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明朝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是怎样控制朝政的

时间: 2021-11-26 19:01: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明朝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是怎样控制朝政的

嘉靖帝身为明朝皇帝,为何二十多年不上朝呢?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即位后,对朝会制度进行了修改。除了大朝外,朱元璋几乎每天都会举行常朝,接见文武百官,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可是到了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也就是嘉靖帝时,他几乎二十多年不上朝。那么嘉靖帝到底在做什么呢?他为什么不肯上朝呢?

嘉靖帝非常崇信道教,甚至在宫中开辟出专门的地方,然后聚集一些道士,每日研究炼丹修仙的事情。因此,许多人认为嘉靖帝不上朝的原因,就是因为炼丹修仙。其实嘉靖帝之所以二十多年不上朝,除了他要炼丹外,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与朝会制度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每日举行朝会太累。在明朝的皇帝中,除了朱元璋这样的“工作狂”之外,几乎没有每天都会上早朝的皇帝。早朝确实非常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在太和门接见百官,举行早朝,处理各种事务,而且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如今的人们还有双休日睡懒觉,可皇帝却不行,因为每天的早朝在等着他。

其实不仅皇帝懒得上朝,就连文武百官也经常不去。明宣宗在位期间,有一次早朝后,鸿胪寺官员向皇帝奏报,居然有五百多名文武官员没有上朝,其中“失朝”两三次者达到三百余人。虽然没去的官员受到了皇帝的惩处,但官员不去上朝的事情却经常发生。明孝宗在位期间,有一次“失朝”的官员达到1160人!

其二,早朝逐渐失去作用。朱元璋确实将早朝作为处理政务的一种方式,可是自从朱棣即位之后,早朝的功能逐渐开始淡化,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逐步形成。明宣宗死后,年仅9岁的明英宗即位,根本不具备当朝决断的能力,内阁的作用更加突显。与此同时,明朝形成了内阁“票拟”,司礼监负责“批红”的这么一套政治流程。

皇帝不需要上朝,也能通过内阁、司礼监来处理各种军国政务。到了明宪宗时期,规定每遇寒暑之日,皇帝只在朝会上处理五件事。另外,早朝上处理的政务已经流程化,甚至连皇帝说的话都已经固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早朝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徒具虚文,“奉天门奏事,徒为观听之具”。

明朝出现内阁以后,朝会几乎没有作用,且嘉靖本人喜欢炼丹。
因为嘉靖皇帝他一直想长生不老,所以天天异想天开,跟着一些道士学炼丹,时间全部用在炼仙丹上了,所以二十年时间没上朝。
这是因为嘉靖非常的迷恋道教,所以总是会不上朝的在那里炼丹,同时,朝廷中的很多事情,都被大臣们处理的非常好,所以他就不愿意亲自上朝了。
因为到了后期的嘉靖皇帝,沉迷于追求长生不老并且炼制丹药,导致自己的身体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再去上朝,就耽误了。

嘉靖皇帝那么多年不上朝,明朝又是集权,怎么能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

嘉靖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嘉靖几十年不上朝,一门心思求仙问道,炼丹祁福,这是事实。但是你如果把嘉靖当成一个不理朝政,愚蠢透顶的昏君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嘉靖不仅不愚蠢,而且是聪明绝顶。

我们可以看一下嘉靖从十五岁即位,在他执政的四十多年间,手下的大臣都是些什么人物。从最初的杨廷和,到后来夏言、李春芳、张璁、胡宗宪、沈炼、杨继盛、俞大猷、戚继光、徐阶、高拱、张居正……不要说在整个明朝,即使放在任何朝代,这都是一连串光芒四射的名字。人才在每个时代都有,在他的后代崇祯皇帝时期内也是人才济济,但崇祯皇帝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像一个劳模一样的干了一辈子,最后却把大明王朝给干完蛋了,嘉靖几十年不上朝,国家这部宏大的机器却能够照常运转,而且完全控制在他的掌股之间,这就是能力,你不服都不行。

嘉靖之所以几十年不上朝,并不是由于他懒惰,他和他的孙子万历的几十年不上朝完全是两码事。他干的是他认为比上朝更重要的大事,炼丹修道,长生不老。对于权力,他有这种自信,没有人能够撼动他至高无上的皇权地位,这一点他在十几岁即位之初就知道了。

嘉靖这辈子原本是做不了皇帝的,皇帝是他的堂兄朱厚照。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这辈子会一直在一个叫湖北安陆的地方安安心心地当他的王爷。可是人要走运挡都挡不住,他的堂兄由于太过于贪玩,竟然在坐船游玩时掉进了河里染了病,一命呜呼了。嘉靖是继承堂兄的皇位,按照祖宗的传统,他要认他堂兄的父亲为父亲,先当皇子,再以这个名义当皇帝,可是小小的嘉靖却认为这是个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自己不能当了皇帝就不认自己的亲爹啊,于是他与一大帮文臣展开了一场名分之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事件。

