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近代以来,中国有没有名震世界的名将

时间: 2021-10-04 04:03: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近代以来,中国有没有名震世界的名将

中国在世界排得上名的名将

中国在世界排得上名的历史名将有哪些?
福布斯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
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
帅三万步卒入郢,创造了军事史上罕见的奇迹

2、吴起
亚圣
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战国第一名将
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
《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
骑兵战天才
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4、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
西汉的实际缔造者
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
(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了。而且,老韩最恶劣的影响便是背水阵在后世成就了无数  的失败者,与空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ps:垓下之战与小西皮阿击溃汉尼巴的扎马之战同年,这年好是热闹,奠定两个帝国,上帝不嫌忙啊?

5、李世民
唐朝的开国皇帝
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
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名君
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
且晚节不保,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6、岳飞
长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
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
可谓韩信后身
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先河

7、刘秀
东汉开国皇帝
昆阳奇迹的创造者(但史家考证其疑点甚多??譬如绿林军两大巨头在场,刘秀一介小卒有何决策权??水份多少不知也,且得天灾人祸.
许多胜利的指挥者,也是不少败仗的制造者)并考虑到其麾下名将的因素,列名第七

8、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
《孟德新书》的作者
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
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并皆败阵)其战绩不如光武,故列第八

9、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
小陈似乎比兵圣岳圣还嚣张,带着七千白骑便杀入了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虽则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梁朝便以一万兵力全歼侯景的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无愧。

10、柴荣
五代十国唯一的英主
北宋的实际缔造者??可惜命苦,为人作嫁衣了
一生南征北讨,数年内一统北方。且大败辽人,收复燕云十六其二,可惜在策划大规模北伐之时病故,大业终为赵匡胤所篡??且篡得实在不咋样,瞧瞧宋太祖太宗哥俩在北头的表现就成了
关羽 只要有三国热的国家都知道他。
岳飞、
孙膑、孙武。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中国十大名将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陈化成(1776—1842年),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任水师把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1840年6月,英军侵犯福建,陈化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一起进行抵抗,击退英军。不久,调任江南提督。他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备战。他对部下诸将说:“武臣死于疆场,幸也。汝曹勉之!”1842年6月,英舰驶近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欲向英军求和,陈化成坚决反对。16日拂晓,英舰逼近,攻打吴淞口,陈化成坚守西炮台,指挥守军发炮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毁击伤敌舰数艘,击毙击伤侵略军多人,使英军不敢正面登陆。这时,守在宝山的两江总督牛鉴,听说陈化成击毁了英舰,以为取胜的机会来了,竟然大摆其总督仪仗,大摇大摆地出来督战。敌人发现后,发炮轰击。牛鉴一听到炮声,吓得面无人色,赶快从轿子里钻出来,丢帽弃靴,混在士兵中乱窜逃命,致使全军溃败。东炮台守将余步云丢弃炮台逃走。敌人乘机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从正面登陆。陈化成腹背受敌,参将周世荣劝陈化成退却。陈化成怒斥周世荣说:“曩谓尔诚,荐拔至是,今尔负我,以致负国”,后周世荣贪生逃跑。时英军蜂拥登岸,弹如雨下,陈化成负伤多处,仍英勇抵抗,最后和八十多名兵士一起,壮烈牺牲。

  石达开 (1831~1863)广西贵县人。早年加入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同谋划准备起义。1851年金田起义后,石达开被封为左军主将,不久又被封为翼王。在太平军从广西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担任开路先锋,一路打了不少仗,屡建战功。1853年春天,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石达开留在天京处理军政要务。1854年,太平天国派出的西征军在湖南湘潭被曾国藩组织的湘军打败,西征军节节后撤,不久武汉失守,九江告急。在危机关头,石达开奉命率军驰援湖口,并指挥九江等地守军顽强抗击湘军,设计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1856年春,石达开奉命率军回援天京,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打破了清军对天京的围困。同年秋天,太平天国爆发内讧,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北王韦昌辉杀杨秀清,洪秀全又率军民诛杀韦昌辉,太平天国实力受到极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将石达开诏回天京辅政,但洪秀全经天京之变后,对任何人都起了疑心。1857年夏天,石达开因到受洪秀全的猜疑,一怒之下率领10余万太平军,离开安徽、江西,经浙江、福建,进入湖南,打算在四川立足,但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之后,他又重振队伍,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转战,但屡战受挫。1863夏天,石达开被阻于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并遭到清军包围,陷于绝境。石达开希望能以自己的牺牲保全部属,就投入清营,但不久他的部属就在大渡河畔惨遭屠杀,不久,石达开也在成都遇害。

