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王维?
王维的诗歌就像画一样的美,所以在众多的诗歌中,对王维的印象最深,再加上王维有很大的成就,他的佛家思想和他本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让我非常喜欢王维。
王维能够把诗歌向画画一样描绘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有着极高的辨识度。通常,诗歌中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好心情融为一体,能够给人带来极高的阅读体验。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两句,使人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立现桃源的场景。“
王维还会使用对仗和美的音律来让作品读起来很有韵味,这是他诗中有画的另一个风格,可以说是诗中有乐。在王维的《田园乐》中,他写道花儿落在自家院子里,孩童还没有来得及打扫,黄莺还在啼叫,山中的客人却已经熟睡了。
王维的大多作品。如山水诗《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很高雅,但是,也不乏一些情趣高雅,美学色彩很浓的健康初冬时分在山中行进时的所见所感。
王维也不乏风格恬淡、境隽永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出一种坚执明朗的生活信念。如《山居秋暝》。总之,如画的诗歌为王维莫属。 王维就是一个诗人中的画家,也是诗人中的音乐家,这样的美是给后人留下来的巨大的财富。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来源:古诗文网)
正如以上王维的简介中所说,王维的诗词当中将诗和画融为一体。当我们在读王维的诗词的时候,眼前好似浮现出一幅清新隽永的书画。那么,为什么喜欢王维呢?接下来我就来说说自己喜欢王维的理由。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
对于我而言,喜欢王维当然是被他的诗句所打动了。第一次看到王维的这首《红豆》中的诗句时,并不是在语文课本里,而是在小时候看的一部电视剧《西游记后传》中。每次电视剧播完以后,就会播放毛阿敏演唱的《相思》,“红豆生南国”这句在《相思》当中被反复吟唱。小时候只是单纯的觉得这句话很美,听起来好听。
等我长大后第一次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再重新读《红豆》的时候,又品味出了小时候不知道的感情。当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满腹情思。忍不住的思念他,不敢让他知道自己的喜欢,但又忍不住希望他能够回应自己的感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相信有过送别亲人朋友经历的人,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是心有戚戚焉的。顾名思义,这首诗是王维在送别友人元而去山西后所做。即便心中有万般不舍,但跟朋友喝了一杯离别的酒之后,还是盼他前路珍重。
以上只是我个人喜欢王维的原因,王维作为山水田园派的创始人。他的诗句除了饱含诗情画意以外,还带有浓厚的看尽世事沧桑后的淡然之情。
王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在唐诗的发展史上有着“诗佛”的美称,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诗、五言绝句最为闻名,并且由于精通书画和音律,让诗与绘画以及声音融为一体,充满了字画音相结合的美感。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在诗作的创作上,简直是用字高手,用最简单的字、最精炼的语言、最朴素的生活场景勾勒着五律、五言绝句山水田园诗的韵味,素雅又不失精美,舒缓而韵味十足,让人读来不仅朗朗上口,且顿时在眼前出现一幅完美画卷。他的诗不仅有画面,而且有声音,动静结合,远近兼顾,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绘画美、音乐美和诗词美得到了充分的结合,蕴生出一种和谐悠远静谧的意境。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诗作在表现美的同时,也传达了他一心向佛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众多诗作以描写山水的天高水远来表现自己远离世俗的烟火喧嚣,仅有山水景色美,而无情绪的感知起伏,就像是生命和自然的旁观者,用审视的姿态看待着自然传递出的宁静悠远,并让自己的内心与之一起忘却尘世的烦恼,充满空灵和禅意。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的诗作在诗意、画意、声音及禅意的结合下,在给了读者独具一格的美感后,又让人对这样的美感到温和祥宁,没有与世争斗的不甘,没有被不公对待的愤慨,只有清静淡然,让人心驰神往,想要去一探究竟,这样的诗词功力,以及如此高远的精神境界,自让人对他心生喜欢之感。