想想这嘉靖也真是少年老成,那么一大帮文臣岂是善类,尤其是杨廷和,三朝老臣,宦海沉浮几十年,朝中大都是他的人,就是不同意看你能怎么办?后面就发生了“左顺门事件”,几百名大臣聚集在左顺门,放声大哭,与嘉靖继续展开斗争,目的无非就是一个—你要听我们的,祖宗家法是不能随便更改的。嘉靖没有慌神,更没有妥协,他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打。

所以说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与年龄大小无关。嘉靖十分清楚,对付这帮读书人,你如果想同他们讲道理你是讲不过他们的,你们动口我动手,看到底谁厉害。这一打就打死了十几个人,带头闹事的被发配参军,永不叙用。此事最后以文官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年轻的嘉靖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轻易解决了问题,此后的四十余年中,再也没有人敢触动他的权威。

这件事让嘉靖深深地懂得,权力这东西确实是个好东西,好东西自然想要长久地拥有它,而要想拥有它,用后代一位皇帝康熙的话讲,叫做“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可那时候医学不够发达,嘉靖不知道人是不可能活到五百年的,他相信借助炼丹修道可以帮他“向天再借五百年”。于是嘉靖就一心扑在他认为可以让他延年益寿的炼丹修道上,他觉得这事比上朝重要得多,国家大事交给那些个大臣们去做就行了。

历史书教给我们,嘉靖几十年不上朝,朝政荒废,奸臣严嵩害死忠臣夏言,大权独揽,权倾天下,后来徐阶伸张正义,扳倒了严嵩。我们从历史书中知道,严嵩是坏人,代表着邪恶,夏言和徐阶是好人,代表着正义。我们在为忠臣夏言的死而惋息,为奸臣严嵩当政感到悲哀,更为徐阶的最后胜利欢呼叫好,因为正义会最终战胜邪恶。 但是我们都错了,权力斗争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的事情,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又何来忠奸善恶之分呢?其实这场斗争真正的幕后人物是嘉靖,大臣们的一切权力之争都在他的控制之中,是他用严嵩来制衡夏言,再用徐阶来制衡严嵩,在他的统治之下,他不愿意看到也不允许有任何人可以号令百官,除了他自己。因为他才是集团老板,夏言也好,严嵩和徐阶也好,只不过都是他的打工仔,他们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如果有谁胆敢越过他的权威行事,那就是他自己找死。
首先,明朝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官僚系统和社会体系,相权和皇权有着明确的分割。虽然明朝没有丞相,但是,首辅承担着和丞相一样的职责,首辅往下有着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员。这些官员包括首辅拥有相应的权利,他们分担了大部分的政务以及各类事务。官员在人民群众中有着绝对的权威,老百姓无论在法律还是道德之下,都必须服从政府也就是官员的管制。社会上则推崇尊卑有序、子承父业,明帝国里的每一个人都被牢牢的控制在社会体系和官僚体系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过完自己的一生。所以,明朝的皇帝哪怕连续长时间的不上朝,国家的运作也不会遭到破坏,它照样可以正常运转,也正因此,嘉靖帝才高枕无忧,不用担心自己的国家乱成一锅粥了。
其次是因为嘉靖祖上传下来的内务处理系统逐渐变得优越规范,而且监管机制又得当有效。到了嘉靖称帝时,内阁制度已经有模有样:有机构名称、办公地点,人事分配、事务分配都很合理,内阁的所有大学士级别就从原来的五品或六品提升到了二品,甚至一品,比所有的五府六部官员们级别都高。而且除了内阁,还有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地方可不是吃干饭的。嘉靖通过管理内阁来督促大小官员处理各类国家政事,又通过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内阁官员和民间百姓的一举一动。有了这些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嘉靖牢牢地掌控着整个大明王朝。
最后嘉靖本人的能力也不是盖的,他虽然不上朝,但是晚上还是要辛苦地改折子。嘉靖帝在位前期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内容广泛,成效显著。所以他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赞溢美之词。河南道御史刘安说:“今明天子综核于上,百执事振于下,丛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气耳。”张居正说:“臣等幼时,犹及见提学官多海内名流,类能以道自重,不苟徇人,人亦无敢干以私者。士习儒风,犹为近古。”可见嘉靖的政绩是看得见的。此外,“御外侵,修边墙;抗倭寇,安海疆”,是嘉靖帝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边墙是补修长城和防御工事,主要对付北方的俺答、把都儿等;抗倭寇、安海疆,则是清剿倭人海盗、安定东南沿海地区。正是凭借着嘉靖在政治、军事、文化上的贡献,明朝才没有在他手上垮掉。
问皇帝去吧,历史的事,怎么知道
你要明白一个国家的运行是依靠官员皇帝是无法直接控制国家。嘉靖不上朝其实是与士大夫集团对抗的结果。另外不上朝又不是等于不管事。

“帝王术”到底有多厉害?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为何能执政45年呢?

