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什么时候播?
晚会于2021年 8 月 13 日在河南卫视播出。《七夕奇妙游》是由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七夕节晚会。
爱情是《七夕奇妙游》的主题之一,节目将结合拜七姐、七夕观星、玩磨喝乐、染指甲等七夕节民间习俗,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节目还将古老飞天梦与当今航天梦进行对话碰撞,赞美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向观众发起一份关于星空的邀约。
节目背景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历史发展,七夕也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晚会将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突破狭义七夕爱情话题的框架,将节目主题延展至梦想层面,传递自立、自信、自强的新时代女性价值观,以古老飞天梦与当今航天梦的对话碰撞赞美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
河南卫视的国风节目已陪伴大家走了半年,你怎么评价这次的《中秋奇妙游》?
这次的批评声音意外地多,没有别的,就是因为有8家中秋晚会同台竞争,所以不要被一些假批评真抹黑的言论带偏了。我想说说《戏韵》这个节目,运镜和转场独具匠心,简直如丝般平滑,色调又干净又有一种历史的质感。而用一镜到底来象征传承,用大篇幅幕后准备和很短的唱段来表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不用说还请了那么多真正的学派传人,太绝了,太用心了!
整体很好看,每个节目都很精彩
有了赞助商就是不一样,终于不是五毛钱特效了,这次画面肉眼可见地精致起来。好节目真的需要钱烧出来。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次晚会缺少一个爆点。春节有唐宫夜宴,元宵有芙蓉池,端午有祈,七夕有龙门金刚,但这次看完之后很难找一个类似的能承载所有情绪和评价的节目,缺少一个在记忆里面非常非常非常深刻的节目。也可能只是这次节目都没到我共鸣点上,看看舆论环境吧。
古人原来过每一个节日是非常重视
关于传统节日我们现代的年轻人是知道一些,但说很了解又不是很了解,通过河南卫视2021 中国节日系列,让我真正的了解到,古人原来过每一个节日是非常重视,并且都会以非常隆重的方式庆祝,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所赋予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开始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的我们会开始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我们每一个中国开始变得自信,经济我们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我们有五千年文化,教育也在逐步追上西方,这让我们更有理由更加自信,从容的向全世界介绍我们的传统文化。
很有节日的气氛
因为这个我小时候中秋节的情形差不多,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当我看到少林功夫那个节目,我的第一想法是,这个节目可能是让我们强健其体魄,正和当下反娘炮文化相呼应。当我看到书法舞蹈那个节目,这个节目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可能自己见识少,传统文化和现代舞蹈结合的创新形式,很震撼。让我对中国的书法有了新的认识。当我看到周深唱歌那个节目,这个节目很明显的传递出的信息就是,河山统一。这个格局就打开了,唱的也很好听。
这种国风节目真的是非常的清新,也是非常的突出和其他的节目,相比较这样的节目更加的有看点,更加的新颖,能吸引更多的人,也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河南的历史底蕴。
我觉得这一次的国风节目是相当不错的,安排的非常好,而且非常有氛围,嘉宾表现的也非常好。
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直播的原因,感觉不是特别惊艳,但是等我仔细看回放,才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节目,不附庸风雅,不随波逐流,合乎大多数人的审美。有传承,有温度,有格局。河大卫yyds!!!!!!!
