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5-14 14:01: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秦王赢政果断镇压嫪毐叛乱之后,又采取铁腕手段连杀27名为赵姬赵太后力谏的大臣,顿时震撼到整个朝野,令宗室的族人和外臣来客们一时还真不敢乱做动作,全朝人心浮动。
那么赢政连杀27名大臣的企图又是什么呢?他为何赦免了第28个劝谏的人?
话说秦国经历了嫪毐之乱以后,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势力和各位外来的臣子都得到了重用掌握了实权,反而宗室的王族们却只得了独具空名的爵位。
话说秦国经历了嫪毐之乱以后,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势力和各位外来的臣子都得到了重用掌握了实权,反而宗室的王族们却只得了独具空名的爵位。
秦王为何要连杀27名大臣呢?他的企图是什么?如果想要了解秦王的企图就必须先要了解他当时和的心理状态。
秦王对待母后赵姬的心里
首先,自己的母后赵姬与嫪毐淫乱偷偷地生了两个儿子是铁的事实,这本就是王室的耻辱,有道是你不尊重我,我为何要尊重你呢?话虽然说得有点过,但理就是这个理。
其次,赵姬和吕不韦两人联手把持朝政十多年,这让秦王赢政很是压抑,很是憋屈,这个时候大臣们再要求他把赵太后迎回来,他心里肯定会想:难道这些大臣们又要支持赵太后和吕不韦联手执政来祸害朝廷吗?
最后,赵姬赵太后为了一个男人竟然支持他叛乱,要杀自己另立新王,她心里还有他这个儿子吗?如果不是他果断地镇压,现在还有他的小命在吗?难道还让她再来一次另立新王?所想在秦王嬴政的心里面,其实也是很肯定吕不韦对秦国所做出的贡献的,对他有着一股尊敬,但同时正因为吕不韦能力强,把持朝廷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很有威望,所有吕不韦又让他感到有些害怕。
现在这些劝谏的大臣几乎全都是吕不韦的门下,他们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吕不韦能东山再起,如果如了他们的意,那自己以后岂不是危险了?自己在他们面前还有威望吗?
连杀27名大臣简单说就是要杀鸡骇猴。秦王政一生最在乎的就是权力和统一天下,谁也不能夺走他的秦王之位和权利,无论是谁,嫪毐为何要造反?不就是想夺取秦王政的王位和权力,所以才被秦始皇残酷镇压,哪怕是自己母亲支持嫪毐,秦王政也要向天下说明任何人胆敢抢夺属于他的权利和地位,都会被残酷镇压。
因为茅焦抓住了秦王嬴政内心最在乎的统一天下的雄心斗志,以秦王嬴政说道:秦国正在以经营天下为己任,而大王有迁徙母太后的名声,恐怕各国诸侯听到这件事,由此引起背叛秦国。茅焦这话说到了秦王嬴政的内心深处了,秦王嬴政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统一六国,如果因为自己囚禁生母的事情影响了自己的统一六国的大业,那么秦王嬴政宁愿放弃囚禁生母,这就是秦王嬴政的雄心壮志,他是以事业为重,重过了自己的亲情。
在嬴政杀27名劝谏者之前,秦国刚刚平息由太后男宠发动的叛乱,这时候未免人心浮动想要借此机会掌握权利,要知道在剧中此事之前,秦王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国家大权,国家的大部分权利是掌握在太后手里的,太后又把权力交给了男宠来掌控,现在男宠因为谋反被杀了,太后被囚禁,正是秦王收回权利的大好时机,这些人却要求放出太后,真乃踩了秦王的底线,不杀不足以立威,震慑百官。
真以为赵政因怒杀人吗?人家是政治家,是不世出的帝王。权术之深,肯定不能为外人道。我分析,他杀27个人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立威,在镇压了赵系实力后,其他派系不服者大有人在,甚至可能蠢蠢欲动,发动另一场叛乱,这一杀就是敲山震虎。二是为怀柔的需要,帝王常用恩威并施的方法驾驭部下,27个人已经够了,点到为止,彰显帝王的仁德。三是立名。赵正或许早就准备迎回赵姬,这一杀一恕,让全天下人知道秦王是仁德孝顺的。四是统战的需要,让六国民众知道秦国也有温存的一面,而不是虎狼之国,对改善国际形象有好处。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王朝不断更替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
自秦始皇登基以后,就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秦始皇建立的秦朝虽然寿命极其短暂,仅仅只有10余年的国祚,这放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那是相当不起眼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秦朝国祚虽短,但留下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
可以说秦朝之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大体都没有跳出秦始皇所画的这个圈子,先不说秦朝实施的各项被后世沿用的制度,单说秦始皇创造出来的“皇帝”这个称号,就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灭亡。
当皇帝这顶帽子从溥仪头上被摘掉之后,还有不少人依然想把这顶帽子给拾起来了,比如说袁世凯,就是这种人,只可惜历史洪流可不是哪一个人所能挡住的,袁世凯也最终成为了被人们唾弃的人物。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他出生的时候,正赶上秦赵两国在长平进行对峙,而后嬴政度过了一个极其悲惨的童年。
后来经过吕不韦的活动,嬴政的爹嬴异人得以回到秦国继承了王位,后来嬴异人早逝,而在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继承了王位。
但是嬴政继位并不代表他就掌权了,嬴政真正开始掌权是在公元前238年,而在这近十年的过程中,秦朝发生了动乱,而嬴政正是平定这次叛乱囚禁赵姬之后才真正掌权。
囚禁生母,这在当时是有违背世俗道德的,所以就有大臣站出来劝谏嬴政不要这样做,结果27位劝谏大臣接连被斩,但却终止在第28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第28位劝谏嬴政的人又是谁呢?
