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5-06 11:02:1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中国有几千年文明,王朝更迭频繁,当一个旧王朝灭亡后,往往连皇陵都会惨遭盗挖,比如西汉灭亡后,皇陵被赤眉军盗挖;北宋灭亡后,皇陵被伪齐皇帝刘豫盗挖;南宋灭亡后,皇陵被元朝番僧杨琏真迦盗挖;清朝灭亡后,
乾隆和慈禧陵墓被军阀孙殿英盗挖等等,鲜为人知的是,大唐王朝的皇陵也曾被人盗挖,盗墓之人不仅将唐朝位于关中的18座皇陵盗挖了17座,还将盗墓成果登记造册,公诸于世,这位胆大包天的盗墓贼到底是谁呢?他为什么要疯狂盗挖唐朝皇陵呢?
温韬,京兆华原人,大约出生在唐朝末期,年轻时当做盗贼,天下大乱后,投奔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被任命为耀州节度使。温韬为了讨好李茂贞,改姓为李,名彦韬(后文为了叙述方便,一律写作温韬)。
不久,后梁大军来袭,温韬立即举城投降,但很快又偷偷跑回去重新投靠李茂贞,被任命为义胜军节度使,后梁末帝时,温韬再次背叛李茂贞,投靠后梁。后梁将义胜军改名为静胜军,任命温韬为节度使,并且令其复姓为温,易名为昭图。
众所周知,大唐王朝共历二十一帝(包括武则天),计有二十座皇陵(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除了唐昭宗死后葬于河南和陵、唐哀帝李柷葬山东温陵外,其余皇陵全部位于关中,而静胜军的辖区恰恰包括关中地区!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有厚葬的传统,皇陵中通常陪葬有无数珍宝和巨额财富,所以,关中的十八座唐朝皇陵对温韬而言无异于十八座宝库,所以,在担任静胜军节度使七年中,温韬将“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1)”,除此之外,温韬甚至还将盗取的宝物逐一登记造册。
据说王温韬出生的时候,有一个土匪星正好落在昭陵所在的崎岖山中。许多迷信的人物开始说,一个能给唐陵带来灾难的人诞生了。文涛,原名李彦涛,五代生于梁国。文涛当官七年了。在战争时期,几乎所有的唐代墓葬都被他毒死了。现在,无论是在民间史料还是在官方史料中,都有关于被偷皇帝陵墓的清晰记载。然后他偷走了17座帝王陵墓(王温韬,武则天的陵墓,几次失败后又回来了,
王温韬抢劫帝陵的行为是极其可耻的,更不用说对帝陵的毁灭性破坏了。最重要的是,他在当时的帝陵中,带出了许多文物和书画,这些文物和书画保存得不好,损坏得也不好。以考古学家现在为他定义的罪行的名义,这是时代的罪行!王温韬的命运也很悲惨。他善变,有两面性。尽管他经常用偷来的财宝贿赂上级甚至皇室贵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被他的花言巧语和贿赂蒙蔽。这并没有导致后来唐朝的皇帝李思源。他认为文涛是个反复无常的恶棍,今天背叛后梁,明天可能背叛后梁叛逆的唐朝,再加上他对盗墓极为反感。你想以后偷你自己的坟墓吗?明朝皇帝李思源杀了这家人。
据宋人程大昌考古版记载,“历史上,王温韬曾被封为唐陵,但仅靠乾陵是无法靠近的,而且附近总是风雨交加。”
每次王温韬走近乾陵,天空中都会出现大风、暴雨、电力等景象。文涛一共偷了三次乾陵,所以没能回来。最后,他害怕了,做不到。他不得不放弃。
乾陵在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一座极其特殊的陵墓,它不仅是一座帝后合葬墓,更是一座绝无仅有的双帝合葬墓,它也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挖的陵墓。关于陵墓中的一切,都让人心动不已,尤其是代表盛唐水平的墓室建造格局以及陪葬品,简直是让后世为之疯狂,当然盗墓贼也没少光顾,好在始终没有找到入口,而到了近代,虽然入口已经找到,但是国家已经下达了保护指令,因此,乾陵至今还是保存完好的。
683年的腊月,唐高宗李治在洛阳紫微宫去世,留下遗诏“园陵制度,务从节俭”,遗诏中还有另一点很耐人寻味,即“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这基本就是定下了由武则天摄政的基调,而且李治活着的两个嫡子李显和李旦又是那样的惧怕母亲的懦弱性子,武则天临朝听制不过是早晚的事。
