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22 21:00:3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杨思敏相必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三级演员出身,有过出道时候的大红,不过也是和大部分的三级演员一样,没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也是随着三级片的没落,也是很快就没有什么知名度了。
杨思敏是纯正的日本人,说到日本人,大部分人都觉得这种角色对于日本人来说真是小菜一碟了,日本的爱情动作片比这个要开放的多,其实对于大部分的日本家庭来说还是不会接受的,杨思敏早期的生活也是比较艰苦,做过很多工作,看电梯啊!前台接待啊等等,能进入影视娱乐圈也是因为她的火爆的身材。
其实在拍摄《金瓶梅》之前的时候就是有名的美胸了,34D的身材,《新金瓶梅》的播出,让她迅速红遍亚洲,也被称为亚洲最美胸脯,对于三级片的审视基本也是同样的标准,香港电影的一般套路而已。所以对于杨思敏的演技真的谈不上,这个时候真的就是依靠甜美的外貌和火爆的身材让她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后来因为乳腺癌的原因,胸部缩水,也就没有再接拍过什么作品,毕竟是看家吃饭的东西没了,所以后来寥寥无几的作品也是没有什么看点了,她属于没有在自己成功的时候适时转型,虽然对于三级女星来说,转型也是很困难的。
不过杨思敏最大的幸福就是她有一个爱她的老公,也是日本人,可能他能接受这些吧,而且同时也是杨思敏的经纪人,两个人的关系也是相当的稳定。
杨思敏可以称为台湾美少女写真的开路先锋,1995年她初拍写真集时仅十九岁。杨思敏拥有亚洲第一美胸脯的性感女性,在拍其代表作《金瓶梅》之前就是个让人一眼难忘的美女。
杨思敏在日本的时候做过众多的职业,当过日本东京电梯女郎,也当过百货公司专柜小姐,是纯正的日本人。所以出道后倍加珍惜机会,尽管是以傲人身材在演艺圈出道的,但是努力的精神一直是娱乐圈后辈们学习的精神,敬业的态度受到众多人的喜欢和夸赞。
虽然当初是以甜美外型与傲人身材在香港演艺圈崭露头角,然而如今却以其难能可贵的敬业态度赢得大家肯定也算是生活刻苦。
可惜的是当时被媒体称为第一美胸的杨思敏在1999年得了乳癌,手术后上围由34D变为32B,但是依旧是著名一时,红遍大江南北。
唐朝在玄宗天宝年间一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史,统称为是天宝十节度,其中范阳、平卢、河东三镇最终发生了叛乱,是为安史之乱。
那么在天宝年间,唐朝各大边镇的军备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除了叛唐的边镇外,其余的边镇又是什么状态呢?
一:西域边镇
所谓的西域边镇指的是唐朝在西北设立的两大节度:安西节度使和北庭节度使。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率数万唐军灭掉了高昌国,并在此建西州都护府,随后又设立了安西都护府,自此开始经略西域。
最初唐军只是在西域建立了几个军事据点,并没有常驻大量军队,整个西域的常备唐军只有数千人,有战事时再从内地发大军。
唐军常驻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辖地范围却极大: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派遣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巡视葱岭以西,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设置十六都督州府,统辖八十州,一百一十县,一百二十六军府。
但是不久之后,吐蕃崛起,其不光在青海一线与唐朝展开了激烈争夺,也将兵锋指向了西域,唐跟吐蕃在西域的拉锯战持续了数十年时间,终于到了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正式派出三万军队常驻西域。
自此到安史之乱时,吐蕃再也没能染指西域。
西域最初为安西都护府辖地,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但此时的北庭都护府要从属于升格的安西大都护府,后者直接管理西域其他地方。
到了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开始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随后唐玄宗又先后设立了北庭节度使和安西节度使,其中:
北庭节度使,统辖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管兵两万人;安西节度使,统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管兵两万四千人。
