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想了解西周的历史,看哪些书好

时间: 2022-05-26 15:00: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想了解西周的历史,看哪些书好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西周史书?

你看过哪些值得推荐的西周史书?

关于西周的书,看《史记》可以知道大概,算是入门的书,进一步的可以看《尚书》,这是最早的一部史书,分今文和古文两部分,时间跨度从尧舜到东周,还有一部比较有争议的书,叫做《竹书纪年》,这部书记录了从夏朝到战国的历史,有些观点极具颠覆性,是春秋战国时的史官所作,早太史公两百多年,具有很高研究价值。

《史记》包括西东周,且比较可信。
《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杨宽《西周史》
史记可还行吧
春秋战国时期

有关西周历史的书

想找一些有关西周历史的书,最好是全史,各方面的西周的资料也要,越全越好,还有讲西周故事的也要,只要关于西周的全都要,谢谢!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参考资料:没有呦!~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首都宗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和[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幽王末年,宗周地区因战乱而衰败,周平王东迁成周。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

西周从约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左右。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王,平王弃宗周而只以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为都,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周族是一个后起姬姓部族,与夏族同源。他们认为后稷是他们的祖先,并把他尊为农神,西周的农官之长便以“后稷”命名。《尚书·吕刑》中写道,上帝由于蚩尤作乱危害百姓,命令伯夷、禹、稷“三伯”来造福人间,其中“稷降播种,农殖嘉谷”。据传说,稷是帝喾的妃子、有邰氏女姜原在野外踩到“大人之迹”(巨人的脚印)而生,幼时就掌握了播种百谷的技术,后来在有邰建立了家室。从后稷到到文王中间有若干个王,《史记》、《世本》记载有十五代,《汉书》记载有十八代。然而自后稷至文王千余年,只经过十几代是不可能的,后人多对此表示怀疑。

《史记·周本纪》所载十五王世系: 后稷(名弃)→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公亶父→季历→文王

周人在公刘之前已发展农业,但尚未转化为定居的农业民,由于社会的动乱,不得不数次迁徙。公刘时期,周族创建了早期国家,为了发展农业而迁都到自然环境优异的豳。到达豳地以后,周人开垦田地、营建房屋、并确立了一套举行祭祀、宴会的礼仪。“京”、“京师”就是源自公刘时代对国都的称谓。周人在公刘的带领下渡过渭水,获取了可以生产工具、建筑房屋的石材、金属。这一时期,周族发展了早期的历法,建立了军队,得以兴旺起来。

商王武丁时期,周成为商的封国。公亶父(后来被追尊为周太王)时期,为了避免西北戎狄部落的滋扰,周国再次迁都至歧阳周原。周人的政治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王宫设皋门、应门,国都设宗庙、社稷即始于此时。公亶父时期,生产力大幅发展,歧阳的人口竟在一年之内增加了五倍。

公亶父与妃子太姜育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季历娶了任姓女子(太任),生子昌,姬昌幼时就很聪慧,深得太王喜爱。相传太伯、仲雍看到太王有意把君位传给昌,不愿争位,便长途跋涉来到南方。太伯、仲雍由于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当地土著推为首领,并依当地口音将自己的国家称为“句吴”。周武王克商之后,得知吴君周章是他们的后代,就把周章和他弟弟都封为诸侯。

太王死后,季历继位。由于与太伯所建吴国、任姓诸侯保持友好,加之商朝国力衰微,周的力量不断壮大。商王武乙时期,周开始武力开拓领土,首先花了三年时间征服鬼方。之后,季历继续进攻山西地区的戎狄,在攻打燕京戎时受挫,然而接着还是攻克了余无戎。打败余无戎后,季历被商王文丁任命为牧师(一种相当于方伯的职位)。由于季历将周国的领土大大向西北扩展,受到了文丁的猜忌,终于被文丁害死。

