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9-01 17:02: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霍去病出生低微,且是卫少儿和霍仲孺的私生子,但由于卫子夫被汉武帝所宠信,霍去病才有了出头之日。卫青和霍去病引领着汉武一朝,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汉武大帝的威名。
公元前123年,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跟随卫青出征匈奴,在卫青的帮助下,霍去病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他仅仅率八百轻骑兵,远离汉军大营几百里,像尖刀一样插入匈奴的心脏。
史料记载:
“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霍去病一战成名,杀敌甚重,,杀敌和俘虏的人数超过两千,活捉了匈奴相国、当户,杀单于祖父,活捉单于叔父。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绩,汉武帝封其为冠军侯。从此之后,霍去病就像是开了挂一样,对战匈奴连战连捷,一发而不收拾,匈奴见了霍去病,就好比老鼠见了猫一般。
那么,为何霍去病在战场上可以毫无压力地碾压匈奴骑兵呢?
霍去病是战争鬼才
俗话说得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同样是两条腿走路,但差距可以达到天壤之别。天赋这个东西真的很难描述,有些人天生就是打仗的料,只要给他统兵的权力,他就可以扫平天下。
好比淮阴侯韩信,想当年经受胯下之辱,是何等狼狈,在项羽帐下不受重用,才投奔了刘邦,刘邦看在萧何的面子上,直接封韩信为大将军,韩信感激涕零,帮助刘邦开创一番伟业。韩信或许看过兵书,但霍去病更为强悍,根本用不着熟读兵书,就能将统兵之道运用得如火纯情,实在令人佩服至极。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随卫青北伐匈奴,他越过山川河流,直接杀入左贤王大营,杀敌七万余人,将匈奴王室杀得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后在狼居胥山祭天,时至今日,霍去病的传奇一生仍在代代流传。
史料记载: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以霍去病的年龄来看,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统兵经验,有些人征战一生都无法封侯,比如李广,而霍去病可以用一战封侯。汉武帝曾劝说霍去病,学习学习孙武的兵法,霍去病回答:
“统兵只看谋略,不用学什么古代兵法。”
这大致就是统兵的最高境界——无师自通。在战场之上,霍去病好比幽灵一般,总能以最快速度找到敌人,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和破坏力,以闪电战迅速击破敌人的心理防线,令匈奴闻风丧胆、疲于奔命。
每次霍去病出兵,汉武帝总是要给霍去病带很几十车好吃的,其中不乏好菜好肉。然而霍去病自己不吃,也不让士兵们吃,哪怕士兵们饿死,他也不会有丝毫恻隐之心。
这些好吃的大多都会变质发臭,直到被扔掉,一方面霍去病对士兵的确比较随意,偶尔也会虐待士兵,另一方面,霍去病也清楚统兵的忌讳。
如果让士兵们吃饱喝足,享受美食,对军兵士气有不利影响,而且这些食物是汉武帝赐给他的,而不是赐给军兵的。假如霍去病将美事分给军兵,就成了私贿军兵,有杀头的风险。
霍去病从发迹起,就一直在收割匈奴人的性命,或许老天也是公平的,刚则易断,柔则长存。在短短几年内,霍去病获得了无上功勋,却也因为常年艰苦的战事,耗尽了精力,在二十四岁就英年早逝。
农耕文明就一定比游牧文明先进吗?
