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皇帝不是嫡出,死后两宫太后又都健在,恰巧继位新帝也不是嫡出,先皇后和生母也都在,后宫会出现四位太后

时间: 2021-11-10 20:04:5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皇帝不是嫡出,死后两宫太后又都健在,恰巧继位新帝也不是嫡出,先皇后和生母也都在,后宫会出现四位太后

甄嬛传的结局中,甄嬛对皇后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甄嬛对皇后说“他日史书工笔,前朝、后宫,都不会有你只字片语”这什么意思啊?难道甄嬛篡改了历史,对外界宣称雍正根本就没有这个皇后,只有纯元一个?还是改成了自己才是皇后?请说详细点。
宜:你来了
甄:皇后依旧耳聪目明
宜:今日是登基大典,除了你,还有谁会有闲情逸致来看本宫。你真是一点也没有改变,和本宫讨厌的样子,都是一样的
甄:劳您牵挂多年,怕您忘了哀家的样子,所以不敢变
宜:甄嬛,这几年,你也不好过吧
甄:再不好过,如今也好过了(皇后笑)
允:大胆,竟敢在太后面前失议,还不跪下(甄嬛举了一下手,示意小允子不要说话)
宜:新帝即位,她是新帝的额娘,是圣母皇太后,先帝未曾废后,本宫依旧是正宫!如今便该是母后皇太后!嫡庶有别,还是她甄嬛先来拜见哀家!(说着指着甄嬛站起来)
允:娘娘好糊涂,先帝生前,太后已是贵妃,摄六宫事,如今四阿哥登基,只尊咱们这独一无二的太后(说完太后走到甄嬛面前,看着她的脸)
宜:你竟不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天下间竟有你这样的额娘!
甄:当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先帝生前受了后宫多少算计,连他自己都算不清,哀家可怕极了,将来自己的儿子,会娶上一位向您这样的皇后,算计的先帝几乎断子绝孙
宜:不管谁是皇帝,哀家也是太后,即便被你甄嬛,困在这景仁宫一生一世,哀家也是太后啊
甄:你放心,新帝纯孝仁厚,不会不顾及您的名分,昨日哀家与新帝商定,依旧尊您为皇后,当然,这得在您活着的时候,皇后息怒
宜:你好歹毒的心肠啊,哀家是先帝的嫡母啊,是嫡母啊,你怎么可以不顾及新帝的身份,你如何对得起新帝,对得起新帝吗!(说着,小允子将皇后拉开)(在这里我要说一句:小心皇后有身孕!)
甄:先帝的确答允孝恭太后乌拉那拉氏不出废后,所以您还是皇后,一直到您死,先帝还说过,与您死生不复相见,若您成了太后他日必定要与先帝同葬陵寝,岂非要先帝食言,魂魄不宁?所以哀家决定,要让先帝与纯元皇后同葬泰陵,你死后则葬入妃陵(皇后笑)
宜:是啊,死生不复相见,死生不复相见哪!
甄:先帝狠毒了你,你害死了他的毕生最爱,害死了他那么多孩子,他肯保全你皇后之位已属勉强,怎愿再见你歹毒的面目
宜:是先帝狠毒了我,还是你甄嬛狠毒了我
甄:没有你,何来今日的甄嬛,哀家能有今日,全靠您皇后一手指点历练,自然感恩戴德尽力保全您此生荣华,只是哀家已是太后,秉承先帝旨意就要替先帝成全。他日史书工笔,前朝,后宫,都不会有你的只字片语,您就好好颐养天年吧,皇后(站起来,离开)
宜:皇后!皇后。。。。
亲,原著和电视剧中,甄嬛都没有篡改历史,而是自然的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是皇上先下旨说与皇后宜修死生不复相见(这还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所以甄嬛对皇后说“他日史书工笔,前朝、后宫,都不会有你只字片语。”【根据皇上的意思,皇后只在活着的时候是皇后,死了就什么都不是了,也不能与皇上同葬。死后能得皇后哀荣的只有纯元,而当上太后的也只有甄嬛一个。宜修死后既不是皇后也不是太后,所以在史书中都不会有记载,时间一长,自然前朝后宫都不会有她只字片语。】
事实上,历史上雍正有两位皇后。①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即小说电视剧中纯元的原型。②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即小说电影中甄嬛的原型。本来甄嬛传中唯一一个完完全全被杜撰出来的人物就是宜修,所以作者给了她一个“史书工笔,前朝、后宫,都不会有只字片语”的结局,也算是将小说回归到了历史的轨迹吧。
雍正只有一个正式皇后,姓乌喇那拉氏,是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

