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德川家康退位后,还能颁布治国法令

时间: 2021-10-03 03:02: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为什么德川家康退位后,还能颁布治国法令

中国明朝和日本德川时期的统治者为什么颁布法令要禁止海外贸易呢?

竭泽而渔,治标不治本的政策。
两个原因,一个是认识不足,一个是自身虚弱。
朱元璋的闭关可以看做是认识不足,虽然日本侵略了一些地方,但总体来说,朱元璋是不怕日本的,闭关是认识不足,认为闭关就可以防止江南人和日本人来往,杜绝张士诚之类的海商再次反抗明朝。
丰臣秀吉的禁教也是认识不足,丰臣秀吉鉴于大村纯忠曾经奉献土地给天主教,怕日本人信天主教会导致一向宗那样的宗教战争,破坏日本的统一。你说丰臣秀吉虚弱,那是不对的,他侵略明朝,怎么看他都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德川幕府的闭关是虚弱。
德川幕府实力不如明朝,也不如西方国家,所以为求苟且偷安,闭关。朝鲜也闭关,很典型的事例是朝鲜国王竟然禁止人民开采矿产,他的理由是如果让外国知道朝鲜有矿产,就会侵略朝鲜,掠夺矿产。如果不知道有矿产,外国就不会来侵略了。
闭关的政策举个比喻就是老死不相往来,我家贫困,我打不过豪门,我不从根本上发家致富,而是闭门谢客,自己关门,不和豪门来往,以为豪门就不会来欺负我。
——————————————
明朝中后期的闭关是虚弱。
正德以后,明朝衰弱非常厉害。为了抗拒倭寇侵略,明朝闭关。这是治标不治本,你不去封锁日本,却封锁自己,以为日本看不见你,不会来你家,这是掩耳盗铃。
消极防御。巩固政权的需要。
都是经典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基础而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对当时新兴的商人阶层的一种打压措施。封建统治的基础是小农经济,是要将大量的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当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伴随而来的就是人口的大量流动,新兴的商人阶层必然要通过各种手段从统治者手中取得相应的权利,直到有一天彻底取代现有的统治者。
明朝是因为倭寇入侵,而倭寇中并不全是日本人,倒是中国商人是老板,政府为防内地商人和无业游民与倭寇勾结,同时也为保护平民,迁大量入内地。开始闭关锁国。 而德川幕府则是因为西方天主教传入,并宣传人人平等,不例于封建统治。殖民者的贸易掠夺,甚至还有鸦片的传入,黄金外流。 1367年岛原起义,三万七千于人参加,据说日本有75万信徒。对等级森严的幕府统治极其不力。故颁布了17条锁国令,禁止信天主教。日本人不得出国,已外出定居别国的,回来立即处死,驱逐葡萄牙人,停止除中国荷兰外一切贸易,更烧禁书等。1639年完成锁国
rs、、、、。。
明朝禁海是因为,开始朱元璋时期因为海疆不稳,海贼猖狂,以及失败的张士诚的余部屡屡兴犯。
后来之后宣宗之后的海禁是遵从祖制。

日本的据说是因为在丰臣秀吉侵朝时期,遭到明朝和朝鲜双方的打击,所以日本惶恐,担心明发兵攻来,所以德川家康在掌握日本后,宣布海禁,以期阻止明朝以倭寇犯禁的理由攻打。

