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4-12 09:01: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在李隆基当政的后期,他宠信奸臣,迷恋美色,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那个李隆基了。
1李隆基早年还是非常有作为的,所以出现了开元盛世的景象。可能就是因为长期无事,国家处在一片祥和当中,反而使得李隆基丧失了斗志。后来,还把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给抢了过来,两个人整天你侬我侬,自然就不关心国家大事。为了压制太子,任由李林甫和杨国忠专权,把朝廷上下搞得乌烟瘴气。那时候的杨贵妃非常得皇帝的宠爱,唐玄宗巴不得把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予这个最爱的人。所以跟杨贵妃有关的人,都靠着这个裙带关系,日子过的是有滋有味。杨氏一族,任意挥霍,一时权倾天下。但是我觉得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满足他们的享乐,税收加重,自然负担是变得越来越大。
2加上那时候的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边将的将领的权利越来越大。就是将领和士兵之间,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的深厚,彼此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是说的简单一点,对于这些士兵来说,国家利益并不是最主要的。谁能够给予他利益最大化,他就听谁的,就是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那时候的中央军,平时又不太训练,自然质量是不怎么样。打起仗来,不堪一击。
3安禄山是一个情商和智商都比较高的人,把李隆基哄得团团转,再加上,他手握重兵,是一个野心非常大的人。李隆基被蒙在鼓里,迟迟不肯下手。杨国忠专权,几次上表皇帝,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但是唐玄宗却并没有相信,最终没有选择动手。那么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最后,安禄山发动叛乱,也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说的好听一点,就是为了铲除杨国忠,内心真正的想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唐朝最出名的一位皇帝,在位时间也是最长的,他开创了唐朝的极盛时代,也就是后世常说道的“开元盛世”。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执政后期居然发生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悲剧。“安史之乱”的发生也使得唐朝开始由盛转衰,逐渐走上了下坡路,而这次事件也使得唐玄宗“晚节不保”,如果不是因为“安史之乱”,或许唐玄宗留给后世的名望不会输给曾经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可以成为名列千古的帝王。
唐朝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务须多说,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已经成为了当时的超级大国,但是最后之所以出现“安史之乱”,这其中不仅有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和缺乏政治敏感度,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唐朝最根深蒂固的政策漏洞,给唐朝中后期的稳定留下了非常严重的隐患,这也是为什么唐朝最后在安史之乱之后就算没有灭国,但是也很难恢复元气,最后走向灭亡的道路。
一、唐朝统治者未能及时预料危机。安禄山成为唐玄宗制衡朝堂的工具。其实要说起这段历史,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唐玄宗对于安禄山过度信任,正是由于自己的误判,最终才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发生。唐玄宗是一个非常善于用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朝堂上的各方势力相互制衡,相互牵制。各方势力都达到了一个平衡点,而唐玄宗是需要做背后的掌舵人就行,正是由于这种局面的形成,也使得唐玄宗越来越安于现状。后来由于宰相李林甫过于打压异己,使得唐玄宗内心颇有不满,于是他便开始越来越仰仗安禄山。唐玄宗不仅将安禄山任命为三镇节度使,并且还给了他大量的赏赐以及兵力,而安禄山所拥有的这些势力,足可以让与他形成与唐王朝相抗衡的力量。
唐玄宗事实上并不是没有看出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但是那个时候的唐玄宗并不以为意,他打内心底不愿意相信安禄山叛变。唐玄宗认为,即使安禄山叛变他也不可能有胜算。所以唐玄宗并没有出手阻拦,但令唐玄宗没想到的是,安禄山居然真的开始行动了起来,后来安禄山去世之后,史思明又接着造反,这场叛乱一共持续了八年的时间。
二、“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唐朝人口、国力大不从前。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唐朝一直处于“极盛时代”,而这次战乱结束之后,唐朝又维持了100多年的时间,但是这100多年的唐朝与“开元盛世”时期的唐朝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所以说这次战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众多周知,但凡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安史之乱也使得唐朝的人口急剧减少,而人口的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这一点上来看,唐朝也大不如从前。
唐朝元气大伤。除此之外,还有地域的减少、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河北就彻底脱离的唐朝的统治,被当时的胡人所占领,河北人也被胡化的十分严重,河西走廊也被吐蕃占领。上百万的汉人被迫成为了吐蕃的奴役,可以说是十分屈辱的一段历史了。除了地域被占领,唐朝对于西域都护府也逐渐失去了控制权,这些都使得他唐朝的元气大伤。藩镇割据、宦官作乱,这些都是安史之乱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百姓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唐朝百姓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唐朝已经彻底失去了对地方、百姓的控制权,百姓的生活也在无休止的战乱之中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生产,唐朝后期的生产力也每况愈下,再也回不到之前那种繁荣景象了。
