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明英宗叫门的原文在哪里

时间: 2022-04-12 23:00:5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明英宗叫门的原文在哪里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 明英宗是怎么复辟的

你好!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  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他的一生:

第一次,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无奈之下,释放英宗。随即,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复辟:南宫之变,又称夺门之变,是指景泰8年(1457年)明英宗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的支持下成功复辟,二度临朝。其实明英宗不是主动复辟,刚好有人推动而已。过程为:

景泰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浚,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种种作为,颇让后人诟病。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

彼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将南官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朱祁镇被搀扶登舆,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官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石亨等人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背景:
土木堡之变时,朱祁镇被瓦剌胡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推举为皇帝,是为明代宗。
后来,兵部侍郎于谦成功抗敌,并与瓦剌议和,瓦剌首领也先眼见朱祁镇已经土木之变形势
无用,于是同意让朱祁镇回燕京。朱祁钰表示不愿意退位,曾对大臣说:“我并不是贪恋帝位,而是当初把我推上宝座的,是你们啊。”
他贪恋帝位与否这并无关是非,不过他废除了明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经大臣陈述其利弊後,朱祁钰把朱祁镇迎接回京师,囚於南宫,尊为太上皇。并以锦衣卫对朱祁镇加以软禁,严密控管,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
景泰七年(1456年),在对抗瓦剌时立下大功的石亨为了自身利益,有意复朱祁镇登基。在拉拢身边人商讨後,与宦官曹吉祥、都督张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许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行事。
过程:
众人密谋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将石亨召到病榻前,亲自殷殷嘱咐。石亨一切都答应下来,但他亲眼看见朱祁钰的病态,内心已经打起了主意。他退出后,立即派人找到了前府右都督张鞁和宦官曹吉祥,告诉二人朱祁钰已经不行了,商议要为自己谋后路。
此时,京师正有一种流言,说大学士王文正力劝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皇储,如果是这样,王文将是定鼎之臣,立有首功。即便是重新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谋议是文臣之事,功劳也轮不到石亨、张鞁等武将身上。石亨说:“朱祁钰病已沉重,如有不测,又无太子,不若乘势请太上皇复位,倒是不世之功。 ”于是,这三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决定将赌注压在太上皇朱祁镇身上,拥立朱祁镇复位,这样,三人就是大功臣,能够飞黄腾达。
当场,三人做了分工,宦官曹吉祥进宫去见孙太后,密告她复辟一事,借机取得了孙太后的支持。石亨和张鞁则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许彬商议。许彬听说二人的来意后,当即以手加额,说:“这是不世之功!不过,我老了,不中用了。徐有贞多计谋,你们可以去找他商议。 ”
石亨和张鞁又连夜去找徐有贞。徐有贞大为兴奋,当即夜观天象,见紫微有变,忙道:“帝星已见移位,咱们要干这件事,须得赶快下手。 ”几个人经过详细谋划,决定在正月十六晚上动手。
正月十六白天,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兵部尚书于谦会同群臣商议,决定一起上奏请复立沂王为太子。众人推举商辂主草奏疏,疏成后已经是日暮西山,来不及奏上朝廷。于是群臣决定在次日清晨朱祁钰临朝时,再将奏疏递上去。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政变就在这天晚上爆发了。随之而来的便是许多人的杀身之祸。倘若这复立沂王的奏疏早一天递上,或许于谦等人不会遭到杀身之祸。短短几个时辰,不但改变了明朝的历史,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2]

