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日本战场上有一个时期反倒是薙刀比长枪多 又是什么让战国时代的战场重新选择了长枪

时间: 2022-02-11 14:00:0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为什么日本战场上有一个时期反倒是薙刀比长枪多 又是什么让战国时代的战场重新选择了长枪

一个偏远小国,日本战国时代的总人口是多少?

日本战国时代的总人口最初超过 700万, 战国后期约有1200万。

数据显示, 在15世纪末英格伦混乱前后, 日本总人口约为 700万, 到17世纪初战争开始时, 日本人口超过1200万。

因为在战国时期的100多年里, 由于沼泽、农业和灌溉技术的改善, 以及战国的艰苦治理, 使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粮食生产的增加肯定导致了人口的稳定增长。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永禄三年(1560年),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

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

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

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扩展资料:

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大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

各地大名进而称霸一方,甚至于成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为可能。

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铁炮(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中、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

“战国三大枭雄”:斋藤道三、北条早云、松永久秀,其实毛利元就、北条氏康、伊达政宗、岛津义久、长宗我部元亲皆可算是一雄。

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用职业军人(武士)为其作战。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逐渐转型成集权独裁的军国政体。

于是大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统一的新幕府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的总人口最初超过 700万, 战国后期约有1200万。数据显示, 在15世纪末英格伦混乱前后, 日本总人口约为 700万, 到17世纪初战争开始时, 日本人口超过1200万。

日本战国时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

扩展资料:

日本战国时代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但酷爱中国兵法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永禄三年(1560年),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打败西军。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和1615年在两次大阪之阵中逐步消灭丰臣氏,战国时代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初期人口为七百多万,战国后期约为一千两百万。

据有资料表明,15世纪后期的应仁之乱前后,日本总人口约为七百万,到了17世纪初的关原合战前夕,日本的人口为一千二百万以上。

人口之所以急速增长,有两个原因:

1. 因为在战国时代的一百多年间,由于填沼为田、耕作和灌溉技术的提高以及各战国大名的用心治理,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当然也使人口稳定增长。

2.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战国时代战争的一大特点是各大名之间长期持久作战,加上经营谨慎,导致通常不会出现过度消耗兵力的战争,更不可能有百万雄兵出现在战场这样的壮观场景出现。

扩展资料:

日本战国时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对应中国的明朝时期。

战国时期人口未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可以根据粮食产量进行推算。战国时日本粮食产量约为2000万石,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如果人均一年3石来算,日本就是700万人,到战国后期日本人口是1200万左右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战国时代

日本的战争特点是击溃战,组织比较松散,跑了也没人管你,所以农民兵在战场上的伤亡没有中国大,人口损失自然也不是太大,反而有观点认为是在缓步增长。再者太阁检地时全日本的生产力是二千二百余万石 “再者太阁检地时全日本的生产力是二千二百余万石”的确可以由此推算啊 查了查网上资料(怎么也查不到具体人口):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算它一石100KG米。"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278.5公斤,其中口粮233.4公斤"--算它一人200KG,也就是2石米养一个人 由此推算“太阁检地”时检到的地可以养活约1000万现代农民。 又有文曰: 明朝没有叫化子和流浪汉,每个县都有养济院免费收留。《宛署杂记》载“每名口月给太仓米三斗,岁给甲字库布一匹。”入养济院的条件是:“查都城内外之老疾孤贫者,籍其年以请。”由于有待遇以至于某些人发达了也不走,“间有家饶衣食、富于士民者。”--一个月3斗,一年3石多,是条件不错的“收容所”待遇,如果人均一年3石,日本就是700万人 1573年时日本人口是1800万左右 1615年时是2200万 幕府末期1868年时是2900万 1900年是3600万 安土桃山时代的人口绝对没有11F说的那么多,日本的人口激增是从元和偃武开始的,就是止到佩里将军的黑船来袭,日本也只有3000多万人口,而且还是在经过了200多年繁荣的町人文化发展的条件下日本一石的概念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一般认为,太阁检地之时,日本人口约有1100万。 两千多万 按照征兵比例来算 据我所知,历史上的战争时期都是使人口大量减少的,有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次改朝换代的战争为证,但日本战国时代却恰恰相反,不但人口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有资料表明,15世纪后期的应仁之乱前后,日本总人口约为七百万,但到了17世纪初的关原合战前夕,日本的人口为一千二百万以上。之所以如此反常,最主要是因为在战国时代的一百多年间,由于填沼为田、耕作和灌溉技术的提高以及各战国大名的用心治理,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当然也使人口稳定增长。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战国时代战争的一大特点是各大名之间长期持久作战,加上经营谨慎,导致通常不会出现过度消耗兵力的战争,更不可能有百万雄兵出现在战场这样的壮观场景出现,类似第四次川中岛合战那样的大战役(武田和上杉家伤亡的总兵力大约三万人)已经算是空前的了,绝对不可能有中国战国时代长平之战那样死亡人数以十万计的战争
据有资料表明,15世纪后期的应仁之乱前后,日本总人口约为七百万,到了17世纪初的关原合战前夕,日本的人口为一千二百万以上。

古代骑兵为什么用马刀和长剑而不用长枪?

