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你认为谁是最伟大的奥地利人

时间: 2022-04-22 13:00: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你认为谁是最伟大的奥地利人

不是奥地利人的欧根,他究竟是如何成为奥地利国家英雄的?

首先,从小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促使他走接受自己的向奥地利,欧根的血统是意大利贵族,成长却是在法国,在他童年的时候,父亲忙于战争而母亲经常在宫廷里四处打转,后来因为母亲的丑闻被迫离开法国,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欧根对战争的定义和一个男人的职责,他更加清楚如何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如何让一个国家接受自己并且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耀,在接受了贵族式的教育和战争的深刻认识后,欧根渴望自己也能驰骋战场,并且征服欧洲,就这样难忘的童年成长经历,更加锻造了他见证不拔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
‌其次,多场战役上他的英勇表现和过人智慧让他大放光彩。在17世纪的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战争中,他不仅打败了奥斯曼帝国在领土上的争端,更维护了奥地利人民的信仰,在后面奥地利和土耳其的战争中,他更是一举击败了土耳其的尖锐部队,在往后的十多年战争中,他更是给了敌军极大的压力和阻挡了敌人凶猛的攻势,在18世纪地区战争频发的年代领土沦陷成为常态的时候,他维护了奥地利的领土完整给无数奥地利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
‌最后,欧根对奥地利的忠诚打动了奥地利所有人民。在欧根戎马一生中,奥地利的领主换过三次每一位皇帝都不曾怀疑过他的忠诚,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欧根的哥哥转而支持法国的时候,奥地利皇帝能够依然的相信他,欧根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合作,他们一起击败了不断攻击他们的法国军队,在欧根的晚年生活中他不曾休息过,他一直战斗到死亡的那一刻,他也曾经让奥地利在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上失败过,但是人民却依旧热烈欢迎他,奥地利人民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给了奥地利人民安全和国家完整,欧根也一直奉献着他的一生,践行着他忠诚的诺言。

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因为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欧根被推荐到利奥波德一世面前来,利奥波德一世决定让这个年轻人带领一小队人马参与这场抵抗土耳其人的战役。凭着天赋的军事才能,欧根在被称为大土耳其战争(1683–1699)中,成为了奥地利军队的中流砥柱。
我个人认为,这个吧,都是有一定的努力和本事的,说明欧根能力强
欧根亲王的成就主要是在军事方面,他率领奥地利军队与土耳其在东欧多次交战,收复了东欧的大片领土,使得东欧的人民重新归于基督教统治,有力打击了土耳其侵略中欧和西欧的野心。
其原因。他是个果断英明的领导者,常常能在短时间中看清形势。他总不缺乏勇气,往往走在最前线,身上满是伤痕,部下都真心向他拜服。面对其他盟友时,欧根也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除了让他失望的法国人除外。

下列哪个是奥地利人( )

① 卡夫卡rn② 卡拉扬rn③ 莫扎特rn④ 海顿rn⑤ 弗洛伊德
这五位都是奥地利人。。。。
① 卡夫卡,弗兰兹·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
② 卡拉扬,赫伯特·冯·卡拉扬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③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人,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④ 海顿,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⑤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纯粹属于今天的奥地利人,只有②④

卡夫卡和弗洛伊德都是捷克出生的犹太人(只不过当时属于奥匈帝国),而莫扎特是德国移民

① 卡夫卡——奥匈帝国的犹太人,出生地在现在的捷克布拉格

② 卡拉扬——奥地利萨尔斯堡

③ 莫扎特——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今属奥地利),但祖籍是德国

④ 海顿——奥地利罗劳村

⑤ 弗洛伊德——奥地利犹太人,出生于摩拉维亚(今属捷克)
① 卡夫卡: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② 卡拉扬:奥地利著名指挥家
③ 莫扎特:奥地利著名作曲家
④ 海顿:奥地利著名作曲家
⑤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以上5人都是奥地利人
  都算是奥地利人,如果按现在的奥地利共和国算只有卡拉扬(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算是,其余的都早
全部都是奥地利人

希特勒明明是奥地利人,德国人怎么会让他当总理,甚至元首的?

