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猞猁遇到敌害就装死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这个现象,为何加拿大猞猁真的是如人们所说,是很可怜的大猫

时间: 2021-12-25 14:00: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如何看待猞猁遇到敌害就装死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这个现象,为何加拿大猞猁真的是如人们所说,是很可怜的大猫

北美地区的猞猁有那么厉害吗?它有没有天敌呢?

猞猁是一种中型的猫科动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耳朵上有“天线”,虽然这个特点与同是猫科动物的狞猫有点“撞衫”,但是,猞猁身上有斑点而狞猫身上则是纯色的没有斑点,因此,两种动物虽然都有“天线”,其实也挺好分辨的。

猞猁是猞猁属下大部分动物的总称,在猞猁属下一共有3个种22个亚种的不同猞猁,它们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北美地区的猞猁。


猞猁家族

上面我们说过,猞猁并不是单指某一区域的某一种动物,而是整个猞猁属下大部分狮王动物。在猞猁属下一共分为4种:西班牙猞猁、猞猁、加拿大猞猁以及短尾猫。其中短尾猫并不是我们常说的猞猁,也就是说猞猁仅包括3个不同的种,在这三个不同种下,又分为11种不同的亚种。

其中西班牙猞猁仅有一种,西班牙猞猁又称伊比利亚猞猁,它们主要分布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境内,其中以西班牙境内的数量最多。从外观上看,西班牙猞猁比其他的猞猁亚种要小一些,它们的平均身长不足1米,毛发偏深色,而且身上的斑点也格外的黑一些。


猞猁则是大多数欧亚地区猞猁的总称,在猞猁种下一共有7个不同的亚种,它们分别是:猞猁指名亚种、猞猁高加索亚种、猞猁贝加尔湖亚种、猞猁东部亚种、猞猁撒丁岛亚种、猞猁阿穆尔亚种、猞猁西伯利亚亚种。在以上的七个亚种中,除了猞猁的指名亚种外,其他的亚种从名字就能看出它们的分布,而猞猁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欧洲北部、西伯利亚西部以及西亚等地区。

从外观上看,猞猁下的所有亚种毛发都以浅色(浅黄、浅灰、浅褐)为主,而且身上的斑点颜色也较淡。


加拿大猞猁是分布在北美洲的猞猁,在加拿大猞猁下一共有三个亚种:加拿大猞猁指名亚种、加拿大纽芬兰亚种以及加拿大北极亚种。其中,加拿大北极亚种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拉斯加、温赖特入口和巴罗角,而加拿大纽芬兰亚种则仅分布于纽芬兰岛上,最后是加拿大猞猁的指名亚种,它们主要分布于加拿大以及美国北部地区。


以上3个种11个亚种共同构成了猞猁家族。总的来看,猞猁是一种喜寒动物,它们的尾巴较短,四肢较长,身上都有深浅不同的毛发和斑点。作为一种中型的猫科动物,猞猁的任何一个亚种都是纯正的食肉动物,由于它们体型的局限以及独居的习性,在猎物选择上它们偏向于小型的动物,比如啮齿类动物、野兔等等。而且,由于许多猞猁亚种与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在生存空间上有重合,因此,猞猁生性非常的小心谨慎,爬树和装死是它们惯用的逃生技能。


北美地区猞猁的天敌?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北美地区的猞猁就是加拿大猞猁,而加拿大猞猁种下又有3个不同的亚种,它们的分布各有不同,但是由于加拿大和美国都没有狮虎豹的分布,因此,其他猞猁的天敌并不是加拿大猞猁的天敌。

从分布上看,美洲狮、美洲黑熊、北美灰熊、北美灰狼等食肉动物与加拿大猞猁有着高度的重合。由于黑熊和棕熊的体型较大,而且行动较为迟缓,所以对加拿大猞猁的威胁不是很大,但是美洲狮和北美灰狼,它们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都不亚于猞猁。

因此,北美地区猞猁最大的自然天敌是北美灰狼和美洲狮。

当然,如果说哪种动物对北美地区猞猁的数量影响最大,当然是人类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得它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小,而且为了漂亮的皮毛,人类也在不断的猎杀猞猁,以上这几个原因还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加拿大猞猁的主要食物为雪地野兔,而在北美,每年超过一千万只野兔倒在了人类的陷阱和枪口下,这让加拿大猞猁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


严格意义上说,加拿大猞猁的自然天敌还是比较的少的,毕竟美洲狮以及北美灰狼都有相对固定的食谱,它们只会在相遇时,对猞猁有威胁。因此,人类才是加拿大猞猁最大的天敌。虽然从目前来看,加拿大猞猁还属于无危物种,但是照这个破坏速度下去,加拿大猞猁很快就会成为低危,进而濒危的。

猞猁这种猛兽真的被低估了吗?

