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31 22:04: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在诸如《清史稿》、《清实录》、《咸丰朝起居注册》等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中,并没有关于咸丰皇帝留给慈安太后密谕的记载,这一说法主要来自坊间传闻、野史记载。
《满清外史》中,就有着咸丰皇帝给慈安太后,也就是当时的孝贞皇后钮祜禄氏留有一封遗诏的记载:
迨至热河疾笃,始密书遗诏,付东宫钮祜禄氏曰:“西宫援母以子贵之义,不得不并尊为太后。然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当专决。彼果安分无过,当始终曲全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廷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赐死,以杜后患。
也就是说,在这封并不能明确是否真实存在的遗诏中,咸丰皇帝给予了慈安太后一个巨大的权力,那就是如果慈禧太后胆敢窃取朝政大权,慈安太后可凭此遗诏,将慈禧太后诛杀。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对于子弱母壮而导致的外戚专权、太后窃取皇权等灭国之因极为警醒,予以了三大方面的预防制约:
1、定祖制:后宫不得干政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为后世子孙制定了三大祖训:
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宗灵位;
后宫不得干政;
永不加派赋税;
其中第二项之“后宫不得干政”,一方面是出于后宫妃嫔对皇帝施政的负面影响,对外戚家族的非理性偏袒;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防“子弱母壮”的情况下,太后对于年幼君主的严重影响乃至太后对皇权的窃取。
在清朝的12位帝王,顺治皇帝、康熙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等五位帝王都是幼年登基,几乎占据了清朝一般数量的君主,“母后不得干政”的祖训对于后世,尤其是晚清时期的约束力非常之大。这也是慈禧太后为何只能在慈安太后的“看管”下,代行皇权之“垂帘听政”而绝不敢学习武则天,登基称帝的原因所在。
2、断母子情:皇子由乳娘、嬷嬷抚养
在清朝的后宫妃嫔中,虽然有着“嫔”位以上妃嫔能够亲自抚养所生皇嗣的规定,但实际上,皇子和公主出后以后,都是内务府、宗人府选派或者皇帝亲自选择的乳娘和嬷嬷抚养、教导、看护,皇子和公主们真正在生母身边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
这种自幼便和生母拉开距离的规定,虽然有些残酷和无人性,但对于防止母后专权、防止外戚专权等对皇权的巨大威胁行为,乃系绝对有效的所在。
3、母后皇太后对圣母皇太后的权力制约和平衡
在清朝的历史上,两宫皇太后并立的情况仅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康熙朝,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和嫡母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短暂并立;第二次则是同治朝,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和嫡母慈安太后长达20年的并立。
所谓嫡母,即为昔日正宫皇后之所在,而生母则只是昔日后宫妃嫔之所在,虽然都为皇太后,但圣母皇太后较之母后皇太后,地位和影响,远远不及。
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而其唯一的皇子——爱新觉罗·载淳,年仅6岁,其生母慈禧太后26岁,正值壮年,也正是极容易发生“母后专权”乃至外戚专权的年龄对比。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咸丰皇帝也是煞费苦心的进行了相关安排:
1、任命“赞襄政务八大臣”,将朝政大权交付有皇室宗亲、满洲勋贵、知名汉臣组成的托孤大臣队伍,从源头上斩断了慈禧太后专权的可能;
2、在任命辅政大臣的同时,咸丰皇帝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而慈安太后拥有的“御赏”印章才是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所在。
也就是说,在咸丰皇帝临终对朝政大权的分割和平衡中,慈禧太后只是“代管”的所在,其拥有的决定权力较之慈安太后远远不如。
不可否认,咸丰皇帝在位期间虽然并不明智,但临终对于政局和朝权的分割和制衡,还是有着诸多可取之处的。但是,咸丰皇帝错误估计了慈禧太后的权力欲望,或者对于慈禧太后的防范还是没做到位。
《清史稿·穆宗本纪一》有载:
甲寅,上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还宫。乙卯,以擅改谕旨,力阻垂帘,解载垣、端华、肃顺任,罢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军机。命恭亲王会同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按律覈奏。
为了掌握朝政大权,慈禧太后在慈安太后的支持下,联合驻守京城之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发动“辛酉政变”,以“擅改谕旨,力阻垂帘”为由,将“赞襄政务八大臣”悉数清除,成功夺得朝政大权。
但是,此时的大清政权,不光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慈安太后都是绝对的一把手,权势、影响和地位都在慈禧太后之上。
也就是说,在咸丰皇帝用心设计的政治格局中,能够对慈禧太后形成有效制约的,就仅剩下慈安太后一人。
对于这一点,《满清外史》中也有过相关说明:
同治一朝,钮祜禄氏颇能主持政务。那拉氏虽中怀叵测,尚未敢公然纳贿鬻权。
那么,慈禧太后到底是如何摆脱慈安太后的束缚,掌握了晚清政权的最高权力呢?