  陈玉成(1837~1862)中国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与守将约定内外夹攻,遂大败清军,解镇江围,并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和李秀成等同主军政。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时湘军四路东下,安庆被围,陈玉成注重上游,力主先救安庆。秋,太平军计分两路,合取湖北,迫敌回救。他率大军趋北路,于次年二月进抵湖北黄州,因受英国侵略者的阻挠和南路李秀成误期,未能合取武昌,遂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八月,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受严责革职。同治元年(1862)春,派部将陈得才等率师去陕西等地招兵,庐州守军兵单并围急。四月,率部突围,走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解送清营。五月,在河南延津就义。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初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1860年(咸丰十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初任浙江巡抚,组建“常捷军”,先后攻陷严州、金华、绍兴等地,1863年授闽浙总督。1864年(同治三年)又陷杭州,旋进军漳州和嘉应州镇压太平军余部。1866年依靠法人开办福州船政局,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同年调陕甘总督,进攻捻军,后又率军镇压西北回民军,职间办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企业。1875年(光绪元年)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等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督办福建军务,中法战争时力主抗法。1885年因病退职而死。有《左文襄公全集》。其督办西北期间,题联甚多,楹联著述有《联语》。

  张宗禹(?——1868)后期捻军著名首领。安徽亳州雉河集附近张大庄人,别号“小阎王”。太平天国封为梁王。初为黄旗青年将领,所部纪律严整,作战勇猛。1860年,与任化邦各率一军离开淮北,到达河南西部,与西北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部结成犄角。1864年太平天国败灭后,与赖文光、任化邦等部合并,推赖文光为首领,改变作战方法,以骑兵为主力,流动作战。1865年,山东菏泽高楼寨战役中,一举歼灭僧格林沁马队,取得大胜。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军为二,他率领西捻军,以六万之众,于1867年在西安灞桥十里坡,歼灭陕西巡抚刘蓉部湘军,杀其将萧德扬、杨得胜等。后率西捻军到陕北,攻占绥德、安塞、延川等县城。年底,接东捻军被围急讯,立即从陕西宜川踏黄河冰桥入山西,企图深入“京几”之地,吸引清军全部力量,以解东捻军之围。1868年初,军锋直达京郊芦沟桥。各路清军北上“勤王”,他率军南下,于4月间从山东东昌李海务渡口,抢渡运河,进入直隶、山东边区,继被李鸿章和左宗棠部清军围困于北有减河,西有运河,东临大海,南有黄河的地区里,突围不得出。8月16日在山东茌平南镇,所部被清军消灭,他投水不知所终。

  冯子材(1818—1903),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人,清朝名将。 冯子材行伍出身。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刘八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旋投降清军,赏补千总。 随向荣、张国梁尾追太平军至南京,1853年协助向荣建立江南大营,围困天京,擢副将、总兵。1860年5月,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时,张国梁败死丹阳,冯子材集其残部退守镇江。1862 年(同治元年)升广西提督,配合湘军、淮军与太平军对抗。 1875年(光绪元年)调任贵州提督。1881年回任广西,次年“称疾”回家。1883年12月,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清廷和战不定,导致清军在越南北部的失败和福建水师的覆灭。时滇桂边境紧张,冯子材应两广总督张树声之邀督办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参加抗法战争。1885年初,督办广东军务大臣彭玉麟、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推荐他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出任前敌统帅。冯子材目睹战局危殆,积极备战,亲率士兵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内十里的战略要地及关前修筑长墙,在东,西两岭设置炮台,严加防守。派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所部驻周围各要地,成纵深梯队阵势,采“先发制敌”之策略,出兵袭扰法军。3月23、24日,他身先士卒,指挥将士击溃猛攻长墙的法军主力,歼敌两千余。接着乘胜克服谅山,伤法军司令尼格里,取得“谅山大捷”,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正当冯子材筹划攻取河内、规复全越之时,清廷却采用李鸿章“乘胜即收”之方针,下诏停战。冯子材被迫撤军回国,会办广西边防。1886年,授云南提督,以疾未到任。1894年,赏加尚书衔。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调驻守镇江,战后仍回广西。1899年,任云南提督。两年后又调为贵州提督。1903年,为会办广西军务大臣,不久病逝。

