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有哪些志大其量的人

时间: 2021-10-09 19:05: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历史上有哪些志大其量的人

历史上有哪些志当存高远的人

嗯……例子详细,越多越好。
陈胜: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乎?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文天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其实还有一个,姜尚,也就是姜太公……看人家要么70年不出手,一出手就弄了个姬发……
所以说,愿者上钩也是侧面表达志当存高远的,那可是周文王啊!

历史上没有太大名气,没有太大功绩,没有多少人知道的人物的人物。

二十四史的本纪、列传里,绝大多数都是

那么,我举一点点例子吧,单说皇帝,明朝的皇帝——

朱元璋大家都知道,永乐皇帝朱棣知道的人也不少

建文帝朱允炆呢?

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吧?他的年号是什么?

朱高炽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也是知道不多的吧?

下一位,明英宗;再下一位,明代宗景泰皇帝;接下来,明宪宗、明孝宗,都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吧

明武宗正德皇帝、明世宗嘉靖皇帝,这两位很有名,但是接下来的明穆宗呢?

明神宗万历皇帝比较有名,接下来的明光宗呢?

最后一个是崇祯皇帝,他的前面还有一个明熹宗哦
一、五胡乱华时期的冉闵
世无冉闵,汉人已从地球消失!(因保存在日本而未毁于清人之手,后为**党收录,发表于创办在东京的杂志《江苏》的《冉闵传》作者荆驼记录“振古铄今,扭转乾坤”),当时中原被五胡占据,经过长期的战争,以匈奴和羯人为首的“六夷”统过血腥屠杀征服中原后,中原胡人和汉人人数相当,各在五六百万左右,胡人政权疯狂的残害和压迫汉人,后来中原汉人冉闵率汉族起兵反抗,并号召北方各省汉人共同起兵灭胡,他当时有句名言:“诸州六夷,敢持兵杖者斩”(冉闵要求胡人放下武器),因而受到各胡联军的空前围攻,在冉闵的多次以少胜多的英勇反击下,各胡势力纷纷退出中原,迫害汉族人民最狂疯的匈奴族和羯族在这场民族仇杀中从此消失于历史,羌、氐、鲜卑、乌桓、乌丸、丁零、巴氐等族因汉族人的正义反击和“各还本土”返迁途中互相仇杀损失达五分之四,从而保证了汉族人口在北方的绝对优势。
驱逐五胡六夷的数场战争其本结束后,冉闵将士大量战死,他得力量得不到有效补充,统治蒙古草原和东北的慕蓉鲜卑趁机兴兵南下,冉闵率八军汉军步兵对敌24万鲜卑铁骑,相持二十余日,其间十战十捷。最后鲜卑人发明了防止被冉闵杀怕的骑兵溃逃的超级武器“拐子马,铁浮屠”(后来此物被游牧民族作恶于中原多年,直到南宋金兵还用它缕败中原义军,直到兵飞破之)才最终击败兵力很少的冉闵,被重重围困的冉闵据史书记载他还“左手双刃矛,右手连钩戟,坐下朱龙宝马”接连杀死三百多名上来擒杀他的鲜卑兵将,在他发起的最后冲锋中虽未能杀死鲜卑统率慕蓉恪,但鲜卑人军师高开等一批重要官员都被杀死,可以想像这一战的惨烈!
冉闵最后因战马不支倒地,鲜卑人一拥而上才将他擒住,众多鲜卑武士将之押到鲜卑国主前,这时的冉闵仍不肯屈服,不肯去叫自已首都的人们投降鲜卑,留下了他的最后的遗言“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冉闵被鲜卑人鞭打三日后斩首,受极刑而死,尸骨无存。
当时的河南百姓怀念冉闵,河南汉人起兵的抗胡将领张遇及冉闵部下蒋安等人,在今天河南安阳内黄为冉闵修了一座“衣冠冢”(可惜,破四旧时被红卫兵毁掉,出土文献被烧!但是至今仍有人去纪念他)
鲜卑国主慕容隽杀冉闵后,过得也很害怕,历史学者范文澜先生说“冉闵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等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慕容隽后来致祭赠諡冉闵为“武悼天王”,相传他在今天辽宁朝阳为冉闵修了一座“衣冠冢”(当地人传说清朝时被毁,具体位置很多当地人也不清楚了)

