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大商王朝(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046年),与同时期中东,西欧先比谁更领先

时间: 2022-04-08 14:01: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如何评价大商王朝(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046年),与同时期中东,西欧先比谁更领先

列举十种中国发明的东西,我只知道四大发明还有算盘,还有什么呢?小学三年题啊

四大发明、地震仪、算盘、钢(钢铁)、伞(现今所用,能张开收回的伞)、牙刷、马镫、丝绸、舵、瓷器、石油井、纸币、火柴、漆器、风筝、热气球、钓竿、扇子、弩、船坞、投石机、中国青铜器。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都有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明的光荣传统。例如龙和凤。凤是用鸡头和孔雀身躯及其羽毛组合而成的神奇动物。龙更具有创造性,龙是由马头、鹿身、蛇躯、鹰爪、麟体、鱼尾组合而成的神奇动物。再者,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对我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成就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写出世界闻名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化》(中译文书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罗伯特·坦普尔在李约瑟博士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下面按发明先后顺序介绍给大家。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字模,加热变硬,按韵排在转盘上。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冷却后活字就粘在铁板上了。印完后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后再用。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办了最早的金属铸字工厂(当时朝鲜也用方块字),又过了30年朝鲜参照古印度的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块字。现在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用硬金属雕出凸模字,再用锤字把凸模字压在软铜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到15世纪时大概已开始采用铅锡合金。他在1451年印出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拉丁文法》。约在1453年开始印刷拉丁文圣经。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的螺旋压榨机改装的。把一页为一个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铺上纸张,用装在螺旋下的压印板加压。一天才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印16张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奥佛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双色书――拉丁圣诗。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与活字印刷结合起来,印出第一本有插图的书――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张插图。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威尼斯设计出第一批罗马活字。1477年托雷米绘制了《世界地图》,用凹版印刷术印出,共26幅铜版印制。不易仿制,纸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点较多,易辨真伪,所以仍用于印刷钞票、邮票和有价证券等。1501年意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体字;1561年他把这些字缩小印出袖珍本书籍。(西方的斜体字主要用于强调字句。)1620年,荷兰的伯靳奥发明了收字方便印刷术,每小时可印150份。1642年德国的赛根发明了镂刻凹版印刷法,最适于印画,首幅画是德国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印出第一部书是《油画色彩之调和》。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浇铸铅版法。1775年法国人迪多制订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单位。1798年德国的逊纳菲尔德发明平版印刷法,最适于印插图。1875年英国首先使用胶印法,把图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到弹性所需的材料上。1800年,英国的斯坦贺制成第一台铁架印刷机代替了木制印刷机。每小时可印250张。1810年德国 人在伦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机的专利权(机械化的手动印刷机),每小时可印400页。1812年德国人哥尼格和鲍尔设计出滚筒式滚压印刷机。《泰晤士报》卖了这台机器,每小时可印1100张。后来哥尼格还设计了每次能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1861年美国荷奥采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采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97年正式投入生产。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图片位置等等。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采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大约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农夫发明了牛拉犁具。犁是人类早期开始耕地的农具,中国人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公元前500年,欧洲农夫造出了铁犁,犁前有二个轮了和一个犁刃(即犁铧)。中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欧洲人于1700年代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心血,并显现了他们的智慧。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生塑算盘代替木竹算盘。目前世界上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有代替算盘的趋向,但因为算盘价格低廉,所以,用电子计算机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盘,至少还需要十年。

21、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和伊朗。1606年,法国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织机编织的地毯。现在的地毯变为人造纤维和羊毛编织而成。

22、双动式活塞风箱:

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钵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涌钵。

24、空位表零法:

中国人在公元四世纪以前就开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国的算盘就是这样表示的。按照西方的传统说法,用符号“0”来表示零,是印度人在公元九世纪发明的,它出现在公元870年瓜摩尔的碑文中。但是,实际上,符号“0”的出现要比这早得多。在公元683年柬埔寨和苏门答腊的碑文中,以及在公元686年苏门答腊附近的邦加岛上的碑文中,均出现这一符号。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国家出现的零的符号,是由中国传过去的,而他们又将这符号传到印度。零非常重要,如果忽视了零,那么现代技术就会瓦解。当然用空位表示零这是中国人的一项发明,然而我们并不是说使用“0”符号的绝对优先权属于我国,因为直到1247年“0”符号才第一次在我国印刷品中出现,尽管我们确信至少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使用这个符号了,但没有人知道,这个表示零的符号中国人在何时、何地首先使用的,这是需要进一步考证的。

25、化学武器:

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关于利用风箱把在炉子内燃烧的芥末释放出来的气体,打入围城敌军隧道的记载。这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利用堑壕芥子气早2300年。中国人化学武器有下列几种:“粪弹”,这是毒气弹的雏形。“飞砂弹”,它是将一管火药放在陶罐里,火药的成份是生石灰、松香、有毒植物的乙醇提取之。把这种武器从城墙上放下去,随即炸开,致命毒物四散。“催泪弹”,公元二世纪中国人便使用催泪弹,它所产生的烟雾很快地使人泪如泉涌。海脉油、四川漆和海星等毒汁会使敌人声音嘶哑。我国有的毒物能使敌人肌肉腐烂直至露出白骨。火矛包含着砒霜和一般的毒物。1540年贝林古西奥所著的《烟火药学》一书中说,火矛被燃后,就吐出“炽热地火舌,有两三步远,使人毛骨悚然”。在欧洲,直到1580年,砷才作为一种深受欢迎的东西,但在17世纪它被汞烟球所代替,这是当时中国奉献给世界的礼物之一。

26、马胸带换具: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在此之前,西方在公元8世纪换马的惟一手段是“项前肚带换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方法,因为皮带勒在喉部,意味着马一旦使出最大力气就会立即窒息死亡。我国发明的马胸带换具克服了这一缺点。我国的这项发明后来通过中亚传到了欧洲。欧洲考古学家在公元7至10世纪的古墓中发现了胸带换具遗物。

27、石油照明法:

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8、铸铁术:

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

29、马肩套挽具:

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肩套换具。这比在欧洲出现胸带具后一百年出现的肩套换具要早一千年。中国人还发现,肩套换具可以用另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换绳可以拴在肩套(项圈的两侧,直接套在车上)。正是这种形式的肩套换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采用。

30、硝石鉴别方法:

中国人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发现了硝。这比西方早2000年。在发明火药之前,首先必须认识到并且获得它的三种成分中最重要的成分,这就是硝石。西方在中世纪以前不知有此物,欧洲缺少此物,而中国资源丰富,并且可区别于其他矿物而予以提纯。鉴别硝石是根据颜色反应。硝石燃烧发出紫色火焰可证实钾的存在。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就会用此法鉴别硝石的存在。中国人发现硝石为后来发明火药奠定了基础。

31、世界上第一条等高运河―――灵渠。

西方于公元13世纪才建了等高运河,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体地图: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明了立体地图。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就记过了一张公元前210年绘制的秦始皇墓地图。书上写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1985年6月《每日电讯》的一篇报导说:秦始皇墓地虽然还没有打开,但是可能已经发现了。据说是墓入口处的地方发现了微量的水银。考古学家猜测这可能就是上述立体地图上所示的水银。

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有名的蓬莱仙山的地图就出现在罐子和香炉上。这对以后立体地图绘制技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公元32年将军马援讲到的军事立体地图,河谷山脉的模型是用糯米制作的。此外,还出现了木刻的立体地形图,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述了这种地图。1130年黄裳也制作了一张木刻立体地图。此图后来引了哲学家朱熹的兴趣,他千方百计地收集木刻地形图,以便进行研究。他自己也有时用粘土,有时用木刻制作立体地形图。黄裳在一部《鹤林玉露》里,还讲述了朱熹制作的一幅地形图的情况:“(朱熹)尝欲以木作华夷图,刻山水凹凸之势。合木八片为之。以雌雄榫镶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可以负之。每出则以自随,后竟未能成。”

很可能立体地形图的制作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后又传到了欧洲。1510年,保罗·多克斯制作了欧洲最早的地形图,绘出了奥地利的库夫施泰因的邻近地区。阿拉伯人伊贝·巴蒂塔(公元1304―1377年)叙述了他在直布罗陀看到一张立体地形图。中国以外的国家有关立体地形图的记载没有比这更早了。

33、吊桥:

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它总长为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此吊桥上铺了板便于人们行走。这种用竹了做的索桥是极有效的,整个缆索是以竹子为内芯,外边包着从竹子外层劈下的竹条(蔑片)编成的“辫子”。编成辫子是因为蔑片把内芯缠得越紧,缆索的强度就越大,从而增加了安全因素。并且,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又发明了铁吊桥。这桥可用于通行车辆。1655年到中国访问的西方人马丁·马蒂尼曾描述过贵州境内一条河上的铁索桥,并编在那个时期有名的巨著《中国图集新编》中。西方的第一座吊桥,即温奇桥。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跨于英格兰的提兹河上,它只有缆索而没有桥面供车辆通行。由于欧洲人于1809年才建成第一座可以通行车辆的吊桥,因此在这方面中国人比西方要领先180年。
  1.中国在秦朝就已经发明了弓弩、后来又发明了连发弓弩(节目里称之为世界首挺机关枪。)
  2.中国人在公元前4世纪,就发明了金属马镫(欧洲人一直到中世纪,骑马时都没有马镫,只能紧紧揪住马背的鬃毛,以防掉下马去,这种现象一直延续,直到中国的金属马镫传入欧洲为止。为欧洲的马一声叹息。)
  3.纸折伞,就是咱们经常看到的江南风味极浓的那种骨架纸伞,欧洲一直到17世纪才出现。
  4.风筝,同时中国是第一个将风筝应用于战争的国家。风筝还会向敌军散发劝降通知书,世界第一份。中国也最早出现了载人风筝。
  5.中国人发明了降落伞的雏形,比达芬奇早了1500年。
  6.耕田用的铁犁(造福世界,伟大发明)
  7.首创成排播种,同时发明了播种机(同时期的欧洲人只会随便乱洒种子,很多种子都被鸟吃了,极大浪费。)
  8.独轮手推车,也叫“木牛”,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欧洲直到11、12世纪才有独轮手推车)
  9.农田灌溉技术
  10.京杭大运河。同时中国人发明了运河水闸,比西方早了数百年。
  11.横跨河上的石拱桥(欧洲数百年后才开始使用。)
  12.面条!!以及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中国发明了面条并由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酿酒技术的国家。
  13.世界上第一个餐厅,同时提供世界上第一次餐厅外卖服务。
  14.中国在2000年前就开始踢足球,也就是蹴鞠。现代足球于1863年起源于英国。
  15.公元10世纪已有中国人玩高尔夫球的记载。欧洲14世纪才有这项运动。
  16.西洋棋的起源,有可能源自中国古老的棋类活动:围棋。
  17.中国发明了天灯,也称孔明灯。同时,2000年前,现代热气球的雏形诞生于中国孩子的蛋壳玩具之中。
  18.直升机螺旋桨的雏形:竹蜻蜓,也是古代中国孩子们的玩具之一,1400年之后,螺旋桨诞生。
  19. 公元132年,汉代的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可预测地震的地动仪。而西方现代地震学开始于19世纪,比中国晚了近2000年。
  20.公元5世纪,中国出现第一面青铜透光镜,西方花了100多年的时间,才弄清其中奥秘。
  21. 中国独有的一种青铜制品:喷水鱼洗,摩擦鱼洗的铜耳时,鱼嘴处的水会向上喷起,可用来测量地震。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制品的高超工艺。
  22. 指南针,司南罗盘,这个不必说了,四大发明之一。不过呢,中国还发明了一个指南车,比罗盘的发明还早数百年。
  23. 堪舆风水学,太极八卦图。
  24. 公元10世纪,中国发明最早的计程器。
  25. 公元500年,中国发明了由风力启动的帆车,这些工具于16世纪在欧洲造成轰动。
  26. 中国数千年来都在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上领先世界,直到公元15世纪,欧洲才成功模仿制造出中国帆。明朝郑和下西洋如今引起全球史学家的极大兴趣,现在已经有些西方学者认为,郑和发现了美洲。
  27.在造船技术方面,中国首创船尾舵,更在公元前2世纪就发明了防水隔舱,而很多人一开始认为,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发明了防水隔舱,那时已经是公元18世纪了。
  28. 公元10到15世纪,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和舰队,战舰上有着世界上第一个绩发喷火器,可以连续发射火焰。
  29.同时期,中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多阶段火箭,可飞行2公里而后喷发小火箭,该火箭学名“火龙出水”,是法国飞鱼反舰飞弹的先驱。
  30.明万历年间,西方人第一次敬献了一座挂钟给皇帝,而实际上500年前,中国人已经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机械钟
  31. 中国人发明的计时工具:日晷(似乎罗马也有,也有可能是中国传过去的),沙漏(埃及也有),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的擒纵器(现在钟表工作的核心部件,),宋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钟:水运仪象台,兼具钟表和天文观测台的功能。但这项技术随着宋朝的覆灭而遗失,最终失传。以至明朝官员看到西洋钟表时,都十分惊叹,却忘记了自己才是最早创造钟表的人。

  看到这里我要说一句:discovery的制作人对中国下的功夫还是不够深啊,在讲到明朝的事情的时候,节目里的背景画面一律是清朝的辫子服装。难道在西方学者眼中,明朝和清朝是一个样子?