唐玄宗时在边镇已经用募兵制代替了府兵制,由于安西及北庭的唐军驻防要点均在绿洲及水源地附近,其有大量屯田,因此很多募兵实际上是以西域为家的,其作战积极性很高。
而安西、北庭为产马地,因此这里的唐军步兵也均有马匹。当时唐军兵器铠甲世界一流,当然也比较重,步兵有马可提升安西、北庭军团的机动作战能力,而步兵尚且有马,骑兵的马匹质量就更高了。
唐玄宗时期,北庭军的任务是对付西突厥余部中不服从唐朝的部分;安西军的任务是向南切断吐蕃和西域诸国的联系,同时也有在中亚方向对突厥系部族的作战任务。
安西军和北庭军有时会展开联合军事行动。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突骑施汗国内乱,唐玄宗令碛西节度使盖嘉运统率北庭、安西军攻击。北庭唐军在索虏城击破吐火仙可汗军;安西唐军则偷袭怛罗斯城成功,击破了黑姓可汗尔微特勒。
天宝年间,高仙芝统率安西军,先后取得了讨伐小勃律、朅师国、石国、突骑施等国的军事胜利。
通过这些战争的胜利,高仙芝不仅“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而且还得到了开府仪同三司、右羽林大将军的荣誉。
随后高仙芝率安西军征战怛逻斯,以两万唐军便和大食军及当地联军对战五日不落下风,但葛逻禄人突然倒戈,致使唐军战败,高仙芝带着数千人突围成功,返回了安西。
此战虽然损失不小,但是安西军的实力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不久后继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接着率安西军出征大勃律和播仙。
安西和北庭虽是距长安很远的边镇,而且军人编制中不少都是来自当地部族,但是对唐中央却是十分忠心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西、北庭军抽掉了一万五千人的精锐部队回师平叛。
唐肃宗见到李嗣业统率的安西精兵之后,非常高兴,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事之济否,固在卿辈”。
而从安西、北庭行营军对安史叛军的作战来看,其素质是要高于叛军的。
史载:李嗣业(安西名将)“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之后,安西军“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
当时,见到安西军的杜甫兴奋之余作诗,其中有: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之语。
而安西、北庭军的著名将领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等人均死于平叛战争中(高封二人为唐玄宗所杀)。
二:西北边镇
唐高宗时,吐蕃崛起,并对唐展开全面战争。
唐军最初的策略是一战而定,先后以薛仁贵率五万大军进军,后又命李敬玄率十八万唐军在青海与吐蕃决战。
但是高原特殊的地形使得来自平原的唐军难以适应,而且吐蕃都城路途遥远,唐军补给无法跟上,一战而灭国是不可能的,于是便在青海和河西走廊一线与其展开全面争夺战。
到武则天时期,由于军队府兵制度的崩坏,战斗力下降严重,尽管也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无法压制吐蕃进攻。
唐玄宗时为针对吐蕃作战,专门设立了河西和陇右两大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统辖赤水军、大斗军、建康军、宁寇军、玉门军、墨离军、豆卢军、新泉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管兵七万三千人。
陇右节度使,统辖临洮军、河源军、白水军、安人军、振武军、威戎军、莫门军、宁塞军、积石军、镇西军、绥和守捉、合川守捉、平夷守捉,管兵七万五千人。
为了统一指挥,河西和陇右节度使经常为一人所担任,将近十五万募兵直接对吐蕃作战,使得吐蕃的攻势被死死卡住。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陇西节度使李祎统率唐军进攻吐蕃。
李祎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信安王,他率领唐军“倍道兼进,并力攻之,遂拔石堡城,斩获首级,并获粮储器械,其数甚众”。
由于石堡城被攻下,“自是河、陇诸军游弈拓地千余里”,第二年吐蕃便开始向唐朝求和。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朝和吐蕃重新开战,唐河西军入其境2000余里;吐蕃反攻,“希逸(河西节度使)拒破之,鄯州都督杜希望又拔新城,更号威戎军”。
随后河西军萧炅“遣将追尾,有云出军上,白兔舞,大破吐蕃”;陇西方向,杜希望“发鄯州兵夺虏河桥,并河筑盐泉城,号镇西军,破吐蕃兵三万”;获得了全面优势。
