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自主探索思和课本学习之间如何权衡

时间: 2022-01-11 13:01: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自主探索思和课本学习之间如何权衡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一、 在激趣中引题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学校四(二)班有男同学32人,女同学24人。体育课上,李老师要把28个实心球分给男女同学,让他们分成两大组进行练习,可以怎样分?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平均分,另种是按男女同学的人数来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分法更合理, 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探究的问题。


二、在互动中引导

在小学学习环境中,随时随地进行一些提问对话“引导”就能提高学生的集中力,就能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要求和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式互动活动。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多百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时: 1.先提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什么方法时,让学生回答用(减法)。2、问:“哪个数比哪个数多或少”?怎样列式?让学生回答大数减小数字。3、再问:“求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谁除以谁?哪个数作除数?这是解决这个应用题关键处。让学生回答就是比后面的数作除数。如“150比130多几分之几?”或“多百分之几?”用130作除数(150-130) ÷130,如“200比250少几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用250作除数(250-200)÷250。 这样好记忆,也记得牢,学得快,学得好。这是解决关键问题所在,通过引导,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内在的问题。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必须充分重视独立思考。先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他就有话可说,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提高讨论的效率。同时也避免因从众心理,由个别学生的误导性发言而造成群体的认识偏差。因此,在每一次合作交流之前都应该安排独立思考。


三、在探究过程中引导

探究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具有探索性的教学情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尝试一观察一猜想一验证”。

在课始复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让学生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本课时教学中,通过实验来组织学生探索,体现探究过程的探索性和开放性。

教学中首先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操作,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步,用小圆珠在数位顺序表中摆一些数(出示数位表)。

第二步,记录圆珠的个数和摆出的数。

第三步,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并记录。

然后,把学生实验的结果集中反馈到记录表中(出示记录表)通过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思考、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探究过程应该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让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去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在上面的实验过程,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使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在操作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实验结果,为探究提供全面的研究素材。通过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从而取长补短,有利于揭示规律。


四、在思维过程中引导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脑思考、分析、理解题意,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教学“简单应用题”时,让学生们各自找出每个数量名称之间的关系,学生们自己思考,如何得出三个数量关系式。得知:时间、速度、路程三者解答的方法,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得出一些理论知识,有什么条件,没有什么条件,怎样列出未知数的方程式,由单应用题掌握诸多复合应用题方面的知识,对于其它各种类似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在实际生活中才能解决很多问题,尽而使学生大脑思维能力发挥和扩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自主探索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能探索。即选择的数学问题要适合学生通过探索去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是学生能够想到的。其二,学生会探索。即探索的思路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生经过个体或群体的努力,自己想出的。当然,有效的探索并不排拆生生、师生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生生、师生合作基础上的能探索和会探索。
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一、创设生活情境,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许多名师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表现出这种神态。因此,教师积极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仔的《教育论》中就已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一、从实际出发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参与学习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感受乐趣。如教学《轴对称》一节,我让学生观察我们学校的两幢教学楼(包括门窗)有什么共同特点?并且让学生把教学楼的平面图在纸上画出来,把两楼中间的甬路作为一条直线,让学生沿直线折叠两幢楼房的平面图出现了什么情况?像这样的例子谁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学生们热情激昂:双喜字、飞行的蝴蝶、蜻蜓等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知对称、欣赏对称,增强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进一步探究这种图形的特点。"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所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
2、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亲历学习过程
实践活动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思考与策略自主探索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数学学习应强调实践性。数学的学习不能光靠背、记进行接受知识,而应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因为,通过探索与引导,能在自己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理解已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使探索性得到开拓,创新性得到发展。
3、交给孩子学习选择权,唤起自主意识。"选择",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选择机制,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也十分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例如在教《9加几》在课堂中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小棒,说说"9+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打破以往"凑十法"的唯一思想,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留给孩子质疑的时间,激发孩子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疑是追求新知的开始,是创新的萌芽。学生多方面的疑,也许是来自老师教学的"遗漏",也许是学生自读自悟中的"疑惑",也许是教材中的"空白"或"欠缺",不管什么样情形,都是学生内化语言文字过程中的一种自觉思维火花的闪现。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的兴趣。老师应给足学生质疑的时间,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并组织其析疑、解疑,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质疑解疑中起到"中介作用",引导学生处理疑难问题。浅显的问题问学生自己解答;重点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的问题引导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教师讲解评价。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难,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潜力充分开发出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5、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资源媒体,如光盘、磁盘、因特网等,光盘的容量之大,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相比,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这种学习方式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Internet搜集大量相关课题的学习资料,然后将资料整理好放在局域网中,上课时,对于学生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这些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最终自主性地解决问题。
二、鼓励交流合作,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情感经历。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关注问题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创造出开放型的师生关系,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生命力得到真实的体现。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如果把圆形的纸四角剪成弧形可能变成一个正方形"。随即又有学生说"在一个长方形里还能剪出一个圆呢,在三角形里也能"。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暴露出不同的思维,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富有个性。
三、开放思维,留足自主探究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创设的研讨、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总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兴趣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它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2、数学活动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实践,要培养小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实践的工具。

