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汉武帝为什么要将李陵灭族

时间: 2021-12-05 18:00: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汉武帝为什么要将李陵灭族

李广战败被削职为民,为何李陵被俘却遭灭族?

天汉二年,李陵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这位李广利不是别人,正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亲哥哥、汉武帝的大舅哥!说白了,这一仗就是汉武帝想像当初培养小舅子卫青一样,给李广利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当然,大败匈奴也是必须的,否则这一仗打得就没有意思了,汉武帝还不至于拿国家的安危去给李广利换军功!

这事儿本来和李陵没有什么关系,最初汉武帝只是让李陵做李广利的军需官、负责后勤保障而已。可是,立功心切的李陵不干了,亲自找到汉武帝,想要上一线杀敌立功。汉武帝一看,也行,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嘛,作为飞将军李广的亲孙子,李陵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事实也的确如此,平心而论李陵的军事素养还是相当不错的!只可惜,双拳难敌群殴,李陵带着五千步卒深入匈奴腹地,却遇到了数万匈奴军队的围攻,结果可想而知……李陵几乎战至了最后一兵一卒,可结果还是力竭被俘了。不久之后,汉武帝诛杀了李陵全族!李陵的祖父李广当初战败被俘后只身逃了出来,最后也就是被削职为民而已,而且后来又被汉武帝重新启用,为何李陵被俘却遭来了灭族呢?

猪一般的队友

李陵被俘之后并没有立即投降匈奴,大概其他也想像自己的祖父李广一样只身逃出匈奴吧。汉武帝方面起初也并没有放弃,而是派出了公孙敖一路搜寻、接应李陵。可公孙敖转了一大圈,连李陵的影子都没有找到!空手而回,公孙敖恐怕很难向汉武帝交差。就在这个时候,公孙敖不知道从哪儿听说有位姓李的年轻将领在帮匈奴人训练军队。这位爷核实都没有核实一下,便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回长安复命去了。

回到长安之后,公孙敖直接上奏汉武帝,说李陵已经投降匈奴了,而且正在帮匈奴人训练军队!事实上,的确有一位姓李的汉军降将在帮匈奴人训练军队,但却不是李陵……很显然,公孙敖是在以讹传讹!可汉武帝信了,他也需要相信这是真的……如此一来,李陵就不是被俘的问题了,而是降敌!根据汉制,降将的家属是要受到连坐的。单从这一点而言,汉武帝如此处置李陵全族也不算“违法”。可怜的李陵,还在想着怎么逃回汉境,却因为猪一般的对友公孙敖落得个全族被杀的下场,得到消息后呢李陵一怒之下索性真的投降了匈奴并成为了匈奴的右校王!

汉武帝的背锅侠

事实上,此战不仅李陵被俘了,带着主力出征的贰师将军李广利也没有达到汉武帝的预期。换言之,汉军在这次出击匈奴的战役中落得个一败涂地……仗是汉武帝要打的,并不是匈奴人南下、汉军被迫反击;李广利也是汉武帝要用的,就为了给这位大舅哥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可名没扬到、万没立成,却换来一场惨败,谁来为战争失利买单?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当然是全国的最高统帅汉武帝和一线的最高统帅李广利买单!可汉武帝根本不想买这个单、也不想李广利来买单!李广利是汉武帝要用的,他买单和汉武帝买单没有区别,不是吗?最后也只能是牺牲李陵了,既然李陵已经“投降匈奴”了,正好用他来给汉武帝的这次战争失利背黑锅!因此,汉武帝必须高调处理李陵。可李陵人在匈奴,那就只能拿他全族开刀了……除此之外,震慑或许也是一个原因,诛杀了李陵全族,谁还敢不要命提出反对意见?汉武帝战争失利的责任也便彻底撇清了——“就是因为李陵投降,这一仗才打败了,不是朕和李广利的责任!”

又一个猪一般的队友

虽说如此,还真有不怕死的,他就是太史公司马迁!汉武帝对司马迁与李广的关系心知肚明,加之他又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文官,如果司马迁单单只是为李陵说情,汉武帝恐怕最多也就是斥责斥责司马迁不知轻重了事,未见得会阉了他!甚至还可能就坡下驴,留下李陵全族的性命改为流刑之类也未可知。毕竟汉武帝要的只是高调处置李陵、为自己的决策失误和战争失利背锅,并不一定非要置李陵全族于死地。更何况,汉王朝本来就有赎刑,死刑花钱也是可以免死的……

司马迁错就错在不该在为李陵说情时捎上了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用的人,说他错,等于是把决策失误、战争失利的屎盆子重新扣回了汉武帝的脑袋上……这下汉武帝出离愤怒了!硬是给司马迁安上了一个“欲沮贰师”的罪名,什么意思?想要污蔑贰师将军!这还得了?你为李陵说情已然不对了,现在还要污蔑朝廷重臣!最终汉武帝不仅杀掉了李陵全族,连司马迁也给判了死刑。最终,司马迁以腐刑赎死,这才侥幸保住了一条性命。换言之,司马迁的出发点是好的,却最终把李陵全族彻底推上了绝路!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两个猪一般的队友彻底葬送了李陵归汉的一切可能性和他全族的性命!至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李陵全族,一来在彼时的汉武帝看来,李陵的确是投降匈奴了,按汉制家属理应连坐。

汉武帝为什么那么恨李陵?

