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0-30 22:39:58 | 作者:惊蛰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四渡赤水「死中求活」。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战术跃迁,带我军逃离了对方二十万大军的包围圈。
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1934 年 10 月 20 日,刘湘飞抵了南京。
这是刘湘第一次谒见蒋介石,但是刘湘的心情却糟糕得很。
他知道蒋介石的企图,当年养大的猎犬,如今俨然有些难以掌控了,所以老蒋又派了另一只猎犬过来,而且更加凶猛。
刘湘可以说是蒋介石一手扶持起来的军阀,虽然之前素未谋面,但两人的关系还是颇为亲密的。
稍微接触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大都听说过「川军五行」的说法,像是参加过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的邓锡侯;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三次长沙会战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
他们都是响当当的民族英雄,还有两位,就是刘文辉和刘湘,这两个人说起来还有亲戚关系。
刘湘比刘文辉大 4 岁,但辈分上却是刘文辉的侄子。
叔侄俩曾联手打败了四川最强悍的军阀杨森、罗泽洲,但在谁该统治四川这个事情上,叔侄俩无论如何是没法联手了。
统一四川是刘湘长久以来的梦想,叔侄俩都拥兵十多万,来来回回谈判了几个月,最终也没有谈出个结果出来,还是要拼枪杆子。
可是单凭自己可没有必胜的把握,怎么办呢?刘湘经过一番思考,决定找个人来帮忙,这个人就是蒋介石。
刘湘掐准了蒋介石的痛处。刘文辉这个人对蒋介石一向阳奉阴违,1929 年的蒋桂战争中,刘文辉有过与唐生智联名通电讨蒋的记录,次年又支持冯玉祥、阎锡山讨蒋,蒋介石虽然没有收拾他,但不可能毫无芥蒂。
于是刘湘别出心裁搞了个《安川计划》,其中提到:江西剿共军事虽暂时不利,但只要保证四川不遭到侵袭,使工农红军囿于江西一隅,就不至于蔓延成为全国之患,且终有被剿灭的一天。
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得先保证四川军民财政的统一。这一要求至今不能实现,全是由于刘文辉从中作梗。
这一招杀手锏,直接把反刘文辉与「剿共」硬扯到了一起。
原本是争夺地盘的军阀互斗,转眼间变成了刘湘大义灭亲,并且是从这个大局着眼。
所以蒋介石自然而然地支持了刘湘。
但是当击败刘文辉后,刘湘这半独立的四川王国,也越来越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在猛虎搏兔时,他派出了一只猎犬,准备趁机解决那些不听话的老犬,其中包括刘湘。
所以整体来说,蒋介石「剿共」是次,接管大西南、拔除王家烈、刘湘、龙云等地方军阀是主,刘湘等人亦然,皆拿防共为次,防降才是主。
红军离开苏区向西南转进后, 蒋介石就电令刘湘,商讨「围剿」事宜。
刘湘的心情是相当糟糕的,他也大致明白蒋介石打得什么算盘,无非是借助「围剿」趁机派中央军入川,一旦中央军大规模入川,那四川还姓不姓刘就不好说了。
于是 1934 年 10 月,刘湘在跟蒋介石见面时,全程一副痴呆的样子,连话都说不清楚,次日再次见面时依然如故,蒋介石的耐心很快被耗光,于是派手下跟他交涉,这正合了刘湘的心意。
随后刘湘在与蒋介石的高参杨永泰的交涉中继续装傻充愣,但对于蒋介石提议派九个师入川的提议坚决不予以让步,这一软一硬的手段把一向精明的杨永泰也蒙骗了过去。
回去后他向蒋介石汇报说:刘湘充其量就是个刘表,年轻时却是有点手段,但现在就是个糊涂蛋,只想守着自己的地盘过日子,与其现在动手,还不如等刘琮上台时再说。
三国里刘琮是刘表的儿子,上台后就把荆州献给了曹操。
最后,刘、蒋二人达成了三条协议:
一、依然由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并全权负责,中央尽量补充粮饷弹药;
二、改组四川省政府,由刘湘任主席;
三、组成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任命贺国光、杨吉辉为正副主席。
原本挖空心思想入川的蒋介石,最后只派过去了一个团。
刘湘回到四川后,把新政府迁往重庆,全面准备防共事宜。
他的计划简单而清晰:如果毛、朱大军只是路过,那就尽量减少摩擦,以保存实力为主;可一旦发现红军入川企图,务抱必死决心,奋勇阻拦。
这些话是他在潘文华临行前反复向他叮嘱的,随后潘文华被派往南面,率重兵布防宜宾至江津口之间的长江南岸,阻止红军渡江。
这关键性的一步棋直接导致了红军遵义会议上敲定的「渡江作战」计划的破产,就在生死存亡之间,毛主席果断决定,红军放弃原本的计划,西渡赤水,寻找生还的契机。
1935 年 1 月,红军进占遵义后,随即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除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外,还确定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那就是北上渡江,入川与当时活跃在川北、号称有十万之众的红四方面军汇合。
对此,蒋介石焦躁不安,迅速调集重兵,对红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此时老蒋派来的猎犬薛岳已经基本完成了他的第一项任务——拔掉黔军王家烈势力,其所率的八个师已经「占领」贵阳,前锋甚至进逼到乌江,而被「赶出」贵阳的王家烈部队则分散包围在红军周边,形成了第一道包围网。
乌江以东的湘黔边界,是拥有四个师的湘军,但他们并没有追击的意图,而是积极修筑堡垒,防止中央红军再回师湖南。
比老蒋更焦急的恐怕就是刘湘了,他不惜血本,出动了大概十个旅的部队,占据了进入四川的各个要道,目的也只有一个:坚决阻止红军入川与第四方面军汇合。
在西南的云南方面,龙云也派出五个团的滇军加紧修筑横江防线,目的也与刘湘相同——阻止红军进入云南。
在遵义南部的毕节附近,龙云还布置了三个旅,再往南的广大云南腹地,都布置了防守部队。
双方的实力对比大概是我军 3 万对国民党各部军阀约 40 万,且陷入层层包围之中。
面对这种局面,毛泽东虽然思虑丛丛,但却意气风发,很快做出了战略部署。
1935 年 1 月 19 日起,野战司令部指示红 1、红 3、红 5、红 9 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同时,野战司令部也跟随部队离开了遵义。
20 日,野战军司令部下达《渡江作战计划》命令,确定了渡江入川,并与四方面军协同作战,争取赤化四川的战略指导方针。
22 日,中央政治局以及中央军委致电四方面军,告以中央红军的渡江作战计划,指示其配合一方面军北上,向嘉陵江西进攻。
25 日,林彪的红 1 军团已经占领了土城,并向赤水城快速推进,但此时的赤水城却先一步被川军所占领。
土城地处川黔交界,为西渡赤水的重要渡口,三面环山,要通黔北大道于南。
而赤水城地处川黔交界,东南为大山,西北为河谷,更有连通川黔各县区的公路网络,是中央红军北上入川的必经之路。
这两个要冲,是计划中规定必须夺取的点,只要确保住这两个点,那么红军西渡赤水,北上入川,进而赤化四川才能得以实现。
红军虽然先期占领了土城,但却受阻于赤水城,虽取得了西渡的有利条件,但却受阻于南岸,不得北渡。
前进的路线被封锁,身后却是川军大军的追击。
而一直尾随在红军身后的,就是潘文华的部下郭勋祺。
此时的郭勋祺心里五味陈杂,他虽然是川军将领,但跟不少共产党人之间却保持着来往。
最早从郭勋祺在潘文华手底下当团长的时候,陈毅的大哥陈孟熙还是郭团的文书,后来陈毅归国,通过兄长认识了郭勋祺,随后两人就经常往来,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再往后,由共产党参加领导的重庆莲花池国民党临时省党部上,郭勋祺又结识了时任中共重庆地委书记的杨闇公和李筱庭等人,又通过二人与曾有过交流的刘伯承频频往来。