他不是德国国籍啊!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纳粹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1889年4月20日生于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一个海关职员之家。中学毕业后梦想当艺 术家,去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结果名落孙山。1913年迁居德国慕尼黑无固定职业,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1914年8月加入德国陆军,在巴俄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军衔至下士。战后退役,曾一度在慕尼黑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密探。为寻生活出路,于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该党于次年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党魁,随即组织该党的准军事组织—武装冲锋队。1923年11月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啤酒店暴动”,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失败后被捕入狱。在狱中口述了《我的奋斗》一书, 鼓吹废除《凡尔赛和约》,夺取生存空间,扩充领土,征服世界,宣扬复仇主义、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反苏反共思想。1924年底, 希特勒出狱。1933年1月在垄断资本集团和军界支持下,纳粹党发展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希特勒登上总理宝座,开始实现其称霸世界和使德国纳粹化的计划。

1934年总统兴登堡死后,希特勒得以集总统和总理的大权于一身,废止共和国,改称 德意志第三帝国,自称国家“元首”。他解散国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其他一切政党,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犹太人,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1935年,他撕毁凡尔赛条约,宣布重整军备,为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希特勒在国内加剧对犹太人的迫害,1935年9月颁布法律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力,后来又颁发了13条补充法令,剥夺了犹太人在德国谋生的权力。1936年德国与东条英机领导的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于是形成了德、日、意三国轴心。1936年3月他命令德军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同年7月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扶持佛郎哥取得西班牙政权。1938年3月和1939年3月,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兼并。同年希特勒进一步独揽陆、海、空三军指挥权,担任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他实行法西斯式恐怖专政,仇视且排斥其它非纳粹政党和思想,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即为关押共产党之用,他还鼓吹民族优越,仇视其它民族。在国内建立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等独立于国防军外的纳粹军事组织。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德国以及其占领国领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营,犹太人以及其他人种的遭到了大屠杀。

1939年3月15日夜间,德军奉希特勒之命向捷克首都布拉格进军。3月16日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撕毁了“慕尼黑协定”。为避免苏联卷入战争,导致德国两线作战,希特勒邀请斯大林会晤,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年9月纳粹德国闪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9月27日波兰被纳粹德军占领。1940年春,德军只用6个星期就打垮了英、法联军,占领丹麦和挪威,主力向北实施迂回,几天之后,荷兰宣布投降,5月17日,布鲁塞尔伦陷。德军以“月牙型”攻势展开对英法30万远征军合围。英军被迫在6月4日前,撤离敦刻尔克,回到英伦三岛。法国孤立无援,6月14日,巴黎陷落,6月22日,签订了德法停战协定,法国向德国投降。在一连串的“ 闪电战”中,德军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希特勒指望英国乞求和平,遭到新首相丘吉尔的断然拒绝。希特勒着手制定对英作战方案“海狮行动”,但德国空军没有取得打垮英国皇家空军的预期战果,希特勒放弃了远征英国的“海狮计划”,但仍控制地中海,堵塞英国通往东方的道路,并从南翼包抄苏联。

1940年希特勒访问罗马时与墨索里尼

1941年6月22日,300万德军越过苏德边界,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苏德战争,妄图在6个星期到2个月内打败苏联。战争开始时,德军连连获胜。然而1941年底的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术。同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拉开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帷幕。希特勒向美国宣战。1942年底到1943年初,22个德国陆战师在斯大林格勒被全歼,同时,英国将领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中也取得胜利。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打击下,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面临覆灭的命运。同盟国军队很快在各个战场转入全面反攻,德军节节败退。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希特勒于30日15时30分,同他的情妇爱娃匆忙结婚后,在总理府花园的地下掩蔽部里自杀身亡。

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据统计,二战期间总共有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它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希特勒对世界人民犯下滔天罪行,也给德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战争中近8百万德国人死亡。世界各国的珍贵文化遗产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楼上的二位,不知道就不要乱说.什么奥地利和德国都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你们学过世界历史没?????????让人笑掉大牙!!!!!!!!!可见你们的无知呀!!!!!!!!!二位好好学学世界历史吧!!!!!!19世纪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时奥地利没有加入德意志,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为奥匈帝国.德国与奥地利都是日尔曼族人.是同一民族的.元首出生在奥地利,他是日尔曼人,在德国与奥地利统一时,元首说:奥地利回到了伟大的德意志母亲的怀抱.
奥地利和德国在以前都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只是在一战战败后,同盟国将奥匈帝国分为德国和奥地利。这两个国家的民族都是日耳曼民族。都是一家人,不能说两家话
这个很模糊了.
奥地利德国以前都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是同宗的,就象韩国和朝鲜
再者,国外对与哪里人不是很在意,他应该加入了德国籍

奥地利名人的故事,故事!不是资料,急!