李陵投降,司马迁只是为他辩解了几句,汉武帝就对他处以宫刑,可见汉武帝是很恨李陵的.rn可是,汉武帝为什么那么恨李陵呢?
反驳楼上的

如果说李陵投降不是好事,那么南宋末年钓鱼城之战中王立率领全城军民开门投降也不是好事了哟!可是投降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不屠城,这是蒙军征战史上惟一一座投降后没有被屠城的城市。

三国猇亭之战中,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蜀国有关官吏依法收捕了黄权的妻子儿女,并将此事报告给刘备。刘备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命即释放,一如既往对待。此前,魏国方面传说黄权的家室已被斩首,黄权不信,说他深知刘备的为人,不会这样做。没多久,果然传来了被宽宥的消息。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轻易牺牲岂不可惜!现在都讲人道主义、人文主义,难道我们还要被古人迂腐的思想束缚到永远吗?

他确实投降了,但肯定不是卖国贼!

李陵投降匈奴了,但是并没有人说李陵是汉奸,因为“投降”和“汉奸”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投降的,不一定都是汉奸,同样,汉奸不一定都投降。
汉奸,就是汉民族的内奸。作为“汉民族的内奸”,必须有缺一不可的两个要件。一个是必须生活在汉民族的内部(内),二是有出卖汉民族根本利益的行为(奸)。投降敌人而没有生活在汉民族内部,我们一般称之为“叛徒”,不称其为“汉奸”;投降敌人而没有出卖汉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只是说他投降了,而不会再给他加上一顶“汉奸”的帽子。
另外,当汉奸不一定非要经过投降这么一个程序,在敌军占领的情况下,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仍然继续生活,并不需要声明自己投降了,但是其中有人给敌人送情报、告密,甚至是参加敌军,这样的人,就是没有投降的汉奸了。

李陵投降了。他也许是为了保全残兵的的生命。但是更多的应该是等待着机会逃回大汉。毕竟历史上有过赵破奴的先例。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将这位血战到底的将军的家人全部下狱。
只是因为李陵顽强的向自己的命运抗争。
汉武帝看重的是李广利,但是李陵的表现远远的强于他。天子是不能犯错的。李陵的表现否定了他的选择,也就是否定他天子的尊严。于是李陵只有死。
他已经设计好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案:李陵死了,然后奖赏他的战功。
但是李陵却顽强的活了下来。

李陵的反抗激起了汉武帝的真火。他龙颜大怒。
于是唯一敢为他说几句公道话的司马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处以宫刑。

悲剧还没有结束。

汉武帝终于有所悔悟。
天汉四年的再一次出征中,武帝给因杅将军公孙敖下了一道命令:迎接李陵归汉。
这似乎是个转机。
但是更大的悲剧却由此而来。
李陵骁勇善战,而公孙敖他们不是。为了维持他们的声望和地位,只有将李陵推上祭坛。
于是公孙敖还报:李陵正在为匈奴训练士兵来攻打汉朝。
天子终于再次震怒,于是族李陵全家。
李陵终于与大汉再无瓜葛,他已经没有义务去侍奉那个残暴的君主。
李陵的血终于冷掉。

孤独而寂寞的生活再大漠上的李陵唯一的朋友就是苏武了。那个因为不失汉节而被后人所称道的苏武。

昭帝继位,朝廷开始平反冤案。辅政大臣霍光派人再次迎接李陵归汉。
只是这时的李陵已经心死了。
他只是轻轻的说道:“丈夫不能再辱。”
匈奴已是他的另外一个家乡,他已经有了新的家人,难道他还能再一次抛妻别子?