  32.中国天文学家在公元前1361年首次观测到了日食,并有了彗星的记载。

  33.中国首先计算圆周率,并制定帕斯卡三角形。

  34.中国在公元6世纪就对宇宙有了正确认识,明朝的郭守敬,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世纪发明的简仪(赤道经纬仪),已经开始用现代化的方式测量星辰位置。传教士于17世纪将赤道经纬仪传到欧洲,开普勒采用了它,经纬仪延用至今。

  35.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和烟花。这个也不用说了,板上钉钉。

  36.公元8世纪,中国发明了炸弹,并将其用于在战场上吓唬敌人。公元11世纪,中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地雷,名字很有意思“伏地冲天雷”,后来还发明了第一个水雷,后来还有一种雷,叫做“木人火马天雷炮”。(太有喜感了!)

  37.中国发明了第一个手提式火器:火铳。同时,中国人在公元12世纪,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火枪。枪被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而后被欧洲人拿来逼中国打开大门。

  38.公元1150年,中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火箭,而且还可以连发。后来品种多样化,有“五豹横奔箭”、“双向火箭发射篮”等。

  39.中国的古老发明独轮手推车,在明代用于装载可携式炮台。

  40.中国古书记载了一种可以同时发射320枚火箭的炮台,被称为“神火万全炮台”,在一场战役中可发射100万支火箭(注意,是100万支。)

  41.中国发明了世界第一门大炮,欧洲有记载的大炮历史,比中国晚了300年。不过,大炮传到西方后,西方人立马就变成大炮专家了。同样,西方人后来又把这个从中国学来的东西,拿来对付中国。

  42.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道教炼丹人士首创了接种疫苗来防治天花的方法,这项方法后来传到了中东的土耳其。1718年英国人在土耳其进行天花接种,于是欧洲人以为这项发明是土耳其首创,其实不然。

  43.中国人发明了纸和雕版印刷术,这个也是不用多说的事了。

  44.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45.中国在1300年前发明了纸牌,也就是现在扑克的原型。

  46.1041年,宋人毕升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木活字,进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更进而,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家书店。

  47.中国自古就有科举制度,让穷人的孩子也能摇身一变当宰相,而欧美等国则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可是逐步引进中国的科举制度的。

  希望能帮得上忙。。。
千年十大发明
中国部分
火药
北宋年间,火药在中国已较普遍地用于战争。公元1000年,一个名叫唐福的人发明了火蒺藜,在黑火药方子里加入砒霜、沥青、铁蒺藜等制成原始的炸弹。火药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它被火点着或用力敲打之后即刻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有体积大数千倍的气体,产生猛烈的爆炸。我国在公元前后就发现或使用这些基本原料,但将它们配制成火药则是炼丹家的功劳。到唐代末期这三种原料相混的黑火药方子已经出现。公元1132年南宋人陈规发明了火枪,它是近代枪炮的前身。至公元14世纪初,中国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技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活字印刷
公元1040年前后,毕烧土制造了已知的最早的活字。毕升是一位优秀的刻字工人,在长期的刻字实践中总结出了活字印刷术,其原理与现代印刷术完全相同,分三个步骤:先是制活字,其次是排版,最后是印刷。
活字印刷术在毕之后不断发展,在活字材料、拣字方法方面都有不断改进。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创造了木活字印刷术,并于1293年用此法试印了他本人的著作《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印了一百部,印刷速度大大提高。
活字印刷术通过维吾尔人传入高加索,再传到小亚细亚和埃及的亚里山大里亚以及欧洲。公元1450年以后,欧洲才开始了活字印刷的历史。
指南针
指南针的制造技术在沈括(公元1031—1095年)的《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沈括指出,在磁石上磨过的小铁针具有较稳固的磁性,因此决定采用这种人造磁针代替天然磁石制造指向工具。沈括讨论了磁针装置的四种方法,而且他在制造指南针的过程中还发现了磁偏角。他写道: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磁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现。有了指南针,远洋航行才成了可能。所以对早期的航海家来说,指南针是一件无价之宝。
船闸
船闸在我国北宋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公元1000年前后,在京杭大运河的西河第三堰上创建了一座大型船闸,史称西河闸,有上下两个闸门,结构原理与现代船闸相同。此后又在真州、北神、邵伯建立了三个大型船闸,这三个船闸都是在堰埭旁新开运道建闸,与现代在拦河大坝旁建船闸相同。西方到12世纪才在荷兰出现第一座船闸。
算盘
珠算的正式出现并推广应用是在宋元时期。最详细记载算盘的制造方法及规格是十五世纪中叶的《鲁班木经》。16世纪柯尚迁《数学通轨》(1578年)中有“初定算盘式”,所绘十三档的珠算盘,其形制与现今通行的算盘相同。明代时珠算开始流行,并因其简单易学,运算方便而流传于东亚各国。
简仪
由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创造发明。简仪是类似浑仪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由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和日晷三部分组成。仪器除了北天极附近之外,全部天空都可不受遮拦地观测。简仪的设计和发明在世界上领先了三百多年。直到1598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才制造出能与之相比的仪器。现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架简仪,是明正统年间(1437—1442)年所造。
炼焦
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炼焦和用焦炭冶炼金属,这样冶炼成的金属纯度大大提高。焦炭是用煤经高温干馏后所得的固体产物,主要成分为碳,含挥发物(硫分、灰分)很少。用焦炭冶金,保留了煤的长处,避免了煤的缺点。1961年,在广东新会发掘的南宋咸淳末年(1270年左右)的炼铁遗址中就有焦炭出土。这是炼焦和用焦炭冶金的最早实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炼焦和用焦炭冶金的国家。欧洲人直到18世纪初才知道炼焦并把焦炭用于冶金,比中国晚了400多年。
元代大纺车
元代人发明的大纺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车。元人王祯在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公元1295-1300年)写成的《农书》中对这种纺车有详细记载。这种纺车以人力、畜力或水力作动力。与旧纺车相比,纺车的锭子大大增多,达到32枚,生产力显著提高。原有的脚踏三锭纺车每昼夜纺棉仅七八两;五锭纺车每昼夜纺麻不到2斤,而大纺车却可以一昼夜纺麻100斤,大大提高了效率。大纺车的传动已经采用现在的龙带式传动相类似的集体传动,西方的同类机械要比中国的这种水力大纺车晚几个世纪。
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钮经义等人,于1965年获得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经鉴定,人工全合成的牛胰岛素其结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人工合成蛋白质首次获得成功。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向前跨进了重要的一步,为世界蛋白质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由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发明。获1981年国家发明特等奖。该项发明是利用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作母本,矮杆籼稻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育成二九南一号、V20、珍珠97等保持系及其同型不育系。通过广泛地测交筛选,选育一批优良恢复系,完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配制南优二号、三号;籼优二号、三号,V优6号等杂交组合,还研究出一整套有关杂交稻繁殖制种和杂种一代的高产栽培技术。1980年,该发明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转让给美国。
转载于《龙城青年》杂志
四大发明、地震仪、算盘、钢(钢铁)、伞(现今所用,能张开收回的伞)、牙刷、马镫、丝绸、舵、瓷器、石油井、纸币、火柴、漆器、风筝、热气球、钓竿、扇子、弩、船坞、投石机、中国青铜器。
1、鼓 2、瓷器 3、绳索 4、日晷 5、风筝 6、孔明灯 7、铁犁 8、地震仪9、丝绸10、地震仪

