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0-16 23:04:1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李康妃其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出名,但是如果说起她的另一个封号李选侍,恐怕熟悉《明史》的人们就会恍然大悟了。
李选侍是明光宗朱常洛的一位低等侍妾,虽然身份低微,可是这位李选侍的实际地位却并不低微,不仅不低微,还深受她的夫君朱常洛的宠爱,以至于倚仗皇帝的宠爱,虐待并逼死前后两位皇后,甚至在光宗弥留之际企图逼迫皇帝封她为皇后,最终因为大臣们的抵制才未实行。
李选侍
光宗驾崩后,李选侍还挟持年幼的明熹宗朱由校,妄图垂帘听政,最终因为手段低劣而失败,之后的李康妃在政治上再无任何作为,但是凭借着强大的生命力竟然一口气熬死了明熹宗、明思宗两位皇帝,经历了明朝灭亡,竟然又奇迹般地活到了康熙年间才寿终正寝,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这位传奇女性的厉害人生。
万历年间,皇太子朱常洛的宫中有两位李姓选侍,当时人们为了区分二人,因此按照二人居住的位置分别称其为东李选侍和西李选侍,东李选侍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李庄妃,而西李选侍则是我们此文中的主角李康妃。
李选侍
似然同为李姓,又同在选侍的位分,但是二人的地位明显不同,西李选侍凭借皇太子朱常洛的宠爱地位明显高于无宠的东李选侍。虽然深受宠爱,但是西李选侍并没有子嗣,可即便是没有子嗣,她依旧能够奇迹般地得到夫君朱常洛的专宠。
此时的皇太子宫中,太子妃郭氏早已薨逝,而当时太子宫中地位最高的实际上是为太子生下了儿子的王才人,这位王才人虽母凭子贵,却也不得太子的欢心,所以西李选侍根本不将其放在眼里,不仅在日常的的生活中奚落欺负王才人,甚至还经常动手殴打王才人,王才人虽有儿子,却不得太子宠爱,甚至经常连太子的面都见不到,因此冤屈无处申诉。
万历四十七年,在一次李康妃与王才人的冲突之中,势单力孤的王才人竟然被李康妃殴打,不久便抑郁身死,王才人临终前曾经留下遗言:“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被西李选侍打死的王才人就是后来继位的明熹宗生母孝和皇后王氏。
更为讽刺的是,王才人死后,李选侍竟然在太子朱常洛的允许下获得了年幼明熹宗的抚养权,这也为日后的“移宫案”埋下了伏笔。
明熹宗
在当时的太子宫中,受西李选侍气的实际上不止一位,除了被打死的王才人之外,还有一位嫔妃也长期受西李选侍的气,她就是后来崇祯皇帝的生母孝纯皇后刘氏。与西李选侍一样,刘氏也是明光宗朱常洛登基前太子府中一位低等的侍妾。
初入东宫时,刘氏被封为淑女,因此人称刘淑女,侍后不久,刘淑女便生下了皇太子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朱由检,朱由检便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然而时运不济的刘淑女并没有因为生儿子而母凭子贵,相反不知道什么原因而遭到了太子朱常洛的厌弃,虽然历史没有明文记载西李选侍迫害刘淑女,但是我们不难推测,并无亲生子女傍身的刘淑女很可能因为生下了儿子而遭到了西李选侍的嫉恨。
崇祯皇帝
西李选侍便经常向朱常洛说刘淑女的坏话,终于在生下儿子的第五年时,刘淑女在太子朱常洛一次毫无原因和征兆的震怒中被打死。《明史》并没有详细记录刘淑女为何被打死,关于他的死,只留下了七个字的记载:“失光宗意,被遣,薨。”我想,在这场“毫无原因”的“杀人案”中,西李选侍是难辞其咎的。可怜的刘淑女很可能到死都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崇祯元年,刘淑女之子朱由检继位,这个枉死了多年的女子被追封为孝纯皇后。明光宗朱常洛三位皇后,死于西李选侍之手的就有两位。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皇太子朱常洛终于熬死了父亲万历帝而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皇帝,是为明光宗泰昌皇帝。
朱常洛即位后,因为皇后之位空缺,因此觊觎皇后之位已久的西李选侍便央求朱常洛封其为皇后,朱常洛虽然宠爱西李选侍,但是李氏一无子女傍身,二又地位低微,实在没有封后的理由,加之满朝大臣的激烈反对,所以关于其封后的事情,泰昌帝终究没有吐口。
让西李选侍没想到的是,泰昌帝朱常洛即位一个月便突然去世了,因此李选侍封后的事情便彻底没戏了。
明光宗朱常洛驾崩后,皇太子朱由校根据光宗遗诏继承皇位,当时的朱由校年仅十六岁,一直被西李选侍抚养,因为皇太子需要继位,而李选侍则应该根据祖制退居后宫,但是李选侍拒绝搬出皇帝居住的乾清宫, 并且挟持皇帝与众臣对峙,而年轻的朱由校被挟持在宫中,一时也无法脱身。
当时光宗已死,而作为新皇帝的养母的李选侍没有任何封号,所以她便挟持新帝,企图逼迫群臣封其为皇太后,甚至还妄图垂帘听政。当然,这只是李选侍的一厢情愿罢了,政治幼稚的李选侍岂是明朝那些老油条大臣们的对手,几番较量下来,李选侍便败下阵来,灰溜溜的退到后宫之中颐养天年了。明末三案之“移宫案”最终以明朝大臣们的完胜,李选侍的完败而告终。