似乎古代骑兵在早期也用长矛,但到了11-12世纪后似乎全部改用马刀或配剑了,无论西方还是中国还是游牧民族。长枪打击范围远不是更好吗,并且长枪可以刺杀,刺杀比砍杀难招架啊。
  转

  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

  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穆斯林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未计算在内

  ),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在几次西征中蒙

  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

  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

  20里”的情形。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
  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

  了。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

  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

  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

  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

  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

  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

  《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

  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

  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

  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

  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
  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

  ,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
  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

  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

  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

  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

  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即使在进入铁器时代,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

  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装甲,骑兵即能用马刀、

  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主要目的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

  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

  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

  伤力较大。但是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

  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

  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

  东西方的军队由于地理障碍,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

  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未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打过照面。唯一

  可能的机会,在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因病逝而告终。

  蒙古人的战术。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

  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

  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

  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

  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

  汉族新的发明的火药和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

  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

  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

  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
  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

  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

  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象蒙古

  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

  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

  担
  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事实上,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

  ,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

  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

  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而且,

  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

  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

  想象的战争场面。

  蒙古人西征时,在发生大部队与敌正面遭遇的时候,蒙古骑兵也会迅速排成

  战术队伍发起正面的攻击。其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

  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这样形成了远远大与对手的宽大正面(从现代

  战术来讲,这种极易为对方冲击的宽大正面是极为不利的)。前两个横队是重骑

  兵(相对东方军队),其余为轻骑兵(相对与西方的轻骑兵可算无任何装甲的骑

  兵)。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

  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

  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几次齐射

  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

  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

  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

  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

  以不论白天黑夜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

  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

  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蒙古军队在骑兵快速大纵深地前进时,遇敌坚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数部队

  监视以待后续的攻坚工兵,大部队仍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的敌人根本无法作出

  战争准备。

  另外。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
  战例。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

  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

  ,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王

  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

  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

  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四月,双方最终则在绍约河畔对峙。

  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

  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

  ,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

  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

  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

  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

  渡过冰冷的河水。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

  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

  (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这些攻击武

  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

  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

  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

  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c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

  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

  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

  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

  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

  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二、蒙古人特殊的装备
  蒙古马。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

  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

  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

  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

  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

  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

  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

  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

  ,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

  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

  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

  之间的距离有三百多公里,

  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中原的新式武器。

  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

  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

  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

  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

  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

  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蒙古骑兵的各种装备。

  因为蒙古骑兵从未象欧洲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加之不象欧洲

  军队使用的武器那样笨重,所以蒙古骑兵随身携带各种武器,使得其可以随时完

  成不同的任务。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值

  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

  他们的弓箭较长大,需大约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马可.波罗》中有他

  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

  器。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

  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胜防的。另外,蒙古骑兵的

  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

  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

  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三、蒙古军人的训练、忍耐力和其军事化的特殊社会组织
  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

  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早可以算成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

  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

  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

  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

  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

  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

  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对财富的渴望对杀人带来的刺

  激使得蒙古人几乎没有停止对外发动战争时候。蒙古人放手让士兵可以任意屠杀

  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让杀人的血勇刺激军人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得蒙古

  军人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蒙古军队后勤供应问题

  。

  另外,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

  降居次席,蒙古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

  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

  、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

  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

  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

  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作到。这也是欧

  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各部落的领导即是生活生产的管理

  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

  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

  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

  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综上分析,蒙古国军队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而