这位皇后少年时代即入宫侍奉,当时康熙帝很喜爱她,作主将她许配皇四子,为雍亲王的正室嫡福晋。雍正元年被册为皇后时已届中年了。雍正帝同她相亲相爱,可惜她死于雍正九年九月。死的那一天,雍正帝异常伤心,他自己大病刚好,想亲自去为皇后合棺送行,大臣们竭力劝阻才作罢。于是下谕旨道:“皇后自重髫之年即侍奉皇父,与朕结合,四十多年孝顺恭谨始终如一。我因患病多时好容易痊愈,若亲临丧事,恐怕会触景生情过度悲伤,致使旧病复发。我未尽到夫妇间的礼数,心中很是难受,但大臣们劝我说,明代也没有皇后丧礼皇帝非亲自莫祭不可的规定,因此,我今特今皇子们朝夕奠祭。”言语中流露出莫大的哀痛。

乌喇那拉皇后谥号“孝敬”,与雍正帝合葬泰陵。继承皇位的皇四子弘历(乾隆帝),是雍正帝的熹贵妃钮祜禄氏生的。熹贵妃在乾隆朝被尊为皇太后,于乾隆四十二年才死,死后被谥为皇后。
在历史上人们常常只关注胜利者。失败者大多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下。也或许历史向来由胜利者书写的吧。
意思就是说,皇后已经不是皇后了。雍正没有这个皇后,只有纯元皇后!

新皇帝继位,是封老皇后还是普通宫女的生母为太后呢?

按照宗法,如果严格执行,老太后只能称为太后。如果新皇帝的亲生母亲不是前皇后,她只能称为妃子。如果幸运的话,你可以在你母亲死后得到一枚遗印。然而,这种僵化的制度在清代发生了变化,“两宫太后”通常被用来兼顾法律和情感。

僵化的宗法制度把母子分开

就像“妻”与“妾”的身份区别一样,“太后”与“妃”的地位也有很大的不同。太后是合法的,后宫的主人,皇帝的合法母亲。妃子是平民百姓,是皇宫的仆人。即使她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她也应该为太后、皇帝和皇后举行盛大的仪式。

为什么皇帝不能让自己的母亲成为皇太后?

根据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男人只能有一个妻子。之所以有此规定,是为了明确家族遗产特别是政治遗产的继承规律,避免家族中因继承不清而出现兄弟姐妹,从而导致家族权力的衰落。

在宗法制度下,宗族是家族的唯一继承人,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无论主人有多少妾,他妻子的儿子们都必须尊重他的合法母亲的地位。

如果合法妻子没有儿子,主人要么改为合法妻子,要么选择一个普通的儿子作为他的儿子传给他的妻子。儿子将从普通的儿子变成合法的儿子,同时,母子关系必须与亲生母亲分开。

也就是说,从法律意义上讲,新皇帝是岳母的儿子,他登基后,一定要让他的母亲成为皇后,成为太后。

在某些阶段,为了压制后世宗族的权力,王子们在出生后被交给指定的机构来支持他们。母子俩很难见面,这也造成了母子之间缺乏爱。

传给岳母的王子通常不知道亲生母亲是另一个人。比如宋仁宗,他的生母李飞是刘娥太后的侍女,刘娥没有孩子。她生下宋仁宗后,把宋仁宗传给了自己的师父刘娥,宋仁宗登基后,有人说出了实情,这几乎引起了宋仁宗和刘娥之间的矛盾。

不人道的法律虽然维护了继承法律制度的严肃性,但也违背了人性。

清朝的“两宫皇太后”改变了这一局面

清朝入关后,这一制度变得松散。她们通常是被封为皇太后的法定母亲和生母,俗称“两宫皇太后”。即便如此,慈母太后的地位仍然高于亲生母亲。

满族人为什么要打破这个禁忌?

