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魏征和方孝孺在相同问题上的不同选择

时间: 2022-05-21 19:01:1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如何看待魏征和方孝孺在相同问题上的不同选择

同样面对得位不正皇帝,为何魏征投靠李世民,方孝孺却不服朱棣呢?


纵观中国古代史,唐朝和明朝可以说有着不少共同点,诸如他们的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庙号原为太宗,嘉靖帝改为成祖)朱棣,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基为帝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并且趁势逼宫父亲唐高祖李渊,使李渊是先立他为太子,再禅位于他。明成祖朱棣身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初为燕王,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以后,反对削藩,直接起兵造反,是为靖难之役,历时四年,将建文帝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登基为皇帝。


这两位王朝初期的皇帝,虽然雄才大略威名赫赫,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但是成为皇帝之路,是充满着血腥和黑暗,是极其不光彩的。


但有所不同的是,关于玄武门之变和靖难之役的余波,他们处理的却大有所不同,唐太宗李世民是尽量缩小杀戮的范围,重用以魏征为代表的太子旧部,以安抚人心;而明成祖朱棣则是大杀特杀,以方孝孺被杀为代表,是杀了相当多的大臣,牵连范围甚广。


一、太子李建成只是储君,朱允炆却是正儿八经的皇帝


方孝孺宁死不屈,最后被杀,很多人以“愚忠”二字来定义,认为他之所以宁死不屈,只是明朝禁锢思想培养出的愚忠罢了,认为他的死是毫无意义的,没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


其实这个看法是相当片面的,方孝孺的气节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能单纯定义为“愚忠”,因为他面对的情况不同于魏征,建文帝朱允炆可是明太祖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是正统皇帝,而朱棣是靠造反这种不正当手段成为皇帝的,即使他是明太祖第四子,在当时人心中也与乱臣贼子无异,在法统上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方孝孺自然是宁死不屈。


虽然以今天来看,方孝孺宁死不屈的确属于是愚忠,但是在古代的历史环境下,方孝孺不单是愚忠,他的气节和坚持的信念,还是值得肯定和钦佩的。


而魏征面对的情况就大为不一样了,有着更大的选择权。


首先太子李建成虽然也是“君”,但只是储君,并非正统皇帝,古代提倡的“忠君爱国”,忠的“君”是指皇帝,而李建成只是太子,这个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而且玄武门之变以后,唐高祖李渊先是立李世民为太子,又禅位于他,等于李世民在法统上得到唐高祖李渊的承认,是正统皇帝,再通俗来,人家老二杀了哥哥和弟弟,皇帝老子都原谅了他,并且传位给他了,等于皇帝老子默认老二是对的,他一个外人也没必要为了死去的老大愚忠了,所以魏征自然可以心安理得投靠唐太宗李世民,为其效力。


二、魏征务实,方孝孺死守气节


魏征这个人其实挺务实的,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效力之时,就建议战功不足的李建成去征战刘黑闼,平定山东;后来更是建议太子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将李世民调离京城,或者将其杀死,结果李建成没听,如果听了的话,就没有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了。


等到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以后,魏征更是经常直言不讳,先后上谏了两百多件事,李世民基本上都接纳了,说明他的处理意见还是可以的,不然李世民不会基本上都接纳的。


再说说忠君方面,虽然太子李建成不是皇帝,魏征犯不着死忠这个“君”,但他毕竟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魏征却并没有死忠到底,说明他这个人想得开,只是忠于国家,而非具体个人,所以才投靠了李世民。

因为李建成还未做皇帝,李世民是夺嫡之争,而建文已为皇帝,朱棣是谋位。
因为方孝孺受儒家思想影响,思想上比较迂腐,所以才会不服朱棣。
魏征比方孝孺会看清形势些。魏征作为谋士,看出了李世民是明主,而方孝孺则有儒生的迂腐,看不清形势。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统治者对待谋士的态度不同,还有就是他不能够知人善任等等所导致的结果。

魏征原是李建成谋士,后来投奔李世民,为何没人说他是叛徒?

公元621年,李建成用魏征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人诛杀。后来,李世民赦免了魏征,并让其担任詹事主簿一职。

也就是说,魏征原本是李建成的谋士,他还多次为其出谋划策。魏征知道李世民强过李建成,所以常常劝他先下手为强,还让他要多多立功,好在李渊心中树立良好形象。

可是就在李建成被诛杀后,魏征就选择投奔了李世民,并且开始为他出谋划策,帮助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甚至将魏征,比喻为自己的一面镜子: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可见魏征对李世民是极其忠心的,但是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古代最讲究“忠孝节义”,特别是有本事的大臣,一般只会忠于一个主子。不管他因为什么,从而投奔了另一人,都算是对前主子的“不忠”。

那么魏征本来就是李建成的谋士,就算李建成死了,魏征也不该投奔其死对头才对。为何他选择投奔了李世民,却没人说他是叛徒呢?

或许有人会说,魏征也是身不由己,可是看看后来明朝的方孝孺。他作为建文帝的谋士,朱棣进城以后,要他为自己拟一道诏书,方孝孺都坚持不从,结果被诛灭十族。方孝孺都可以做到,为什么魏征做不到呢?

或许又有人会说,玄武门之变可以看做是家庭内部矛盾,魏征也不好说什么。同样也可以看看方孝孺,当时朱棣就告诉他,靖难之役是自己的家事,他管不着。可方孝孺却说,皇家的事就是天下事,就得天下人来管。

所以说,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魏征都算是背叛了李建成。既然是背叛,为何史书却从未批判过他呢?