公元前1000年前等于我国的什么时代?

是西周时期。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

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

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扩展资料: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洛阳),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西周”除了朝代名,还是东周时期的国家名称,即西周侯国(前367——前256),是战国末年周王室分裂的产物。

在《战国策》当中有“东周与西周争”“昌他灭西周”等记载,显然战国时代出现的“西周”并不是那个灭亡于公元前771年的西周王朝。而是西周国。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乱,京畿之内分出东周、西周二侯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周

前1046~前771年,是我国的西周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所以公元前1000年是我国的西周时期。
商朝女将军妇好肯定是存在的,因为她的墓已经发现了.

史记中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也被殷墟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至于夏朝,就真的是很虚幻了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周武王战胜了商纣王,定都镐,史称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中国历史中,夏,无记载。 商,全靠安阳的殷墟。 周以后,则有许多文字记载可参考
所以,公园前1000年就是周朝开国的第46年,后人把这时期叫西周
图一:早期美索布达米亚平原文明的分布 查看原图 图二:记载着科技信息的古埃及书卷 查看原图 图三:汉谟拉比 查看原图 在最早的城市文明出现之前,人类就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技术、工具和技能。旧石器时代的人发明了形形色色的工具,用来制造用具和狩猎的武器;新石器时代的人则作出了最重要的革新,即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时间也许最近也要在公元前6000年。石器时代的农业生产很快就消耗掉土壤的肥力,这个因素好象限制了多数新石器时代村社的规模和稳固性。在印度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这种限制就比较小些,因为河水一年一度的天然泛滥带来一层肥沃的新淤泥。在这些流域就有比较多的定居村社繁荣起来,它们排干沼泽,灌溉荒芜的土地,使固定耕作的面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这些村社的规模不断增大,从村落发展为乡镇,从乡镇发展为城市,与此同时,由僧侣祭司统治的管理体制也发展起来,组织人们生活上的各种复杂活动。这样,在公元前3000年的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就出现了最早的一些城市文明。 这些最早的中东文明的工匠技术,比起较早的新时器时代的工匠技术来,有显著的进步。在公元前4000年时,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犁,并且利用家畜来拖犁,从而由新时器时代人的小块耕作过渡到大规模田地上的农业生产。他们制造了用动物拖动的轮车,建造船舶,并使用陶轮来制造焙干的陶器。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冶金方面已经达到了青铜时代的最高水平。他们懂得将某种矿石放在火中还原就能获得铜,铜能熔化并铸成各种形状的器物,铜也能和锡制得更硬和更易熔化的青铜合金。埃及人的生产设备也差不多,不过直到未开化的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约公元前1750年)之前,埃及人尚未使用青铜和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这些工艺技术的产品是由祭司、书吏统治的组织掌握和分配的。由于祭司要处理的物资数量很大,种类又多,看来光凭记忆来记帐是不行的。因此祭司就把经手的产品在泥板上刻下记号,作为持久记录,再将泥板晒干和保存起来以备查考。这些记号包含数字以及所计数的产品略图。他们书写的这种泥板给我们提供了最古老的计数制和图画文字记载。苏美尔人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记的只是寺庙中仓库里物品进出的帐目。后来的计数制和图画文字都变得固定化了,关于数学、天文、医学、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文献也就开始出现了。 在文明的青铜时代,早期记录中的图画符号简化成表意形式,至于那些无法描绘的东西则用任意指定的办法来表达。这样的文字在中国还存在,中国的表意字的数目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在苏美尔,由于不仅用表意文字来代表它所描绘的对象,而且还用它来代表这个对象名称的声音,从而减少了符号的数目。由于采用这种办法,几个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个复杂的词或短语,这就使得许多符号都成为多余。在苏美尔的最早记录中,使用的符号约有两千个左右,但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时,符号的数目已经削减到六百个左右。与此同时,符号还进一步得到简化,最后变为楔形刻痕的组合,这就是楔形文字。在他们北面的闪族阿卡德人按照他们语言的发音,也采用楔形文字进行书写。直到希腊时代之前,凡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统治的每个民族都是这样做的。 苏美尔的数字起初是用芦管划在泥上的痕迹来表达的。小于十的数字用芦管斜划的痕迹来记下,痕迹的数目等于要记下的数目,十位数和十的倍数则用芦管竖划的痕迹来记下。与这种十进制记数法并行的,还有一种以六十为基数的记数法。用一根小芦管来划个位数和十位数,再用一根大芦管斜划来记六十的个数,竖划则代表六百的个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十进位计数法已废弃不用,并使用书写楔形文字的楔形尖笔来代替芦管。单独一个竖划表示六十的幂次——1、60、3600等,而两个竖划形成一个角度的箭头记号则表示10、600、36000等。这些符号所代表的特定值是根据它们在一个给定的数字中的位置来定的,就同我们现在使用的印度—阿拉伯计数法一样。 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苏美尔人已经制订了乘法表,他们用长乘宽来求得矩形田地的面积,又用长、宽、高相乘,来求得砖堆之类的体积。在计算圆的面积和圆柱体的体积时,他们取π值为3,这可能是用直接测量的办法来决定的,为了简便起见就取了整数。 