朱由校登基后,改元天启元年,他便是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明熹宗。熹宗即位后,有人揭露了当年西李选侍将其母殴打致死的事情,明熹宗非常震怒,但是西李选侍毕竟是其父亲宠幸的嫔妃,因此熹宗最终没有追究西李选侍的殴杀国母的罪恶,终熹宗一朝,西李选侍依旧没有获得任何封号。
后来宦官魏忠贤和熹宗乳母客氏勾结,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把持内宫,西李选侍看到二人深得皇帝信任,又大权在握,因此开始巴结魏忠贤和客氏二人。而魏忠贤和客氏也不断的在天启皇帝面前说李氏的好话,时间一长,昏庸的天启帝竟然忘了李氏的杀母之仇,不仅原谅了她,还封其为康妃。
有了正式的封号,李氏的待遇得到提高,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天启七年,明熹宗朱由校病逝,信王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即位后,魏忠贤和客氏覆灭,李康妃虽然巴结二人,但是并没有伙同二人作恶,因此再次逃过追究,被崇祯皇帝赦免。李康妃就这样在崇祯皇帝的无视中熬过了十七年时间。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撑破之时,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帝的后妃们纷纷自尽,李康妃却没有选择自杀殉国,她先是落到了大顺军的手中,后来李自成败退,李康妃又落到了清廷手中,清廷并没有为为难这个没有任何政治影响力的前朝遗妃,反而善待了她,为其修建了住所,并出钱赡养,这位李康妃竟然在清廷的优待下熬过了顺治一朝的十八年时间,直到康熙十三年凭借八十多岁的高寿辞世。
此时大明王朝早已经灭亡三十余年。李康妃一生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六位皇帝,经历了大明王朝、大顺政权和大清王朝三个时期,又亲历了明末三案、闯王进京、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一生的经历不可谓不传奇。
我朋友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我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为了这事我和争吵了很久300年前是不是明朝万历年间是我朋友
谈到明朝的灭亡,清朝有一个判断很有意思,即:明朝亡于万历!明史有云,“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在清朝的评价中,明亡于万历最大的论据有两个,(1)怠政,万历29年不上朝,所谓“纲纪废弛”,(2)由于万历年间的立储问题,导致君臣对立,臣臣互相攻讦(jié),这就是“党争”,明史上说“门户纷然角立”。关于党争,最典型的就是东林党,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不顾国家利益!
显然,从《明史》中指出的两个问题,可以看到一点,即:万历管的太松!
试想一下,如果万历能有康熙的权威,说一不二,成为“道统”和“治统”的双重领袖身份,大臣根本没有机会和万历讨价还价,明朝还可能出现“党争”之类事情发生吗?然而,汉家王朝的特点和魅力,就在分权,读书人掌握“道统”,皇帝掌握“治统”,只要大臣认为对的,可以反驳或大骂皇帝!
如果说明朝亡于万历,那么清朝亡于谁呢?其实,翻开清朝历史就能看到一点,清朝亡于康熙!
大家都知道,康熙都备受清朝尊重,被一反惯例的尊为“圣祖”,成为清朝后世的表率,他的言行举止成了金科玉律!
康熙在科技上叶公好龙,后人也学的有模有样。康熙讲骑射国本,拒绝火器,甚至到了近代,清军依然不予重视。更为重要的是,康熙临死之前,对雍正说了九个字成了关键,即:“天下大权,惟一人操之,不可旁落”!中国古代皇帝,有几个敢这么说?一般都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康熙将“道统”、“治统”一把抓,这才是真正的封建专制高峰!带来的后果很严重,中国社会的活力没有了。原因很简单,管的越严,活力越少!所以,龚自珍才大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到了晚清,整个社会几乎死气沉沉,包括读书人在内,都愚昧不堪,面对西方工业革命和入侵,都丝毫不知道改革!
坦率的说,无论是“明亡于万历”,还是“清亡于康熙”的论调,都有些勉强!只是,《明史》中非要这么回溯,那么就不妨回溯让清朝灭亡的皇帝了!
事实上,万历之后的明朝,还有很多翻本的机会,只是天灾人祸夹杂在一起,所以才导致明朝灭亡。换一个简单的思路看,如果没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或明朝狠心杀光而非招安起义军,明朝还会灭亡吗?
对于清朝也一样,在面对西方之时,如果清朝雍正乾隆抓住机会,积极融入世界,进行工业革命,或社会改革,那么清朝或许也不容易灭亡!有人说清朝亡于1912年,实际上清朝亡于太平天国!原因很简单,让太平天国失败,主要有两种人:(1)曾国藩等汉人武装,而非满人军队,(2)洋人干涉!
言而总之,如果说明亡于万历,那么就可以说清亡于康熙!诡异的是,(1)论军事、论改革、论才华等,万历一点都不比康熙差,(2)皇帝该放手的,万历绝对不碰任由发展,但康熙几乎样样都干涉,但最终两个人的名声却仿佛天地!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