相对于整个猫科大家族来说,猞猁这种动物可以说知名度远远不如狮虎豹那么大,而且从名字上看,如果对野生动物不熟悉的朋友,很难猜出它们究竟是哪一种动物。

猞猁的名字与“舍利”同音,因此容易搞混,前者是猫科猞猁属里面的物种。猞猁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猞猁属里面4种抛开短尾猫,还可以分成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亚猞猁以及欧亚猞猁。

猞猁

猞猁的外表比较好判断,因为相较于其他猫科动物来说,它的尾巴很短,真正有难度的是区分短尾猫与猞猁。

简单来说,短尾猫从面容上更接近于我们的家猫,而不管是欧亚猞猁、加拿大猞猁,还是伊比利亚猞猁,外表看起来要凶悍很多,特别是两颊下垂的长毛,使得猞猁看起来就是不好惹的角色。整体来说,猞猁的身体粗壮,尾巴极短,四肢较长,尾尖呈现钝圆状,整体看起来不协调的样子。猞猁腹部的毛发也很长,这主要是帮助它们御寒的。

猞猁属物种

猞猁家族

猞猁家族跟鬣狗家族一样,大体可以分成四种,分别是欧亚猞猁、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亚猞猁以及短尾猫,其中欧亚猞猁有7个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东部亚种、高加索亚种、西伯利亚亚种、贝加尔湖亚种、阿穆尔亚种、撒丁岛亚种;加拿大猞猁有3个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北极亚种以及纽芬兰亚种;伊比利亚猞猁无亚种分化;而短尾猫历史上则有13个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半岛亚种、北部亚种、西北部亚种、墨西哥亚种、加利福尼亚亚种、佛罗里达亚种、莫哈维亚种、新斯科舍亚种、瓦哈卡亚种、德克萨斯亚种,以及苏必利尔湖亚种。

猞猁属物种分布区域图

欧亚猞猁顾名思义只分布在欧亚地区,原产于欧洲,如今从欧洲西部到亚洲东部均有大量分布,是猞猁属里面数量最多的一种,生存状态是无危;

加拿大猞猁仅分布在北美洲北部地区,只生存在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

伊比利亚猞猁只分布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主要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些山区里面,所以又被称为西班牙猞猁;

短尾猫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南部大部分地区,其中主要分布是美国及墨西哥,加拿大有少量分布。

猞猁属4个物种

欧亚猞猁的外表会随着季节的更替发生细微变化,在夏季的时候,它们的毛发呈现红色或者棕色,到了冬季时则变成了银灰色或者灰棕色,这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体重范围在18-30千克;加拿大猞猁比家猫大2倍左右,体重范围是8-11千克,整体毛发呈现出银棕色,与其他猞猁一样,耳尖部位也有黑色的簇毛;伊比利亚猞猁曾被认为是欧亚猞猁的一种,后来单独为一种,所以从外表上看,它与欧亚猞猁是最像的,体重在7-15.9千克之间,身上的斑点更加细长,且均匀密布在亮黄或者黄褐色的皮毛上;短尾猫外形很像其他的猞猁,但是与之相比体型则要小得多,体重为4-18.3千克,身上毛发主要呈现出棕褐色或者灰褐色,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耳朵尖的簇毛不如猞猁的长。猞猁生存现状

所有的猞猁都分布在北半球,而且从栖息地来看,它们比较喜欢北方寒冷多雪的地区,猞猁是喜寒的动物,基本上属于北温带寒冷地区的产物,同时适应性也极强,无论是高原草甸、高寒荒漠,还是针叶林、混交林,亦或是岩石、灌木丛等地带,均有分布,它们对水源的需求不如其他动物那么依赖,同时耐饥能力较强,所以在整个北半球大部分范围内,都有猞猁的生存痕迹。

欧亚猞猁

历史上欧亚猞猁遍布欧洲各地,到了19世纪中叶的时候,欧洲部分地区猞猁逐渐消失,后来又被重新引入,不过重新引入的群体数量都比较稀少,大多数都在200只以下,甚至有些是100只以下。

