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宋朝有哪些流传至今的习俗

时间: 2022-05-04 12:00: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宋朝有哪些流传至今的习俗

中国文明巅峰时代宋朝,有着怎样的春节习俗?

《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盛景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我国传世珍宝,其画工之高深巧妙令人叹为观止,但最令人感兴趣的还是其笔下所描绘出的北宋首都汴京城的繁华景象,商贩、农民、官员、轿夫等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均在画中出现,民间百态、三教九流无不惟妙惟肖,折射出宋朝在经济与文化上的繁荣景象。而春节在这样的境况中又有了新的发展与表现。

一、社会风气的转变

自唐代以来,政治上的统一与文化上的自信使得唐代经济迅速发展。至唐后期,城市内居民区与商业区之间的隔离也开始被打破,与此同时一些大型商业城市例如长安、扬州等已经产生。到了宋朝,由于北方大量国土沦丧,使得宋政府不得不选择以海路作为贸易的主要途径,由此滋生出了许多沿海商业城市,而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商人群体也随之出现。

唐长安城

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商人群体的出现,这些使得宋朝社会市井文化十分发达,勾栏等娱乐场所在汴京数量繁多,反映了人们的娱乐需求。经济与文化上的变化自然也对春节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一方面人们对于节日娱乐性的要求愈发提升,相应的商家也有足够的人力与财力去丰富春节的习俗活动与娱乐效果,春节愈发的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新春狂欢节日;另一方面社会奢靡风气的滋长也使得宫廷里庆祝春节的方式愈发的奢侈享乐,帝王们于极乐之宴纵享人间繁华,呈现出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宋代的瓦子勾栏

二、盛大的驱傩仪式

驱傩仪式是春节产生之初在宫廷内部的重要习俗活动之一,至宋代,早期驱傩仪式所带有的神秘色彩已经消失不见,其规模更加宏大壮观,娱乐性更加明显。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道:“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熏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意思是说在除夕这一天,宫廷里要举办驱傩仪式,以两名镇殿将军扮作门神,还有近一千名从民间挑选出来的人员要扮演成钟馗、土地神、地府判官等人,他们要从皇宫里开始祛除邪魅,结束之后要出宫到某些指定地点将所谓的“鬼祟”埋在土里,以求得来年吉祥,从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出宋代宫廷驱傩仪式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

驱傩仪式所用的面具

驱傩仪式不仅在宫廷里出现,在民间也是一项十分热闹的活动,其娱乐性较宫廷来说更胜一筹。民间的驱傩仪式也比较简单,一般由三五人组成一队进行驱傩活动。除了人们在家自发举办的驱傩仪式之外,还有一部分驱傩仪式逐渐演变成一项街巷卖艺表演项目,正所谓是“有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鼓锣击鼓,巡门乞钱,俗称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这种以赚钱为目的的驱傩行为使得民间驱傩活动更具有休闲与观赏性,也更接地气。

民间的傩戏

三、除夕夜守岁与门神

宋朝时期守岁被称为“分岁”,分岁习俗在社会广为流行,民间有“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的说法,意思是说除夕夜守岁父母都会长命百岁。在除夕夜,人们虽然不像今日可以有看春晚、集五福、抢红包等多种多样的习俗,但缺乏电子设备的古人们显然更看重家人的团聚与陪伴,他们会在家中摆上各种各样的美味水果和点心例如“蜜酥、小蚫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等以备享用,在除夕夜人们还要进行接灶、祭“床神”、送压岁钱等活动。此外宋朝的除夕夜有着一项独特的习俗即要在这一晚将房间里的蜡烛点燃并要彻夜长明,这一习俗被人们称之为“守岁烛、照年”等,长夜漫漫,蜡烛彻夜长明则寓意着人们的生命也会长命百岁,寓意祥瑞。

民间守岁

在四川地区,人们还有着“馈岁”和“别岁”的习俗,馈岁即是人们要在年末互相祝福并赠予礼物,别岁则是指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要在家里大摆宴席并邀请亲朋好友或周边邻里前去赴宴。关于守岁的诸多习俗,苏东坡曾撰写《守岁》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将除夕夜守岁的家中景象描绘的十分形象,也反映出守岁习俗在当时的确已经十分普遍。

宋代词人苏轼

宋代继承前人习俗,在除夕临近之际会将门神刻到桃板上并立至门上,以祛除邪祟。但到南宋时期,门神的身份再度发生变化,由钟馗变为秦琼、尉迟恭两人,而这二人的门神形象也一直传承至今。那么为什么门神又换了人选呢,这和一则民间故事有关,传说唐太宗因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掉了亲兄弟并逼迫父亲退位一事而心有不安,他时常会因此失眠,有一次尉迟恭与秦琼正好在门外守卫,奇怪的是这一次唐太宗竟然睡得十分安稳,从此李世民便请画师将二位将军画在纸上并贴在大殿门上以驱逐恶鬼。此则故事在南宋时期的民间广为流出,也因此秦琼与尉迟恭的形象取代了钟馗成为新一代门神。

宋代的“新门神”

文史君说:

宋代虽然国力积弱,但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重视商业发展的国家,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带动了春节的发展,其习俗更加多样化,娱乐性更是大为增强,而其诸多习俗也一直传承至今。

除了裹脚,宋朝还出现了哪些奇葩的习俗?