  刘永福 (1837—1917),晚清名将。本名义,字渊亭。生于广东钦州。家贫,曾为佣工。1857年(咸丰七年)后,先后参加郑三、吴亚忠领导的反清义军,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1865年(同治四年),进入越南。1870年,率军进驻保胜。1873年,法军侵犯河内等地时,应越南政府之邀,率黑旗军与越军联合作战,在河内西部大败法军,毙其头目安邺,收复河内,军威大振。次年,被越南政府授予三宣副提督。1883年5月19日(光绪九年四月十三日),率军又在河内城西纸桥大败法军,毙其司令李维业,晋升三宣提督。1884年8月,清廷对法宣战,授刘永福记名提督,令与吏部主事唐景崧共同抗法。刘永福派兵围困西路法军在越南的战略要地宣光城,并于1885年3月取得临洮大捷,收复大片失地。正当乘胜进攻宣光之际,清廷却下令停战,遂忍痛罢兵回国, 所部被裁至一千人。次年, 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调台湾帮办军务,率黑旗军渡台。战后,清廷割让台湾。1895年6月,日军进攻台北,署理巡抚唐景松逃回大陆,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军奋起反抗,刘永福留台领导抗战,亲驻台南,统筹全局。与台湾抗日义军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义等地,给日寇以沉重打击。相持近五个月,拒绝侵台日军司令桦山资纪的劝降。后因清廷断绝援台,乃于台南即将陷落时返回大陆,所部在台湾大部分血战牺牲。1902年署广东碣石镇总兵,后回籍养病。1911年11月(宣统三年九月),广东宣布独立后,应胡汉民之请为广东民团总长,旋辞职回籍。1915年,对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极为愤慨,请缨杀敌,未果。1917年,病逝于家。

  聂士成(?~1900) 清末淮军将领。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出身行伍,初投袁甲三军营,同治初改隶淮军,随刘铭传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直隶(今河北)、陕西等省镇压太平军、捻军,自把总累升至提督。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兵侵占基隆,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求援,聂士成奉命率军赴台,参与抗法。1891年,调统芦台淮、练诸军。次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提督叶志超援737 朝,驻军牙山。叶志超遇敌不战而逃,聂士成在成欢驿遭日军袭击,寡不敌众,退回国内,继续于辽东大高岭一带遏阻日军进犯,在分水岭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以功授直隶提督。时清政府创立武卫军,改其所统三十营为武卫前军,驻扎芦台。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迅速发展。聂士成力主镇压。5月30日,奉命保护芦保、京津铁路,屠杀团民。6月13日,率所部守卫天津,抵抗八国联军侵略。他身先士卒,与侵略军浴血奋战,身中数弹,仍裹伤指挥杀敌。7月9日,中炮阵亡。著有《东征日记》等。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禹(今广州珠江区)人。 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 毕业生。同治十年(1871年),被派往“建威”号船实习,巡航南洋各 岛,练习航海。十三年任运输船“琛航”号管带,光绪元年(1875年) 后,历任“海东云”等炮舰管带。五年,李鸿章将他调至北洋水师, 次年随提督丁汝昌赴英国接收军舰,任“扬威”号巡洋舰管带,驾驶 该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八年,朝鲜发生动乱,率舰随丁汝昌至 朝鲜,停泊仁川港,作为中国陆军的后援。随后即往来于天津、朝鲜 之间。冬天北方海域结冰,则到台湾、厦门之间巡逻。十三年,以营 务处副将衔参将兼“致远”号管带名义,再次到英国接舰。冬天率 “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抵达厦门进行冬训, 次年春安全抵达天津塘沽港。北洋海军成立,授邓世昌中军中营副将, 仍兼“致远”号管带。二十年,日本侵略朝鲜,六月,在丰岛海面突 然袭击中国海军,击沉运兵船“高升”号,甲午战争爆发。八月十八 日,中国北洋舰队 10艘军舰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海面同 装备先进的 12艘日本军舰决战。在炮战中,中国旗舰“定远”号中 炮,帅旗被击落。邓世昌命令升起“致远”号大旗,向日舰猛烈开炮, 以掩护“定远”号。不久,“致远”号被四艘日舰包围,多处中弹, 船身倾斜。邓世昌大呼:“今日无非一死,但虽死而海军的声威永在! 今天是我们报国的时候了!”随即命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 去,准备与其同归于尽。不幸中途触水雷,军舰沉没。邓世昌落水后 拒绝使用救生圈,其爱犬游到他身边叼佐他的发辫,不使他下沉。他 毅然摁住犬首,与其同沉海底。后人在山东半岛最东面的成山头修建 了邓公祠,以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北洋海军将领。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陈化成(1776—1842年),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任水师把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1840年6月,英军侵犯福建,陈化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一起进行抵抗,击退英军。不久,调任江南提督。他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备战。他对部下诸将说:“武臣死于疆场,幸也。汝曹勉之!”1842年6月,英舰驶近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欲向英军求和,陈化成坚决反对。16日拂晓,英舰逼近,攻打吴淞口,陈化成坚守西炮台,指挥守军发炮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毁击伤敌舰数艘,击毙击伤侵略军多人,使英军不敢正面登陆。这时,守在宝山的两江总督牛鉴,听说陈化成击毁了英舰,以为取胜的机会来了,竟然大摆其总督仪仗,大摇大摆地出来督战。敌人发现后,发炮轰击。牛鉴一听到炮声,吓得面无人色,赶快从轿子里钻出来,丢帽弃靴,混在士兵中乱窜逃命,致使全军溃败。东炮台守将余步云丢弃炮台逃走。敌人乘机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从正面登陆。陈化成腹背受敌,参将周世荣劝陈化成退却。陈化成怒斥周世荣说:“曩谓尔诚,荐拔至是,今尔负我,以致负国”,后周世荣贪生逃跑。时英军蜂拥登岸,弹如雨下,陈化成负伤多处,仍英勇抵抗,最后和八十多名兵士一起,壮烈牺牲。