讲到嘉靖帝的帝王术,历朝历代,就很少有像他那样把群臣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在《明史》里,嘉靖帝虽然被张廷玉等人评价为中材之主,但是他的聪明程度,尤其是权谋之术,真的可以比肩明太祖朱元璋。

自从太祖朱元璋杀胡惟庸李善长等人,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明朝就没了名义上的宰相,后来通过引进内阁学士,明朝的内阁辅臣,特别是内阁首辅,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明朝中后期,还在大内赋予司礼监盖印和批红的权力,从而明朝皇帝控制朝政的流程就显现了出来。

一般情况下,明朝的六部和全国各省府州县有了问题,就写奏疏到内阁,内阁的阁臣,商量一下,拟定一个对下面奏疏报上来事情的处理意见,呈交给司礼监,这称为票拟。有的内阁首辅比较专权跋扈,比如夏言,严嵩,他们就独断专权,自己写票拟,不跟其他内阁阁臣商量。

司礼监收到票拟以后,进呈给皇帝,皇帝有个大概的意见,是准许还是否决,司礼监的太监们根据皇帝的决定批红盖印,然后把票拟发回给内阁,通过的,内阁就分发六部照办,否决的,内阁重新拟定意见。

这就是明朝皇帝处理朝政的一般流程。

从这个流程看,明朝的内阁的确不像宰相那样能独断专权了,因为明朝初年的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他们可以不用请示皇帝就可以处理一般的政务,就可以指挥六部执行,而后期的内阁不行,他们事事都要写票拟,要司礼监批红盖印。

就算内阁首辅独断专权,也只是在内阁里面当老大,上面还有司礼监,司礼监上面还有皇帝,不是首辅说了就算的。

因此,为了争权夺势,明朝内阁的票拟权也就非常重要了,而票拟权往往掌握在内阁首辅的手里。为了争夺票拟权,就必须先成为内阁辅臣,然后成为内阁首辅。

因而,明朝内阁成员们,为了争夺内阁首辅的位子,从明成祖朱棣,一直到崇祯帝,发生了很多次的内阁乱斗,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嘉靖朝。

嘉靖帝朱厚熜帝王术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制造并利用内阁乱斗,从而,即便自己不临朝,也能牢靠掌握权力和控制朝局。

举个例子,嘉靖帝在大议礼时期,孤掌难鸣的时候,得到了张璁、桂萼等人的支持,在嘉靖帝胜利以后,张璁自然而然被嘉靖帝塞进了内阁。

但是,张璁进了内阁,就失去了跟嘉靖帝的直接联系,只能通过票拟搞联系,可是此时的内阁首辅是杨一清,杨一清很鄙薄张璁,他认为张璁本来是没资格入内阁的,因为张璁进士名次比较低,不是翰林,再加上他巴结嘉靖帝才入的内阁。

由于首辅杨一清对张璁的限制,张璁没法越过首辅的限制上达天听,而嘉靖帝本来就很孤立,由于大礼议事件,又跟百官不对付,所以不能失去张璁桂萼等“礼议诸臣”的外援,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跟张璁等人沟通。

他效法明仁宗赐给首辅杨士奇银章的故事,也给了张璁两枚银章。

这种银章有什么用呢?本来是为了识别票拟的,如果内阁进呈给司礼监的票拟,封口盖了这枚银章的印,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就不能私自拆看了,当然,首辅也不能看,只能皇帝本人可以看。

嘉靖帝实际上是给了张璁密折专奏之权。

平时内阁的票拟,无论哪个阁臣办理的,都要经过内阁首辅之手,内阁首辅查看后再呈递给司礼监,可是张璁得到了这枚银章,他自己经手的票拟,盖上银章,杨一清就算是内阁首辅,也不得私自拆看,只能嘉靖帝一个人拆看。

就这样,嘉靖帝重新跟张璁取得了直接联系,从而获得了对百官斗争的内援。

这样的银章,嘉靖帝一共赐给张璁两枚,一枚的章文是“忠良贞一”,另一枚是“绳愆弼违”。

后来另一个议礼诸臣里的桂萼也被嘉靖帝塞进了内阁,嘉靖帝也赐给他两枚银章。也给了桂萼密折专奏之权。

但是,嘉靖帝觉得这样做有点太过了,毕竟容易偏听偏信,万一张璁桂萼二人利用银章打击报复其他大臣怎么办?