想当年,嬴异人被他的爷爷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送到赵国的时候,或许根本想不到,这个不受待见的王室子弟,会最终继承大统,摇身一变成为了秦庄襄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吕不韦出力最多,甚至不惜倾尽家财来资助嬴异人,要知道那个年代虽然商人地位不太高,但手里有大把的银子,还是可以比普通人生活地更好,可是吕不韦不甘寂寞,觉得“谋国”这笔买卖一旦做成了,回报将不可估量。
所以当嬴异人看上了吕不韦的歌姬赵姬时,吕不韦想都没想就把她送给了异人,而之后嬴政出生,后来嬴异人回国继承了秦孝文王的王位,就把赵姬和嬴政母子接回了秦国。
吕不韦也因此成为了大秦的相国,嬴异人去世后,继位的嬴政年幼,他和赵姬两人便共同把持了秦国的朝政,当然赵姬的后宫也成为了这两人谈论国家大事的地方。
但是秦国的时局却愈发不可控制了,因为嫪毐此人权力欲极强,利用赵姬的关系,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而嬴政亲政前夕,就是面临着吕不韦、赵姬、嫪毐等三股强大的阻力。
嬴政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这种本事,是与生俱来的,或许是经过了悲惨的童年,或许是受到了吕不韦的耳濡目染,又或者是赵姬从小教育的好,无论是哪种因素导致,还是受这些因素综合的影响,嬴政的心机和年龄与日俱增了。
他每时每刻都想着亲政,但如何解决掉这三只拦路虎,嬴政还是真的犯了愁,而他从嫪毐的身上,看到了机会,他要做的就是等。
毐跳出来,然后给他致命一击,顺带着把赵姬和吕不韦都一起解决掉。
毐的事件爆发之后,嬴政对自己的生母赵姬也是恨得牙痒痒,但是又不能把她也给彻底解决掉,毕竟那是自己的亲妈,经过一番思考,嬴政决定将赵姬迁出咸阳,囚禁在雍棫阳宫,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茅焦:脑袋掉了碗大个疤,让我去组成第28个,按道理来说,这事吧,说出去确实不太好,而嬴政借此机会也彻底将秦国的权力笼络到自己的手中,权相吕不韦也悻悻不敢言语,因为这是他牵头的,一时间咸阳人人自危。
嬴政很是得意,毕竟自己一石三鸟这一招玩得相当高明,处决了嫪毐,囚禁了赵姬,顺带着还把吕不韦的权力给收了回去,而就在嬴政享受着站在台前的阳光时,一群大臣却跳了出来。
他们跳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为赵姬求情,说到这,或许就有人说了,这群人脑袋秀逗了不成,嬴政的家事他们也管?
