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恩师刘策成暗中掩护毛泽东脱险,建国后写信求工作,主席破例安排

时间: 2021-10-22 20:39:58 | 作者:vector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恩师刘策成暗中掩护毛泽东脱险,建国后写信求工作,主席破例安排

毛泽东

1913年春,20岁的毛泽东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次年,省立第四师范和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前后在这里认真学习了五年时间,这段时间深刻地改变了他的一生。

毛泽东后来在陕北对美国记者斯诺说:

“我在师范学校读了五年书,抵住了后来一切广告的引诱。最后,我居然得到了毕业文凭。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

毛泽东之所以认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对他影响如此之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遇到了很多学识渊博的老师,这些人成为毛泽东成长路上的重要指路人。比如大家熟悉的杨昌济,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当时教授伦理学,他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要有追求,做对社会有意义的光明正大的人。

毛泽东当时没想到,杨昌济最终成为了自己的岳父。杨昌济临终时还在向章士钊推荐毛泽东,“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欲言救国必先重二子……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

与杨昌济广为人知相比,刘策成的知名度就相对较低了。刘策成名气不大,不少人甚至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曾当过国民党政府的“模范县长”。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刘武,字策成,1883年3月出生于湖南新邵县花桥乡田心村。刘策成颇有热血,很早就参加了同盟会。1914年担任邵阳驻省中学校长,在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刘策成还跟学校的老师、同学秘密私藏枪支弹药,筹划参与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有一次,因他人告密,刘策成等人被湖南都督汤芗铭抓捕,准备将他们枪决,最后还是蔡锷从中斡旋才得以幸免于难。但是,刘策成因此获刑15年,直到袁世凯病死才得以出狱。

1916年,刘策成来到湖南第一师范担任历史教员。刘策成当时没想到,自己很快将有一个极其出色的学生,毛泽东。

刘策成的课堂生动活泼,他历史知识渊博,上课从来不带教科书,这让他一度有“活历史”的称号。我们知道,毛泽东特别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书,刘策成的课堂让他欲罢不能,一节课都没有落下。对于这个痴迷历史的学生,刘策成颇为欣赏。

刘策成第一节课就轰动全校,也让毛泽东更震惊。那一天,刘策成如同农民一样走进教室,只见他“身穿粗布长衫,腰系布带,头剃平头,脚着布鞋。”面对讲台下的众多学生,刘策成第一句话就是“吾叫刘武,字策成也。”

学生们事先对刘策成也有所了解,知道他是反对袁世凯卖国称帝的一个大英雄,所以很多学生都很尊敬他。特别是毛泽东,除了在课堂上极其认真听课外,课下经常请教刘策成。因此,刘策成对毛泽东很是欣赏。

毛泽东(二排左三)

刘策成在日记中称赞道,“润之,该生意气锐,思非凡,天纵奇才也!”除了老师的身份外,刘策成还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这又从何说起呢?

时间回到1918年6月,毛泽东从一师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师生两人从此相隔一方,鲜有见面的机会。

1920年,刘策成放弃老师身份,开始了仕途,先后担任浏阳、衡山县长。或许是看到了社会底层太多人民的悲惨遭遇,从当官的那一刻开始,刘策成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好官。

刘策成实现了他的誓言,担任衡山县长时,他清正廉明,在当地口碑非常好,老百姓更是称他为“刘青天”。当时衡山县有歌谣唱道,“登上祝融峰,水秀山也青;来个好清官,就是刘策成。”

刘策成果然有自己一套,他将自己担任县长的心得体会写成了《如何做模范县长》,并提出了十条“模范县长”的标准。刘策成认为当时老百姓之所以生活艰难,最大原因是他们身上插着“三把刀”,地主剥削、劳力剥削以及高利贷剥削。

要拔掉这“三把刀”,刘策成认为需要“改变官场陋习,树立官场新风,反对贪污,凡有贪污者,必严惩不贷。”在那个好官稀缺的时代,刘策成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赏识。

前面提到,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跟刘策成断了联系。直到1920秋,刘策成意外收到了学生毛泽东的一封信。这是一封求助信,内容总结一下就一件事,“学生毛泽东现在正在创办文化书社,资金匮乏,不知老师能否资助一二?”

