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4-27 09:00: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桃园结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不过这却是罗贯中虚构的,历史上并无相关记载。那么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到底是如何结识的?
这要从三人的“职业”说起。演义中的刘备是个落魄的汉室宗亲,以织席贩履为业、关羽是个推车的大汉(电视剧中改编为卖绿豆的个体户),张飞则是卖酒屠猪的小财主,颇有田庄。
正史中三人的情况与此有很大差别。刘备是汉室宗亲,但因为父亲刘弘早年去世,家境落魄的他只能以织席贩履为业,用来贴补家用。关羽则是因为在老家犯了案子,逃亡到涿县的在逃人员“亡命奔涿郡”。至于张飞,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他的出身背景,是只说他是本地人,和刘备是老乡,并不是当地卖酒屠猪、颇有田庄的小财主。
不过刘备卖草鞋只是临时干了一段时间,不是他的主业。没过多久得到亲戚资助的他就和公孙瓒一同拜大学者卢植为师去了。但刘备不爱读书,倒是很喜欢声色犬马般的小资生活“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学习结束后,刘备回到了老家涿县,没有什么正经营生的刘备开始四处结交当地豪侠,凭借他出众的人格魅力,刘备很快成为涿县一带有名的带头大哥,颇有影响力,史载其“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很快,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刘备遇到了两位贵人。
中山地区著名的贩马商人苏双和张世平为了能在涿县发展自己的业务,便花费不菲的钱财来资助刘备。苏双和张世平也出现在《三国演义》中,他们在小说中为刘备提供了马匹、钱财和上等镔铁一千斤,刘关张三人的独门兵器便是用此打造出来的。得到资本相助的刘备便利用这笔钱在当地大肆招兵买马,“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三国演义》中三人结识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幽州太守刘焉发布的募兵榜文,正史中与之类似,不过张榜募兵的却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在当地招兵买马,有些身手的两人为了混口饭吃便前去应募。而经常和当地豪侠打成一片的刘备一眼便看出关羽、张飞颇有武勇,可以作为左膀右臂来使用,于是刘备用“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之后在征讨黄巾军的战斗中,他们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到了“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程度。而《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典故便是以此为基础虚构而成的故事。
可见历史中刘、关、张三人相识的时候,刘备是其中混的最好的一个,不仅有钱,还有权势,而关羽和张飞刚开始只是刘备的部下,并不是结义兄弟,这和演义中是完全不同的。
历史上刘关张三人的真实关系确实是非常紧密的,但是并不是“桃园三结义”里面说的结义兄弟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有桃园三结义的版本流传出来呢?而且一传还传了这么久,还有这么多人相信了呢?
这其实是三国演义的小说作者罗贯中根据小说情节需要杜撰出来的,放到现在的影视作品当中就是“如有雷同,纯属虚构”。
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说的是出生卑微的三人:刘备、关羽、张飞在一片桃花园里面根据年龄的先后顺序结义成为兄弟。之后兄弟三人勠力同心,鼎立合作打消了一片天地,他们三人之间结义的故事也就流芳百世了。
但是实际上桃园三结义根本是子虚乌有的。首先,如果按照年龄来排长幼的话,就不是刘备当大哥,关羽老二,老二张飞最小了;而应该是关羽、刘备、张飞的顺序。
并且,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权威史学材料当中都没有关于桃园三结义的相关记载,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刘关张三人桃园三结义的情况并不存在。
不过他们三个人打关系到还是一如既往的紧密。根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刘备在乡里聚合徒众时,关羽、张飞就已投其门下。注意这里用的词是“投靠”,说明关羽和张飞是投靠在刘备,而不是和刘备确立兄弟关系。
不过这里面还说了,刘备待投靠过来的关羽和张飞是非常好的,常常饭同食、同床睡觉。