反问一下。
历史上,农耕文明征服游牧文明的例子也很多。
当然我们一般理解游牧民族尚武,打败农耕文明更容易。
比如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就是日耳曼民族搞得,不知道希特勒为什么觉得日耳曼高贵,日耳曼应该和中国的鲜卑人类似,现在很多汉人也有鲜卑血统,但没有汉人觉得鲜卑人高贵吧?小插曲李世民就有鲜卑人血统。
言归正传,以国内为例子介绍说一下,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的,中国五千年历史悠久,征服部分农耕文明地方例子很多,完全征服的只有一个。
游牧文明在中国征服农耕文明,完成大一统的只有元朝,有人马上反对还有清朝。
不对,清朝不是游牧民族,当然八旗劲旅很厉害,确切地说满族是渔猎农耕游牧民族,而且女真之前建立过金朝,汉化程度比较高,相对来说渔猎农耕对于满族人比游牧更重要,它就不是严格意义的游牧文明。
元朝是游牧文明,没错,而且蒙古征服欧亚大陆,接触了除汉文明以外的欧洲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接触文明比较多,所以自身对于汉化就没有那么迫切。
元朝蒙古铁骑是个很好的例子,他能够快速崛起,在很短的时间内横扫汉文明,阿拉伯文明,欧洲文明。说明军事实力强大。
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是对等地,在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武器就是骑兵和弓箭。
骑兵有很好的突防能力,机动性好,可以长途奔袭,实施战略迂回。在冷兵器时代这是其他兵种,比如步兵,战车兵等无法比拟的。
弓箭可以远距离射杀敌人,在冷兵器时代这是刀剑棍棒等武器无法比拟的。
在那个时代骑兵与弓箭结合就是天下无敌。
还有就是战略协调,轻骑兵为主,辅助重骑兵。
轻骑兵机动性好,可以实施小股试探诱敌深入,再实施合围聚歼。
农耕文明,相对来说经济实力更强,但是军事实力显然不如游牧文明。
在汉朝建立以后,北方的匈奴成为汉朝的主要敌人。他们经常对汉朝进行袭扰,严重危害了汉朝的安全。汉高祖刘邦企图消除这个威胁,亲自率领汉军对匈奴进行反击。但是,刚经历过长期战争的汉朝,满目疮痍。以步兵为主的汉军,在机动性上根本就不是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军队的对手。汉高祖刘邦还因为轻敌,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在白登被困七日,险些遭遇不测。
在此之后,汉朝采取和匈奴和亲的策略。即便是这样,匈奴依然不时对汉朝边境进行袭扰。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的修生养息,大力发展生产,积存了大量的财富。为了建立强大的骑兵,鼓励公私养马,造成了“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成群”,公家养马达到四十五万匹。这样,汉武帝接收汉朝的时候,经济繁荣,军事实力增强,已经具备了对匈奴发动反击的条件。
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和横扫匈奴的霍去病。
于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心扫平匈奴。从马邑伏击开始,汉武帝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但是,在反击战的初期,汉军败多胜少,根本就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汉武帝经过考察,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汉军的那些老将,因循守旧,不能适应新的战争形势。于是,汉武帝大胆提拔年轻有为的将领担当重任。在这些将领中,佼佼者就是卫青和霍去病。
在汉武帝的对匈奴的进攻中,前五次进攻取得的战果是最辉煌的。这五次战役,将匈奴的势力赶到了漠北,让匈奴遭受了重大的损失。霍去病是在第三次战役时就崭露头角的,当时他率领八百精骑,脱离大军,直入匈奴纵深数百里,杀虏匈奴两千余人,这个时候霍去病才年仅十八岁。
从第四次战役开始,霍去病已经成为汉军的主力将领。汉武帝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统帅骑兵主力,攻击匈奴。霍去病在第四次战役中,采取迂回包抄,长途奔袭的战法,肃清了河西的匈奴主力,迫降了浑邪王。
而在第五次战役时,霍去病再次率领五万精骑,深入漠北,寻求匈奴主力决战。这一次战役中,霍去病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在漠北大破匈奴的左贤王。霍去病一直追击到狼居胥山,祭告天地而还。这一仗,霍去病歼灭匈奴七万多人。
我们可以看到,霍去病在与匈奴的作战中,能够带领大规模的骑兵集团,采取大迂回包抄,深入奔袭的战术,屡屡重创匈奴。那么,霍去病的骑兵集团有那些特色,能够让他采取这样的战术,还屡屡得手呢?