  蒙古在日本和越南战场上的失败,恰好是因为这两个战场是蒙古军队最无法发挥

  优势的地方。他们必须下马乘船,靠老天保佑才能平安到达目的地,抵岸后,在

  丛林山地面前,他们无法大规模地穿插机动,甚至还不能骑马作战。更糟糕的是

  潮湿的空气让他们适应大陆气候的鼻子无法呼吸,他们成了病夫或被瘟疫夺去生

  命,就象欧洲军队不能适应他们一样,他们也不能适应这里老是从丛林冒出的军

  队。何况,他们的战友是心怀狐疑的汉人。
骑兵奔袭作战,靠的是快,灵活。而长枪长度太长,在两军冲在一起的时候,挥舞不便。马刀短小灵活,适合近战。因为一般情况下骑兵作战都是冲杀在一起的,所以骑兵多用马刀。但是如果在三国时期,那时打仗是一将对一将,并不冲杀,所以长枪在这里就比马刀更占优势,比如赵云和马超都用长枪。水浒中也是这样,林冲就用枪。
对付长枪骑兵,用夹!一夹住,一托,很容易就坠马了。长枪骑兵在对步兵的作战中很吃亏,而骑兵对冲也不灵活。
一般用长枪,枪杆都是木头的,铁的达不到。马匹冲击力度大,枪会折
属于一次性产品.没见欧洲骑士一对一单挑,木制长枪一下就烂么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受力,虽然长枪的攻击距离比马刀长。但是骑着马要想控制长枪,必须一只手握着缰绳。这样的话,长枪的发力不如马刀。中国古代也只是在乱世年间才会出现枪骑兵,像三国与五代这些年间,枪骑才是主力。因为长枪的制造成本和时间比刀更加省钱。那时候的枪骑兵基本都是一次性消耗品,枪坏了,把枪头拿下来,重新找一个木头装上就行了。到了宋朝以后因为缺马,宋朝只能大量的装备长枪,用密集型步兵长枪阵营对抗外族骑兵。但是刀马到确实比长枪更加适合骑兵。古代之所以大量装备长枪,是因为这东西便宜,威力大。但是它只适合步兵

从中日刀剑铸造的历史中,谈一谈,为何日本的武士刀能传承至今?

中国古代还是现代,私自持有刀剑都是违法,而且没有收藏刀剑的文化,中国收藏都是古董名人字画文玩。日本和西方有武士文化和骑士文化。家里摆着一套骑士板甲,名刀虎彻,倍有面子。而且那些名刀名剑都是工艺品,仪式装饰就像二战指挥官的手枪,上战场还是靠制式武器。

日本铁矿缺乏,在近代以前真的没什么能看的甲,基本都是皮甲一类的,所以日本刀刃薄而利,如菜刀,唐刀都要考虑破甲,刃如砍刀。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剑圣冢原卜传的弟子,人称剑豪将军,被家臣三好家谋反围攻,背后主使人是造反专业户松永久秀。义昭把自己的收藏插满了房间地板,砍坏一把就再拔一把,杂兵一时无法近身,最后是把门扇拆下来做简易盾牌,冲上去压住他然后乱枪捅死。

主要还是因为武士少,买得起,而且对战敌人数量也少,还没有重甲。印象里有个故事里,大名在被围攻的时候,战死前用坏了几十把名刀。这种精加工的刀,单打独斗还不错,真要大兵团作战就没用了。

黄杨木把鞘刀子 以及 杂色绦绶带

1. 取代青铜剑的是铁长剑,环首刀在汉武帝时期才出现。

2. 马战不是直刀变弯刀的原因。在马战兴起的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刀一直是直刀。直到宋代才出现弯刀。弯刀取代直刀是因为性能优于直刀,更利于切割。

3. 马战对应的是长兵器的兴起。

4. 日本刀有发展,战国时代铠甲发展迅速,战场武器从太刀弓箭转变为大枪,战国盛期短兵器基本沦为防身和割取首级的工具。的确日本刀的变弯是因为马战,但平安时代末期-南北朝-室町末期的很长时间里日本没有普遍配备具足,这是太刀仍然留存的原因。日本刀的大发展是在江户时代,因为对应的是无甲作战。所以日本刀有发展,只是发展不像中国那么激烈和明显而已。

金银钿荘唐大刀

日本刀应该是比较出名,但是纵观日本的文艺作品,对刀的介绍也就是仅仅停留在武士刀,种类远远不如古代中国多,一个顺口溜都能张嘴说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8种武器,而且铠甲也是战争中很重要的一项装备,不过貌似没怎么在日本发展过,适应环境当然是武器进化的趋势,但很多具体技术被淘汰不是因为不实用,而是成本,原料来源,技术封闭的限制,比如山文甲的失传显然不是因为防护能力太弱。

面对像铁浮屠这种类型的重甲骑兵,一般刀剑基本是没用武之地的, 太短而且太轻,一排战马冲过来踩都踩死了,重甲又不惧利器劈砍,岳飞传里董先就是被踩成肉泥的。对付这种敌人,有记载的一个是英格兰长弓,能射穿重甲骑兵的板甲;另一种就是用大斧砍马腿(小说里是钩镰枪) 另外中国的铠甲一直没走上全身板甲的道路,金代铁浮屠是札甲,防护能力并不咋地,对弓箭还行,日本刀破甲无压力。

包括后来锦衣卫使用的绣春刀原型也是唐刀而不是日本刀,且工艺有所进步,必要时可以当做马刀使用,但是造价较高,只能配给锦衣卫这种小组的特务部队使用。大规模战场上,依然是长枪的天下。其实日本那边以战国为例,作战也不是一些人想象的拿武士刀互砍,一样用矛薙刀等长兵器。但是因为日本那边生产力低,有钱的大名也只能为士兵提供区区1毫米板后的足轻甲勉强防身,所以像骨朵、鞭锏这类对付重甲的重击他们倒是用的少。