归根结底来说,这场战役爆发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唐玄宗用人不当造成的,而之所以说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因为它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局面,使唐朝方方面面都大不如从前,无论从国家实力还是控制力都每况愈下,可以说“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打击是致命的。
我觉得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唐玄宗在晚年的时候每天只知道陪杨贵妃饮酒作乐,不问朝廷中的事,还将一些大权交给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其实有的时候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早年间如此励精图治,有勇有谋的唐玄宗,晚年会变得如此的昏庸无能,最后安史之乱为了求生居然还把所有的罪过让一个女人去替他承受。
很多历史上早年做的很好的皇帝,晚年就因为夜夜笙歌,被眼前的一些浮华的表象遮住了双眼,开始让本来国力强盛的国家走下坡路,任用小人把持朝政,不听忠臣的建议,每日只顾寻欢取乐,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为一个国家的君王身上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只是一味的享受着君王的待遇。
玩物终会丧志,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如果不是他在后期荒废朝政,让朝廷里全部是一些小人当政,沉迷在自己早年打下的江山,建立的功业上面,怎么会让一个繁荣的唐朝开始走向衰弱,最后毁灭,一切的源头其实都是他自己的罪过,他忘记了一个帝王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不能沉迷美色,忘记百姓。
而安史之乱只不过是唐朝走向衰败的一根导火线而已,就算没有安史之乱也会有其他的战乱来打破唐朝的繁华的表象,让唐朝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如今的唐朝已经没有人能够力挽狂澜了,终有一天它一定会走向灭亡,这其实是前期唐朝内部积累的种种忧患的一次爆发而已,其实祸根早就已经在那里了。
唐玄宗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功与过都非常突出的皇帝。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可到了在位后期,他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荒于政务,沉迷酒色,宠信奸臣。结果一场“安史之乱”将盛唐迅速拖入了深渊,唐玄宗也因此被迫退位,留下了晚节不保的遗憾。那么问题来了,唐玄宗晚年真的那么昏庸吗?一位绝顶聪明的帝王,怎么到了后期突然就变得稀里糊涂呢?
想要解读晚年的唐玄宗,最直接的资料自然是《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几部大名鼎鼎的史书。《旧唐书》成书于945年,其中在756年(唐玄宗在这一年退位)以前的内容主要转载了唐代史官柳芳所编著的唐朝国史。《新唐书》成书于1060年,主要补充了唐代的一些逸闻轶事。《资治通鉴》成书于1085年,书中对唐朝历史进行了重新整理和鉴别,不过此时离唐朝灭亡已相隔了近两百年,许多材料都已失散。因此,《旧唐书》中的内容就成了研究唐朝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756年,安禄山率叛军占领长安,唐朝前几位皇帝的《起居注》(专用于记录帝王的日常言行)、《实录》等资料都被付之一炬。这场浩劫后幸存下来的唯一一部主要记载是史官韦述编著的国史稿,里面收录了大量唐玄宗在位期间的内容。
韦述去世后,唐肃宗(唐玄宗之子)任命柳芳续编唐朝国史,然而这份工作对柳芳来说难度出乎意料的大。首先是大量材料已经遗失,许多内容难以考证;其次是韦述编著的国史稿中有大量内容对唐玄宗执政时期的成就充满赞誉,可是唐肃宗是通过公然篡位坐上了皇帝宝座,他需要把父亲在位后期描述成是因行为不当而造成了国难,以便为自己的篡位提供道义上的理由。
柳芳接替韦述的工作后,在原有国史稿的基础上继续编著。当柳芳在760年将编著的唐朝国史上呈给唐肃宗过目的时候,他遭到了严词批评,并被贬官到黔中(今贵州地区)。夜读史书认为这必然和国史中对唐玄宗的评价过于正面有关。
之后,唐肃宗又命于休烈和令狐峘对柳芳编著的唐朝国史进行修订。后来《旧唐书》大量吸收了这个版本的唐朝国史,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泾渭分明的“两个”唐玄宗。在741年之前,唐玄宗锐意进取,史书中对他的记载一般都是颂扬;在741年之后,唐玄宗给人的感觉就是突然变得稀里糊涂,尤其到了他执政最后几年,几乎是干什么错什么,好端端一个大唐盛世就这样毁在他的手里。
然而这种结论又有许多充满疑惑的地方。比如唐玄宗晚年宠信奸臣李林甫,因而导致朝纲败坏,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然而在深入解读李林甫这个人物的时候,许多人会发现,李林甫其实是个能力非常突出的大臣,唐玄宗统治时期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制度设计与改革,都是在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完成的。如果你是唐玄宗,你会放弃一个精明干练,能为帝国排忧解难的宰相,而去重用一个只知道仁义道德,却什么实际事务都不会处理的宰相吗?
再比如在“安史之乱”前期,唐玄宗强令哥舒翰率唐军主力与安禄山的叛军决战,结果导致全军覆没,“安史之乱”这才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这是史书中关于唐玄宗晚年糊涂的又一桩铁证。然而从客观方面来看,当时哥舒翰手里有20万军队,其中超过一半都是陇右、河西、朔方等藩镇汇集的精锐边防军。而叛军总兵力不足10万。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不敢出战,帝王的权威、朝廷的颜面何存?至于后来的惨败,很大程度上是哥舒翰指挥出现重大失误造成的,把“黑锅”全扣到唐玄宗头上,其实是一件挺冤的事情。
因此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认为,无论是柳芳编著的唐朝国史,还是于休烈、令狐峘后来的修订版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唐肃宗个人意志的影响。唐肃宗为了证明自己夺位的合法性,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抹黑唐玄宗。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安史之乱”前后究竟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现有唐朝史料中反应出来未必就是历史真相。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