石达开 (1831~1863)广西贵县人。早年加入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同谋划准备起义。1851年金田起义后,石达开被封为左军主将,不久又被封为翼王。在太平军从广西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担任开路先锋,一路打了不少仗,屡建战功。1853年春天,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石达开留在天京处理军政要务。1854年,太平天国派出的西征军在湖南湘潭被曾国藩组织的湘军打败,西征军节节后撤,不久武汉失守,九江告急。在危机关头,石达开奉命率军驰援湖口,并指挥九江等地守军顽强抗击湘军,设计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1856年春,石达开奉命率军回援天京,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打破了清军对天京的围困。同年秋天,太平天国爆发内讧,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北王韦昌辉杀杨秀清,洪秀全又率军民诛杀韦昌辉,太平天国实力受到极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将石达开诏回天京辅政,但洪秀全经天京之变后,对任何人都起了疑心。1857年夏天,石达开因到受洪秀全的猜疑,一怒之下率领10余万太平军,离开安徽、江西,经浙江、福建,进入湖南,打算在四川立足,但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之后,他又重振队伍,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转战,但屡战受挫。1863夏天,石达开被阻于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并遭到清军包围,陷于绝境。石达开希望能以自己的牺牲保全部属,就投入清营,但不久他的部属就在大渡河畔惨遭屠杀,不久,石达开也在成都遇害。

作者:哪位知道我是谁 2007-3-14 02:21 回复此发言

--------------------------------------------------------------------------------

2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陈玉成(1837~1862)中国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与守将约定内外夹攻,遂大败清军,解镇江围,并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和李秀成等同主军政。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时湘军四路东下,安庆被围,陈玉成注重上游,力主先救安庆。秋,太平军计分两路,合取湖北,迫敌回救。他率大军趋北路,于次年二月进抵湖北黄州,因受英国侵略者的阻挠和南路李秀成误期,未能合取武昌,遂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八月,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受严责革职。同治元年(1862)春,派部将陈得才等率师去陕西等地招兵,庐州守军兵单并围急。四月,率部突围,走寿州(今安徽寿县),为叛徒苗沛霖诱捕,解送清营。五月,在河南延津就义。

李秀成 中国太平天国名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参加太平军。三年二月克金陵(今南京),称天京,以功保升军帅、监军,守卫京城。同年秋,随翼王石达开赴安庆。次年,调守庐州(今合肥),以功屡有升迁。六年春,随燕王秦日纲回救镇江,与清军大战于高资、汤头,解镇江之围,旋大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晋升地官正丞相。七年,封合天侯。时当天京事变后,李秀成以保固安徽有功,授命为副掌率,与陈玉成同掌兵符,提调军务。八年夏,与陈玉成等会议于枞阳,共商解京围之策。九月大破清军江北大营。十月,挥师西趋,在三河之战中配合陈玉成部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江北局势转危为安。九年,封忠王,这时清军江南大营重围天京,形势日岌。李秀成与干王洪仁玕共订“围魏救赵”之策,并于十年初亲率大军奔袭杭州,诱敌分兵,然后间道驰还,五路合击,再破江南大营;又乘胜东取苏(州)、常(州),建立苏福省,为太平天国后期战争开辟了新的重要基地。但李秀成此后对天京上游的战事重视不足,在二次西征中进兵迟缓,合攻湖北误期,进抵湖北南部后即撤军东下,虽得一浙江而安庆陷落,天京西面失去屏障。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进军上海,因遭外国侵略军的干涉而未克;集结各路大军(共十三王)回救天京,久战无功而退;又北进江北,半途而返,损折精锐大半,军势大挫。二年,受任真忠军师,主持天京战守。湘军围城日急,他力主“让城别走”,洪秀全固执不从,遂致坐困。三年六月十六,天京城破,他保护幼主突出重围后被俘。写有长篇供词,记述太平天国后期军事甚详,但流露出偷生乞怜情绪,不久被杀害。

曾 国 藩( 1811 ~ 1872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 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 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 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 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 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 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 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 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 守南昌。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 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 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 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 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 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 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 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 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 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 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 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 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还任两江总督。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

