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0-20 12:03: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宇文泰和高欢,分别是北周和北齐的开创者。两人都是来自于北魏的六镇,都在六镇之乱中崛起。两人在尔朱荣之乱后分别占据关东和关西,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北周和北齐的奠基者。但是高欢和宇文泰的对峙中,一直处于下风地位。两人的斗争结果似乎也预示着未来北齐和北周的命运了。
一,从参加六镇起义到叛变高欢,祖籍是河北人,其祖先为汉族人。其六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从五世代族开始仕于慕容鲜卑,因此逐渐鲜卑化。北魏建立后,其祖父高谧为侍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漠南六镇之一)。孝文帝改革后,中原的鲜卑族都已经汉化,而六镇的鲜卑族已经保持着传统的文化习俗,因而高氏在六镇也真正融入了鲜卑族,史称“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高欢出生于怀朔镇,鲜卑名字叫做“贺六浑”。
宇文泰的祖先是南匈奴人,最早生活在西辽河一带。鲜卑族击败匈奴后,宇文部就加入了鲜卑,成为了鲜卑六部之一,其首领成为了鲜卑东部大人。历史上,宇文鲜卑和慕容鲜卑是对手,一直处于斗争状态。344年,慕容部建立的前燕兼并了宇文部。宇文部和拓跋部的关系比较紧密,处于通婚状态。北魏灭后燕后,宇文泰祖先迁徙到了漠南武川,遂世居守之。
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六镇的地位一落千丈,而孝文帝改革也并未波及六镇。六镇的将领们开始对中央不满,开始广占良田、克扣军饷、欺压镇民,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523年,柔然进攻漠南,六镇损失惨重,饿殍遍野。怀荒镇的百姓要求镇将于景开仓赈济,结果遭到拒绝,于是饥民杀掉于景,爆发民变,这就是六镇起义的开端。随后,六镇居民纷纷响应,而高欢和宇文泰也加入了其中。
六镇起义很快被柔然和北魏联合镇压了。但六镇的20万流民被北魏迁徙到了河北,于是激化了河北的矛盾,引发了河北的杜洛周和葛荣起义,后来河北的起义波及到了青州,又出现了青州大起义。而陇西地区的各族也纷纷起兵,北魏的处于瓦解状态中。北魏无法镇压起义,于是依靠尔朱荣等地方豪强去平定叛乱,在这个过程中,尔朱荣的军事实力迅速膨胀,割据山西,并且迅速平定各地的内乱,最终遥控洛阳政府。
六镇起义时,高欢参加了六韩拔陵的队伍。起义失败后,高欢也随着流民进入河北,参加了杜洛周、葛荣等队伍。不过他很快就叛变投入尔朱荣帐下,成为尔朱荣的卫队队长,得到了信任。宇文泰家族也先后参加六镇起义和葛荣起义,其亲戚大多被尔朱荣所杀。葛荣失败后,其部队被贺拔岳收编。贺拔岳和宇文泰同样是武川人,两家族交往密切,此后宇文泰就在贺拔岳账下逐渐发展势力。
二,尔朱氏的灭亡和北方的对峙尔朱荣平定各地起义后,已经是大权在握。此时的北魏正是胡太后专权,孝明帝成为了傀儡。528年,孝明帝联络了尔朱荣,希望共同铲除胡太后。但是消息走漏,孝明帝被胡太后迫害。于是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帝,带领攻入洛阳,杀胡太后和百官王公卿士二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从此北魏名存实亡。530年,元子攸伏兵杀荣,之后尔朱荣的儿子尔朱兆等起兵复仇,攻陷洛阳,杀元子攸,改立元恭为帝。此后朱荣帐下的各部将领纷纷独立,各自起兵。
尔朱荣的形象
尔朱荣的儿子尔朱兆起兵时,高欢借故留在晋州,逐渐在关东发展势力,控制了“三州六镇”。531年,高欢和尔朱氏决裂,拥立元魏宗室疏属元朗为魏帝,自称丞相等职。随后,尔朱氏集合了20万大军进攻高欢。此时高欢战马不满二千,步兵不满三万,不过三州六镇鲜卑深恨羯族,“将士皆有死志”,而高昂所带汉兵三千余人经过了长期的训练,战斗力也不弱于鲜卑。532年,双方在邺城韩陵山(安阳)合战,高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尔朱氏的统治宣告瓦解。不久高欢入洛阳杀元恭、元朗,另立孝文帝孙子元修为魏帝,从此掌握了北魏大权,高氏王朝(532—577)实际上建立起来。