南宫复辟
正月十六晚,徐有贞换上朝服,怀着紧张而忐忑的心情离开了家,临行前对妻女交待说:“我要去办一件大事,办成了是国家之福,办不成我徐家就是灭顶之灾。你们自己要有心理准备。 ”
明英宗朱祁镇
出门后,徐有贞又顺路邀请了杨善和王骥作为同党。杨善和王骥二人都表示要以死报答太上皇。王骥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不但自己亲自披甲上马,还将儿子和孙子都带在了身边。三方人马会齐石亨叔侄、曹吉祥叔侄后,又等到了张鞁率领的大队京营兵,一齐向皇城进发。张鞁调兵进城是借口瓦剌骚扰边境,要保护京城安全。而石亨掌管皇城钥匙,所以能够通行无阻。四鼓时分,大队人马从长安门直接进入皇城。进入紫禁城后,徐有贞重新将大门锁上,防止外面有援兵进来,并将钥匙投入水窦中。皇城内的守军见这伙人十分奇怪,不明所以,但也不敢过问。
这时候,天气忽变,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害怕有逆天意,会遭到天谴,都非常惶恐。精通天象的徐有贞站出来,劝大家不要退缩,说大事必济。于是众人继续前进,顺利地到达了南宫。然而,南宫宫门坚固异常,怎么也打不开。石亨派人用巨木悬于绳上,数十人一齐举木撞门。门没有撞开,门右边的墙反倒先被震坍了一大洞。众人便从墙的破洞中一拥而入。
朱祁镇这时候还没睡觉,正秉烛读书,突然看见一大堆人闯了进来,还以为是弟弟派人来杀自己,不禁惊慌失措。谁料众人一齐俯伏称万岁。朱祁镇这才问:“莫非你们请我复位么?这事须要审慎。 ”
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朱祁镇直奔大内。路上,朱祁镇挨个儿问清诸人姓名,表示不忘功臣之意。
一行人来到东华门,守门的士兵上前阻拦。朱祁镇站了出来,表明自己太上皇的身份。守门的士兵顿时傻了眼,不敢阻拦。于是,众人兵不血刃地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天门而去,并迅速将朱祁镇朱祁镇扶上了奉天殿宝座。殿上的武士们挥金瓜要打徐有贞等人,被朱祁镇喝止。徐有贞等人一起叩拜,高呼“万岁”。石亨敲响钟鼓,召集群臣到来。
百度百科英宗复辟: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RK8eyqxoaNN1JD0tKJO95OY6w4JYKxSJaZj5DpSyZ43hhd94lZN8ExykF-ijAqGKqeFG1kBYeA9oo1xnpWCLbYdqxQ6zAt0NKN7fzQcSsWkahr5ztJA6QsYzKBlQUOB_zQRZ4k_qSnLmINfr59p5Ke5nh-S5K_UrKyTHHQccG8091c80TZmjvf9qNTkMtjX
景泰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浚,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种种作为,颇让后人诟病。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
彼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将南官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朱祁镇被搀扶登舆,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官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石亨等人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求明英宗朱祁镇的那段历史内容?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先后用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死后谥英宗睿皇帝

明英宗是明宣宗长子,生母为孙贵妃(后立为皇后),《明史·后妃传》说其母为身份不详的宫人,为孙贵妃所养。生后四月即立为皇太子。

正统时期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侧目。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王振劝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沿途铺张。返师途中,阴历8月15日,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明史·英宗本纪》),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不久郕王即帝位,是为明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尊英宗为太上皇。

景泰时期

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瓦剌倡议和谈,欲送还英宗。景帝不欲英宗还銮,在大臣的劝谏下虽于景泰元年(1450年)将英宗迎归,然而将其幽禁于南宫,防守严密。景泰三年又废原立为太子的英宗长子朱见深为沂王,另立己子朱见济为储。英宗在南宫饮食常缺,又不得礼遇,赖钱皇后宽解度日。后太子朱见济死,但景帝仍不同意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手握重兵的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勾结太监曹吉祥进入南宫,拥英宗复辟。十六日夜,英宗自东华门入宫,于奉天殿升座,黎明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复位,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即日下于谦于狱,废景帝为郕王,迁之西内。不久,景帝崩,死因不明,有谓乃英宗使太监蒋安以布帛勒死(明人陆釴《病逸漫记》)。郕王死后,仍得不到英宗的谅解,谥曰戾,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北)。

天顺时期

英宗复辟后,即以谋逆罪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下狱,初尚言“于谦实有功”而不忍杀之,因徐有贞力主“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遂于五日后斩于谦、范广于西市。天下冤之,后英宗亦悔(《明史·于谦传》)。

天顺朝,英宗勤于理政,并任用李贤、彭时等贤臣,先后惩治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又不顾左右反对,释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已猪狗不识),并提供饮食住行;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遗诏罢明代自太祖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明史》誉“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1],王世贞在《奔州山人别集》中称:“此诚千古帝王之盛节。”。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时年38岁。葬入明十三陵中的裕陵。英宗与钱皇后感情颇深,钱皇后无子,担心死后嗣子宪宗(周氏所生)不尊崇她的地位,所以遗命“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后来钱皇后死时,周太后果然不欲其祔葬裕陵,经过大臣力争方得与英宗合葬(《明史·后妃传》)。