但不久之后,河西、陇右节度使由《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那个盖嘉运将军担任,此人疏于战备,丢掉了石堡城。
吐蕃得到了石堡城之后,又转向对唐的主动进攻。
唐军屡攻石堡城受挫后,由“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帅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益以朔方、河东兵,凡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
天宝八年(749年),唐军付出了巨大代价拿下了石堡城,随后乘胜又夺取了洪济、大莫门、五桥、树敦城,再加上青海湖上龙驹岛修筑的应龙城,唐军再次形成对吐蕃的全面优势。
天宝十三年(754年),哥舒翰又请立浇河、洮阳两郡并建立宁边、威胜、金天、武宁、耀武、天成、振威、神策八军,唐军在高原进一步推进。
除了在西北设立的针对吐蕃的两大藩镇外,在这一方向还有针对后突厥的朔方镇。
朔方节度使,统辖经略军、丰安军、定远军、东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管兵六万四千七百人。
东部突厥集团在唐太宗时便被击败,并归附唐朝,但是其势力在唐高宗末年再度复兴,是为后突厥。武则天时期,由于战略失误,甚至还赐予其谷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具三千件、铁四万斤及六州降户数千帐。
后突厥得以迅速扩充实力,其巅峰时期控制了整个漠北,控弦之士达四十万之众。
面对严峻的北边形势,朔方镇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常驻了六万多唐军。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养子王忠嗣任朔方节度使,此人父亲便是唐军勇将,在对吐蕃作战中战死,因其年幼,被唐玄宗收养,青年时期便以勇悍擅战扬名于河西。
镇守朔方后,王忠嗣巧妙使用间谍,挑拨后突厥各部关系的同时,也刺探了大量精准情报,因此朔方军每次出战必定能以极小代价取得胜利。
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率军击破奚族武装,同年又“纵反间于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落,攻(后突厥)米施可汗走之”,朔方唐军趁机出兵“取其右厢而归,其西叶护及毗伽可敦、男杀葛腊哆率其部落千馀帐入朝”。
天宝二年(743年),王忠嗣再破怒皆及突厥之众,“自是塞外晏然,虏不敢入”;
天宝三年(744年),朔方军又破后突厥左厢阿波达干等十一部;
天宝五年(746年),后突厥灭亡。
王忠嗣练兵极严,但对士卒极好,因此朔方军是当时唐边镇军中的强军,唐军名将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等人都是他的部下。
河西、陇右、朔方三镇对唐中央也是十分忠心的,尤其朔方镇军可以说是王忠嗣一手带出来的,由于他跟太子李亨是幼年好友,虽然自己在安史之乱前就去世了,但李亨还是能以朔方军为基干平叛,并在其治所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
这西北三镇的部队同时也是针对安史之乱平叛的主力军。
三:南方边镇
唐高宗时,与吐蕃的战争全面开打,其中除了青海主战场外,还有两大分战场,一个是之前提到的西域,还有一个就是四川。
因此,唐军也加强了在四川西部的防御,作为牵制吐蕃的一条重要战线。
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剑南支度、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被升为剑南节度使。
其统辖团结营、天宝军、平戎军、昆明军、宁远军、澄川守捉、南江军及翼州、茂州、维州、柘州、松州、当州、雅州、黎州、姚州、悉州等州郡兵,管兵三万九百人。
天宝年间,吐蕃已经被全面压制下去,在此之前剑南军还收复了安戎城。
但此时,依靠唐王朝力量统一的南诏国却崛起了,其本身是唐朝的附属国,但由于唐朝地方官与南诏的矛盾加剧,使得南诏兵戈相向,剑南战事开启,是为天宝战争。
天宝十年(751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出戎、巂州,往击南诏,阁逻凤遣使谢罪请和,请还其所虏掠,表示愿意归附于唐朝。
但是鲜于仲通不允许,进军至西洱河,兵临南诏首都大和城,被南诏击败,唐兵死六万人。
剑南镇兵额仅三万九百人,鲜于仲通哪儿来的八万人?这其中一方面有夸大唐军数量及死伤的因素,同时也有剑南镇征发临时军人及部族武装的缘故。
此战后,南诏投向吐蕃,天宝十三年(754年),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击南诏,进至南诏首都太和城,全军覆没。
