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关于唐朝的掖庭宫,是否还有更充实的史料

时间: 2023-10-25 18:00:4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2次

关于唐朝的掖庭宫,是否还有更充实的史料

唐朝的都城?

到底是洛阳还是长安rn那天子住那

唐朝在618年时,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57年,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建都洛阳。

李隆基当皇帝时,改东都为东京,此时的长安相应称为西京。李亨(肃宗)当皇帝时,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设4个陪都,即东京洛阳、北京太原、西京凤翔、南京成都,此时的首都长安改称“中京”,唐朝形成了“五京制”的格局。

唐长安城有2市108坊,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

唐洛阳城按“天人合一” 理念设计,以皇宫紫微城为核心,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六倍,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是隋唐以后宫殿建筑的范本,被宋代皇宫、元朝皇宫、明清故宫所仿效。

扩展资料

有两个都城的原因

定都洛阳,是武则天这位伟大女皇的决定。由于长安处在唐朝统治的关陇贵族的包围当中,所以,武则天换个新的首都。由于武则天改朝换代,把唐朝变成了周朝,自然要换新首都了。

在综合了各种考虑以后,武则天觉得还是选择了洛阳,因为定都洛阳既可以监视关中地区的一举一动,还能逃离关陇贵族的包围,又能对全国地区进行很好的控制。于是,武则天就定都洛阳,又对新王朝的官职进行了变动。

既然有了长安和洛阳这两个首都,后来的唐朝统治者也就没有更改前人的决定,就用了两个首都,也不再做任何的变动了。这样的两都制度一直存在着,直到唐朝灭亡,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都

唐朝的都城在长安城今西安,洛阳是陪都。
天子住在大明宫

唐长安城
隋开皇二年(582)在汉长安城东南建新都大兴城,入唐后改称长安,仍为都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天佑元年(904)朱温挟昭宗迁洛阳,毁长安宫室民居,唐长安城遂为废墟。该城遗址在今西安市区及近郊。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曾作考察,1957年起进行正式勘查与发掘。
唐长安城由廓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廓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千米。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廓城内有南北向大街14条,东西向大街11条。明德门至皇城正门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位于全城中轴线上,宽达150余米,是今北京东西长安街宽的两倍。其他通城门的大街也多宽在百米以上。垂直交错的大街将廓城划分为108个封闭式的里坊,坊内有民居、官衙、寺观等。朱雀大街两侧的四列坊面积最小,只设东西两个坊门,坊内有横街。皇城两侧诸坊面积最大,四面开门,内置十字街。当时继承了北魏洛阳城的军事管制制度,坊门有兵把守,早开晚闭。廓城内有东、西二市,东市称都会,西市称利人,各占两坊之地。市内设“井”字形街道,沿街列置店铺。文献记载西市附近集居了许多中亚和西亚的“商胡”、“胡客”,其西南相邻的崇红坊,还设有波斯祆教(拜火教)寺。当时这一带为中西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
唐贞观后对长安宫室进行增建,贞观八年(634)于太极宫东北的龙首原高地上建永安宫,次年更名大明宫。龙朔三年(663)后这里成为主要朝会之所。玄宗时又于藩邸兴庆坊建兴庆宫。此外,唐长安城的东南隅,还有风景游览区曲江池,将风景区与都城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个创举。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划严谨,街坊整齐。设置了封闭式皇城以处府衙,封闭式里坊控制居民。其居民区占城内面积7/8,为人口的集中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
唐末长安城被毁后,佑国军节度使韩建放弃长安廓城与宫城,重修皇城安置府廨民居。北宋沿袭,为京兆府城。元代为奉元路城。明洪武年间改称西安,置秦王府,并向东、向北扩展面积约1/3。穆宗隆庆年间,又在夯土城垣外侧包砌了青砖。明西安城平面长方形,周长11.9千米,至今保存完好。

