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别离一生宋徽宗

时间: 2021-10-27 17:39:24 | 作者:局外猫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别离一生宋徽宗

1127年,初秋,微风宜人,阳光送暖,正是北京最舒适的时节。只是这舒适中却免不了渗入一丝寒意,正如延寿寺外微黄的树叶,虽仍饱满光鲜,却已预示着凋零。希望不再,春夏的回忆却痛得正新!

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象岂非最容易勾起伤心人的伤心事?

伤心人是一个鬓微霜的中年男子。他气度雍容但神色憔悴,紧蹙的双眉虽写满悲伤,星眸中却儒雅四溢。此刻,他正倚窗南眺,那么认真,仿佛望着一生中所有值得铭记却无法重来的过去。

“唉……”

一声叹息,两行清泪无言滑落男子脸庞。回身提笔碾磨,他颤抖着铺平宣纸,将汹涌的心事倾注笔尖:

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甘心万里为降俘,故国悲凉玉殿秋。

这个男人就是宋徽宗,作诗之时,他已成为金人铁蹄下的俘虏,正像牲口一样,被征服者们驱赶着一路向北。

他被迫别离了生活数十年的故都东京(今河南开封),而这次别离对于他而言陌生又熟悉。自此以后,他将以陌生的身份,前往陌生之地,迎来无可挽回的陌生结局。但这天崩地裂的一切,却又似乎熟悉得好像他整个人生的缩影。看似九天之上,却总在意料之外,尽受远超寻常百姓的别离苦楚。

那一次次深度羁绊的断裂,仿佛一个个绝望的轮回,任岁轮疯长,落尽梨花月又西。今天,我们对宋徽宗的讲述,就从这“别离”二字说起。

弱冠无凭 人生何以为家?

在回顾宋徽宗登基之前的岁月,我们不妨先叫他的本名——赵佶。赵佶的父亲是同样赫赫有名的宋神宗,堪称一代明君。今天历史课本里耳熟能详的王安石变法,正是宋神宗支持下的杰作。只可惜命运只给了他昙花一现,1085年,年仅三十八岁的神宗意外驾崩。

这个意外对北宋政坛带来了极其深远且负面的影响,其变法功过后世固然莫衷一是,但变法在人事层面造成的新旧党争,却实实在在种下了孽缘。而由于神宗早逝,未来得及将之处理妥当,在随后岁月里,北宋党争愈演愈烈。本应为国计民生谋福祉的北宋权力精英们,从此都困囿于派系斗争无法自拔,直至国破家亡。

而对赵佶本人的影响呢?当时的他实际年龄只有28个月大,还未能真正记事。这个本应成为自己最初榜样和最强大依靠的父亲,只留给小赵佶一个伟岸但模糊的背影。

这个背影简直模糊到难以理解,于是也给他日后带来了深深的误解。在亲政之后,赵佶试图追随父亲遗志,改国号为崇宁,意欲推崇神宗熙宁年间的变法事业。可惜他选中的左膀右臂,却不是王安石这样的道德完人,而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大奸臣——蔡京。

回到父皇新丧之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神宗逝世之后不久,赵佶的亲生母亲陈氏也撒手人寰。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何况陈氏还是一个至情之人。据史料记载,神宗殡天后,陈氏沉浸于对神宗的怀念无法自拔,日渐消瘦,形销骨立。“得早侍先帝,愿足矣!”,不久这个痴情女子也忧郁而逝。

虚年仅四岁的皇子赵佶就此成为了父母双亡的孤儿。据考证,自父母离世之后,赵佶先后有过8位继母,就像一只流浪猫,先后有过八个主人。

在与生身父母别离之后的日子里,在实际意义上扮演赵佶父母角色的,是另外两个亲人——宋哲宗赵煦,和宋神宗昔年的正印皇后,如今的向太后。

赵煦是赵佶同父异母的哥哥,是接替神宗之位的北宋第七位皇帝,即位之时虚岁也仅有十岁。但兄长如父,更何况哲宗年少老成。据赵佶自己回忆,哲宗对兄弟们都无比友爱,但凡和兄弟们一起吃饭,使用的都是具有亲情意义的陶瓷碗,而不是更具政治和地位象征的金属器皿。