为了搞平衡,嘉靖帝又赐给内阁首辅杨一清两枚银章,杨一清作为首辅,竟然也有了密折专奏之权。

嘉靖帝玩弄权术真的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嘉靖朝后来的首辅夏言和严嵩,都得到过嘉靖帝赐给的银章。

嘉靖帝这么肆无忌惮地给予阁臣银章和密折专奏之权,将本来已经变弱的内阁首辅的权力,进一步地削弱了。而且还引起内阁乱斗的加剧。

实际上,嘉靖帝是把重大权力都收归到司礼监了。而司礼监的太监们几乎是二十四小时不离嘉靖帝左右。

因此,嘉靖帝就算几十年不上朝,一样牢牢掌握着朝廷大权。

除此之外,嘉靖帝还加强内阁次辅的地位。像严嵩,徐阶,做次辅的时候地位非常稳固,轻易不会更变,目的就是掣肘首辅。

例如,有一年,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宫殿发生大火,将宫殿烧毁,搞得嘉靖帝闷闷不乐。嘉靖就暗示首辅严嵩给自己修宫殿。可是此时的严嵩已经老迈,竟然提议让嘉靖重回大内。

这让嘉靖帝非常不爽。因为嘉靖帝以前在大内曾经差点被几个宫女勒死,他很惧怕回去。

内阁次辅徐阶猜透了嘉靖帝的意思,派自己儿子去给嘉靖帝修宫殿。得到了嘉靖帝欢心。于是嘉靖帝逐渐重用次辅徐阶,而疏远首辅严嵩,把平常的政务交给徐阶去办。

有人也许会说,这反映不出什么帝王术?

其实前面我们说了,明朝后期的内阁,首辅权力巨大,其他的辅臣一般都得仰首辅的鼻息。此时嘉靖帝把政务交给次辅,把首辅架空,透露出的信息,朝廷的百官,鼻息灵敏的,应该已经开始重新安放自己的屁股了。

总之,明朝的嘉靖帝,虽然多年不出深宫,不开朝会,但是他通过自己高明的帝王术,仍旧牢牢掌握着明朝的朝局。

明朝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是如何控制朝政的?

皇帝控制国家行政不是靠朝堂上的讨论,一般是通过批阅奏折来阐明对具体事件的处理意见,示意手下的官僚集团如何操作。明朝的内阁,其主要职责就是对全国各地报上来的奏折进行甄别整理,遇到大事要事会将涉及相关情况的奏折汇总成相对简要的情况报告,并附上内阁拟订的处理意见,请皇帝批示。而皇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彻底推翻内阁的决定,另起炉灶,因为那表示对内阁的不信任,也就是站到整个官僚集团的对立面上去了。剩下一些小小不言的情况,内阁就直接处理了,不会都报到皇帝那去。

所谓上朝,实际上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功效,只是和群臣保持联系、维护天子威严的一种方式。

所以,如果他不是个勤政的皇帝,如明朝的万历皇帝,那么实际上还可以过得相对清闲,因为国家机器自有其运行的惯性。
古代的上朝不是天天有的,讨论大的路线方针而已。真正的日常事务是小范围开的,比如皇帝在自己的书房召见几个大臣谈工作。嘉靖只是不上朝而已,但是召见大臣开小会是不可能不干的,不然他这个皇帝是不可能当了46年的。大家都知道的明朝有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和东西厂,明朝还有内阁,权利在内阁斗得你死我活,谁去管皇帝
1、明代是中国皇帝极权的顶峰时代,从明初的朱元璋起就有计划的削弱官员的权力,主要是针对的宰相的权力也就是相权,经过对李善长等人的清洗,相权大大削弱了。
2、经过明英宗土木堡之战后勋贵武官阶层也大大削弱了。明代皇帝选妃时有严格规定不能选高官家的女孩,也就没了外戚之忧。明代的王爷虽然分封到国内各地,但是要在当地地方官的严格监视下,基本上一年都出不了几次王府,且不掌握军事力量。历代皇朝灭亡的几个重要因素,明朝皇帝都注意到了。
3、明代的太监设立有司礼监,主要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每日对下面报来的奏折进行批阅,然后草拟出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不必事事亲为,对奏折只需要看大概的意思,然后多数都是以司礼监的意见为准。所以司礼监大太监又称“内相”,意为大内之中的另一个宰相,也是制衡文官的一个办法。
4、综上所述,其实皇帝对国家的掌握力没有因为不上朝而减少。人事任免、官员升迁的大权都还在皇帝手中。
文章标题: 明朝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是怎样控制朝政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9290.html
文章标签:明朝  上朝  嘉靖  朝政  是怎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