 金银荘横刀

武士刀之所以盛行反而是江户之后的和平时期,换句话说,现今的日本刀只是个人武艺切磋之用,并不是拿来打仗的。戚继光的年代盔甲因为火器早就开始衰落了,沿海地区的士兵基本不穿盔甲,武士刀又是专门对付无甲单位的,自然厉害,而且早期沿海地区基本以民兵为主,如何对抗专门训练的武士,要知道倭寇中中国汉人海盗数量也是很多的,用武士刀的武士其实只有相当少的比例,不要被影视作品骗了。可以查查倭寇的结构,到底是武士多还是乱七八糟的海盗强盗多。

为什么一提武士刀就认为,就认为是武士刀就是打刀,就认为武士上战场用武士刀打仗?日本人也知道着甲格斗打刀很鸡肋,人家都用弓箭长枪薙刀太刀的好不。打刀更多是防身副武器和身份地位象征。就好比说军队里手枪是将军的身份象征,到很多人那就翻译成“将军上战场只用手枪”日本的刀形成了传统文化,现在是作为一套完善的文化流传下来了。直到二战,打刀也是天皇军官们随身装饰品。长久以来“刀”的实际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武器”的范畴了。

我只想表达三点:

其一,唐代没有一款可以被称作"唐刀"的刀剑种类,唐朝疆域辽阔,兵器发展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有着萨珊王朝经典的刀剑护手就出现在唐朝的刀剑上,唐朝的刀剑百花争艳没有一款所谓"唐刀"的制式刀剑,你可以叫唐横刀,唐仪刀等等,即使是这些种类个体之间也有很多外形都不一样。周正武所弄出的"唐刀"不过把日本唐直刀,日本称之为"唐样大刀"直接搬了过来,几乎没变化,原封不动称之为"唐刀"。这种刀的形制不过是唐朝众多刀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其二,什么叫淘汰了不需要?且不说中国现在是不是真正正确复原了唐朝刀剑技术,历史观首先就不对。唐代之后,唐朝刀剑的辉煌难以再续,无非两个原因,其一,性价比太低。

其二,技术部分或者全部流失。需不需要复原出来是一回事,能不能正确复原得出是另一回事,不要因为有后者就用前者来遮掩。中国有多少好东西都流失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不管大家知不知道,我想提醒一下大家。武士刀也分种类的,而且其祖先并非唐朝刀剑,它们有自己清晰的发展路线。要说从中国受益的确实有,那就是包钢技术这一类的锻造技术。这个技术也改善了武士刀的整体性能。

日本的武士,在战国时期,是以枪为主战兵器的,后来幕府了,枪用不上了,刀才成了主流。武士刀在战国时期,是以野太刀为主的,就是比幕府时期的打刀要长宽厚重的刀。因为砍人的时候要先砍破甲才可以,后来幕府了,没人天天穿盔甲了,刀就变成单薄的打刀了。基本两者就是军刺和攮子的区别。在真实武力对比面前,一切不实用的都会被淘汰。日本的刀出名,也不过是战争规模不够大,才培育出了精品刀文化。

斑犀把漆鞘黄金葛形珠玉荘刀子

日本刀有那么多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许多名刀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三日月宗近、鹤丸国永等等。连小小的短刀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丰富的历史。当时就感慨为什么我国资源更丰富,反而没有多少能让人记忆深刻的名刀名剑?什么场合用什么武器,中国战场过于广阔,地形不同,面对的敌人不同,武器也就要有不同的变化。青铜武器在参数上不比铁质武器差,起码是各有千秋,在储存保养上更是比铁质武器好,被淘汰不是因为铁质武器碾压性的优于青铜。

青铜的问题在于铜锡不伴生,很难找到相邻的产地,这样就完成了低产高价,被铁器比下去是因为这个。中国古代一直是有科技没科学,掌握核心科技的那些人,万一有个天灾人祸,有些东西后人还真不一定做的出来。

日本近代没有内乱,这玩意又不会无故就坏了,肯定有大量存世!
因为日本武士刀一直就是日本人心中的信仰,再加上武士刀作为战场武器,所以才能传承至今。
因为日本的武士刀在目前已经代表着一种日本社会的传统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精神信仰的继承。
从中日刀剑铸造的历史中,之所以日本的武士刀流传至今,就是因为日本当时其实是战争比较多的,然后他们佩戴的都是武士刀,所以一直流传到至今,也是属于传统文化

帝国时代3中国详细打法(需要补农民的技巧)加上各个时代打法兵种搭配

如题,本人61了,求大神指点,我怎么才能打的过专家级电脑,以及中国怎么破日本

补农民:

从开局就不要停止生产农民,只要农民不死,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无限的,所以农民越多越好,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造农民。而步兵、骑兵、炮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消灭对方的农民和建筑。

对日本:

日本兵种价格偏贵,爆兵多了必然伤经济,而且后期日本经济是比不过中国的,中国工业以后打旧汉军,改革卡刷旧汉军+大量虎蹲炮,通吃一切组合可谓万能战术;

火枪手+武士用诸葛弩或火绳枪破日本薙刀、骑兵;

用长枪兵+少量怯薛可破日本弓箭;

手用连枷和流星锤可破日本火焰之箭反炮乏力;

如果日本混合出兵,中国还是按这个思路来打,为什么,因为帝国3兵种相克很严格,利用兵种相克来打起码可以节省一大半的军费,诸葛弩3倍反重步,长枪(红缨枪)兵5倍反骑兵,虎蹲炮6倍反炮兵,这些都不是吃素的。

专家级电脑:

专家级电脑AI有缺陷,路上见到围墙就拆个不停,树木砍完就站着发呆,兵卡发完了补兵品种单一,电脑海战无智商,可以多选有海的地图,陆战实在打不过可以在开局前选“玩家让分”稍微给自己优化经济。

扩展资料:

帝国时代3

《帝国时代3》是一款由Ensemble Studios开发的即时战略游戏,它向玩家展示了不同民族风格迥异的经济体制和作战方式。

在《帝国时代3:亚洲王朝》资料片中又加入了亚洲的三个文明。其中中国和日本是仅有的两个从帝国时代1~3全部都有登场的长寿文明。亚洲文明靠的是村民建造世界奇观来升级、而不是在市政中心,而且没有殖民者、取而代之的是代表三个国家宗教的和尚。

中国的历史涵盖明清两代,从郑和下西洋直到清末,游戏中的设计既富有传统气息而又不缺乏华丽的火药武器,经济实力强大;

日本较早从葡萄牙人学到火药技术,游戏中兵种素质高杀伤力大,步兵质量犹高,是典型的军事强国;

印度的历史则主要聚焦于莫卧儿帝国19世纪反抗英国人殖民统治的时代,设计同样富有民族特色,还拥有强大的战象军团和快速的骆驼骑兵。

参考资料:帝国时代3(百度百科)

补农民:

从开局就不要停止生产农民,比如5个欧洲火枪手(75肉+25金)X5=500资源,上战场运气不好挨两炮就灰飞烟灭了,而3个农民100肉X3=300资源,只要不死,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无限的,作用比5个火枪手大的多。所以农民越多越好,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造农民才对!而步兵、骑兵、炮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消灭对方的农民和建筑。

对日本:

日本兵种价格偏贵,爆兵多了必然伤经济,而且后期日本经济是比不过中国的(报恩寺+俄国领事馆工厂+德国资源流+孔庙免费产炮+赛加羚羊+天坛送农民),中国工业以后打旧汉军改革卡刷旧汉军+成群虎蹲炮+神火飞鸦通吃一切组合可谓万能战术。火枪手+武士用诸葛弩或火绳枪破,日本薙刀骑兵血脆,用长枪兵+少量怯薛可破,日本弓箭手用连枷和流星锤可破,日本火焰之箭反炮乏力,用骑兵和虎蹲炮都能破。如果日本混合出兵,中国还是按这个思路来打,为什么,因为帝国3兵种相克很严格,利用兵种相克来打起码可以节省一大半的军费,诸葛弩和火绳枪(堡垒时代发驱逐齐射卡片)3倍反重步,中国长枪兵(红缨枪)5倍反骑兵,虎蹲炮6倍反炮兵,这些都不是吃素的。

专家级电脑:

专家级电脑AI有缺陷,路上见到围墙就拆个不停,树木砍完就站着发呆,兵卡发完了补兵品种单一,电脑海战无智商,可以多选有海的地图,陆战实在打不过可以在开局前选“玩家让分”稍微给自己优化经济。

帝国时代3亚洲王朝宣传画:

——————————————————————————————————————

中国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以兵海著称的国家(人口上限220),出兵快、出兵多、易成型。但中国兵普遍血少,稍不留神会死伤惨重。由于捆绑出兵,没有火枪,所以反马是个问题,面对马海很头痛!但反炮方面不错。中国用村庄代替房屋,而且村庄能躲农民(这点很不错,把村庄造在金或肉区,农民在村庄旁边采资源比其他民族安心多了)。农民卡不是固定农民数,而是根据村庄数和TC数来出农民。需要奇观升级,奇观在不同的时代造赠送效果不同。

中国的经济:

中国的经济总的来说是不错的,前期有报恩寺送资源,领事馆德国可以送资源流,堡垒时代有强大的羊卡,工业时代还可以通过领事馆在俄国运一个工厂。而且科技和卡片非常齐全,但由于捆绑出兵,早期经济会很紧,特别是木头方面。中国资源需求以肉为主,视出兵种而选择木或金。

中国的军事:

中国的兵种很齐,箭兵、散兵、长枪、长刀、重骑、轻骑、轻步、火枪(在英国领事馆出)应有尽有。战术也很丰富,快攻,直升,半直升,甚至防守都行,一般常用的是快攻和半直升,直升也很强大。总的来说殖民兵种较弱,能早点上堡垒是好事。

——————————————————————————————————————

中国兵种介绍(不含海军、僧侣以及特殊单位):

诸葛弩

中国的主力兵种之一,价格算是便宜,攻击力也不错,2倍加成反重步和轻骑,就是血偏少,不太经打。诸葛弩要有一定数量威力才大,三几只最好别去打人。而且一定要有XX(长枪)保护,不然遇上骑兵连哭的机会都没有。

结论:中国前期、后期的主力兵种,容易成型,就血薄了点。

中国长枪兵

价格合理,反骑和攻城能力都很不错,但基础攻击低,没事让他呆着也千万别拿他去和步兵打。

结论:诸葛弩的御用保镖。

草原骑兵

中国早期的骑兵,只占一人口,还有25的攻城能力。但攻和血都太低,而且难成型,实战中一和其他兵粘上就倒下,但打卡(上帝之鞭)后杀农民X2,用来屠农还是不错的(但别走太近TC,这玩儿可经不起TC2枪)。

结论:不错的骚扰单位,骚扰功能大于实战杀兵。

怯薛

中国的骑射,只占一人口,就是血太薄了(FP1。1算好了点,之前更糟)。打卡(上帝之鞭)后4倍反骑,还是能用的,但毕竟太脆了~要控好。

结论:面对骑兵海无奈的选择。

藤牌兵

轻步兵的属性,弥补中国殖民马兵不强,如果对方一大堆弓散跟你诸葛弩对射,不防打卡出10个藤牌兵,混进对方弓散,效果不错。

结论:马兵的属性,步兵的身形,杀弓散不错。

猛火油柜

中国特色兵种,光看属性就很牛,0.5攻击间隔,0.65远防,X6对步兵,X4对建筑。就是有点贵,而且1~2个的话没什么效果,但成型的话杀步兵太牛了(一个字~爽;两个字~华丽),拆建筑也快得很(10台喷火15秒能买起一个TC)。但这玩儿很怕马,必须有足够的反马来保护。

结论:要成型太花资源,而且需要有反马保护,有点华而不实,多人娱乐局可以玩玩。

堡垒时代兵种

火绳枪

比较便宜的散兵,但总的来说攻击没诸葛弩高,而且比诸葛弩贵,就胜在射程远点,可操作性比诸葛弩强,但不懂HR的新手还是用回诸葛弩算了。

结论:堡垒初期可以出点,诸葛弩升级后还是诸葛弩好。

长刀,

反骑能力不错,而且基础攻击力也比XX高多了,在对方没有骑兵的情况下去打打步兵也行,用长刀近战缠住对方步兵,诸葛弩在后面射挺不错。就是拆建筑略逊。

结论:总的来说堡垒时代比XX好用。

枷链骑兵,

算是中国血最厚的兵种,虽然基础攻击偏低(杀农民也半天),但有伤害区域,2倍对弓散加成,杀弓散还是不错的。但千万别往火枪堆里冲。

结论:中国的肉盾。

流星锤骑兵,

中国攻击力最高的兵种,而且拥有5格射程(别少看这5格射程,在狭窄的地方近战中可以输出比其他近战骑兵更多的攻击)。功能也多,杀散、反炮、屠农都行,甚至和枷链骑兵一起和对方骑兵互砍也不亏(胸甲除外),就是血薄了点。

结论:由于血比较薄,最好配合枷链骑兵或草原骑兵一起使用。

铁军

光看属性就够牛了,25的攻,60%远防,1.5ROF。反重步一流,但价格也不便宜,中国来身就不缺反重步兵种,所以实战中出现机会不多。

结论:金子多不防出点。

虎蹲炮

中国的反炮单位(外号炮见愁)。34射程,6倍反炮,当之无愧的反炮王(7虎蹲炮可以秒杀一鹰炮),关键是够便宜,被砍了也不心疼。打建筑方面也很不错,就是速度慢了点。

结论:很实用的反炮和攻城武器。

神火飞鸦

中国的特色炮兵,拆建筑还行,但打步兵没加成,速度也慢,感觉没鹰炮好用,工业后的属性不错。

结论:反正产量不多,看着用吧。

————————————————————————————————————

争霸战推荐卡片:

探索时代:

北方难民 每个村庄、TC送1农

中国必备卡,正常17农民升级都用这卡,开局造两村庄就发能得到3个农民,虽然慢点,但经济好,也不会卡人口,就是怕被人RUSH

——————————————————————————————————

殖民时代:

700肉700木700金

700木,700金一般必备,700肉一般不放,中国前期缺木(兵营,村庄,领事馆,市场,出旧汉等等什么都费木),700木卡可以援解不少,700金可以帮助上堡垒。

7草原骑/8诸葛弩/9xx

全是好卡,建议都带上

外交阴谋

中国的领事馆这么好用,当然带上。

——————————————————————————————————

堡垒时代:

13诸葛弩/14xx/10草原骑/ 10火绳枪/11长刀

不用全带,带2~3三张就很强了(例如13诸葛弩,11长刀,10草原骑)

4链枷骑兵/5流星锤兵/8怯薛

一般三者选一,(如果对骑兵国怯薛也不错)

7虎蹲炮

应急反炮不用造城堡,而且拿来攻城也不错。

驱逐齐射

打卡后诸葛弩、火绳枪+10%攻击,对重步、远程骑兵攻击由原来X2变为X3,当然带上。

防卫军战斗力

长刀、火绳枪攻击力+15%,血+15%,不错的卡片,堡垒主出长刀、火绳枪的带上。

双面护甲

链枷骑兵和流星锤兵+15%血,远防+35%。建议带上,中国双马还是很不错的。

斡旋

根据结盟的领事馆送不同的兵,可以带上当兵卡用

赛加羚羊群

很强大的卡,每个村庄和TC都送4只羚羊(400肉)。6村庄+1TC时发,7X4X400=11200肉

9铁军/9满洲

选一张带吧,一般会带满洲。

——————————————————————————————————

工业时代:

旧汉军改革

中国工业的神卡,旧汉军血攻+75%,价格+50%。虽然被削弱了,但还是必带。

西方改革

所有军队血和攻+8%

满洲兵战斗力

长刀、xx、流星、怯薛攻和血+15%,

2神火飞鸦(无限卡)/30藤牌兵(无限卡)

一个反步兵反建筑,一个反炮反弓散,都是好卡片。

——————————————————————————————————

其他卡片可以按个人喜好和战术决定。

中国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以兵海著称的国家(人口上限220),出兵快、出兵多、易成型。但中国兵普遍血少,稍不留神会死伤惨重。由于捆绑出兵,没有火枪,所以反马是个问题,面对马海很头痛!但反炮方面不错。中国用村庄代替房屋,而且村庄能躲农民(这点很不错,把村庄造在金或肉区,农民在村庄旁边采资源比其他民族安心多了)。农民卡不是固定农民数,而是根据村庄数和TC数来出农民。需要奇观升级,奇观在不同的时代造赠送效果不同。
中国的经济:
中国的经济总的来说是不错的,前期有报恩寺送资源,领事馆德国可以送资源流,堡垒时代有强大的羊卡,工业时代还可以通过领事馆在俄国运一个工厂。而且科技和卡片非常齐全,但由于捆绑出兵,早期经济会很紧,特别是木头方面。中国资源需求以肉为主,视出兵种而选择木或金。
中国的军事:
中国的兵种很齐,箭兵、散兵、长枪、长刀、重骑、轻骑、轻步、火枪(在英国领事馆出)应有尽有。战术也很丰富,快攻,直升,半直升,甚至防守都行,一般常用的是快攻和半直升,直升也很强大。总的来说殖民兵种较弱,能早点上堡垒是好事。
诸葛弩
中国的主力兵种之一,价格算是便宜,攻击力也不错,2倍加成反重步和轻骑,就是血偏少,不太经打。诸葛弩要有一定数量威力才大,三几只最好别去打人。而且一定要有XX保护,不然遇上骑兵连哭的机会都没有。
结论:中国前期、后期的主力兵种,容易成型,就血薄了点。