只是他并没有忘记苏武。在他的帮助下,苏武终于回到了大汉。

朋友就此永别。留下的只有一曲悲歌。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一个士兵,只要他英勇的战斗过了,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了,那么,无论他最后是否战死,无论他最后是否投降,他都是一个好士兵。军人的天职是战斗,而不是牺牲。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汉武帝杀李陵全家怕不只是恨吧,会不会另有内情吧?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与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去打匈奴,李广随军出征,请求为先锋,可卫青曾受到武帝嘱咐,认为李广年老又命数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正面对阵。而且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失掉侯爵,卫青想给他立功机会,所以把李广调开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与单于对阵。
李广知道了,坚决拒绝调动。卫青则命令李广赶快到所在部队去,李广没有向卫青告辞就动身回营领兵出发。部队因无向导,迷失了道路,耽误了约定的军期。卫青的部队因单于逃跑也无收获。
回师后,卫青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并要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听候审问,李广甘愿承担一切责任,但因怕受吏员侮辱而不愿接受审问,遂自杀。
李广的二儿子李敢(李陵的叔叔)出于怨恨,打伤了卫青,卫青心中有愧,不想追究了,可霍去病却趁与李敢打猎时将他射死,武帝偏袒霍去病,硬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也许是汉武帝怕李家人对这件事怀恨在心对他有威胁,才借机会杀了李陵全家呢。
1)大凡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何况李兵败是由于皇帝的小舅子李广利,坐视不救;2)国家的法律本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武器,更何况李陵确实降了匈奴;3)因为这样的原故汉武帝要维护皇家的尊严,恨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压制不同的声音。
汉武帝器重李陵,而当时投降已为人不齿,偏偏李陵在一路凯歌时,被俘虏投降,因而汉武帝大发雷霆.
因为当时李陵出征匈奴,结果兵败被俘,却被人误认为是降敌,所以汉武帝对他恨之如骨.

李陵背叛汉武帝,为什么没人骂他反而骂汉武帝呢?

李陵并非背叛汉朝,反而是汉武帝冷酷无情,不分清红皂白,迫使李陵有国不能报,有家不能回,最终客死他乡!

前119年漠北之战,匈奴“远遁漠北,漠南无王庭”,匈奴逃到天山脚下,训兵备马,休养生息,将西域各小国强纳入藩,征收贡赋,实力日长,汉匈之间大规模军事冲突随时可能爆发。

公元前101年,且鞮候单于继位,双方关系缓和,互放所扣使节,并派使节互访,不料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牵连到一场谋杀案遭扣,双方剑拔弩张。

公元前99年,汉武帝令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三万,攻击活动在天山附近的匈奴右贤王。

李广利是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治军糟糕,不恤士卒,第二次远征大宛,“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

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第二次远征大宛, “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母寡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多;孝武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有馀人。”

但并未妨碍屡得重用,人比人就是一个死。

汉武帝在未央宫武台殿亲自召见正在泉郡、张掖郡教习射箭之术,以防备匈奴的李陵。

汉武帝道:“今匈奴悖逆绝伦,扣我汉使,朕欲遣军讨之,使汝为贰师将辎重,如何?”

祖父李广一生战功卓著,不但未能如愿封候,最后竟悲愤自刎,叔父李敢屈死在霍去病箭下,光大门楣重任在肩,他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

李陵叩头自请道:“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至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不使专与贰师对敌。”

武帝当然清楚让李陵押运粮草是将竹排当牙签,李陵分兵减轻李广利压力确是技高一筹,但领导的权威岂然挑战,总争先锋,这也是兔子没尾巴,随根吗?

武帝道:“汝恶属贰师邪!吾发军多,无骑予汝。”

鸡蛋去碰石头吗!匈奴之所以百僵不死,屡屡南犯,不就是全凭战马吗?若大的帝国,竟没有五千匹马,这谎撒的太没水平。

李陵回道:“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按说此时李陵已经30多了,不再是放荡不羁的愤青了,是光宗耀祖心切,还是从心底就瞧不起吃软饭的李广利呢?

李陵或为一已私,可以理解,这么汉武帝这个决定就太不可思议了,或许他认为茫茫大漠,与匈奴作战,如同大海掏针,很多时候大军出动如同旅游。

实在不知道汉武帝和李陵哪来的信心,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武帝命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李陵撤回时接应,路博德曾跟随霍去病北伐匈奴,因功封侯,让他给李陵打下手,心中十分不爽,上奏推辞,在武帝强令下,拧着鼻子领兵出征,此时君臣不睦,将佐不和,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

李陵按时出发,命人将沿途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人送回长安,一月之后抵达浚稽山,这次汉武帝失算了。

两军开战,详情不述, 李陵5000步兵对阵匈奴110000骑兵,辗转千里,对战8日,斩杀15000多人,战果亘古未有!

最后矢尽粮绝,刀卷剑断,又遭叛徒告密,李陵被迫投降。

当时汉匈交战,武将反复投降的事屡见不鲜,赵破奴曾经投降匈奴,后来逃回汉庭又被重新起用,到李陵这儿,情况全变了!

一、大战首日,武帝得知战况,竟未派一兵一卒给予驰援!

二、西河郡至遮虏障,两地相距两千余里,汉武帝让路博德接应,是不是在玩人!

三、汉武帝接到消息第一反应竟是:“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他为什么想让李陵去死?他的一切安排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吗?

汉武帝将实话实说的司马迁施以宫刑,一年后,仅凭万里之外一个“李陵”为匈奴练兵的消息,竟将李陵一家灭族,包括他80多岁的老母。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封其为右校王,位居贵族之列,当代作家张承志为李陵说话:“当他无家可归,祖国执行不义的时候,叛变也许是悲壮的正道。”


文章标题: 汉武帝为什么要将李陵灭族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9852.html
文章标签:灭族  汉武帝  要将  李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