作者:哪位知道我是谁 2007-3-14 02:21 回复此发言

--------------------------------------------------------------------------------

3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 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 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初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1860年(咸丰十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初任浙江巡抚,组建“常捷军”,先后攻陷严州、金华、绍兴等地,1863年授闽浙总督。1864年(同治三年)又陷杭州,旋进军漳州和嘉应州镇压太平军余部。1866年依靠法人开办福州船政局,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同年调陕甘总督,进攻捻军,后又率军镇压西北回民军,职间办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企业。1875年(光绪元年)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等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督办福建军务,中法战争时力主抗法。1885年因病退职而死。有《左文襄公全集》。其督办西北期间,题联甚多,楹联著述有《联语》。

冯子材(1818—1903),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清朝名将。 冯子材行伍出身。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刘八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旋投降清军,赏补千总。 随向荣、张国梁尾追太平军至南京,1853年协助向荣建立江南大营,围困天京,擢副将、总兵。1860年5月,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时,张国梁败死丹阳,冯子材集其残部退守镇江。1862 年(同治元年)升广西提督,配合湘军、淮军与太平军对抗。 1875年(光绪元年)调任贵州提督。1881年回任广西,次年“称疾”回家。1883年12月,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清廷和战不定,导致清军在越南北部的失败和福建水师的覆灭。时滇桂边境紧张,冯子材应两广总督张树声之邀督办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参加抗法战争。1885年初,督办广东军务大臣彭玉麟、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推荐他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出任前敌统帅。冯子材目睹战局危殆,积极备战,亲率士兵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内十里的战略要地及关前修筑长墙,在东,西两岭设置炮台,严加防守。派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所部驻周围各要地,成纵深梯队阵势,采“先发制敌”之策略,出兵袭扰法军。3月23、24日,他身先士卒,指挥将士击溃猛攻长墙的法军主力,歼敌两千余。接着乘胜克服谅山,伤法军司令尼格里,取得“谅山大捷”,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正当冯子材筹划攻取河内、规复全越之时,清廷却采用李鸿章“乘胜即收”之方针,下诏停战。冯子材被迫撤军回国,会办广西边防。1886年,授云南提督,以疾未到任。1894年,赏加尚书衔。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调驻守镇江,战后仍回广西。1899年,任云南提督。两年后又调为贵州提督。1903年,为会办广西军务大臣,不久病逝。

刘永福 (1837—1917),晚清名将。本名义,字渊亭。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家贫,曾为佣工。1857年(咸丰七年)后,先后参加郑三、吴亚忠领导的反清义军,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1865年(同治四年),进入越南。1870年,率军进驻保胜。1873年,法军侵犯河内等地时,应越南政府之邀,率黑旗军与越军联合作战,在河内西部大败法军,毙其头目安邺,收复河内,军威大振。次年,被越南政府授予三宣副提督。1883年5月19日(光绪九年四月十三日),率军又在河内城西纸桥大败法军,毙其司令李维业,晋升三宣提督。1884年8月,清廷对法宣战,授刘永福记名提督,令与吏部主事唐景崧共同抗法。刘永福派兵围困西路法军在越南的战略要地宣光城,并于1885年3月取得临洮大捷,收复大片失地。正当乘胜进攻宣光之际,清廷却下令停战,遂忍痛罢兵回国, 所部被裁至一千人。次年, 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调台湾帮办军务,率黑旗军渡台。战后,清廷割让台湾。1895年6月,日军进攻台北,署理巡抚唐景松逃回大陆,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军奋起反抗,刘永福留台领导抗战,亲驻台南,统筹全局。与台湾抗日义军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义等地,给日寇以沉重打击。相持近五个月,拒绝侵台日军司令桦山资纪的劝降。后因清廷断绝援台,乃于台南即将陷落时返回大陆,所部在台湾大部分血战牺牲。1902年署广东碣石镇总兵,后回籍养病。1911年11月(宣统三年九月),广东宣布独立后,应胡汉民之请为广东民团总长,旋辞职回籍。1915年,对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极为愤慨,请缨杀敌,未果。1917年,病逝于家。

