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9-08 21:58: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汉献帝、崇祯、光绪都是各自王朝衰败时期的统治者。他们最终都没有一举遏止国家灭亡的颓势,也就是说翻盘!由于综合因素的不同,我认为最容易翻盘的是崇祯皇帝,最难翻盘的则是光绪皇帝。而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根据他们的个人能力、个人所处环境、以及时代背景来分析的。
从个人能力来看
虽说崇祯帝最终没能够中兴大明王朝,甚至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但他并非是“亡国之君”,而且他的个人能力是要强于光绪皇帝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年~1644年),他于1627年即位,当时他只有18岁,即位之初,他便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政治手段把权侵朝野的魏忠贤及其党羽一举铲除,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使得朝局风气有所扭转改善,面对农民起义和后金入侵的内忧外患的局面,大胆任用能将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委以重守边关重任,大明王朝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启机。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于1875年即位,但当时的他尚且年幼,仅4岁,所以要分析他的个人能力便只能从他亲政时算起,也就是1887年,此时的光绪皇帝虽然已经亲政,但他并没有太多的个人想法,即使他意识到了朝政一直有慈禧太后掌控着,但他却没有任何措施去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相比于崇祯的胆识而言,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再看他亲政后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开展戊戌变法。1898年,距甲午中日战争已经爆发已经过去了4年,《马关条约》的签订,过去了3年,此时的还光绪皇帝也有27岁,意气风发的他被康有为所提倡的变法所吸引住了,于是便大刀阔斧的开展了著名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但是由于光绪帝没有认清事实,没意识到此次变法得罪了包括慈禧在内的朝中众多既得利益者,同时,对于改革措施的实施他也没有循序渐进,而是急于求成,甚至天真的相信袁世凯,最终,这场变法带来了一场政变,仅仅百日便夭折。戊戌六君子被杀,光绪皇帝也因此被囚禁,完全失去了夺权的可能性,更别说在他在位期间能够翻盘了!
从个人所处环境来看
从个人所处环境来看,崇祯皇帝的处境也是优于光绪皇帝。
崇祯皇帝即位时,朝中诸多大臣还是非常嫉恨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迫切希望新上任的皇帝能够肃清朝局,整顿朝风,维护皇权。所以朝中诸多大臣还是给了崇祯皇帝动力和支持,使得他能在段时间内铲除阉党,执掌朝政。为夺权执政,中兴大明提供了可能。
而光绪皇帝就比较惨了,他在即位时,年仅四岁,连吃饭穿衣都要他人照料,等他好不容易成年亲政时,又发现他对于整个朝廷来说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因为慈禧已经垂帘听政几十年了,朝野上下诸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等文臣武将都是她的人,也就是说,大清国的政权、军权都在慈禧手上,而光绪只是大清国的象征罢了。
即便他想真正掌握权力,也只能看慈禧的心情和寿命,朝中说的上话的大臣都没有过让光绪夺权执政的想法,光绪想通过政变成功夺权的概率几乎为零(可以参考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军阀)纷立,刘表虽是宗室,但骨子里也是军阀,要他匡扶汉室,无异于痴人说梦。
刘表于公元208年去世,同年,发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战,随后天下逐渐三分,而这之前,曹操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已经大致统一了北方,正是在北方中原如日中天的时候。
汉献帝在曹家的控制之下做了24年的傀儡皇帝,期间最大的一次反抗行动就是“衣带诏”事件,结果失败,忠于汉室的多位文武官员被诛杀。
在公元200年,衣带诏事件失败之后,曹操对献帝的控制更加严格,献帝没有跑出曹操控制范围的可能性,而整个北方也已经被曹操控制,献帝无法南下去投奔刘表刘备等等汉室宗亲。
当然,曹操死了之后,曹丕就胁迫献帝交出了皇位,搞了个禅让仪式,这样,曹丕以魏代汉好歹也有了法理上的合法性,然后,曹丕封献帝做了山阳公,赏给他1万户采邑,后来,献帝也继续活了14年,并且他的子孙可以时代承袭山阳公的爵位,一直延续了近百年。
而如果即使汉献帝能侥幸逃离北方,去投奔刘备、刘表之类的所谓宗亲,那他们又会如何对待献帝?
那么,我们可以假设一下一系列场景:
献帝千里迢迢,从北方逃出曹家的魔爪,终于赶到了刘备或刘表的地盘(刘备致力于开拓四方,刘表只想守住荆州自保,世代承袭),我们假设就刘备吧,刘表没啥劲。
献帝至刘备地盘还有几百里的时候,刘备已经带着人马出城几百里相迎了,没办法,虽然不愿意,但是自己毕竟是打着“拱卫汉室”的旗号起家的,尊奉献帝为正统,全心全意为献帝服务这是没办法改变的政治正确,不管自己愿不愿意,刘备硬着头皮也要800相迎。
然后问题来了,正统皇帝来了,你刘备肯定得乖乖地交出权力啊,不然天下人都看着哪……匡扶汉室可是刘备这些年不断团结人心的口号和宗旨。
这事情就这么纠结……最终,刘备终究会找出一个合理的方式,送汉献帝归天……
经过官员的仔细调查,认为死因正常,要么是天气原因,要么是千里跋涉不胜劳累的原因等等,导致疾病复发之类云云。
刘协暴毙而亡,而刘备“大泣”,捶足顿胸,为自己没有保护好汉献帝痛心疾首,一度要自杀以明志,屡屡“痛哭之”,在大家的反复跪劝下,刘备才情绪稳定下来。然后给献帝弄个风风光光的葬礼,整个什么谥号之类……
终究来说,献帝不过是一个筹码而已,在曹魏逐鹿中原的时候,面对四方诸侯,是个很好用的一张牌,但到了后期,三分天下的大势已经稳定,天下人才也该去哪儿去哪儿,三个政权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了。对当时的人来说,汉室已经废了,即使是原先依附于献帝的东汉官僚集团,基本上也大都成了曹操的班底,真正忠于和思念汉室的人少之又少。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