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17 08:40:04 | 作者:天马兽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一个标准卫下属5个千户所,锦衣卫也是卫,但却常设12所,高峰期有17所,现在咱扒拉开瞅瞅里面都有啥。
一、核心五所
太祖爷最初把仪鸾司和原拱卫司整编成锦衣卫时就是一个标准卫的编制,下属中、左、右、前、后5个千户所,此后锦衣卫扩充又编入一些其他所,但核心始终是初设时的5个所,也叫核心所。
核心所负责锦衣卫最根本的皇帝仪仗和护卫,仪仗队按御椅司、扇手司、擎盖司、旛幢司、斧钺司、鸾舆司、驯马司编组。洪武末年太祖爷觉得排场还不够,又新增了班剑司、戈戟司、弓矢司,把新旧10司全部纳入前千户所专门负责仪仗。
这10司分工轮流上岗,每司负责的仪仗道具种类和数目都很明确,这代表天子威严,丝毫不敢马虎,但《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仪仗就相当马虎,不光在西苑没有仪仗,哪怕去裕王府的行移过程毛也没有。
有把皇家仪仗做的极其考究的古装剧,比如87版《红楼梦》,元妃省亲时那家伙那场面真是相当大啊,那阵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差点没给贾宝玉挤桌子底下。
锦衣卫虽是皇帝亲军,但同时也给宗室、外戚、勋贵等皇家亲戚提供无偿保护,其实保不保护不重要,主要是找个理由监视。
锦衣卫的护卫分力士、校尉、将军,将军也叫大汉将军,锦衣卫还是仪鸾司时他们叫天武将军,听着霸气其实就是站岗的卫兵,和现在的二等兵一等兵差不多,只是穿的都像将军一样华丽,传世的一些明代宫廷画卷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大汉将军在锦衣卫初设时的编制是1507人,其中将军1500人,军官7人,他们日夜轮班护卫皇帝。白天进出皇宫的外臣多,大约有500名佩刀校尉上岗,夜晚会缩减到大约50人,把皇帝睡觉的房子围一圈就够了。锦衣卫是皇帝最贴身的护卫,外围还有许多隶属不同单位的巡逻兵丁和岗哨,何况皇城还驻扎着许多万京军,所以这个人数也够了。
Judy的太子朱高炽一继位就把128位大汉将军同时拔擢为百户,这些人从成祖太祖时就开始站岗,站了三四十年头发都白了。提拔其实只是把他们的退休待遇上了几个档次,并不会授予百户实权,要不然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就能成仁(庙号仁宗)。
二、从属六所
洪武中期,大致就是胡惟庸案和空印案刚结束,锦衣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扩充,因为两案诛杀了三四万人,在办案中朱元璋感到人手不足。
这次扩充从全国遴选14000多人到南京,二次分级后把大部分人编入锦衣卫,剩下的给了旗手卫。锦衣卫的人数就此两三倍于标准卫,为了安置扩充进来的人手锦衣卫新增了上中、上前、上后、上左、上右、中后6个千户所。
这6所是对核心5所人员不足的弥补,所以都是处于从属地位的锦衣卫力士和校尉,还有一些具有独特技能的军匠。
就这6所内部也有从属关系,只有上中千户所有印,上前、上后、上左、上右、中后所的文件要盖章时得拿去上中所。
三、特殊功能所
洪武末年锦衣卫又新增四个特殊功能所:驯象所、屯田所、马军左所、马军右所,从名字就能看出用途。
驯象所特别特别特别有意思,找机会单写一篇大象,先挖个坑!
四、经历司
经历司是大明政府机构的一个标配单位,负责本机构的公文收发,是文职部门,由于会涉及机密文件,因此经历司一般由机构最高领导直管。
五、镇抚司
镇抚司是卫所的标配单位,负责本卫所的刑罚和军匠户籍,主官一般是镇抚,卫一级配两名卫镇抚,正五品,所一级配两名所镇抚,从六品。
锦衣卫的历史沿革文末提到了锦衣卫分南京锦衣卫和北京锦衣卫,南京锦衣卫只有一个镇抚司,而北京锦衣卫却有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两个同级单位,镇抚司和南镇抚司仍负责本卫刑罚及军籍档案,北镇抚司专管诏狱。
再挖个坑,镇抚司找机会也单写一篇,其实主要想写诏狱的18种酷刑,太刺激了!