532年七月,高欢继续进攻尔朱氏残余势力,控制了山西地区。高欢就在晋阳修建大丞相府、晋阳宫。他将三州六镇兵民迁徙到晋阳周边,设置恒州、燕州、云州三个侨州安置他们,又将六镇改置为朔、显、蔚三州,从此六镇就改称为“六州”了。晋阳实际上成为了高氏王朝初期的统治中心。
再来看看宇文泰方面。530年,尔朱荣派遣尔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等前往关西镇压起义,宇文泰也就随着贺拔岳入关了。在镇压关陇起义的过程中,宇文泰的军事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其地位不断上升。同时,宇文泰也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笼络人心,赢得了好感。高欢掌权后,孝武帝元修暗中和贺拔岳联系,共同对付高欢。不过在534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谋杀,于是其部下就推举宇文泰为新的统帅。宇文泰于是统帅贺拔岳部,消灭了侯莫陈悦等部,统一了关西,形成了和高欢对峙的势力。
534年,孝武帝元修不甘心做高欢的傀儡,于是逃到了关中,投入了宇文泰的怀抱。当年10月,高欢又拥立元善见即位,并徙都于邺(临漳)。可怜的末代皇帝到达关中后又成为了宇文泰的傀儡,两人的矛盾又尖锐起来。当年12月,宇文泰杀元修,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于是宇文王朝建立起来(534—581)。此后的北方就进入了高氏王朝和宇文王朝的对峙时期,由于高欢和宇文泰都没有称帝,历史上就分别将早期称为“东魏”和“西魏”。
两大王朝建立后,双方就开始发生了多次重要的交锋。536年,关中发生了饥荒,“死者什七八”,高欢则乘机派遣高昂、窦泰进攻关中。宇文泰利用窦泰“屡胜而骄”的缺点,假装要退保陇右,暗中却选拔精锐偷袭窦泰,全歼窦泰军,史称“小关之战”。第二年,宇文泰的军队反击,攻下恒农(三门峡)。由于关中饥荒,宇文泰的军队在恒农一呆就是50多天,既解决了军队的粮草问题,又减轻了百姓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报小关之仇,高欢调集10万大军,以高昂为前锋发动了西征。宇文泰得知后迅速放弃恒农,撤退到关中。高欢的军队很快也杀入关中,双方在渭水南岸渡河至渭水北岸的沙苑(大荔)对峙,宇文泰接受了李弼的建议,“军于渭曲,背水东西为阵”,随后宇文泰军队将高欢军队横截为二,高欢惨败,“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落荒而逃。此战为沙苑之战,高欢的主力损失惨重,从此和宇文泰的战争就处于被动状态了。
此后,宇文泰和高欢又在洛阳和黄河一带发生了河桥之战、邙山之战、玉壁之战,总体上宇文泰占据了优势,而高氏王朝的洛阳一带被破坏得很严重,经济势力受到了损害。547年,高欢去世,其子高澄继位,继续和宇文泰对峙。高澄上台后,当时的羯族将领侯景有造反之心,说“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于是高澄派遣军队进攻侯景。侯景转而投靠于宇文泰,但是宇文泰也不信任侯景,并派军准备消灭其军队,于是侯景选择投降于南朝的梁武帝,最终引发了“侯景之乱”,大大削弱了南方的实力。
从军事上来说,宇文泰和高欢总体上是平衡的,没有谁压制过另外一方。但是宇文泰的内政却远远胜过高欢。当时六州勋贵贪污腐败成分,高欢也无可奈何。又一次高欢指责尉景贪污,尉景却顶撞高欢,说“与尔计,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尔割天子调”,高欢也只是笑笑而已。严重的贪污腐败成为了后来北齐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时六州鲜卑经常侵暴汉人,高欢就和六州将领约定“不得欺汉儿”,并说“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陵之?”转过来又对汉族人说“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汝何为疾之?”但因为没有强制措施,他调节民族矛盾并未成功。