最能说明问题的则是发生在 1927 年 3 月的「三三一」惨案。
在川军全城搜捕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中,郭勋祺将不少共产党人安置在自己的公馆,假扮成弁兵,亲自护送上船去武汉。
之后不知事态紧急的陈毅来找杨闇公汇报工作,见满城戒严,只好去寻找郭勋祺。郭勋祺将其留宿一晚,次日化妆成买办,用自己的轿子送往码头,陈毅这才逃过一劫。
郭勋祺的这些动作都被刘湘看在了眼里,但考虑到潘文华的情绪,刘湘并没有把他撤职,而是玩了一手明升暗降的把戏,把他从旅长升任副师长,解除了兵权。
除此之外,刘湘还有一个考量,因为在他看来,共产党并不是自己永远的敌人,将来需要交涉的时候,留着一个亲共的郭勋祺要好办事得多。
于是现在,机会出现在了眼前。
刘湘知道自己没有必要跟红军拼个你死我活,只要有回旋的余地,他就尽量减少跟红军的摩擦,因为一旦自己遭受重创,那蒋介石将名正言顺地派兵入川「剿匪」,到时候自己会比放红军进来更惨。
但如果红军也有念头想入川进而赤化四川,那也唯有抱必死决心,哪怕拼光家底,在必死之中寻找活路。
这就是刘湘的总战略方针,该软时则软,该硬是也是毫不留情,在重庆私宅里,刘湘也是这么明明白白说给郭勋祺听的。
郭勋祺是个聪明人,领会了刘湘的真正意图后,在面对试图渡江进军川西北的红军时,下手格外狠,即使面对曾经的朋友也毫不留情。
1 月 26 日,毛泽东进入土城,与此同时郭部也尾随追至土城东部。毛泽东在与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商议过后,把笔指向土城东部的青杠坡地区,决议在此处与郭部摊牌。
1 月 27 日,林彪率一军团在赤水城南与川军陷入激战,其中一师在黄陂洞被川军三面包围,损失最大,二师在复兴场的战斗亦不顺。
更糟糕的是,郭勋祺尾追董振堂的五军团,并与下午抢占诸多有利地形,截断了五军团与三军团四师之间的联络,整体形势堪忧。
至第 28 日,红军第三、五军团按照原定计划,从南北两面向郭部发起进攻,三军团担任的是主攻的职责。
三军团的指挥是彭德怀,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打仗以刚烈和迅猛著称,性如烈火,势如猛虎,但这么一头猛虎却也被困在了郭部的火力网之中。
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双方展开了惨烈的高地争夺战和拉锯战,阵地上尸山血海,硝烟遍地。巧合的是,此时三军团的政委就是当年郭勋祺冒险庇护过的杨闇公的弟弟杨尚昆,但郭杨双方此时均不知情。
红军打得极其艰难,主要原因是由于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认为此时的川军跟一触即溃的黔军差不多,装备简陋,军纪涣散,除了打仗,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然而实际上,刘湘统一四川后进行了数次整顿,不但更换了老蒋提供的武器装备,而且各级都设有教导团和教导队,军员素质远超周边的黔军。
更重要的是,刘湘在四川内战期间几乎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每一场战役,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百战精锐。
战斗一直持续到入夜,可面对包围,郭部不但没有被击溃,反而借助强大的火力不断向前推进,一步步逼近土城,形势非常危急。
毛泽东望着桌子上的军事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一向温和冷静的朱德却在边上急得团团转,几次提出要上前线指挥,但都被毛泽东拒绝了。
战况愈来愈烈,朱德重重地「哎」了一声,把帽子往地上一扔,大声说:只要红军胜利,牺牲区区一个朱德又如何!况且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我朱德的!
