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05 09:42:27 | 作者:深圳云泰医学影像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早一批90后已经加入三十岁俱乐部,对这些90后来说,已经没有底气再把“我还年轻”挂在嘴边。以前总以年轻就是资本的态度面对生活,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否健康。 直到失眠、脱发、发福等一系列初老症状,让90后直面未老先衰的现实。网友调侃,自己是一副“散装身体”:30左右的年纪,40来岁的肩膀,50几岁的膝盖,60多岁的背,快90岁的腰。
知道什么时候是年轻人觉得自己离死亡最近的时刻吗?
那一定是通宵后的胸口一疼,每一次熬夜复习、工作、蹦迪过后,总是会害怕下一秒就会倒地不起,成为社会新闻里的又一个猝死者。
你有想过什么是猝死的元凶吗?答案是: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到 3.3 亿。其中高血压患者达 2.45 亿,居于首位;其次是下肢动脉疾病和脑卒中患者,分别有 4530 万和 1300 万【1】。在过去的20年间,心血管疾病低龄死亡率(25~29岁)升幅高达20%【2】,35岁以下患中风占到了总病数的9.77%【3】 。
许多人有个误区,认为慢性病人群都是老年人,现实是慢性疾病人群平均年龄在逐年下移到30岁上下,有些疾病发病年龄已下降到20多岁甚至更年轻,比如Ⅰ型糖尿病。此外,抑郁症、高血压等,如今在年轻人中也很常见了。可是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了一个极其残酷的事实,猝死,呈现年轻化趋势。而且,和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发生心肌梗塞更加凶险:通常起病急,多无先兆不适而突然发病,易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早期猝死率相当高。
我们身体早已发出预警,
只是从未被重视!
★平时稍微弯个腰、抬抬头,就昏晕目眩;
★爬两层楼梯就喘气喘个不停;
★熬夜后的第二天感受到心脏异常地快速跳动……
平时被遗忘的细节,等到体检来临那一刻,才会被记起。
不健康生活模式,正是国人最大的健康隐患!
平时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为什么会突发心梗?
这很可能是自己“作”的,很多年轻人自以为身强体健,在一段时间内过量饮酒、过度熬夜、过度透支体力,却不知道自己发生心梗、英年早逝的几率已经大大提升了。 体力应激、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应激、天气或环境骤变、疾病或手术或创伤,这些都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不同年龄段心肌梗死患者的诱发因素不同。
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模式:一边抽烟喝酒不运动,一边保温杯里泡枸杞,年轻人推崇的“朋克养生”,也许会让心血管越来越糟。在年轻患者诱发心梗中,体力应激、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更常见,而老年患者因天气或环境骤变、疾病或手术或创伤的诱发心梗的比例较高。
成年人,最大的考验是体检!
体检,成了最大的考验。很多我们以为只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疾病,也悄悄瞄准了年轻人。尽管明知自己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身体问题,但每个人都怕这些问题被端到台面上来说。害怕真检查出大毛病,所以还不如规避体检。“不知道=不存在”的鸵鸟心态,是最后的庇护。
定期体检,注意前兆!
对心脑血管病来说,定期体检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某些高危因素,比如有糖脂压、尿酸、体重等指标的异常,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或者出现了不舒服症状,怀疑自己有冠心病时,那就需要你检查去证实。
1、心电图
虽然它有局限性,但胜在简便,可反复做、经常做。心电图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实用方法。心肌受损,供血不足、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心电图对冠心病其诊断有重大意义。
2、冠脉CT或心脏磁共振
当你有以下情况:糖尿病超过了5年;心电图检查有缺血表现需要明确程度;无法从心电图及临床表现证明或排除冠心病;或反复出现心绞痛怀疑严重冠心病时,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冠脉CT或心脏磁共振,明确冠心病诊断或排除心肌梗塞,并据此制定准确的防治策略,是保守治疗啊,还是需要支架、搭桥等等,从而防止冠心病被延误。
3、颅脑CT或颅脑磁共振
而相对于冠心病的检查,那怀疑脑中风的检查就相对简单,无非就是颅脑CT或颅脑磁共振。二者各有所长,在出血的判断上CT更有优势,而在脑梗塞的判断上磁共振则更灵敏。当然,对于没有脑中风,还仅仅是脑供血不足,或者只是怀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可优先选择颈部血管超声和颈动脉斑块分析VPD,它们能及时发现脑血管的一些病变情况,比如斑块的大小、血管狭窄的程度等等。
早做检查
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血管性疾病,且发病急,病情重,常常危及生命。大多数冠心病在发现症状的时候,如能够及时发现、积极干预,一般不会造成恶果;但脑血管疾病,一旦有症状,大多数情况下,血管已经堵塞,更应该争分夺秒,所以早期做对检查十分关键!总之一句话,只有你做对了检查,才能准确的认知心脑血管的具体情况,找到真正的原因,也才能做出包括控制饮食、改正行为、吃药、手术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它是疾病防控的前提,也是避免疾病延误的必然要求。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丁香医生,《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3】《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