聂士成(?~1900) 清末淮军将领。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出身行伍,初投袁甲三军营,同治初改隶淮军,随刘铭传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直隶(今河北)、陕西等省镇压太平军、捻军,自把总累升至提督。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兵侵占基隆,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求援,聂士成奉命率军赴台,参与抗法。1891年,调统芦台淮、练诸军。次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提督叶志超援737 朝,驻军牙山。叶志超遇敌不战而逃,聂士成在成欢驿遭日军袭击,寡不敌众,退回国内,继续于辽东大高岭一带遏阻日军进犯,在分水岭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以功授直隶提督。时清政府创立武卫军,改其所统三十营为武卫前军,驻扎芦台。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迅速发展。聂士成力主镇压。5月30日,奉命保护芦保、京津铁路,屠杀团民。6月13日,率所部守卫天津,抵抗八国联军侵略。他身先士卒,与侵略军浴血奋战,身中数弹,仍裹伤指挥杀敌。7月9日,中炮阵亡。著有《东征日记》等。
关天培
陈化成
胡林翼
彭玉麟
左宗棠
石达开
李秀成
陈玉成
丁汝昌
聂士成
http://tieba.baidu.com/f?kz=180989815这里是 自己看吧 不过 个人认为 也就曾国藩还行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陈化成(1776—1842年),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任水师把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1840年6月,英军侵犯福建,陈化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一起进行抵抗,击退英军。不久,调任江南提督。他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备战。他对部下诸将说:“武臣死于疆场,幸也。汝曹勉之!”1842年6月,英舰驶近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欲向英军求和,陈化成坚决反对。16日拂晓,英舰逼近,攻打吴淞口,陈化成坚守西炮台,指挥守军发炮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毁击伤敌舰数艘,击毙击伤侵略军多人,使英军不敢正面登陆。这时,守在宝山的两江总督牛鉴,听说陈化成击毁了英舰,以为取胜的机会来了,竟然大摆其总督仪仗,大摇大摆地出来督战。敌人发现后,发炮轰击。牛鉴一听到炮声,吓得面无人色,赶快从轿子里钻出来,丢帽弃靴,混在士兵中乱窜逃命,致使全军溃败。东炮台守将余步云丢弃炮台逃走。敌人乘机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从正面登陆。陈化成腹背受敌,参将周世荣劝陈化成退却。陈化成怒斥周世荣说:“曩谓尔诚,荐拔至是,今尔负我,以致负国”,后周世荣贪生逃跑。时英军蜂拥登岸,弹如雨下,陈化成负伤多处,仍英勇抵抗,最后和八十多名兵士一起,壮烈牺牲。

石达开 (1831~1863)广西贵县人。早年加入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同谋划准备起义。1851年金田起义后,石达开被封为左军主将,不久又被封为翼王。在太平军从广西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担任开路先锋,一路打了不少仗,屡建战功。1853年春天,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石达开留在天京处理军政要务。1854年,太平天国派出的西征军在湖南湘潭被曾国藩组织的湘军打败,西征军节节后撤,不久武汉失守,九江告急。在危机关头,石达开奉命率军驰援湖口,并指挥九江等地守军顽强抗击湘军,设计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1856年春,石达开奉命率军回援天京,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打破了清军对天京的围困。同年秋天,太平天国爆发内讧,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北王韦昌辉杀杨秀清,洪秀全又率军民诛杀韦昌辉,太平天国实力受到极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将石达开诏回天京辅政,但洪秀全经天京之变后,对任何人都起了疑心。1857年夏天,石达开因到受洪秀全的猜疑,一怒之下率领10余万太平军,离开安徽、江西,经浙江、福建,进入湖南,打算在四川立足,但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之后,他又重振队伍,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转战,但屡战受挫。1863夏天,石达开被阻于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并遭到清军包围,陷于绝境。石达开希望能以自己的牺牲保全部属,就投入清营,但不久他的部属就在大渡河畔惨遭屠杀,不久,石达开也在成都遇害。

陈玉成(1837~1862)中国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与守将约定内外夹攻,遂大败清军,解镇江围,并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和李秀成等同主军政。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时湘军四路东下,安庆被围,陈玉成注重上游,力主先救安庆。秋,太平军计分两路,合取湖北,迫敌回救。他率大军趋北路,于次年二月进抵湖北黄州,因受英国侵略者的阻挠和南路李秀成误期,未能合取武昌,遂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八月,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受严责革职。同治元年(1862)春,派部将陈得才等率师去陕西等地招兵,庐州守军兵单并围急。四月,率部突围,走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解送清营。五月,在河南延津就义。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初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1860年(咸丰十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初任浙江巡抚,组建“常捷军”,先后攻陷严州、金华、绍兴等地,1863年授闽浙总督。1864年(同治三年)又陷杭州,旋进军漳州和嘉应州镇压太平军余部。1866年依靠法人开办福州船政局,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同年调陕甘总督,进攻捻军,后又率军镇压西北回民军,职间办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企业。1875年(光绪元年)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等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督办福建军务,中法战争时力主抗法。1885年因病退职而死。有《左文襄公全集》。其督办西北期间,题联甚多,楹联著述有《联语》。