到如今,欧亚猞猁在欧洲的生活状态基本已经稳定下来了,其中西伯利亚是欧亚猞猁如今最主要的生活区域,从乌拉尔山脉延伸到太平洋西岸,大约生活着22510只欧亚猞猁。

加拿大猞猁

加拿大猞猁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北部地区,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它主要的栖息地是加拿大,分布范围与其主要的猎物白靴兔的分布范围一致,与历史栖息地相比,仅减少了大约5%左右,生存状态还是比较乐观的。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加拿大猞猁已经在多个地区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比如在犹他州、明尼苏达州等地区,已经变得十分罕见了,而新斯科舍省及爱德华王子岛等地区已经绝迹了。

伊比利亚猞猁

伊比利亚猞猁从名字上看,就是一种只生存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猞猁,在21世纪初的时候,曾一度濒临灭绝,野外个体数量仅有100只左右,2001年的一项调查,伊比利亚猞猁估计有26-31个生存区域,成熟个体数量仅为62只,自2002年人们加大保护力度,投放兔子、保护环境以来,伊比利亚猞猁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到了2021年的时候,个体数量已经达到了326只,其中成熟个体数量为156只,目前呈现出来的趋势也是上升。

猞猁所面临的威胁

猞猁虽然在北半球的分布很广,数量也比较多,但是与其他的捕食者一样,猞猁的生存状态也受到了挑战,就拿伊比利亚猞猁来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面,个体数量减少了约80%。影响猞猁种群数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根结底无非就是栖息地被破坏,人为捕杀以及疾病等。

死亡的猞猁

栖息地被破坏,猞猁的适应能力很强,但并不代表它们就是“打不死的小强”。比如在亚洲,由于受到畜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源开采等的影响,栖息地的破碎和丧失是猞猁的主要威胁因子。

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农业和砍伐森林等活动,使得森林、山地面积大量减少,不仅是猞猁,其他如野兔等动物的数量也大量减少,使得猞猁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人为捕杀,在欧洲,猞猁的主要威胁因素是人为捕杀,在汝拉山脉一带,造成猞猁死亡数量中与人类相关的死亡率达到了70%,其中最大的主因就是报复性猎杀与皮毛贸易。

猞猁虽然与老虎、豹子等猫科动物相比,皮毛没有那么漂亮,但是猞猁属于喜寒动物,身上毛发浓密且蓬松,保暖性能极佳,所以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追捧;

报复性猎杀就更好理解了,猞猁虽然体型不大,但是却能捕杀比它大几倍的小羊羔,给牧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从而遭到报复。

疾病,这里面所说的疾病因素,不仅仅是猞猁种群之间的,还有相关性动物的疾病,比如在20世纪的时候,由于兔子受到了过度狩猎及粘液瘤病等疾病因素的影响,数量大幅度下降,伊比利亚猞猁失去了大部分的食物来源,种群数量也因此急剧下降。又比如在2007年的时候,由于多尼亚纳猫白血病的爆发,猞猁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不少个体死于该疾病,好在后来人们开展了一项管理计划,疾病才得到控制。

被低估的猞猁

关于猞猁,它们不如狮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那么有名,也因为体型的原因常常被低估,在部分虽然爱好猫科动物,但对其不甚了解的人认知里面,猞猁是一种生活地比较“凄惨”的动物,特别是遇到老虎、灰狼、熊等猛兽时,通常会以装死来逃过一劫,另外,加上当今不少误导性的文章,总会让人感觉到猞猁活在大型猛兽的“包围”下,过得谨小慎微,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猞猁是被人们低估了,在某些地区,猞猁的确与虎豹狼等猛兽共存,但并不代表猞猁就会被欺负,更加不会以装死来逃过捕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捕食者,都是机会主义者,简单来说,之前的剑齿虎可能是单纯依靠捕猎获取食物,是不怎么吃腐肉的,但是食肉动物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机会主义者,就是见到什么肉就吃什么肉,如果猞猁遇见狼时装死,那么狼会很开心,因为不用花费任何时间精力就能捡食一顿大餐。

猞猁与狼对峙

猞猁咬伤狼

其次猞猁被低估的还有它的本事,长久以来,狼被认为是猞猁最大的敌人,而猞猁也被描述为深受其害,从外形上看,狼比猞猁大,从数量上看,狼是群居动物,说猞猁“深受狼的荼毒”也说得过去,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不是,到目前为止,鲜有狼群捕杀猞猁的报道,而猞猁咬死狼的报道却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事例:

1997-2021年间,共有8只小狼崽和2只即将产仔的母狼被猞猁分别于纳利博基森林、帕齐尔森林咬死;2021年4-5月,纳利博基森林一只一个月大的小狼崽被猞猁咬死,2021年又咬死一只同样年龄的狼崽;2021年6-7月,纳利博基森林一只2-3个月大的狼崽和母狼被猞猁咬死;2021年4月,纳利博基森林里一只成年雄狼与猞猁战斗后受重伤,不久便死亡了;2021年5月,还是纳利博基森林,一只怀孕的母狼极有可能是被猞猁咬死的。


上面的数据大家也都看得出来,猞猁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动物,它对付的狼基本上都是幼崽,或者是怀孕晚期即将生产的母狼,事实上一只猞猁从来不会向任何狼群发起进攻,它也不会试图攻击任何一个狼群,基本上的战斗,都是发生在温暖的季节,也就是当狼落单的时候。而在寒冷的季节,狼基本上都是群体行动,可即便是这样,仍有许多狼会偶尔单独行动。

被猞猁咬死的4个月大的狼崽

与网上对猞猁的偏见相反,成年猞猁,特别是雄性猞猁,会故意定期捕杀一些比较弱的狼,比如幼崽、即将生产的母狼、受伤或者生病的狼、因其他原因变得比较弱的狼、一些个头较小的健康的成年狼,甚至是单独行动的个头较大的狼,猞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抑制狼群的发展,因为它们在同一生态环境中,食性几乎一样,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

积极地活着

通常来说,猞猁都是比较孤独的,与大多数独居的猫科动物一样,但是同样也存在一小群猞猁偶尔会一起玩耍、狩猎,特别是在猞猁夫妻之间,共同生活更加常见,甚至雄性猞猁还会主动参与育幼,这种行为模式被人们发现之后,对猞猁的印象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想要搞懂猞猁的这种行为究竟是何故?但由于目前掌握的资料信息来看,还只是猜测,或许性情凶悍、体型较大的雄性猞猁存在,能够有效防止狼的偷袭,提高幼崽成活率,让更多的猞猁后代,能有较大的机会活着。


猞猁是一种十分喜欢吃兔子的猫科动物,在许多猞猁的栖息地里面,兔子占据了它们食物来源的大部分。

一般来说, 捕食者普遍领地意识较强,而且自己领地里面的食物资源越丰富越好,当食物资源下降的时候,很可能就进犯人类的生活区域了。而猞猁又略微不同,它们的领地面积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固定,而是跟着猎物多少来决定的,比如当食物资源充足的时候,一只雌性猞猁就可以活在3-4平方公里的小范围内。

雪兔

猞猁对兔类动物种群的变化十分敏感,当兔子的数量下降到很低的一个水平时,雄性猞猁就会马上离开其领土,跑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代替品,而不是饿着肚子在自己领地里面一遍又一遍寻找食物。

为什么是雄性?这里面就要从猞猁雌雄领地的不一样说起了,我们都知道,雄虎的领地范围比雌虎要大许多,往往一只雄虎的领地就包含3-5只雌虎,猞猁也类似。

当食物匮乏时,所有的猞猁都会扩大其领地范围,相对于雌性来说,雄性猞猁的领地就变得更大,加上又需要与领地内的雌性猞猁竞争资源,所以雄性猞猁的活动范围会更加大。

除了积极捕猎之外,猞猁还经常会储备食物,以便不时之需,比如在冬季时,猞猁会将吃不完的猎物简单掩埋,藏在大雪之下,等自己饿了的时候来取食。


其实观察猞猁的生活习性,不难发现它们似乎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地活着,不管是定期清除狼,以减少自己的对手,还是雄性猞猁帮助育幼,提高幼崽成活率,又或者是雄性猞猁积极寻找食物来源,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

猞猁是非常凶猛的,但是我们一想到凶猛的动物往往想起老虎狮子等,但其实猞猁也是一种猛兽,它被低估了
是的。因为猞猁非常聪明,而且动作敏捷,是动物界的武林高手,所以真的被低估了。
是的,因为这种猛兽非常的凶猛,拥有非常出色的运动能力,能造成非常大的杀伤力。

猞猁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猞猁是一种看起来很可爱的猫科动物,外表长得像猫,但是仔细看的话又有区别于一般的家猫,除了比普通猫大一些之外,它的两只耳朵上分别有一簇黑毛,就像是两根天线一样。

因为这个特征,曾经很多人将它与狞猫(另外一种猫科动物,耳朵上也有一簇黑毛)弄混淆了,其实要区分二者很容易,狞猫的面情更像美洲狮,身上没有明显的斑点,而猞猁像猫,身上有斑点。