首先,与汉文化相比,满族和清代是外国人。他们在吸收汉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很多满族文化特色,而不是严格遵守汉制。

其次,长子继承制度的破产,必然会影响到太后的建立。皇帝的长子继承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道光皇帝作为长子继承了王位。在直系长子继承制度下,法定母亲不是亲生母亲的情况很少。然而,这一制度的破产,使得合法母亲与亲生母亲难以融合,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大问题。这种情况必然会推动太后的户籍制度改革。

最后,在现实生活中,太后的关心程度远远低于皇后。除了太后掌管六宫之外,太后在后宫的存在感相对较低。这些现实决定了“两宫太后”共存的可能性。两千多年来,为什么没有“两宫皇后”?因为太后直接参与继承的法律制度,不能改变,太后就没有这个麻烦了。

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的原型。这个情况很复杂,要根据皇帝个人的处事风格,当时的社会因素以及原皇后与新皇之间的关系来定。
这样的情况就更加具体。前任原配皇后封为太后,是不容置疑的;那么生母的地位就要看当时朝廷的具体情况了。 嫡母和生母不是同一人的情况,明清两代普遍采取两宫并尊的处理方式,但是在尊卑上也有有所分别。
那肯定是分老皇后为太后啊,因为毕竟老皇后是他们所需要尊敬的人,而且是比较德高望重的,在后宫中可以掌管一切的而新进的普通宫女生母,如果说为太后的话,会管教不住的。
新皇帝继位,按照宗法,必须严格执行,是封老皇后为太后,普通宫女的生母被尊为皇太妃 ,不可以僭越。

是不是只有皇帝之母才可以称“太后”?

严格来说,的确是只有皇帝之母才可以成为太后。但是由于古代帝王是有嫡妻和庶妃的,有时候新皇帝不一定就是嫡皇后的儿子,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两位太后,嫡皇后作为新皇帝的嫡母是理应被尊为太后的,而新皇帝的亲生母亲也是可以被尊为太后的。

在我国古代的绝大多数朝代中,皇帝的皇后和妃嫔在身份方面是差距甚大的,因为皇帝迎娶的皇后的家族必须是能够帮助皇帝稳固江山的,所以一般帝王的皇后出身都比较高贵,而像贵妃、妃等庶妃就不一样了,她们只需要得到皇帝的宠爱便能够当贵妃,例如明朝时期的万贵妃,她就是一位宫女出身却当上贵妃的女人,而她能够当上贵妃其实也就是因为皇帝非常宠爱她。

由于古代的帝王并不都是皇后的儿子,所以古代的朝代中可能会出现两宫太后的现象,就拿清朝时期的同治皇帝来说,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是咸丰皇帝的庶妃,所以同治皇帝登基以后就尊慈禧太后为圣母皇太后,而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太后则是被尊为母后皇太后。由于嫡皇后和庶妃之间身份差别巨大,再加上古代本就注重嫡庶尊卑,所以皇后的身份永远都是比庶妃尊贵的,因此慈安太后当时的权力、地位、待遇都是远远胜过慈禧太后的,而清朝太后才能居住的慈宁宫也是给了慈安太后居住,慈禧太后则是住在自己的长春宫。

由于古代帝王的嫡皇后是皇帝所有孩子的嫡母,况且皇后本身就是母仪天下的国母,所以严格来说,皇后就是所有子民的母亲,其中自然也包括皇帝的所有皇子,因此“只有皇帝之母才能被尊为太后”的说法是准确的。。

不是的,只有先帝立的皇后才是太后,新帝的生母是皇后的话就叫太后,新帝的生母不是皇后的话,那她就不可以称太后,只能称呼“太妃”。
皇帝继位后生母肯定是太后无疑,但是有的皇帝不是嫡出是输出的,那他的生母升为太后,之前他的嫡母就算没有生他也会成为太后,所以可能会有两个太后存在。
是的,但这里的皇帝之母并不是说只有皇帝的亲生母亲,既可以是养母,也可以是先皇后,因为所有妃子的孩子在名义上都是皇后的孩子。
先帝的皇后是圣母皇太后,皇上的母亲是母后皇太后

两问:1.生母非皇后,新帝即位要追封自己的母亲是封为皇后还是皇太后呢 2.追封的皇后与先皇后地位一样吗?