在《清宫遗闻》中,有一段对两宫太后的评价:
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也就是说,慈安太后虽然“优于德”,也有着极高的政治智慧,但她对于政治的热衷远远不如慈禧太后;对于权力,慈安太后更是有着天生的抵触。慈安太后比较超脱,不喜欢政务,日常事务就放手让慈禧去做,她乐得轻松自在。
也就是说,慈禧太后对于最高权力的掌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慈安太后的放纵和放权。
在慈安太后性情所致的“纵容”下,慈禧太后对于朝政大权的掌握,逐步扩大和加深。在慈安太后“益倦怠,不多闻外事,且辄静摄不出”的安享晚年之际,慈禧太后“一人召见廷臣,益专横”,以至于到了“有事,竟不复白钮祜禄氏”的地步。
另外,同治皇帝驾崩以后,慈禧太后选择了自己的侄子兼外甥——爱新觉罗·载湉,“继文宗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同治皇帝虽为慈禧太后所生,但其和慈禧太后的关系较之慈安太后,远远不如。有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对慈禧太后共同制约,效果还算理想。
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双重亲属关系,就非慈安太后所能比拟,对于朝政大权的掌握,也多为慈禧太后代皇帝转行,慈安太后由主动逐渐转化为被动,落于无权之境地。
在慈禧太后几乎完全掌握了最高权力以后,慈禧太后开始了对慈安太后的最后一击。
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猝然崩逝于钟粹宫!
对于慈安太后的崩逝,清朝官方记载非常简单,“光绪七年三月壬申,崩,年四十五”,对于死因并未提及。而坊间也是认为,慈安太后的崩逝是因为“那拉氏令侍者奉饼饵一合进”,在慈安太后“取一二枚食之”后,“顿觉不适,然亦无大苦。至戌刻,遽逝矣”。
自此,慈禧太后成为唯一的皇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实现了对晚清政权的绝对掌握!
慈禧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女性之一,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掌握了清朝朝政四十多年。可以说她才是大清朝真正的统治者。现在提起慈禧很多人都是张口就骂,因为晚清时期中国的屈辱都是由慈禧造成的。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慈禧仍然过着享受的生活。可是慈禧这样一个女子,为什么能够掌握朝政呢?
第一点:慈禧的美貌
咸丰皇帝为什么要宠幸慈禧呢?肯定是慈禧长得非常漂亮啊。慈禧的权利不还是咸丰给的。如果咸丰不给慈禧权利。最后咸丰去世后慈禧怎么能够当政呢。另外咸丰皇帝也是一个风流皇帝,沉迷于女色。而慈禧太后年轻的时候颇有几分姿色。
从慈禧晚年的时候就知道慈禧非常爱美,经常研究化妆的技术。让许多外国妇人都非常羡慕。外国人都说慈禧是一个非常时尚爱美的女人。
第二点:慈禧自身有本事
就算你长得再好看,脑子不管用还是不行的。慈禧能够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宫中生存下去。肯定有自己的本事。慈禧也绝非等闲之本。能够在宫中控制两任皇帝,管得住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人能是一般人吗?
另外在清朝面对太平天国的混乱时,慈禧放权曾国藩,让曾国藩解决这个难题。后来面对曾国藩的重兵的时候,慈禧赏赐曾国藩一个“直隶总督”的头衔便打发了。可见慈禧是非常精于权术的。
第三点:慈禧母凭子贵
在中国古代皇帝都是有好几个媳妇,就算你长得再漂亮再有本事没有儿子还是不行的,而慈禧太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咸丰皇帝生了一个儿子。咸丰皇帝一共有17个女人,但是其中只有三个给他生了子女。而且只有慈禧生了一个儿子。(另外一个刚出生就夭折了)
后来慈禧的儿子同治便做了皇帝,当时同治只有6岁。国家的权利都在慈禧的身上。据说当初咸丰皇帝去世的时候,曾经给慈安太后下了一道密令,让他处死慈禧太后。可见咸丰皇帝也是懂得这个道理啊。
说起慈禧这个人我们都不陌生,是咸丰最宠爱的妃子,咸丰死后垂帘听政近五十年。咸丰那么喜欢慈禧,他俩会明争暗斗吗?答案是肯定的。咸丰做皇帝那么多年见多了权力的斗争,他和慈禧在一起十多年,不可能看不出来慈禧这个人对于权力的贪婪,所以到后来当慈禧逐渐表露出对皇权的欲望之后,咸丰肯定是要想办法制衡慈禧的。
首先来介绍一下慈禧的生平。慈禧十七岁入宫,年轻貌美,被封为兰贵人,两年后晋升为懿嫔,次年怀孕,生下了咸丰的第一个皇子也是唯一一个皇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同时被封为懿妃。在她二十二岁时被封为懿贵妃,此时是公元1857年,距离咸丰皇帝驾崩还有四年。
慈禧在后宫的地位一天天上升,对于权力的渴求也日益增长。咸丰虽然喜爱慈禧的美色,但他也不是一个愚蠢的皇帝,他看出来慈禧的权力越来越大,生怕有一日慈禧毁了自己世代的江山,所以在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给他的皇后慈安下了一道处死慈禧的密旨,可见咸丰此时已经对慈禧有所忌惮了。
但慈安皇后的心机和手段是无法与慈禧匹敌的。即便是咸丰死后二人同为太后,但慈安还是没有太大的权力与慈禧斗争。1881年慈安太后驾崩,宫中传出的说法是脑溢血死亡,但有野史记载是慈禧太后害死了慈安太后。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