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铁帽子王和八旗都统(或者说旗主)是什么关系

时间: 2022-04-07 21:01: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铁帽子王和八旗都统(或者说旗主)是什么关系

满清八大铁帽子王,最后都是什么结局,真的是世袭罔替了吗?

八大铁帽子王,真的铁吗?

 清朝的铁帽子王指的是清朝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它相比一般的王权是隔代不降爵的,清朝的建国以后宗室和功臣要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度,包括亲王贝勒等多个爵位,但是同样为了防止爵位的泛滥,清朝还制定了降袭制度,就好比说你之前是亲王爵,但是你下一代的时候就成了郡王爵。

满清的时候一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有和硕里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等十二位,但是其中八位是为了大清立下了非常大的战功挣来的,不为那四位一样,都是由于皇上的恩典册封的,就像是礼亲王代善一样,带上一家共有三个铁帽子王。

除了代善外还有他的长子岳托和他的孙子勒克德浑,他们可谓是大清赫赫有名的战将,跟随着努尔哈赤,皇太极四处征战,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带上还在皇太极称帝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顺治五年的时候代善也是得病去世了, 岳托和勒克德浑也分别在崇德三年和顺治九年病逝。


而像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在皇太极去世后,他拥立顺治帝继位,但是顺治帝继位的时候只有五岁,所以他就也成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出征的路上去世了,豫亲王多铎也是身染天花去世,肃亲王豪格因为和多尔衮言语不和死于狱中,还有庄亲王硕塞也在顺治十二年病逝,他们都是清朝的功臣,也享受了世袭罔替的特权。

刚开始时是十二个铁帽子王的,其实这些铁帽子王就是分封的诸侯王,当然权力要比以前小得多,而这些铁帽子王在之后也是逐渐的被削弱职权,代代削爵,不复存在了。
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关系能够非常铁的,一般都会受到利益的影响,所以最后的结局都不是特别的好。
我觉得应该是,反正这样的权臣结局能好了才怪,所以,悲惨的结局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结局肯定是非常惨的,帝王会慢慢剥削分散各个铁帽子王的势力、权力。

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职位?和亲王、郡王有什么区别呢?

铁帽子王是一种俗称,官方的名称是八旗旗主。大清王朝就是靠着八旗兵打通了山海关,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八旗兵曾经是大清王朝最强悍的战斗力,是大清王朝最倚重的军事力量,八旗制度也贯穿清王朝整个军事制度,八旗旗主就是八旗制度最高的军事长官。他们都是皇亲国戚,在朝廷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和身份,而且每个人在战场上都有着不可一世的军功,这八个人可以说是大清王朝除了君王之外最有权力的人。

亲王、郡王的地位在铁帽子王之下。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当中,我们曾经看到过一副场景,八爷党一直不服从雍正的领导他们虽然表面上听从雍正的指挥,但是内心里一直都想夺取属于自己的皇位,背地里一直用一些阴谋诡计在和雍正进行对抗。八爷党最后终于找到一个机会他们纠结了八大铁帽子王在朝廷之上公然和雍正翻脸,八爷党想利用八大铁帽子王手中的权力废除雍正的皇位,在清朝历史当中确实存在着这样制度,但是最后13爷的出现让局势出现了扭转,帮助雍正化险为夷,帮助他脱离了险境。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八大铁帽子王手中的权力有多大。他们可以对皇权进行约束,他们的地位严重威胁到君王的地位,当然想让八大铁帽子王同心协力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八爷党能够让八大铁帽子王站在同一战线也证明了其政治手段非同一般,八大铁帽子王最令人忌惮的地方就是他们手中的军权。