公元前2000年左右,苏美尔人被外族征服,他们便在历史上消失了,只有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和中古时代的拉丁文一样,作为传递知识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工具被人们保留下来。当时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是闪族的巴比伦汉谟拉比(hammurabi)王朝。他们设立了附属于寺庙的学校,专门培养祭司官吏。在那里数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采用了苏美尔人表示整数的同样办法来记分数。用尖笔写的竖划现在不仅代表1、60、3600等,同时也代表1/60、1/3600等,箭头记号既代表10、600等,同时也代表1/10、1/600等。其他分数则分解成为这些以60为基数的几个分数单位,至于象1/7、1/11等不能这样分解的分数,则采取近似值如“四舍五入”的办法。 有了这些分数后,就可以用被除数同除数的倒数相乘的办法来作除法运算。为此人们制订了倒数表,但是象1/7等难以处理的数的位置则是空着。数的平方表、平方根表和立方表也都有了,并用来解决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在几何学方面,巴比伦人知道半圆的内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还知道直角三角形的所谓毕达哥拉斯定理,这不限于特殊事例,而是充分地掌握了这个定理的普遍性。巴比伦人的几何学同他们的算术一样,具有明显的代数性质,而且一律通过具体例子表达出来。从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可以看出,巴比伦人已经知道几条一般性的代数法则,但是在叙述数学问题时,则只将方程式的系数写成特定的数值。 总的来说,埃及人在数学分面的成就不及巴比伦人。埃及人关于π有了更接近的值,即256/81,但是他们只能解简单的线性方程,也不知道巴比伦人已经掌握的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埃及人没有发现用数字的位置来决定数字在数目中的值的办法,也不会将分数简化为约定的基数,这种简化手续在巴比伦人那里是和计数的位值制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埃及人使用以十为基数的计数法,个位数用重复一个笔划的办法来记下,到九为止,十、百、千则用其他符号表示,并且也用重复的办法来表示它们的倍数。这种计数法使计算工作很困难,就象类似的罗马计数法一样。 在天文学方面,埃及人的成绩也不如巴比伦人。可能是巴比伦人相信占星术的缘故,他们对于天象的观察很仔细,遗留下不少天文学纪录;埃及人的天文观测记录没有保存下来,但我们从棺柩盖上的铭文和所画的天象图发现,埃及人将天球赤道带的星分为三十六群。他们将一年分成以十天为周期的三十六段,每当一个星群在黎明前恰好升到地平线上时,就标志着一个十天周期的开始。埃及人知道一年差不多是三百六十五天,因此在三十六个十天周期之外又加上五天。这个发现可能是将好多年来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之间相隔的天数加以平均而得出的,而埃及人就是以尼罗河泛滥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的。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埃及人用天狼星的升起来调整他们的历法,这颗星在尼罗河泛滥期刚好在黎明之前升起来。 巴比伦人没有法定的记年。他们用太阴历计算时间,为了使这种历法同季节性的农业节日符合,他们就每隔几年再加上一个月。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伦人的一年是三百六十天,一年分十二个月,每个月是三十天。除了月份以外,巴比伦人还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时间单位,即星期。他们用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的名字来称呼星期中的七天。将一天分成以二小时为单位的十二时,每小时分为六十进位的分,每分分成六十进位的秒,也都是他们创始的。此外,我们用来称呼各个星座的那些名称也都是巴比伦人取的,他们还将太阳在天球经过的赤道带中那些星座(黄道)画成同月份相应的十二群。 在美索不达米亚所进行的天文观测中,最精确的要算是行星的运动。早在公元前2000年,他们就注意到金星在八年中有五次回到同样的位置。从大约公元前1000年起,美索不达米亚人的观测就相当精确,而从公元前700年起,这种观测就被系统地记录下来。这就使他们对天文上的主要周期性现象(如行星的周期等)能计算出正确的平均值,对天文现象能作出准确的预测。例如,美索不达米亚人发现了“沙罗周期”,即日食每隔十八年发生一次。后来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他们还发现了一种代数方法,能将复杂的周期性天文现象分解成许多简单的周期效应,例如,他们发现太阴历每月平均是二十九又四分之一天,而相对于这个平均数的偏离也是有规则的和周期性的。后来的希腊人把这种方法表现为几何形式,这在近代时期以前一直是分析天体运动的主要方法。 直到希腊时期以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并不用几何方法来解释天文观测,因此,他们对于例如宇宙的空间特性等问题的看法始终是同他们的科学分开的。起初,美索不达米亚人设想天和地是浮在水上的两个扁盘,不过后来则将天想象为半圆的天穹覆在水上,水则包围着地的扁盘。天穹上面是更多的水,水外面是诸神的住处。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神,他们每天从自己的住处出来,在静止的天穹上描出有限的轨道。诸神执掌着地上发生的事情,所以天体的运动被看作是诸神赋予世人规定的命运的种种朕兆。 在古埃及,人民对于宇宙结构等问题的看法也没有多大不同。在他们那里,世界好象是一只长方盒子,稍呈凹形的大地是盒子底,天是盒子的顶,撑在从大地四角升起的四座大山顶上,形状是平的,或者有些拱起。环绕大地周围的是宇宙之河,尼罗河是宇宙之河从南方分出来的一个支流,流过大地的中央。这条宇宙之河的河面并不比支撑天空的山顶低多少,所以可供每天越过天空的太阳神所乘的船行驶。太阳船总是尽可能地靠近大地这一边的河岸,所以在尼罗河泛滥时,船同大地的距离就比冬天的时候近,这样就用太阳的方位来说明了季节的变化。 这个世界都被想象为从原始的一团混沌的洪水中产生出来的。天、地、空气和其他自然界万物和自然力都被人格化为各中神祗,这些神祗是由混沌时期的阴神和阳神结合而生出来的。然后,那些比较年轻的各种自然力(或者神)就发出咒语和号令,继续做整顿宇宙的工作。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创世神话中,还叙述到一个较晚的时期,那时年轻的神用自己的体力去驯服自然,并同年长的混沌之神斗争。这类关于创世的神话好象是人类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讴歌式回忆。首先是原始的部落在克服洪水的过程中夺回土地,他们还把繁殖后代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然后是由祭司控制的较复杂组织将工作继续下去,而祭司是通过发号施令来统治的。最后,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一批城市的统治者,或战斗的王侯,他们攻城掠地,用军队的力量来进行统治。但埃及人并不把战争或武力看作是治理世界的方法,他们的神很有威力,但并不强暴。国王的统治和对自然力的控制在埃及要比在美索不达米亚有把握得多。