北齐壁画
高欢的重点放在了军事建设,而宇文泰的重点在制度建设。宇文泰称霸关中后,就改革官僚制度,仿照西周的体制建立六官,得到了汉族士族的拥护。宇文泰十分重视文教,提倡儒家的道德规范;在用人方面,他唯才是举、善于纳谏,打破了士族对官僚的垄断,使得关中人才济济。而宇文泰整治吏治也十分严格,史载“用法颇严”。在经济上,宇文泰重视农业,减免赋税,这是关中经济恢复的重要基础。
关陇集团
在民族问题上,宇文泰也更加高明。在邙山之战后,宇文泰大量吸纳关陇汉族加入自己的武装中,使得武川军人集团与关陇地主走向了联合,逐渐形成了关陇集团,加强了关中的凝聚力。实际上,关陇集团就是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产物,后来隋朝、唐朝的建立者都是来自于关陇集团。可以说,关陇集团的形成奠定了隋唐几百年的政治框架。
宇文泰的内政让宇文王朝强盛起来,逐渐成为了中国统一的领导者。在侯景之乱中,宇文泰又占据了荆州、益州一带,占据了天下一半的土地,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提到南北朝的历史,就不能不提两个人,即高欢和宇文泰,可以这样说,整个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人的存在,才会碰撞出那样激烈的火花。高欢和宇文泰硬生生将北魏撕裂成东魏和西魏,然后就有了后来的北齐和北周,再然后就是隋唐。而隋唐是继承的北周的政治遗产,也就是宇文泰的政治遗产,从这一点来说,宇文泰要强过高欢,但是如果只是对比这两个人,那么他们还真的是实力不相上下,很难得出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结果,颇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
其实说起来,这两个人还是有不少共同之处的,虽然高欢起自贫民,而宇文泰起自世家,但他们确实都是一步步奋斗到高位的,两人也都是因为六镇起义才逐渐的有了名气,慢慢的发展起来后都成为了尔朱荣的手下,最后他俩都把皇帝架空了,并且都杀了各自扶持的皇帝。但两人却又都没有称帝,而是他们的儿子称了帝。这两个人就是天生的对手,是注定要斗大死的,而他们也真的就是斗到死了。
说起来,两人虽然在北魏末期就各自拥兵自重,但当时的斗争还并不激烈,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建立东魏,而不久宇文泰也拥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自此,东、西二魏就开始连年征战,彼此都想灭掉对方实现北朝的统一,可惜两人生前都没有做到。
高欢和宇文泰在此期间进行了四场大战,分别为:东西魏潼关之战(高欢败);开始于537年的沙苑之战(高欢败);开始于538年的河桥之战(宇文泰败);开始于543年的邙山大战(宇文泰败)。两人直接对阵的这四战输赢各半,也可以从中看出两人的实力确实旗鼓相当,也算是棋逢对手。
说起来在这四战中还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在沙苑之战中,高欢原本是打算点燃芦苇烧死宇文泰的,结果因为听从了自己手下侯景的意见,一定要活捉了宇文泰,然后错失了大好良机,本来稳赢的战争最后被对方打败了。
而在邙山大战中,彭乐追上了宇文泰,原本都已经举起刀要砍下去了,宇文泰说了一句:“今无我,明岂有你?为何不急回前营收金宝?”。然后彭乐这个人硬是将宇文泰给放走了,而且最让人可笑的是他回去后,说宇文泰从自己的刀下漏过已经吓破了胆,等高欢继续问的时候,彭乐就将宇文泰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高欢,气得高欢按住彭乐的头往地上碰,数次想要拔刀杀死彭乐,但最终还是将其放了。
还有一次是在河桥之战汇总,宇文泰的手下贺拔胜打算用长槊去刺高欢,他追了高欢许久,长槊差点就刺到了高欢,结果战马却被箭射死了,眼睁睁看着高欢离开,贺拔胜说:“今日之事,吾不执弓矢者,天也!”