谁不想有一个强大而温暖的哥哥呀!哲宗点亮了小赵佶生命中的新光源。可造化弄人!公元1100年,刚刚过完二十三岁生日的宋哲宗驾崩,竟比父亲宋神宗更加短寿。而此时的赵佶,只不过刚成长为一个十八、九岁的大男孩。

向太后对于赵佶的影响比哲宗更大,长期以来一直是赵佶在后宫的真正依靠,在哲宗去世后,她也成为了那个彻底改变赵佶命运的人。

今天,我们知道是赵佶接替哲宗继承大统,但在当时,皇位其实根本轮不到他来觊觎。虽然哲宗确实无子存世,但论亲疏,简王赵似是哲宗的亲弟弟。论年龄,申王赵佖则更加年长。

当时看起来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是赵似。不仅哲宗的生母太妃朱氏为之一力护航,在朝廷中更有首相章惇全力支持。坚决要拥立端王赵佶的,只有向太后。

皇朝权力更迭之际,相关势力之间明枪暗箭往来不断,惊心动魄处毋庸赘言。在那段赵佶成年以前最动荡最险恶的岁月,向太后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如同保护幼崽的母鸡,她挡在最前面,亲自与简王势力“搏斗”。终于力排众议,亲手将赵佶护送到九天之上。

现在赵佶终于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宋徽宗。只是最大的功臣向太后,却也燃烧尽了衰老生命的最后一丝能量。哲宗过世仅一年后,向太后也永远地与宋徽宗阴阳相隔。

加之此前几年,与赵佶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叔叔,同时也是他艺术和哲学方面的两个启蒙人,赵頵、赵颢已先后去世。1101年,就在弱冠之年的赵佶正式登上北宋权力巅峰之时,他所有最珍视的亲人也被彻底从自己生命中抽离,仿佛一种宿命般的吊诡嘲讽。

有人认为赵佶执政后展现出的犹豫、软弱与逃避,心里根源正是其幼年父母双亡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和混乱。更多的人认为,过早地失去前代掌舵人们,让政治天赋有限的他更缺少了必要的学习和历练,终于将大宋巨轮驶入万劫不复。

但我却想知道年幼或年轻的赵佶,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面对这一次次突入其来的变故呢?在皇庭宫宇和历史烟尘覆盖不到的角落,隐约站着一个男孩,他拖着孤单而恐惧的影子,跳动着一颗破碎的心。

不忍抬头 羞见旧时月

如果说亲情是宋徽宗年少时代别离的忧伤,那爱情就是宋徽宗壮年时期别离的苦楚。

虽然宋徽宗是一位风流天子,是北宋妃嫔和子嗣最多的帝王。但当时万千后宫佳丽之中,在宋徽宗生命里留下最深印痕的,是两位刘姓女子——刘明达和刘明节。她们生前都是妃子,但死后均却被徽宗破格追封为皇后,这在整个北宋历史上都极其罕见。

大刘贵妃刘明达于1113年病逝,徽宗相思数年不止。当时有一个道士叫林灵素受到徽宗礼遇,他曾在徽宗的央求下,做法让爱妃魂魄与徽宗重逢。

据说在一个夜晚,林灵素真的用飞符召唤来了刘明达。伊人音容笑貌一如往昔,她款款劝慰徽宗:自己本就位列仙班,在尘世只为渡劫,此刻已修成正果。今日她本来正在参加王母宴会,得闻徽宗召唤,种种恩爱涌上心头,弃宴特来相见。这次招魂给了宋徽宗极大的安慰,也让林灵素受宠更盛,乃至王公贵族都不敢与其争锋。

但宋徽宗心伤的真正疗愈,除了怪力乱神,更是另外一个女子的功劳,那就是刘明达的养女刘明节,小刘贵妃。

收养养女在北宋后宫是一种惯常现象,也是后妃们扶植自己势力的一种手段。因此明节虽为养女,其实只比明达小一、两岁,两人也并无血缘关系。她是明达死前托孤的姐妹,也是此后一段时间,宋徽宗生命中最靓丽的风景。