外国寓言:见钱眼开朱祁镇

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你要说他是昏君,还真有点冤枉他了。
  
  就拿土木堡之变来说,他敬天法祖、御驾亲征,运气不好进了蒙古人的战俘营,他有骨气,宁死不降,当囚徒还当出水平来了!日子没多久,从蒙古人的看守,到那些跟他打过交道的许多蒙古将军,甚至到瓦剌首领也先的弟弟伯颜,全和他成了好朋友,一个个对他死心塌地。甚至那位伯颜将军,多次为了放不放他回国的问题竟然和亲哥哥也先吵得脸红脖子粗。他被接回京城时,伯颜将军亲自相送,一直走了几十里才洒泪而别。这份凝聚力,哪像个昏君,分明是明君的气度吗!
  
  再说到个人私生活问题,明英宗朱祁镇和他的正宫娘娘钱皇后,真称得上中国历史上一对有名的患难夫妻。他被抓到蒙古的时候,钱皇后哭坏了眼睛,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搜罗出来送到蒙古那边去赎他。为了说服朝臣迎回英宗,她以死相争,结果摔瘸了腿。到了朱祁镇被放回来后,两人被幽禁在南宫,生活困苦,更是靠钱皇后纺纱卖钱,贴补家用。钱皇后情深,明英宗朱祁镇也专情,重登皇位以后,对钱皇后依旧礼遇有加,夫妻恩爱一生,既能同患难又能共安乐,这份模范,换做今天,试问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气度不凡,人品也不差,智商问题呢?你不能不承认,经历过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朱祁镇,有时候让你聪明的难以置信。被囚禁瓦剌的时候,他身边的太监喜宁反了水,投靠到蒙古人门下当了汉奸,日日出坏主意,几次都差点置他于死地。可英宗皇帝朱祁镇骗瓦剌说自己给大明朝写亲笔信,要大明接受瓦剌的要求。条件只有一个:叫喜宁去送信。当喜宁乐颠颠的进了大明地界,早已准备好的明军将士一拥而上,将其五花大绑,不久就被碎尸万段。原来,明英宗朱祁镇暗地派随从跟着喜宁,并给大明边关将领送去了要擒杀喜宁的亲笔信。一张纸条就解决了问题,这份聪明,你能说他糊涂?
  
  再就是后来的“夺门之变”,一夜之间取代了自己的弟弟景泰皇帝重坐了江山,还有天顺年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三位权臣相继乱政,明英宗朱祁镇拉一个打一个,不出几年就将他们统统收拾掉。这种人,说他是糊涂虫?任谁都不信。
  
  另外,他在位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好事,最着名的当属“优老之政”。规定全国百姓,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政府每年发放粮食钱帛,九十岁以上的加倍供给。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可免服官府差役。这大概是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福利政策”了。如此看,这位英宗皇帝,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明英宗朱祁镇与北京的城垣建设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宣宗长子,前后两任为帝,年号“正统”和“天顺”。他9岁即位,在他即位之初,即决心定都北京,并且用前后10年的时间,大规模地修建北京城垣,这确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决策。
  
  老北京内城的城墙与城门,在明代曾先后有3次大规模的修筑,第一次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第二次是在明永乐四年(1406年),第三次是在明正统年间。其中,第三次的修筑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终明一代内城城垣最后一次修筑。至此,北京内城城垣才初具规模,基本定型,直到清代晚期,再没有过大的修筑与变动。实际上,明正统年间对北京城垣的这次大规模修建,不仅是北京城建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对于明代最终定都北京,也具有重要意义。
  
  自明永乐皇帝朱棣决定从南京应天府迁都北京始,朝廷内外一直存在着激烈的反对意见。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帝崩后仁宗皇帝朱高炽即位,即下旨,诏令北京各衙门行文时,俱于名前加“行在”二字,意欲复都南京。然而,仁宗皇帝即位不到一年便崩,但宣宗皇帝朱瞻基即位后,也锐意复都南京,北京的“行在”之称在其在位的10年间,一直未变。宣宗崩后,其皇长子朱祁镇[即英宗皇帝]登基。出人意料的是,他一反父、祖之意,正式定北京为京师,决意定都北京,并利用前朝所积材料,大规模修建北京城垣。明正统元年(1436年)十月,诏令太监阮安,都督同知、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领军夫数万人,修筑京师9门城楼。至明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落成之日,奉明英宗谕旨,将京城9门中的5座城门更用新名——即将南城垣的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分别改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东城垣的齐化门改为朝阳门;西城垣的平则门改为阜成门,其余东直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4门仍旧。
  
