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海瑞与魏征有什么区别

时间: 2021-11-01 17:07:1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海瑞与魏征有什么区别

与海瑞相关的成语还有与魏征相关的成语

海瑞:清官难断家务事
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居安思危
百废待举 当局者迷
魏征相关的成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当局者迷
与海瑞相关的成语:海瑞罢官

被誉为清官的海瑞,在忠孝两件事上有多大的反差?

海瑞,海青天的美名震铄古今、留名青史,向来以千古第一清官为后世追捧、万世景仰。这样一位集愚忠、清廉、尽孝、极端等诸多性格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却被同期的明朝人评价为"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短短十个字的评语,无非围绕"忠孝"二字,到底海瑞做过哪些事情,才使得人们给他如此极端的评价呢。

抬棺进谏

海瑞一生中,最为大家熟悉的桥段,必然是给嘉靖皇帝上《治安疏》,也因此差点入狱被杀。

实际上,海瑞不是不知死活。他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清官,而且这种正直的价值追求已经凌驾于生命之上。给嘉靖皇帝上奏的《治安疏》堪称封建社会第一奏章,其中的内容通篇都是在指责嘉靖皇帝的种种过失,甚至连"愚昧昏庸、宠信奸佞、荒淫奢侈"等诸多极端的贬义词直言不讳、一概用上。其中有一段,如此写道: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

直接表明嘉靖皇帝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一会想着要励精图治做一番事业,结果很容易被一些妄想的意念带跑偏,还经常耍小聪明,企图获得长生之道。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即便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谏臣魏征,都难以企及海瑞的十分之一。

试想如此不留情面的批评,不要说是极其爱护颜面的帝王,哪怕是圣人都难以避免会耳红面赤。因此,嘉靖皇帝气得双手直抖,看完《治安疏》以后,扔掉奏章掀翻桌椅。命令侍卫们去把海瑞抓起来,别让以下犯上的海瑞跑掉。

身边的宦官提醒嘉靖皇帝说,海瑞没有想逃跑的意思,听说此次上奏《治安疏》,海瑞是抬着棺材来的,早就做好死的准备。

嘉靖皇帝虽然昏庸,可是并不傻。听完这番话以后,再次拾起《治安疏》一遍又一遍地读。嘉靖皇帝虽然将海瑞逮捕入狱,但没有想要杀他的意思。海瑞已经是天下公认的清官,如果嘉靖皇帝此时杀掉海瑞,就等于是向天下宣示自己是残害忠良的无道昏君。

从海瑞"抬棺死谏"的事件上可以看出,海瑞为了达到自己的价值追求,也就是实现一名为国尽忠的清官理想,将自己的性命视作蝼蚁,毫不爱惜。

另外,海瑞被关押在狱中时,嘉靖皇帝驾崩。海瑞并不知道有关的消息,狱吏因为揣摩朝廷不敢杀海瑞这样的清官,恰逢嘉靖皇帝驾崩,海瑞应该离出狱不远,便置办酒席招待海瑞,海瑞以为这是自己的断头酒,镇定自若地饮酒吃菜。

酒饮至中间,狱吏告诉海瑞,嘉靖皇帝驾崩的消息。海瑞听后,伤心的呕吐不止,整夜号啕大哭,哭晕数次。

如果海瑞不是一个尽职尽责尽忠的清官,嘉靖皇帝如此对待他的一片忠心,听到嘉靖皇帝驾崩的消息,海瑞是绝不会有如此悲痛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心哭泣到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

这应该是明朝人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的原因之一。

重典惩贪

海瑞一生应该用极端清廉来形容,为人正直不懂圆滑,使得很多朝中大臣都不喜欢他,像胡宗宪、张居正这些人都不太喜欢他,所以海瑞一生实际上并不怎么得志。

特别是张居正任宰职期间,一直不提拔重用海瑞。直到张居正去世后,已是七十多岁的海瑞被重新起用。海瑞所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上疏明神宗朱翊钧,请求效法先人,采取重典惩贪,皇帝应该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把贪官杀掉,剥下人皮做成灯笼以示警戒,如此残暴极端的建议,使得明神宗朱翊钧未敢采纳海瑞的建议。