二、南朝的陈霸先
没有陈霸先,今日之江南恐将无汉人矣!
江南早已经被北方跑到江南的羯族胡人候景祸害得白骨如山,赤地千里,汉民族将失去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政治经济大本营,
正是由于陈霸率部阻击了侯景南下两广,并率珠江流域的两广军队北伐江南平定了候景的叛乱。之后他建立陈朝,陈霸先将很多逃难到两广的汉人和跑到越地山区躲藏起来的汉人迁回江东,陈霸先采取开明的措施恢复经济和生产,才保住了汉族在江东的一丝血脉,
才使汉族的文化得以延续,使江南大地避免

三、唐朝的郭子仪
我们很难想象,假如安禄山叛乱得以成功,中国又会遭受怎样的浩劫。
安禄山与唐之战不是历史书上所谓的“地方叛乱战争。”而是一场汉民族反抗侵略抵御外辱的反侵略战争。
安禄山的叛军是一群彻头彻尾的蛮族胡掳,所过之出尽兴杀 戮,寸草不生,他们是唐王朝自己喂大的野狼,
还好我们有郭老令公和他的汉家健儿们,历时八年的浴血奋战虽然没有挽救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命运,
却保证了唐王朝继续以一个统一的华夏强国身份屹立于世界。作为军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

四、唐朝张议潮
有一段历史课本上从来都不讲,那就是唐朝中后期的河湟之耻,吐蕃政权趁唐朝安史之乱之机,悍然出兵河西走廊,占领唐朝领土. 西元848年,张议潮起兵反抗吐蕃人,以付出“塞外纵模战血流”消灭吐蕃驻军,唐朝收复了失去百年的河西失地,之后张议潮大力在河西地区推广汉文化,解放汉族奴隶,重开丝绸之路,让荒凉的河西地区重现繁华生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功业远胜于威廉华莱士的民族英雄,今天却很少被人提起,诚为恨事。

五、南宋大将王坚
13世纪蒙古大军横行世界,所向无敌,但要问世界上唯一一座战争中没有被蒙古人攻克的城市是哪里,那就是四川的合川,王坚将军率领川东人民在这里击败了蒙古人,面对着武装到牙齿,战斗力极其凶悍野蛮的蒙古大军,四川始终是蒙古人心中不二的噩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卫国战争中,四川付出了百万人的伤亡,也让所向无敌的蒙古大军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合川钓鱼城之战则是四川抗战中的最经典战例,在王坚的指挥下,钓鱼城成功粉碎了蒙古大军上千次进 攻和数月的围困,连蒙古可汗都陨命在城下,
此战的胜利不仅使南宋延续了二十多年的国运,更使蒙古人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行动就此停止。由于南宋四川合川等诸城的誓死坚守,蒙古人不得不改变进军路线,改攻襄阳以便从长江东下灭宋。蒙古大军包围襄阳,诸路宋军畏惧不前,襄阳危在旦夕时,唯王坚带五千合川将士前往救襄阳,一度击败蒙古人的万人军团,随后蒙古调集数万骑兵冲击王坚,王坚寡不敌众,英雄战死,蒙古人出于对他的恨用万马踏尸。他的妻女得知其后自杀以殉,襄阳守将孤立无援中坚守五年后开城投降。王坚的儿子在保卫杨州的战争中英勇殉国,他的部将张珏(王坚的副将)一直坚守在合川钓鱼城,一直到南宋灭亡后,合川军民还在为南宋坚守。
合川抗击蒙古的历史达近40年之久,创造了亚欧各族抗击蒙古人的奇迹。

六、明 阎应元

字丽亨,汉族,北直通州人(今北京通县),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七、明朝 少年英雄夏完淳