这四次大战之后的546年,高欢再次集结大军攻打西魏的玉璧,实际上在当时高欢的实力已经隐隐在宇文泰之上,但是就在这次的江陵之战中,高欢并没有和宇文泰直接对阵,他的对手是并州刺史韦孝宽。韦孝宽才是高欢的毒药,高欢倾全力攻打玉璧这样一座孤城,却久攻不下,无论用什么样的办法,像火攻、水淹、挖地道等等都用上了,就是攻不下来,要看围攻了快两个月了,玉璧仍然岿然不动,而高欢的的士兵已经死了十之二三,高欢只得撤军。
这次没有攻下玉璧,却让高欢自己急火攻心,很快就一命呜呼了。高欢一死,其子高澄继承父志,继续和宇文泰斗争,后来宇文泰去世,其子侄控制西魏政权。再往后就是高欢和宇文泰下一辈的对决,在他们的对决中,毫无疑问的是宇文泰的后代胜了,因为高欢的后代建北齐代东魏,而宇文泰的后代建北周代西魏。而北周最终灭掉了北齐。
高欢和宇文泰最大的差别就是在这后代上,北齐可以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禽兽王朝,各种荒唐事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都可能会发生,而且北齐的皇帝们都有一个共性即寿命短,即便出现一两个不错的皇帝也很快就死了,更不用说北齐的皇帝基本都是荒唐的主。
而北周则不同,北周出了一个宇文护和宇文邕,前者是宇文泰的侄子,虽然在北周初期摄政,弄死了好几个宇文泰的儿子,但是他能力确实不错,而且正是因为他弄死了好几个宇文泰的儿子, 才使得宇文邕这个宇文泰的第四子有机会成为北周的皇帝,并在继位后成为文治武功的雄主,与北齐毫无作为的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如果说高欢打不过宇文泰这件事成立的话,其原因只能是宇文泰的后代强过高欢的后代。
而正是因为宇文邕在位的数年,南北朝开始走向统一,或者说有了统一的条件,而后来的隋文帝杨坚窃取的正是宇文邕的政治果实,这也没办法,谁让宇文邕寿命短呢,35岁就去世了,倘若再给他个十年八年就没有隋朝什么事了,在这一点上,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比较像。
公元543年,东魏和西魏的两大权臣,高欢与宇文泰,率军在河南邙山摆开阵势,第四次两魏之战即将拉开帷幕。而这场龙虎双雄会爆发的原因,竟是一件令后人大跌眼镜的荒诞事件。
高欢之子高澄,生性好色,少年时就曾与父亲的侍妾私通,长大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在一次旅程中,高澄无意间看到了一个美丽女子,竟当众欲对其施暴,女子宁死不从,衣带尽裂,脱身后回家向其夫婿哭诉。
其夫高仲密,时任东魏北豫州刺史,看到自己夫人受此大辱,不由怒火中烧,于是携所部兵马以及豫州印信向西魏大柱国宇文泰投降。西魏门户虎牢关落入东魏手中,宇文泰趁势亲率大军包围洛阳,两魏第四次战争正式打响。
首战高欢得知高仲密叛降后,心中大骇,亲自领兵十万前来相救洛阳。高欢为人虽然残暴不仁,但统兵能力更胜宇文泰一筹。他见西魏军来势汹涌,于是率部于邙山扎营,避开西魏铁军之锋芒,双方一连僵持数日。
宇文泰见此情形,为求速战速决,早日统一北方,命部下抛弃所有辎重粮草,趁夜色强登邙山,突袭高欢中军。东魏侦察兵在前线探知宇文泰军动向,火速回撤通知高欢。宇文泰此举正中高欢下怀,高欢下令全军提高警惕,摆好阵型准备迎战来敌。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西魏军终于抵达邙山前线,然而他们面对的不是东魏军大营,而是严阵以待的辽东铁骑,而一夜水米未进的西魏将士早已疲惫不堪。高欢见西魏军如此疲弱,于是一挥手中令旗,数万战士如虎狼一般冲入西魏军阵中,然而西魏军主力毕竟皆为西凉勇士,虽然疲惫但战力不弱,一时间双方竟成混战之势,不相上下。
高欢冷眼注视着战局,眼看东魏将士在奔波一夜的西魏军面前居然占不到一丝便宜,计上心来。战前,高欢特意在后方留下了一支精锐铁骑,由当世之项羽彭乐率领。高欢命彭乐率这支精骑从侧翼包抄西魏部队,数千铁骑如尖刀一般直插西魏中军心脏,东魏生力军的突然出现,打了西魏军一个措手不及,西魏大败,大批宗室将领被俘。宇文泰身边仅剩数名亲卫,仓皇逃出战场。
再战宇文泰狼狈逃回虎牢关后,羞愤不已,于是重新组织兵马,准备继续攻击邙山,誓要一雪前耻。就在此时,又一件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了,东魏军中一位士兵因为私宰牲畜被军法官处罚,不满处罚的士兵连夜逃出东魏军营,直奔宇文泰帐中,告知宇文泰高欢所在位置。
宇文泰故技重施,指挥部队绕过东魏主力,全力进攻高欢本阵。仓促之间东魏军士根本来不及防抗,要么在睡梦中成为了刀下鬼,要么连武器都没拿起就被西魏将士生俘,就连高欢本人的坐骑都被弓箭手射杀,其下属赫连阳顺将自己的军马让给高欢。