寻找论文资料
那位高手知道哪里有上海台《非常有戏》栏目还有河南台《梨园春》栏目的具体资料,在下的毕业论文要用,谢谢大家了 “非常有戏”:民族文化的生命寻根
本刊特约记者 李 舫
2008年08月01日00:00 来源:人民网—《大地》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文明仿佛一颗种子,五千年前,当我们的先民将文明的种子埋在中华大地的土壤深处时,他们一定未曾预料,这粒种子今天会变得如此根深叶茂。而今天,当仰视现代文明的葳蕤光泽时,我们应该想到,如何用现代文明的雨露“反哺”传统文化的沧桑和断裂,如何用五千年岁月的累累硕果,重新种植中华文明的记忆。
皮影、绍剧、彩调、明星、寻根、锦囊、字谜、访查、探宝、娱乐、秘笈……谁也不会想到,由这些奇异的元素组合而成的集合体,就是东方卫视风靡一时的《非常有戏·寻根之旅》。
日前,历时两个月的《非常有戏》迎来了它的最后一程。评弹演员倪迎春、笑星句号、越剧演员韩婷婷三组寻访者分别带领观众去往天府之国四川、人文底蕴深厚的安徽、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的甘肃,等待他们寻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川北灯戏、徽剧和陇剧。
继去年邀请海内海外60余名明星同台竞技,唱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戏曲的精华,让很多不了解戏曲,不关心戏曲,不熟悉戏曲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了中华戏曲百花园的大门,《非常有戏》再度开锣,邀请24位在中国艺术各门类中青年领军人物,与观众一道,搭建传统与时尚的桥梁,探索各种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根脉和记忆。
记录渐趋式微的生命样式
保存逐渐消逝的城市风景
2007年始,几位海派老艺术家——程十发、邵滨孙、乔奇、孙道临、桑弧等的纷纷谢幕给无数热爱艺术的人们以深深的触动,他们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辉煌。“然而,我们更希望这是另一个辉煌文化时代的序幕。”《非常有戏》总导演汪灏感慨地说:“我们有责任将那些曾经存在,并滋乳当下的文化品种做个全程式的记录,不仅要记录那些兴盛蓬勃、更要记录那些渐趋式微的生命样式,那些逐渐消逝的城市风景,它们蕴含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
“活体保存、活化保存”,这正是《非常有戏》诞生的始音。华阴老腔充满激情的吼唱、昆曲十番《牡丹亭》古韵盎然的吹奏、肘股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婉转殷切的演绎、海南临高木偶的谐趣横生……在连续六期的《非常有戏·寻根之旅》中,古中国歌声和舞姿的丰富多彩和长久魅力真切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追溯往昔的回首是必须的。问题是,谁会以一种文化自觉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王文章说:“在这一点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动承担使命、承担起一个主流媒体的责任,是难能可贵的。《非常有戏·寻根之旅》将那些不为广大群众,甚至是不为一般专业人士所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节目宣传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收视率和广告收入,这的确是很大的冒险,但这也充分体现了它的文化自觉。”
《非常有戏》开播至今,整个节目涉及的物质的、非物质的及自然遗产数近200种,包括非文化遗产近70种。其中,除京剧、越剧、昆曲、评话、苏剧等为人熟知的遗产种类外,白居、眉户、素鼓、文场、肘股子、哩哩美等纵使专家也未必涉猎的表演类文化遗产,孟昶祭奠、女吊、祝福等民俗类遗产,云锦制造工艺、金华戏曲剪纸、闻喜面塑、徽州三雕等手工艺类,康熙临高木偶、金代墓葬砖雕、徽州民居、陈寿故里等物质文化遗产尽皆囊括其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用一个比喻来表达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位:“近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这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然而就在我们一心一意向着现代化奋进奔跑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把爷爷奶奶装在我们怀里的传家宝贝丢掉了——现在我们所做的就是回过头来去寻找。”上海大学教授朱恒夫说:“《非常有戏》的社会意义,在于它能够真正种植中华文明的记忆,倡导人文环境保护。”
“无根之树,焉得茂盛;无源之水,难免干涸。”王文章认为“寻根”两个字形象地道出了我们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心态和观念:“《非常有戏·寻根之旅》的触角可以说是更深入、更广泛,它关注到了更多散落在民间的,多半是面临失传边缘但同时又具有深厚文化人类学、文艺学价值的剧种、曲种,以及各种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剧作家罗怀臻认为,《非常有戏·寻根之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患融于轻松的娱乐形式之中,现代理念和平等姿态呈现传统艺术的内在活力进而激起当代人的心理共鸣。“说起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就会故作高深,让人不可亲近,而《非常有戏》试图告诉人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和我们所有人的情感是心心相通的,和现代人的生命体验是互动共鸣的,我们不会因为地域的隔膜、时间的久远而产生陌生感,因为它就是我们生命中埋藏的记忆,所以我们将它称为‘重新种植记忆’。”
做厨师还是做膳食家?