文化书社旧址

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的想法向来已久,他认为这样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发起文化书社的缘起》,他写道:“没有新文化由于没有新思想,没有新思想由于没有新研究,没有新研究由于没有新材料……文化书社愿用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新书报杂志,以充青年及全体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

毛泽东的想法很好,真正起步却非常艰难。1920年8月2日,文化书社宣告成立。书社初办时很困难,靠着借来的20元作为日常开支。

如何才能让文化书社快速发展呢?毛泽东想到了争取长沙教育界、新闻界、工商界等领域一些有声望人员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刘策成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刘策成接到毛泽东的求助信后,他四处筹钱,慷慨解囊。

我们不难想象,刘策成在接到毛泽东的求助信时一定很激动,他果然没有看错,自己这个学生真的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23年,刘策成调任湖南省警察厅厅长,这是一个肥差,可他依旧很廉洁。这里插一句,刘策成出任湖南省警察厅厅长,除了他之前政绩颇为出色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和湖南省长赵恒惕的关系。赵恒惕有一个侄女是刘策成的儿媳妇,他为了巩固在湖南的统治,就将警察厅长的这个职位给了刘策成。

两人这样的关系,使得刘策成后来暗地掩护毛泽东逃走埋下了伏笔。刘策成担任警察厅厅长期间,面对官场的黑暗,他总能灵活应付,可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赵恒惕让他去抓捕在长沙活动频繁的毛泽东。

赵恒惕

刘策成本以为自己把工作重点放在保护文物古迹上,可赵恒惕还是让他去做一件不想做的事情。刘策成需要做出自己的抉择,是立即告诉毛泽东,还是保住自己的职位。

对古代历史如数家珍的刘策成,很快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刘策成找来自己的心腹,长沙东区警察署署长王建屏,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现在赵恒惕让我去抓捕毛泽东,可毛泽东是我的学生,你现在尽快把这个消息告知毛泽东,这样毛泽东既能脱险,我也能向赵恒惕交代。”

刘策成两手准备,第一、他立即让王建屏派出自己的心腹前去报信,让毛泽东立即逃走;第二、指示王建屏在长沙市区大造声势,四处张贴悬赏告示,声称抓到毛泽东给予重赏。这样的双重安排,让毛泽东瞒天过海,安全撤离长沙。

毛泽东虽然顺利脱身了,赵恒惕也没有抓到刘策成的把柄,但他从此不敢把机密事情告诉他了,还将他调任为湖南省自治处主任秘书。官变小了,刘策成丝毫不关心,他庆幸毛泽东能脱险。

多年之后,身在台湾的赵恒惕接受了记者采访,当记者问他当年毛泽东是如何逃脱他的抓捕时,赵恒惕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他的能量太大了。

赵恒惕至死也不知道,这并不是毛泽东“能量太大”,而是有人暗地帮助他。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民族危亡时刻,刘策成拍案而起,他上书蒋介石,劝其跟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未曾想,从此得罪了蒋介石。

得罪蒋介石的下场很快来了,刘策成从此远离了政治,重新回到讲台上,来到南工业专科学校教授国文。刘策成发现学生阅读的王先谦《庄子集内解》有不少错误,于是写了《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自叙》。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刘策成自己也没有想到,此后10年他跟《庄子集内解》有了不解之缘。刘策成用1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书。1947年,《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的书稿完成,刘策成交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但是直到3年后才寄来样书。

翻看样书后,因字体太小不便阅读,刘策成大为失望。刘策成渴望重新出版,奈何时局动荡,加上年事已高,再版之事只能搁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消息传回长沙,整个城市沸腾了。走在长沙街头的刘策成逢人就说:“不出吾之所料,毛泽东少年大志,青年大才,今天果然成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刘策成果然没有看错,这个学生真是“天纵奇才!”学生成为了新中国最高领导人,年过花甲的刘策成内心还是希望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思虑再三,刘策成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内容比较长,概括起来就三件事:

第一、叙述自己现状,渴望师生再见;第二、当年在国民党政府担任要职时分配的土地怎么办;第三、自己年龄虽然不小了,可是还是希望能为新中国贡献力量。

明眼人一看,刘策成写信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毛泽东给他安排工作。在这之前,毛泽东收到了太多类似这样的信件。很多人比刘策成跟毛泽东还要亲近,表兄文运昌、杨开慧哥哥杨开智等人写信请求安排工作,结果毛泽东无一例外都给予拒绝,“不要来京”更是称他回信中最常见的字眼。

开国大典

比如给杨开智的回信,“长沙上营盘街三十号杨开智先生: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毛泽东收到刘策成这封信时间是1950年夏,收到恩师的信件,他很激动。毛泽东收信后,立即回信一封:

策成先生:来信收阅,甚悉。家庭土地财产,一切交农会处理。至于你要工作,不需来京找我,我跟湖南有关同志打了招呼,你可去长沙找省长程潜即可。顺致 敬意 毛泽东 八月十六日