不要给我回答rn莫扎特被人们称为“音乐神童”。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 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仅仅活了36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rnrn他1756年出生在奥地利,他的父亲是宫廷乐团里的小提琴手,也是一名作曲家。由于父亲是佚名音乐家,家里的孩子都受到父亲的培养和熏陶,在莫扎特3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正在琴房教姐姐弹钢琴,莫扎特搬来一个小凳子在一边观看,他开始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每当爸爸教姐姐弹琴的时候,他都在一边听,莫扎特的记忆力特别好,只要是他听过的曲子,他都记得,每当姐姐弹错音乐的时候他都能准确的指出来。rnrn在莫扎特的指指点点中,父亲发现了儿子的天才,于是当莫扎特4岁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教他弹琴了,莫扎特年级虽小,许多技巧复杂难度大的协奏曲他都背诵下来,还弹的很好。rnrn4岁的小莫扎便常常向家人展示他的音乐才华,每当家人吃晚饭的时候,他都要献上一曲给大家消遣消遣。特别是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他更是喜欢变现自己,他常常不管你允许不允许,便跑到钢琴边上弹了起来,凡是听他弹过的客人,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rnrn5岁的时候,刚上一年级的小摸着特便会自己创作各种曲子了,这个城市里的人们都知道他们家出了一个音乐小天才。rnrn在家里,经常有爸爸的2位朋友来练小提琴,这2个朋友是和爸爸一起同台演出的小提琴手,有一天,莫扎特在听见爸爸和朋友们在客厅里演奏3重奏的小提琴曲,于是他自己也拿着小提琴来到客厅,平时摸着特主要是跟爸爸学钢琴,爸爸教他小提琴纯粹是为了调节。 rnrn这种
  一个神父的探索