满清朝廷主持江南一带招抚的第一把手,乃大汉奸洪承畴。他听说夏完淳与其岳父钱(木丹)被抓,很是得意,便想亲自劝降这翁婿二人,此举不仅能为满清主子招纳“人才”,又能给自己脸上贴“慈德”的金粉。南京旧朝堂上,洪承畴高坐,喝问下面被提审的夏完淳:“汝童子有何大见识,岂能称兵犯逆,想必是被人蒙骗,误入军中。如归顺大清,当不失美官。” 夏完淳不为所动,反问洪承畴:“尔何人也?” 旁边虎狼衙役叱喝:“此乃洪大人!”又有狱吏在其旁低声告之:“此乃洪亨九(洪承畴)先生。” 夏完淳佯作不知,厉声抗喝:“哼,堂上定是伪类假冒。本朝洪亨九先生,皇明人杰,他在嵩山、杏山与北虏(满清)勇战,血溅章渠,先皇帝(崇祯帝)闻之震悼,亲自作诗褒念。我正是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才欲杀身殉国,以效仿先烈英举。” 狱吏们此时很窘迫,洪承畴在上座面如土灰。上来一人,厉声叱喝夏完淳:“上面审你的,正是洪大人!” 夏完淳朗声一笑:“不要骗我!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天子曾临祠亲祭,泪洒龙颜,群臣呜咽。汝等何样逆贼丑类,敢托忠烈先生大名,穿虏服虏帽冒允堂堂洪先生,真狗贼耳!” 洪承畴汗下如雨,老狗嘴唇哆嗦,少年英雄字字戮到他灵魂痛处,使得这个变节之人如万箭攒心般难堪、难受。食禄数代之大明重臣,反而不如江南一身世卑微的十六岁少年,真让人愧死!
城破之时,阎应元端坐于东城敌楼之上,
要了一支笔,在城门上提到:
八十日带发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
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八、东魏 兰陵王 高长恭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真实的历史终是太过无趣。   究其兰陵王的一生,谈不上波澜壮阔,也算不得精彩传奇。史书上仅以四百多字的传记,略述他的生平。千百年后,当我们想竭力了解他时,却发现他的历史面貌如此模糊,只能在与同时代的人物对照中,隐性发掘他的事迹。如今,在河北磁县城南5公里的刘庄村东,还可以看到他的墓碑,上有“齐故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 篆书字样。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他也就是以这么一个干巴巴的官方身份夹在厚厚的史册中。有趣的是,在民间的记忆中,兰陵王的形象却是出奇的鲜活。
我说一个东汉的窦宪。我们都知道卫青和霍去病的功勋,但是真正迫使匈奴西迁的是东汉窦宪的西征,他向西横扫了5000里大漠一直到今天的杭爱山以北,迫使匈奴向西方迁徙,伺候中原地区就基本不再受到匈奴的威胁。
徐世昌,中华民国大总统
有名的人物都多了去了,更何况无名之人。
这种人到史书里找有一大堆。

在历史上,胸怀大志的人有哪些?

很多,比如周文王、秦始皇、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孔子、墨子、姜尚、诸葛亮等人,近现代的还有毛、周等伟人。
外国的有拿破仑等人。
项羽 刘邦
拿破仑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从小就立大志呢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薜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请世志,甚奇之。
其译文位:陈蕃十五岁时,曾经从不洒扫自己所住居室,以至庭院房间内脏乱不堪。 他父亲的朋友同一郡的薛勤来问候,问陈蕃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清扫庭院以迎接宾客呢?” 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薛勤知道他有整治天下的治国大志向,很为他惊奇。

个人对文章的评析:

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时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①采用类似联想:陈蕃有扫除天下的大志,却不屑于一室的洒扫,无独有偶,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陈蕃式”的人物,只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愿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从具体的看起来琐细的小事做起,这种人往往到头来一事无成,懊悔不已!如此联想,不仅能确立正确的观点,论据也随着你的联想确立起来了。 
②采用对比联想:陈蕃有扫除天下的大志,却不屑于一室的洒扫,对材料做对比联想,则发现现实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人跟陈蕃正好相反,他们重视小事,重视点滴积累,终成大事。通过对比联想,合乎材料的论据,自然也从你的脑海中涌现出来。
③采用因果联想:陈蕃有扫除天下的大志,却不屑于一室的洒扫,对材料做因果联想,考虑陈蕃这种言行的前因后果,不难发现少年陈蕃,大概“得益”于父母的教育,才有可能有这样的思想,可见父母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一联想,由于父母教育不当而使孩子不能成才,甚至走向堕落,走向犯罪的例子,恐怕也就聚之心头了。
王献之,曾国藩,刘备
项羽
文章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志大其量的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5201.html
文章标签:的人  历史上  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