天宝战争是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主导的,李宓所率的部队中除了剑南兵外还有从两京以及河南河北招募的士兵。这些兵不适应云南地理环境,实际上在正式作战前便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难以达到正常的作战状态。
同时这个七万大军全军覆没可能也有所夸大。
这主要是因为天宝战争是杨国忠主导的,而此人为世人和史家所厌恶,因此不乏有夸大唐军损失,以突出杨国忠之罪的因素。
但是尽管如此,剑南镇在天宝战争中的损失惨重是毫无疑问的,这使得后来的安史之乱中,剑南镇无力支援平叛,但该镇对唐也是忠心的,唐玄宗入成都即是证明。
唐朝时期,虽然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且朝廷的赋税、粮食大多出自江南,但是却没有在这里驻扎重兵。这主要是没有对手的缘故,同时相对来说,南方当时的人口密度还不是很大。
唐玄宗开元初年,安南梅玄成起兵叛乱。唐朝派出的是太监将军杨思勖,史载:
思勖请行,诏募首领子弟十万,与安南大都护光楚客繇马援故道出不意,贼驴眙不暇谋,遂大败,封尸为京观而还。
杨思勖这个人虽然是个太监,但是武力值超高,曾在宫廷政变中砍翻过禁军将军,后来在唐玄宗上位时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被封为左监门卫将军(右监门卫将军是高力士)。
开元十二年(724年)、十四年(726年)、十六年(728年),杨思勖又三次统军出征,三战三捷,擒杀敌军超过10万人,自己也因功升至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
杨思勖治军严厉,“将士惮服,莫敢视”,对自己人比较狠的同时,太监将军对敌军更为残忍,“所得俘,必剥面、皦脑、褫发皮以示人”。
在杨思勖的军事打击下,南方叛乱被平定。后来唐玄宗为了防止叛乱势力死灰复燃,于是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置岭南五府经略使。
其治所在广州,统辖经略军、清海军,直辖广管诸州、兼领桂、容、邕、安南四管诸州郡兵,管兵一万五千四百人。
很明显,其兵员是比较少的,但是兵虽少,却对唐中央极为忠心,没有出现秦朝末年中原大乱后,岭南军队割据自立的情况。
安史之乱爆发后,岭南虽然兵少,但依然回军平叛。
四:叛乱边镇
唐朝在东北方向原本是针对高句丽和朝鲜半岛作战的。
唐太宗时期,亲征高句丽,发江、淮、岭、峡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帅步骑六万及兰、河二州降胡趣辽东,两军合势并进。
此战的结果虽然未能灭掉高句丽,但是战果很大:
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新城、建安、驻骅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
唐高宗继位后持续对高句丽用兵,并且出兵朝鲜半岛,灭掉了百济国,同时还击败了前来救援的日本军队,这也是中国和日本军队的第一次大战。
百济灭国后不久,高句丽也被灭,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
由于新罗逐步蚕食,同时唐的精力主要开始对付吐蕃,因此安东都护府治所内迁辽东,新罗随后也依附唐朝,东北边境暂时安稳。
武则天时期,契丹叛变,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在随后与契丹的战争中,武周(唐)军队损失惨重;几乎与此同时,靺鞨人又建立了震国,势力最盛时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控制了东北大部地区。
因此,武则天被迫开始在河北、辽东、山西屯驻重兵以针对北边局势。
唐玄宗开元初期设立幽州节度使针对这一方向,因为渤海国受唐册封并交好,因此幽州军主要是对付契丹和奚族武装。
开元后期,唐军名将张守珪坐镇幽州,其任上几乎打残了契丹武装,并将幽州军锻炼了出来,但他同时也重用起了胡人安禄山,开元末年安禄山已任平卢兵马使。
安禄山本为胡人,因盗羊被抓即将被乱棍打死时,得到了张守珪的注意,随后命其抓俘虏。
由于安禄山“知山川水泉处,尝以五骑禽契丹数十人,守珪异之,稍益其兵,有讨辄克,拔为偏将”。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幽州节度使改为范阳节度使,并且分出了平卢节度使。
范阳节度使,统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
平卢节度使,统辖平卢军、卢龙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管兵三万七千五百人。
而安禄山不久后则担任两镇节度使,统辖这近十三万精兵。
那么安禄山的军事水平如何呢?