尼罗河每年的泛滥是有规律的,可以预计的。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泛滥则是不能断定的,它使人们害怕,而不受到欢迎。这种泛滥是混沌的再现。埃及的各个王朝时间都很长,其统治都遵循既定的法典,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各个王朝则是短暂的,制度不定,没有成规可循。在埃及,未来似乎是安定和可以预测的,但在美索不达米亚,未来就不大有把握,为了预测未来就要用占卜的神秘方法,譬如采用占星术或观察祭神牲口的肝脏等。 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所以较大,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占星术的重视,但是埃及人在医学方面则更加在行。楔形文字的医学文献没有比公元前七世纪更早的,但埃及人关于医学问题的纸草书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其中还含有伊姆荷太普(imhotep)时代的更早材料。伊姆荷太普是公元前2980年左右的佐塞王(zoser)御医和大臣。按照传统的说法,伊姆荷太普是埃及医学的奠基人,后来便被奉为神圣,成为医学的祖师爷。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想来也存在着医生的职业,因为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所颁布的法典中规定,对一次成功的外科手术付给2-10舍 克勒白银的报酬(一个工匠在当时每年收入约为10舍克勒白银),但是手术失败了,就要将医生的手砍掉。 在埃及人和后期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医学文献中,用“妖魔”解释疾病的理论都很流行。疾病被人格化为一种邪恶的精灵,医生使用引起呕吐和腹泻或难受的药物,企图将妖魔从病人身上驱除掉。最早的埃及医学文献主要是开列各种药方,以供开业的医生使用,各种疾病只是含糊地提到一下,不作详细描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埃伯斯医学纸草书不同于其他医学文献的是:其中对约四十七种疾病作了描述,指出病人的症状,以及诊断与处方。晚期的文献则更加带有魔术的性质,描述怎样研究预兆来断定疾病的起因,而医治的办法则是如何将病人身上的妖魔吸引到一尊面粉塑的小像中去烧掉,或者是吸引到一头动物、油膏或符籾中去。 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在解剖学或生理学方面都没有文献留下来,不过埃及人从制作木乃伊的实践中一定具备一些解剖学知识。虽说如此,在埃及的象形文字中用来代表身体各种器官的符号,都是取自动物的解剖,而不是来自人体的解剖。这表明医生和制作木乃伊的人之间似乎没有什么接触。外科学看来也是一种独立的技术。在埃德温·史密斯所藏的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外科学纸草书中,其内容是对于外伤的一系列描述,从头部开始一直讲下去。里面开的医疗方法完全是实际的,在后面才加上一些魔术的方子。外伤病例的诊断分为三类:有希望的、不定的和无希望的。最后一类疾病是治不好的,“不应当处理”,这是一种在其他古代医学文献中找不到的诊断。 古代的文献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直到相当晚的时期之前,都没有涉及化学方面。医学纸草书中提到的矿石化合物只是作为药物对待,一直要到公元后三至四世纪,在亚历山大里亚出现炼金术时,我们才能找到专门的化学纸草书。美索不达米亚的化学文献可回溯到亚述时期(约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保存下来的一块公元前十七世纪的楔形文字竹简,内容涉及一种用铜染色的铅釉的制造。其文字及其晦涩难解,使用了苏美尔人的表意文字来暗示等同的闪族词,有人认为这表明铅釉在当时是一种晚近和很不寻常的发明,因此必须予以保存,也还需要保密。后来的亚述化学文献则讲得比较直率,但常常提到采用流血和胎胞的仪式,认为它们对冶金术是不可少的,这也许表明他们把金属的生产看成是一种生育。 看来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祭司、书吏所记载下来的,主要是他们在执行任务中自己发展的东西:数学是为了算帐和丈量土地,天文学是为了制订历法和占星求卜,医学是为了医治疾病和驱除邪魔。直到相当晚的时期,他们极少记载关于化学、冶金、染色等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属于另一传统,即工匠的传统,他们的经验是口授下来的。僧侣传统和工匠传统之间的裂痕,在当时就被人注意到了。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一份埃及纸草书上,一个父亲劝告他的儿子说:“要用心学习书写,这会使你摆脱一切艰苦劳动,成为一位有名望的官员。书吏不要参加任何体力劳动,他是发号施令的人。我看见过冶炼工人在炉前操作的情况,他的手指就象鳄鱼一样,身上的臭气比鱼子还难闻。我从没有看见过有哪个铁匠受到任命,也没有看见过有哪个铸工当了使节。” 也许是由于工匠传统和僧侣传统之间缺乏接触,它们都变得停滞不前,在青铜时代的全盛阶段很少发明出什么新的东西。祭司、书吏越来越依赖他们的先辈所写下的话,并且对越是古旧的本子越是重视。这种学究式的思想对于新发现的发展是不利的,实际上青铜时代的全盛阶段几乎没有出现什么新的发明。巴比伦的书吏将位值记数法推广到分数(约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工匠发明了制造玻璃的方法(约公元前1600年),但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发明,即炼铁方法的发现和字母文字的形成,却是由那些处于青铜时代文明边缘的民族发明的。在公元前2000年时,居住在亚美尼亚山地的基兹温达部落发明了一种炼铁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在公元前1400年后开始传播开来,到公元前1100年后已经尽人皆知了。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腓尼基人发明了一种字母文字,或者不妨说发明了两种字母文字,一种来自巴比伦的楔形字母,另一种来自埃及的象形文字。第二种字母文字更适宜于在纸草上书写,而成为后来印欧文字和闪族文字的祖先。 铁和字母文字的广泛使用是使古代青铜时代文明解体的力量。有了字母文字之后,僧侣集团以外的人也能够读书写字了,工匠在他们制造的器具上留下的名字就说明这一事实。铁比青铜要多得多,甚至以前用木头制造的犁头也用铁来做了。铁制的武器使未开化的民族象希腊的部落那样有力量征服青铜时代的文化,并建立起新的文明。 青铜时代的文明从尼罗河流域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向外传播,一直包括从希腊大陆到伊朗北部的整个小亚细亚和中东的许多地方。在公元前1000年时,巴比伦接连不断地被侵略者占领,埃及则毁在自己的雇佣兵手中,最后这俩个国家都在公元前500年并入波斯帝国。同样,在希腊大陆上青铜时代的迈锡尼文明也为古希腊人取而代之,而这些希腊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部落。 饺子馄饨 发表于 2006-11-02 02:12:44[回复] [编辑] [投诉] [推荐给好友] [收藏此帖]如果回答对您有用,请及时采纳。