中国电视娱乐向何处寻找原创力
2000年前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午后,书圣王羲之会同少长群贤,在古会稽一处幽静的庭院中举行了一场在今天看来也可称为时尚雅集的聚会——曲水流觞。微醺的王夫子在随后的《兰亭集序》中随意挥洒“游目畅怀”、“极视听之娱”几个神采灵动的文字,无意间竟触动了2000年后电视娱乐的制作法则——充分调动一切手段,满足观众视听感官的审美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非常有戏·寻根之旅》不仅是文化寻访者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民间艺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回归和寻访,更是当代电视工作者为了创造有中国特色电视娱乐而对古中国深处的一次回望和寻根。
这是《非常有戏·寻根之旅》第二期的录制现场。歌手周彦宏、梅派青衣史依弘、主持人豆豆协同笑星钱程、影视明星杨昆、黄梅戏名家马兰,分赴浙江宁波、云南瑞丽、福建泉州,追寻传统文化的身影,感受不同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史依弘和杨昆的云南“寻宝”之旅是妙趣横生的一程。云南奇异的少数民族文化,让寻访者一路充满惊奇和感叹。第一个锦囊中的象脚鼓将她们引向德宏,当地人告诉她们,遗憾的是象脚鼓还没有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希望落空之后,她俩打开了第二个锦囊:一件精致的孔雀形象工艺品。在这个锦囊的指引下,她们找到了傣族孔雀舞的真正传人——两位男性舞蹈家。随着她们的探访,观众第一次知悉,地道的傣族孔雀舞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刀美兰、杨丽萍等舞蹈家所演绎的那种柔和温婉不同,而是由男性表达出来节奏强烈,充满质朴、动感、阳刚和神圣之气的舞蹈。
第三个锦囊中一张爱迪生的照片又让她们陷入了疑惑。那么,究竟爱迪生和孔雀舞有什么关系?原来,傣族孔雀舞以电的诞生划分为煤油灯时代和电灯时代。
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让寻访者大呼过瘾,也让观众大呼过瘾。节目巧妙地通过“寻根”这一方式将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入公众视野,大胆尝试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其传承的关注与轻松的节目样式巧妙融合。在节目中各门类艺术家以文化寻访者的身份,前往全国各地采风,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结合各自艺术门类,创作新的作品。节目综合寻访纪录片、现场互动竞猜、节目展示等多种电视手段而成,内容丰富、节奏紧凑,融文化性与娱乐性于一体。
“如果说去年的《非常有戏·华丽转身》带给我们的是清新的感觉,今年的《非常有戏·寻根之旅》带给我们的则是永世的感觉。”剧作家罗怀臻说:“我们的综艺娱乐大都是抄袭、借鉴、模仿欧美与港台节目,眼中缺乏原创精神。”他认为,这同娱乐制作的文化崇尚有关。今天,我们的“艺术家”所津津乐道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殖民情调和市井趣味,那也许是一种曾经的情调和趣味,但也是非常局部的文化小感觉,是一种自我的抚摸与玩味。罗怀臻说,在这种导向下,具有独创意味并且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节目是少之又少,尤其是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节目大都流于说教和技能展示,缺少时代感,和当下青年的审美情趣相隔膜。“《非常有戏》从去年的第一季节目就注意到了原创意识、时代意识、青年意识,所以它取得成功,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它的成功是观念的成功、姿态的成功,也是制作方式、节目模式的成功,这种节目方式已经起到了引领风气的作用。”
中国剧协党组副书记季国平说:“《非常有戏》堪称上海电视人携手文艺界推动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举措,我相信它会成为2008年文化界和传媒界的一个亮点。”
谈到上海文化制造的原创力问题,有专家提出,上海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文化欣赏力。上海电视至今没有转播过《士兵突击》、《闯关东》,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表现苦难有深厚民族底蕴的作品,上海市民不那么感兴趣。同样,上海拍的优秀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在本地的收视率不是很高,而在北京台播出就占据了绝对的第一。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将《非常有戏》称赞为“上海荧屏文化的文艺品牌”。
