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春节孩子问我贴对联为啥要一左一右,我该怎么说

时间: 2022-01-22 21:01: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春节孩子问我贴对联为啥要一左一右,我该怎么说

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的起源于桃符,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过年贴春联传说如下: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贴春联的意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有一个年的传说,因为年怕红色,所以家家户户每逢春节都会在家门口贴上对联

中国春节贴对联的习俗是如何来的?

对联这种文化形式很早就在中国古代产生了,不过真正把这种艺术形式推广到民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由于他个人的喜爱,贴对联成了为了老百姓过春节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朱元璋虽然从小没读过什么书,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当上皇帝以后却很好学,尤其喜欢题对联。这已经成为了他一个特殊的爱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兴致一来,就是对着一个平民百姓,甚至只是一个小孩儿,他都要和人家对上一番。

朱元璋还没有夺取天下时,有一次率兵包围集庆,路上经过一个驿站停下来休息,发现这个驿站的管理人竟然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儿。朱元璋看这个孩长得很是可爱,就随口说道:“十岁儿童当马驿。”他本来是开玩笑的,可谁知道那个正在玩着马鞭的小男孩儿眨了眨眼睛,竟然回答道:“万年天子坐龙廷。”朱元璋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当时他本来只是一个起义军的领袖,可是这孩子的对联莫不是把他比作皇帝了吗?这可是一个最好的预言啊!他因此高兴的一把抱起了这个孩子,后来还收了他做义子。这可真是因为一副对联而结缘的啊!

后来朱元璋真的做了皇帝,应了孩子的一句话。在他登基的第一个春节,他就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全国的百姓无论王公大臣还是普通百姓之家,在除夕之前都要在自家门前贴上一副对联,以表示庆贺之意。他还亲笔写了几副对联送给他的大臣,其中送给开国功臣徐达的对联是这样的:“破敌平蛮,功贯古今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无双。”真是把徐达的功劳与才干大大的夸赞了一番。

从当皇帝起,朱元璋就十分关心百姓的生活,为了体察民情,他常常一个人出宫微服私访,在这当中发生了很多有关于对联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除夕这一天,下午,朱元璋偷偷的溜出宫去,在京城的大大街小巷中闲逛,欣赏着各家各户门前贴的对联。就见满街都是红红绿绿的对联子,其中不乏对仗工整,寓义深远的妙联,看得朱元璋连连称赞。就在他准备回宫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家店铺的门前没有贴上对联,在满街的繁华喜庆气氛中格外显得冷冷清清。于是找到这家店的老板问道:“今年过春节,京城中到处都贴满了对联,怎么只有你家没有呢?难道你不怕皇帝怪罪吗?”老板愁眉苦脸地回道:“我是很想贴一副啊!可是我家人一向以杀猪,腌猪为生,家里的人都不识字,就是想请人代写都没人愿意帮忙啊!”朱元璋听老板这么一说,顿时来了兴致,就对老板说:“不然这样吧,我替你写一副可好?”老板一听,立刻喜出望外,忙叫家人去找来笔墨纸砚,请朱元璋进店来写对联。朱元璋的头想了想,随手提笔写下一副对联,写的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对联可谓写的是通俗易懂,又很符合这一家的生活状况。可是老板还是不太明白其中的语意。朱元璋详细的解释给他听,老板才弄明白其中含义,还连连答谢。朱元璋看到老板高高兴兴的把对联贴在门前,他也很心满意足的转回了皇宫。

又有一天,朱元璋在京城微服私访,正好走到菜市场上,遇到一位卖藕的农民,这时他又诗兴大发了,他很感兴趣的拿起了一段雪白的藕,赞叹道:“一湾西子臂。”不料,卖藕的农民随口就接道:“七窍比干心。”他以比干对西子,仍是以手中的莲藕为题,和朱元璋的一句恰好成为一副对仗工整的妙联。朱元璋一听顿起爱才之心,心想这位农民一定读过不少书,细问之下果然如此。第二天一上朝,他就命人找来那位农民,让他当了国子监祭酒的官职。

有一次,朱元璋在路上遇到一位书生,攀谈之下知道书生是四川重庆府人氏,朱元璋想考考书生的才学如何,就出了一个以重字为题的上联:“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书生一听,当即接道:“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元璋听了还以为书生识破了自己的身份了呢!

朱元璋不单在大街上随便找人就对对子,在宫中,在朝中,他也常和学识渊博的学士们一比高下,尤其喜欢和他的军师刘伯温对对。有一次他和刘伯温一起下棋,忽然之间有了灵感,看着棋盘随口就以棋为题吟道:“天做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一听不禁拍案叫绝,也应声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君臣两人位置一副对联而抚掌大笑。还有一次,朱元璋看到他的大臣陶安正头枕着书本在打瞌睡,为了戏弄陶安,就以此为题作出上联:“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陶安一个听,登时睡意全无,他又怎么敢和圣贤并头呢?这时朱元璋手中正拿着一柄画着山水画的扇子。陶安瞟了一眼扇子,立即有了主意,他不慌不忙的对道:“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这一下可把朱元璋高兴坏了,连说陶安对得好。朱元璋到姑苏去时,刘伯温也随驾前往,两个人闲来无事就玩起了对对联的游戏。朱元璋用“天”、“口”两字出上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刘伯温就以“人”“王”两字对出下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朱元璋就是这样酷爱着对对联,用行政命令把它推广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使对联不仅是上层人士闲暇时的娱乐,更成为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表现形式,并日渐渐为人们节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春节到,春节到,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

春节贴春联上联是在左边还是右边?千万别贴错了,抓紧提醒家里人

才知道贴对联还有讲究,别不当回事,否则容易闹笑话,方法太棒了,希望这个小妙招,能帮助到大家,解决烦恼,谢谢!

才知道贴对联还有讲究,别不当回事,否则容易闹笑话,涨知识了,希望这个小妙招,能帮助到大家,解决烦恼,谢谢!

文章标题: 春节孩子问我贴对联为啥要一左一右,我该怎么说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2192.html
文章标签:问我  我该  对联  为啥  春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