薙刀究竟是什么武器拜托了各位 谢谢

《红警3》中日本拥有薙刀巡洋舰,《帝国时代3亚洲王朝》中日本又有薙刀骑兵。 薙刀究竟是什么武器? 《现代汉语词典》中给的解释是“薙刀”同“剃刀”,但日本人不会用剃须刀作为武器吧?似乎“薙刀”是一种主战武器。它有什么特点呢?
所谓剃刀并不是指刮胡刀,但是日本人的冷兵器主战武器日本刀叫KATANA,那么剃刀是什么呢,这里指的是一种长刀,所谓KATANA实际上并不是士兵用的武器,而是武士用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练家子才敢用,但是剃刀就广泛许多,造型是长柄,刀身根据个人习惯30-60CM,但是刀身比较窄等同于野太刀或者比野太刀宽一些,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戒刀,但是要窄上许多。
这里所谓的剃刀巡洋舰的意义实际上是欧美人的意会,但实际上日本人不太会这么用的,二战期间日本的著名战犯东条英机有个外号叫剃刀将军,是形容他风格冷酷,做事果决,下手利索,但是因为剃刀锋利而并不锐利,所以我认为并没有起到插入敌军胸膛的利剑的意义,而只是一个误解,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而且EA有可能只是单纯指剃刀巡洋舰的舰身非常长而已
日本 薙刀巡洋舰 2008-11-16 12:25 设计用途:高级制海舰 制造方:白田船业公司(未经情报证实) 原产国:日本 量产方:帝国船坞 关键指标: > 晋也X式鱼雷发射管(×2) > 隐藏的S式鱼雷阵列 > 耐冲击的纳米钢船体 > 装修齐全的军官舱室 > 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精致铜版画 历史资料: 旭日帝国使用他那前所未见的神秘军队从海上发起了攻击。而帝国在夺取苏联北部水域的战斗中只遭遇了少量抵抗,这部分是因为奇袭的优势在于天皇这边,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帝国薙刀巡洋舰。这种帝国海军的主力战舰杀手能够解决前进路上的一切阻碍,为幕府将军级战列舰创造炮击海岸的机会,为全面入侵铺平道路。虽然薙刀的角色仅限于海上封锁,但它的优秀仍旧证明了自己是日本最可怕的战争机器之一。 从她的命名便可看出薙刀巡洋舰所扮演的角色:这些战舰的名字来自于一种古老的日本长柄刀,从前是用于逼人到绝路或斩杀高速骑兵的。而今天的薙刀仍旧是危险的海上霸主,她的舰长看起来时刻准备着释放一对快速装填的半制导鱼雷,重击并摧毁任何水上目标。尽管两座速射鱼雷发射管看起来已经火力过剩了,但每条薙刀巡洋舰在水线下还应藏了额外的一套五根发射管。它们能够在帝国舰队被围时向多个目标发起攻击,就是依靠这些武器,帝国很好地避免了被数量压倒的可能性。此外,这些S式特种鱼雷在水下拥有极大的射程,即使是潜航状态下的苏联鲨鱼级潜艇也无处可藏——事实上这是苏日海军的第一次交锋时压倒性优势的最大功臣。 帝国海军发起了一场浩大的入侵,而先导就是这种薙刀巡洋舰,她们可以比几乎所有其他舰艇更好的巩固海权。 针对薙刀巡洋舰弱点的研究显示,间接火力看起来是反击她们的唯一有效手段。即使如此,这一临时抱佛脚的结论还是忽视了一点,即旭日帝国看起来很喜欢潜伏一批海翼潜艇用于伏击胆敢靠近的敌机。对于薙刀巡洋舰本身,除了强大的威力外,她们还拥有足够的灵活度和机动性。这种船只的速度让她们能够快速的接近和解决猎物,而强到夸张的装甲意味着她们足以承受接近目标时的敌方重火力。 在薙刀巡洋舰上服役肯定是天皇海军中的一大荣耀。这些船只相对稀少,一般用于保护帝国舰队中最强大的部分——幕府将军级战列舰。由于训练的艰苦和责任的重大,这意味着只有日本的精英才能在薙刀巡洋舰上服役,他们必须要有对事业近乎苛刻的忠诚和对海战敏锐的判断力,据称这使得社会上对他们充满了敬畏,就如同敌人对他们的船的憎恨一样。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薙刀巡洋舰的情报: 鱼雷突击——旭日帝国这种可怕的雷击舰满载弹药和为高速速射而生产的发射管。这些鱼雷拥有有限的制导系统,以及一个巨大的弹头,这使得它们对海洋上的大多数东西来说都是破坏性的。 扇面齐射——薙刀的秘密武器是一组隐藏的鱼雷发射管,能够立刻连环发射所有鱼雷。这些无制导鱼雷呈扇面展开,打击路径上的一切目标。一些薙刀船长现在倾向于保存S式鱼雷直到极近距离再使用,把整个齐射都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以此填补它们的低命中率。 纳米钢装甲——薙刀巡洋舰能够在任何战舰正面决战中获胜的秘诀,除了速射鱼雷外还有她们厚重耐用的装甲,能够有效的抵御各种爆炸冲击。 反舰专家——虽然旭日帝国的资源有限,但看起来,尽管薙刀巡洋舰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她却完全无法防空,而且只能在海上移动,不像帝国海啸级坦克那样能够两栖作战。 类别:《红警3》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37) | 评论 (0) 上一篇:日本 幕府将军战列舰 下一篇:日本 帝国武士
红警3》中日本拥有薙刀巡洋舰,《帝国时代3亚洲王朝》中日本又有薙刀骑兵。 ? 《现代汉语词典》中给的解释是“薙刀”同“剃刀”,但日本人不会用剃须刀作为武器吧?似乎“薙刀”是一种主战武器。它有什么特点呢?
..我还以为是神不知鬼不觉给敌人刮胡子的武器呢...
着刀好啊
文章标题: 为什么日本战场上有一个时期反倒是薙刀比长枪多 又是什么让战国时代的战场重新选择了长枪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3084.html
文章标签:长枪  又是  日本  有一个  战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