田园大诗人王维是个怎样的人?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父亲王处谦,死于汾州司马任上,于是迁居于蒲永济,王维也就成了河东人了。
王维于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士考试及第。他奉事母亲崔氏,很守孝道,远近闻名。和弟弟王缙二人,都具有俊拔之才,而且博学多艺,并有声名,闺门的妇女,友悌的兄弟,以及众多的士子,都很推崇他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母亲死了,王维守丧,哀毁骨立,瘦得像干柴,不胜悲哀。守丧期满,他又被任命为吏部郎中。天宝末年,官任给事中。
安禄山叛唐起兵,攻陷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唐玄宗出奔成都,王维没来得及跟去,结果为叛军所擒。王维自己偷吃药,弄出个痢疾来,并且假装成哑巴。安禄山平素颇爱他,于是派人把他从长安迎接到洛阳安置,软禁在普施寺中,胁迫他在安禄山伪政权当中任职。安禄山大宴他的手下部将于凝碧宫,在那里演奏音乐的,都是从长安调来的唐朝梨园子弟和教坊中的乐工。王维听到这种音乐,不胜悲哀,偷偷写了一首诗,诗是这样说的:千门万户的人们啊都十分伤心,因为见到荒野战尘和烽烟,大唐朝廷的群僚百官啊,不知何时才能再拜皇上而朝天?秋风无情地吹着那宫中的槐树,槐花纷纷落下满地堆积,可就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候,叛贼们却在凝碧池奏管弦!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凡是为叛军所俘并且在伪政权当中做过官的,分三个等级定罪。王维因为这首《凝碧诗》传到肃宗所住的地方,很为肃宗所赞美和嘉奖,又有他弟弟王缙申请削去自己刑部侍郎的官职,来赎哥哥王维的罪责,所以特别赦免他的陷贼之罪,经批评后授予太子中允之职。乾元(公元758-760年)中,王维又被升为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再拜官给事中,升为尚书右丞。
王维雕像王维的诗名盛传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和王缙兄弟二人在洛阳、长安东西两都游宦做官,凡皇室诸王、驸马以及豪强权贵之门,无不扫径拂席欢迎他们,特别是宁王和薛王,更是待之如同老师和朋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书法和绘画,他也能极尽其妙,运笔构思,都能师法造化,而富于创造性的构图,即便有所欠缺,但如山水平远之境界,云峰石色之独到,可谓天然绝妙,非一般画师所能企及的。有人藏得一幅《奏乐图》,不知演奏的是什么曲名,王维看了看,说:“画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好事之徒召集乐工演奏这支曲子,按之三叠一拍,无一差错,都佩服王维对于音乐和绘画的精思。
王维、王缙兄弟都尊奉佛教,平素居家常吃素食,不吃荤腥,晚年更是长斋,不穿带文彩的衣服。买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别墅就在辋川口,辋水环绕屋舍之下,另在辋水中浮出竹洲和花坞,经常和道友裴迪乘船往来于洲渚之间,弹琴咏诗,或终日长啸,曾经把他咏田园山水所作的诗集中起来编成诗集,名曰《辋川集》。
王维在京师长安居住的时候,每日要请十几位和尚吃饭,而后谈玄说佛,以此为乐。他的斋中几乎没什么东西,只有煮茶的茶铛,捣药的药臼,诵经的经案,坐卧的绳床而已。他退朝下班之后,回到斋中,经常焚香独自一人坐着,以诵禅念经为日常活动。他妻子死了,也不再娶,三十年孤身一人独居一室,隔绝世俗器尘的拖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死。他临死的时候,因弟弟王缙在风翔(今属陕西),忽然索取毛笔,给王缙写诀别的书信,又写了几封和亲朋故旧诀别的书信。这些信大都劝勉朋友奉佛终心。写完信,放下笔,他就告别人世了。
唐代宗时,他弟弟王缙当了宰相。代宗喜爱文章,常常对王缙说:“你哥哥王维,在天宝年间,诗名冠于当代,朕曾经在诸王座中,听到他的歌词。今乃兄有多少文集,你可进献来。”王缙说:“臣之哥哥,在开元中有诗百千余篇,天宝安史之乱以后,十篇没留下一篇。最近在内外亲戚朋友中间,共同搜集编辑,共计收得四百多篇。”第二天,王缙将王维的诗献给代宗,代宗下诏书加以表扬。
王维的人格是怎样的啊?
