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宋朝和明朝没有发生过权臣篡位的事情

时间: 2021-08-28 16:03:0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为什么宋朝和明朝没有发生过权臣篡位的事情

为什么明朝没有出现权臣篡国的现象啊?

在宋朝以后,中国的皇权越来越稳固,这和宋的建立有很大关系,从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战乱,最底层的士兵到一般的军官都可以轻易篡夺上层权力,宋太祖赵匡胤的权力也是黄袍加身篡夺的,这黄袍加身赵匡胤不是第一人,之前还有后唐第二个皇帝的李嗣源,后周开国皇帝的郭威都是黄袍加身当上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登上皇位后,实行重文轻武,又大力分割相权,整个南北宋只有两个独相,一个就是秦桧。这些政策从兵权,财权和行政权上最大限度降低了篡权者的可行性,还推行三纲五常的儒教思想,从道德上和合法性上否决篡位者。总之宋之前的皇帝不好当,之后的臣子不好当,宋相对来说皇帝臣子都好当,是一个分界线,要不范仲淹的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些话,到了明清那就是反诗。
因为明朝是中国权力最平衡的国家,皇帝创建了东厂、西厂、锦衣卫、内阁总理大臣制。朱元璋拔出了丞相制度,内阁总理大臣职位不高,管理的职权相互掣肘,不可能形成权臣,权倾天下。即使是张居正也只是在皇帝年幼时过了一会瘾。在特务组织林立的时代,任何有威胁的人都在监控之下,所以,自身体制内不会生出叛乱。
明朝开国就有燕王篡位的故事,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篡夺了建文帝的皇位。明武宗时宁王又发兵企图篡国,但被王阳明平定了。明末魏忠贤差一点篡国就成功了,被崇祯皇帝给平定了。所以说明朝也是有权臣篡国的,象燕王篡位成功就是。(虽然他也是皇子出身,但君位已定,他篡位没有合法性)
怎么没有,朱棣不就篡了朱允炆的皇位吗。
文武分制,以文统武,文武之间不和

从宋朝开始为啥就再也没出现过权臣篡位?

其实在宋之前,权臣篡位的也就王莽,曹丕,刘裕,朱温这少数几个。

很多如董卓,桓温,诸葛恪,王敦这些人想上位者最终都不能如愿,因为当时儒家知识分子为这些所谓“得天命者”设定了一套繁琐复杂的上位流程,先得封公,加九锡,封王,然后群臣要多次上书请命,民间要上万民书,权臣还要多次推让。这样下来没个三五年是完不成这项宏伟大业的,而且这样一来就给了对权臣不满的忠义大臣以充裕的岁月去除奸。

而且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眼中,和平演变得来的天下属于“篡位”,只有流血厮杀得来的天下才是“得国最正”,很多爱惜名誉的权臣为了不在史书留骂名,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原因,但比毕竟还是有的,不能说是绝迹了。

为什么到了宋朝之后,这种情况几乎是完全绝迹,再也没有哪个权臣能够“篡位”呢?

第一、中央集权制度在不断加强

我们都知道,其实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属于“篡位”建立大宋的,虽然赵匡胤是“黄袍加身”建立大宋,但事情的真相早就无人知晓了,是他自己预谋已久还是真的不知情,被动“篡位”的谁也说不准了,我们也不去追究了,回归正题。

为了防止日后也有有效仿自己来建国,宋太祖赵匡胤和当时的宰相赵普充分研究了,如何充分的削减地方的权力,来保障中央的权力威,例如在地方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财政权,军权全部收归中央。

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及覆灭,就是因为藩镇割据,但经过宋太祖赵匡胤这么一搞,你地方就再也不能学习唐末时期的藩镇了。

到了元明清这三朝,中央集权制度也成为主流,地方上不断扩充更多行政机构,让机构之间相互重叠,借以制衡。

宋朝之后,只要国家保持平稳,就不可能出现所谓的一方诸侯,更没有什么藩镇割据,地方节度使这种称谓也成为了历史。

第二、皇权在不断加重

封建社会的皇帝是一个国家行政事务的最终裁决人,之前在汉朝,将军及丞相权力足够大,就有开府治事的权力,而且当时的相权,在某一领域是可以对皇权进行压制,从而为篡位提供了可能性,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得到丞相的位置,之后曹魏的江山也发迹于这个丞相。


赵匡胤用了更聪明的一种办法,既然宰相必须要有相对的权力,那我就搞一群宰相,让你们互相伤害,比如

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及三司使

,这些职位都能行使宰相职能,你人那么多就会有斗争,有斗争自然有制衡,互相攻击还想威胁皇帝的位子,不可能。

明朝则更为夸张,朱元璋精力旺盛,非常勤奋,干脆废除宰相的位置,中央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世皇帝没有老朱的精力,就设计了大秘书班子机构——内阁。

到了清朝,承袭明朝制度之外更是在宫里设置了军机处,所谓的军机大臣实际上也只是“跪受笔录”的办事人员,明清两代的君主权力发展到了顶峰。

皇权如此至高无上,而臣下的权利则是相互之间互相制衡,层层叠叠,如何再有大权集于一身的现象存在?

第三、外戚与皇室宗亲被压制

我们都知道,宋朝第二代君主宋太宗赵光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是以弟弟的身份成为接班人的,所以,在赵光义之后,皇帝就刻意提防和出台各种规定,来限制藩王以及外戚。

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篡位夺权后,各地藩王的职能只能变成一个个皇庄的大庄园主,吃喝玩乐可以,想造反?也不看看自己手下才有多少人。

清朝就更不用说了,前期的亲王和贝勒位高权重,是因为开国时期手里有枪杆子腰杆硬,等到国家承平日久,各个亲王被圈养得已经完全没有任何能力,即使到了晚清恭亲王一度位高权重,但是慈禧太后想废掉六王爷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六王爷不管是见到同治、光绪哪一位皇帝也得自称奴才。

其实可以看出,自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篡位之后,赵匡胤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对历史的深刻了解,为了避免“篡位”者再次出现 ,加强了集权的同时设置了许多层叠的机构部门,防止大臣手中权力过大,而赵匡胤之后的赵光义又为了防止藩王作乱,对藩王又进行了收权行动。

整体来讲,就是宋朝开始之后的朝代,因为都会总结前朝的得失,所以制度在不断完善,“篡位”的一些必要条件都消失了,所以也就无法“篡位”了。

为什么宋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权臣篡位

大臣手里的权力被削弱,皇帝将权力均衡分配,又挑斗群众斗群众,所以成不了事儿。就像明朝的锦衣卫,主要目的是监视群臣动向。而且到朱棣后期扶持太监权力,用以制衡大臣权力。皇帝也经常扶持一些较弱的群体,而且自朱元璋时期,天下招考录用的多是江浙一代考生,北方很少,这里边因为北方连年征战,且有文化多不多,朝廷招考就是聚才使用但是别忘了一点,要平衡。如果都是浙江一代考生做了官,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集团对抗皇帝,所以皇帝不准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要分配名额扶持弱小这样才能制衡,这些都是为了稳定皇帝统治的根本所在。
中央集权
文章标题: 为什么宋朝和明朝没有发生过权臣篡位的事情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0697.html
文章标签:明朝  权臣  篡位  发生过  事情
Top