猞猁与狞猫

在传统的观念里面,猞猁种群发展被认为是受限于狼群,毕竟猞猁与灰狼的体型相差较大,食性趋同,在同一生境中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但是专家们通过对白俄罗斯纳利波基森林欧亚猞猁和灰狼的长期研究发现,现实中似乎是反过来的,几乎发现过灰狼捕杀成年猞猁的例子,而猞猁捕食幼狼、成年狼的事件却时有发生。毫无疑问,猞猁所处的生态位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多了。

广义上与狭义上的猞猁

其实我们常说的猞猁一般指欧亚猞猁,即普通猞猁,但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些动物可以称为猞猁的话,那就多了,猫科猞猁属下的23种动物都算。

猞猁属一共有4个物种,分别是欧亚猞猁(7个亚种)、加拿大猞猁(3个亚种)、伊比利亚猞猁(无亚种分化)和短尾猫(12个亚种),这4个物种在外形上及其相似,如果说能够准确分辨出狞猫与猞猁算是对猫科的了解入了门,那么能够分辨出猞猁属4个物种谁是谁的话,就算是精通了。

猞猁属4种动物

欧亚猞猁是4者中体型最大的,但却也没有超过其他三者多少,如果考虑到地域分布会造成体型大小不一样的话,那么这个判断条件就更不可靠了。

比如我们都知道平均来说美洲狮要比美洲豹小,但生活在墨西哥附近的美洲豹体重普遍偏小,与当地美洲狮的体型无异,甚至一些雄性美洲狮的体型大于雌性美洲豹,也是常有的现象。所以很多科普文说用这个办法可以判断出欧亚猞猁的话,是不合理的,关键还得从它们身上的特征入手。


把短尾猫与其他三种猞猁区分开来应该是最简单的,直接看尾巴,若尾尖有白色的毛发,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为短尾猫了,因为不管是欧亚猞猁还是伊比利亚猞猁,亦或是加拿大猞猁,它们的尾尖都是黑色的,并无白色的毛发。另外,短尾猫耳朵上的两簇毛要更短,除头部与四肢外,身上的斑点并不明显;

伊比利亚猞猁顾名思义,就是只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因位置所处正是欧洲的南端,所以也被称之为南欧猞猁,又因主要栖息地在西班牙,所以也被称为西班牙猞猁。其实大多数动物的体貌都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从伊比利亚猞猁所处的地理位置不难猜出,它身上的毛发要比猞猁属的其他三种短一些,也更粗糙。整体来看,伊比利亚猞猁的毛色呈黄褐色或浅黄色,身上的斑点最为密集,颜色最黑;

加拿大猞猁的毛发特征刚好与伊比利亚猞猁相反,它有着较长、更浓密的毛发,毛色为浅棕色或者灰色,整体看起来“毛茸茸”的感觉,尤其是脚掌,是4者中最大的,有利于它在雪地上行走;

欧亚猞猁是分布最普遍的猞猁,也是唯一一种我国有分布的猞猁,它的毛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但大部分时候都呈红棕色,脊背区域的颜色较深。


猞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多数都集中在7-25千克之间,看起来就像是大一点的野猫而已,所以在我国的一些地方,经常将猞猁称为“山狸子”、“野狸子”,它们喜食野兔、老鼠,偶尔也会捕食小野猪、小鹿之类的蹄类动物,随着人类生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地区的猞猁也会捕食家禽。

不过由于猞猁独特的食性(太偏爱兔子了)及所处生态位的缘故,所以它们对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伊比利亚猞猁控制着疾病的传播

伊比利亚猞猁曾遍及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甚至向北延伸至法国的南部,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伊比利亚猞猁就因为受到各种原因数量大幅度减少,20世纪60年代尚有4000余只,但是到了21世纪初的时候,就只剩下不到200只了。

伊比利亚猞猁的种群数量减少,其实是可以预见和无法避免的,虽然在初期的时候就有少部分农场主认为它们捕食欧洲兔子,限制狐狸等捕食者的发展,认为是“益兽”,但在大多数欧洲人的眼中,它们是危害猎物的掠食者,因为人们喜欢狩猎兔子,而恰好猞猁就专门捕食兔子,疯狂狩猎猞猁,成了当时喜闻悦见的事情。