夏朝到商朝经过了多少年?

姒姓,名文命,字高密,鲧之子。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古南部一带),迁至嵩山下(今河南登封)。原为夏氏族酋长,在华夏部落联盟时期,受联盟领袖舜的任命继承鲧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代舜为部落联盟领袖。三苗不服,伐三苗获胜。涂山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夏王朝开始建立。东巡守至会稽大会诸侯,计功行赏。诛防风氏。病死于会稽。子启继王位。建都之地有阳城(今河南登封告城镇)、阳翟(今河南禹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和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等地说法。相传禹时奚仲造车,仪狄造酒。



又作夏后启,或夏后开,“后”是王之意。相传禹曾选定益(伯益)作继承人,禹死后,“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启继位开始了“父传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有扈氏不服,大战于甘,灭有扈氏。于钧台大会诸侯。征西河诛武观。启死,子太康继位。

太康

启之长子,迁都于斟鄩(今河南巩县一带)。只知盘游,不恤民事。被有穹氏的后羿所逐,向东流落于阳夏(今河南太康)病死。

后羿是有穹氏(今河南东北部一带)的方伯。相传是尧时以善射著称的羿的后代,禹时受封于鉏(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康东流,后羿自鉏迁于穷石(今河南孟县,或说在巩县),“因夏民以代夏政”。后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为寒国(今山东潍县东北)的奸诈子弟寒浞所杀。寒浞夺取有穹国之政权。

仲康

太康之弟。太康被逐久而不归,在夏旧臣们保护下作了夏王。记录最早的日食。不久死去。



仲康之子。继仲康为夏王,迁居帝丘(今河南濮阳),得斟灌氏(今山东寿光)和斟鄩氏(今山东潍县)的帮助,征潍夷、风夷和黄夷。寒浞命长子浇灭斟灌氏和斟鄩氏。杀相。

少康

相之子。浇杀相时,相妃后缗已怀孕,从城墙洞中逃出投奔有仍氏(今山东济宁)。生少康于有仍,成长后为有仍氏牧正。后又投奔有虞(今河南虞城)为有虞庖正。伯靡杀寒浞,灭有穹。女艾杀浇,灭过国。相子季杼灭戈国。少康复夏王位,重振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死,子杼继王位。相传少康作秫酒。



又作予、伯杼、季杼,太康之子。迁都于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后又迁至老丘(今河南开封陈留镇北)。相传杼发明了矛和甲。征东夷,打到海边的三寿,得胜不久死。子芬继王位。



又作芬发、槐。杼之子。九夷来朝。芬死,子芒继王位。



又作荒,芬之子。祭祀黄河。打猎至东海捕获大鱼。芒死,子泄继王位。



芒之子。封九夷为侯。泄死,子不降继王位。

不降

泄之子。伐九苑。因年老,将王位让给弟弟扃。



不降之弟。扃死,子胤甲继王位。

胤甲

扃之子。迁都于西河(今山西西部,黄河在其西)。胤甲末年天大旱。胤甲死,孔甲继位。

孔甲

不降之子。迷信鬼神,使刘累养龙,作“东音”。夏后氏衰,诸侯多叛。孔甲死,子皋继王位。



又作昊,孔甲之子。继位三年死,子发继王位。



又作敬、发惠。皋之子。东夷来朝,献乐舞。发死,子履癸继王位。

履癸

名桀,发之子。即位后王都迁回斟鄩。伐有施氏,有施氏进献妹喜。筑倾宫、瑶台,敛百姓之财。灭有缗氏,伐岷山。作酒池。杀关龙逄。商汤举兵伐桀,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或说在今山西城安邑镇北)。桀败逃奔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被商汤流放南巢而死。

自夏禹建国至桀灭亡,传14代,17王。共约471年历史,其中包括后羿和寒浞代夏的40年。

商族远祖



商始祖。相传为黄帝之后,帝喾之子。母叫简狄,帝喾之次妃。拾玄鸟蛋吞食后生契。夏禹治水时,任司徒之职。佐禹治水有功,华夏部落联盟领袖舜以契所居之地商(今河南商丘)封其族,赐姓子。又将番(今山东滕县,或说在河北平山)地也封给契。

昭明

契之子。居砥石(在今河北石家庄南,邢台以北,或说在辽水发源处),夏王朝封为商侯。

相土

昭明之子。迁居商。相传相土是马车的发明者。夏太康失国,有穹后羿无力顾及东方,相土向东发展,势力抵达黄海之滨。建立东都(今山东泰山附近)。相传相土曾为夏司马。

昌若

相土之子。

曹圉

又作粮圉,昌若之子。



甲骨文中称季,曹圉之子。为夏少康时水正,夏杼时冥因治河而淹死。史书称“冥勤其官而水死”。



又作王亥、该、核、垓,甲骨文中称高祖亥、高祖王亥。冥之长子。驯服牛为负重工具。与弟恒(甲骨文称王亘)率商族赶着牛羊在部落间贸易,为有易氏棉臣所杀。

上甲微

又作微,甲骨文中称上甲。王亥之子。夏王泄命上甲微继王亥为商侯。上甲微借河伯之力,打败有易氏,杀棉臣。商王朝建立后,祭祀先公从上甲微开始。史书称上甲微能继承契之事业,振兴商族。

报乙

上甲微之子。

报丙

报乙之子。

报丁

报丙之子。

主壬

甲骨文作示壬,报丁之子。

主癸

甲骨文作示癸,主壬之子。甲骨文卜辞中有“自上甲六示”即从上甲开始至示癸的六世。

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



又作商汤、成汤、武汤、天乙、天乙汤。甲骨文中称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称成唐。名履,主癸之子。商族从始祖契至汤迁居八次,汤定居于亳(有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北;北亳,在今山东曹县两说,另有西亳,今河南偃师,郑亳,今郑州市等说)。

夏桀暴虐,人民不满,汤任用仲虺和伊尹为左右相,积蓄力量灭夏。先灭为邻的葛(今河南宁陵北),再灭韦(今河南滑县东)、顾(今山东鄄城东北)、昆吾(今河南濮阳境内,或说在新郑境内),“十一征而天下无敌”。最后伐夏,和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或说在今山西城安邑镇北),桀败走,后又逃至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被擒。流放而死。

夏灭亡,商王朝建立。又13年汤死,长子太丁早死,次子外丙继王位。

太丁

汤之长子,《史记·殷本纪》“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甲骨文卜辞祭祀直系先王时列在汤之后,太甲之前。