张宗禹(?——1868)后期捻军著名首领。安徽亳州雉河集附近张大庄人,别号“小阎王”。太平天国封为梁王。初为黄旗青年将领,所部纪律严整,作战勇猛。1860年,与任化邦各率一军离开淮北,到达河南西部,与西北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部结成犄角。1864年太平天国败灭后,与赖文光、任化邦等部合并,推赖文光为首领,改变作战方法,以骑兵为主力,流动作战。1865年,山东菏泽高楼寨战役中,一举歼灭僧格林沁马队,取得大胜。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军为二,他率领西捻军,以六万之众,于1867年在西安灞桥十里坡,歼灭陕西巡抚刘蓉部湘军,杀其将萧德扬、杨得胜等。后率西捻军到陕北,攻占绥德、安塞、延川等县城。年底,接东捻军被围急讯,立即从陕西宜川踏黄河冰桥入山西,企图深入“京几”之地,吸引清军全部力量,以解东捻军之围。1868年初,军锋直达京郊芦沟桥。各路清军北上“勤王”,他率军南下,于4月间从山东东昌李海务渡口,抢渡运河,进入直隶、山东边区,继被李鸿章和左宗棠部清军围困于北有减河,西有运河,东临大海,南有黄河的地区里,突围不得出。8月16日在山东茌平南镇,所部被清军消灭,他投水不知所终。

冯子材(1818—1903),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人,清朝名将。 冯子材行伍出身。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刘八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旋投降清军,赏补千总。 随向荣、张国梁尾追太平军至南京,1853年协助向荣建立江南大营,围困天京,擢副将、总兵。1860年5月,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时,张国梁败死丹阳,冯子材集其残部退守镇江。1862 年(同治元年)升广西提督,配合湘军、淮军与太平军对抗。 1875年(光绪元年)调任贵州提督。1881年回任广西,次年“称疾”回家。1883年12月,法国挑起“中法战争”,清廷和战不定,导致清军在越南北部的失败和福建水师的覆灭。时滇桂边境紧张,冯子材应两广总督张树声之邀督办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参加抗法战争。1885年初,督办广东军务大臣彭玉麟、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推荐他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出任前敌统帅。冯子材目睹战局危殆,积极备战,亲率士兵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内十里的战略要地及关前修筑长墙,在东,西两岭设置炮台,严加防守。派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所部驻周围各要地,成纵深梯队阵势,采“先发制敌”之策略,出兵袭扰法军。3月23、24日,他身先士卒,指挥将士击溃猛攻长墙的法军主力,歼敌两千余。接着乘胜克服谅山,伤法军司令尼格里,取得“谅山大捷”,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正当冯子材筹划攻取河内、规复全越之时,清廷却采用李鸿章“乘胜即收”之方针,下诏停战。冯子材被迫撤军回国,会办广西边防。1886年,授云南提督,以疾未到任。1894年,赏加尚书衔。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调驻守镇江,战后仍回广西。1899年,任云南提督。两年后又调为贵州提督。1903年,为会办广西军务大臣,不久病逝。

刘永福 (1837—1917),晚清名将。本名义,字渊亭。生于广东钦州。家贫,曾为佣工。1857年(咸丰七年)后,先后参加郑三、吴亚忠领导的反清义军,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1865年(同治四年),进入越南。1870年,率军进驻保胜。1873年,法军侵犯河内等地时,应越南政府之邀,率黑旗军与越军联合作战,在河内西部大败法军,毙其头目安邺,收复河内,军威大振。次年,被越南政府授予三宣副提督。1883年5月19日(光绪九年四月十三日),率军又在河内城西纸桥大败法军,毙其司令李维业,晋升三宣提督。1884年8月,清廷对法宣战,授刘永福记名提督,令与吏部主事唐景崧共同抗法。刘永福派兵围困西路法军在越南的战略要地宣光城,并于1885年3月取得临洮大捷,收复大片失地。正当乘胜进攻宣光之际,清廷却下令停战,遂忍痛罢兵回国, 所部被裁至一千人。次年, 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调台湾帮办军务,率黑旗军渡台。战后,清廷割让台湾。1895年6月,日军进攻台北,署理巡抚唐景松逃回大陆,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军奋起反抗,刘永福留台领导抗战,亲驻台南,统筹全局。与台湾抗日义军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义等地,给日寇以沉重打击。相持近五个月,拒绝侵台日军司令桦山资纪的劝降。后因清廷断绝援台,乃于台南即将陷落时返回大陆,所部在台湾大部分血战牺牲。1902年署广东碣石镇总兵,后回籍养病。1911年11月(宣统三年九月),广东宣布独立后,应胡汉民之请为广东民团总长,旋辞职回籍。1915年,对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极为愤慨,请缨杀敌,未果。1917年,病逝于家。

