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想问一下,就是,大理寺卿是文官还是武官

时间: 2021-10-17 13:07: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想问一下,就是,大理寺卿是文官还是武官

有谁能把古时的文臣武将官阶官衔详细的说明一下么?比如说丞相一品啊,尚书、 侍郎、大理寺卿等等。

越详细越好,多谢多谢。
 古代官吏的等级。两汉以俸禄“石”(dàn)之多寡作为官吏的等级,如“万石”、“二千石”等。曹魏开始定官阶为九品,如相国为第一品,尚书令为第三品等。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北魏时,开始在官品中分正、从。从第四品起,正、从品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唐、宋文职与北魏同,武职自三品起即分上、下。隋及元、明、清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阶之称,共分十八等,文武并同。
  清朝九品十八级+未入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外官:提督、八旗都统、将军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外官: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外官:总兵、八旗副都统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外官:巡抚、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外官: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外官:参将、指挥使、八旗城守尉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外官:游击、宣慰使、指挥同知、八旗协领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外官: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防守尉、八旗佐领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王府二等护卫
  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外官:关口守备、守御、防御、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王府三等护卫
  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宗人府经历、大理太常寺丞、钦天监监判、五官正、神乐署正、僧录司善事、道录司正一
  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内阁典籍、大理寺评事、太常寺博士、典籍、满洲读祝官、赞礼郎、太仆寺主薄、鸿胪寺满洲鸣赞、国子监丞、通政司经历、知事、兵马司副指挥、各部寺司库
  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千总】明清两代
武官。

】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
。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学士”是唐代掌管文学著作的官,如果由宰相兼管“学士”,则宰相就称为“
”。宋代,“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称为“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
五品。如果兼任尚书、
,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
”。清代的大学士是
的主官,

,一般称为“中堂”。

】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明代
,清代

【工部侍部】工部副长官,明代
,清代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
武官。
四画
【中奉大夫】宋代

,元、明两代为

【中散大夫】元、明两代


【中宪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

【中议大夫】元、明两代四品文官。
【中顺大夫】元、明两代四品文官。

】唐代
的“
”、
的“
”与
的“寺中”,同称三省长官,共同掌管中央的机要。
决策机构,
实际上就是宰相,宋代由

分管政务、军事。元代废除三省,中书令是惟一的最高国务长官司。明、清两代废除中书令的官名。
【中书省左
】元代和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或称国相)
,是丞相的副职。
十二年以后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参政”等官名。
【太守】汉代掌管郡务的最高长官。三国以及
、玄唐玄宗时期和五代,改州刺史为郡太守。此后太守已不是正式官名,习惯上仅用作“刺史”或“
”的别称。明、清时期专用以称“
”,
官。

】秦汉汉时期,
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后来历代也多沿用这个
,但逐渐变成加官的
,没有实权。到了
时期,把戚
定为武官的最高一级
,其本身并不代表任何职务,一般用作武官的尊称,而不同其职务的大小。元代以后废除这个名称。




、太子少傅、
】简称“三师”、“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隋唐以后,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
任命,“三师”、“三少”公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宋代“三师”是宰相、
的加官官衔。“三师”是
,“三少”是
。明、清两代,“三师”为
,“三少”是

【太宰】古代“太宰”为百官之长。
时期,改尚书
为太宰,右
为少宰。一般通称
为太宰。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卿】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长官,


少卿】
副长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员,


】掌管议论的文官,唐、宋两代为
,元、明、清三代为从品。

卿】
长官,主管传达王命、侍从皇帝出入。车马等职事,

【公、侯、伯、子、男】这是皇帝授封的爵号。“公”是“王”以下最高爵号。唐、宋两代有国公、郡公、开国县、公等级别,所食之邑从4000户至3000户不等。明代仅封侯、伯。


的最高长官,主管全国的财政监督、民政事务。明代为正二品官,清代为从一品官。


的副长官,明代为
,清代为正二品。
【文林郎】
文官,元、明、清三代为


】“
”是主任或领班的意思。唐、宋两代“仆射”实际上就是宰相。
五画
【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明代清初布政使的下属官员。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务,参政、参议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抚民等事,一般是正四品。
【龙虎将军】
是主管文书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
是正规的事务官,唐代列为从七品,其他官署的
为八、
,县主簿为
。清代把主簿看做是杂职,并将它裁减。

】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礼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唐、宋两代总管军民两政的地方长官,官阶二至五品不等。元代之后废除这个名称。
【布政使】明、清两代一省最高民政机构为
。布政使为
的主官,从二品,仅次于
一级。为防止专权,明代与清初设左右布政使二人,清康熙年间以后不再分左右。
【正奉大夫】元、明两代从二品文官。
【正议大夫】唐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正三品。
六画

】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刑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唐、宋以后成为官阶的称号,从二品官。元、明为从一品,清为
,成为文臣最高的官阶。

】府的副职称为
,如一府的主管称为
,而府的佐官称为
。明、清时期,各府同知为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
”的简称。“平章”是商量处理国事的意思。位高时,“同平章事‘相当宰相的官衔;位低时,官衔也在五品以上。宋中叶以后废除同平章事的名称,元代时用时不用,官位较低。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选,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吏部的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
【守备】明、清两代
武官。