其实囚禁生母这事,放在嬴政身上,这事已经上升到了政治层面,当然在大臣们看来,这也是大逆不道的,虽然赵姬有过错,但嬴政这等处理结果,明显是有违孝道,既然他们觉得嬴政做得不对,自然要劝谏。
结果这群人,还是忽略了嬴政的心狠手辣,一些劝谏者非但没有扭转嬴政的态度,反而把自己的小命给搭上了,此外也让嬴政怒不可遏,直接发布了这样的命令: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
不过即便如此,先后共有27位大臣去劝谏嬴政,结果无一例外,全部斩首示众,而就在众人面面相觑的时候,茅焦出现了,并且扬言自己愿意做第28个人,于是进宫去劝嬴政去了。
他见到嬴政说: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这句话当真是简单粗暴,将嬴政囚禁生母这事,直接和国家大事挂上钩,并且让嬴政明白,囚禁太后会让天下诸侯离心,有着统一天下之心的嬴政自然不敢拿诸侯背离开玩笑,于是便: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而茅焦也没能成为他横尸在秦宫门口的第28个人,反而成为了嬴政十分尊敬的上卿。
所以,有时候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前27个劝谏的人很显然没有找准嬴政的软肋而对症下药,所以下场很惨,而茅焦显然对嬴政很是了解,继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成了劝谏的效果,让人不服都不行。
这个秦始皇虽然是个暴君,但他又不是一个昏君,他为什么要杀那些功臣?在当时秦国刚刚统一,天下还没有稳定下来,如果这个时候就急于处理那些功臣,那个无疑是自掘坟墓。秦始皇虽然对于权力有一种疯狂的渴望,但是他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秦始皇虽然有能力,也有机会处理那些功臣,但是秦始皇还是选择了共富贵。毕竟人家辛辛苦苦几代人给你打天下,最后成功了,你却过河拆桥,秦始皇他不想这样做。
秦始皇被人称为暴君,主要是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及修建长城以及他的陵墓耗损了秦国的国力,这个是导致秦始皇被骂的原因。但如果你说他是个暴君,其实也没太没有问题。但暴君并不是昏君,暴君只是指权力的高度统一,肆意妄为。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掌握权力的那个人有没有才能,毫无疑问秦始皇是具有出色的才能。秦始皇虽然有才能,但是却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这个是他暴君的由来。
但是话说两面,秦始皇这个人虽然是一个暴君,但是他同样的对于中华民族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在我国封建社会上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长城抵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给中原地区安宁。如果硬要说秦始皇的毛病的话,那就是他耗损大量的国力修建他的陵墓,这个是秦始皇真正被人诟病的一点。
但是如果你说焚书坑儒的话,秦始皇焚烧的书只是一部分。秦始皇当时看到儒家学派的一些书非常不利于他的封建统治,所以他决定把那些书焚毁,不让那些书继续流传下去。其实你如果换一个封建统治者的话,我想他虽然采取的手段不会像秦始皇那样激烈,直接焚毁,但是他也不会让儒家学派的那些书继续流传下去。
秦国经历了嫪毐之乱以后,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势力和各位外来的臣子都得到了重用掌握了实权,反而宗室的王族们却只得了独具空名的爵位。
于是宗室对失势的吕氏一族以及外臣们施加了强有力的压力,把吕不韦的儿子逼急了,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吕氏门客们想出了劝谏大王迎回赵姬赵太后,从而出现了秦王连杀27名大臣的场面。
嬴政囚禁母亲赵姬后,曾划出红线“如有劝谏迎回太后者,杀无赦。”秦王出口,对于法家秦国来说,既是法律也是皇权威严。尤其刚刚亲政的帝王,绝不允许任何人挑战权威,更何况前面27个谏臣均属吕不韦爪牙,清洗范围内的政治消费品,所以杀鸡儆猴,一箭三雕。
这27名打着孝道谏臣,是吕不韦以退为进试探性进攻不论出于哪种目的,赵姬都应该有所反省,毕竟嬴政也是自己亲生骨肉。但她却一错再错,把自己与奸人紧紧捆绑一起走上弑君叛国之路,怎不让嬴政痛彻心扉?
嬴政的心还在滴血时,一切迎回太后谏言都属于不知死活,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吕不韦偏偏这时抛出27个炮灰,并用假忠继续蹂躏帝王伤口,不死都不可能。
秦王赢政又为何赦免了第28个劝谏的人呢?在电视剧当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第28个劝谏人,那么这个究竟是谁呢?他的名字叫茅焦,本是齐国来的外臣,性格非常直爽而且胆量大,当时他明知已经有27个人死在了自己面前,他还是要为了赵太后直言面见秦王赢政。
茅焦说,虽然秦国现在强大,可要统一天下,仍然需要人才相助,同时也要天下人信服。如今囚禁自己生母,不管什么原因,传出去就是不孝。要是外面的人都认为秦王不孝,那他们必然不会臣服秦国。如果因此事错失统一天下的好机,那就得不偿失了。茅焦在说完后,准备受死,然而嬴政扶起他,说他无罪。
结语秦王赢政被茅焦的胆识与风度打动,由衷的佩服这个部下披肝沥胆之言,亲自扶起茅焦,拜为上卿,委以重任。
他见到茅焦来劝谏自己时就借驴下坡了,不但没有杀害他,反而接受了他劝谏接回太后,及时地挽回了的自己声誉得到了全天下人的心,得到了各大臣们的支持,从而整装待发统一六国。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