而在三国志当中,关于张飞和关羽两人的记载当中也说明了他们三人之间乃是主公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兄弟的关系。
三国演义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其中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三结义,三人不离不弃,共同打下了一片江山,但是真正的历史是,刘关张三人并没有,桃园三结义。
其实通过一些历史史书就可以看到,他们三个真正之间的关系是君臣的关系,刘备要比关羽的年龄小,关羽一直将刘备称为刘将军,后来称为刘皇叔,而他们三个年龄的大小,上去应该是关刘张。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刘备的生年,只记载了他死于张武三年,在康熙年间从关于家乡出土的关于墓碑可以看出,关羽出生于,汉恒帝三年六月。
三国志有记载,刘备在乡里聚合注重时,关羽张飞就已经投到了他的门下,刘备后来为平原相,与两人,共寝同床,如兄弟一般,虽然三人的关系很密切,很不错,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兄弟,大多时候还是以真诚关系互称。
三人虽不是结义兄弟,但是关系非常的好,可以说是青铜兄弟了。
在当时关羽和张飞都应踊跃而备注称,外国的一位谋臣夸赞此良人可敌万人,周瑜称他俩为熊虎之将,所以刘备特别宠幸他们两个人,并且将他俩视为心腹。
从张飞传记载中可以看出,张飞比自己年长的人都称为哥哥,他称呼的哥哥并不是一定拜了把子的,还叫哥哥,一般都把年长自己的一些人都总称为哥哥,这个从古至今都一直沿用。
所以从这里也能看出三人并不是,在桃园结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兄弟,而只是征程上的一些关系,比正常上的关系更上一层,情如兄弟。
《三国演义》位列四大名著之一,老少皆知,书中的故事更是人尽皆知,《三国演义》第一篇就讲了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桃园三结义。
话说天下大乱之际,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张贴到刘备的家乡幽州涿县,当时刘备已经28岁了,看到了榜文,并认识了同在一处看榜文的张飞,两人相谈甚欢,于是刘备与张飞一起到村中酒家饮酒,两人正喝酒,忽然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也来到店中。
刘备见此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并邀请此人一同入座,刘备问此人姓名,大汉回答叫关羽,因在家乡杀了仗势欺人的豪强而亡命江湖,随后三人一起交谈,谈得高兴处,三人就准备结拜为兄弟。
于是次日 ,刘备、关羽、张飞在刘备家后面的桃园中结拜为异姓兄弟,刘备为兄长,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从此三人亡命天涯。
当然了,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符合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期望,结拜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让人热血沸腾。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真的是结拜兄弟吗?
翻遍陈寿所著的史书《三国志》,找不到三人关于结拜兄弟的描述,但从书上的一些记载来看,仍然能够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刘备在乡里聚集兵力,关羽和张飞为他上阵抵御外敌,刘备当平原相时,关羽和张飞任别部司马,分别统领一部分士兵。刘备与他二人经常同在一张床上睡觉,感情好得像兄弟一样,而在大廷广众之下,关羽、张飞二人整天站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从来不避让艰险。
在史书《三国志》中,作者陈寿用的是“恩若兄弟”四个字,感情好得像兄弟一样,但并不是真的兄弟,也没有说结拜为兄弟。
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只是织席贩履的没落可疑皇族之后,因为刘备的皇族身份,也不大查得清楚到底是不是皇族,据刘备自已说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可是刘胜的有120多个儿子,刘备出于哪一支呢?搞不清楚。
到刘备这一代时,家道中落,但刘备从小有雄心壮志,黄巾起义暴发时,刘备与关羽、张飞一起起兵平定黄巾军,刘备赖以起兵的依据就是中山商人的钱财支持,对于如何留住关羽和张飞,刘备除了软实力,没有任何硬实力。