这一点也能看出,海瑞是个极其偏激的人,为实现个人理想将生命视作蝼蚁不如。

休妻杀女

海瑞极端的人格也是导致其家庭悲剧的原因,最令人瞠目结舌的莫过于"休妻杀女"的故事。

海瑞一生有过三房夫人。第一任夫人因为一直不能生育,非常不受老母亲谢氏的待见,后来在母亲谢氏的怂恿下,海瑞毫不留情地将结发之妻赶出家门。

第二任妻子因为只给海瑞生下两个女儿,在封建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海瑞和老母亲谢氏很快开始反感不能生出男儿的妻子,第二任妻子,终于面临同样被休的命运。

海瑞第三任妻子,与海瑞结婚后没多久便暴死家中,很多野史传闻,依然是婆媳之间关系不和,海瑞为了照顾母亲的感受,活活地将自己的妻子逼死。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海瑞为了维护所谓的三纲五常,不仅虐待自己的妻子,而且还虐杀自己的女儿。传说,海瑞有个女儿五岁时,因为接受仆人给的点心。海瑞知道后,痛骂自己的女儿,而且告诉年仅五岁的女儿"女子怎么可以接受男人的馈赠,若是我的女儿,你应该选择饿死"。

果真,年仅五岁的女儿,因为害怕海瑞,终于在七天之后,自己活活饿死。

关于"休妻杀女"的故事,应该是海瑞"尽孝似禽兽"最好的佐证。

海瑞只是代表明朝士大夫阶层的一个缩影,常言道"明朝的知识分子不怕杀头"。像海瑞这种将士大夫所谓的气节发挥到极端,虽然其忠义可嘉,但道义不足。

良臣和忠臣有什么区别魏征说良臣和忠臣的

良臣一定是忠臣,忠臣不一定是良臣.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良臣做对国家、对君王、对自身都有益的事,而忠臣,只做忠于皇上的事.
要做忠臣,so easy,不用费脑子,直言进谏就可以.不论他们的进谏是否有理,是否有利于国家,后世都会因为他们直率而给予褒奖,甚至鼓励“冒死进谏”.当臣子摆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逼迫君王做一件他不愿意做的事,那么杯具就发生了.比如伍子胥,他刚愎自用,虽然所谏有利于国家,但是手段过于单一而刚直,致使吴王渐渐对他产生反感,并将他赐死.结果,吴王背上暴君的名声,成为反面教材,伍子胥死后得到直言进谏的美名,而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
而良臣,除了忠诚之外,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以及应变的手段.要能判断政治局势,分析君主的心理和所思所想,选择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魏征自己,一生进谏无数,虽然引起唐皇的反感,但从未驳斥甚至治罪,看见方法之成功.他自己成为古代进谏的典范,李世民成为古代明君的典范,李唐之初呈现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
再举个例子,海瑞无疑是忠臣,张居正则是良臣~
《新唐书》里载有一个故事:贞观元年(627),魏征擢升尚书左丞,协理纲纪,基本进入权力核心。由于魏征是李建成旧人,有红眼病者便借机诬告他“举贤不避亲”,私自提拔亲戚做官。太宗居然信了,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子虚乌有。
故事本该就此打住,但太宗意犹未尽,仍派人告诫魏征“远避嫌疑”的必要性,少惹麻烦。魏征心里窝着火,立刻面见太宗:“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提出请求,自己要做良臣而不是忠臣,陛下可否答应?
李世民纳闷了:忠臣和良臣不都一样吗?魏征解释说:“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分析这段话,要厘清两点:一,魏征绝非贪名之人,之所以这么说,纯属技巧,稍许自污,可免高调之嫌,皇帝亦容易接受。二,重点在比较上,通过明君与暴君的比较,王朝稳定与家国并丧的比较,得出忠臣与良臣的区别。
言简意赅:忠臣之忠,乃是人之趋利本性,未必能为陛下尽职尽责,反而害您害己;而良臣之良,良在有效约束人性,比如抑制官员的贪欲、权欲等等,您成了明君,老李家代代延续,老百姓得享太平,岂非皆大欢喜!?
文章标题: 海瑞与魏征有什么区别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7515.html
文章标签:有什么区别  魏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