以上是锦衣卫常设的12-17个千户所单位,皇帝不同口味也不同,至于不吃大蒜的皇帝会去掉那些所咱就不深究了,反正我既吃大蒜也喝咖啡,就都扔这供列位看官品尝。
六、东司房和西司房
成化帝朱见深,就是嘉靖爷爷,他在锦衣卫新增两个单位——东司房和西司房,其中东司房缉事西司房捕盗,要明白为什么设东西司房需要先倒回一百年。
1. 源于缉事
朱元璋初创锦衣卫时就有缉事职能,这个事非常宽范,谋逆反叛、窥伺朝廷、交通王府、里通外国、受贿、奸盗等都叫事。
明初四大案前后诛杀近十万王公勋贵和官吏,法司部门一方面人手不足,另一方面太容易和嫌犯沾亲带故,于是太祖就派锦衣卫参与大量案件的侦办。此后,缉事成为锦衣卫的习惯传承下来,但只是约定俗成的传承,并没有律法规定义务和责任。
后来Judy设立东缉事厂,就是东厂,从名字就能看出缉事职能。在厂里实际打工做事的是锦衣卫,但领导却是太监,名声和功劳也就归了太监,相当于锦衣卫在干黑活,可谓缉事名不正言不顺。
2. 成于捕盗
偷盗和抢劫属于治安事件,而治安是五城兵马司的职责。京城分东西南北中五城,各城兵马司负责本辖区的盗窃、抢劫、火灾、命案、市容、卫生等治安类事务。
同在京城的锦衣卫对中高级京官有日常监控机制,而监控是按街道划分,每几个锦衣卫负责一个街道,叫提督街道。
比如烟袋斜街的高翰文家如果真的被点着,那兵马司和提督烟袋斜街的锦衣卫都要负责。
事实也是,一听要放火严世蕃赶紧让手下去兵马司调水车,这个兵马司是西城兵马司,因为烟袋斜街归西城管。
比起火灾更多的治安事件是盗抢,盗抢始终在京城圈泛滥成灾,像萦绕在头顶的蚊群,时不时叮几个包,疼不至于但特别讨厌。
别以为京城安保严就太平,恰恰相反,京城达官显贵、衙门、富商、店铺、公私仓库都特别多,能偷能抢的东西自然也多,因此盗贼从来就没消停过,小偷小摸不提了,说几条刺激的。
朱元璋时某天锦衣卫在京城巡查,发现礼部有小吏上班摸鱼睡觉,而兵部衙门口没有岗哨,锦衣卫就把睡觉小吏的头巾和兵部的招牌给偷走了,然后上报朱元璋。老朱气疯了,礼部是最要脸的地方,居然大白天头巾被偷都不知道,那以后别要脸了,从此规定礼部吏员永远不许戴头巾,这种羞辱就跟美女出门不让化妆一样。对兵部更来气,满衙门的兵大白天能被偷了招牌,那以后别挂了,从此整个明朝的兵部都不能挂招牌。
如果以后看到明朝的影视剧中兵部衙门挂着招牌,你尽可以扯着嗓子骂导演。
永乐时南京大祀坛——相当于北京天坛,仓库的几件名贵祭祀法器被偷。
英宗时礼部尚书的官印被偷,而且被偷了三次。估计尚书大人得罪了人,但官太大始终有护卫,报仇不方便就偷了衙门的官印。丢印是重罪,前两次英宗讲了人情,第三次实在受不了就把尚书下了大狱——私仇公报!
到了成化,大明营业已经上百年,许多制度人事开始废弛,京城圈的毛贼从蚊子变成了白蚁,叮人不光起包还疼,而且敢大白天飞。
比如朝鲜给大明进贡泡菜的使团回国途中被抢,人还被打伤了,朝鲜国王告到了成化跟前,估计几坛泡菜又讹走几大车的瓷器茶叶,更重要的是成化把脸丢到了韩国。
还有更刺激的,有飞贼越过皇城进入西苑内宫偷东西,贼是被东厂逮住了,但成化气疯了,西苑是他的道场,坏了风水怎么办!虽然嘉靖长期在西苑炼丹,但其实西苑道场的根底是成化建的,而且比起成化信教嘉靖那点道行根本不算什么。
成化什么都信,方士方术、道士真人、汉僧蕃僧、大19岁的女友……成化时锦衣卫有一批官叫传奉官,数量上千,就是他封的各种法王、国师、禅师、真人等神棍,这些神棍不光领俸禄,有相当一部分借此取得官身调到了其他系统。
3. 名正言顺
成化初,因为捕盗不力总破不了盗窃案,成化就把五城兵马司的提督权从兵部要回给了锦衣卫,由锦衣卫指挥佥事提督,相当于兵马司成了锦衣卫的下属机构。
其实这不怪兵部,明代制度中五城兵马司的中高级官位常被皇帝赏给皇妃王妃的父亲们养老,本身就是扎堆的关系户,还谈什么业务。
新仇旧恨攒到一起成化就在锦衣卫设立了东司房和西司房,其中东司房缉事,西司房捕盗,算是把锦衣卫干了上百年的黑活制度化合法化。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京圈的毛贼管不住?