外丙

名胜,甲骨文作卜丙,汤之次子。在外三年死,弟仲壬继王位。

仲壬

名庸,甲骨文中未发现仲壬之庙号,或说南壬即仲壬。在位四年死,太丁的儿子太甲继王位。

太甲

名至,甲骨文作太甲,太丁之子。继位后暴虐、乱德、不遵汤法。被伊尹囚于桐宫(今河南偃师附近)。伊尹摄政。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改过后伊尹还政。一说伊尹逐放太甲,篡位自立。七年后太甲自桐宫出,杀伊尹,复王位。太甲死,子沃丁继王位。

沃丁

名绚,甲骨文中无沃丁的庙号,太甲之子。伊尹病死,沃丁以天子之礼葬。沃丁死,弟太庚继王位。

太庚

又作小庚,名辨,甲骨文作大庚。太甲之子。太庚死,子小甲继王位。

小甲

名高,太庚之子。小甲死,弟雍己继王位。

雍己

名伷,太庚之子。对人民和奴隶的剥削、压迫加重,诸侯不朝。雍己死,弟太戊继王位。

太戊

名密,甲骨文作大戊或天戊。太庚之子。任伊陟为相。臣扈、巫咸辅政。桑谷共生于朝中。伊陟戒太戊,勤于王政,修德治国,王朝复兴,诸侯归顺。太戊死,子仲丁继王位。

仲丁

名庄,甲骨文作中丁。太戊之子。王都由亳迁于嚣(今河南荥阳东北)。征兰夷。仲丁死,弟外壬继王位。

外壬

名癸,甲骨文作卜壬。太戊之子。外壬死,弟河亶甲继王位。

河亶甲

名整,太戊之子。王都由嚣迁于相(今河南内黄东南)。彭伯、韦伯助商征兰夷、班方。河亶甲死,祖乙继王位。

祖乙

名胜,甲骨文作祖乙、下乙,又称中宗祖乙、高祖乙。仲丁之子。王都迁于耿(一作邢,今河南温县东)。任巫咸之子巫贤为相。又迁都于庇(今山东鱼台附近)。巫贤、彭伯、韦伯辅佐,生产有所发展,商王朝复兴。祖乙死,子祖辛继王位。

祖辛

名旦,祖乙之子。祖辛死,弟沃甲继王位。

沃甲

又作开甲,甲骨文作羌甲。祖乙之子。沃甲死,祖丁继王位。

祖丁

名新,甲骨文作祖丁、小丁、后祖丁。祖辛之子。祖丁死,南庚继王位。

约公元前14世纪

南庚

名更,沃甲之子。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南庚死,阳甲继王位。

阳甲

名和,祖丁之子。自仲丁以来在王位继承权上,出现了兄弟子侄互相争夺,造成王室内部“九世乱”的局面。诸侯、方国又不朝,阳甲死,弟盘庚继王位。

盘庚

名旬,祖丁之子。为振兴王朝,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迁都前后对臣民有三次训话,即《尚书》中的《盘庚》三篇。《史记·殷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273年,更不徙都”。盘庚死,弟小辛继王位。

史家将盘庚迁殷侯至商纣王灭亡,称为商王朝的后半期,殷墟甲骨就是盘庚迁殷后商王朝的遗物。甲骨文就是此后半期的文字。

小辛

名颂,祖丁之子。小辛死,弟小乙继王位。

小乙

名敛,甲骨文作小乙,称小祖乙,后祖乙。祖丁之子。命太子武丁居民间,观察诸侯、方伯们的动向。知稼穑之艰难,与“小人”同出入。武丁学于甘盘。于板筑的胥靡中得见傅说。小乙死,武丁继王位。

约公元前13世纪

武丁

名昭,史书中称高宗。小乙之子。守孝三年不问政事。借梦召见傅说。任傅说为相。以甘盘、祖己辅政。惑后妻言,流放孝己。飞雉入太庙登鼎耳而鸣。祖己劝武丁修政行德,王朝复兴。发展农牧生产。伐贡方、土方,征西羌、东夷,对四方方国、部落用兵。扩大商王朝统治范围。武丁在位59年死,子祖庚继王位。

约公元前12世纪

祖庚

名曜,武丁之子。在位约十年死,弟祖甲继王位。

祖甲

名载,亦作帝甲,甲骨文作祖甲。武丁之子。致力于报效祖先功劳,创造“周祭”。修订《汤刑》。祖甲在位约33年死,子廪辛继王位。

廪辛

名先,亦作冯辛、凭辛。甲骨文中未见廪辛庙号。祖甲之子。在位约三、四年死,弟康丁继王位。

康丁

名嚣,甲骨文作康丁、康祖丁。祖甲之子。征伐旨方、羊方等方国。在位约七八年死,子武乙继王位。

武乙

名瞿,甲骨文作武乙,称武祖乙。康丁之子。继康丁征伐诸方国。受周侯季历以征伐大权。赏赐季历土地、美玉、良马。破神权,加强王权,痛打木偶。革囊盛血作天神而射。猎于河渭间,被雷电击死。在位约35年。子文丁继王位。

文丁

名托,武乙之子。周季历勤劳王事,助商征燕京戎(今山西静乐东北)、余吾戎(今山西长治西北)。命季历为牧师。杀周季历。在位约13年死,子帝乙继王位。

帝乙

名羡,文丁之子。将其妹嫁周侯姬昌。封姬昌为西伯,得专征伐。征人方、盂方。在位约20余年死,子帝辛继王位。

帝辛

名受,又称纣或受辛。帝乙之子。商王朝最后一王。又名纣王。即位后,建离宫别馆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修林苑亭台于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厚赋税以充实鹿台之钱、巨桥之粟。压榨诸侯为黎(今山西黎县)之蒐。伐东夷,大军留戍东南。聚集逋逃助纣为虐。宠妲己,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刚愎拒谏,醢梅伯、九侯。囚西伯姬昌,逐商容出朝。囚箕子,杀比干,暴虐日盛。周武王出兵伐纣,大战牧野(今河南淇县南),商军前徒倒戈,纣登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

商朝自汤至纣,17代,31王,约600年的历史。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夏商史话》。《夏商史话》作者为孟世凯先生,1935年4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公元前2070年有雨,建立历史上的夏朝,定都在阳城。在公园前的1600年唐建立历史上的商朝灭夏杰。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周王陶花商纣王灭生,在这个过程中,从下的建立到商的灭亡,共经历了一千零二四年。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大商王朝(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046年),与同时期中东,西欧先比谁更领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6048.html
文章标签:公元前  西欧  王朝  中东  比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