成德:成全德行.
●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
清·张履祥《备忘二》德器:道德器量.
●教育之宗旨何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
清·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完全之人物:指全面发展的人.
●德行之实事,皆在六艺,艺失则德行俱失.
清·李塨《大学辨业》卷二 六艺:指古时学习的六门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以德育为先。
清·康有为《大同书》应当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作为首要的事情。
●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
清·康有为《大同书》养体:养育身体。开智:启迪开拓智力。
●学必以德性为本。
元·吴澄《草庐学案》从学必须以修炼道德情性作为根本。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礼记·乐记》上:首位。下:次之。
●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末。
元·郑玉《送唐仲实赴乡试序》文艺:文章技艺。以道德品行作为根本,而文章技艺是次要的。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而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进。
清·张履祥《备忘三》业:学问,技能,事业。著:显示出来。修:研修完善。
●学生以勤学为务,尤以立品为先。
清·张之洞《札知县蒋楷等充武备学堂稽察委员》立品:确立品质。先:首要。
●人必受教育,然后乃有知识,知识即势力也。势力之效用,较金钱为大。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指出知识即力量,人受教育有才能是强者。
●人之愚不肖,亦由智教不备之所致也。
清·康有为《大同书》人的愚昧不贤能,是由于智育教育不完备所招致的。
●善于教育者,必能注意学生之道德,以养成其优美之品格。否则,仅仅以学问知识授于学生,自谓能其事,充乎其极,不过使学生成一能行之百科全书,或一具有灵性之鹦鹉耳,曷足贵哉。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强调道德教育对于塑造人才的重大作用,指出忽视它,只能造就书呆子和学舌之辈。
●重精神,贵德育。
清·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亦指神志,风采。贵:崇尚。
●有文采以养其目,声音以养其耳,威仪以养其四体,歌舞以养其血气,义理以养其心。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这里程颐提出有利身心发展的五项措施。
●国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
清·梁启超《新民说》这是梁启超新民说的核心。
●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
清·严复《原强》当今的人论及一个国家富强的有效之法,认为强壮体魄是其根基。
●学贵以养身健乐为主。
清·康有为《大同书》养身健乐:涵养身心使之健康快乐。
●外国教育,必有体操,所以强其体魄,壮其胆色,养成不畏强敌,不慑雷霆之志,然后内可以清国难,外之以拒强敌。
清·梁启超《论政变与中国不亡之关系》清:清除。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
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等,只要朗朗上口就行。只是不知你的孩子有多大,(如果未上学),论语太深懊,没必要。不知这么说你满意否。
文章标题: 有一所讀經幼兒園,孩子送去每天主要是讀一些比較深奧的長篇古文,這樣對孩子好嗎 有教育作用嗎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9917.html
文章标签:孩子  古文  一所  送去  主要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