二、汉军和匈奴军本身具备的优缺点。
匈奴是汉朝历代的心腹大患,所以每一代汉朝的君王都很重视对匈奴的策略。在汉文帝的时候,大臣晁错就向皇帝上书,对如何应对匈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晁错分析匈奴和汉朝军队的长处和短处时,指出了汉军的长处:
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
晁错分析指出,汉军的长处是在中原地带,采取正规战术作战。在平原地带,汉军采取自己稳固的阵型,以多兵种配合作战,发挥自己在兵器、盔甲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匈奴进行步兵对抗作战。在这些方面,是匈奴无可抗衡的。如果在这种状况下,匈奴必败无疑。
但是,晁错也指出了匈奴的优点。他在对照汉军的优点后,指出了匈奴军队的长处:
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
匈奴的长处在于军队的马匹精良,人种的吃苦耐劳,骑射技能超越汉军。我们从这些长处可以看到,匈奴正是发挥了自己的优势,采取了机动作战,这才使得汉军顾此失彼,被动防御。
在文景之治后,汉朝有足够的经济支持下,大量的马也使骑兵成为战斗的主体成为可能,促进了西汉骑兵的发展。
说到霍去病,我们一定很熟悉。在那个时候,屈冰是汉武帝的宠儿。后来她成了女王。在《美人计》中,霍去病阿姨的原型是林心如饰演的窦一芳。霍去病的叔叔是当时著名的卫青将军。我们应该知道,魏青是汉武帝最忠实的知己。因此,霍去兵一开始就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这也是他今后奋斗的重要一步。
战国时期,李牧是第一个打败匈奴的将军。李牧当时打败了十万骑兵。当时,它非常有名。但在李牧之后,很少有人能抵抗匈奴。为什么?首先,匈奴人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另外,当地的地形也很差。他们不得不骑马生活。因此,匈奴人自幼英勇善战。他们必须面对自然灾害,有自己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匈奴人能够统治边疆这么多年。而且,当时的统治者只能选择友谊。
在汉代,无数的公主派他们来化妆。刘鹤之后,他们真的想和匈奴作战。因此,刘勰多次派卫青与匈奴作战。但并不是每次都有效。这又发生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霍去病参战,才真正打败匈奴,甚至把匈奴追到狼狈社会的发源地狼狈山。战争一爆发,沙漠中没有皇宫的想法就消失了。那又怎么样?霍去病在军事上发挥了很高的作用。与匈奴作战是意料之中的事。为什么混兵屈兵的马比这更重要。霍去病的武功和兵法,又一次由他的叔叔魏青传授。魏青虽然没有打败匈奴,但他的军事造诣仍然很强。不然,武帝怎么会因为他是妃子的弟弟就那么喜欢他呢?由此可见,魏青本人也有军事天赋。这证明了目前一个很热的词,你一定要努力,否则别人想帮你就帮不了你了。其实,我们可以从卫青身上看出。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即使他心爱的妹妹只是她的一个,那也不会成功。
霍去病为什么能打败匈奴?在这件事上甚至比他叔叔魏青还要好。事实上,我们可以做一些研究。刚才我们说过,卫青是霍去病的叔叔。魏青的妹妹是汉武帝刘鹤最宠爱的妃子,最后成为皇后。所以他们的家族很受汉代刘鹤和武帝的欢迎。你甚至可以用偏好这个词来描述它。当时除了汉朝,国力强大。
回到霍去病的例子,首先重要的是军马强盛。第二个是霍去病,他对匈奴有自己的策略。霍去兵很会用童子军。以霍去兵为例,如果侦察兵运用得当,就可以掌握对手的所有动作。所以也许你可以用一匹好的军马。好武器,好侦察兵,善于指挥敌人的动向,怎么能不赢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霍去病一定会赢。
为什么霍去病的骑兵可以碾压游牧民族?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代名将,汉武帝能够驱赶匈奴三万里,霍去病功不可没。他六次出击匈奴,四度为将,累计斩杀敌军“十一余万级”,尤其是他带领的骑兵以碾压游牧民族式的胜利,更成了自他之后中国军人的至高追求。可这辉煌只是“命好”?当然不是。我从以下几点做分析:
01、赶上了铁制兵器时代,武器精良。霍去病能够创下这样伟大的业绩,与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分不开的,他出生在汉朝的军事革命时代,也正是汉武帝时代,汉武帝的决心与支持给了霍去病发挥的舞台。汉朝发达的养马业催动了骑兵的壮大,而炼钢技术和冶铁技术的普及,让汉朝的兵器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量的精钢铁器淘汰了当时的青铜制品,削铁如泥的名剑正在大量地诞生出来。而霍去病当时带领的正是这样由钢铁包裹的全新汉军,也可以说是当时汉朝军队中装备最精良的一支部队。
02、战法新颖深入腹地与当时打惯了防御战的老将们,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状态的军队不同。霍去病始终不读兵书,却带出了一支如臂指使的军队,他使用的练兵方式就是蹋鞠。他不受古兵法束缚,大胆创新,用灵活的实战训练方式,发挥了骑兵最大的优势,用精良装备与冲击力结合,打造出了一支以一敌十的部队,有了这样的生力军,所以他才敢深入匈奴腹。
03、劳逸结合 同甘共苦关于霍去病带部队,一直有很多版本,褒贬不一,在中国现代的职场里,团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凑在一起真不是为了做朋友,吃吃饭这么简单,而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这个方法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霍去病运用自如。在他的工作中,搞特殊,吃美食,行军时,将士兵们摆起来陪他踢球踢得人困马乏,都是常态。而他的锻炼效果也是可喜的。我们可以从他的几场经典战役中就可以看到成果。十八岁的漠南之战,他用800人深入匈奴腹地,斩首敌人二千多。二十岁时他在河西之战中,用一万兵力经过二万里翻山越岭直达敌人后方,擒贼先擒王,直接杀掉了敌首浑邪王休屠王。在著名的漠北之战中,他北进2000里,伏击左贤王,斩杀七万敌人,打出“封狼居胥”的辉煌。每一场都是长途奔袭,以寡击众,粮草水土气候等残酷考验,这都离不开他平时对部下的严格锻炼要求。
04、有格局有担当而霍去病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将领,却天生有气魄敢担当,他的性格也是很能当机立断,从不拖泥带水,在他担任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受降时。休屠王突然变卦拒降,面对突发危机,霍去病当机立断,临危不乱冲入匈奴军阵斩杀休屠王,奠定胜利基础,他是一个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扛住压力做决定的将领。
所以正因为他拥有着这么优秀的品质,带出一支能够碾压游牧民族的军队。
我想普天之下没有人敢说汉人的骑兵碾压不了游牧民族的骑兵吧!虽然游牧民族比起汉人来说,在骑马射箭上有些优势,但这并不能代表汉人的骑兵在骑术和射箭上就会稍逊一筹,而且当时西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兵马是相当的彪悍,尤其是在卫青、霍去病二人统帅之下的汉朝兵马,更是天兵天将般的存在,比起匈奴等游牧民族来说,汉朝骑兵似乎显得没有劣势可言。
自古以来,统兵作战看的都是多方面的因素,而且战场上的时机稍纵即逝,变化多端,如果想要打赢对方,那么除了将领自身的军事天才以外,还有就是军队整体的素质。而当霍去病统帅的汉朝骑兵,面对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的时候,却丝毫没有展现出汉人骑兵的劣势,游牧民族一贯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当他们在面对霍去病统帅的汉朝骑兵的时候,似乎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如果汉朝骑兵日常训练得当的话,那么即便骑马奔赴战场,也不可能敌不过敌人的骑兵部队。首先要从霍去病本人的主观因素上来分析,对敌作战,排兵布阵和战术计划是很重要的,霍去病走马上任以来大改了李广之前那种固步自封的作战思路。成功做到了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虽然李广是汉朝有名的飞将军,而且替西汉镇守边关几十年,但在对敌作战和排兵布阵上,确实还是有瑕疵可言的。