宋朝,男子戴花女子缠足,榜下捉婿太监杀敌,宦官封王奸臣当道,皇家私事成为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的讨论焦点,大街小巷白天黑夜都有市场无需宵禁。怎么说呢,就用那句话形容吧,宋朝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

《水浒传》中的西门庆一般头上都会戴一朵花,这并不是在刻意丑化他,而是宋朝时期男性是真的会在自己头上戴一朵花的。至于女性裹脚,这个就不多赘述,缠足这一个迫害了我国女性那么多年的陋习,就是从宋朝开始的。

宋朝时期,如果考试金榜题名,那么一般他会事业、家业双丰收。因为会有很多人就蹲守在榜下,发现有上榜学子,便会直接抢回家与自己适龄女儿成亲。但是如果被皇帝看中了,那这家就要失去一个儿子。因为宋朝的男性要是成为驸马,就要抬高一个辈分,和自己父母同辈,仅仅是为了不让公主行儿媳礼。

宋朝时期,有史上第一个被封王的太监——童贯,同样也有一大帮上阵杀敌的太监。当然,他们也同样陷害忠良。

宋朝时期,因为经济相对发达,所以各种集市比比皆是。就连夜晚,都有夜市的存在。宋朝时期,因为外来物资繁多,所以也出现了很多美食,比如说冰淇淋的前身,比如说各种糖水。

生活丰富了就需要来点娱乐,宋朝时期,大街小巷还会有类似于“报纸”一样的东西售卖。上到文武百官,下到走卒,没有一个不爱看这些小报消息的。就连宋仁宗,都被当时的人编排了自己亲妈、嫡母之间的恩恩怨怨。

这个小报上,有所谓的宫廷秘闻,也有前朝传闻、乡间传说等等。如果放在现在,也应该是一份畅销报纸了。

1、男人头上戴朵花。女子爱花那是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宋朝时男人簪花蔚然成风。
2、私人''小报''盛行。随着造纸技术的完善也发展,在当时一些地区,就出现了一些类似现在的娱乐小报,内容大都是前朝传闻、风土世故、巷尾娱乐等。
3、日本女性偏爱宋朝男人。在唐朝时,日本和中国的交往较频繁。但是到了宋朝,除了正常的官方交往外,民间还出现了一种跨国婚恋现象 。
男人头上戴朵花,私人"小报"盛行,穿衣风格都是“宽袍大袖” ,他们还喜欢放风筝,喜欢在三月三踏青。
在《水浒传》中的西门庆头上都会戴一朵花,这并不是导演到丑化他的形象,而是宋朝时的男的真的会在自己头上戴一朵花的。