聂士成(?~1900) 清末淮军将领。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出身行伍,初投袁甲三军营,同治初改隶淮军,随刘铭传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直隶(今河北)、陕西等省镇压太平军、捻军,自把总累升至提督。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兵侵占基隆,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求援,聂士成奉命率军赴台,参与抗法。1891年,调统芦台淮、练诸军。次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提督叶志超援737 朝,驻军牙山。叶志超遇敌不战而逃,聂士成在成欢驿遭日军袭击,寡不敌众,退回国内,继续于辽东大高岭一带遏阻日军进犯,在分水岭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以功授直隶提督。时清政府创立武卫军,改其所统三十营为武卫前军,驻扎芦台。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迅速发展。聂士成力主镇压。5月30日,奉命保护芦保、京津铁路,屠杀团民。6月13日,率所部守卫天津,抵抗八国联军侵略。他身先士卒,与侵略军浴血奋战,身中数弹,仍裹伤指挥杀敌。7月9日,中炮阵亡。著有《东征日记》等。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禹(今广州珠江区)人。 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 毕业生。同治十年(1871年),被派往“建威”号船实习,巡航南洋各 岛,练习航海。十三年任运输船“琛航”号管带,光绪元年(1875年) 后,历任“海东云”等炮舰管带。五年,李鸿章将他调至北洋水师, 次年随提督丁汝昌赴英国接收军舰,任“扬威”号巡洋舰管带,驾驶 该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八年,朝鲜发生动乱,率舰随丁汝昌至 朝鲜,停泊仁川港,作为中国陆军的后援。随后即往来于天津、朝鲜 之间。冬天北方海域结冰,则到台湾、厦门之间巡逻。十三年,以营 务处副将衔参将兼“致远”号管带名义,再次到英国接舰。冬天率 “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抵达厦门进行冬训, 次年春安全抵达天津塘沽港。北洋海军成立,授邓世昌中军中营副将, 仍兼“致远”号管带。二十年,日本侵略朝鲜,六月,在丰岛海面突 然袭击中国海军,击沉运兵船“高升”号,甲午战争爆发。八月十八 日,中国北洋舰队 10艘军舰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海面同 装备先进的 12艘日本军舰决战。在炮战中,中国旗舰“定远”号中 炮,帅旗被击落。邓世昌命令升起“致远”号大旗,向日舰猛烈开炮, 以掩护“定远”号。不久,“致远”号被四艘日舰包围,多处中弹, 船身倾斜。邓世昌大呼:“今日无非一死,但虽死而海军的声威永在! 今天是我们报国的时候了!”随即命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 去,准备与其同归于尽。不幸中途触水雷,军舰沉没。邓世昌落水后 拒绝使用救生圈,其爱犬游到他身边叼佐他的发辫,不使他下沉。他 毅然摁住犬首,与其同沉海底。后人在山东半岛最东面的成山头修建 了邓公祠,以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北洋海军将领。

近代以来,中国有没有像朱可夫这样名震世界的名将?

苏联将领朱可夫威名远扬,不仅是苏联的军事帅才,更被世界各国将领所尊崇,而在中国,当然也有非常多的可以与之匹敌的将帅,比如彭德怀就是一位世界名将。以新中国开国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为例,这些人都可谓是战功赫赫,为世界各国所知,我就详细说说彭德怀元帅的军事才略。彭德怀元帅是湖南人,自小家境并不好,读的书也不多,深知基层贫穷民众的生活疾苦,正是这样的幼年情况使得他立志报国,最终成就了他的一番大事业。

一、彭德怀的曲折一生

在彭德怀少年时期,它曾在讲武堂学过几年军事,后来在湘军做了基层小干部,他的许多军事思想便是从这时有了萌芽,在他的带兵经验中,他将自己所想与实际情况联合,形成了他的一套独特的带兵思路。北伐战争开始以后,彭德怀所部参加了战争,后来与共产党人相识,深受启迪,加入了共产党,参加了红军,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率军发动百团大战,重创日军,建国以后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后来在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彭德怀受冤致死。

二、彭德怀指挥的大规模战争

要说彭德怀指挥的大规模作战,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是不能不谈的。1940年,我军在华北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战略反攻,百团大战就是一个代表,此战沉重打击了敌人,在整个国内战局上都有重大的影响。建国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可谓是中国军队闻名世界的一大机遇,彭德怀指挥百万大军在前线和联合国军作战,历时三年的艰苦奋战打出了中国的国威,也让彭德怀就此而闻名世界。

彭德怀元帅曾经指挥的世界级大战役为我们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他也因此为各国所崇敬,彭德怀在近代世界战争史上可谓是给中国赢得了声誉。

近代中国的彭德怀是这样的将领,在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指挥军队让多个西方国家知道中国军队的强悍。
没有。因为中国版图没有打到欧洲,还因为名震世界主观性极强,说法过于武断。
有,刘伯承元帅就是一位国内外都盛名在外的一位名将,一生戎马沙场,。在川军之中他就有了名将之美称。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他的指挥艺术逐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彭德怀同志,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 先后参加过国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新中国刚成立,他便率领中华英雄儿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回国后,他不计个人得失,致力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事业。彭德怀同志为党和人民立下的赫赫战功,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荣史册 。
文章标题: 近代以来,中国有没有名震世界的名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4596.html
文章标签:名将  近代  名震  世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