伊比利亚猞猁分布图

另外,随着人类生活区域不断向更深的野外扩展吗,一条条公路在西班牙的大部分农村建立,这些纵横交错的公路不仅将伊比利亚猞猁的栖息地分割得支离破碎,日后还带来了猞猁最主要的致死因素,那就是“路杀”。

随着交通的越来越发达,死于交通事故的伊比利亚猞猁越来越多,甚至成了猞猁非正常死亡的最主要威胁,据统计,2021年,西班牙一共有14只猞猁死于交通事故,2021年这个数字则达到了22只。

死于车祸的伊比利亚猞猁

其实伊比利亚猞猁之所以日后会濒临灭绝,还跟一种动物有关,那就是欧洲兔子。猞猁是一种极其喜欢捕食兔子的猫科动物,在兔子丰富的时节,兔子会占到伊比利亚猞猁食物总来源的95%以上,一只成年雄猞猁每天需要吃一只兔子,而一只处于哺乳期的雌猞猁,则每天需要吃三只兔子,即便是在兔子数量大幅度下降的过程中,猞猁食物来源的75%仍是兔子。

伊比利亚半岛野生兔子数量十分丰富,甚至给当地不少农场造成损失,法国医学会的一名教授阿曼德勒在了解了粘液瘤病对澳洲野兔有强杀伤力之后,在1952年将这个病毒引进了自家庄园,成功地消灭了庄园内98%的兔子,但是随后病毒不受控制,在伊比利亚半岛内不断蔓延,后来传到了欧洲其他地方,造成欧洲兔子大量死亡,在病毒传播的第一年里面,就有45%的兔子死于该病。

伊比利亚猞猁

这个病毒的爆发似乎是有规律的,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兔子中间爆发一次,另外兔出血症也是兔子的疾病之一,同样呈现有规律性的爆发,于是这两种病使得兔子的数量逐渐减少,而高度依赖于欧洲兔子的伊比利亚猞猁,种群数量自然大幅度下降。

同时兔子数量的下降,还会增加猞猁意外死亡的风险,因为兔子密度低了,意味着猞猁要到更远的地方,花更多的时间去觅食,增加了横穿道路的次数。

欧洲兔子数量与猞猁数量的波动

可能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伊比利亚猞猁捕食兔子,会起到疾病控制的作用呢?这就要从它的习性说起了,伊比利亚猞猁最主要的食物是兔子,其次才是一些啮齿类动物和小型的蹄类动物等,然而欧洲兔子极容易患病,这些疾病不止会在兔子种群间传播,还会通过食物链传到一些肉食动物的身上,巧的是伊比利亚猞猁并不受此影响,相反,那些染病的兔子会更弱,更容易成为猞猁的捕食对象。

欧洲兔子

欧洲兔子对于该生态系统来说至关重要,是该系统中众多肉食动物的基础猎物,通过捕食这些染病的兔子,伊比利亚猞猁不断清除病毒携带体,自然起到了疾病控制的作用。

另外,在同一生境中,狐狸、猫鼬等与伊比利亚猞猁有着强竞争的关系,猞猁通过捕食它们及幼崽来限制它们的种群数量发展,对于兔子来说,又是一利好的作用,减轻了欧洲兔子的生存压力。

总之,猞猁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众多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保护了它,就意味着维持了系统平衡,这也是人们致力于恢复这一物种的重要原因之一。

欧亚猞猁抑制狼的种群发展

谈到猞猁与狼,可能很多人依靠主观感觉,认为狼体型大,又是群居,应该是猞猁的最大威胁才对,但是事实恰恰相反,猞猁的存在,限制了森林狼群的发展。

专家们对白俄罗斯森林中的欧亚猞猁及灰狼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猞猁会通过频繁捕杀幼狼来抑制狼群的发展,从而减少自己在森林中的竞争对手,这点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只发现了被其他猞猁杀死的猞猁,和被猞猁杀死的狼,从没有发现被狼杀死的猞猁:

1997-2021年间,在帕阿泽尔森林和纳利波基森林分别发现2只怀孕的母狼、8只幼狼被猞猁杀死;2021年6月,一只幼狼和一只母狼被猞猁杀死;2021-2021年间,一只幼狼被猞猁杀死;2021年4月,一只成年雄性孤狼与猞猁大战后死亡;2021年5月,在纳利波基森林发现一只怀孕的母狼怀疑被猞猁杀死。