大清王朝统治者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君王不断蚕食八大铁帽子王手中的权力,最后八大铁帽子王也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要牛逼一点,清代律法说过:“亲王子袭郡王爵位,郡王子袭贝勒,以此类推。”铁帽子王他是亲王,他儿子也是亲王;他是郡王,他儿子也是郡王!但铁帽子王也没那么铁,新皇帝一登基,看他不顺眼就会打得粉碎,而待遇和其他王爷一样,并没有高出来一毛钱!差不多
铁帽子王,其实本身就是亲王或郡王,只是因为他们对国家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从而获得了可以惠及子孙的特权。除了子孙继承爵位方面外,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郡王享有的权利和待遇并没什么不同。
铁帽子王就是爵位可以世袭,不会被削减,和亲王、郡王除了可以世袭之外,没有别的区别。
铁帽子王,其实本身就是亲王或郡王,只不过是名号叫法不一样而已。

铁帽子王是八旗旗主吗

清朝八旗的旗主不一定是铁帽子王,姓氏不固定,旗主也不是世袭的。

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 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 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 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 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 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 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 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 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 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 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请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 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 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 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 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 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 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 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 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 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于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 邻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洁前 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 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 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 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质色为蓝色镶 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 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 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 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别。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18个;蒙古佐领117个,又半分佐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乾隆五十五年(17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兵丁12万人。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1653)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有5个是:
镶白旗(肃亲王)
正蓝旗(豫亲王)
镶蓝旗(郑/简亲王)
正红旗(礼/康亲王)
镶红旗(克勤/平郡王)
其他3个是皇帝。
睿,庄,顺承 三王不是旗主。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 [编辑本段]八旗分类  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 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 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 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孝贤皇后、哲悯皇贵妃,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 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 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 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 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 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 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 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于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 邻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 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 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 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质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 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 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历史上臭名远扬的“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和正直善良的慈安皇太后(也称东宫)都是。

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是什么时候、由哪位皇帝册封的呢?

清朝宗室的爵位分为十二等,如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等。而铁帽子王则是王爵中最为尊贵的一种,它不像其他爵位,每过一代就会降一个等级,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永不降爵。因此,这个王爵被民间俗称为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

所谓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其实直到乾隆时才叫起来。分别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这八个人,因功勋卓著,同时又是皇室,因此被封为八大铁帽子王。

八旗

努尔哈赤以女真部落为根基所建立的八旗制度,是一个典型的奴隶制军功集团。努尔哈赤视八旗为私人财产,因此他将八旗分封给他的子孙和亲属,如他的嫡系子孙代善、皇太极、多尔衮、岳托、豪格等人,麾下都有八旗佐领,甚至直接成为旗主,不过此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封爵制度,因此,并未确定八大铁帽子王。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死后,1636年,皇太极成为继承人,并改国号为大清,正式颁布了封爵制度。皇太极册封了亲王、郡王共七人。在这次册封中,代善为礼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岳托为成亲王等等,基本奠定了后来八大铁帽子王的基础。但是这次所分封的王爵并不能世袭罔替,而且所分封的亲王、郡王也有多人爵位仍有变化。

皇太极

顺治继位后,除了恢复豪格、多铎等人亲王的爵位,也加封了皇太极第五个儿子硕塞为承泽郡王,并在顺治八年又将其升为亲王,硕塞这一支也被称为庄亲王。顺治五年,又将代善之孙勒克德浑为顺承郡王。

虽然经历了两代帝王两次正式分封爵位,但此时的清朝依然没有明确这些王爵可以世袭罔替,并且他们很多人的爵位也始终在变化,不断有人爵位被废黜、被降爵或被更改。如著名的睿亲王多尔衮,在他死后,先被顺治封为义皇帝,很快又被黜出宗室,废除尊号,直到乾隆年间方才平反。

多尔衮

一直到清朝中期,乾隆继位后,乾隆三十四年,乾隆皇帝明确了清初王爵的名号,并且正式确认了世袭罔替的制度。直到此时,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才正式形成。

乾隆皇帝

这八个铁帽子王中,除了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外,其他七人均为努尔哈赤的嫡系子孙。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但世袭罔替的是爵位而非本人,如果继承王位的铁帽子王们犯错,依然会被罢黜或被惩罚。

文章标题: 铁帽子王和八旗都统(或者说旗主)是什么关系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6014.html
文章标签:都统  或者说  帽子  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