宋代的习俗风尚

宋代的习俗风尚
宋代习俗与风尚
1.北南两宋时期,服装分类更加细化,不同行业有不同服装,例如士、农、工、商各行有各行的职业服装,从人们的服饰上就可看出所从事的行业。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黑)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2.汉族服装受契丹族服饰影响较大,汉族女子流行穿一种叫“褙子”的服装。这种来源于辽契丹服的褙子穿在身上的效果与唐朝时小衣大裙造型截然不同,而是表现出了衣长而露短裙廓形,女子穿上褙子会显得端庄、稳重、典雅。宋朝时女子普遍流行穿褙子,并普遍以缠足为风尚。
3. 瓦子在宋朝时大为发展,这也标志着城市生活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大城市里的热闹场地,出现了固定的聚会和玩闹的场所,这些场称为“瓦子”。瓦子又称“勾栏”、“瓦舍”,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地点,也是曲艺说唱杂技表演的场所。瓦子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用来表演各种杂耍技艺。宋以前,城内街道上一律不准开设店铺。晚上会实行宵禁。到了北宋时,地摊、街头买卖多了起来,就连皇帝也要下诏承认现状。于是,大街小巷店铺栉比,熙熙攘攘。据统计仅在北宋汴京城里,有瓦子场所50余座。
4.宋人在典礼、宴庆、佳节、出游时有赏花、簪花的习俗。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城里的男男女女就“争先出城探春”,结伴赏花。簪花又称插花、戴花,本是重阳登高习俗。苏轼在杭州赏花插花情景时写出“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的诗句,抒发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黄庭坚的词中也有“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的句子。 赏花、簪花的习俗促进了宋时的鲜花贸易发展。洛阳、扬州、成都等地出现不少花市。汴京、临安等地方出现了不少沿街叫卖的花贩。方岳的《湖上》:“今岁春风特地寒,百花无赖已摧残。马滕晓雨如尘细,处处筠篮卖牡丹。”可见当时人们对鲜花的喜爱。
5. 宋人喜欢踢球。古称“蹴鞠”,始于战国。原是一种实心皮球,宋朝已经能制成很好的气球了。宋朝踢球的人相当普及,宋人有《蹴鞠图谱》专论踢球的著作。南宋时踢球者组织的民间足球团体叫“圆社”、“齐云社”等。当时有两种不同的踢法,一种是设球门,比进球的多少,另一种比赛是踢球的花样,花样脚法有几百种之多。除用脚外,还可用头、肩、臀、胸、腹、膝等部位做颠球,人们下午或黄昏时常在瓦子里观看颠球花样比赛。由于流行蹴鞠运动,造就了足球高手辈出,如苏轼的书童高俅就因球踢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宫中向端王赵佶显露了球技。端王非常欣赏,将他留下,时常陪练足球。端王后继承帝位,高俅也官运亨通,职至宰相,并任朝廷最高武官达二十年。宋时传说一位道士球艺极高“使鞠球绕身,终日不堕”。受“蹴鞠”运动流行的影响,宋时出现了户外休闲装的倪端。
6.宋人相亲,定亲,主要是男方家人到女方家去,如果相中女方,则“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如果不如意,则“留一两端彩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
7.宋人延续唐朝风俗,喜欢坐凳、椅子和绣蹲,同时伴有茶几、衣架、梳妆台、太师椅和画屏。坐姿的标准是双腿垂下,而不是跪坐。原来,古人皆习惯于席地而坐,汉代才开始坐于床。起初,人们仍保持席地而坐的姿势,“凡坐必屈脚”,南朝末期才逐渐有“跛床垂脚”,也就是垂脚坐于床沿上的坐势。当时,尊贵者独坐一床,宾客臣属连床而坐。坐床习俗由西域胡人传入,胡床在魏晋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到了宋朝有钱有势的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这种胡床已具备了凳子的形状和功能,但因那时没有“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宋以后,凳子的使用逐渐增多,凳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并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独立成凳。另外,宋朝男性坐在凳椅上已司空见惯,但是妇女若坐在凳椅上,则是惊人之举。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上说:“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杌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宋时的凳子形式多样,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种。
8.宋朝时期,下级见上级或卑着见尊者,都以跪拜或叉手为礼。而妇女则不行跪拜礼。男子行“肃拜”礼时,双膝跪地,两手放低。“拜手”即跪地后两手至地,这是较重之礼仪。丧夫者则头垂至地,此时首饰要全部卸掉。朱熹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曾令妇女鞋底装上木头,使行动有声,便于觉察,以防私奔。
9.宋朝男子有簪花习俗。男子簪花古来有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昌龄《九日登高》“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重阳节要插戴茱萸花从两汉至唐代已经有过流行。虽然汉唐已有男子戴花现象,但不是很普遍,也只有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明清时期,偶有为之。惟有两宋男人戴花蔚然成风,最为兴盛。宋朝男子不仅头插鲜花,还有将巾帛彩剪成茱萸、菊花来佩带。受到妇女头上簪花的影响,皇帝大臣也头上簪花。