随后提着手枪上了前线,刘伯承也一起上了前线。
毛泽东急令前部的林彪回师支援,就连军委的干部团都在陈赓和宋任穷的带领下急赴前线,发起了冲锋。
午夜,毛泽东等人根本无法入睡,历史再一次停在了拐角口。
增员的川军仍然在源源不断赶来,而红军却是在迅速减员,整支军队被压缩在土城周围,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
毛泽东遇到问题就习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接连抽了几根后,几个政治局的主要成员陆续进来汇报情况,并谈了自己的看法,毛泽东说:情况紧急,由不得继续等下去了,渡江!
随后,他拍板决定,红军放弃原先向北渡江、向川西北进军的计划,临时改向西渡赤水,撤出土城战斗。
到次日拂晓,红军停止了战斗,迅速渡过赤水河,向西转进。
这就是一渡赤水,历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战术跃迁——四渡赤水的开始,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这场伟大又华丽的天才战术杰作,是在怎样一种危急形势下展开的。
渡过赤水后,为了迅速摆脱敌人,全军轻装前行,所有笨重物资和武器都被抛入江中,其中包括全军最后一枚山炮,这也是继第五次「围剿」以来,红军第二次轻装前行。
到 30 日,郭勋祺率部进入土城,得知红军入滇而非北上入川后,郭便借口休整,停止了前进。
之后,刘湘和潘文华相继发来命令,让郭部继续尾随红军,郭勋祺与红军之间相隔一天行程,在川、滇之间来回穿行,跟完了整个四渡赤水的战役,但始终没有再与红军交战,与其说是追击,倒像是在确保红军没有掉队的士兵。
历来诸多作品谈及四渡赤水,大都在赞扬战术的伟大,经历的坎坷,却唯独对土城战斗的失利避之不及,唯恐让红军的光辉失去颜色。
但这种掩饰反而失却了这段历史的生动形象,隐藏的伟人们那临机决断的军事手段,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红色政权那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坚韧灵魂被遗落尘埃,后人再来拂尘,又岂能想象得到我们历史的伟大?
红军一渡赤水后,即改变了原先从泸州至宜宾之间渡江,向川西北进军进而赤化四川的计划,转而进军川、滇、黔边境,建立根据地,这一方针在得到彭德怀和杨尚昆的附议后被迅速实施。
随后,在 2 月 7 日,中革军委命令各军团,迅速摆脱追击的川军诸敌,向川滇黔边的扎西地区集结,开始准备与滇军作战。
到这时,遵义会议原定的渡江作战计划,已经基本完全修整了。
但此时的蒋介石却仍然判断红军可能要深入四川,除了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之外,又调滇军孙渡部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一北一南准备对红军进行合击。
毛泽东很快想出了策略,调动战斗力相对较弱的红五、红九军团分别向镇雄、彝良佯攻,以吸引孙渡部救援,而主力红一、红三军团趁机突破滇军修筑的横江防线,抢渡金沙江,但孙渡部却没有上当。
此时,潘文华和孙渡的大军正逐渐从南北两个方向逼近,薛岳也派出三个师从东南方向前进,再次打出了四面合围之势。
到了做最后决定的时候了。
2 月 9 日,中央红军各部在扎西集结完毕,政治局遂召开紧急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目前川军、滇军以及薛岳的大军被吸引到了扎西,东部却只有战斗力较弱且受创严重的黔军固守,兵力空虚,此时应该挥师东进,再渡赤水,夺回遵义。
实际上,此时的王家烈根本没有想到红军居然会向东进军,他正忙着给老母亲祝寿,包括蒋介石和薛岳也没想到毛泽东会出这一招。
毛泽东的大胆构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次日,中央红军进行扎西整编,除红一团保留师的编制外,其他三个军团都取消师一级编制,除干部团外,全军整编为 16 个团,这一整编,为接下来的大进大退做好了充足准备。
11 日,红军主力悄悄移师东进,红九军团则留在原地大肆活动,造成红军仍然停留在扎西的迹象。
15 日,中央红军野战军司令部下达《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
16 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告全体红色指挥员书》,其中指出: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的条件下取得作战胜利。
一句话,转移和渡河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有利条件歼灭敌人。
一纸通告点醒了红军战士们心中的迷惑和彷徨。
……
后续精彩正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