1.按理(据个人所知),新帝的母亲若活着一般都尊为皇太后,死后谥号也为皇后,如甄嬛的历史原型还有慈禧,而母亲若在即位前已逝的,登基后一般也是追谥为皇后,如弘治帝、嘉庆帝的生母。可是也有追封为皇太后的情况,如下图展示的嘉靖帝追谥该谥的事例,这些是按什么来区别的呢?
2.据说嫡母与生母并为太后时,前者(母后皇太后)地位也是高于后者(圣母皇太后)的,真的如此吗?那么追封的皇后与先帝的原配皇后地位相比又如何呢?

皇帝的老婆才能封为皇后,皇帝的母亲当然是皇太后了,但是如果皇帝的母亲并非是皇后的话,而先帝的皇后还活着的话,被封为皇太后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历史上除了慈禧和慈安以外,还有哪些两宫太后并存的情况呢?

虽然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嫡出皇嗣继承皇位的也不是全部,若庶出皇嗣继承皇位,就有了两个母亲——生母与嫡母。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两宫太后并存的现象。不过因为历史上很多皇帝生母出身卑微,或者其后宫品阶不高,无法被册封太后,所以两宫皇太后并尊并不是太多。尤其在明朝以前,两宫皇太后同尊的情况非常少见。

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封建时代,无论是否嫡出,所有的子嗣都需要尊奉父亲的正妻为嫡母。这种制度,也皇族所继承——任何妃嫔所生的子嗣,都需要尊皇后为嫡母,所以无论将来继承皇位的是否是皇后所出,先帝的皇后都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

其实在明朝之前,两宫皇太后并尊的情况很少,皇帝若是庶出,其生母一般都只能被册封为太妃,皇太后只能有一位。

明朝开始,两宫皇太后并尊的情况开始比较频繁的出现。

比如明代宗朱祁钰登基后,尊奉其父明宣宗的皇后孙氏为“上圣皇太后”,而其生母吴贤妃因出身低贱,且张太皇太后留有懿旨对吴贤妃各种约束,景泰帝只得册封母亲为皇太后,没有任何尊号。

明宪宗、明神宗、清代顺治朝、康熙朝、同治朝都出现了两宫皇太后并立的情况。

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宫皇太后并尊应该就是晚清时代的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钮钴禄氏是咸丰帝奕詝的正宫皇后,而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是奕詝的懿贵妃;咸丰帝驾崩后,钮钴禄氏作为皇后名正言顺为母后皇太后,懿贵妃因生育了咸丰帝唯一皇子同治帝载淳,得以被尊奉为圣母皇太后。

不过按照宗法制的嫡庶尊卑,母后皇太后的地位要高于圣母皇太后,历史上慈禧太后的存在感远胜于慈安太后,主要还是因为个人能力与野心的问题,慈禧太后的地位还是无法与慈安太后平起平坐。