具体你可以查历史书,我有些也记不得了。大概就是这样的

如果德川家康不闭关锁国的话,日本会怎样发展

首先德川家康不锁国达不到让日本发展的目的,德川家康作为最后一任武家的天下人,建立起完善的封建制度,包括武家诸法度在内的完善的分封体质和贸易许可制度,都为日本社会由农奴制向封建制再向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内部条件。战国时代,各大名争相争夺天下,对基督教和佛教还有本土的神道教都持有各自的私心,佛教本身刚开始传入日本并不顺利,基督教也是,大名一派支持基督传教,为的是与西洋人做买卖,换取先进的枪炮,为战争争取更大的优势;支持佛教与本土宗教是为了获得本土寺院武装势力的支持,与之相对,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都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织田信长从夷人那里获得了铁炮,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丰臣秀吉继续利用本土宗教开展改革;德川家康成立幕府后,意识到基督教文化并不利于幕府稳定,决定取缔基督教,改变过去对基督教纵容默许的态度,对外也开始减少接触,以避免靠海的大名打造大船,购买先进枪炮与幕府政权对抗;同时利用剿灭基督教开展新的聚合运动,增强幕府凝聚力,可以说这招是奏效的。在德川幕府初期乃至更早的战国时期,西洋人渐渐了解日本文化,认识日本结构,并开始基于日本国土,当传教士将日本刀剑带回欧洲时,让欧洲人看到了远东文化的坚韧可贵,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对日本的好奇心;欧洲诸国在交易的同时,也暗中派人以传教的名义测量幕府和各地大名的军事实力、海水深度与经济状况,试图利用传教打探情报,同时并伴有支持百姓一揆(农民起义)的现象发生,为了德川幕府的稳定,家康规定了很多法令限制对外交往,规定固定地点与单一西洋国家交易等。这段时期一直到幕府中期,起到了保护日本资本主义经济顺利发展,维护政权稳定的目的。社会因单一的生产形态保持着统治秩序,并没有受到西方先进生产力带来的贸易逆差所扰乱,同时武士阶层也因此得以保留,并一直成为统治阶级!直到后来幕府后期,幕府政策与领导班子再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才会被历史所淘汰。德川幕府代表了各地亲藩大名与德川本家这类大地主阶级与武士阶级利益,在没有战争的年代,加之农业经济生产力远不如资本主义手工业生产力巨大,注定要被沿海代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名所推翻。黑船来航只是一个标志着两国实力悬殊的普通事件,而背后确实幕府倒台的开始。到此,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真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有人会说先前就应该开放,开放才会使日本富强,但我们同样要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很长一段时间内,老百姓的生活与社会地位并没得到太大改善,门阀体质代替了武士统治,天皇专权替代了将军操控,虽说摆脱了西方不平等条约的限制,日本的近代工业也进步很快,但日本百姓阶层真正摆脱封建体质舒服,走向现代国家却始于二战日本战败后,直到二战时期,还有很多贫苦的老百姓因为满洲有可以开垦的土地而迁徙到中国,这就说明日本国家结构形态没有太大差距,只不过强盛后由物质上的锁国变成了精神上的锁国罢了。
如果德川家康没有锁国,基于日本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推测,我们可以想见,有人会利用西洋文化和基督教团发展农民起义或武装大名的力量,天下还会处于风崩离析的状态之下,幕府统治不可能持续到第四代!家康布置的以德川本家与亲藩大名对抗外样大名的临战体制将会使这个国家陷入不能自拔的战火之中!幕府可能会处于战争考虑支持基督教文化以便获得先进的铁炮和大炮,但战后继续支持百姓与西洋人接触无异于火上浇油。德川家族代表的德川本家与武士阶层利益势必会被西洋人的火炮跟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所击溃,西洋文化会更加彻底的渗入日本的各个阶层和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就很难看见日本文化了。日本人学东西很快,现在才不过50年时间,学美国体制就学的那么成功,你可以想象在100~200年日本人西化的程度会变成啥样,到时候德川家康坟头在哪都不知道!与其说发展生产力,更不如说是对日本社会破坏更大!日本早对外开放也就是落得印度河东南亚小国被占为殖民地的下场~
在对外事务方面,德川家康不是个完全的锁国主义者。创立幕府后,他立即遣使朝鲜,并于1608年恢复了和朝鲜的邦交。与此同时,又积极谋求与明朝的间接贸易。
他出于对军需物资和生丝贸易的需要,创立幕府后的初期,对发展与西欧各国的贸易也很积极。1608年,他聘用英国人三浦安针为外交顾问、贸易事务官,并向他学习世界知识、天文和数学。他甚至默许基督教的传播,后来因感到危及日本传统的封建统治,又加以禁止。1612年,幕府在直辖地首先颁布禁教令,翌年便把这一法令推行到全国。1615年起,进而对朱印船贸易也严加限制。
各位,家康不是闭关锁国者,闭关锁国的是德川三代,家光
这个问题问100个人100种不同回答,但德川家康锁国为日本赢得了约200年的天下太平,这对于刚经受过战国时代和侵朝战争的日本无疑是宝贵的回复经济,修养人民的时机。
德川家康在1615年消灭了丰臣氏,确立了德川氏的霸权,但1616年德川家康就去世了。家康其实没有闭关锁国,相反在幕初时期日本的对外贸易很好。闭关锁国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对国内,它巩固了幕初时期的统治,使幕府政权可以维持。但同时也阻碍了国民刚刚发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
这个很难说,就像当初鸿门宴项羽一刀把刘邦砍了,又或者曹操没砍死吕布,崇祯没一刀砍了袁崇焕,以后会是啥样,在当时一心学习中国,而本土又爆发了外国传教士煽动基督教信徒暴乱的情况(他儿子和伊达政宗都在这里面)下,喜欢朱熹学说而又特喜欢和平的德川家康只能选择这条路,如果不这样,是有可能更加开化进步,但是,也有可能面临更大的信徒暴乱以致更惨烈的国内动乱再次发生,都是未知数

德川家康对丰臣家是否衷心呢?

