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31 11:00:2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俗话讲,什么地方出什么样的人物,每个地方的人物,多半与其所存在的地理环境相关,山东省不出帝王,而常常出文人,这个问题就与山东省的地理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山东省地处沿海,而且环境好,物资供应充足,土地肥沃,百姓的生活相对富裕,人们一般不会为了生存问题而斗争,反而相互之间更愿意相互善良的相处,慢慢地不论男女都从内而外带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性格,所以更多的人们更愿意去服从,而不是去做一个领导者。
而反观开国的皇帝们,一般都是喜欢斗争,有占有欲望,有着很强的斗争性,能够将敌人置于死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王朝,将原有的王朝置之死地。他们大多出生在一些充满斗争性的地方。
而那些充满斗争性的地方,肯定要在不斗争就得死亡的领域,就是说要在比较贫穷,人口多,人与人之间的争夺异常激烈的地方。因为,生存危险度高的地方,必然催生强烈的斗争性。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激发人的斗志,而像山东这样温厚的地域,更容易产生一些辅佐皇帝的人物,比如一些文将和皇后,也容易出现一些思想家,比如孔孟思想就出自齐鲁大地,他们更善于以思想来征服人。
山东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质朴,儒雅,忠贞的品格,虽然说齐鲁大地不出皇帝龙脉,但千百年来也出了不少跟孔孟一样的思想家。
宋代以前,全国统一政权的都城在长安,洛阳,长安作为都城有天然的优越性,关中平原养育千万人口,有天热屏障,南有海拔千米的秦岭山脉,西和北有纵深500公里的黄土高坂,东有剧烈的黄河只向河中涌出。由于方向比较好走,控制河洛地区,保护通信谷关、潼关等重要关口,成为控制东方大平原进出的门户,进入鹿中原,保护关中平安,秦汉唐等多个朝代都选择长安。
但是在古代中国,长安的地理位置稍偏西,要控制整个中原,位置还很远。此时,洛阳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洛阳四面环山。也有安全屏障。与长安相比,只要越过东南两侧的山脉,就可以进入宽广的华北平原。对中原的牵制和辐射也很方便。所以在东汉、西晋、隋唐时,洛阳是大一统之都吗?还是和长安并列的东都。
北宋时,开封被洛阳取代为都城,但统治面积比汉唐少了。但是壁垒上有欠缺。所以战败后,金国长驱直入开封,北宋消失了。
从元代开始北京就成为了总统的都城。北京成为首都的话,或多或少有特殊的原因。元清从北方发迹,在北京定都,可以使北方和中原更加稳固。
回到山东,这里就在华北平原的东部角落。洛阳不像开封那样位于中原的中心地带。辐射华北平原全体,不象长安那样险守。
虽然没有大统之都,但是山东的人杰地灵、著名的宰相姜尚还是从这里出来了。儒教的圣人孔子、孟子也从这里出来了。这里有春秋五霸的第一人齐桓公。著名的宋江、秦琼、李清照、刘yong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地之一。
山东省是我国的重要省份,在夏禹时期,便被划分为青州,周武王灭商纣之后,天下更始,姜太公封于齐,武王之地周公封于鲁,都是在今山东境内,故山东也称“齐鲁”,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孔孟在齐鲁大地开创了儒家思想,成为了后世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山东人给人的印象应该是豪爽的,因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山东人显得本性仁厚,对上级忠诚,对前辈孝敬,对朋友义气。山东的文化地理特点就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也是其真实写照。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就能看到山东人独特的秉性和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山东人在“天地君亲师”的教化氛围中成长,敬天地、忠国君、孝父母、尊师长。山东质朴的美食煎饼卷大葱就是他们粗犷豪放的个性显现,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在齐鲁大地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中国古代,齐鲁大地就是天下人的典范,如果在山东境内出现了腐败贪污现象,这就意味着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山东出现造反的现象,也就说明是时候改朝换代了,在历史上山东省成为了王朝的“风向标”。
山东省在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皇帝的,虽然是忠君的典范,但不代表山东不会发生动乱,相反,每当封建王朝濒临崩塌时,东山人民反而是最先起义。比如春秋末期的柳下跖奴隶大起义;王莽篡汉时期的赤眉军起义;隋末时期的瓦岗寨起义;唐朝时期的黄巢起义;宋朝时的梁山泊起义等。
山东人虽然忠君,但不盲目尊崇,古时一句: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这体现了山东人的豪情壮志与国家情怀。忠君保国是不可缺少的精神,但如果一个王朝过度欺压百姓,荼毒天下,山东人也会奋起反抗,推翻昏庸者的统治,所以历史上流传着“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说法。