第一、魏征知恩图报

最开始魏征效力于武阳郡丞元宝藏,后来元宝藏响应瓦岗李密,李密见魏征十分有才,就热情款待了他。魏征见元宝藏响应李密,而李密也看重自己的才学,于是便向他献上了十条计策。

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征就只好跟随他,一同归顺了李唐。李唐在这时收留了他们,魏征自然要知恩图报,于是就毛遂自荐,劝李勣归降了李唐。然而窦建德又将魏征等人俘虏,并且让魏征当自己的谋士。

此时的李唐并未放弃魏征等人,李世民仍是想尽办法救回他们。谁知等魏征回到李唐,李建成率先请了魏征,还对他礼遇甚厚。魏征念及李唐对他有恩,加上李建成又是太子,于是就决定辅佐他。

第二、魏征识时务

魏征是个有才干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希望自己能够遇到明主,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当他遇到李密的时候,以为这就是明主,可当自己向其献上十条计策时,李密并未采用,魏征就发现他不是。

后来他辅佐李建成,多次向李建成提议,只有夺了李世民的权,才能彻底防住他。一开始李建成很听魏征的话,因此深受李渊重视。可后来他太过轻敌,有些计策没有采纳,结果导致被李世民诛杀。所以当李世民质问他,为何要离间他们兄弟时,魏征就回答:

“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从这时候起,魏征已经明白,李建成也不是自己的明主,于是他最后决定追随李世民。事实证明,李世民才是他真正的明主。他不仅帮助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也让他名留青史了。

第三、魏征是个直臣

为什么魏征投奔了李世民,却没有被后世批判为“叛徒”呢?正是因为他投奔李世民后,做了一个直臣该做的所有事。

魏征“犯言直谏”是出了名的,就是说他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敢直言进谏,毫不避讳。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至少是个“忠臣”,而听得进去的人,至少是个“明君”。

魏征敢提出好的建议,时刻鞭策李世民,而李世民能够听进去,并运用到实践中,让唐朝发扬光大,这就让天下人都记住了他们的好。魏征在后世的心目中,自然就是“忠义”的代表,而并非“叛徒”了。

其实并非所有倒戈的人,都会被看作是叛徒,这要看他投奔的是什么人。如果之前效忠的并非明主,那么只能说他是“弃暗投明”。魏征虽说不上是“弃暗投明”,但他最终确实选对了明主,这才让他得以名留青史。

魏征原是李建成谋士,后来投奔李世民,没人说他是叛徒,这是因为李世民深得人心,所以为他洗清了罪状,后来就没有人说他是叛徒了。
因为魏征的选择是正确的,李世民是一个亲民的君主,而不是一个暴君。他能得到民心,也得到了历史的认可,所以没有人说魏征是叛徒。
因为魏征效力李建成的时候也非常忠诚。从来没有过背叛李建成的行为,所以李建成死后投奔李世民,没有人说他是叛徒。
魏征原是李建成谋士,后来投奔李世民,没人说他是叛徒原因是,首先魏征非常有才华,他经常敢于直言,是一个忠诚的大臣。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篡位,为何魏征投靠李世民,方孝儒却不服朱棣?

隋末唐初因为隋炀帝昏庸无道,大肆劳动民力,放任官员搜刮民脂民膏,民不聊生,天下人民受不了如此暴政治起义纷纷。

而太原李渊就是这其中的一员,而李世民做为李渊的儿子,为唐朝的征战天下可以说立下汗马功劳,平王世充,灭窦建德,收尉迟敬德,秦琼魏大将以征战天下,用杜如晦,房玄龄为谋主以从事谋略。

可以说唐朝之天下大部分都是李世民所打下的,李世民用军谋略无人能挡,杀奔战场善于战斗,更是可以断定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唐朝的建立。

而李渊面对李世民的功绩更是多次承诺要让他当太子,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更是迫不得已,消灭了李建成与李元吉。

魏征做为李建成的属官,虽然√李建成忠心耿耿,但是还是认可李世民的威名,并认可她将来能成为一名明主,于是成为了李世民的臣子,更是成为了大唐名臣。

而朱棣在朱元璋征战天下之时自然还小,后来被封为燕王守护边疆,也可以说是屡次建立功勋,但是在朱允炆为帝之后,燕王朱棣却并不服从朱允炆的领导,通过装病使得朱允炆放松了警惕,然后再姚广孝的帮助之下起兵发动了靖难,经过了几年征战,朱允炆因为征伐果决不如朱棣,朱允炆焚火而亡,至今成为谜团。

方孝孺做为当时儒生的领袖,朱棣想要他服从自己,但是方孝孺却是宁死不从,更是说了你灭我十族又能奈何,于是朱棣灭了方孝孺十族。

而之所以魏征会服从李世民,是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功绩甚大,可以说是无冕之王,而李建成当时只是太子,并没有成为皇帝,所以魏征在李世民的劝说之下投降了李世民,成为了大唐名臣。

而朱棣是赤裸裸的叛乱,朱允炆已经登基为帝,他却为了夺得皇位发动了靖难,方孝孺做为忠义之人自然是不服从。

朱棣是篡位,他是把侄子建文帝赶下台,李世民并非篡位,李建成尚为太子,是夺谪之争,所以魏征投向李世民是换了明主,而方孝儒是建文帝的忠臣,不耻朱棣所为,誓不为贰臣,所以不服朱棣。
魏征会服从李世民,是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功绩甚大,而李建成当时只是太子,魏征从心里面是认可李世民的,所以魏征在李世民的劝说之下投降了李世民,成为了大唐名臣。而朱棣是赤裸裸的叛乱,朱允炆已经登基为帝,他为了皇位而起兵,对百姓百害无一利,他却为了夺得皇位发动了靖难,方孝孺做为忠义之人自然是不服从。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魏征和方孝孺在相同问题上的不同选择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9058.html
文章标签:如何看待  选择  魏征  方孝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