】朝廷派往边疆重要地区统辖军民的官员。元代各路
是各路的行政长官。明、清两代公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有此官。官阶一般是正三品,如原来官衔在二品以上,派出时则称安抚大使。

【州牧】
唐、宋
的地方长官称州牧,
官。清代
已隆为与县略相等的地方长官,但文字上仍尊称
为州牧,与
并称牧令,


】明代派遣
分赴各省区巡视,考核吏治,称为
,一般仅有六品官。官阶虽不高,但可以与省区行政偏
,知府以下要服从他的指使,事毕回京。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昌边疆要地州县武职
。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
官。

】明代凡是文职官员奉命出朝,统称“
”,这官职是临时性的。清代巡抚与
同为
,巡抚
稍次于
,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巡抚的职责随时随事随人而施。清代巡抚为从二品。

】唐代朝廷派遣分赴各道访察州县吏功过及民间疾苦的官员,官阶由原官职而定,

【把总】清代正七品武官。


】统管全国军事行政的找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
【怀运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
武官。

】“员外”是定额以外添派的人,唐代为六品,明、清为从五品。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大理寺卿是什么官

大理寺是古代最高掌管刑狱的部门,大理寺卿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大理寺少卿是古代官职名, 大理寺,是官署名。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执掌刑狱案件审理工作。从北齐开始设大理寺,历代沿用,到清朝时为大理院。
大理寺作为封建朝廷最高审判机关之一。秦时称为廷尉,汉因之。汉景帝中更名大理,其后时称大理,时称廷尉。北齐置大理寺。隋承北齐之制置大理寺,唐以后的各个朝代均承前朝之制设大理寺。唐高宗、武则天时也曾一度改名详刑寺、司刑寺。

置大理寺的最初目的,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从隋起,大理寺的寺官各朝常设的都有:
大理寺卿:掌平决狱讼。
大理少卿:是大理寺卿的副职,为大理寺的二把手。隋初为正四品上,炀帝时改为从三品。唐时为从四品上。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改制后设为正六品。明初为从五品,洪武二十二年升为正四品。清初满员大理少卿为三品,汉员为四品,后并定为正四品。
大理寺丞:分管大理寺的各项事务。唐时规定,寺丞分管中央各部门有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的复审。每位寺丞复审完毕的案件,要会同其他五位寺丞一同署名(画押)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寺丞若有不同意见,也要在画押时写明。北齐时为七品,隋时为正七品下。唐时为从六品上。北宋初为寄禄官,元丰改制后为正八品职事官。明初为正六品,洪武二十二年升为正五品。清初满员正四品、汉员正六品,顺治十六年并定为正六品。
寺正:有时也称大理正。是大理寺下直接审理案件的官员,是审案官中品级最高的一种,掌审理具体案件或出使到地方复审案件。唐时还规定,若五品以上官、爵之人犯罪应处斩时,由大理寺正担任监斩官。北齐时为六品。隋时为正六品下。唐时为从五品下。宋时为从七品。明、清时为正六品。
一般常见的寺官还有:
评事:清之前职责与寺正相同,均为司法官,清时只掌管本寺的章奏事务。隋时始置,为正九品。唐时为从八品下。宋元丰改制后为正八品。明朝升为正七品。清初为正四品,顺治十六年改为正七品,康熙六年升为正五品,九年复降为正七品。
主簿:掌本寺的印章、抄目、文书、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兼总务。
录事:与主簿相类似的职责,品级比主簿低。
司直:掌奉命出使到地方复审疑难案件。若本寺的疑难案件,则可参与评议。
狱掾或狱丞或司狱:即大理寺的监狱长。
司务:明、清时置,从九品。掌本寺文件的出纳。
是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部分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长,供参考。
最高法院院长