咸丰帝死后,留下御赏、同道堂印玺,御赏留给慈安太后,而同道堂留给的是同治帝,只是因为载淳年幼暂时由慈禧太后保管。

首次出现两宫王太后(正史记载,因秦始皇时期史料书籍遭到破坏,之前的已经无从查证)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时期,不过那个时候还不是皇太后,而只是王太后,庄襄王的嫡母和生母分别为华阳太后和夏太后,区别很明显,一个称尊号,一个称姓,嫡庶尊卑很明显。
汉承秦制,但是西汉时期通常都在皇太子继位之前扶正或赐死生母,因此没有出现两宫并尊的情况。直到汉哀帝继位,是小宗入继大宗,属于过继,因此只能尊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而生母无法尊奉。后来经过努力,尊为帝太后,实际上的待遇一样,但是从称呼上就反应出嫡庶尊卑。帝太后是为了避尊者(皇太后)讳而无奈选择的称谓。到东汉时,庶出皇帝的生母不仅都没有得到皇太后的尊号,皇帝只能尊嫡母为皇太后。汉灵帝的生母董太后得到了皇太后的尊号,但是也是在过继后的嫡母梁太后去世后。
再后来,出现了皇太妃的称谓,皇帝嫡母健在的情况下,专门用来尊奉庶生母。皇太妃也好,帝太后也好,意思一样,与皇太后的实际待遇也一样,只是为了有别尊卑。因为封建社会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也可以有多位,但是必须是前一个死了,才能有后一个,同一时期不能有多位。庶出的皇帝,如果嫡母去世了,那么生母可以晋级为皇太后,类似于给他死去的爹扶正一个妻。历朝历代,除了极其个案(后唐庄宗),都遵循这个规则。
第一次出现两位皇太后,是在唐文宗时。唐文宗的父亲唐穆宗没有册封皇后,死后唐敬宗继位,尊奉生母王氏为皇太后。唐敬宗死后,弟弟唐文宗继位。唐文宗的生母萧氏的名份问题就出现了。因为王皇太后在穆宗生前并不是皇后,也是妃妾。所以大臣经过一翻讨论,觉得萧氏也应该尊奉为皇太后。于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两宫皇太后。不过这二位都不是嫡,都为庶,也就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一般是用她们居住的宫殿名来区分。后来唐宣宗(唐穆宗的弟弟)以前任皇帝叔叔的身份继位,尊奉生母郑氏为皇太后,而之前唐穆宗时,其生母郭氏早就尊奉为皇太后了,郭氏虽为唐宪宗的原配妻子,但是继位后没有封为皇后,相当于以嫡妻的身份成了庶妃,因此郭、郑二位实际上也没有嫡庶尊卑之分。
一直到明英宗被俘虏北上,他的弟弟明景帝继位,尊奉自己的生母吴贤妃为皇太后,而原本的皇太后孙太后,加上“上圣”两字尊号,用以区别嫡庶尊卑。后来明英宗复位,吴贤妃也被撤销了皇太后的尊号。但是这个头开的很不好。明宪宗继位后,生母周贵妃就想沿用这个制度谋求皇太后的尊号,甚至想要取代明英宗的钱皇后。不过后来经过大臣们的据理力争,终于还是按照景帝时的规则,明宪宗的嫡母加两字尊号,庶生母没有尊号,只称皇太后。嘉靖继位后,闹出了大礼仪,孝宗皇后张太后被迫称为皇伯母。但就算是这样,张太后的徽号字数仍然多于嘉靖生母蒋太后。到了万历朝,明穆宗的陈皇后为人谨小慎微,后宫实际为万历的生母李贵妃当家。万历继位后,太监冯宝为了讨好李贵妃,就授意当时辅政的张居正,为两位皇太后都上了两个字的徽号。从这时开始,皇帝庶生母就在待遇上正式完成了嫡化。不过,与真正的明朝只有原配的嫡皇后才能系帝谥,袱太庙,别说是庶出皇帝的生母,即使是继皇后也不行。因此,直到这时,嫡庶尊卑仍然存在。
清朝皇帝为满族人,满族早期存在并嫡的现象。到顺治入关时,后宫的各种规制仍然不完善。孝端和孝庄并没有两宫并尊。事实上,孝端从来没有称为皇太后,只称国主福晋。到顺治亲政后,才尊奉生母为皇太后,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此时孝端已死。这个时期,各种规制大体上沿袭明制。顺治的董鄂妃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但是不系帝谥,不袱太庙,因为她并不是顺治的原配妻子。到康熙时,满族人逐渐汉化完成,各种规制也逐渐完善。才再一次出现了两宫并尊,即顺治皇后仁宪皇太后,和康熙的庶生母慈和皇太后,两位徽号的字数完全一样。康熙的生母去世后,得到了与正宫皇后完全一样的待遇,谥号为孝康章皇后,系帝谥号,袱太庙,与后来去世的顺治帝皇后孝惠章皇后(顺治原配皇后被废位,孝惠相当于嫡皇后)没有任何的区别。从这开始,皇帝庶生母彻底走完了嫡化的道路。有清一朝,庶出皇帝的生母都得到了皇后的头衔,谥号规制与正宫皇后完全一样,仅仅在袱太庙的排序上落后于嫡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有个先来后到。慈禧太后纵横半生,死后仍然矮了慈安太后一头,她的陵墓距离咸丰定陵的距离还是远了一点,神道也不能直接通往咸丰定陵的神道,而必须通往慈安陵的神道,这就是嫡庶尊卑。
文章标题: 皇帝不是嫡出,死后两宫太后又都健在,恰巧继位新帝也不是嫡出,先皇后和生母也都在,后宫会出现四位太后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8474.html
文章标签:太后  都在  继位  生母  健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