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东晋时期,朝廷都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

时间: 2021-08-30 15:39:21 | 作者:厉建强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东晋时期,朝廷都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

南阳堂厉氏五世厉扬朝(约261~?,字俊彦),自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到达建康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经六世厉瑶光(约288~?)、七世厉聲宏(约315~?)这三代人的发展,到了约公元342年,厉聲宏之子八世厉虞(约342~?)岀生了,这一时期正是东晋第三任皇帝晋成帝司马衍在位的末期。

晋成帝司马衍(321~342年7月26日,字世根),是晋明帝司马绍长子,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长孙。他在太宁三年(325年)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276~339年,字茂弘)与庾亮(289~340年,字元规)辅政。

司马衍在位期间,主要任用外戚庾亮执政,并试图排斥王导势力,借此振兴东晋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杀逐重要官员,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强烈不满。

咸和三年(328年),历阳镇将苏峻(?~328年,字子高)与寿春镇将祖约(?~330年,字士少)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叛乱,攻入建康。晋成帝司马衍被胁迫将宫廷迁移至石头城(今南京清凉山)。如下图所示在红圈内今清凉山的位置。

古建康城无外郭城,但其西南有石头城、西州城,北郊长江边筑白石垒,东北有钟山,东有东府城,东南两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栅,设篱门,成为外围防线。都城南面正门即宣阳门,再往南五里为朱雀门,门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桥朱雀航。建康古城的位置大体在下图红框内。

晋成帝司马衍就是由红框内健康城被胁迫至西南方向的紫圈内的石头城

直到咸和四年(329年),才由陶侃(259~334年,字士行)、温峤(288~329年,字太真)平定了苏峻之乱,晋成帝司马衍才重新又迁回建康。

到了咸康二年(336年)时,南迁的士族封山占水,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达“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把山川大泽私有化。

咸康五年(339年),这时的后赵皇帝石勒早以去世,庾亮认为这是北伐的好机会,就率十万大军,据石城,为诸路大军做后援,于是向朝廷上疏请求北伐,晋成帝司马衍让群臣商议此事,当时王导和庾亮的想法相同,而郗鉴则认为还准备不充分,不可贸然行事,太常蔡谟也认为石虎不是庾亮能够对付的,此事便不再考虑。

不久之后,后赵大军进犯邾城(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北十里禹王城遗址位置),南豫州刺史毛宝(?~339年,字硕真)向庾亮求援,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

江南毛氏始祖毛宝画像

同年九月,邾城失陷,毛宝、樊峻投水而死。当时庾亮还在上疏想移镇石城,听说邾城失陷,这才作罢。

邾城所在的位置大体在图中红圈内

后赵大军由邺城进犯邾城,进攻路线如下图所示:

邾城所在地在红圈内部分

咸康七年(341年),朝廷令自王公以下都用土断的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

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马衍身体不适,下诏让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帝位。六月初七,司马衍在西堂驾崩,享年二十二岁,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鸡笼山),如下图所示红圈内。

红圈内部分即为兴平陵所在地

晋成帝司马衍去世后,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桓温(312~373年,字元子)。庾翼(305~345年,字稚恭)是东晋中期将领、外戚、书法家。他是征西将军庾亮、晋明帝皇后庾文君之弟,他在东晋朝廷可以说地位举足轻重,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晋明帝将女儿嫁给了桓温。桓温也由一个普通的士族子弟变成了皇亲国戚。另外庾翼对后来任职扬州刺史的殷浩(303~356年)也比较看重。

庾翼的这份推荐,极大地拉近了庾氏与桓温之间的关系。晋康帝年间(342~344年),庾翼欲图北伐,却并不被朝臣所支持,仅有桓温等寥寥数人赞同。因此,庾翼在部署沿江州郡人事时,对桓温就更加器重,并任命桓温为徐州刺史,负责东线的防御。

庾翼在临终前上表朝廷,希望能将荆州刺史的职位交由自己的儿子庾爰之接任。对此,朝廷并不愿意,但一时又无法找到合适的理由和替代人选。这时桓温自告奋勇,表示愿意赴荆州任职,而且保证能够妥善处理好庾氏的残余势力。 最终,朝廷还是同意了桓温的请求,桓温也成功地接收了荆州。 至此,被庾氏兄弟把持十几年的荆州终于落到了桓温手中,而桓温的人生,也从此开始发生了改变。

另一个要提到的人是谢安(320~385年,字安石),他出身于名门世家陈郡谢氏,其父谢裒,官至太常。谢安少年时,就得到名士王濛和宰相王导的器重,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后来,拒绝应召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了会稽郡的东山(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境内),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吟诗作画,纵情于山水之间,每次游赏,总是携带歌女同行,就是不愿参政当官。

郭诩(1456~1532年,字仁弘,明朝画家)为谢安所作《东山携妓图》

东晋升平四年(360年) ,谢安离开东山回到了都城建康,成语“东山再起”即出于此。应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担任他帐下的司马,谢安从新亭出发,百官都为他送行。新亭位于今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大道一带,是六朝时期国都建康南部重要的军事堡垒,是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地处都城西南交通要道,濒临长江,地理位置险要。

升平五年(361年),在桓温即将北征时,谢安的哥哥谢万病逝,谢安乘机投书请求奔丧,离开了桓温。不久,谢安就被任命为吴兴太守,其后被征召入朝,担任侍中,又升任吏部尚书、中护军。

公元371年东晋大司马桓温(312~373年,字元子)自以为才干威望盖世,无人能及,常慨叹“男子汉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他三次北伐,欲建功业以提高其政治威望,前二次比较顺利,然而第三次北伐枋头(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却大败,使其声望大跌。参军郗超建议他废帝以重立威权。于是,二人在太后面前诬陷晋帝司马奕有暗疾,3个儿子不是亲生,将混乱司马氏血统。太后同意废立。

东晋太和六年(371)十一月,大司马桓温废晋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桓温改立新帝后,继而将矛头转向一些与其不合的皇族及朝臣,将殷、庚两大强族的势力清除殆尽。

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谢安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这期间,家住建康台城内的厉温(约153~230年,字伯冲)八世孙厉虞(约342~?)被家住南京乌衣巷的吏部尚书谢安所重用,被任命为离都城建康不远的,扬州下辖的吴郡太守,也称苏州太守。如下图红框内所示:吴郡所在地即今江苏省苏州市。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八月至十一月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由谢安指挥的东晋八万军队,以少胜多,战胜了由前秦符坚率领的号称九十七万大军的前秦军队。在这次战役中,约42岁的吴郡太守厉虞,作为主力部队,在谢安的带领下,他亲率大军,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一举打败了前秦军。整个战役,太守厉虞战功卓著,为士族厉氏在之后的发展中创造了条件,成就了100年之后在都城建康,厉氏所迎来的辉煌“家声著景阳”。

淝水之战的巨大胜利,谢安的事先筹划功不可没。而且谢安从战前的“围棋赌墅”到战后的“小儿辈大破贼”,自始至终一直采取极为冷静的态度,对于稳定当时建康的人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室得以存续。以少胜多的战例,也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文章标题: 东晋时期,朝廷都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0884.html
文章标签:中国历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