古代官职中的上卿文官和武官的区别

古代官职中的上卿文官和武官的区别
  名义上品级相同,但是武官拜为上卿的较少,文官拜为上卿的角度,属于对军权的一种限制。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衍生知识点——古代官制
  主书:战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
  译官令九译令:汉代设置的翻译官,负责翻译异国来信之语言。相当于当代的外文秘书。
  符宝郎:东汉时掌管天子印玺及符节的官。
  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的下属官员,负责中央馆、图书馆,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察权的各部刺史等。汉以后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与司隶校尉国为最有权威的督察官。
  从事:汉代刺史的佐吏,如别驾、治中、主簿等都为从事。当时各郡国也有从事。
  书佐:汉代主管文书的小吏。像功曹书佐、典郡书佐等,负责起草和缮写文书。
  尚书: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汉代在宫廷中主管文书的官称为尚书。
  二千石曹尚书:汉代郡国守相的官傣为二千石,古习惯上称地方行政长官为二千石。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郡国守相文书的尚书被称为二千石曹尚书。
  三公曹尚书: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三公职掌的文书的尚书被称为三公尚书。
  尚书令:尚书的主管为尚书令。隋、唐时逐渐形成以尚书为尚书省长官的制度,这样尚书令就不是主管文书的官,而是中央行政监督各部门的最高首长。
  丞相:秦、汉时期定的制度。以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重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明初亦说左右丞相,不久即废,此后不再有丞相之名。
  中书令:汉武帝时以宦官充任,职掌传宣诏令。曹丕即位后设中书监及中书令,监令同等,其权任相当于宰相,习惯上监在令前。隋、唐以后,中书监废止,只存中书令。
  中书监:魏时曹丕即位后所设,与中书令同等权位。
  中书省:魏晋以后,尚书令之权被中书监、中书令所代,开始以中书省为中央总机构。至梁、陈时,中书省内部事务官中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
  中书舍人:唐、宋时中书舍人是相当尊贵的官职。明代设中书科中书舍人,仅掌书写诰敕等事,官阶从七品。开始名为中书省直省舍人,后固中书省废而改称中书科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不为人重视,仅作为外观装点而已。其中有以工书得名实际担任缮写者,清仍其制,一般称中书科中书,是无是轻者之官。
  秘书令:汉末曹操为魏王,初置秘书令,掌机要文书。曹丕即位后,改为中书监和中书令。
  登仕郎:文散官名。唐始置,为文官第二十七阶,正九品下。宋正九品。徽宗崇宁二年(1103)用以代知录事参军、知县令,政和六年(1116)改为修职郎,为文官第三十六阶。金正九品上。元升为正八品,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元史·百官志一》:“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磨勘左右钱榖出纳缮料例,凡数计文牍簿籍之事。”明正九品初授将仕郞,升授登仕郞。清正九品概授登仕郞。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摘自网络)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大理寺少卿是什么职位

大理寺少卿,官职名。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扩展资料:


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下设诸祠庙、太乐、鼓吹、汾祠、太医、太卜、郊社、廪牺八署

诸祠庙令 1人 从六品下 掌祠庙开关、洒扫、释奠诸礼仪。

太乐令 2人 从七品下 掌调钟律,以供祭飨。

鼓吹令 2人 从七品下 掌鼓吹之节。

汾祠令 1人 从七品下 掌享祭洒扫之制。

太医令 2人 从七品下 掌医疗之法,其属官有医师、针师、按摩师、咒禁师,皆经考试选用。

太卜令 1人 从七品下 掌卜筮之法。

郊社令 1人 从八品上 掌五郊、社稷、明堂之位。

廪牲令 1人 从八品下 掌牺牲粢盛之事。

光禄寺,掌朝会、祭祀等酒醴、膳馐之政

下设太官、珍馐、良酝、掌醢四署



大理寺少卿,官职名。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拓展知识:

一、大理寺少卿基本释义

1、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土,又曰理。

2、大理寺设少卿二人,从四品上。

二、大理寺职位分布

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九寺唯一不下设监的寺。

1、大理卿 1人 从三品 大理寺主官。

2、大理少卿 2人 正四品 卿之助。

3、大理正 2人 从五品下 掌据刑法科条参议用刑之轻重,若大理丞断罪不当,则以法正之。大理卿、少卿不在时,由大理正代行其职。

4、大理丞 6人 从六品上 掌掌一般刑狱的判处。

5、大理司直 6人 从六品上 掌出使受理州府疑案。他们若是承制推讯,到地方去便具有钦差大臣的高贵地位。

6、大理评事 12人 从八品下。

7、大理主簿 2人 从七品上 掌大理寺之印章,凡官吏抵罪及雪免,皆立簿籍。

8、大理狱丞 2人 从九品下 掌率狱史,管理囚徒。

百度百科--大理寺少卿

大理寺少卿,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


大理寺的历史演变过程,秦时称为廷尉,汉因之。汉景帝中更名大理,其后时称大理,时称廷尉。北齐置大理寺。隋承北齐之制置大理寺,唐以后的各个朝代均承前朝之制设大理寺。唐高宗、武则天时也曾一度改名详刑寺、司刑寺。


置大理寺的最初目的,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三司会审如果要按现代的公检法司系统类比,大理寺差不多相当于最高法院。但它只是最高法院的一部分。例如唐朝的司法系统分成三块,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


大理寺少卿

少卿为中国明清朝官制之一。 在清朝,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等中央部门的副首长。上级首长为卿。

大理寺少卿,正四品,满汉各一人。下辖左右寺丞、左右评事、堂评事、司务、笔帖式。

卿为中国官制之一。
商朝、周朝时为卿士,执掌国政。秦朝、汉朝,相当于部长一级的官员称之为卿,即所谓九卿。自隋朝、唐朝一直到明朝、清朝,六部尚书成为了主要部门的负责人,九寺主要有光禄寺、太仆寺等辅助部门的从官称之为卿,明清时品等约在从三品。而之上有兼管寺务的王宫大臣,辖下有少卿、主簿等官职。
大理寺少卿。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大理寺设少卿二人,从四品下。我估计可能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
文章标题: 想问一下,就是,大理寺卿是文官还是武官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6139.html
文章标签:大理寺  武官  文官  想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