武则天命当时的吏部尚书韦待价领山陵使之职开始修建乾陵,当时乾陵的选址是在关中地区的梁山上,属于唐十八陵之一。关于乾陵的选址还有不少的传说在流传,比如梁山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同时选中的乾陵陵墓地址,但这也只是传说,不足为信,毕竟袁天罡在635年就去世了,而太史令李淳风也在670年去世了。
乾陵的建造遵循的是李世民留下来的遗训,即因山建陵,区别于之前包括李渊献陵在内的封土为陵的建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它减少了工作量却增加了陵墓的牢固程度,目的之一自然就是防止盗墓贼的光顾。不过,帝王陵墓向来最受盗墓贼的青睐,毕竟里面的宝贝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李世民曾声明昭陵中不放什么宝贝,盗墓贼也不会真的相信,该盗还是要盗,不打开看看总是不放心。
乾陵最初的修建历时七个多月的时间,然后,李治在684年的八月下葬。到二十多年后的706年的五月,武则天祔葬乾陵。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武则天是在705年的冬月去世的,当时留下的遗诏是: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也就是说以皇后之礼和李治合葬乾陵。
武则天即便和李治都是皇帝,但在男权社会,李治为尊,武则天为卑,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况且武则天最后还是回归了李家媳妇的身份,想以皇后之礼和李治合葬。当时的严善思上书反对武则天合葬乾陵就很代表了大部分朝臣的想法,不过最终唐中宗李显还是力排众议,达成了武则天与李治合葬的愿望。
这一合葬不惊扰到唐高宗李治是不可能的,因为“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可见其坚固程度,武则天的遗体要想进入李治的墓穴,就必须凿开巨石才能进入。但因为武则天的合葬,乾陵又重新修建了一番,其牢固程度可想而知。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乾陵一直静静地在那里,任无数的盗墓贼对它研究来研究去就是进不去。民间的盗墓贼就不用提了,那是数也数不清,我们单单来看看出动军队来盗挖乾陵的几次大型活动。
第一次就发生在唐末,风雨飘摇的大唐迎来了黄巢起义,黄巢甚至攻进了长安称帝,在长安待了近三年的时间,期间黄巢曾带着四十万大军公然盗挖乾陵,这次大规模的盗挖行动的成果是喜人的,四十万人拼尽全力挖了四十米的大沟,之后沮丧而回,原来他们挖错了方向,所以即便是挖掉了半个梁山,却依旧毛也没找到。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疯狂的盗墓贼,他就是温韬,当时他还是一个节度使,对唐十八陵是毫不客气,乾陵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在温韬出动军队盗挖乾陵的时候,却总是遇到诡异的天气,每次一靠近乾陵,就狂风大作,暴雨忽至,这可是大忌讳,因此温韬不得不终止了对乾陵的盗挖。
第三此就到了近代,冷兵器已经成为过去时,孙连仲带着他的部队用枪炮来轰炸乾陵,但很意外的,不管孙连仲用多少的炸药,乾陵始终牢不可破,入口始终没有出现。
其实这样一看,乾陵似乎真的就是如有神助,躲过了太多的盗墓贼。乾陵的入口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无论你多么想找到他,他就是和你躲迷藏,但你不找他了,他又寂寞了,想得到别人的关注。
1958年的一天,几个农民在乾陵附近放炮炸石搞建设,却在无意中将乾陵的入口炸了出来。乾陵地宫的墓道一出现,立即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陵墓中的一切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人们迫不及待想要发掘乾陵,来看一看盛唐的美景。