季历死后,其长子继位,是为周文王,他曾被商王册命为西伯。崇侯虎向纣报告了西伯对处死九侯的不满,西伯因此被囚禁于羑里,直到西伯的属下进贡美女和财物才被赦免。周文王一面殷勤侍奉殷王纣,一面借口征讨叛国四处开拓领土,周的势力得以大幅度扩张。文王团结诸侯,解决了虞、芮两国的争端,先后征服了犬戎、密(密须)。之后又灭掉了山西地区的黎,并攻克盂(又作于、邗)。崇侯虎所在的崇是当时的东方强国,也在激烈的攻城战之后被周攻占。文王在克崇后迁都到丰,仁政爱民,并建立了一套以卿士为首的官制,健全了政治机构,积聚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贵族,为周王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文王死后,其子姬发继承了他开创的基业,这就是后来的周武王。武王继位后第二年,即统帅大军在盟津与诸侯结盟,两年后在此誓师,准备北伐克商。武王统帅的精锐部队(据说只有“戍车三百乘,虎蕡三百人”)于盟津渡河后,经历六天到达牧野。参加决战的除了周人的锐兵,还有不少西南部族的军队以及一些盟国的国君、将领。在最高将领吕尚的指挥下,周国军队与数量远高于己的商朝军队展开决战,当天即获得全胜。纣被迫自焚,殷朝中央政权被推翻。占有京畿之后,周军兵分四路南下,彻底消灭了南方归属商的诸侯国。克商之后,武王分别在牧野举行了告捷礼、在殷都举行了社祭、在宗周举行了献俘礼,并迁都于镐京(即宗周),周朝建立。

武王克商后,开始分封诸侯,这些诸侯有先代之后、有功的异姓贵族,也有姬姓亲属。武王还留下商代王畿北部继续作武庚(殷纣之子)的封国、对投诚者保留原有封邑。武王克商后两年便去世了。他最有才能的弟弟周公旦称摄政王,代年幼的成王治理天下。

周公摄政后不久,管叔、蔡叔等人散布周公将对成王不利的谣言,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武庚、东夷也随之发动了叛乱。周公兴师东征,战线北至梁山、南至淮上,最终将管、蔡、武庚之叛各个击破。周公把殷民分别交于明保(周公之子)、康叔(周公之弟)等人统治并颁布训诫;让微子启代替武庚典承殷祀,封至宋国;另外的殷人迁至伊洛地区,由周公亲自管辖。至此,周王朝才得以巩固。

叛乱平定后,周公作《多方》、《多士》来告诫殷人,对殷贵族采取思想、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安抚政策。周公摄政五年,开始在洛邑营建东都成周,以便更有效的统治东方地区,成王到成周开始亲政。召公召集各方首领,教导成王以德治国、重用老成人。成周建成后,成王回镐京即君位,周公则留下治理东都。

成王处理事情很慎重,善于为将来作打算。他曾在岐山之阳举行诸侯盟会,以加强各诸侯之间的合作,尤其对齐国和鲁国给予特别关注,让齐国的太公与鲁国的周公订立盟约。成王二十岁正式登位,到五十岁因病逝世,临终前将长子钊托付给群臣。太子姬钊继承了王位,是为周康王。在成王和康王统治期间,国家安定、繁荣昌盛,可为中国第一个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钊)死后,子周昭王(瑕)继位。昭王十六年,他亲率大军南征楚荆,直至江汉地区。南征共经3年,昭王还师渡过汉水时溺死,军队也遭覆没。继昭王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满),在位长达55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发展。穆王好游行,致使朝政松弛。东方的徐国率九夷侵周。穆王南征,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到周厉王时期,连年战乱,给民间带来深重的疾苦。与此同时,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为压制国人的不满,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起义。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州市)。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共46年。宣王励精图治,朝政有明显起色。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惨败。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缯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舍弃镐京,以洛邑成周为唯一都,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史记
book.kongfz.com/11897/72556286/ 17K 2009-9-15

想了解中国夏商周时期和更早时候的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看《国语》。
《国语》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全书二十一卷,《周语》三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厉王直至东周襄王、景王、敬王时有关“邦国成败”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变化的过程。《鲁语》二卷,则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齐语》一卷,主要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采取的内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导思想。《晋语》九卷,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武公替晋为诸侯,献公之子的君权之争,文公称霸,一直到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史”。《郑语》一卷记周太史伯论西周末年天下兴衰继替的大局势。《楚语》二卷,主要记灵王、昭王时的历史事件。《吴语》一卷、《越语》二卷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史实。

想读一读西周的历史,看什么书好

《史记》包括西东周,且比较可信。
《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杨宽《西周史》
文章标题: 想了解西周的历史,看哪些书好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9463.html
文章标签:西周  想了  历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