安禄山在张守珪麾下时曾有骁勇之称,但其专长不在于此,而在于诡诈,其常常通过诱骗等方式来斩杀契丹人,但是这种方式小打小闹还行,大规模战争中就不一定管用了。
天宝十一年(752年)率兵讨契丹,结果“士略尽,禄山中流矢,引奚儿数十,弃众走山而坠”,后来“庆绪、孙孝哲掖出之,夜走平庐;部将史定方以兵鏖战”,这才将安禄山救回来。
但是安禄山虽然在战场上不如天宝年间的其他名将战绩显赫,其诡诈却超过了所有人。他一方面贿赂朝中大臣,另一方面以自己为胡人、不识文字,通过装蠢来降低皇帝及大臣对自己的警惕,由此获得了唐玄宗及宰相李林甫的信任。
而在边事上,安禄山随后又得到了河东节度使的职位,此职统辖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云中守捉及忻州、代州、岚州三州郡兵,管兵五万五千人。不过,安禄山实际上不能控制河东镇的全部兵马。
此外,安禄山又用手段迫使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叛逃,此人为突厥九姓首领,后来被葛逻禄人所杀,部众则被安禄山收编,其又得精兵一批,史载:已得布思众,则兵雄天下。
结语
天宝初年,经过王忠嗣朔方军的打击,后突厥已经灭亡,奚族强悍的怒皆部也被打残,契丹经过屡次打击后已经大伤元气,虽然也将安禄山打败过,但无力威胁唐朝边镇。
因此,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约十八万大军实际上是没有特别强大对手的。
当时其余各边镇的情况是,西域远在天边;河西、陇右被吐蕃死死粘着;剑南在征南诏时损失惨重;岭南兵少且地处边远;朔方军当面又兴起了回鹘。
各镇都有比较强的假想敌或者地处边远,而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却闲着没事,安禄山的基本盘范阳镇到长安的距离只有如今的半个河北、一个河南及半个陕西。
这条路线大部为平原,适合骑兵冲击,而且没有重兵驻守,朝廷在长安的中央军又烂得不成样子。
因此叛军之所以敢叛乱,也就是吃准了中央军不能战,其他边镇短期内无法回援,打得是时间战,时间越快打到长安,那么叛乱就成了。
而当时十大边镇中真正有叛唐之心的只有三个边镇(实际为范阳、平卢和半个河东),其余的在当时都是忠于朝廷的。
在实际操作中叛军所过自然是势如破竹,一路横扫河北、河南,并占领了东都洛阳。封常清率临时招募的部队败退后,与高仙芝汇合坚守潼关。
此时只要坚守潼关,等待其他边镇大军回援,安史之乱就平定有望。但是唐玄宗太急躁了,先是斩杀了高仙芝、封常清,接着又强令哥舒翰出战,以至于葬送了集结起来的兵力,还丢掉了长安。
因为都城的丢失,再加上后来唐肃宗平叛部署的失误,使得中央势微,安史之乱未能彻底平定,反倒造成了藩镇林立的局面,唐朝由于无法集中全国之力,再也不能像之前那么强盛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