试论王维的人格精神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纵观评论王维及其诗歌的文章, 多因其终生半官半隐, 而对其人格精神有所贬低。如
《晋阳学刊》年第二期卢渝的《略论王维后期诗歌的思想意义》中说“ 半官半隐的现状
并不允许他真正保持高洁的情操⋯ ⋯这也是他晚年逐步趋向颓废的重要原因。”首都师大李华
教授的《陶渊明与王维》也说“ 我们看陶渊明性格, 他宁可冻饿而死, 也不肯向督邮折腰的。
可见王维思想与渊明比较, 终差一头地。” 他认为“ 陶从年轻时的要有所为到后来的有所不为,
只是他坚持节操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而王维的“ 身心相离, 理事俱如” 和“ 长林丰草与官
署门阑无异” , “ 都是很错误的看法” , “ 宅心物外” , 也是“ 消极的生活态度” 。与此类似的评
论很多, 这不禁引起我为王维鸣不平的想法, 引起我对王维人格精神进行再认识、再评价。
坚韧不拔, 一如既往地追求“ 大济苍生” 的理想, 半官半隐其志不移, 其节不变, 这是
王维人格精神的核心。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代。雄居世界第一大国的唐代政治经济, 使他坚信自己生长在“ 明
时” , 应该以“ 布施仁义, 活国济人” 《与魏居士书》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奋斗口标世代
官宦的家庭让他深感“ 皇恩” 浩荡, 应该多立功勋, 报效国家。总之, 在他身上洋溢着那个
时代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这是王维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政治理想的主要动力。
我以为王维是以儒家积极进取思想为主, 融合了道家和佛家思想。这是符合中国传统文
化的思想结构和唐代宗教文化特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结构。它是一个以儒家重进
取、重礼义思想为正统, 占主导地位, 以崇尚自然的道家文化为补充的文化结构, 而提倡出
世、精神修炼的佛家文化在其中也担当了重要角色。它们在彼此斗争和融合中相辅相成、相
得益彰, 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基础, 形成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结构。而王维正
是这传统思想结构的典型体现者。当然, 在这个多元结构中, 王维更侧重以佛家修炼精神作
为儒家进取的主导思想的补充而陶渊明后期更侧重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这种指导思想
的不同是王维与陶潜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持自己的理想与情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说, 王维
的一生虽几经曲折起伏, 但奋发进取, 建功立业的主导思想却至死不渝, 根本不是“ 晚年逐
步趋向颓落” 。否则, 他不能五十八岁一年内连升数次, 五十九岁官至尚书右垂, 直到六十一
岁死于任上。也不能写下“ 自怜黄发暮, 一倍惜年华”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和“ 万
里不见虏, 萧条胡地空, 无为费中国, 更欲邀奇功” 《送陆员外》的诗句。可见, 他越到
晚年越惜年华, 越想立功, 精神也愈振奋, 这才是真正的晚年的王维。
至于“ 晚年唯好静, 万事不关心” 《酬张少府》, 不过是“ 与人争席罢” 《秋归惘川
庄作之后的小憩和竟争之中的自保方法。王维后期有两次重大的政治变故, 一是恩师张九
龄受奸相李林甫排挤下台, 二是本人受俘被迫为安禄山供职而被判罪。逆境之中, 王维采取
了曲折的进取策略。表面上说“ 思向东溪守故篱” 《早秋山中作》, 内心至老不渝地蕴藏着
做高官, 施展抱负的政治理想, 所以当晚年连升数次时, 他真是“ 伏感圣恩” 再也不说自己
“ 无才” , “ 无长策” 了。可见王维“ 晚年唯好静, 万事不关心” 等句, 实在是一种以退为进
以守为攻的进取策略, 以免因太露锋芒而遭猜忌和加害, 这当然是由王维的经历和安史之乱
日趋衰落的社会形势决定的, 就王维的主导思想来看, 他一生的追求从未放弃过只是在不
同的环境下, 采取不同的迫求形式罢了。我们不应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另外, 王维的混迹官场, 并不是同流合污, 而是采取“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在力所能及
的情况下推荐正直之士, 如以耿介正直闻名的孟浩然就求他推荐过, 并称他为“ 知己” “ 为
相贤明” 的张九龄视他为志同道合之人。当然, 王维的力量是有限的他深受着“ 知称不能
荐, 羞为献纳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之苦, 而正是这“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困境之
中体现了王维顽强、坚韧、不屈不挠的人格精神。
王维十分羡慕归隐田园的生活, 这在他的山水田园诗和送别诗中大量可见。但是, 纵观
他的一生, 他却从未真正归隐田园。否则, 他不会在五十岁晚年, 把自己曾苦心经营并写下
大量山水田园诗的辆川别墅献给佛寺。这是因为他的归隐是有条件的, 那就是“ 济人然后拂
衣去, 肯做徒尔一男儿” , 他认为白己没能完成“ 济人” 之理想, 所以没权力“ 拂衣而去” 。因
此, 他在《与魏居士书》中批评陶渊明“ 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 是“ 忘大守小” 是有道理的
并非完全“ 强词夺理” 李华《陶渊明与王维》中语。王维以远大的目标, 顽强的毅力在与
社会及自己思想的反复斗争中体现了人格精神美。