  1900年,三个植物学家——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科伦斯、奥地利的切马克几乎在同时发表了各自的论文,而且,在论文中都称赞了一个奥地利人孟德尔,说他发现了重要的遗传学定律,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这究意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们3人各自在遗传学研究上获得重要发现,都准备发表论文,就去查阅以前的文献资料,又都发现了1866年的奥地利自然科学学会年刊,这本杂志上有孟德尔的论文。这使他们非常吃惊——孟德尔远在他们之前,竟然已经如此深入研究了遗传现象。
  孟德尔生于1822年,他本是奥地利的一个农家子弟,父母都是园艺家,对各种植物都很有研究,这对小孟德尔当然大有影响。
  1853年,孟德尔从温那大学毕业后,来到布隆的修道院,就终生在那里过着神父刻板、宁静的生活。虽然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科学兴旺发达的时代:达尔文正在英国著述进化论,巴斯德正在法国研究微生物。然而他生活在那个四周围着高墙的小小修道院里,对外界知道得很少,他不像达尔文那样有周游世界的机会,也不像巴斯德那样有许多研究科学的朋友。
  但孟德尔却有着足够的时间,修道院里还有一块园地,这就使他也有可能做出像达尔文、巴斯德一样令人瞩目的成绩出来。
  孟德尔研究的是生物遗传学。我国自古来就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有人还说过“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些谚语实际上就是说的遗传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或者是什么力量,能使生物有遗传现象呢?我国古代好像还没有人提出过这类问题华考范文网个豌豆自花授粉,结出种子。第3年,这些种子成长之后,出现了有趣的现象:有的长成高个儿,也有的长成矮个儿。高与矮之比为3∶1。这些豌豆经自花授粉后得到了种子。第4年,孟德尔又把这些种子都种下去。这一年出现了更奇特的现象:那矮个儿的种子,长出来的都是矮个儿;而高个儿的种子,除了有三分之一长成高个儿外,剩下来的却仍以3∶1的比例产生了高个豌豆和矮个豌豆。
  孟德尔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每一植株都具有两个决定高度性状的因子,每一亲体赋予后代一个因子。高的因子是显性,而矮的因子是隐性,因此杂交后第一代的植株全是高的。当这一代自花受精后,这些因子在第二代中的排列可以是两个高因子在一起,或者两个矮因子在一起,或者一高一矮,一矮一高。前两种组合将会繁育出同样的后代,各自生出全是高的或者全是矮的的植物,而后面的两种组合将以3∶1之比生出高的或矮的植物来。”
  孟德尔还提出了遗传学上另一个重要理论——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定律。可是,这开创性的伟大成就却未能引起当时社会的注意。虽然他的论文发表了,自然科学学会的年刊也分送到欧洲和美洲的大约120个图书馆里,可没有一个人能弄懂孟德尔这篇论文,也没有一个人能认识这篇论文的重大意义。
  1884年1月6日,62岁的孟德尔在布隆修道院悄悄地离开了人间。一直到他死去16年后,人们才了解到他创立的学说的伟大,并在布隆立了一座石像来隆重纪念他。孟德尔在修道院花园里默默无闻的劳动,终于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个豌豆自花授粉,结出种子。第3年,这些种子成长之后,出现了有趣的现象:有的长成高个儿,也有的长成矮个儿。高与矮之比为3∶1。这些豌豆经自花授粉后得到了种子。第4年,孟德尔又把这些种子都种下去。这一年出现了更奇特的现象:那矮个儿的种子,长出来的都是矮个儿;而高个儿的种子,除了有三分之一长成高个儿外,剩下来的却仍以3∶1的比例产生了高个豌豆和矮个豌豆。
  孟德尔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每一植株都具有两个决定高度性状的因子,每一亲体赋予后代一个因子。高的因子是显性,而矮的因子是隐性,因此杂交后第一代的植株全是高的。当这一代自花受精后,这些因子在第二代中的排列可以是两个高因子在一起,或者两个矮因子在一起,或者一高一矮,一矮一高。前两种组合将会繁育出同样的后代,各自生出全是高的或者全是矮的的植物,而后面的两种组合将以3∶1之比生出高的或矮的植物来。”
  孟德尔还提出了遗传学上另一个重要理论——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定律。可是,这开创性的伟大成就却未能引起当时社会的注意。虽然他的论文发表了,自然科学学会的年刊也分送到欧洲和美洲的大约120个图书馆里,可没有一个人能弄懂孟德尔这篇论文,也没有一个人能认识这篇论文的重大意义。
  1884年1月6日,62岁的孟德尔在布隆修道院悄悄地离开了人间。一直到他死去16年后,人们才了解到他创立的学说的伟大,并在布隆立了一座石像来隆重纪念他。孟德尔在修道院花园里默默无闻的劳动,终于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在旅馆住宿时,看见一位姑娘在切一条鱼,卡夫卡感叹到:“这么美丽一双手,可是干的工作太血腥了。”结果这位姑娘换了工作,并爱上了卡夫卡。