长久以来,我们在文化宣传方面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结果不外乎两种,一是文化被泛娱乐化,从而变质、异化,变得面目全非;二是,娱乐在文化面前变得诚惶诚恐,不知所措。教条式地讲述文化,令人生厌,从而拒绝文化。但是,这一次的《非常有戏·寻根之旅》却很巧妙的找到了一种文化与娱乐交融的方式——将注意力放在多种电视手段的交互利用,从而使整个节目呈现出一种多样化、快节奏、互动性特质。王文章认为,这种特质,呈现为具有可看性的文化品质和趣味性。这正是很多文化类节目最缺少的,在这一点上,《非常有戏·寻根之旅》的思路很值得我们探讨。“我们的媒体常常抱怨观众欣赏层次太低,但我们应该同时反思自己。媒体,究竟应该是做厨师——观众点什么,我们做什么;还是应该做营养师,我们来为观众调配营养的膳食?我想,《非常有戏·寻根之旅》的回答是明确的。”
非常有戏 《舞林大会》刚刚落幕,东方卫视又将在1月12日开播另一档明星竞赛类节目———《非常有戏》。《非常有戏》提出“戏剧载体、综艺模式”及“全国视野”两大主张,由影视演员及歌手出身的明星们来参赛,横跨京剧、越剧、粤剧、昆曲等各大戏种及各大流派。
主办方表示,这档节目将本着尊重传统、传承经典的理念,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向大师致敬为主题。
昨日(3日)东方卫视副台长徐巍表示,目前,节目组正在联系罗家英、汪明荃、李光曦、李金斗、梁波罗、殷秀梅、刘嘉玲、周杰伦、陶喆、王力宏、张信哲、范文芳、李玟、梅婷、何赛飞、苏岩等知名艺术家和人气红星,其中大部分已欣然应邀参赛,而红线女、尚长荣等戏剧名家以及白先勇、余秋雨、魏明伦、易中天等文化名人都有可能出现在评委席上。
据知,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等流行天王都颇为钟情传统戏剧,其作品中洋溢的中国风就是对国粹的一种现代演绎,而张信哲更是在舞台剧《电影之歌》中展露过京剧功底,他们的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该节目于2007年1月12日开场 1月19日开赛 每周五晚19:30首播比赛周期为11周
《梨园》频道是由河南电视台主办,面向全国播出的戏曲专业频道。频道于2005年8月15日正式播出,以“继承民族宝贵遗产,传承戏曲艺术精华,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为宗旨,以“让戏迷朋友过足戏瘾,让频道赢得观众喜爱”为经营理念,力图通过丰富的节目内容、精心的栏目编排,为喜爱戏曲的观众朋友打造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每天早晨八点开始,首播4个小时,全天滚动播出20个小时。
梨园春》 相关图片 编辑词条 专家发言 消歧义 参与讨论 所属分类: 戏曲 豫剧
《梨园春》《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在1994年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1999年3 全面改版后的栏目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全国同类栏目普遍处于低潮的环境中,经过不断论证和实践,终于摸索出一条现代电视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尤其是戏迷擂台赛的设置,充分调动起戏迷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也使栏目收视率不断攀升。改版第一年平均收视率稳步上升到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位达14.26%;2000年至今平均收视率保持在18.6%,最高达35.7%,受到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普遍好评,成为河南卫视的一个名牌栏目,对繁荣电视文化事业、推动河南戏曲的发展以及弘扬民族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录
• 标识释意
• 基本介绍
• 培养人才
• 荣誉
• 栏目记事
• 标识释意
• 基本介绍
• 培养人才
• 荣誉
• 栏目记事
• 未来
• 栏目主持人
• 历年总决赛成人擂主
• 历年总决赛少儿擂主
•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梨园春》-标识释意
从形状上看,“≡≡”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中易经八卦中的坤卦;坤即土,“土”是万物生长的根基,《梨园春》只
《梨园春》有深深扎根在坚实的土地上才能繁茂生长,焕发青春。
从色彩上看,纯正的红、绿、蓝代表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电视屏幕的三原色,表明《梨园春》栏目是依托于电视这一现代传媒来展示自己风采的。“梨园春”三字由中国著名书画家王成喜先生题写。
《梨园春》-基本介绍
《梨园春》栏目时刻都有大批忠实的戏迷观众真诚相伴。收到观众来信数百万封,报名参加擂台赛的有五万余人。同
《梨园春》时栏目还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的重大活动: 连续7年成功直播河南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2000年5月赴新疆慰问演出获得圆满成功;2001年5月在北京举办连续8天的“梨园春北京戏曲周”,轰动京城,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和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2002年8月,栏目赴宝岛台湾进行两场现场直播,开创了河南电视史上跨海直播的先河。