如何理解“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实现教师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师生没有民主、平等就建立不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难以形成充满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氛围,也就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师应怎样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二,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导,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发挥个性特长。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受家 庭环境的影响不同,智力发展有早、有迟,个性也不一样。所以,教学就不能搞一刀切。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第三,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污辱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并运用教师的期待关怀学生,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应该亲切、耐心、循循善诱地进行疏导、帮助。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赞扬他们的成功,使之产生成功的愉悦,还要帮助和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方式转变
开展民主化的讨论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首先,要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他 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学生用空余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点自己所渴望学的知识,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
第二,要热情而真情地勉励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质疑问难是探究学习的最好方式。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发现问题,又能大胆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对课本质疑,还要鼓励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学会先学后问,先思后问。
第三,教师要与学生开展民主化的讨论,并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或自由组合讨论)。通过讨论,使教学信息进行多向交流。不同的人,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他 们原有知识积累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的缘故。树立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还能培养合作 精神。通过合作 交流,能相互取长补短,丰富信息。从而获得正确、全面的认识。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鲁迅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些读书箴言,都强调了自主阅读的最可宝贵的品格。每一遍自读,老师都不应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
二是合作探究法。运用合作探究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二是对阅读写作等整体性的学习内容,组织整节课探究学习。三是要注意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

多层次的合作探究活动,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参与到探究中来。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合作探究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合作探究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学习自主是基础,合作是条件,创新是目的,而要创新必须学会探究。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改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个性,不断的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完善,让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为实现新课标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县教委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改的进程,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把2002年定为“课堂教学改革年”,并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题的课堂学习方式。 在此,笔者认为,必须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 关于“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自主”是应该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我国著名的学者庞维国则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学生表现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学生主动参与与确定对自主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程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超前跨越性。自主学习是先学后教,即学生首先必须超前学习、跨越性学习,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主学习的超前跨越性也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使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论教,因学而教”的教学思想。 第三、相对独立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性的一面上,虽然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但实质上还是独立性,它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它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有发展区的问题。 第四、个体差异性。自主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齐步走”、“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它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或跨越学习,允许学生拥有根据自己需要与兴趣自行选择学习资料的权力,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二、 关于“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比如语文中的究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究学习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地探索和解决所学所究问题。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 第二、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探究学习与发现学习相似,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来获取知识,而是学生自己从实践中获得。这样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且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 第三、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探究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参与性的教学形式,它不局限于在一间教室或一所学校,也不局限于一门课或几本书。为了探索问题,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用他们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去分析去鉴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开阔视野,加深理解,陶冶情感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稳定的价值判断,作出自己的选择。 无疑,探究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想法,与他们平等合作,这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其次,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门学科就能解答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再次,探究学习需要开放的,融入自然和社会的课堂,因此,教师的组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 关于“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导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当前,我们所说的合作学习,一般是指分组合作学习,它是指在课堂教学时,将全班学生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并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互助互动,促进学生共学,以达到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因素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并不是几个人围在一起随便说上几句的代名词。形式很容易做到,把桌子或拉开或合拢,几个人凑成一堆,但真正意义合作却不容易。“合作”的基础是分工,没有分工就不能谈合作。“分工”对学生来说,首先是独立。“合作”学习的范围也不单是课堂上,它包括学生课内外的一切学习活动。 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合作”是给别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得到启发。使每个人在“合作”更可以是全班的交流,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取知识,感悟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 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地充分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去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的分工可以明确,也可以“暗中”设定。在分工的同时,共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争取获得良好的效果。 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审视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大多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境和学生团体活动的情况还不多见,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学校传统上注重的是个人作业,不帮助他人,分数是唯一重要的,每个人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人在考试测验中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和良好的社会技能。因此,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中合作性活动,开展合作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自主、探究、合作的关系,简要地说,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对此,笔者将有详文叙述。
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改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把握不准或理解不充分,因此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就出现摇摆不定的现象。在有人听课时,过分造作,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进行表演,而平时上课则仍然回到老一套。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理论有所了解。  
       首先,是自主学习。根据学习者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人们往往把学习划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因此,自主学习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他主学习则与之相反,体现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表明: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有好奇,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所以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尽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在数学的学习情境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数学学习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或合作,独立地或互助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这里指的探究不需要象专业人员那样探究深层次的、尖端的问题,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合作学习,也叫做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法。

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一、前言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寻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来论述,愿与各位同仁一起商榷。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将问题情境教学法引入课堂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空间。如,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挤入水后形成红色的喷泉,是因为外界大气压未变,但事先用胶头滴管挤入的水使部分氨气溶解,从而圆底烧瓶里边的压强降低,形成了内外压强差,把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促使里边的氨气溶解形成喷泉。溶液变红,说明氨气与水生成了碱性物质,使酚酞变红。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全面观察,才能清晰地感知化学现象,才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也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以探究性学习方法为核心,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实践,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形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练习,久之会熟能生巧。同时,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读书,建议学生养成课前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了解新课知识中的难点、重点、疑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现新的问题,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总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懈地追求,努力去探索、实践和总结,以使每个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
  四、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发展才智的天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活动,让探究走进生活,扩展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组织学生收集雨水样本并测定其pH,确定是否出现酸雨,查阅当地环保资料,了解是否出现过酸雨,酸雨出现的频率,探讨发生的可能原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总之,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科学素养的多元评价体系”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评价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有效地检查和促进教和学。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注意评价要多元化,不要单一,要学会从多方面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的体验和参与、主动探究的意识、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的获取等方面。从评价中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关化学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从中发现学生思维方法、实验技巧、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师生一起参与评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信任,体现了新课程的民主、平等精神,能够激起课堂火花。总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运用和发挥好评价的作用和功能,使得评价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使得评价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相得益彰。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以发展的眼光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指导科学实验操作,提升学生化学综合素质,更好地推进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
文章标题: 自主探索思和课本学习之间如何权衡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657.html
文章标签:权衡  课本  探索  自主  学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