三国时期,虽然并不流行结拜兄弟,但对刘备来说,除了拉拢感情外,还真没有其它办法能留住关羽和张飞这样的人才,要钱,刘备没钱,要地位,刘备没地位,讲出身,刘备这个出身还真没有唬住人的地方,要知道当时的皇族遍地都是,两汉已有四百余年江山,刘邦的后世子孙少说也有几百万人了吧,作为皇族,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从关羽传来看,刘备与关羽和张飞关系非常好,三个卧则同床,行则同在,恩若兄弟,但没有明说是不是结拜兄弟。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刘备对待关羽和张飞的态度,在人前和人后是不一样的。
在众人面前,关羽和张飞立在刘备身后,他们是君臣关系,或者是主仆关系,在众人之后,只有他们三人时,刘备与关羽、张飞是兄弟关系。这就是刘备留住关羽、张飞的手段,以情感留人。
《三国志 关羽传》中还记载了: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我知道曹公对待我不薄,然则我受刘将军大恩,发誓要共同生死的,我终究不会留在这里,但一定要立功报答曹公后再走。
关羽说出了四个字:誓以共死。
什么样的关系是誓以共死呢?只有结拜兄弟才是发誓要共同生死的。陈寿虽然没有明说三人结拜为兄弟,但真实的历史上,三人肯定是结拜过兄弟,这是刘备的感情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留住关羽和张飞,才能让关羽即使投降了曹操,也会千里迢迢的回到刘备身边,除了三人的感情外,对于异姓男人来说,也只有异姓兄弟才能如此。
但刘备是主公,虽然礼贤下士,但终究是主人,这种结拜是不方便让外人知悉的,结拜兄弟是江湖义气,这种江湖上的义气结拜终究不为当时的士大夫们看的起,两汉以孝治国,以儒治国,主流思想是看不起这种结拜的,所以也就能理解刘备在人前和人后对待关羽和张飞的不同态度了。
《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多数故事来自正史或野史,有一定的出处,就拿这个桃园三结义来说,正史上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三人是结拜兄弟,但从分析上来看,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关羽、张飞肯定是结拜兄弟,这是刘备笼络人才的手段。
在正史记载中,刘关张三人从未结拜过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
张飞原来是杀猪卖肉的。这年夏天,他杀了一头猪,怕一时卖不完,会变臭变坏,老张虽是个莽人,却不是那种无良奸商,心想把肉放在哪好呢?想来井水较凉,于是就把一扇猪肉吊到门口的井里了。为了怕别人顺手牵羊拿去,又在井口上盖了块千斤大石。
眼看“万失无一”了,倒觉得没啥意思了,于是乎便在石板上写上一行大字:“谁能揭开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白吃老张的猪肉,这可是头一回!随后张飞就拿了另一扇猪肉,游乡叫卖去了。
这时候,从南边的大路上过来一条汉子,推着一辆独轮小车,车上装着两布袋绿豆,径直走到了井边停下,想喝点凉水,一看有口井,结果被大石头盖上了,这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这谁家的孩子,这么不懂事,干嘛把石头盖在井上呢?——原来这位老兄不识字的!
想着就上前把石块搬开了,完了就去提那井里的绳,提着提着,提出一扇猪肉来。嘿,这井里怎么会有新鲜猪肉叻,还有一把快刀!这时大汉才看到石块上有字,——合着还是识字的!二话没说,手起刀落,割下一刀好肉,放在车上,推起车,吱吱呀呀直奔大路就走了。
张飞的老婆正在大门口那做着针线活,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了,想阻止他吧,又觉丈夫留了话在大石上,不好开口,便招呼道:“好汉,请留下姓名!” 关羽。”大汉指指自己的红脸,又指指齐胸的长须,说:“我就在涿州观音街的粮食市上,有事CALL我,一定不会错的。”
张飞回来以后,老婆一五一十地对他说了经过。嘿,张飞这气!叫道:“白叫人拿走我一刀肉,还让我丢人现眼,欺人太甚!我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待我去找他算账去!”
他飞奔进了涿州城,沿着观音街,这头看到那头,果然见有个红脸长须的大汉,面前放着两袋绿豆。就是他了!张飞瞪大环眼,出语带剌:“喂,你这绿豆能吃吗?”——你说哪有这么向人买东西的!哪有绿豆不能吃的呢,不能吃还卖吗?一听就知道是找碴儿来的。
关羽强压住气,说:“我卖的绿豆从来都是上等货色,您自己仔细看看吧!”
张飞伸手插入布袋,抓住一把绿豆,用力一攥,立刻绿豆成了豆粉。掏出来,摊开手放在关羽的面前,嘲笑说:“把绿豆粉当绿豆卖,骗子!”
关羽心头火起,指责他不该弄碎自己的绿豆,张飞却不肯认账,还非说关羽卖豆粉,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吵开了,看热闹的人越围越多,谁也不知道这两人谁的话属实。
这时候,张飞也急了,抓起一把绿豆套着关羽脸上撒来,道:“想要脸,就别吃我的肉;想白吃我的肉,就别要脸了!”