感觉是石田三成加快了 丰臣家的灭亡 都说是替丰臣家?
德川家康不忠是事实因为石田三成死后,德川对丰臣是一削再削。假如真的忠心的话,就该还政于秀赖
是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当时德川家康是丰臣秀吉的家臣。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继承人是只有六岁的丰臣秀赖。秀吉是病逝前设立五大老和五奉行,家康是五大老之一。家康在秀吉病逝前,安排与部分大名进行婚姻,又在秀吉死后,私自分封领地;因此开始造成其他中老和奉行的不满,尤以石田三成为甚,三成的行动惹来了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袭击。在家康安排下,三成在佐和山城隐居。家康继续在伏见城及大坂城执行政务。

1599年在大阪城祝贺秀赖时,家康察觉了对自己的暗杀计划,主谋者是前田利长、浅野长政、大野治长及土方雄久。大坂城内要求讨伐前田利长的声势高昂。家康在准备出兵之际,前田利长将他的生母芳春院送往江户城成为人质,事件得以平息。

不过,不满家康的声音并没有减退,户泽正盛汇报东北地方大名上杉景胜积极进行军备,行动极不寻常,家康派遣使者要求景胜汇报甚至迫使上洛。上杉景胜没有理会警告,其家臣直江兼续写了《直江状》指责家康,家康看过后大怒,终在5月3日发表讨伐上杉的宣言。虽然五奉行中的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和增田长盛以及三中老的中村一氏及生驹亲正要求中止出征,但家康决意行动,6月16日由大坂城出发,7月2日到达江户城。

7月中旬,石田三成与部分支持丰臣家的大名开始有所行动,以打倒家康为目的,7月18日包围伏见城,并开始进行攻击。8月1日西军攻下了伏见城。7月24日家康在小山的时候,斥候汇报了石田三成起兵的举动。家康在7月25日进行小山评定,大部分的随行大名支持德川家康的行动,并立即折返到江户城。

家康在8月回到江户城,并派遣先锋在东海地方及东近畿地方交战。家康在9月1日出发,9月14日到达美浓。9月15日双方在关原交战,最初的形势对德川军不利,西军逐步进迫到本阵;不过到了中午左右,西军的小早川秀秋受到德川军恐吓射击后叛变支持德川军,形势得以扭转。最后德川军轻松在此场战争取胜,自此权力落在德川家康之中。