霍去病走马上任以来,他知道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就是骑射,这就是知己知彼,那他又是怎么做到百战不殆的呢?除了要避其锋芒以外,还要自身强硬起来,霍去病在之后的同病作战过程当中,完美的做到了这两点,甚至用汉朝骑兵的劣势,完美的挫其锋芒。
正所谓粮草先行,强有力的后方保障是霍去病能打胜仗的一大原因,当时匈奴可以说是西汉所面临最强大的有力威胁,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汉朝将军的英勇作战下,成功的一雪前耻,让汉武帝发出了“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豪爽威言。汉武帝对打匈奴的这个事情很是支持,当时和匈奴征战了十几年的时间里,汉朝几乎竭尽了全国上下的力量来保障对外作战。
从霍去病训练汉朝骑兵来看,霍去病走马上任以来,采取了大量圈养战马、严格训练骑兵的措施,毕竟敌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避其锋芒吧!自己的骑兵还是要有的,霍去病吸收了战败的经验教训,不光从战马骑兵入手整改,而且从士兵佩戴的铠甲兵器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
看过关于霍去病迎战匈奴影视剧作品的读者,想必都有这样的印象吧!霍去病每每冲锋在前,而且不光带领着骑兵,还带领着步兵,他根据步兵的作战战术,发明了一种新的骑兵战术。那就是让骑兵迅速冲锋到敌人眼前,然后采取近身肉搏的作战方式,最大程度上削弱匈奴弓箭的作用。
不得不说,霍去病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天才人物,如果没有霍去病,那么很难想象,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究竟会旷日持久到什么地步?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事情,那就是,当年的匈奴为何会成为汉朝的大患。当然了,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匈奴当时虽然文化落后,但他们的骑兵非常厉害,他们的士兵善骑射,马背功夫了得,而当时的汉朝或者说之前的所有中原政权,其军队主力都是以步兵为主,辅之以战车和骑兵。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匈奴的骑兵便可以利用自己军队灵活多变的特点给予中原王朝以重击,骑兵的机动能力非常出色,当时匈奴人并不贪恋汉朝的土地,他们对汉朝采取的依旧是“打家劫舍”式的掠夺,他们会利用自己骑兵的优势出其不意的南下,汉朝边关深受其害,但又无可奈何。
但这种形式直到汉武帝时期便开始有所改观,经过汉初六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这些财富足以支撑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不过,发动战争的经济基础有了,但如果不对战术和军队进行改变的话,与匈奴的作战依旧会落入下风。
所以,针对匈奴人的军队特点和作战方式,汉朝也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总结来说就是“以夷制夷”,匈奴人靠骑兵取胜,那么强大的汉朝也可以组建自己的强大骑兵,与匈奴人硬碰硬,用自己的实力碾压对手,而这其中,霍去病将这种作战方式发挥的淋漓尽致。
细数霍去病的与匈作战中,无不是以骑兵取胜,霍去病非常注重对匈奴后方的深入,他认为,既然匈奴人可以长驱直入我汉朝腹地行劫掠之实,为什么我们不行?