大明宫简介
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命令扩建,第二年即迁入大明宫执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宫城共11个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而宫殿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当然,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大明宫在郭城的东北处,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宫城的东北隅,占据龙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之一,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称为“东内”, 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汉代未央宫踞龙首山折东高处,故未央宫高于长安城。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
大明宫周长7628米,面积3.3平方千米,是北京紫禁城面积的3.5倍。平面形制是一南宽北窄的楔形。它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郭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东墙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60米,转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与宫城南墙相接。它是唐长安城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区。
大明宫周围环筑有宫城,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北面夹城最宽,距宫城墙宽160米。东西两面夹城距宫城墙宽均为55米。夹城的修筑,在宫城的后部,配合宫城城墙共同构成严密的防卫体系结构。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大明宫的范围很大,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位于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整座宫殿坐北朝南,居高临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朝末年黄巢也曾在这里稍稍满足了“他年我若为青帝”的心愿,没当成皇帝也凑合了。唐僖宗时,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于干宁三年(896年)被烧毁。数年因为战备的原因,宫殿的遗迹也都被除,此后便成为一片废墟。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

通俗地讲,唐朝初期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西安为政治中心,洛阳为经济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将政治中心也迁都洛阳。
唐朝都城是长安!~毋容置疑,关于楼主所说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剧情介绍说唐朝都城是洛阳,是因为后来武则天称帝迁都洛阳,改国号“唐”为“周”。在当时国号为“周”的人们,并不承认武则天建立的什么“周”,只当是在唐朝时谋朝篡位的人。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如果当时的人承认的话,现在的历史书上会有这个周朝的详细介绍,以及记录),又因为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时在洛阳,之后才又迁都到到长安!~所以说唐朝有两个都城!~只是洛阳不是李姓唐朝的都城而已!~个人见解,错误之处请指正!~
唐朝的都城是长安,而洛阳是陪都,在洛阳也有皇帝的行宫。皇帝一般住在长安,但有时也会去洛阳小住。

唐朝的皇宫

唐朝的皇宫 eg. 1.太极宫 太极宫,唐朝皇宫名。为唐代皇帝在京师长安城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或大内;又因其位置在大明宫之西,亦称西内。建于隋初开皇二年至三年(582年—583年),隋称大兴宫,唐改称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东临东宫,西连掖庭宫及内侍省,南接皇城,北抵西内苑。 东西宽1285米,南北长1492.1米,面积1.9平方公里,约相当今北京明清故宫的二点六倍。史料记载,玄武门之变时李渊于太极宫中的北海池上泛舟,却未能听见战斗的声响,可见太极宫之大。 宫城布局 太极宫宫墙四面共有十门。南面五门,中为承天门,次东为长乐门、永春门,次西为广运门,永安门。东面一门,为通训门。西面二门,南为通明门,北为嘉猷门。北面二门,中部稍西为玄武门,偏东为安礼门。宫内建筑采取以中轴线安排主要殿堂。其他建筑分列东西,左右对称的布局.根据传统前朝后寝的皇宫建筑制度,朱明门以外,以承天门,太极殿为主,是皇帝举行大典活动和主要视朝听政之处。朱明门以内,以两仪殿、甘露殿为主.是皇帝日常接见大臣之处。宫中另有武德殿、承庆殿、万春殿、立政殿、千秋殿,神龙殿、凌烟阁、功臣阁、凝云阁、彩丝院、归真观、望云亭等殿、亭,院、阁三四十所,并有山池院、山水、池阁,四海池等多处风景园林建筑。 隋唐行政中心 隋文帝与唐高祖、太宗均居住于此宫听政。为隋初和唐初时期封建政治活动中心。此后,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僖宗、昭宗,亦曾在此宫居住听政。在其他皇帝在位时多以大明宫为主要政治场所。 遗址 唐太极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城北部,东西自北大街至老关庙什字,南北自莲湖路以南80米至自强西路以北处。现遗几处殿基以及台阶,其余建筑皆已毁坏。 2. 大明宫 本文介绍的是历史建筑。关于金铁木执导同名纪录片,详见「大明宫 (纪录片)」。 大明宫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Stone Tablet of Wangxian Stand 大明宫遗址-望仙台 所在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分类古遗址 时代唐 编号1-156 登录1961年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唐朝末期,整座宫殿毁于战火,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的北郊。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21年,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展示。 历史沿革 大明宫平面图 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年)。原是隋代禁苑的一部分,后唐太宗为其父李渊在该地修建的夏宫永安宫。贞观九年(635年)李渊去世后,改称为大明宫,又称「东内」。唐高宗继位后,认为原来居住的太极宫过于潮湿,便于龙朔二年(662年)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更名为蓬莱宫,并入住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宫殿再次改名为含元宫,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大明宫。 自唐高宗开始,大明宫成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234年。整座宫殿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3]描绘了当时的盛景。中唐和晚唐时朱泚和黄巢先后据此称帝。唐僖宗时,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于乾宁三年(896年)被烧毁。数年后,因为战备的原因,宫殿的遗迹也都被拆除,此后便成为一片废墟。 宫城 丹凤门(复原) 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约3.11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一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武门。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
参考: inter