前日还在追杀宇文泰的高欢,今日竟如丧家之犬一般,眼看西魏军就要追上,高欢亲信尉兴庆对高欢说道:"臣下手中还余百支箭,可杀百人,大王先行一步。"高欢感动不已,遂翻身上马,而尉兴庆则孤身一人与前来追击的西魏将士交战,连杀数十人后,力竭而死。
高欢只身一人向东逃窜,宇文泰为报前日追击之仇,命贺拔胜率部追击,贺拔胜曾是东魏骠骑将军,因忠于东魏宗室,被高欢所忌惮,高欢用计杀死贺拔胜家人部署,逼迫贺拔胜转投西魏。
身负血海深仇的贺拔胜一路狂奔,正要追上高欢时,高欢之甥殷韶突然从一旁杀出,只见他拉满雕弓,一箭射死贺拔胜胯下坐马,接着殷韶又连发数箭,一连射倒数名追兵,待到后续兵马来到时,高欢早已逃脱。
高欢侥幸逃得一条性命,心中满是不忿,在抚恤阵亡将士之后,高欢发出全国动员令,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再次向虎牢关杀来。
西魏军经过前几场恶战后,没有及时补充兵源,使得战场形势再度逆转,宇文泰所部难以招架东魏大军,伤亡惨重,一连后退数十里。高欢不依不饶,继续领军追击,定要一口气吃下西魏全军。宇文泰连连败退,无力发动反攻,全军士气低下,早已无心再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高欢兵马,宇文泰只好命令独孤信等人沿黄河两岸重新组织起兵马,侵扰袭击东魏军队,减缓了高欢前进的步伐。
虽然遭受小股部队的侵扰,但是东魏军队依旧势大,高欢于是率军进驻陕北,准备一举消灭宇文泰和他扶植的西魏政权,再度统一北方。
然而和志存高远的高欢相比,东魏诸将斗志早已消磨殆尽,与此同时,东魏后方发生了农民骚乱,虽然没有动摇国本,但是东魏诸将借此机会纷纷向高欢上书请求退兵。
面对唾手可得的西魏土地,高欢长叹一声,心中不由悲怆,此战不能消灭西魏,待到其元气恢复之时,不知何时才能统一北方。
结语邙山之战,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军马大败,宇文泰一手建立起来的西魏军队被消灭殆尽。此战失利之后,宇文泰痛定思痛,决定改变兵制,在鲜卑族原有的部族制的基础上,创建了新的军事制度——府兵制,府兵制将生产与军事训练结为一体,极大提升了西魏的综合国力,等到西魏完全吸纳府兵之后,攻守之势再度易形。
自此,东魏再度无力攻伐西魏,反而东魏领土不断遭受西魏蚕食。多年以后,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一代雄主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大军攻破高欢后代所建立起的北齐首都邺城,北方再度一统。而这统一北中国的伟业,在二十年前的邙山之战时,就已决定了归属。
高欢和宇文泰是南北朝时期的世仇,高欢在率兵攻打西魏失败后,回国途中忧愤而死;远在东魏朝堂的宇文泰听到自己的死对头死亡的消息后,当场拍案而起,高兴的手舞足蹈。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北镇戍兵地位一落千丈,造成六镇戍兵起兵反叛,高欢、宇文泰均是戍兵将领,一起参与了起义,后均被北魏大将尔朱荣招降。高欢出身于六镇兵户家庭,最初只是戍兵中的一名普通小卒,后娶了富家女娄昭君为妻,凭借妻子家的雄厚财力逐渐发迹,投降尔朱荣后成为其亲信,但很快背叛了尔朱荣,消灭了尔朱荣军事集团,拥立孝文帝之孙元修继位,即北魏孝武帝。
孝武帝继位后,慑于高欢的强权地位,欲笼络宇文泰制衡高欢力量。此时宇文泰因战功显赫,被朝廷封为迁西将军,手握重兵。公元534年,孝武帝和高欢正面冲突爆发,高欢率兵迫使孝武帝退位,另拥立孝文帝曾孙元善见继位。孝文帝逃走投奔宇文泰,宇文泰将其毒杀,拥立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继位,国号“大魏”,史称“西魏”,与高欢控制的“东魏”政权正式形成了东西对弈的局面。
在东魏和西魏两个傀儡政权中,高欢和宇文泰才是权力的真正控制者,两个政权的对立实质上就是高欢和宇文泰之间的明争暗斗,两个政权之间展开的战争也连绵不绝。公元534年,高欢亲自率大兵攻打西魏,对西魏都城玉璧发起猛攻。虽然攻势猛烈,但是镇守玉璧的西魏大将英勇骁战,富有谋略,面对高欢的雷霆攻击始终坚持稳扎稳打,顽强抗争到底,最终导致高欢无功而返。
返回途中,高欢因始终未打败自己的死对头宇文泰而忧愤成疾,尚未回到东魏就病死了。正在朝堂上的宇文泰听到高欢去世的消息,激动喜悦之情无法言表,一对世仇的长期对弈终于因为一方的死亡而彻底结束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