战后,家康积极处理政务,调配大名间的领土,而且经常在京都活动。为了成为将军,他尝试将德川氏的系谱改变。1603年,朝延中的使者到达伏见城,家康出任征夷大将军,并创立江户幕府,也称为德川幕府,同年将千姬嫁给丰臣秀赖以示友好。1605年德川家康退位给三男秀忠,家康表面上在骏府城隐居,被一般人称为大御所,但实际上家康仍然掌握了大权。
肯定不忠啦
日本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大名之间争夺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实现国家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德川家康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必须对统一的大局有清醒的认识,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政策和策略。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顺应了时势,举措得宜的。
  本能寺之变以后,丰臣秀吉捷足先登,抢先控制了局面,使德川家康失去了一次夺取全国政权的机会。当时大局虽然对他很不利,但这时他与丰臣秀吉之间的关系和实力已非昔日的织田信长与他的关系可比。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他采取了有限的行动。1584年,德川家康应织田信雄之请,与丰臣秀吉战于小牧、长久手,就是出于有限目的的一种有限行为。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打败了丰臣秀吉的一个支队,打死了丰臣秀吉的勇将池田信辉,迫使丰臣秀吉以相当有利于他的条件讲和,这对全国都很有影响,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不得不另眼相待。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没有把德川家康的部队编入渡海战列。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德川家康的幸运,其实这是德川家康运用自己的实力和采取巧妙的策略得来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使丰臣政权和西南大名损失惨重,而德川家康却在和平建设中积蓄了财力,壮大了力量。这些变化是丰臣氏政权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德川家康后来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转折点。
  注意内治是德川家康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德川家康的内治是和改组与强化封建秩序溶为一体的。在取得全国政权前,每占领一地,总要对新领地的统治加以整顿,而不是一味追求武力扩大版图。夺取全国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除保持丰臣秀吉的政治成果外,又采取了一系列改组和强化封建秩序的措施。
  一、没收和削减敌对性大名的领地,充实幕府的经济基础:德川家康没收了87个敌对性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414万石(一说没收了90个大名的领地),减封了三个大名的领地,总收入量为207万石(一说减封四家大名领地)。其中的3/4转封给自己的功臣和亲近大名,其余的1/4划为德川氏的直辖地,再加上甲斐、信浓、美浓、近江、越前、佐渡、陆奥南部等地区的直辖地,总收入量达6万石以上,此外,德川家康还把佐渡、石见、伊豆等地的重要矿山和京都、大坂、奈良、骏府、长崎等重要城市和港湾地划为幕府直辖。这样,幕府就几乎控制了全国的大部分重要财源。
  二、建立起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制度。德川家康根据对幕府的向背,把全国的大名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他的儿子和德川氏的近支宗族,这一类叫做“亲藩”;第二类是忠于自己和自己祖先的功臣,这叫做“谱代大名”,“亲藩”和“谱代”是幕府政权的支柱;第三类是关原之战前与德川家康同为大名的人,或战时曾忠于丰臣秀吉战后降服的大名,属于这一类的叫做“外样大名”。德川家康把三种类型的大名混杂相间,使亲藩和谱代大名监视外样大名。其次,为了加强对武士的统治,树立幕府的权威,又于1615年颁布了《武家诸法度》。其要旨是奖励文武、诫逸乐奢华、守节俭、严阶级(即服饰、乘舆的等级规定)、不得蓄浪人、不得擅自修缮城池、不得私婚、不得结党,但最主要的是规定了大名的“参觐交代”制。按规定,全国外样大名分为东西两半,半住江户,半住领地;每年4月为东西两半部大名的交代时期(对谱代大名另有规定),大名的妻子须常住在江户,事实上作为人质,大名依地位带领侍从,构成“诸侯行列”,按期到江户参觐交代。由于“诸侯行列”人数众多,往返于江户和领地之间的耗费十分巨大。因此这一制度不仅可以使幕府实际上把江户交代的大名作为人质而加以控制,还可以大量消耗大名的财力,使之无力叛乱。与此同时,德川家康还进一步推行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政策,完善了身份制度,把整个日本社会划分为身分世袭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内部又贯穿着纵的主从关系。最后,在1615年还针对皇室、朝廷、寺社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和五山十刹的法度。这样,以身分制为核心,以幕府为政权的中枢,上对天皇、公卿,下至各藩大名、一般武士、僧侣、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幕藩体制。德川幕府就是主要靠这个体制来统治全国。
  三、在对外事务方面,德川家康不是个完全的锁国主义者。创立幕府后,他立即遣使朝鲜,并于1608年恢复了和朝鲜的邦交。与此同时,又积极谋求与明朝的间接贸易,向明朝皇帝臣服获得日本国王尊号统治全国。他出于对军需物资和生丝贸易的需要,创立幕府后的初期,对发展与西欧各国的贸易也很积极。1608年,他聘用英国人三浦安针为外交顾问、贸易事务官,并向他学习世界知识、天文和数学。他甚至默许基督教的传播,后来因感到危及日本传统的封建统治,又加以禁止。1612年,幕府在直辖地首先颁布禁教令,翌年便把这一法令推行到全国。1615年起,进而对朱印船贸易也严加限制。
  四、德川家康大力提倡文治。他十分好学,喜欢读有关治国平天下的经史典籍,鉴于字镰仓幕府以来佛教势力已与庄园制紧密结合的事实,他在创立幕府前一直抑制佛教,推崇儒家思想。创立幕府后,他认为庄园制已彻底摧毁,佛教因失去旧的经济基础和遭到沉重的政治打击也已衰落,这时恢复佛教的威信,对巩固新政权不仅无害而且有益,因此晚年逐渐扶植佛教,与名僧探讨各宗的佛法,日益趋于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
  德川家康一生的最大业绩在于他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创的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维持了长达260多年的和平统一局面,这给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庄园制时代略好一点的社会环境。但是,德川家康所改组和强化的日本封建制度,仍然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严格的身分制度把每个人都死死地固定在一个狭窄的框子里,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他推动海外贸易并非要民间贸易自由发展,走上近代重商主义的道路,而是出于幕府政治和经济的需要,维护封建的政治统治,其范围只限于由极少数幕吏、大名、特权大商人所把持的官方贸易,一旦超出幕府的政治需要,就立即加以取缔或限制。1612年颁布的禁教令,实际上是德川幕府政治锁国的开始,从1615年开始对朱印船贸易的限制,则是一种部分的经济锁国,是德川幕府后来全国锁国的先声。此外,德川家康晚年推行儒佛合一的思想统治,对日本人民的思想起了很坏的束缚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以后。
肯定不忠啦 要不德川怎么会取代丰臣秀吉呢
文章标题: 为什么德川家康退位后,还能颁布治国法令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4470.html
文章标签:治国  还能  退位  法令  颁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