毛泽东的这封回信非常特别,除了让老师不来北京外,他破例为老师“说了情”,让他去找程潜。刘策成很高兴,一想到自己还没有正式出版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决定再给毛泽东写一封,附带将样书寄去了。

毛泽东很快再次回信:

策成先生:惠书敬悉,甚为感激。先生欲为人民事业有所贡献,极为钦佩,地点似在长沙为宜,那里熟悉先生的较多,商量较为便利,尚祈斟酌。顺致 敬意 毛泽东 八月二十九日

毛泽东

毛泽东这封回信有三点信息,首先,他对68岁的老师还渴望为国家做贡献,非常钦佩;其次,毛泽东“破例”了,他建议刘策成留在长沙当地工作;再次,毛泽东在结尾处更是再次用上了“顺致敬意”,可见这位恩师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刘策成收到毛泽东回信后,非常激动,日夜渴望有关部门给他安排工作。可是半年后,关于工作安排依旧没有结果。毛泽东在两封回信中明明有了安排,为何长沙方面就是没有行动呢?原因有两点:

第一、毛泽东虽然口头推荐了,但是当时所有人都知道,他从来都不谋私。这点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最有发言权,建国初期,毛泽东对田家英不止一次地说:“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安排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

第二、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作繁杂压力大,刘策成确实年龄有点大,也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眼看给自己安排工作遥遥无期,再等下去可能再也无法获得工作了。刘策成决定直接去北京,当面请毛泽东给自己安排工作,这个行为很大胆,可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1951年5月,刘策成来到了北京。在这之前,刘策成已经把在长沙的所有固定财产都交公了。到了北京后,好旅馆是住不起了,刘策成选择了一家寒酸会馆住下。短暂安顿下来后,刘策成给了毛泽东写了第三封信,目的只有一个,“我现在在北京了,如果没有工作,可能吃饭都会有问题。”

毛泽东

刘策成这是“豁出去了”,因为毛泽东在第一封信中就明确告诉他,“不需来京找我。”毛泽东话是这么说,但得知老师来北京了,他还是做了妥善的安排。第一件事、毛泽东立即给刘策成回信:

策成先生:大示及所为《齐物论集解补正》收到,甚谢。工作一事,已函告统一战线部李维汉部长,请与该部接洽为荷。

大家注意,毛泽东在第三次回信中,再次就刘策成的工作进行了安排。

第二件事、毛泽东派人将刘策成接到住宿条件比较好的饭店居住,一切开支都由自己的稿费来支付,还给刘策成送去一些衣服和零花钱,让老师在北京安心。

第三件事、毛泽东让前去的人员再次给刘策成传达口信,“刘老先生你好,先生多次提到工作问题,我已指示周恩来同志安排,请先生安心住下,有空就去北京名胜古迹看看。”

接到毛泽东的指示后,周恩来和李维汉商议,考虑到刘策成的之前经历,决定任命他为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1951年6月1日,来北京一个月后,刘策成接到了周恩来签发的特聘书:

“特聘:台端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 此致 刘武先生 总理 周恩来 六月一日”

当刘策成接到周恩来签署的聘书时,他老泪纵横。为了一份工作,刘策成先后3次写信给毛泽东,他究竟是为了什么?

周恩来

为了工资?显然不是。文史研究馆官员并不是一个“肥差”,跟当年县长、警察厅厅长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工资待遇也不高;为了声望?更不是。刘策成在建国后根本没有提起自己当年暗地帮助毛泽东脱险,要知道仅凭是毛泽东救命恩人这一头衔,足以让他名扬天下。

既不为名,又不为利,所以刘策成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在接到聘书一个月后,刘策成全家搬到了北京,此后6年时间里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文史和修改完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书,1953年该书终于得到了正式出版,随即成为国家图书馆的藏书。

毛泽东看了这本书,但他没有直接提出意见。后来,刘策成的儿媳妇赵恣馨听周世钊说,“我问过毛主席,刘策成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如何,毛主席很谦虚,笑着说‘我没有很好地研究过,提不出中肯的意见,书可以出版。特立、必武同志也向我谈过这书的价值,我已嘱托周总理向古籍出版社负责人打个电话,催他快点发稿、排印、再版。’”

仅凭这一点,就能说明毛泽东对老师感情之深。1957年9月,刘策成在北京病逝。刘策成临终时对子女说他没有任何遗憾。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和恩师刘策成的师生情。

文章标题: 恩师刘策成暗中掩护毛泽东脱险,建国后写信求工作,主席破例安排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673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