“ 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确实触及到王维思想中的另一方面—佛教思想。
但佛教思想在王维身上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消极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王维执著地追求自由
圣洁的精神世界, 自觉地以建构精神乐园的方式反抗现实的黑暗, 同时也开创了文人在理想
受挫时平衡心理, 以备奋起的方法。
唐代佛教文化十分盛行, 寺庙林立, 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中国化儒化了的佛教。“ 公元
年, 玄宗更亲注《金刚般若经》诏颁夭下, 普令宣讲” 。
王维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据他的《清施庄为寺表》中说“ 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
氏, 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而“ 大照禅师” 就是唐代著名的兴唐寺的高僧“ 普寂” 见
《旧唐书、普寂传。可见, 王维自幼生活在充满佛教氛围的家庭中, 接受佛教思想是不足为
奇的。可贵的是, 王维能够创造性地吸收佛教思想中的精华, 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独特精神世
界。
王维字摩洁。“ 维摩洁” 是《维摩洁经》中描绘的一位“ 居士” 的名字, 王维以摩洁为字
可见对他的崇拜程度。那么, 这位维摩洁居士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经中说“ 资财无量摄诸
贫民” “ 一心禅寂, 摄诸乱意” “ 入诸学堂, 诱开童蒙入诸酒肆, 能立其志” 。可见王维推
崇维摩洁生活富贵而不失道义, 混迹世俗而其节不变的人格精神, 维摩洁成为王维半官半隐
时保持节操的楷模。王维追求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 中和” 之美。“ 中和” 之美是孔
子一贯迫求的人与人之关系的理想境界, 王维以此来平衡理想与现实, 仕途与归隐的矛盾。平
衡的方法是“ 身” 与“ 心” 、“ 事” 与“ 理” 的分离, 并以“ 离” 达到“ 如” 的境界, 即“ 身
一一
心分离, 理事俱如” 。这虽然是唯心的但在德国哲学家康德出生年一千年前就出现
二元论的雏型使现实中对立的矛盾在主观上得到统一, 并引导后人对精神领域的探索这
不能不说是了不起的贡献。
王维在吟禅和诵禅中寻找精神上的快乐, 追求自由圣洁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与
现实世界对立而存在的, 是自己高尚情操的寄托, 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这
方面的诗歌当首推《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
维晚年诗中常有“ 空” 字, 如“ 空山不见人” , “ 空谷归人少” , “ 夜静春山空” 等等。这
“ 空” 字不能简单理解为什么也没有, 相反, 这是根植于现实、人世而又超越之的心灵体悟
是内涵着万物生命的实有和灵动的空旷。“ 空山不见人” , 却能听到人的生命在流动“ 夜静春
山空” , 却有鸟的歌唱和桂花的新陈代谢。可见这“ 空” 中有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蓬勃生机有
一种对人生、对宇宙真谛的深切体悟。这一“ 空” 境的设置是与尔虞我诈、荒淫无耻的现实
之“ 有” 相对立的。而额联的“ 月下青松” 和“ 石上清泉” 相结合, 以物芳而明志洁突出
了王维亦官亦隐, 其节不变的高尚人格, 这是以自然之美来寄托自己对人格之美的追求。刀卜
么, 王维“ 宅心物外” , 是否表现消极的生活态度呢颈联两句更妙, “ 竹喧归院女莲动下
渔舟” 。王维喜欢勤劳善良的洗纱女, 也喜欢“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的纯朴和谐民风
以人和而望政通。怎能说他“ 颓落” 、“ 消极” 呢白云、明月、泉水、青松、翠竹、莲花, 在
中国古代文学中向来是高尚情操的象征, 在王维笔下随处可见, 而且这些意象更显示着静谧
旷达又清纯圣洁的内在美。“ 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 《酬张少府, “ 行到水穷处坐看
云起时” 《终南别业》, 渴望自由, 渴望圣洁, 这是王维的精神追求, 谁又能说这不是人民
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的否定呢
王维信佛, 是为了吸收佛教中对人的心理和精神的重视, 是为了在打坐诵禅中净化自己
的灵魂, 即“ 安禅制毒龙” “ 安禅” , 佛家术语, 即是安坐诵禅之意“ 毒龙” 可理解为世俗
之人的私心杂念使自己的心灵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 使之承当实现美好理想的任务。如果
说他的“ 身” , 他的感官接触到的是现实社会的黑暗, 那么在他自己的“ 心” 中, 寄托了理想
社会的光明, 并极力地通过安坐诵禅来让自我的心性高度圆满和谐, 达到混迹尘世却一尘
不染的境界。正如他在《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中说“ 至人者, 不舍幻而过于色空有无
之际, 故目可以尘世, 而心未始同心不世也, 而身未尝物· ⋯” 。虽有浓重的禅味但他所
创立的自由圣洁的精神世界, 代表了唐代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水平, 而且与纯粹的佛教徒
“ 万法自在心中” , “ 我心自有佛, 自佛是真佛” 的唯心主义, 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总之, 王维在诗中建构的精神世界既是自己心灵慰籍的场所, 更是反抗现实社会的一种