北宋的风俗人情

急!!!
在宋代,佛教在民间开始传播,逐渐世俗化,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1.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2.普通老百姓中兴起了一股食素的风气,李之彦《东谷所见》曰:"世人以茹素为斋戒,岂知圣贤之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所谓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为了适应这种风气,汴京、临安等地都有专门经营素食的素食店、素分茶,其烹制的食品有"寺院斋食","凡麸笋乳蕈饮食,充斋素筵会之备"。此外,"更有专卖素点心从食店"。同时,民间吃荤遭受报应的传说也随之流行。如光孝宫道人章道隆,生平喜食鳝鱼,经托梦而不悟,后"为军人以煮鳝汤灌口而死". 3.与食素之俗相关的还有开荤习俗。王琳《野客丛书》卷二二《解菜》载:"今人久茹素,而其亲若邻设酒肴之具,以相暖热,名曰开荤,于理合曰开素。此风已见六朝。观东昏侯丧潘妃之女,阉竖共营肴羞,云为天解菜。正其义也。" 4.宋代是我国风筝的发展阶段。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二是宋代提倡传统的节日风俗,这就为风筝的发展和进入节日的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东京梦华录》载,在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用太平车或驴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至天明不绝。”现存的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也充分反映了当时东京疗梁清明时节繁荣热闹的景象。 5.宋代,除夕送礼在民间已成风俗。那时称“馈岁”、“别岁”。除夕这天,邻里乡亲相互馈赠少量米面,表示新的祝贺,相互邀请饮酒,辞旧迎新。展示了中国人珍惜年华、重人情的淳厚质朴的风俗。 6.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 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
北宋汴京民俗生活写照
——读《东京梦华录》
据本书作者自序,宋朝南渡后,经历了靖康之耻的北宋遗民孟元老“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孟元老每每思念故都,追忆汴京繁盛,便作《东京梦华录》一书,饱含了对故都的一片深情。书中追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包括城市建筑、饮食起居、时令节日、民风习俗、节日庆典等世俗生活的意象,全面地描写了北宋的都市生活百态。可以说,《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起图文并茂的描绘了汴京的城市风貌及社会生活。《东京梦华录》对研究北宋都市民俗生活具有极大的文献价值。
全书共分为十卷,卷一至卷四主要介绍了汴京的城市布局、建筑结构、商业活动等,包括皇宫内外城、护城河、城门桥梁、各部衙门的分布以及朱雀街、州桥夜市、酒楼等商业场所和各种商业活动。从这四卷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北宋时期市民日常生活的基本状况: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文化繁荣。
卷二中提到的“州桥夜市”,描述“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表明北宋已经开放夜市,这说明北宋时期城市商业发展比隋唐时更进一步,是商业民俗现象的表现。“州桥夜市”更是有上百种各色小吃:“旋煎羊、白肠、鲊脯、黎冻鱼头、姜豉类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纱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向我们展现了北宋富有特色的饮食民俗。
北宋汴京的行业民俗、婚嫁民俗和节日民俗占据了本书的后六卷,可见民俗在本书中的重要性。
卷五的第一部分直接以“民俗”为题,记载了汴京的行业民俗。由“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可见其行业的敬业、有序的风气;从“若见外方人为都人凌欺,众必救护之。或见军铺收领到斗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莉动使,献遣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可以读出书中所说的“人情高谊”及市民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
卷五第三部分详细讲述了北宋时期的“娶妇”民俗,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1.写帖子,了解对方家世。“凡娶媳妇,先起草贴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贴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
2.相亲,定亲。主要是男方家人到女方家人,如果相中,则“即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如果不如意,则“留一两端彩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
3.婚前准备及迎亲。亲事定下后男方就下彩礼,布置新房,而婚前一日女方必须“先来挂帐,铺设房卧,谓之‘铺房’。”值得注意的是“女家亲人有茶酒利市之类”,说明北宋浓烈的商业气息已渗透到了婚嫁习俗中。迎娶当日,“儿以车子或花檐子发迎客引至女家门,女家管待迎客,与之彩段,作乐催妆上车檐”,随后有“起檐子”“杜门”“撒谷豆”“从虚帐”“坐富贵”等各种礼节。最后饮“交杯酒”。
4.“新妇拜堂”与“拜门”。各指女方拜见男方家长及男方回拜女方家长。
卷六至卷十用较多的笔墨记载了北宋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反映了当时的节日习俗。正月有元旦、立春、元宵、元月十六等节日,其中元旦有朝会,皇室还会“十四日驾车幸五岳观”、“十五日驾车幸上清宫”,元宵节收灯后,“都人争先出城探春”。三月主要节日是清明节,还有“三月一日开金明池林苑”,这段时间是喜庆的时期,帝王会有众多的活动,如“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驾幸琼林苑,驾幸宝津楼宴殿,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驾幸射殿射弓,范苑内纵人关扑游戏”。四月八日是“佛生日”,各大禅院有浴佛斋会。五月传统的端午节,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七月的七夕和中元节。八月的立秋、秋社和中秋,九月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是重要节日。十月主要是十月一日、天宁节、入内上寿和立冬。十一月的节日比较多,也比较重要,冬至是比较重要的节日,帝王有会有一系列的巡幸活动。十二月是从古沿袭至今的除夕节。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都有许多的庆典活动和帝王的巡幸,还有多样的服务大众的娱乐活动。而北宋的这些传统节日,如元旦、元宵、清明、七夕、中秋、除夕等节日都延续至今,而且影响的范围是全国性的。
《东京梦华录》是北宋都市民俗生活的记载,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都市民俗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它既是一部关于北宋都市研究的重要资料,又是一部民俗学著作。
文章标题: 宋朝有哪些流传至今的习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7757.html
文章标签:宋朝  习俗  流传  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