可能很多人依旧不太相信小小的猞猁竟然能够杀死狼,但是事实的确是如此,猞猁是伏击型的猎手,擅长单独搏杀,它所袭击的对象也都是孤狼、幼狼,或者一些母狼。

显而易见,猞猁会避开狼群,它即便是最大型的成年公猞猁,也永远不会去招惹狼群,然而生活在森林里面的灰狼,并不是总是群居的。

在9月下旬至来年的4月中旬,是纳利波基森林的寒冷季节,此时狼群会群居生活,但是在4月中旬到9月下旬,天气比较温暖,离群独自生活的灰狼很普遍,这正是猞猁下手的好时机。

猞猁与成年狼对峙

怀孕后期的母狼很孤独,刚出生的幼崽很脆弱,这都是猞猁的攻击目标,另外,因动物为避免近亲繁殖的生活方式所致,大多数灰狼在拥有独立生活能力之后,会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组建或属于自己的狼群,而在离群又没有找到新狼群的这段时间,也容易被成年猞猁杀死。

研究发现,成年的猞猁,尤其是雄猞猁,会定期捕杀大量怀孕的母狼、幼狼和生病的弱势个体等,从而影响到狼的繁殖。

在纳利波基森林的一些研究区域里面,当猞猁密度高了起来,同生境中的狼群发展就停滞不前,因为大量的幼崽被猞猁捕杀了,狼幼崽的死亡率高达40%-60%,甚至一些区域达到了90%以上。

被猞猁捕杀的4个月大的幼狼

其实不管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任何一方超过了系统所能承受的数量都是有害的,比如澳洲的野兔泛滥、野猫泛滥,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欧亚猞猁抑制了灰狼这一掠食者的发展,本质上跟伊比利亚猞猁抑制狐狸等的种群发展是一样的。

另外,欧亚猞猁与狼在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相互之间上面,还表现在其他动物在对待两者的态度上面。

在没有虎豹的欧亚大陆北部地区,灰狼和欧亚猞猁就成了这里顶级的捕食者,那么百兽自然对它们相当忌惮,但针对白俄罗斯的欧亚猞猁与灰狼进行研究发现,动物们对猞猁的害怕程度似乎远超灰狼,在面对狼的气味及猞猁的气味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即二者在捕猎其他动物的时候,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缺一不可。

猞猁标记领地

加拿大猞猁与白靴兔的数量波动

同样爱吃兔子的还有加拿大猞猁,在冬季,白靴兔基本占据它饮食来源的90%-95%,除此之外还捕食一些小型的动物,比如啮齿类、鸟类、小羚羊等。加拿大猞猁在北美的分布很广泛,几乎横跨了整个加拿大和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落基山脉的美国部分,与其他猞猁一样,它有着可爱的外表,体型比家猫大,它们是8.5-8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越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的。

加拿大猞猁

在北美,加拿大猞猁每天会行走8-9公里来寻找食物,它高度依赖白靴兔,可以称之为是白靴兔的专性捕食者,随着季节的变化,白靴兔在猞猁的饮食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全年平均来说,在35%-97%之间。

在野兔数量下降时,加拿大猞猁会捕食松鸡、松鼠、雷鸟、田鼠及部分蹄类动物来补充这一空缺,不过尽管如此,猞猁们仍会孜孜不倦地去寻找白靴兔。

白靴兔

与欧洲兔子一样,在北美,白靴兔则是基础猎物,是众多肉食者的捕食对象。在阿拉斯加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当白靴兔数量减少的时候,驯鹿、多尔绵羊等蹄类动物的数量也会变少,这是因为猞猁、赤狐等捕食者在兔子短缺的时候,会增加捕食这类动物的比重。

其实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加拿大猞猁对白靴兔的影响更大,众所周知,郊狼也是白靴兔的捕食者之一,但它们的脚掌小,在冬季厚厚的积雪上行走不便,而猞猁那大大的脚掌,则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或许在白靴兔数量丰富的时候看不出差异,但是在当白靴兔数量呈现周期性减少时,猞猁与郊狼每天的捕食时间不变,但猞猁所捕杀的兔子明显超过郊狼。

另外,与郊狼会过度捕杀白靴兔(超过了自己所能吃掉的数量),猞猁的捕猎就明显更合理,它很少存在过度捕杀,这对于白靴兔的种群发展更有利,对生态系统平稳运转和健康发展也更为有利。

郊狼

加拿大猞猁与白靴兔之间究竟存在怎样强的关系呢?或许我们能够从一张统计表里面看出来,当白靴兔数量每隔9-10年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时候,加拿大猞猁的数量亦随之变动,这不难理解,当白靴兔数量多时,对猞猁来说是极为有利的,此时猞猁的种群发展速度也会加快;

