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26 12:01:0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可是究竟是刘备礼贤下士,还是诸葛亮毛遂自荐,在历史上其实是有争议的。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是这样描述的:刘备带领军队驻扎新野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当时不以为然,说:“你带他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登门去拜访人,但不能让他来拜见您。”于是吗,刘备乃往,第一次没在,第二次也没再,直到第三次才得以相见。
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中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从这些来看,刘备三顾茅庐貌似证据确凿。
但现在有人提出,“三顾茅庐”的说法,很有可能是后人附会《出师表》而杜撰的。因为当时,曹操的南征大军正威胁着刘备,《隆中对》却不提这个紧迫问题,是不合乎情理的。
而三国人鱼豢所写的《魏略》和西晋司马彪所写的《九州春秋》中,提到的刘备、诸葛亮二人第一次相见的情景则于“三顾茅庐”大相径庭。
《魏略》中说刘备屯兵于樊城时,曹操已统一黄河以北,诸葛亮预见曹操马上就要对荆州发动进攻,于是北行前来求见刘备。
刘备当时正在与众宾客聊天,因为从来没听说过诸葛亮的名字,加上诸葛亮年纪尚小,根本没有重视他,就把诸葛亮冷落在一边了。
等到众宾客走光之后,诸葛亮在刘备编耗毛帽子的时候,才得以陈述自己对当今政局的看法,刘备听后大为动容,这是个人才啊。于是,刘备才“以上客礼之”。
大鹏认为,从诸葛亮本身积极进取的态度来看,《魏略》、《九州春秋》的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并且《魏略》的成书时间早于《三国志》而且史料更丰富,态度更严谨。
也有人认为刘备的“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的樊城自请相见都是真实可信的。清代学者洪颐煊在《诸史考异》中认为,诸葛亮初见刘备于樊城,刘备虽以上客待之,但没有特别重用。
诸葛亮见得不到刘备的重用,于是一气之下就回家了,上赶着不是买卖,等到徐庶再次举荐时,刘备才悔之晚矣,决定上门请他出山,于是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洪颐煊进一步指出,刘备和诸葛亮第一次相见在建安十一年,三顾茅庐发生在建安十二年。诸葛亮后来非常感动,因而写在了《出师表》中,而有意忽略了之前的主动晋见。
不管怎么说,罗贯中通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情,刘备这样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难道不值得诸葛亮呕心沥血的来辅佐吗?
刘备的确是请了诸葛亮三次诸葛亮才出山帮助刘备的,虽然三国演义中很多都是罗贯中编造出来的故事,但是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却是真的,因为在出师表中也记载了这件事情,只是诸葛亮没有像小说中那么傲慢,前两次刘备去请诸葛亮没有请到,只是因为诸葛亮不在家。
刘备创业初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被曹操压迫的没有办法了,他才去投靠了荆州的刘表,刘表虽然很欢迎刘备,但是刘备却被荆州的大将蔡瑁给排挤了,刘表没有办法才就让刘备去镇守新野这座小城了。
但是好景不长,刘备驻守新野没有几年,曹操就已经结束了和袁绍的战斗,自此以后曹操彻底统一了北方,曹操修整好了以后就派兵来攻打荆州了,曹操攻打荆州,首当其冲的就是刘备驻守的新野,不过庆幸的是,刘备这时候找到了他的第一个谋士徐庶,曹操大军来犯的时候,刘备就把指挥权交给了徐庶,徐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用计谋打退了曹操的军队。刘备从这个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谋士的重要性。
曹操知道刘备手下有这么一号人物,他就开始挖墙脚了,派人去把徐庶的母亲请到了许昌。徐庶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心就乱了,所以就辞别了刘备,自己一个人去找他的母亲了,徐庶也觉得自己这样做有点对不起刘备,所以就像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且还说诸葛亮是一个比他还有才能的人。
刘备找到了自己以前总打败仗的原因,所以对于这些优秀的谋士自然是非常喜欢,所以刘备才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可是前两次去诸葛亮都没有在家,但是刘备不想就这样放弃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