独特方式这一点是与陶渊明相似的, 是王维学习和发展陶诗的结果。但是, 王维作为新时
代的历史人物, 在学陶的基础上, 无论人格精神还是艺术创作又都有所创新。
王维的创新, 主要在于山水诗与田园诗的融合, 社会进步与纯朴民风的结合, 物质文明
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李华先生有一点说得很对, 就是王维从未象陶渊明一样真正“ 戴月荷锄” , 有“ 四体诚
疲” 的亲切感受, 而始终是以田园的闲适美和山水的富贵美的欣赏者的身份出现的。
王维并不满足月、竹、莲所构成的幽静恬淡之美, 他还希望生活富丽堂皇、多姿多彩, 他
一一
没有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场所, 便借助自己诗人的灵气、画家的彩笔给生活
抹上了富贵和艳丽, 安乐和高稚又借助自己音乐的夭赋使其生动活泼、和谐悦耳。如《田
家》中, 王维描绘了一个贫穷的农家, 在勺日谷既没, 新谷未登” 季节生活的贫苦, 这样的
画面很容易流于平淡苍白, 可王维以“ 多雨红榴折, 新秋绿芋肥” 的佳句, 立即使全诗色彩
缤纷, 充满生机。再如《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 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 人访革门稀。
嫩竹含新粉, 红莲落故衣。渡头灯光起, 处处采菱归。” 诗中有陶诗常用的“ 柴扉” 、“ 松树”
却不是“ 孤松” 独立, “ 柴扉” 破旧, 而是红莲、嫩竹的艳丽, 松鹤、灯火的喧闹, 更有那满
载而归的采菱妇女的欢歌笑语。这确实破坏了田园诗简朴平淡的本色, 但诗中充溢着的繁华
与富饶, 和谐与安乐的盛唐气象, 是陶诗所不能及的对陶诗恬淡境界的破坏, 使王维诗具
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王维诗中流露出内心不能“ 安贫” 而却“ 乐道” 的情绪, 这
个“ 道” 就是向往和创造美好的生活, 就是去表现人民的愿望和人民未来的生活, 所以王维
笔下的农民形象都是理想化的, 而不是“ 对现实农民的歪曲” 。这该是王维不能成为陶渊明而
安居田园的原因吧卫王维毕竟是走过当时世界第一大国的鼎盛时期, 他有着更远大的目标, 更
宽阔的胸怀。“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何等宏阔“ 莫嫌旧日云中守, 犹堪一战取功勋” ,
何等气愧这些诗已使我们很难分辨哪些是田园诗, 哪些是山水诗, 真正体现了田园诗和山
水诗的融合, 在他的田园山水诗中既保留了陶诗平淡自然的神韵, 又融入了盛唐时代的气象
—积极向上的精神、安乐富足的神态和幽静和谐的气氛, 以及唐代三教合一、南北交流的
文化思想所以说, 这一“ 融合” , 是时代进步及纯朴民风的融合, 在某种程度上, 也体现了
唐代人民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理想。因为唐代经济是比较发达的, 而王维对精
神领域的追求, 并使其在诗中与物质相统一, 真正体现了人民的愿望, 正是在这融合与统一
中, 充分体现了王维追求美、创造美的人格精神, 也再次体现了王维追求的高雅之美中渗透
的人民性。我们决不能把王维的追求仅仅视为有闲阶级的闲情雅致。
综上所述, 王维的思想和艺术是对陶渊明的继承和发展,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其人格
精神和思想境界并不低于陶渊明, 而且更有超越性, 是中外各民族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
通过韩愈和王维的诗歌,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呢?
王维,唐代的诗人,画家,好摩诘居士,他的作品有王右丞集,现有存诗400多首
韩愈,唐代的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字退之,河南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韩昌黎集。韩愈性格木纳刚直,不愿屈服于权贵。
王维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在文学上有巨大的成就。韩愈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至今被人们吟唱王维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在文学上有巨大的成就。韩愈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至今被人们吟唱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还记得这首诗吗?小学必备课文,就是出自韩愈之笔,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还记得这首诗吗?小学必备课文,就是出自韩愈之笔,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王维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3. 王维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王维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在文学上有巨大的成就。韩愈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至今被人们吟唱。
韩愈是在朝为围观的观者形象,王维是一个隐逸山林的人
文章标题: 怎样看待王维这个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