  明英宗所更5门之名,都有所取义。如更丽正门为“正阳”,取“积阳为天,天有九重”和《左传》里说的“天子当阳”而立之意,故名大明天子出入京城南面的正门(亦称“国门”)作正阳门。又帝王治国离不开左辅右弼,亦离不了“文治武功”,所以更原文明门为崇文门,顺承门为宣武门。另外,朝阳门取“朝”字,其意为文武百官,天天要朝拜皇帝,所以改齐化门为朝阳门。阜成门取“阜成兆民”意,寓意朝中百官,都要以身作则,才能为民立范、国泰民安,故更易平门则为阜成门。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决定违背祖制,永远废除殉葬。
  
  大明天顺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即成化皇帝]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英宗皇帝思虑良久,对太子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愿,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色彩。
  
  “自历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好皇帝,他比那些雄才伟略的帝王们更像一个“人”。

喜宁的《明朝那些事》记载

“在朱祁镇被带走后,喜宁就迫不及待地抛弃了他的主人,投降了也先,现在看来,当初他守在朱祁镇身边,实在是别有企图,更为可恶的是,他还不断为也先出谋划策,并告知边关的防守情况,为蒙古军队带路,活脱脱就是一幅汉奸嘴脸。”
“也正是这个喜宁,主动向也先提出,现在京城空虚,可以立刻进攻,必可得中原。”
“其实在也先向明朝索取赎金的同时,他还企图利用朱祁镇去骗开城门,具体操作方法是:兵临城下,并不开打,先叫守将在城头说话,然后把朱祁镇领出来给城内的人看,并传达所谓皇帝的意旨,打开城门。
也先的如意算盘就是兵不血刃地攻克城池,反正有皇帝在手中,不用白不用。
这一招十分狠毒。
要知道,边关的将领们平日和也先交道打得多,自然是不会乖乖投降的,但现在皇帝大人就在城门前训话,是听还是不听呢?打开城门自然是不行的,但如果不答应朱祁镇的要求,以后的处境就很难说了,要是这位俘虏兄将来回去继续作了皇帝,自己岂不是要背上个大不敬的罪名?
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也先经常会带着朱祁镇四处叫门,企图打开一条通道。
但同时要说明的是,这条计策并不是也先自己想出来的,而是那位叫喜宁的太监的主意,也先虽然在战场上十分狡猾,毕竟还是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像这种阴谋诡计,他是不太精通的。喜宁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这也算是老传统了,无论哪个朝代,汉奸从来都不是稀有动物。”
“也先的军队十分强悍,骑兵以猛虎下山之势直扑紫荆关,在喜宁的引导下(所以说叛徒最为可恨),也先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攻破了这座关口,守备都御史孙祥战死。”
后明英宗和袁彬、哈铭劝说也先派喜宁入京当使节,并派遣同样被俘的明军士兵高磐随行。事先,英宗暗中叮嘱高磐如何行事,并亲写书信,缝在高磐的裤子里。喜宁挺洋洋自得,以瓦剌和明英宗双料使臣自居,入宣府与明军谈判。 明将出城,与喜宁在城下宴饮,高磐突然大声呼喊,抱住喜宁不放,声称太上皇有旨。招待来使的明将不敢怠慢,挥兵扑上,把瓦剌使团全部活捉,缚送喜宁入北京。
读了英宗的亲笔信,听了高磐一番指控,明景帝君臣大怒,把太监喜宁送入闹市,三千多刀,碎剐凌迟而死,终于为英宗除去一块心头大患。

英宗被景帝软禁在哪里

英宗被景帝软禁在(南宫)

景泰元年回京的明英宗,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七年里,景泰帝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有时候,吃穿不足,导致太上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
文章标题: 明英宗叫门的原文在哪里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6339.html
文章标签:叫门  原文  英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