2004年《梨园春》继续实践改革步伐,在主题性大型晚会上下功夫,全年先后组织近20期特色鲜明的主题晚会:其中“首届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大型颁奖晚会。纪念豫剧大师常香玉特别节目,纪念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特别节目,“8•1”建军节,走进军营系列慰问活动,“文化中原,心向十月——河南四地市文化戏曲专场”,“岁月如歌——庆祝河南省文联成立50周年”专题晚会,庆祝嵩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专题晚会,“庆祝河南电视台成立35周年《梨园春》特别节目”,“文华大奖剧目——大型古装豫剧《程婴救孤》专场”,“《梨园春300期特别专题——千树万树梨花开》”等。每一场特别节目的推出,都为《梨园春》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2005年3、4月份,继续开展了“唱响中华戏曲魂”系列活动,先后与山西电视台、天津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安徽电视台联办,共同制作了10期节目,受到了各地观众的赞誉。通过联办,促进了全国电视戏曲栏目的沟通交流,打破了地方戏曲传播的地域性局限,为各个地方剧种、各种风格流派打造更广阔的戏曲平台,形成了戏曲资源共享。也使《梨园春》在全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朝着“全国概念”发展,努力成为全国电视戏曲栏目的大本营,文化交流的大舞台。
《梨园春》-培养人才
为了进一步繁荣中国戏曲事业,大力激活专业戏曲队伍和市场,发掘培养优秀中青年演员,鼓励专业院团人才培养。
《梨园春》从2006年开始,栏目推出了“擂响中国—《梨园春》专业戏曲演员擂台展演”活动,该活动是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中国剧协共同主办,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承办的一次大型的全国性专业戏曲比赛,06年3月份正式推出,经过历时九个月的初赛展演,共有全国5个省份的14家专业院团参与演出,其中36名优秀中青年演员入围年终复赛。
200612月31日的总决赛中,通过观众、评委的共同评选,决出本次大赛的金、银、铜奖及优秀奖,并为他们个人和所在院团分别颁发了1万——10万元不等的发展基金。
《梨园春》-荣誉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梨园春》连续五年获河南十大文化成果奖;
《梨园春》2000年获中国电视戏曲栏目一等奖、中国电视戏曲策划奖;
2000、2001、2002、2003、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直播节目连续五年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二、三等奖;
栏目连续5年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
五年擂主争霸赛获首届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晚会类一等奖,获特别贡献奖;
中南六省电视文艺“金帆奖”晚会类一等奖、优秀栏目奖;第22届、23届、24届金鹰节优秀栏目提名奖;
2004年《梨园春》荣获全国电视百佳栏目称号。
2004年8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做出重要批示,对河南电视台开办《梨园春》这样一档戏曲栏目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河南的好做法值得推广”,要求全国广电部门、各省市电视台积极开办以弘扬民族戏曲艺术为主的电视戏曲栏目。
2005年《梨园春》再度荣获第二届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晚会类一等奖,优秀栏目奖,第六届全国百佳电视优秀节目评选一等奖。
2006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07年获得全国优秀节目奖、2006中国原创电视栏目20佳、第三届电视戏曲兰花奖”(8个奖项)、
2007创新中国电视大奖、全国青年文明号、河南省第四届文化成果奖。
《梨园春》-栏目记事
1994年 河南电视台创办《梨园春》栏目
1999年
5月9日 《梨园春》全面改版后全国首播。
5月23日 赴鄢陵县慰问演出。
9月12日 赴睢县慰问演出。
《梨园春》-未来
《梨园春》将以建设和谐文化,为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作贡献》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肩负起振兴民族文化、繁荣电视荧屏的重任,为树立河南——这个崛起中的文化强省、经济强省的新形象,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评价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特别节目「七夕奇妙游」?