卡夫卡终生未娶但还是有几段爱情几个女朋友的。具体年代我就略去了哈,因为记不清了。
很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菲利斯好像是,谈了,订婚了。他觉得俩人追求不一样,退婚了。女的还有双方父母亲朋都不依,有个女性友人来劝。还和卡劝出了一点火花(这句故事未得到公认)。还是退了。过了段时间,俩人又订了一次婚,结果还是卡提出退了。这些事情大概发生在1914年至1917年附近。
接下来他爱上了一个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女儿,他父亲说了很多难听的不尊重人的话也就没下文了。后来又谈了一个订了婚他又悔婚了。至此他与两位女性订了三次婚,三次他都后悔了。他后来表示他这三次悔婚给两个好女孩造成了伤害。这俩女孩后来都嫁给了别人。
他后来又因为出书原因认识一个少妇密伦娜,最后也没成,原因众说纷纭。不过肯定的是移居美国的密伦娜和卡通了大量书信,这些书信最后在密伦娜贫困潦倒走投无路时无奈高价卖给出版商了。
再后来他旅游还是养病时认识了多拉笛芒特,俩人很快热恋。时年卡夫卡40岁,多拉19岁。相恋几个月后同居欲结婚遭到双方父母强烈反对(卡的父母反对是肯定的,多拉那边据说是她父亲嫌卡老,没有确切记载)。因此两人未能成婚。彼时卡夫卡的肺结核已经比较严重,好像又并发喉病了。在维也纳郊区的一家疗养院里治病,以前没所谓的他开始积极治病,努力地想活下去,但他也有表达过“来不及了”的忧虑。他和多拉设想要到巴基斯坦某个城市(原谅我记不清了)去结婚定居一起开个小餐馆······
1924年6月3日,距离42岁生日只差一个月的卡夫卡在疗养院病逝。一周后遗体运回布拉格下葬。在葬礼上多拉伤心欲绝,往墓里跳被众人拉住。葬礼结束后,人们陆续散了,卡夫卡的父母看着墓前哭泣的多拉决绝地转身走掉了,没有安慰这个女孩子一句。据说卡的母亲有点心疼这个孩子但看到卡的父亲的态度挽着他的手臂毅然转身走掉了。
卡夫卡死后多拉考入什么戏剧学院学习表演毕业后走上舞台,后在二战前的经济中失业,并在此前后嫁给了一个德国知名女共产党的共产党儿子,并生下一个女儿。后来她们全家都在俄罗斯坐了牢,在后来多拉带着女儿出狱了,丈夫毅然坐牢。再后来多拉在伦敦因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好像是1951年,也或许是她享年51岁,记不清了)。
赠送头发
一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去美国演出,大为轰动。

他身材很高,仪表非凡,特别是他的弯曲长发,很引人注目。一位美国妇女想办法得到了一束施特劳斯的长发,当作珍品保存起来。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向施特劳斯索取头发,作为纪念。好心的施特劳斯一一满足了人们的要求。也有好心人为他的头发担心。

施特劳斯离开美国时,许多人前来送行。这时,只见他挥着帽子向人们告别,人们看到他的卷曲长发还好好地长在头上,只是他来美国时带的一条长毛狗变成了短毛狗。
莫扎特被人们称为“音乐神童”。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 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仅仅活了36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他1756年出生在奥地利,他的父亲是宫廷乐团里的小提琴手,也是一名作曲家。由于父亲是佚名音乐家,家里的孩子都受到父亲的培养和熏陶,在莫扎特3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正在琴房教姐姐弹钢琴,莫扎特搬来一个小凳子在一边观看,他开始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每当爸爸教姐姐弹琴的时候,他都在一边听,莫扎特的记忆力特别好,只要是他听过的曲子,他都记得,每当姐姐弹错音乐的时候他都能准确的指出来。

在莫扎特的指指点点中,父亲发现了儿子的天才,于是当莫扎特4岁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教他弹琴了,莫扎特年级虽小,许多技巧复杂难度大的协奏曲他都背诵下来,还弹的很好。

4岁的小莫扎便常常向家人展示他的音乐才华,每当家人吃晚饭的时候,他都要献上一曲给大家消遣消遣。特别是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他更是喜欢变现自己,他常常不管你允许不允许,便跑到钢琴边上弹了起来,凡是听他弹过的客人,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5岁的时候,刚上一年级的小摸着特便会自己创作各种曲子了,这个城市里的人们都知道他们家出了一个音乐小天才。

在家里,经常有爸爸的2位朋友来练小提琴,这2个朋友是和爸爸一起同台演出的小提琴手,有一天,莫扎特在听见爸爸和朋友们在客厅里演奏3重奏的小提琴曲,于是他自己也拿着小提琴来到客厅,平时摸着特主要是跟爸爸学钢琴,爸爸教他小提琴纯粹是为了调节。

奥地利眼里的希特勒,希特勒是奥地利人。奥地利人是怎么看他的?

奥地利人把希特勒看成一个统一了日耳曼民族的英雄,德意志统一后,奥地利人就成了德国人,因为奥地利人也是日耳曼人,所以奥地利人并不恨希特勒,相反还爱戴他
在奥地利,有人崇拜,有人痛恨!
文章标题: 你认为谁是最伟大的奥地利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6976.html
文章标签:奥地利人  谁是  你认为  最伟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