明节貌美惊人,善用脂粉,打扮时尚,用今日的眼光看,是一个娇俏可人的摩登女郎。相传道士林灵素初见其人就拜倒在地,说她是天界九华玉真安妃转世。

虽然明节出身低微,不过这一点反倒让宋徽宗在心理上对她更为亲近,因为徽宗的生母陈氏在诞下皇子之前,也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小宫女。

连同着对大刘贵妃思念的移情,徽宗在明节身上倾注了更多的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耳鬓厮磨,看灯赏月,在一个个日出和黄昏,分享着属于彼此的种种小确幸。那些用嬉笑打趣勾勒出的默契与安心,像骨血一样嵌入他们彼此的生命。

可好景不长,明达辞世八年后,明节也香消玉殒。时年40岁的徽宗嚎啕大哭不止,像是一个失去奶水的孩子,无人能劝慰。这份悲恸是如此肝肠寸断,以至于一贯温和的宋徽宗竟然也开始迁怒他人。其中有一位崔妃,就因为没有对明节离世表现出悲伤,直接被宋徽宗贬为庶人。

只是,在生离死别面前,权势再大也只能徒劳地发泄。身边人是心上人,但此刻身边已人去影空。生命仿佛沙漏,任幸福的重量一天天流逝,再多繁华乐事,也不过一片荒芜。

千年之后,宋徽宗存世有一首名为《醉落魄》的词,或许最能代表他当时的心境,这首词正是为悼念明节而作: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父子情绝 魂断五国城

在徽宗执政生涯晚期,金人入侵是他最主要的烦恼。但在饱受亡国之恨前,首先降临在徽宗身上的厄运,却是与亲生儿子赵桓反目成仇。

赵桓对父亲宋徽宗的恨,想必由来已久。虽然本就是太子,但赵桓性格恭俭,没有文人气质,颇不受艺术家宋徽宗待见。

徽宗最宠爱的儿子是郓王赵楷。

据传赵楷文武双全,曾在徽宗同意后,偷偷化名参加科举,竟一举夺魁。还是徽宗怕其骄傲,才私自将他的名次改为榜眼。爱子如此出色,徽宗废立之心早存,吓得太子赵桓每天只敢躲在家里看池塘中的鱼,以免落人废黜的把柄。

或许假以时日,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就在此时,金兵入侵了。他们一路势如破竹,直打到东京城下,赵桓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为了避敌卸责,宋徽宗在吴敏、李纲等大臣的怂恿下,决定禅让皇位。一直想废掉的太子赵桓此时成了背锅的最佳人选。

赵桓傻眼了,马上亡国了,您老想起让我当皇上了,摆明当我是垫背嘛,我才不干呢!于是乎,史书上颇有喜感地记下了这一出赵桓四辞皇位的禅让闹剧:

甫一听说,皇太子俯仰感涕,力辞不就,说道“受则不孝矣!”

宋徽宗无奈,搬出中宫相劝:“官家老矣,吾夫妇欲以身托汝也。”赵桓还是力辞不就。

软的不行来硬的,宋徽宗令内侍强拥赵桓去福宁殿即位,皇太子举体自扑,竟然晕倒在地。

醒来之后,被搬到福宁殿的赵桓还是不肯即位,并拒绝吃药。

直到东宫的近臣耿南仲进殿,好说歹说,折腾到半夜后,赵桓才最终答应即位,即宋钦宗。也正是这一段因果,后世才把徽钦二宗并称为北宋亡国之君。

至此,父子之情其实还留有一丝余温。但随后徽宗的一系列咎由自取的昏招迭出,终于彻底将这份亲情逼上绝路。

禅让之后,徽宗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开溜,年都没过完就不打招呼地偷偷南遁,浑然不管困守都城的钦宗是死是活。追随他最终离开的,还有大量的官员和军队。

而到了江南后,自觉已经安全的宋徽宗,又似乎没法习惯“下野”后的冷清。他开始以太上皇之名在江南发号施令,不仅截留支援都城的军队和粮饷,甚至还不准东南各地官府向都城传递任何公文。国无二日,于政于时,这些做法都无易于给宋钦宗和已经千疮百孔的北宋王朝雪上加霜。