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到来了!
河南卫视隆重推出的《七夕奇妙游》也正式播出,仅仅35分钟的节目,却再次引爆话题,火热出圈。
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特别节日七夕奇妙游这个节目做的是非常好的整个节目画面精致唯美,而且每首歌都是非常的让人惊艳的,尤其是给女孩的这首歌,无论是画面还是歌曲都让人感动。
太多的中国元素出现在河南卫视的节目当中,我觉得这也是对中 华文化的一种传承非常好
这两年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目,已经吸引了中外不少网友,我觉得真的奇思妙想传颂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预告片曝光,你如何评价中秋奇妙游预告片?
我觉得中秋奇妙游非常好,我也非常期待看到中秋奇妙游的精彩演出。
河南卫视的综艺节目一直以来都非常好,和湖南卫视不同,河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基本上都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同时也会加入很多现代的元素。与此同时,小伙伴们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非常美妙,一点都不比现代的各种唱歌跳舞差,我也非常期待更多的人看到中秋奇妙有这样的精彩表演,我非常喜欢这种把现代和传统融为一体的文化形式。
一、河南卫视的中秋奇妙游预告片正式曝光。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河南卫视发出了中秋奇妙游的预告片,人民日报和央视也转播了这个预告片,并且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在此之前,河南卫视的多档综艺节目已经获得了网友的广泛,很多网友表示河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才真正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中秋奇妙游融入了航天的元素。
我在网上专门看了中秋奇妙游的预告片,这部预告片的主题依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预告片中也展示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航天技术的结合,让人感觉现代和传统并没有彻底脱节。与此同时,中秋奇妙游也加入到了武术的元素,里面的很多转场非常精彩,让人感觉自己可以随时在现代和传统之间任意切换。
三、我觉得中秋奇妙游是非常精彩的表演形式。
在河南卫视推出这一系列的舞蹈类表演之前,我们很难在媒体上看到如此具有教育意义的舞蹈大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也并没有脱节,只不过很多人不了解传统文化罢了。我希望河南卫视能够推出更多像中秋奇妙游这样的优秀节目,让更多的小伙伴们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美与绚烂!
好看,河南卫视此次的中秋节目,我必须去看!
看了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泳的预告片,我感觉这才是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预告片,而且这个预告片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我一定会去观看的。
都说河南有文化牛逼证,或者有的说河南这两年找对了路子。
但其实在我看来不然,因为河南从一开始做的就是坚持传承文化这条路,只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一直在不温不火的边缘徘徊。
直到今年唐宫小姐姐的出圈,河南卫视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我倒觉得这是努力之后的必然结果,任何努力都会有回报。
也许这个回报可能会迟到,但是别忘了,河南是文化大省,在其他卫视都在播“明星文化”的时候,只有河南在努力做“文化的薪火相传”。
在众多明星唱歌跳舞的节目中,河南的文化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同时让网友意识到了文化美,所以自发给予热度。
不得不说,河南卫视不负初心,不忘初心!
这次的中秋奇妙游更是引起了各卫视的文化内卷,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呀!
希望以后的每个地方台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呈现出百花竞放,百家争鸣的现象!
👍👍👍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