但是,前有定陵的灾难,国家对帝王陵墓的发掘工作持慎之又慎的态度,只要陵墓并没有遭到破坏,就不允许开挖。这既是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也是为了保护陵墓中的一切,毕竟即便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探测出陵墓中的大部分情况,但还是有未知是我们不知道的。发掘容易,但发掘之后的保护性工作才是最难的,文物一旦遭到破坏就是不可恢复的,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因此,乾陵这座神秘的陵墓,之前确实是挖不动,但是现在却并不是挖不动,而是出于保护的目的而不进行发掘,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颗流星陨落的时候碰巧没有知名的将相辞世,失去了获得“将星”称谓的机会,几十年过后,考虑到温韬的所作所为,人们把它定义为一颗“匪星”,降落和投胎都是一项技术活,来不得半点差错。
温韬在唐末乱世猥琐发育,成为一名远近有名的盗匪,野蛮成长后,混入行伍,投靠李茂贞,跟着李干爹的姓改姓李,温韬未必知道李干爹原来是姓宋,也是因为护卫大唐有功才改为国姓,当然他知道了也无所谓,投机远比祖宗姓氏重要的多。
假如温韬就是在乱世中靠左右投机,变换阵营,以节度使身份,安享富贵的度过一生,那么历史就会把他遗忘,温韬绝不甘心这样,他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让后世记得他的存在,他成功了,他在历史上的定位就是“历史上危害最大的盗墓狂人”,他毅然拒绝了安享富贵,宁肯被后唐皇帝砍掉脑袋。
七年,这就是温韬作为节度使在镇关中的时间,这七年中,温韬耐受不住心痒,连续挖掘了唐朝皇帝17座皇陵,唐十八陵除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都给刨了个干干净净,所有陪葬物都进了温韬的口袋。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是最坚固的唐陵之一,史书是这样记载的:“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
文中所说的钟、王是魏晋时期的书法名家钟繇、王羲之,在后世的中国书法界中,普遍认为他俩是开山宗师,李世民也十分喜欢王羲之的作品,并在死前留下遗言,要求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放入昭陵给他陪葬。正常情况下,李治不会忤逆老爹的想法,所以,文中的“钟、王纸墨”,极可能含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惜的是散入民间后,不知所终,未见后人记载它的流传。考虑到温韬似乎不通文墨,也缺乏对书法作品的应有尊重,随意把它当成礼物送人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
为什么只有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逃过了温韬的恶趣味?史书上是记载的:“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每到温韬发动起对乾陵挖掘的时候,风云变色,雷雨交加,死活不让他温韬发掘。
头一个惦记乾陵的人是不久之前的起义军领袖黄巢,他当年发动号称四十万大军来开发乾陵,也不过是把山的一边挖出一条四十多米深的大沟,这条冠名“黄巢沟”的遗迹至今还在。
到温韬发掘的时候,比黄巢晚了不过三四十年,他不可能不知道黄巢的苦恼,也很可能道听途说了乾陵的神秘,恰恰是民间关于乾陵的说法太过奇幻,才让温韬具备一定的戒心。
乾陵的风水一直是民间喜闻乐道的好题材,据说武则天当初派出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位大神,两人前后脚选择了同一处地方,一个先埋下一枚铜板,另一个后来者插了一根针,最后挖开一看,这针端端正正就插在铜板的眼儿里。
这乾陵所在的梁山南侧二峰,形状似妇人双乳,北峰(主峰)海拔一千多米,唐陵全部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而乾陵所在山体尤为厚重,乾陵建成之后,“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它的坚硬程度,其墓道总长六十多米,多用大石条堆砌填充,足有39层之多。石条与石条间有铁栓板拴拉、铁棍串联,又有锡铁熔化灌缝,层层石条被铁水紧密浇铸在一起。
不怪黄巢、温韬之流拿着铁锹撬不动,后世的孙连仲使用工程兵用炸药炸,同样没啃动分毫。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