宋徽宗天真地以为,自己只是刷存在感罢了,种种荒谬行径解释一下就能被儿子理解。这或许确是实情,但寒透了心的宋钦宗,此时却已经把父亲当成了头号阶级敌人。

他先是不动声色,派人连哄带骗,将徽宗一行迎奉回东京。随后,几乎立即就将父亲软禁在龙德宫内。从大臣到内侍,徽宗身边的人被彻底清洗。

甚至为了防备徽宗收买人心,东山再起。钦宗还下令“但凡有人获太上皇所赏赐之物,出龙德宫后一律没收入皇宫。”

父子二人终于当面撕破脸那天,正好是宋徽宗的生日。

那日,宋钦宗率领群臣去给徽宗祝寿。为了缓和与儿子的关系,宋徽宗主动先满饮一杯酒,复斟一杯敬自己的儿子。但是在近臣的警示下,钦宗害怕酒中有毒,“坚辞,不敢饮而退。”,受到猜疑的徽宗“号哭入宫”。自是,两宫情不通矣。

但是,只顾着清理父亲势力的宋钦宗也没能守住江山。1126年,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卷土重来的金国铁骑攻破了东京外城,北宋降。正如本文开始所描述的那样,钦徽二宗及近一万五千名臣侍女眷,作为胜利者的战俘,被迫跟着金兵一同北上。

徽宗等随金军北上俘虏统计表

这是充满屈辱与血腥的一路,也是妻离子散的一路。这一路上,徽宗最喜欢的儿子赵楷去世,皇后朱氏不堪凌辱自杀……昔日北宋的王公贵胄们,像奴仆一样被金人肆意凌虐、买卖,零落四散。

而徽钦二宗呢?他们被敌人戏虐地封为昏德公、昏德侯,甚至作为贡品出现在金太祖神庙的祭祀仪式上。除了扮演小丑供侵略者取乐,他们谁也保护不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命运赐给宋徽宗的这轮别离,不仅浓烈、持久,更几乎断绝了他生而为人的一切尊严与希望。

国破城在,天上人间,数十年鸿基就此化为一瓯泡影。

1130年7月,宋徽宗终于结束了屈辱的北狩之行。他被软禁在五国城——一个位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北部的苦寒之地,从此再也没能离开。

不久后,陪伴宋徽宗年头最久的郑皇后也终于去世,这是有史记载的,宋徽宗生前最后一次重要别离。5年之后,54岁的宋徽宗客死五国城,结束了他百转千回的别离一生。

时光穿过肉身,历史记住了宋徽宗的功过荣辱,但他人生中一次次徒呼奈何的别离,就像水消失在水里,泪消失在雨里,仿佛从未活过……

后记:

对于宋徽宗,我们都不陌生,他是书画诗三绝的风流才子,对文化宗教的传承与创新做出过杰出贡献,是中国封建帝王史上艺术造诣的巅峰;他也是宠信奸佞妖道,大兴花岗土木的亡国昏君,将北宋大好河山拱手断送。人们津津乐道他与名妓李师师的风流野史,痛心他宠信的“六贼”如何祸乱朝纲,就连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都以他的统治时期为大幕展开……弱水三千,本文仅选取了“别离”这一个视角,对宋徽宗的传奇一生聊表嗟叹。毕竟历史已有公论,但回归到个体本身,这位人生如戏的传奇帝王,却始终让人心怀戚戚,久久难以平静。

参考资料:

《宋徽宗》伊沛霞

《宋徽宗时代》余耀华

《宋史》陈振

《百家讲坛——宋徽宗之谜》丁牧

《太上皇与北宋靖康政局》

《“靖康之难”被掳北宋宫廷及宗室女性研究》

《女性与皇权_向太后与宋徽宗继位考论》

《编外的后宫:北宋宫廷养女》

《宋代皇帝及后妃谥号制度研究》

《宋徽宗与龙德宫》

《宋金交互视域中的徽宗之死》

文章标题: 别离一生宋徽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6990.html
文章标签:宋朝  历史  中国历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