因为都是有身份的自己人。
明朝军队分散在全国卫所的只是小半,大半驻在京师,俗称京军,估计是为了防止即使所有卫军同时造反都能被京军扑灭。
朱元璋时京军大约80万,军官不足3000,Judy几次北征蒙古的主力就是京军,但几十年后京军的精锐随王振埋在了土木堡。北京保卫战后于谦整顿京军,大规模缩减了京军中被吃空饷的名额,而且重新整编训练,稍微提升了京军的战斗力。
问题是于谦能摆平京军却摆不平京军军官,因为太多军官有世袭爵位以及各种裙带关系,更要命的是军官数量庞大,早已从太祖时的不足3000增长到于谦时的3万,这个数字到成化时已达8万,而且往后还在膨胀。
没办法,皇权本身就是一个圈子的人利益共享,只不过选了个代言人叫皇帝而已。
很多军官只吃空饷仍嫌钱不够花,于是能偷就偷,不能偷就抢,反正家里有的是刀子。当然军官自己不动手,都是他们的家丁和私兵出手,这是京城盗贼管不住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京圈的鞑官和鞑军,就是归附的蒙古人。原本分散居住的他们因为数量庞大又聚到一起形成了小圈子,仗着朝廷友好的名族政策开始重操旧业。这帮人怎么管?谁来管?谁又敢管?万一逮几个导致他们聚众闹事,这个罪名谁担。
这些京军军官和鞑官那真是干啥啥不行偷盗抢劫第一名。
那么成化设立的东西司房敢不敢管?
当然敢,热爱旁门左道的朱见深不是白叫见深的,他儿时就经历过废太子的大风大浪,水深的很。
他一面把专门捕盗的兵马司指挥权给了锦衣卫,因为锦衣卫对皇帝以外的人都敢下刀子。另一面他让东西司房招募收编了许多绿林好汉和江湖大侠,他对盗贼的来源心知肚明,治重症得下猛药,这叫以毒攻毒。
但经费不足,导致东西司房的编制都不大,东司房就一百多人,西司房也就两百多,这怎么办?
歪点子多的是,皇帝在授权锦衣卫缉事捕盗时为了获得大众臣工的支持,禁止锦衣卫主动插手民间案件,这样官员和家属可以安心。但同时皇帝又留了个被动技能,不主动插手但有受害人举报求助时可以管,这样你们家里出了盗窃官司都可以求助锦衣卫。
于是画风变成了只要锦衣卫对盯上的目标想立案时有一个受害人报案求助就够了,至于受害人是谁不重要,因为没限定,所以锦衣卫周边涌现出无数的热心群众(李某迪们)……
何况那个绿林好汉和江湖大侠还没几个朋友!
到天启小木匠时魏忠贤还给西司房提了档次——单铸一颗关防大印,使西司房从锦衣卫脱管,房领导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抓贼结果。
然而现实很骨感,尽管东西司房的绿林好汉加上兵马司的巡警有上万人,但京城的盗抢案一点都没减少,因为京城出现了军官和鞑官以外的第三种毛贼势力——丐帮。
从元朝到清末的几百年地球都处于小冰河时期,而明中后期是地球气温下降的最低时段,冷到扬州瘦西湖冻成的冰上能跑马车。大规模的粮食减产以及土地兼并导致许多百姓沦为乞丐,京城作为繁华城市自然成了乞丐向往的目标地,买不起吃穿只能偷抢,还记得我在锦衣卫的历史沿革提到的在北京有三合院的那个朋友吗?我可没说他家原先是丐帮的……
点个赞,加关注,好再来!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