而正是这种新型作战方式,一次次打的匈奴人措手不及,他们完全想不到,汉朝竟然也有自己的骑兵,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击败自己。
当然了,他们还想不到的是,这支打败他们的骑兵的军事统帅有一个非常超前的作战思维,而这才是大败他们的真正原因所在。
霍去病虽然年轻,但他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中,受舅舅卫青及汉武帝等人的影响,不仅对匈奴有切肤之恨,还学到了很多军事方面的知识。而因为外戚的关系,也使得他日后领军出征得到了汉武帝的完全支持,可以说,霍去病出征的背后有强大的汉王朝做支撑,这一点是匈奴人完全比不了的。
除此之外,霍去病战术多样且用人不疑,他帐下很多将军都曾在匈奴人手下效力,通过这些人,他对匈奴的内部消息了如指掌,这也是“以夷制夷”的成功案例。
很多人都曾对霍去病深入漠北千里,直入王庭的事情感到惊佩,这其中固然有霍去病大胆细心的一面,但也有情报方面的搜集,而对于情报的搜集则离不开这些曾效力过匈奴的降将。
强大的国力、灵活多变的战术、出色的情报搜集工作及个人统率能力等众多因素使得霍去病对匈奴的作战一定会以胜利而告终。
霍去病的生平,他的故事,这里已经有很多朋友都已经详细的描述了。大家讲了很多 ,却都没有说到他的军事特点。
霍去病与卫青都可以说是武帝一手训练出来的。在卫青还是一羽林军时,武帝经常带着羽林军出去涉猎,古时涉猎就如军队行军布阵一样,将猎物敢到皇帝面前,然后追逐猎杀。卫青在后来征匈奴,都是行军布阵一丝不苟,所以他能和匈奴正面硬杠,而且不吃亏。但是这样一丝不苟也有弱点,那就是缺失机动力。
霍去病是卫青侄儿,小时也混迹羽林军,武帝涉猎,他年纪小,就紧随武帝后,当猎物出现,就与武帝策马扬鞭,追杀猎物。后来征匈奴中,卫青的那套稳重的战法在霍去病看来是老套落后,霍去病脑子里已经有了新战法。而那套战法绝不像舅舅一样带着沉重的淄重,慢慢的向前推进。他要轻装前进,像闪电一样突袭猎物。没错他的思维就是后来希特勒用的闪击战。
初出茅庐的霍去病只是带了八百骑兵,这八百骑兵没有淄重,只有武器与三天口粮,他们如猎狗一样悄悄潜入,在猎物放松警惕的情况下,突然杀出 ,匈奴被斩首两千。
如果说卫青战法属于正规战法,可以说是正面战场,那么霍去病是奇兵。他后来的骑兵都是每人双骑,可以长途奔袭千里。在大漠中与匈奴人作战,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匈奴人在哪,匈奴人是游牧民族,他不像中原人是住在固定的城市里,他们定无居所,随着水草游牧,一旦发生战争,你想找到他们就难了,卫青是派出大侦察兵,然后大部队再往前,但是茫茫大漠,侦察兵往往不会离大部队多远,而匈奴人听到大部队过来,早就跑的远远的。所以卫青第二次北征,没有找到匈奴人。
但霍去病则不同,他的两万骑兵,只带几天口粮,又是每人双骑,马跑累了,就换另一匹,机动性大大增强,往往一两天就悄悄深入大漠千里,这是卫青办不到的,跑的路多搜索范围就大,找到匈奴人几率也就高。而且霍去病第六感很强,往往他能凭着直觉感觉的到附近的敌人,这不得了,很多人找不到匈奴人,他却能屡次摸到匈奴人的老巢。
霍去病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隐蔽性高,这么多人悄然进入大漠,却不被匈奴发现,实在是了不起。当然也有些残忍,因为路上肯定会遇上一些匈奴的普通牧人,这里面有女人和孩子,他们会随时向匈奴军队报信,于是霍去病将他们都斩杀。
霍去病的战法飘忽不定,他的目标往往不是固定的,所以匈奴人很难对他进行有效的防御。在你整装待发准备与他决战时,他却不来,在你呼呼大睡时,他却会突然杀入。
这就是名将霍去病,后来的大唐名将李靖,苏定方,明朝的蓝玉,在征讨北方游牧民族时,都是借鉴了霍去病的特点 ,千里突袭,杀敌于不备中。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