随着猞猁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白靴兔来说这可不是好消息,必然会遭到大量捕食,接着就是逐渐减少;

当白靴兔数量下滑,对于猞猁来说,就意味着食物短缺,种间、种内竞争加大,种群的发展就缓慢,数量亦会下降;

当猞猁数量下降,白靴兔的生存压力就小了很多,又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如此这般二者数量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从这段关系里面,我们不难看出,即便是没有人类插手,依靠大自然中食物链间的关系,物种们自己也能相互调节并维持相对的平衡。

白靴兔的数量波动影响加拿大猞猁

猞猁的生态位随时在变化

物种所处的生态位有时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在发生变化,生态位的改变有时候可能跟环境有关,有时候也可能跟时间有关。

比如在伊比利亚半岛,由于缺乏虎豹等大型的捕食者,伊比利亚猞猁就是当地的“百兽之王”,对于它来说,此时的生态位就如同亚洲的虎豹一样,起到了调节当地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发展的作用。

伊比利亚猞猁更像是伞型物种,一旦缺失,便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保护了它,便保护了当地的其他物种,乃至整个生境。

其实依靠猞猁来抑制其他动物种群发展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德国重新引进的猞猁,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好。

另外,英国的许多森林鹿类泛滥,严重毁坏了林中的树苗,所以也打算重新引进欧亚猞猁来控制鹿的数量,从而间接保护森林中的树木,使当地的生态系统达到一个较高并且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较于伊比利亚猞猁来说,加拿大猞猁的生态位似乎就不是那么高了,因为在它之上还有美洲狮、北美灰狼等等,尤其是当气候变暖,这种情况越发明显,使得原本在微生境上与猞猁交集并不多的美洲狮、北美灰狼,生存空间的重叠变得更多,加拿大猞猁在面对这一情况时,往往会选择主动避让这些竞争对手。加拿大猞猁的生态位更像是亚非的豹子一样,虽然不是最高位,但却也同样重要。


物种所处的生态位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那就更好理解了,比如在我国的一些森林中,原本是生活着虎豹的,但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虎豹逐渐退出了森林,使得原本“籍籍无名”的亚洲金猫,俨然晋升为新的“百兽之王”,此时亚洲金猫的生态位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又比如在南瑞典,1983年灰狼重新回归这片区域之后,欧亚猞猁的生态位也会因为狼的到来而发生变化。

其实在探究猞猁对系统的影响究竟有哪些方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食物链入手,因为猞猁的食物链关系比较简单,主要是捕食同生境中的中小型动物,从以上的描述不难看出,三种猞猁在各自的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或能够控制疾病在种间的传播,或能够抑制同生境其他动物的发展,从而达到物种间数量的相对平衡。

猞猁属一共有4个物种,其中伊比利亚猞猁控制着疾病的传播。通过捕食染病的兔子,伊比利亚猞猁不断清除病毒携带体,自然起到了疾病控制的作用
猞猁能控制疾病传播。伊比利亚猞猁偏爱兔子,通过捕食染病的兔子,清除病毒携带体,所以它们对生态系统有很重要的作用。
猞猁一共有4个物种,其中伊比利亚猞猁控制着疾病的传播,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它们起到了疾病控制的作用 .

我们这有个传说,猞猁是猫的天敌,对吗?

谢了!
这种说法不对,猞猁外形跟家猫相似,曾被认为是短尾猫家族的一个亚种。猞猁以丛林中的小型啮齿类为食,有时叶捕捉鸟类,并且还向鹿发起攻击。猞猁的性情狡猾而又谨慎,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逃到树上躲蔽起来,有时还会躺倒在地,假装死去,从而躲过敌害。在自然界中,虎、豹、雪豹、熊等大型猛兽都是猞猁的天敌,如果遭遇到狼群,也会被紧紧追赶、包围而丧命,一般都难以逃脱。它一般不会主动伤人,只有被逼急了的时候,才会进行反扑。
猞猁应该不是猫的天敌,就啮齿类来说应该是老鼠啊,小兔子的天敌,当然也有可能会捕捉其它野猫的幼崽或者比较瘦弱的猫。猞猁和猫都是属于猫科动物的,猞猁比猫外形稍大,碰到其它的野生猫应该当作自己的同类才对不会是天敌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猞猁遇到敌害就装死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这个现象,为何加拿大猞猁真的是如人们所说,是很可怜的大猫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0929.html
文章标签:猞猁  敌害  的是  空穴来风  加拿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