恰理武阴宫 东阴宫 扮是毕宫
参考: MAHO堂
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年)。原是隋代禁苑的一部分,后唐太宗为其父李渊在该地修建的夏宫永安宫。在其他皇帝在位时多以大明宫为主要政治场所。 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约3.11平方公里[4]。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太极宫,唐朝皇宫名。为唐代皇帝在京师长安城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或大内;又因其位置在大明宫之西,亦称西内。建于隋初开皇二年至三年(582年—583年),隋称大兴宫,唐改称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东临东宫,西连掖庭宫及内侍省,南接皇城,北抵西内苑。 隋文帝与唐高祖、太宗均居住于此宫听政。为隋初和唐初时期封建政治活动中心。此后,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僖宗、昭宗,亦曾在此宫居住听政。
参考: wiki(系吾同地方copy出来)
有东至北宫都是王子住的
唐朝的皇宫叫做大明宫。
大唐芙蓉园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在唐长安城遗址上,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仿唐建筑群。园中一切建筑、雕塑、植被等一切物件都是仿唐风格,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飞霜当空则寒凝翠的的寒林”,每当晴朗的日子,那上空展现的是一轮浑圆的红日。
大明宫是唐代的皇宫,是唐代皇帝朝寝的所在地。从唐朝建立开始,大明宫就成为皇帝们居住和朝政的主要场所。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都是在大明宫中发生的。大明宫也是唐代最为繁荣和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大明宫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宣政”、“紫宸”和“太液池”。其中,“宣政”部分是皇帝朝政的主要场所,也是大明宫的政治中心区域。“紫宸”则是皇帝居住和处理私人事务的场所,位于大明宫的南部。“太液池”则是皇宫的后花园,有着许多美丽的建筑和景观。
大明宫在唐代的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朝灭亡后,大明宫逐渐荒废,并被毁坏。现在,大明宫遗址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在保护和修复过程中,也注重保留了唐代的文化和历史风貌,以便更好地向公众展示唐代皇宫的辉煌和历史价值。
此外,唐代还有太极宫、兴庆宫等皇宫,但大明宫是其中最为重要和著名的。

唐朝有掖庭宫吗

掖庭宫是太极宫的一部分,宫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大致分三个区域,中部为宫女居住区,其中也包括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西南部为内侍省所在地。内侍省是宦官机构,所谓“内侍奉,宣制令”,掌管宫中的一切大事小情。1978年5月,曾在西安城内西五台以西,距今西安西城墙240米处发现了唐“光化二年(899年)岁次己未六月癸亥朔二十七日己丑建”的《大唐重修内侍省之碑》,位置恰在原掖庭宫的西南,从而证明这里确曾是内侍省无疑。
文章标题: 关于唐朝的掖庭宫,是否还有更充实的史料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459.html
文章标签:史料  唐朝  充实  掖庭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