关羽一听顿时明白了:敢情!这是那刀猪肉的主人。哦,有人能吃了你的猪肉,你不乐意了,就跑来斗事。哼,咱老关也不是什么好鸟,想当年,县官我都敢KILL,还怕了你了?跟着两人就打了起来。这下好,整个观音街,从东打到西,又从西打到东,把个街市打的东倒西歪,七荤八素。
这位说了,怎么没人劝架拉架呢?啊?这话问的——就象动物园里两只老虎打架为什么没人劝架呢?——他……他……他要有人敢呢!这二位身体重,武艺好,力气大,一步一拳,三步一脚,很快就把整条街夯的比石板还要结实,TANK开过来都不会留下印儿。
这时候过来一个卖草鞋的,大声劝架说:“住手,你两小子,敢在我地头上打架生事,翻天了是吗?有什么过不去的都可坐下来谈嘛。”
看热闹的人们见他长得白白净净的,身体瘦弱,穿的衣服破破烂烂,不禁嘲笑:“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气!真想劝架就动手去把他们拉开吧。”
卖草鞋的果然飞步跳到了当街,一手攥住关羽的胳膊,一手攥住张飞的胳膊,朝两边一分,又朝下一按,两人立刻就成了楔进土里的橛儿,分毫也动弹不得了。好大的神力啊!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一龙分二虎。
人们都连声叫好。关羽和张飞也都从心眼里佩服。一问,才知道这卖草鞋的原来叫刘备,他们早就听说过了。俗话说:好汉爱好汉。碰巧见到了面,怎么肯轻轻错过?关羽和张飞都表示想和刘备交朋友。
刘备见们都是英雄,也表示十分钦佩,希望能成为弟兄。张飞生性痛快,说:“不打不相识,说干就干,立即在这里结拜好了。”动手捧了些土,堆在当街;又拣了几根细柴棍儿插上,权当香烛,然后硬拉刘备、关羽一齐跪地磕头,就算结拜成弟兄.
扩展资料: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罗贯中把它放在《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写到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刘备,然后巧然的机会刘备认识了张飞和关羽,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为兄弟。
在文中结尾描述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
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刘备听后非常高兴。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扩展资料
虽然人们把视为义结金兰的榜样,但是历史的真相却是三人并没有结义。三人结义其实是《三国演义》作者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小说情节内容所需而编造出来的。
1、《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从未提及此事。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刘备在乡里聚合徒众时,关羽、张飞就已投其门下。刘备后为平原相,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人多的地方),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羽还说了一句话:“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
从以上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关系密切,休戚与共,患难相携。关羽、张飞二人对刘备忠心耿耿,在人多的地方终日侍立在刘备左右,保驾护航,不避艰险。
但此句只说三人“恩若兄弟”,未见得是结拜兄弟的关系。关羽那句话进一步确定,三人未结拜,因为他称刘备为“刘将军”。
《三国志·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年轻时和关羽一起事奉刘备,“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张飞把关羽当兄长一样看待,未提刘备。而把比自己年长的人当做哥哥来看待,称呼某人为“哥哥”并不见得就是拜把子兄弟。
《三国志·刘晔传》中记载: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人杀害后,魏文帝曹丕问群臣刘备会不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害,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全始全终了。”
刘晔形容他们的私人关系为“恩犹父子”,连“兄弟”二字都未用。
以上史料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刘关张三人关系亲密,就像兄弟、父子一样;其二,没有史料证明三人曾经结拜兄弟。
2、年龄排序有误,如果结义,应是关刘张,而不是刘关张。
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中写到,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当时刘备“年已二十八岁矣”。随后,他在同一天先后认识了张飞、关羽两位豪杰,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次日,三人便举行了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当时“年已二十八岁”似是有误。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卒于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时年六十三”。由于古人计算年龄都算虚岁,照此逆推,刘备应生于161年。那么,中平元年他应该不到二十五岁。
再看关羽。史料记载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元代学者胡琦经过考证,认为关羽大概生于159年,比刘备大两岁。
清康熙年间,有人在关羽的故乡解州(山西运城市)掘井时,掘到了关羽祖墓的墓碑,上面镌刻有关羽的家世。当时有个叫朱旦的官员据此写了一篇《关侯祖墓碑记》,文中称关羽生于汉延熹三年(160年)。按照这种说法,关羽也比刘备大一岁。
张飞的年龄相对比较好界定。据《关公年谱》记载,张飞小刘备四岁。
综合上面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刘关张三人中,关羽最长,刘备次之,张飞最小,假如真有桃园结义,应该是“关刘张”,而非“刘关张”。
由于“桃园结义”不但无太多的历史依据,且有漏洞,因此不可全信。民间之所以有桃园结义的传说,可能是对史书中“恩若兄弟”的想象与附会。
至于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要称刘备为大哥,是因为刘备是君,关张是臣,从行政级别上看,刘始终大于关、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园三结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刘关张并未“桃园三结义”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