如果山东地区没有发生动乱,说明中原王朝还是能够让人接受的,可如果连以忠诚著称的山东都造反了,说明中原王朝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就好比在一场战争中,连自己最信任的亲信都背叛自己,这也说明了自己本身是存在极大问题的,并且此战必败。
山东在古代一直以历史推动者的身份存在,除了儒家思想在齐鲁大地的影响,还有一点就是“一水”的影响,黄河的泛滥也是起义的原因之一,但影响力最大的仍然是齐鲁文化。历史上山东地区的名士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多的,杜甫曾留下一幅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如先圣左丘明、齐国姜太公、儒圣孔子、亚圣孟子、军圣孙子、兵圣孙膑、邹衍等,这都是齐鲁文化熏陶而出的杰出代表。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孔孟在齐鲁大地开创了儒家思想,成为了后世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山东人给人的印象应该是豪爽的,因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山东人显得本性仁厚,对上级忠诚,对前辈孝敬,对朋友义气。山东的文化地理特点就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也是其真实写照。
在山东基本上都是仁厚,敬天地,忠国君,孝父母,尊老师,在古代孔孟就是代表着这个文化传承,古代时期如果一个王朝出现了腐败就代表着,这个王朝快要凉了,如果出现了乱世之兆就证明这个时候要改朝换代了,但是山东人基本上都是讲究仁义,所以在古代山东是没有皇帝的,为的都是天下百姓。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就能看到山东人独特的秉性和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受孔孟思想的影响,山东人在“天地君亲师”的教化氛围中成长,敬天地、忠国君、孝父母、尊师长。山东质朴的美食煎饼卷大葱就是他们粗犷豪放的个性显现,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在齐鲁大地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在中国古代,齐鲁大地就是天下人的典范,如果在山东境内出现了腐败贪污现象,这就意味着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山东出现造反的现象,也就说明是时候改朝换代了,在历史上山东省成为了王朝的“风向标”。
在古代宋江那时候,也从未想过他当皇帝,也是一心一意为朝廷招纳官人,这也是山东人的性格,豪情壮志和国家情怀,如果朝廷出现腐败,欺压百姓之举动,山东人就会反抗,推翻当年的统治者,山东一直以来都是历史的推动者身份,所以这就为何古代有了“山东不反,中原不灭”的这句话了,充分体现了山东人的历史重要性。
都城,即一个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帝国的统治者和皇亲贵戚、文武百官、商贾大户的安身之所,这里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城市,所以选址非常重要,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史中,能够成为中国大一统帝国都城的城市屈指可数。首先,要成为都城最重要的就是具备安全性,在冷兵器时代,都城一定要有山脉或河流等天然地理屏障。其次,城市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起码钱财、粮草、水源足以供养人口集中的国都。最后,还得是交通便利的枢纽城市,比如地势要平坦,河流密布,方便物资运输和人口流动。
山东在古代,具备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并非没有,比如淄博、济南这两座城市在古代也是经济繁荣、人口集中且知名度高的大城市,但是为什么不能成为统一帝国的国都呢,这其中与山东的地形有很大关系。其一,在宏观的中国地图上来看,山东位于华北平原。但山东很特殊,并不是绝对的平原地形,其中有不少的丘陵和山地,按理说地形高是好事儿,可以居高临下发动攻势,但是在一望无际、无险可守的华北大平原就成为了致命的缺陷。也就令济南、淄博等大城,在战争中经常容易被孤立,除了东面的大海,从北或南或西,都会受到各方压迫,成为四战之地。
第二,山东还处于淮河之北,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上节点省份。无论是发生南北对峙战争,还是各路军阀混战,山东则会首当其冲成为主战场,难以独善其身。更南有徐州,西有中原这俩兵家战略屯兵要地,而且距离过近,一旦发生战争,山东实力不够强的话,南方政权或者西部势力,短期内就可攻破山东。综上所述,山东虽然物产丰富之地,但却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更缺乏大纵深战略腹地,无法承担起大一统帝国国都的重任。
相比之下,西安有关中平原八百里四塞之地,洛阳有洛阳盆地和黄河之险,即便是南京,也有江淮腹地与长江天堑,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均优于山东各城,所以多数统治者都不会优先考虑在山东建都。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